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日围棋擂台演义-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一早,华以刚就来敲老郝的门。老郝一看华以刚手上拿着朝日新闻的报纸,忙问:“是我们昨天的会谈见报了?”华以刚马上指着报上的一张照片说:“是藤泽、加藤、小林真的剃头了。”老郝定晴一看,果然照片上小林左、加藤右在下棋,他俩都剃了光头,而藤泽则作为裁判坐在中间也剃了光头。华以刚则给老郝念了旁边的报道,大意是:去年中日围棋擂台赛藤泽、加藤、小林曾杯酒盟誓——如果擂台赛失守,他们三人将削发谢罪。因此当擂台赛真的失守后,他们三人就一直寻找有合适的机会兑现自己的誓言。昨天的十段战胜者组决战正好为三人同台提供了机会,因为小林和加藤是对局者,而藤泽正是裁判。因此当三人都剃着光头出现在棋院时,大家的笑声一直没有断过。
  记者曾特意打电话采访小林的夫人礼子太太,礼子在电话里一直在嘻嘻嘻地笑,她说她已经十几年没有看见小林剃光头了现在猛一看自己的丈夫象个小孩子似的剃着光头,真是让人忍俊不禁。礼子夫人还说,她的一双儿女得知父亲要剃头,就天天盼着这一天。当昨天刚看见父亲剃光头,两个孩子又跳又叫,不知有多乐。反倒是丈夫小林,好像有点难为情,出门的时候,还故意戴了顶帽子。
  据说加藤和藤泽的夫人也都说:“因为从来没看见过夫君剃过光头,这种独特的模样还是看着挺有趣的。”
  老郝有点奇怪地说:“这事如果放在中国,有人削发谢罪了,家属也都觉得蒙羞,怎么还能这样开开心心对待此事呢?”华以刚是个日本通,他告诉老郝说:“这就是中日文化的差异了。在日本人的观念中,既然已经削发,那么以前所做的一切也都随着头发被剃而烟消云散。所以日本人都不觉得这是件难以启齿的事。”
  老郝听后理解地笑笑,他有点奇怪地说:“真巧啊,他们正好赶在我们来日本开会那天削发了。”华以刚也觉得有点“无巧不成书”。
  但实际上,这个“巧合”并非偶然,而是浜崎等精心策划而成。因为怕三人剃头的消息中国方面不知道,又不好提醒中方关注此事,因为便把“三人削发谢罪”的公开亮相特意安排在中日谈判的当天,而且知道日本通的华以刚必是会看当日的朝日新闻,这就让中方在第一时间知道日本棋手,“言必行,行必果”的认真态度。这一目的果然达到了,中国棋手本来都不相信日本棋手真会履行削发的誓言,但在事实面前,中国棋手没有一个不对日本三棋手的“削发”产生一种深深的敬意。
  话归正传,老郝和华以刚回到国内,当天就约了聂卫平前来讨论,后面七位棋手本来就难以改动,现在要讨论的就是究竟出谁当女先锋,又让谁来充当少年棋手出阵。
  少年棋手大家想来想去,还是老郝突然说:“小张璇怎么样?她到了年龄了吗?”华以刚高兴地说:“张璇今年刚好16岁,在年龄上完全合格。另外她的棋力也勉强可以凑合,如果日本那些知名棋手遇到小女孩,说不定思想背上包袱真被小张璇爆出冷门也未可知。”聂卫平也一阵好笑:“我也觉得小张璇可以,她的棋很‘鬼’,别人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被她爆冷。”
  中国的一线棋手当时都在20岁出头,因此只差几岁的少年棋手还真有点“青黄不接”。现在让这一辈棋手中最年轻的张璇顶上去,三位擂台赛的“掌门人”这次的口径意外地一致。
  不过,在谁当女先锋这个问题上,三个人的想法就完全不同了……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第四十八回
  风采各异 女子围棋三强鼎立
  比赛选拔 擂台先锋双轮决定 
 
  话说聂卫平、华以刚、郝克强三人对出阵的中国少年人选口径意外地一致,但刚进入中国女先锋人选的讨论,三位“掌门人”的表情立刻显得为难起来。
  原来中国女子围棋在当时的状况,确实是“三强鼎立”,很难分得出谁先谁后。
  资格最老,段位最高的是孔祥明八段。在1979年以前,孔祥明完全是中国女子棋坛名副其实的霸王,几乎国内所有女子比赛的头衔都归她一人所有。在1974年中国队访日时,孔祥明连续迎战日本七位顶尖的女流棋手,结果七战全胜。这一成绩不但使孔祥明在日本名声大振,同时也是中国女子围棋远远超越日本女子围棋的一个里程碑。当时的日本媒体为此不吝溢词地夸奖孔祥明,甚至有记者还把孔祥明誉为“女吴清源”。可以说,如果不是上海的两位小将紧追其后的话,中方让这位威名远扬的“女吴清源”出任中日擂台赛中国队女先锋,应该是当之无愧的。
  而比孔祥明年轻8岁的杨晖七段则是终结孔祥明独霸女子棋坛的上海天才少女。她在1979年全运会女子围棋赛中击败孔祥明而获得全国女子冠军时年仅16岁。这以后,她和孔祥明虽说轮流称霸女子比赛,但在五届的角逐中荣获三次冠军。已有逐渐盖过孔祥明的上升势头。
  还有一位不比孔、杨逊色的便是和杨晖同岁的上海选手芮乃伟七段。虽说她在全国女子比赛不如孔、杨的“独占鳌头”,但连续三年的第二名也属不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她在其他比赛中与男棋手的抗衡却远远胜过孔、杨两位。在1984年的“新体育杯”比赛中,她连克四员知名男棋手,如果不是最后一轮败于马晓春,芮乃伟差一点就成为中国围棋史上第一个杯赛的“女子”挑战者。
  孔祥明、杨晖、芮乃伟三位女将除了在成绩上不相上下外,在棋风上也是争相斗艳,各具异彩。
  孔祥明的棋风宛如“千斤扳斧”,不但势大力沉,而且勇猛无比。孔祥明就是凭借这种刚力,曾让日本女棋手闻风丧胆。但这种棋风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发挥不能保持稳定。如果孔祥明状态好时,她的“千金扳斧”虎虎生威,所指之处,任是千军万马,也会被她击得溃不成军。但若状态不好时,孔祥明的着法便显得勉强生硬,而且没有韧性。所以孔祥明能冲击比她水平高的选手,却也常会输给比她差的选手。
  杨晖的棋风和孔祥明迥然不同。她的棋以聪慧见长,在纹枰上简直灵气四溢。看她的赢棋,常有一种赏心悦目,还忍不住会拍案叫绝的感觉。由于她的棋总是在“效率充分”和“过分”之间摇摆,因此便形成了“柳叶快刀”式的效应。遇到水平比她差的,杨晖犹如“快刀斩乱麻”,不仅赢得轻松,而且赢得快。但一遇到“钢火”比她硬的,杨晖的“柳叶快刀”马上就自己“崩”了口子。所以杨晖在女子比赛中常常是一骑绝尘,所向披靡,但与男棋手比赛的成绩,杨晖不但不如芮乃伟,甚至还不如孔祥明。
  芮乃伟的棋风如果要形容的话,可以喻之为“金刚锉刀”。虽说对付水平不如她的棋手,芮乃伟似乎每盘棋都赢得不算轻松,但遇上水平高于她的男棋手,芮乃伟的“锉刀”棋风却让他们大吃苦头。因为这种锉刀式的韧性和磨功,在精神面上的威力有时常常大于技术面上的威力。这也是芮乃伟之所以会在其他比赛中常胜男棋手的最关键因素。
  就是这样三位风采各异,实力相当的女棋手,别说当时三位“掌门人”难以定断,就是让行家二十年后重新来审视,也会觉得任谁选上了女先锋,也是对另两位女棋手极大的不公正。
  更为复杂的是,聂卫平、华以刚、郝克强其实在心中都各有偏向。孔祥明是聂卫平的夫人,因此孔祥明想成为中日擂台赛女先锋的殷切心情聂卫平最了解。再从常情上说,孔祥明的年龄已近三十,在“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形势下,如果失去这样的机会恐怕今后将更难获得。聂卫平曾在会前故意把孔祥明想当女锋的想法向华以刚透露,但华以刚面有难色,他很坦率地对聂卫平说:“如果孔祥明不是你夫人,要照顾老同志当先锋的意见我完全赞同。但孔祥明是你夫人,如果围棋队领导班子直接提她,会不会有瓜田李下之嫌。”聂卫平一听言之有理,也就自动“哑火”了。
  华以刚其实在心里是倾向杨晖的。华以刚在当棋手时他的棋风就华丽多变,因此他特别欣赏才华横溢的棋手,平时对杨晖的棋也常加以褒奖。因为华以刚和杨晖同出上海队,如果太为杨晖说话,也有不便之处。因此华以刚曾在回国的飞机上探探老郝的意见,不料老郝也有他自己的想法。
  原来郝克强对芮乃伟十分器重。因为“新体育杯”围棋赛是老郝所办,他亲眼目睹许多知名的男棋手被芮乃伟杀得哇哇直叫,觉得芮乃伟如果当女先锋,她的作用可能比孔、杨更为见效。但老郝也知道老聂的心里其实是希望孔祥明上,而华以刚则更中意于杨晖,因此老郝觉得如果聂卫平和华以刚在讨论时各执一词,他也准备为芮乃伟说上几句公道话。
  所以当华以刚在讨论张璇为中国少年人选后说:“那么,中国女先锋出谁呢?”聂卫平因避嫌没有出声,老郝忍着也没有出声。
  华以刚一看这个情况,其实心里早有打算,他再说:“据我所知,女先锋人选老聂中意孔祥明,老郝相中芮乃伟,而有人向我推荐杨晖。这三位女将如果要讨论孰优孰劣,恐怕讨论两天也难以达成一致意见。所以我想这次女先锋之选。只有采取比赛选拔一策,你们看如何?”
  老郝本来就担心万一老聂提出让孔祥明担当先锋的意见来,自己还不知道该反对好还是赞成好。现在既然华以刚提出以实力公平选拔,马上一口赞同。只有聂卫平有些迟疑说:“打比赛选拔固然公平,但我担心此风一开,男棋手的阵容棋手也提出要选拔,这就不好办了。”华以刚马上回答说:“这个问题我也考虑过了,比赛选拔是需要成本的,现在围棋队还没有什么钱可以支付棋手的对局费。因此我们可以分别先找三位女棋手谈谈,如果他们肯无偿比赛选拔,则马上可以进行比赛。如果她们不愿意,我想只有进行全员投票来决定了。”
  老聂一听华以刚已经把话说得明明白白,也点头说:“那就分头征求三位女棋手的意见吧!”华以刚办事一向认真仔细,他对聂卫平说:“现在就落实一下,你负责孔祥明,老郝负责芮乃伟,我去找杨晖。等意见晚上集中后,明天再决定选拔的方式吧。”
  孔祥明是三位女棋手中最先知道日本已同意增设女先锋之事的,因为中日谈判的当天晚上,老郝就跟已经回家的老聂通了电话。孔祥明当时毫不掩饰自己想当女先锋的愿望,所以见老聂开会回来,还不等老聂说话,已迫不急待地问:“女先锋定了吗?”聂卫平就把华以刚的意见转达给孔祥明,心里隐隐有一丝没有帮上忙的愧疚。孰料孔祥明一听马上显得很高兴,她对聂卫平说:“靠实力选拔最好,我就怕国家队让我当了女先锋,所有人都以为是我沾了你的光。”聂卫平知道孔祥明的自尊心很强,最讨厌就是别人不叫她孔祥明而称为“聂太太”。第一届擂台赛孔祥明沾聂卫平光得了个“贤内助”,孔祥明心中还老大不高兴。所以聂卫平见孔祥明对选拔没有意见反而乐意,心中这才放下了一块石头。
  华以刚找到杨晖,杨晖一听也马上答应。杨晖一直是个极有自信的女棋手,能够靠自己的本事来竞争女先锋,杨晖觉得这是最合理的方式。
  而老郝找到芮乃伟,芮乃伟也对选拔一事喜出望外。因为芮乃伟出道在三人中最晚,又觉得在领导层中没人帮她说话,所以对女先锋之事想虽想,但总觉得希望不大。现在既然有了最公平的比赛选拔,这对芮乃伟来说也是求之不得的事。
  当老聂和老郝当晚就打电话给华以刚时,华以刚高兴地说:“想不到三位女棋手都这样欣然接受比赛选拔啊。”
  春节假日结束的第一天,中国围棋队全体就开了会,由郝克强向大家作了中日谈判的汇报。当大家听郝克强说起与日方代表斗智斗勇,最后达成女先锋和少年棋手同时入选的结果,大家都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聂卫平向大家作了擂台赛参赛棋手的组成和让张璇作为少年棋手参赛的决定,很多年轻棋手都投去羡慕的眼光,因为像张璇这样水平的棋手在国家队不少,这个机会可是千载难逢啊。
  最后华以刚向大家宣布三位女棋手进行比赛竞争女先锋的事项,没想到这引来大家热烈的反响。有人甚至马上说:“什么时候男选手也选拔就好了!”这让华以刚和聂卫平明显感到了棋手想在参赛资格上增加公平机制的强烈愿望。
  接着华以刚再宣布比赛方式:“现在离公布比赛日期只有短短七天,如果打单循环赛需要三天,这就可以下一天休息一天。也有人建议棋手黑白棋轮换打双循环,但这样耗时六天,就只能天天接着下,比较累人。具体采用单循环还是双循环,还是由三位女棋手说了算。”
  没想到年龄最大的孔祥明马上表态说:“既然进行选拔了,还是进行双循环比较公正,每天下棋我可以接受。”杨晖和芮乃伟见孔祥明都没意见,当然也一口同意。但杨晖马上提出:“如果两个循环后三个人不分胜负,又该如何办呢?”这一问题华以刚却疏忽了。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第四十九回
  三女一桃 巾帼英雄倾情投入
  两轮激战 胜负相当难分高下
 
 
  话说中日围棋擂台赛中国女先锋选拔已决定采用双循环制比赛。但杨晖突然提出:如果双循环比赛后,三个人还是不分胜负怎么办?
  这个问题华以刚倒是没有考虑到。他沉思片刻后说:“由于时间太紧,不可能再进行比赛选拔了。所以如果真的双循环后仍然不分上下,只能采取不是办法的办法——以抽签的方式决定女先锋人选。”“抽签?”三位女将一齐叫出声来。她们面面相觑了一会儿,知道也提不出比这更好的办法,便一个个有点勉强地答应了。
  第二天,这场史无前例的擂台赛女先锋选拔战开始了。虽然这只是三个人参赛的“袖珍”比赛,但因比赛的成败不仅仅是女先锋的问题,还有看谁是中国女子围棋第一把交椅的实质意义,因此孔祥明、杨晖、芮乃伟都以空前的激情投入这场“一山不容二虎”的较量。
  比赛抽签的序号是杨晖1号、芮乃伟2号,孔祥明3号。因此第一轮第一盘棋杨晖轮空,由芮乃伟执黑迎战孔祥明。
  在女子围棋中,其实芮乃伟一直是孔祥明的苦手。有两次全国比赛孔祥明尽管赢了杨晖,但却失手于芮乃伟而屈居第三的。因此第一轮选拔就遇上苦手,孔祥明难免有些心虚。
  聂卫平平时从不过问孔祥明的赛事。但这次他看孔祥明太想当“中国女先锋”之职,因此在赛前便为孔祥明作参谋说:“你以前的棋都是输在忽进忽退,犹豫不决上。对芮乃伟这样后半盘韧劲极强的对手,你只有在中盘时瞅准机会狠狠铆住才行。”接着聂卫平还破天荒地帮孔祥明准备了一套对付芮乃伟的白布局。有了这样的“名师指点”,孔祥明的底气马上增加了不少。
  比赛在围棋队训练室进行。虽然只有一盘棋在比赛,但国家队除了马晓春、刘小光等几个大腕外,几乎全员在训练室观看这局棋。一大群人围着两位女将在比赛,形成了一道前所未有的风景线。
  果然孔祥明在中盘时突然使出弃子抢攻,毕胜负于一役的强硬之策。而善打持久战的芮乃伟由于没想到对手竟会如此舍命拼搏,稍一手软,被白棋穷追猛打,乘机占了不少便宜。等到进入收官时,孔祥明的白棋连盘面都不输与黑棋,任芮乃伟再有天大的本事也回天乏力。于是,孔祥明轻松拔得头筹。
  第二盘棋由杨晖执黑对芮乃伟。由于从小时学棋起,杨晖的水平就一直高于芮乃伟,所以芮乃伟以前无论在少年赛还是成人赛,都不记得自己是否胜过杨晖。即使后来芮乃伟能让很多知名男棋手叫苦连天,但对杨晖这位“学姐”,芮乃伟仍然摆脱不了连战连输的阴影。
  这次杨芮交锋,杨晖当然仍是自信满满,一副志在必得的神情。而芮乃伟因首战失利,反倒减少了许多患得患失的心理。双方在激烈的抗衡中,杨晖突然下出一步轻率的过分之着,被芮乃伟锐利冲击后局势艰难。但杨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连续几步极为勉强的下法终使局势一泻千里,芮乃伟获得了难能可贵的一胜。
  第三局孔祥明执黑对杨晖。此战杨晖求胜心切,一种浮躁之情跃然于盘上。而孔祥明此战下得格外出色,竟没有让杨晖有任何机会就拿下城池。一时观战的棋手纷纷都有“姜还是老的辣”之类的赞叹。
  老郝特地在第一循环结束后赶到围棋队,当他得知孔祥明两战两胜后,赶紧向聂卫平表示祝贺。聂卫平见夫人如此神勇,心中也不无得意。他对老郝说:“小孔真要拼了命下,年轻棋手赢她一盘棋也不容易。”华以刚一看聂卫平有些来劲,便故意说:“本来我想就打一个循环,那么现在孔祥明已经出线。但就是孔祥明提出要打双循环,你还附和,这不多事吗?”聂卫平憨厚地嘿嘿笑着。每当他自觉理亏而无言以对的时候,这副表情便是聂卫平典型的标志。
  两战两败的杨晖无疑是第一轮比赛后最伤心难过的人。杨晖的心气极高,而且出道以来一直一帆风顺。这次选拔赛虽然别人都认为三位女将实力伯仲,但杨晖却在心里有“舍我其谁”的感觉。或许正是由于杨晖过高估计了自己的优势,所以反而在比赛中“欲速则不达”,遭遇了惨烈的二连败。
  与杨晖青梅竹马的曹大元除了小心安慰杨晖外,还向杨晖分析了形势——第一循环的二连败已使杨晖处于极其不利的境地,第二循环她不但非要二连胜不可,还必须孔祥明二连败,如此方能争得抽签权。应该说,第一循环比赛后,杨晖当女子先锋的机会已经微乎其微了。
  杨晖一听,眼泪止不住就下来了,慌得曹大元只好又哄又陪笑脸。不过,曹大元心里还是明白,杨晖从小好胜心极强,她是决不会轻易放弃第二轮循环的。
  事实上,第二循环的比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主要是由于孔祥明和杨晖两人的心理变化所致。孔祥明因为只要再赢一局,女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