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们不但在成绩上没有拖全校的后腿,反而还在年级的考试中遥遥领先。即使是那二个看起来相对没有那么优秀的女生。成绩也在稳定地上升过程中。而且,沈一一和林雪二位女生的学业表现优秀到还成为了学校的竞赛尖子,有可能为学校在即将到来的比赛中获得名次和荣誉,这怎么能不让学校领导感到眉飞色舞呢?当然,其实沈一一已经在文艺表演上为学校大大争了一回脸面。在此之前,还没有哪一个市里面的省重点中学能够这样好几次地校内活动被电视台播出的。而这连续几次的播出还让学校的影响力也不断地扩大。现在因为看了学校的文艺汇演的播出。而找到学校里来邀请表演的、学习取经的、还有打听校服的人是来了一批又一批,把校领导是忙得够呛。同时,也让学校领导们大大长了一把面子。不过,作为省重点中学,象是这种文艺方面的荣誉充其量也只不过算是锦上添花的东西。学校本质上的任务还是要教育人,所以还是要看学生在学业上的表现。可以说,文艺表演播出再多遍,对于学校荣誉的影响力也比不上一个学生拿个物理奥林匹克奖。当然,如果再能出一个全省的高考状元。对于学校明年在全省抢生源那就更是了不起的吸引力了。
现在,学校的校长在校园里看到来自部队大院的这几个女孩子,那是可以称得上是慈眉善目啊,脸上都堆了满满的笑纹。他心里常常庆幸,亏得自己学校和驻军有这样的共建协议,否则的话这几个小妮子不一定到自己的学校里来念呢,那自己岂不是不知不觉间就错失了这几个好苗子了吗?现在只是但愿沈一一和林雪这二个同学,能够和其他的尖子学生一起。在今年的全国学科竞赛中取得优胜,这校她们自己和学校都能够从这样的荣誉里获得好处。当然。他作为学校校长的好处也是自然少不了。
沈一一和林雪二人,一个是重生穿越的后世灵魂,一个是早慧聪敏的天才少女,怎么会猜不出校长心里打的如意算盘呢。不过正如校长想的那样,她们二人也知道像是竞赛得奖这样的事情,对于涉及到的任何一方都意味着难得的好处。所以她们二人也不反对就是了。更何况,出身于部队大院的二人,彼此也都是争强好胜的个性,这种别人盼都盼不来的证明自己和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她们怎么会舍得放弃呢。所以。这几天,无论是沈一一还是林雪,放学后回家都很晚。物理老师和数学老师分别给她们几个有份参加竞赛的同学都准备了厚厚的一迭迭卷子,那成堆的习题让同学们都抽不了身了。
真正投入了竞赛训练的沈一一,那真的是可以做到心无旁鹜的。她自认其实自己不算是个聪明的学生,目前所能够领先同侪的也只不过是那以前学习过的压箱底的知识而已。如果要在别人的面前维持那一种优秀学生的形象,用功读是免不了的。而二世为人的她对于成功的途径的理解,简单归纳也就可以得出四个字,也就是坚持还有专注。因此,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的她,可谓是完全投入的。可是,她是这样,不代表别人也是如此。还真的有那真正的天才少年,在繁忙的学习和训练之中,还有功夫抽空来瞄一瞄她的侧影的。
不用说,这当中一定少不了乔楚生这个学生会长。他就是做题和看美女二不误的最好例子。他发现,能够抬头就看得见窗外的斜阳透过教室的窗户,照耀到窗边的课桌旁,将披着长发的沈一一同学的身影斜斜地打到了地上。沈一一那白晰莹润的皎颈和侧脸在阳光的照耀下泛出了一层柔和的光芒,这样的美景看在乔楚生的眼里,却是参加这个物理竞赛班的乐趣所在。
作为学校的学生会长,再加上学校的老师也都知道他的父亲是副市长,乔楚生当然享有一些的特权。而选择加入了物理竞赛班自然也是他这个特权的运用结果。一开始,他以为沈一一会加入那个数学竞赛班,所以都已经和数学老师说好了要加入数学竞赛班;可是当沈一一真正选择的物理竞赛班的消息传来后,他就又厚着脸皮去找到学校,坚持给换到了物理竞赛班。这样的行为让当时已经为失去沈一一这样的好苗子的数学老师给气得够怆。不过他可是背景深厚的官二代,可不在意是否会因此而得罪到学校的老师。反过来,学校和老师要巴结他还来不及呢。
当然,这倒也不是说他就是个胡作非为的纨绔子弟。毕竟,虽然确实是有着深厚背景,可他本质上也算得上是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以他的水平,除了上个学期一度因为某种原因而成绩滑坡外,他在各门学科上的表现可以称得上是成绩优异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无论是数学还是物理老师,听到他想要参加竞赛班时都一口答应的主要原因。毕竟,即使是他的爸爸是乔本然,如果真的学习很差,进那二个班也只不过是拖后腿的份儿。十一中到底是省重点中学,那种出格儿的事情是做不出来的。
看着沈一一同学都美丽的侧影,乔楚生也不禁开起小差。他有些后悔自己上个学期考试时的轻敌,竟然没有能考到年级的第一名。这个结果真的是大大出乎他这个已经将第一名当成是探囊取物一般的公子哥儿的意外。他更想不到的是那个阻击了自己的夺魁计划的还是白静。这让他之前想靠着拿到第一,然后去找沈一一要个对二人关系定义的说法的想法彻底泡汤。本来他在沈一一面前就不够强势,加上现在沈一一已经成为自己老妈的干女儿,自己老爸对她的印象也不错,乔楚生自然也不好意思厚着脸皮去自己喜欢的女生面前软磨硬泡的。可怜的乔大帅哥这时还是太没有经验,根本没有领会到追老婆的秘技无非是七个字:“胆大、心细、厚脸皮”而已。这也就注定了他今生和我们的沈大小姐可谓是有缘无份的结局。
当然,除此之外,他也不是不知道沈一一其时心里对于这样的结果大大舒了一口气的感觉。在平时送沈一一回家的过程中,他其实是能够感觉到的。不过,乔楚生想得也很坦然,正如上个学期的时候自己对沈一一说过的,自己也只要能够站在她的身边,对她能够付出自己的关心,只要能有这样的机会,他也就感到满足了。所以每天放学后,即使不再主动提出向沈一一要说法的话题,乔楚生还是以一个好同学的身份,陪着沈一一从学校走到公车车站。这段路并不长,但拜晚上公交班次拉长的机会所赐,二人还是能够谈论交流不少的话题的。而乔楚生也更进一步发现了,沈一一还真的是个很好的谈话对象。她的知识点非常杂,常能够说出些自己之前闻所未闻的东西来。而那样的东西还真的不象是随便乱讲的。因为都很符合逻辑性。
谈吐自如的沈一一身上散发出的那种知性的魅力,常常引得乔楚生看得更目不转睛了。(。。)
ps:nbsp;十点半才到家。到家后马上开电脑开写,总算赶出来了一章。
大家给力支持我吧。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第一百四十六章 大棚扶贫?()
对于现在的物理竞赛班的实战培训题目,沈一一的苦恼并不是这道题目到底能否解出。 事实上,高中阶段的物理题目对于她这种前生的一大嗜好就是阅读各种物理百科类的课外读物的人而言,根本不存在什么特别的地方。可能是出于趣味性的考虑,与课堂上的那种折腾各种小明或是小华二位同学的开水放水,或是火车在铁轨上相互追逐之类的题目不同,物理竞赛题往往出题的来源是源于物理史上某些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学科转折点的物理问题转化而来。虽然这类题目对于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中学生而言,似乎是有些陌生,但对于身为工科女汉子没有时间参加各种联谊活动,因而把一本《力学史》看了不下三遍的沈一一同学而言,这样的题目实在是没有什么新奇感。她所苦恼的只是如何把自己的解题方法用初等数学的方式表达出来而已。
是的,沈一一同学所熟悉的题目解法是基于大学数学的。可是对于中学竞赛而言,她的那套解法等同于无用。而且她个人隐约也觉得,如果不能和其他同学一样,用初等数学堂堂正正地把这些题目解出,似乎自己赢了也胜之不武。她还是一个很正直的小姑娘呢。当然,虽然这是一个难题,但对于一个前世为了写论文,能够把明明是用计算机拟合出来的数据给篡改成实验曲线经验公式的人而言,这类作假变通的能力还是有些小技巧的。也正因此,看在旁人的眼中,沈一一审题不过五分钟左右,就能接下来非常流畅地做题了。无疑的,这样的结果看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眼里。理科女神的桂冠更是当仁不让地由“一一女神”给摘取了。
而这样能够在普通女生望之生畏的通常由纯爷们占据的理科学科上大放异彩的沈一一,看在某些对她倾慕已久的男生的眼中,魅力更是无法抵挡。所以,在和乔楚生一起等公车的时间段里,沈一一不时地感觉到对方投过来的发腻的眼神,身上都有些起鸡皮疙瘩了。
她没好气地白了乔楚生一眼:“我说乔楚生。麻烦你眼睛不要一直黏在我的身上好不好?这样很讨厌啊。”
乔楚生其实倒并没有养成后世的一些纨绔子弟常有的那种厚脸皮和肉麻当有趣的不良习气。他倒并不是有意要盯着沈一一看,过过眼瘾,实在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眼睛总是不由自主地会围着沈一一转而已。被沈一一给说穿了以后,他自己也意识到自己似乎是有些唐突,更加有些不好意思了。
沈一一看着乔楚生那副讪讪然说不出话来的样子,觉得调戏这样一个男生还真有种好玩有趣的乐趣,不由噗嗤笑了出来。她再一次感叹重生真好,在这个时代还有这样一种既纯真又帅气的男生。难得这样的官二代,不会仗势欺人。也不会颓废堕落,实在是这个时代难得的快要绝迹的人种啊。可惜就是自己和他实在是不来电,不然一定要把他给先抢到手再说。
人生就真的像是达尔文所说的那种食物链一样,喜欢别人的人的心被被喜欢的人所支配,而被喜欢的人似乎天生就站在了感情食物链的更上一层,也就怪不得乔楚生总是看到沈一一就变得傻傻的了。沈一一有时候自己想起来,也觉得对乔楚生有些抱歉。可是她也没办法,感情的事情不能勉强啊。不过转念一想。未来的事情也真的说不准。如果自己到了三十岁,乔楚生还是像现在这样对自己有些着迷的话。那倒也不是不可以考虑看看的。一个男人如果能够这么久一直坚持喜欢你,那无论如何,被爱要比爱人来得更幸福吧。她实在是前世今生都没有体会过爱情是什么,所以也就一直以这样一种功利的态度来考虑问题。
想到自己也许未来也有可能和乔楚生在一起,沈一一的心里又起了一丝变化。她看向乔楚生的目光也不再是像之前那样一直冷冷的,而是带上了一点温度。
“对了。你爸爸上次好像对蔬菜大棚很感兴趣,后来他有没有再跟你提起过这件事情?”沈一一很随便地就找了一个话题问乔楚生。她试着把话题从彼此的身上给转开,否则因为刚才自己的小心思,总感觉有那么一丝的尴尬感。
乔副市长的仕途之路到底会变得怎么样,沈一一其实并不是太在意。虽然她现在已经也算得上是乔副市长和文皎仪的干女儿。但她心里也很明白,这也充其量不过是大家说着玩玩的。你要是当真你就真的输了。而沈一一也有着自己的骄傲,她的骄傲也不会允许她像有些人那样扯大旗作虎皮。她有自信能靠自己的实力掌握自己的人生。况且,即使要扯大旗,自己的老爸那个大旗也就挺管用了。沈阳军区主力师的师长,而且还即将在这次的对抗演习中有过人的表现,这杆大旗自己不用争取就可以用,还没有什么不良后果,自己又何必舍近求远呢?
当然,沈一一和乔副市长一家接触下来的结果是,沈一一认为乔本然他们一家人也不坏。乔楚生没有养成一个欺男霸女的跋扈纨绔,而文皎仪其实也不像有些官太太那样的有种暴发户的感觉,而更重要的是沈一一觉得乔本然本身也是想做出一点事业出来的。乔本然当然不是一个纯朴的人,在官场混的人,要是过于纯朴了,那真的是会被别人给吃得渣都不剩了。乔副市长有乔副市长的精明之处。沈一一更看重的是乔本然并没有那种为了自己的政绩而不管不顾的执念。当gdp的数字和老百姓的生活发生冲突的时候,沈一一觉得乔本然会选择的应该是后者。所以沈一一的内心自然也是希望乔本然能够更进一步的。有一个把老百姓放在心里的父母官总是好事一桩吧。
可惜的是,沈一一同样知道,在即将来临的东北地区的国企大改制中,乔本然很有可能会遭遇到很大的个人危机。她不知道如果这样一个心里还有着人民的官员,一旦看到日后国资流失和工人下岗后,急剧拉大的贫富差距和急剧下降的生活水平,他会有怎样的感想。她感觉因为他对百姓不够狠,他甚至可能是会被斗争下去的那种官员。她当然前生并没有生活在东北,也不知道以前是否同样有过一个叫作乔本然的常务副市长。可是起码乔本然没有更上一层楼是肯定的。因为她远在上海,后世全国大报上的高层官员中也不曾有过这样一个姓名。
来自后世的沈一一,还有对东北既然到来的国个改制风暴有些概念的沈一一,当然还有作为乔楚生同班同学的沈一一,心里都想帮助这样一个可能会对治下百姓有感情的乔副市长一把,所以,沈一一还是在乔楚生的面前,把话题给转到了乔副市长的身上。
说起了自己的父亲,乔楚生就轻松了许多。他当然和其他这个年龄段的男生一样,有些对家庭的小小叛逆;可是另一方面,他又因为父亲的地位而在生活中享受了一些别人享受不到的便利。所以,总体而言,他对自己的父亲还是有些隐隐的自豪感的。而且他不不笨,父亲如果工作出色得到提拔,对他也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所以,他平时对于自己所了解到的父亲的一些事情还是有在关心的。再加上,沈一一同学上次在自己父亲面前所提出的那个蔬菜大棚的计划也确实是引起了自己父亲的兴趣。即使是在春节过年回乡的那几天里,乔副市长也亲自去考察了一番自己老家那块儿的年菜市场,而且好像还是很有收获呢。他感觉自己的老爸对于沈一一的这个建议,已经感到是大有可为了。
从乔楚生的述说中,沈一一感觉到了自己的意见似乎已经产生了发酵效应。她是知道历史发展的方向的。其实菜篮子工程从南方兴起后,逐渐在全国铺开。而北方的大棚种植的全面铺开要到96年以后。因为大棚种植毕竟是需要一些材料上的投入的。以现在共和国的短缺经济和农民手里没有什么闲钱的现状,当然在北方还是比较没有什么人在搞的。可是,无论从经济上来说,还是政治操作上来说,这个时间差恰好就是最好的先发优势。她相信以乔副市长这样一个有着丰富的从政经验的人来说,他不可能看不出这一点。当然,办了实事,乔副市长也要想办法拿到实惠。他毕竟不是主抓农业的副市长,怎么样分润到政绩才能不白白为别人作了嫁衣裳就要考验他自己的智慧了。
想了想,沈一一小心地对乔楚生说:“乔同学,你看你回去能不能跟乔市长说一声,蔬菜大棚要当成一项扶贫项目来做,这样可能比较好。”(。。)
ps:nbsp;这个,插一些官场上的内容,主要也是情节需要。
大家会看得厌烦吗?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一荐言()
把大棚项目当成是扶贫项目来做,是沈一一这段时间以来考虑的一个想法。 很多事情,纯粹从技术层面上来说,本来是很单纯的事情。比如说种菜,有了土壤,种子,水源还有阳光,再按照植物本来的生长规律来照顾,那就一定能够生长得出来。所以,技术上根本没有什么大问题。可是往往某个项目在技术上没有什么问题,在实施的时候却会有其他的因素来干扰。这些因素一个是经济上的,也就是任何项目都需要的初期投入;而另一个就是社会学意义上的,也就是利益分配的问题。经济学家喜欢把社会学上的利益分配说成是也属于经济学范畴的问题。可是沈一一认为这样的说法固然有道理,可利益分配的问题更多的是宏观层面的一些东西。
后世的中国经济发展,各届政府一直在调控中注重的一个重要的经济社会指标就是基尼系数,也就是衡量社会财富分配中的贫富分化的问题。中国后世的基尼系数曾经一度到达过接近0。5,属于财富分配极度不均的范畴。后来,在她意外到来之前的新上任的国家领导人下大力气调结构其实部分的目的也是在要想把基尼系数给降下来。她有印象中的最后边一个基尼系数好像也确实是下降了一点,虽然和经济学家宣称要达到社会稳定的那0。35的指标来看还是显著偏高,但起码还是起了作用的。当然,身为一个研究科学的女生,沈一一也绝对不是一些后世上的公知那样拘泥于这个指标不放的人。在沈一一看来,那些言必以什么中国基尼系数过高来抨击中国的发展模式的一些上名人,其实就像是古代一的些腐儒那样可笑。她这个不是专修经济的人都看得出来,美国和中国的基尼系数都很高。就说明对于一个人口大国和面积大国而言,通常意义上的基尼系数有必要修正以后再来评价。可那些所谓的专家却死抱着一些本上的指标不放,据此来批评我国的发展状况。对此有人说这些人是别有用心的,可在沈一一的眼中看来,这些人可能就是因为无知才会显得别有用心。
但是,沈一一也不是没有意识到贫富差距扩大的事情。但在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本来财富就一定会走向分配不均。改革开放当初的一个口号就是“打破大锅饭,解放生产力”,所以分配不均本来就不是一个问题。真正值得关注的绝对不是一个基尼系数所指的分配不均,而应该是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