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正因为产能有限,使得沈大军长和彭卫宁都没有可能再单独拿到几个动力伞了。因为仅有的产能已经让东北军区给包圆了。这个时候沈大军长就有些后悔自己不应该当初避免一些不当联想而硬是让自己的女儿把动力伞产品给完全转给了沈飞这回事儿了。这要是自己女儿的手里还有这个玩意。哪里还有自己眼前的这些问题呢?
但是女儿念大学之后,要做的事情这么多,沈大军长这个当父亲的自然也是不会去拿这些事情烦女儿的心。动力伞只是一个锦上添花之物,并非必须。没有动力伞,他的部队也是可以从事很多常规的训练的。所以沈大军长也就渐渐地熄了那个心思。
可是彭卫宁来了之后。居然和沈大军长的想法一样。这其实就又勾起了沈大军长对于部队机动能力加强上的那个念头了。抛开了这个小子对于自己的女儿的那种“不该有的”念头,沈大军长对于彭卫宁还是很看重的。一来是自己的知交之子,自己也算得上是看他长大的叔叔;二来这小子也不骄不纵训练和技能都很出众,还有很强的工作能力,能够服人。这样的小伙子,哪个长辈不爱呢?
只要不牵涉到私事,沈大军长还是愿意帮这个小伙子一把的。因为帮他就等于是帮自己嘛。
“小彭,你不用再去找那边匀动力伞了。人家是不会给你的。你不但要不到,反而还会被别人白白地说几句。咱们不求人。”沈军长用一种沉重的语气对彭卫宁说道。
彭卫宁听到了沈大军长的话之后,很是敏锐地猜到了看来是东北军区那边因为自己讨要动力伞的事情。给沈军长那边打了电话,说不定还嘲笑了几句沈大军长不快了。
不管是把沈大军长当成是长辈、是岳父、还是自己的长官,自己的不当举动给别人带来了麻烦,这都不是一件好事。所以彭卫宁是心中起了一丝歉意。但是他还是想为自己这样做的初衷解释一下。
“首长,不好意思,我给您添了麻烦了。”彭卫宁有一些不好意思地说,“不过我当时是想,动力伞可以增加陆军部队的机动性,这是我们在东北已经得到验证的事情。这样有显著提升我们的军事水平的东西。如果能够早日向全军推广,那对于增加我**队的作战实力有着的意义。所以我以为那边也应该我的想法才对。我没有想到别人的想法和我这边不一样。”
“你啊,是真的不懂还是假天真啊。”沈大军长有些恨铁不成钢地责问道,“这要是人家全部都已经装备了动力伞。或者是找到了比这个东西,那个时候你去问人家要,人家一定会做个好人,把东西无偿地送给你。可现在人家自己都没有全部装备,你这个时候就去问人家要,人家会给你吗?要是我是这种情况。我都不会给你。”
彭卫宁有些不服气地说:“可是这不是没有大局观吗?这不是小圈子小团队主义吗?”
沈大军长听到彭卫宁这样说,心里不爽了。因为他自己也是属于彭卫宁说的小圈子小团体主义的一员。他对彭卫宁嗤之以鼻地说:“小圈子和小团体?你不要急着扣帽子了。这要是武器序列中的装备,那是自然不能独厚某一军区某一军。可这是人家东北军区没有通过中央财政,自己想办法搞出来的装备,而且人家现在还是在自己的军中全面推广的阶段,人家不给你那是完全说得过去的。你首都军区又凭什么去问人家要过来?”
他接着又摆了摆手:“我知道你又要说,这明明是我在那儿的时候,以我自己的给弄出来的。特别是这个动力伞还是我的女儿给发明的,是不是?你以为我就可以凭这个理由去那边把东西给要过来了?你太年轻太幼稚了。我如果那样做,把这个装备当成是私产似的要过来,那我才变成了小团体和小圈子了。无论当时的实际情况是什么样子。这动力伞的装备现在是沈阳军区的,这一点是不可改变的。”
被沈大军长这么一说,弄得彭卫宁有些丧气。他带着沮丧问沈大军长:“那难道我们就只能放弃为我们自己的部队装备动力伞的计划了吗?可是这确实是对于部队的战力有帮助的啊。”
沈大军长看到他这副有些不忿的样子,心里觉得好笑。这平时再沉稳的一个人。真的碰到了这种事情,还是沉不住气的。也对,如果不是他们年轻人还不够沉稳,怎么能够显示出我们这些人久经考验呢。
沈军长带着笑意对彭卫宁说:“我什么时候说过要你放弃了?这动力伞的东西,全天下难道就只有他们东北军区有吗?难道别的地方就没有了?”这人挪了地方。观念也就跟着转了。没看见现在沈军长谈起了东北军区,前面已经加上了“他们”两个字了吗。
彭卫宁听沈大军长的意思,似乎另有含义。他抬头看向了对方:“可是我也已经问过了沈飞那边。那边说是的产品都已经被东北军区给订走了。除非是东北军区同意,否则就不能随便抽出两套来给我们啊。”
沈大军长看他怎么还一副不开窍的样子,不得不说和更白一点了。
“我问你,这动力伞当初是怎么出现在东北军区的,你还有印象吧?”沈大军长问彭卫宁。
彭卫宁看了一眼在一边装作没听到的沈一一:“知道啊。那不是一一妹妹他们搞的吗?”
提起这个,沈大军长还是很为自己女儿当时的这个创造飞明而高兴的:“是啊,你都知道这是我女儿给搞出来的东西了,就应该知道。我女儿在这件事情上说的话要比去找东北军区来得有用的多。”
彭卫宁有些不确定地看看自己的首长。这沈军长不是一向似乎有些反感自己找沈一一吗,怎么听这个意思,还是要着落在自己找沈一一帮忙的事情上了?
沈大军长见这会儿彭卫宁的眼睛不时地朝着沈一一瞄,心里一个咯噔。坏了,自己好像是又给他们两个创造了什么机会嘛。这个有点问题啊。
他干脆早点把话给说明白算了,省得这小子琢磨来琢磨去,总是把眼睛放在自己女儿的身上。
沈大军长说:“一会儿我让一一给沈飞那边打个电话好了。我就不信,她找了萧老爷子和安老爷子之后,那帮家伙还能阻止两个老爷子帮我们说话了。真的逼急了我,我们一一就在北京另起炉灶。自己搞一个动力伞的企业出来,看他们还想卡住谁。”
沈一一本来在一边是装作没有听到的,免得别人说着说着又把自己给装进去了。可是敏感地听到了自己的名字被提起之后,发现原来自己的老爸又开始算计自己了。她有一点不满了。这怎么坐在一边不吭声也会被牵连到了。
“爸爸,你是在说要我给萧老爷子和安老爷子打电话吗?他们两位老人家现在可是早就已经退休了哟。你要是想请他们出来,那他们说的话也不一定有用啊。”
沈一一给自己的老爸打预防针。她不好拒绝自己老爸的要求,所以拿出来两位老人家已经退休的理由想阻止爸爸的要求。其实是因为她在无人机项目上迟迟没有什么动作,想来两位老人家已经恼了自己起来。所以她就不大想自己凑上去挨骂来着。平实的一些实在要找人家的事情,也是通过人家的孙子传话的。这现在老爸要自己帮忙的事情。自己不亲自出面就不大合适了。所以她不是很想接这个活儿。
可是,沈大军长哪里不知道萧老爷子和安老爷子两人作为航空元老,在沈飞的势力和影响有多么巨大。哪怕是两人已经退休,但是门生故旧仍然充斥着航空系统。更不要说萧老爷子的女婿还是沈飞的一名高级人员呢。这种情况下,沈一一想用萧老爷子已经退休的拙劣借口想要逃开这个任务,基本上是很难成功的。
“没事儿的。一一你就打个电话和他们说一声。他们一定会同意帮助你的。你忘了当初你们搞那个动力伞的时候,也是利用那些老师傅的工余时间给搞的。我们又不是要多少动力伞,拿出来两个够初始训练的就够了。”沈大军长还真的是算计得挺好的。当初沈一一在动力伞研究成功之后,把研究过程向沈大师长算是和盘托出,所以现在早就升职了的沈大军长还是记得十分清楚的。
而在一边的彭卫宁也是满含着希望地对着沈一一说:“是啊,一一,我们不要多少,只要二套就够了。这也就是先在我的连队里先找几个人开始训练这个东西。推广的时候不需要多少的,就两套。”说到了“就两套”的时候,语气里沈一一甚至还听出了有哀怨的希冀。
这话都说到了这个份儿上了,沈一一自己也感觉,真的要是再不同意,也有点说不过去了。确实如同爸爸所说的那样,以两位老爷子对自己的赏识和喜爱的程度,自己要是有什么这个样子的要求,对方一定是不会不同意的。看看满眼希望的彭卫宁,还有那看穿一切的沈大军长,沈一一心里作了决断。
算了,拼了被骂一顿,自己还是出手帮了爸爸……还有彭卫宁吧。(。)
第五百三十八章 旁敲()
既然答应了自己的老爸和彭卫宁自己会帮忙给弄到当年自己给老爸的部队研制的那种改进后的动力伞,沈一一就不会食言。对于自己联络萧屹瞻和安竹生两位大佬,沈一一虽然心理上有点点恐惧,却不意味着她就绝对不能和两位长辈联络。因为她清楚地知道,两位老人家对自己是真正的发自心底的喜爱。自己当年的才华与见识两位真正一心奉献给共和国的航空工业的老人家起了爱才之心,并将自己视中国航空工业赶超世界水平的继承人。也正因为当初对自己爱之深切,后来对自己舍弃了航空专业,就读于清华的电子科系才会这样地痛心与激愤。
而自己之所以后来没有经常和两位老人家联络,部分是因为两位老人家对地自己就读清华的不谅解,更主要的还是由于自己最初发给的那个无人机的项目没有什么让自己满意的进展,同时由于条件所限也不可能在短期取得突破。沈一一知道,只要自己和两位老人家打电话,无人机项目是必然会被提起的。不被两位老人家盯住这个话题不放,反复地念叨自己当初选择电子专业的不智,沈一一才一直按捺住了,没有联络两位在当初真正帮助过自己的老前辈。
时过境迁。现在沈一一从美国回来之后,对于自己的这个无人机项目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路线图了。一直困扰自己的无人机的仪控元件,在自己上次团队协作,运用了新的工艺路线制造出一个真正有国际竞争力的传感器了之后,其他的元器件的高质量生产也成可能。加上自己即将从日本拿到那个正好适用于微小型飞行器的喷射式发动机,沈一一感到现在再谈起这个项目,自己可以拍着胸脯对两位老人家说,三年之内可以拿出一个自己比较满意的无人机出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控制和动力都不会再成为阻碍中国无人机腾飞的障碍了。沈一一感到自己凭借这样的进展,已经足以应付两位老人的诘问了。
至于说自己长期不联系两位老人,会不会让两位老人说自己冷情这回事情。沈一一认为大家其实都有“技术宅”的特质。真正忙起了研究来的时候都会忽略一般的人情往来。只要有自己呈上的这两个可谓是无人机研制的突破性的进展,两位老人都会把注意力给转移到研究上的成果,而不会执拗于自己为什么没有多打几个电话给他们这回事情的。
虽然心里面认为自己不会因为少打几个电话而被说,真正操作起来还是要讲一点策略什么的。不打无准备之仗一向是沈一一做事的基本风格。
和两位来自部队的动力伞爱好者打了招呼之后。沈一一就上楼去翻自己的电话簿了。沈一一让彭卫宁接替了自己的妈妈带小孩去,而让自己的爸爸帮着妈妈收拾起了桌子。本来自己这个难得回家一次的女儿是要扮一下贴心的孝顺女儿,和妈妈一起做做家务的。可是因为这突然到来的采购动力伞的事情,沈一一不能扮孝顺女儿了。自然这样的工作还是要有人递补的。有求于自己的两人倒是正好接替自己,帮妈妈减轻家务的负担。
沈一一在安排的时候倒是没有想到。这彭卫宁上自己家里来帮着带小孩做家务,看在有些人的眼中,可不就是一个上门的女婿要做的事情吗?所以,急着上楼去打电话的沈一一也就忽略了彭卫宁眼中的神采以及自己老爸眼中的阴沉。
当然,被布置了工作的两个大男人都不会就这件事情对沈一一说些什么。于彭卫宁是自己闷声偷着乐就好,独自品尝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臆想的甜蜜;于沈大军长则是知道自己的女儿神经在这方面有点粗,也就不要再点醒她,以免真的出些什么妖娥子。
在没有的年代里,要记一个电话码还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后世的联系人都会记录在一个里面,也很方便。都有里的电脑芯片自动帮你完成了。可是在这个时代,手写的电话本可就比较复杂了。
一般来说,市面上有专门印制的那一种可以供抄写联系方式的电话簿。如果需要添加信息,翻开小本子,记录一下也就够了。可是,电话簿除了存贮联系信息之外,更的是便于查询。那些无序添加的联系人信系,真正要用到的时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得从第一页开始,一页页地去找自己要找的那个人的名字。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特别是在你的小电话簿给记得满满的情况下。
通常情况下这个人的信息不会在第一页。极端情况下这个人的信息可能在最后一页。这就意味着你要翻遍整个电话簿才能找到,可谓是费时费力。至于普通情况下到底要翻多少页才能打到自己想要的那个人的联络方式,这是一个概率的问题。这就是前时代一般人电话码的困境。
沈一一普通情况下联系的人有限,除了自己的家人和亲人之外。也就是和王凯联系得多一点。因为平时除了家里的事情,也就是工作占据了自己的绝大多数的时间了。而之前的那些朋友和自己的联系也比较少。沈一一总觉得技术宅这回事情,还真的是和一般学习文科的人不一样。文科生都要讲究一个感情丰富。她们的创意更多的是来自于人际交往中的感情的迸发。可技术宅不一样。技术这完意儿,除非你是打定了抄袭,或者说是逆向研发的目的,否则更多的还是在于个人的闭关思考。所以真的不会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想些人际交往等等别的事情。
想到这些。她就有些感叹自己的好运,遇见了王凯这个不打不相识的家伙。有这个家伙罩着自己,基本上把自己平时的那些麻烦都给解决了,留给自己比较纯粹的时间和空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沈一一不会认为自己没有王凯就做不成事情了,但是她知道如果过去这三年没有王凯在自己的身边,自己所走过的路会辛苦许多。也正因为如此,她深知自己已经耽误了王凯太多的时间,现在是时候让他去做他需要做的其实的事情了。
总算找到了罗宇同学的电话了。沈一一终于松了一口气。如果她今天找不到罗宇的电话。那就意味着自己有可能要过两天亲自跑一趟北航那边了。而自己这边的事情这么多,专程跑一次北航意味着自己的行程安排又要被打乱了。这种日程的协调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情。沈一一显然是不喜欢麻烦的。
打到了电话,接下来的变数就是罗宇是不是已经回到了学校。大学和小学与中学不同的一点就是,各个大学之间并没有就什么时候开学达成一致。每个大学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确定自己的校历。甚至于不同的大学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确定自己的学制。比如虽然大部分的大学都是实行的二学期制度,但是还是有的大学实行的是三学期制度。这样就会发生有的学校学生已经放假,有的学校学生却在面临期末考这样的事情。
好在北航和清华一样,实行的双学期制度。沈一一估计。北航应该和清华一样,这个时间点上也开学了。而既然开学了,罗宇自然也就上学了。
这个时代虽然没有,但是好在电信事业的进步,还是让电话给装到了每个学生的寝室里。只是这个电话还是要买电话卡打的。当然只有打电话需要买卡点,接电话当然一直是不要钱的。
沈一一拨了几个数字,就听到了听筒里传来的“嘟嘟”声。她心想这大周末的,罗宇这小子可不要跑出去“嗨”了才好。
还好,没有一会儿,对面的听筒被人给拿了起来。
“喂。找谁?”听筒里是一个山东的口音。
沈一一咽了一下口水:“您好!请问,罗宇同学在吗?”
对面可能没有想到这打电话过去的是一个女生,这回答的声音立马从刚才的粗声粗气给转成了刻意温柔:“哦,找罗宇啊,你稍等一下啊……”然后,沈一一就听见听筒拿远了之后有人大喊了一声“罗宇电话”。
接着沈一一就听到了明显有人从上铺的床上给跳下来的声音。蟋蟋嗦嗦一阵的声音传来之后,沈一一就听到了有人拿过了听筒应了一声:“喂,是谁找我?”
沈一一听出了罗宇的声音,没有好气地回道:“我找你!”
罗宇听到了一个女生的声音:“你是谁?报名字。”
沈一一听了他这一嗓子,心里这个气啊。这家伙。真的是活该没有人爱。这听到了女生打来的电话,起码应该像是刚才的那个接电话的山东人那样,声音啊语气啊什么的好一点吧。你看这家伙和自己对话的这个语气,这个态度。差评!
“我是沈一一。你还记得不记得我的声音啊!”沈一一语带威胁地问道。
听到了沈一一的大名。罗宇忽然想起来了,自己在北京,要说还能混得过来的女性朋友,那可不就是沈一一吗?这自己反应太迟钝了,还不知道这小魔女以后要怎么折腾自己呢。
罗宇是真的有点对沈一一怯场。这里面部分是当初在沈阳两人一块儿做手工时感受到的沈一一的威慑力。当然,也有沈一一在学业上实在是太强。所以常被自己的外公给拿来对自己进行教育,在那之后留下来的被比较的孩子的心灵创伤。他大概也不会意识到沈一一其实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