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枫叶红了-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晓楠知道,这一定是老邵的校长了,慌忙起身向小老头还礼:“老校长,您老好啊!”

  “哎呀,大刘,你说什么啊?这是我的校长,张校长,他还不是老人,只比我大几岁,还没过四十嘞。呵呵。”老邵赶紧解释。

  那校长苦笑着摇了摇头。

  原来,老邵的校长是一九六五年的北大毕业生。那年,全国正在开展“四清”运动。他们一批毕业生直接从学校就被安排到“四清”工作队,到基层市县搞运动。北大的小张就随着工作队到了邵成福他们那个山区公社。

  还没到一年,“四清”运动还没搞完,那场史无前例的大革命就开始了。随后,一切工作程序,包括小张他们这批大学生的安排工作程序,全都乱了套。小张就被留在了邵成福他们公社,因为公社虽然已经办了几年中学,而全公社的中小学校还没有一个大学生,当地需要这么一个高材生来挑起学校的重担。

  适应了农村学校工作后不久,小张就当上了公社中心学校的校长。那以后,这个学校和全公社青少年的上学读书问题,就成了小张一生的事业。

  张校长一门心思放在教育教学上,在那个年代,顶着压力努力抓教学质量,抓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他的工作精神和学识能力,以及平易谦恭、和山区农民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获得了乡亲们的认同和赞赏。张校长也获得了十里八乡最漂亮的那个姑娘的爱情。

  当有人要冲击学校,要批判张校长的“白专”道路时,是乡亲们站出来,保护了张校长,保卫了学校的教学秩序。那以后,张校长更是和乡亲们心连在了一起。他更加拼命地投入到工作中,发誓要为改变山区的落后文化状况,要为培养乡亲们的子弟努力奋斗一辈子。

  张校长组织教师们,走村串户,一家一家地了解孩子们失学的情况,与各大队各生产队领导商量支持失学孩子上学的事情。他带领老师们自编补充教材,拟定适合山区农村孩子上学的教学计划和课时安排。十多年下来,小张老得比山区的农民还快,还不到四十岁,就像个老头了。 

  但是,当整个国家迎来了教育的春天时,张校长和老师们十几年的努力终于获得了惊人的效果。在张校长和学校的支持下,在全公社范围内,像邵成福这样一批青年老师和学生,在七七年、七八年先后考上大学,走出了深山,奔向新的前程。

  这种批量考上大学的情况,在全县各公社中,是独一仅有的!乡亲们敲锣打鼓到学校里来庆贺,给张校长和老师们带大红花。那种场合,那份感情,那份收获的满足,让张校长激动得热泪盈眶。

  大红花是荣誉,也是鞭策。张校长他们只有更加努力的工作,只有教出更多的好学生来,只有让更多学生考上大学。他们暑假里也没能歇着。

  我们的国家在那样天灾人祸的年代,还能屹立于世,我们的人民在那样的艰难困苦中,还能生生不息,就是因为在社会的底层,有了无数这样的人,有了许许多多这样与普通劳动者联系在一起的知识分子。是社会底层的人民,构成了我们这个国家大厦的坚实基础。

  张校长走的时候,刘晓楠对他说:“张校长,我们还要在省城三年,您有什么事,只管吩咐给老邵,我们大家都会帮他的,都会帮您的。”

  “谢谢,谢谢同学们,谢谢大家。”张校长知道,他背着的那一大捆东西里,有邵成福的同学们的心意和汗水。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二十一章  从墙上爬过去(1)
王育萍被江南师范学院外语系录取了。李军铁老师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刘晓楠。晓楠当即就到工地上去,把好消息告诉了师傅。师傅高兴得两眼都闪动泪花了。

  是啊,师傅养育了三个孩子,两个大的都是做工的,现在终于出了个大学生了,能不高兴吗?师傅拉着晓楠的手,一连声地说:“晓楠啊,多亏你帮着育萍,多亏你了,啊。”

  “师傅啊,是你老教育得好,是育萍她自己努力。”育萍考上了大学,晓楠也特别高兴,他也从心里感谢师傅对自己的信任,感谢师傅将育萍培养得这么好。

  ......

  快开学了,昨天育萍已经搭公司基地的车到省城工地来了。这会儿,晓楠到工地去接育萍来学校报到。

  走进那个工棚,师傅他们已经上工去了,里面只有育萍一个人在整理自己的东西。

  “育萍。”晓楠一边往里走,一边叫了一声。

  “刘哥。”育萍一见到刘哥,飞快地冲过来,一把搂住刘哥的脖子,把整个人都吊在刘哥身上。

  晓楠顺势抱着育萍,就地转了一圈,“高兴吧,大学生?”

  “高兴,太高兴了。刘哥,我们是同学了。哈哈。”育萍高兴地搂着刘哥的脖子使劲摇晃着。

  等育萍摇晃过了,晓楠松开育萍,牵着她在师傅的床边坐下,两手扶着她的肩头,仔细端详这个小师妹。天气热,工棚里更闷,加上刚才高兴,育萍已经满头是汗了,额头上的一缕头发都汗湿了。晓楠用手轻轻地擦去她额头上的汗水,又把那缕头发理顺了,轻轻地说:“育萍,你是大人了。”

  “嗯。”育萍轻轻地答应着,乖乖地,一动不动,任由刘哥擦拭着自己额头上脸颊上的汗水。这些年来,自己一直想着要和刘哥在一起,现在真的能在一起了。育萍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

  “师傅上工去了吧?”

  “嗯。”

  “趁现在时间还早,我们先帮师傅做会儿事再走吧?”

  “嗯。”育萍除了“嗯”,什么都不会说了。

  工地现场,师傅和工友们正在忙活,做小工的子弟们也在那里。见刘叔和育萍来了,李莉和罗小洁她们围了过来。

  “育萍,你真行啊。”

  “太羡慕你了。育萍。”

  “育萍啊,刘叔就成你一个人的了,哈哈。”

  育萍那帮姑娘朋友们七嘴八舌,叽叽喳喳地说个没完,也不管育萍好不好意思,更不怕刘叔骂她们。她们知道,这时候说什么都不会挨骂。

  倒是李师傅嗔怪地骂了一句:“羡慕有什么用?要向你刘叔学习,向育萍学习。”

  “是啊,只要静下来学习,一定可以的。你们现在还没过二十岁,我上大学那年都二十五岁了。只要加油,还来得及,小妹妹们。”晓楠也鼓励她们。

  “啊呀,我们怎么升级了,成妹妹了。哈哈。”

  “人家育萍升级了,我们跟着沾光呗。”

  “才不呢,是要我们升级了,育萍才好意思升级呀。是吗?刘叔。哈哈。”

  “错了,是刘哥,刘哥。哈哈。”

  小姑娘们才不在乎父辈们的嗔骂,这会儿又不怕这个变成刘哥的刘叔了。她们只管尽情地笑闹着。

  在工地吃的中饭,师傅破例拿出了酒瓶。师傅历来中午不喝酒,下午要上班,喝酒会做不好事的。

  “今天高兴,少喝点。”师傅一边说着,一边倒上了两杯酒,递一杯给自己的爱徒。

  “哎呀,师傅,应该我给你老倒酒。”徒弟恭恭敬敬地双手接住。

  “爸,我也喝一点?”育萍见没自己的份,就求老爸了。

  这位父亲是从来不让女儿沾酒的,今天也破了例,“那就喝小半杯吧。以后可不准喝酒,女孩子家家的。”

  “是了。”育萍娇声娇气地答应了一声,但她心里却想,“以后你老还管得着吗?以后我只听刘哥的。”

  如果说,上次送育萍跟晓楠去参加复习班,还是一种不太确定的送行的话,这次,王师傅心里明白,那是真的要将女儿交给晓楠带走了,交给晓楠带着走向新的人生道路了。师傅那双满是老茧的手拉着晓楠的手,一只手在晓楠手背上拍了又拍,什么话都没说。

  “师傅,我明白你老的意思。你老就放心吧,我会要育萍好好学习的,我会让育萍幸福生活的。”

  “爸,太阳大,你就别送了。我会听刘哥的话的。”

  两辈人在工棚门口挥手告别。王师傅看着徒弟提着女儿的行李,大踏步地向前走了,女儿赶紧小跑着跟上去。

  王师傅站在工棚门口,用手遮着额头,一直望着前方那两个身影,一直到看不见了。 。 想看书来

第二十一章  从墙上爬过去(2)
开学了。外语系和地理系又是在一栋教学楼里,王育萍一有时间就往刘哥那里跑。

  虽然王育萍在师院复习了一个学期,也常常能见到刘哥。但那时复习班的课程安排得很紧,她又要集中精力学习,所以,并不怎么和刘哥见面。她那时住在宋佩华她们寝室里,每天也是早出晚归的,寝室里的姐妹们也没觉得怎么特别,有时甚至没怎么感觉到她的存在。

  现在就不同了,不要说没课的时候,育萍总会过地理系这边来找刘哥。就是课间的十几分钟休息时间,她也要过来拉着刘哥说会话儿。可能是从小跟刘哥在一起多了,育萍每次来,和刘哥在一起并没有多少顾忌。

  育萍每次来找晓楠,还隔好远,就喊着“刘哥,刘哥”的;有什么事要晓楠去,她拉着晓楠就走;要有什么悄悄话,她趴在晓楠耳朵边就说。她对晓楠做这些,就和自家妹妹一样,没有丝毫腼腆,没有丝毫迟疑,完全是自然而然,亲热而纯朴的,当然也全不在乎旁边同学们的眼光。

  而晓楠呢,每次总是微笑地迎着育萍,什么事都依着她,也不怕耽误了自己的学习。这和平常的他,全然不一样了。

  这下,可羡慕死了一些同学。安贻恒首先发出意见了:“哎,我说大刘,你是哪辈子积的德,怎么这么好的福气?读个大学,本来就已经有姐姐妹妹的陪着了,这又来一个妹妹。一个比一个地漂亮。你叫我们怎么想啊?”

  “不是哪辈子的德,是这辈子二十几年做的好事,积的德。就你那张嘴,还不服我,下辈子换个嘴巴吧。”晓楠也不客气,偏要气气安贻恒。

  “大刘,那不见得嘞。不兴人家安贻恒早就有妹妹了?”黄粤豫知道安贻恒的秘密。

  “黄粤豫,你找死啊,胡说什么。”安贻恒生怕黄粤豫把他的事暴露了,顾不得与大刘争了,先对付黄粤豫去。

  “哈哈,你们吵吧。”刘晓楠并没在意他们话里的意思,只是看着他们斗起嘴来,自己反倒解脱了。

  倒是邵成福听了大刘对安贻恒说的话,很是认同。是啊,一个人实心实意地待人做事,自然就会有交心的朋友,也自然就会吸引女孩子的芳心。是人缘也好,还是运气也好,其实,往往是一个人长年做好事应得的回报。

  对于刘晓楠的女生缘,也有嫉妒的,其中有善意的,也有恶意的。

  自从看到王育萍和刘晓楠的那种零距离接触关系,徐秀雪是又羡慕又嫉妒。难怪这个大刘像是对女生有一股坐怀不乱的定力,原来心里早有个大美人妹妹了。

  不过,也还有女生能和他保持近距离的关系,像班上的宋小妹妹,还有数学系那个老乡姐姐。但是,凭心而论,自己与她们比,毫不逊色啊。自己的相貌肯定不在她们之下,而且能歌善舞,还特别泼辣能干。但是,大刘为什么总是见到自己就要躲。难道女人太能干了反倒不好?唉,想不清楚。

  周名鹏和汤先林这会儿就更不舒服了。本来历史系那小子就在眼前晃来晃去,就搅得人心里烦燥。算计了半天,也没能伤到那小子半根汗毛。这会儿这个大刘,他那个妹妹对他那种旁若无人的亲热劲,更让人受不了。

  但是,他两个人烦燥归烦燥,还真是没办法怎么算计大刘。因为人家明着说清楚了,那是他师傅的女儿,师傅托付他要照顾好这个小师妹的。你还能说人家什么呢?唉,怎么就没人也把女儿妹妹什么的,也托我们照顾照顾呢?真是命不好啊。

  其实啊,他们不要埋怨命,要多想想,就凭自己那德行,值得人家信赖吗?谁会放心托付他们什么吗?更不用说托付自己的宝贝亲人了,更不用说托付自己的人生了。

  有些人可悲就可悲在这里:太没有自知之明了。

第二十一章  从墙上爬过去(3)
王育萍上了外语系,刘晓楠就更喜欢往外语系那边跑了。

  本来,刘晓楠就经常跑到外语系那边去自习。因为他要加大力攻英语,而外语系那边条件好,有语音室,有随时可以请教的老师和同学。刘晓楠知道,大学里,一个系的人多,老师与学生之间也不是很了解。自己在那边跑多了,身影经常在外语系晃来晃去,那里的老师和同学不定都把自己当成他们系里的人了。

  且不说刘晓楠经常在外语系走道里逮着老师、学生就提问,而他们也总是很认真地回答自己。就是语音室那个管理员,可能也早就把刘晓楠当成外语系的人,每次他进语音室,只要和管理员笑笑,连学生证都不用看。

  这样的事,或者说这样的人缘,对于刘晓楠来说,好像也是与生俱来的。比如说,到图书馆借书,别的学生只能站在柜台外,等着管理员取书。碰到不合适的书要调换,又得重新按程序再来一次。而刘晓楠却很容易地就得到了管理员的信任,每次借书、挑书,都让他进到柜台里面去,任由他翻找自己中意的书籍。为什么自己能得到管理员的信任?刘晓楠自己也不是很清楚,是自己儒雅洒脱的外表,还是自己诚实稳重的言行?是自己老实诚恳的态度,还是自己认真学习的表现?反正自己在不少情况下是很随缘的。

  记得很多年前,还是刘晓楠当工人的时候,有一次几个工友趁“五一”休假,从工地附近搭火车去市里玩。出头买车票的那位想省几个钱,而那个小车站检票也不严,就没打票,哄着大伙上了车。结果在车上遭遇了查票。奇怪的是,乘警把几位工友都带去补票了,而对坐在一旁看书的刘晓楠竟然不曾打扰半分。当刘晓楠醒悟过来,主动向乘警补票时,乘警还以刘晓楠来教育那几个工友。搞得工友们哭笑不得。

  不过,随缘归随缘,刘晓楠要利用好外语系的条件,就必须要掌握外语系的课程和教室,尤其是语音室的安排。最初,刘晓楠没什么办法,只有悄悄地留神注意。后来结识了曾援朝,有时就向他了解了解。

  现在有了育萍,事情就好办了,就和自己是外语系的人差不多了。育萍主要为刘哥做了三件事:

  一是搞了一份语音室的课表。凡逢外语系低年级的听力课时间,晓楠就可以尽量安排时间去听课。

  二是凡是外语系有英语电影等影像节目,就提前告诉刘哥,让刘哥陪自己一起去看英语片电影,自己还可以给他当个翻译。

  三是晚上在外语系的教室里占自习的位置。外语的教室都是小间,里面光线好,人少,比较安静,最适合晚自习了。育萍也愿意天天晚上和刘哥在一起学习。

  每天晚饭前,育萍就会用书包在外语系最亮堂的教室里占下两个最好的位置。吃饭的时候就把占位置的情况告诉刘哥。而当她傍晚早早地去教室,想赶在刘哥前面,在那里等刘哥时,刘哥却早已在那个位置上看了很长时间书了。

  外语系的学生大多是年纪比较小的。那几年参加高考的那些被积压多年的大龄考生,一般都考不了外语,而考外语的大多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和近一两年的高中生毕业生,像育萍这样的。所以,刘晓楠往外语系的教室里一坐,傲然是大师哥的架势。

  而已经努力攻了一年英语的刘晓楠,这时候在英语科技阅读和专业阅读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当大二开始时,他已经能时常抱着一本厚厚的英语原版的地理著作,借助词典进行阅读了。就那本厚厚的英语原版书,足够吓唬育萍她们那些刚进大学校门的外语系小学弟小学妹们了。

  当然,吓不到育萍,她是知情的。但也确实因此,还真让刘晓楠当了几回尴尬的大师哥。有时候,外语系小同学里还真有人在自习的中途端着课本、作业本来向刘晓楠请教。实事求是讲,就是大学外语专业一年级的语法方面的问题,刘晓楠还真能解答不少。因为,这一年来,刘晓楠恶补英语时发现,自己学外语起步年纪太大,口语是没办法了,但凭着自己的理解力和良好的中文根底,在书面阅读和翻译上还是大有潜力。所以,他特别着力于英语语法、阅读和写作方面的学习与练习。

  每当有小同学问到语法或阅读理解方面的问题时,刘晓楠还能像模像样地给他们进行讲解或解答。什么主句与从句的关系啊,倒装句的分析啊,翻译时词性和词义的选择啊,刘晓楠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

  这时候,连育萍都不得不惊叹刘哥的学习能力和进步速度。她是清楚记得一年多前,刘哥向复习班的岳工程师问化学元素表怎么读时,大家对他哄笑的情景。

  当然,这种充外语系大师哥的情况也难免尴尬的时候。要遇到有人问语音方面的问题,尤其是要请大师哥读一读某个单词或者某一个句子时,刘晓楠就犯傻了,只好老老实实地“坦白”自己不是学外语专业的。

  这时候,育萍看着刘哥那尴尬样,就有点觉得好笑。后来,晚自习时,育萍总是选那种两个座位连排的位置,让刘哥坐在里面靠墙的那个位置,自己坐在外面位置,挡住那些要来问问题的不速之客。

  “谢谢你,育萍,这样我就可以安静学习了。”晓楠在心里说。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二十一章  从墙上爬过去(4)
育萍还成了刘哥的生活管理员。

  其实,也没什么好管的。刘哥十四五岁就离开家独立生活,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自己的穿着洗刷,甚至小小的缝补,都能搞得好好的。他要缝起被子来,钉起钮扣来,比育萍做得还好。育萍小时候逢假期在工地做工时,有些缝缝补补的事,如工作服挂破了,扣子掉了,都是刘哥代替师傅,帮小育萍做好的。

  刘哥生活上,育萍要管的主要就一件事——吃饭。

  自从学校不再开集体餐,学生改为各自凭餐票排队打饭。一般学生按系别分在几个学生食堂就餐,而所有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