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老板是怎样炼成的-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忽视与投资相关的地理环境

  张先生偶然在一个偏远的山里发现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产品富含矿物质的优质矿泉水,暗自窃喜的他在偷偷经过一番简单调查、分析后,便急不可待地投入资金进行开发。一番努力后,矿泉水灌装厂终于建成。就在这时,张先生发现了一个新问题:面对绵延曲折的羊肠小道,他该怎样将产品运出去?修这段山路需要投资至少10倍于建矿泉水灌装厂的资金,这已远非张先生力所能及。张先生苦思无策,只好忍痛割爱,空手而归,白糟踏了一笔投资。

  在分析投资的客观环境时,相关的地理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创业者绝对不可忽视的因素。如果你小视它们的作用,那么必然埋下失败的隐患。

  创业者易犯错误之二十九

  投资不能在未来领先的技术

  为使自己的创业马到成功,初涉商海的山东人侯某灵机一动:〃购买别人的技术专利,拿来自己'做窝下蛋',岂不既省去了大笔开发费用,又可在时间上先发制人?〃选来选去,他选定一项自认为大有前途的技术,决定投巨资将这项技术的专利权买下来。有人提醒他这项专利虽然现在看好,但操作周期太长,而且,听说某某研究所有一项更先进的技术已将开发完成。现在购买这项技术,可能很快就会过时。侯先生却不听劝告,执意投资。当他将这项专利技术买到手,并且投资将其转化为产品后,人们已不再需要它了。

  创业者在选择投资项目时,目光短浅,不能把握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投巨资购买眼看要落后的技术,遭受损失理所当然。当一项投资花费巨大,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收回成本并获得盈利时,投资者就不但要考虑它的现在,还要考虑它的将来,一项产品现在有市场,不等于将来也同样有市场。

  创业者易犯错误之三十

  拒绝赚钱的小企业,投资赔钱的大公司

  山西某合伙企业为达到加强企业在市场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目的,决定采用收购企业的投资策略。摆在他们面前有两个可选择收购公司的方案,一家是一直赚钱但规模极小的小企业,另一家则是现在赔钱未来也不见得赚钱但规模很大的大公司,到底该选哪一家呢?思来想去,他们认为自己投资收购企业,本身是为了迅速壮大自己,小企业即使再赚钱也一时难以达到这个目的,便决定投资收购那家大型企业。完成投资收购后,无论他们在原投资基础上又多投多少资金对大公司进行各项调整,其效益依旧非常差。被收购的大企业就像一辆巨大的破车,拖着收购企业的〃后腿〃,使他们有苦难言。

  将企业迅速做大做强确实是许多人日夜梦想的事情。但饭要一口一口吃,事情要一件一件做,想一口吃个胖子,不是个好办法。认为收购一家现在赔钱将来也不见得赚钱的大公司,比收购一家一直赚钱的小企业强,这是一个糊涂的想法,企业收购要讲目的,但不管什么目的,企业总要以效益为第一,虽然有些是短期效益,有些是长期效益。企业在收购的时候,还有一个要考虑的就是优势互补,只要能够做到优势互补,暂时赔点钱也不是什么大事。

  创业者易犯错误之三十一

  投资时无视银行支持

  民营企业老板施某自从涉足商海,依靠自身力量有所成就后,便渐渐藐视来自银行的支持。在制定一项对当地来说具有标志性意义项目的巨大投资计划时,因该项目备受当地社会各届人士的关注,施某头脑一热,脑海中的非经济因素就占了上风。他向外界扬言,不向银行借一分钱,仅凭自身积累进行该项目的投资。不幸的是,在投资运作中,尽管他使尽全身解数,运行资金仍旧很快告罄。他不仅不反省,请银行帮助,还依然将手头回收的有限资金不断投放到该项目中,使大笔资金被套牢。施某的企业最后终因资金链断裂而垮台,那项对当地具有标志意义的项目也不得不中途转让他人。施某最后里子面子都没得到。

  投资者投资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投资项目的资金运作发生了问题。施某的教训是:不论你的志气有多高,你的魄力有多大,都不要轻言放弃银行支持。即使自身财力大,生意兴旺,也不要轻易得罪银行界人士,还要尽力与当地银行界搞好关系,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需要他们的支持。

  创业者易犯错误之三十二

  盲目追风的投资

  正当苏南某针织企业总经理为企业效益不断下滑而忧心忡忡,为企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和投资方向而举棋不定时,有人提出:现在保暖内衣正火,生产保暖内衣的人都赚了钱,不如我们也生产保暖内衣,一定能够赚钱。〃一席话点醒梦中人〃,该总经理眼前顿时一亮,当即决定投资生产保暖内衣。不久产品生产出来,却因为款式老,又没有钱打广告造势而乏人问津。产品下了生产线就直接进仓库,进到仓库过不了几天就变成处理品。变成处理品即使打到3折4折,仍旧没有人要。想转产,有限的资金全都花到保暖内衣上了,束手无策的总经理只好天天骂那几个出主意的人,但将他们骂个狗血淋头也没有用了。


  第27节:一上就要上个准

  经商跟炒股一样,看到别人赚欢了,以为自己进入这个领域一样可以大捞一笔,其实进去才发现自己错了。投资者在制定投资方案时,完全无视自身条件,只知盲目跟风,在中国企业界几乎成了一种病。盲目追风的投资,容易使投资者对投资风险估计不足,因而准备亦不足,一旦出现问题便不知所措。面对市场的风云变幻,投资者不是不能跟风,而是不能盲目跟风;不是看到有人在前,哪怕项目再赚钱也不上,而是要瞅准时机上,一上就要上个准。

  创业者易犯错误之三十三

  用短期借款搞固定资产投资

  湖北一个新组建的农副产品加工公司,为了事业的高起点,急不可待地购进了一大批设备。不久就发现,要安置新设备,现有的厂房远远不够,需要建新厂房。可建新厂房需要很大一笔投资,为采购设备,公司账上资金已几近枯竭。无奈之下,只得求助于银行。几经周折,总算以备料的名义,从银行贷来了一笔款子。该公司将这笔款子投入新厂房的建设当中,却忘了这是短期贷款。新的厂房刚盖完,还款的时间也到了。公司还不上银行的借款,银行就申请法院将公司原有的厂房带新盖的厂房和机器设备全给查封了。这家企业一时落入了进退无路的境地。

  借钱没什么不对,几乎每一家企业都有过借钱的经历。这家公司错在用银行的短期贷款搞固定资产投资,这是公司财务管理上的大忌,将会大大增加企业的投资风险,并有可能危及企业的正常运作。所以,作为企业管理者,对一些基本的财务知识一定要懂,不懂就要花时间认真去学,否则早晚要吃大亏。史玉柱后来总结自己失败教训的时候就说:我失误就失误在那时候不懂财务知识,将流动资金大量投入固定资产建设,结果使企业流动资金枯竭。企业也受此拖累,最后支持不下去了。

  创业者错易犯误之三十四

  受虚假报表误导的投资

  某公司为了加强自身的竞争实力,站稳脚跟,决定向某一兄弟企业投资。合作前,投资方只提出一个要求,希望对方能提供一份近期财务状况的报表,表示只要对方财务状况良好,就会投资。对方很快将一份详细、清晰、完整的财务报表送达。看过报表之后,公司老总当即拍板,一锤定音:〃这家公司财务状况不错,可以投资。〃于是,大量资金不断流入对方的账户。然而,投资不久,却传来了被投资方宣布破产的消息,公司的一切投资也随之化为乌有。

  财务报表的确是投资者了解目标企业财务状况最便捷的办法,但并非最保险的办法。因为一家企业的财务报表不见得能准确反映这家企业的真实状况,即使它符合一切适用的会计准则。因为各种原因,财务报表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和误差是可以理解的,也是为规则所允许的。盲目迷信公司财务报表的人,常会因为财务报表中的误差和缺陷,或财务报表的制作者有意无意的误导而作出错误的投资决策。投资者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应正确看待财务报表的地位和作用,首先保持一种怀疑的态度,再慢慢去甄别,同时辅以其他手段,从而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应尽量避免使自己成为一张错误的或不正确报表的受害者。

  创业者易犯错误之三十五

  只重视生产不注重信息设备的投资

  某生活用品公司的新产品打入市场后,立刻迎来一片〃顶呱呱〃的叫好声。这时,一个下属向老总真诚地提议道:〃在目前效益良好的基础上,我们是不是对信息通讯多投资,以便更快地获得更多更新的市场信息,保持我们良好的发展势头?〃而正为产品市场〃开门红〃洋洋得意的老总却不屑地说:〃那么多的报纸、杂志,还有电视、广播等信息渠道,足以满足我们对信息的需求了。现在市场需求那么火爆,而我们的资金却有限,将有限的资金投资于生产才是真正重要的事。〃该公司的信息设备依然保持着陈旧、落后的状态。不久,市场突然转向,该公司却因对信息掌握的不及时,对市场变动反应滞后,走上了下坡路。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投资者如果还只注重生产设备的投资,而对信息设备的投资不加重视,甚至置之不理,早晚是要吃亏的。投资者要避免这种失败,就必须时刻注意市场动向,根据市场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经营方针,因而及时、准确地掌握市场信息十分必要。对企业信息工作的重视,包括对专门的信息分析人才的重视,也包括对相应设备的重视。进行合理而必要的投资,是一个明智的企业领导首先应该做的事情。

  '第三章'

  商业方法:花样翻新我争〃鲜〃

  俗话说,各村有各村的高招。做生意的人,没有两个是招式完全一样的,否则谁也活不好,谁也甭想活新鲜。如果你去仔细观察,即使是两个只卖点酱油、盐、香烟、糖果的杂货小铺,表面看上去似乎一模一样,都是做点小生意,赚点小钱,但实际在经营方法、经营思路上也会有所区别,更别谈经营者的心气儿,可能一个只是想混个温饱,小富即安,另一个却整天在想着做李嘉诚、郭鹤年呢。英雄不问出身,为什么小人物就不可以有梦想呢?就算是华人第一富李嘉诚,不也是扎塑料花出身的吗?

  我们曾仔细研究过那些中国有名的富翁,特别是那些所谓的富豪。他们现在是富豪,当年绝大多数可也是穷人。我们研究这些人创业之初所采取的商业手法,再与我们现在所接触的大量创业者所经常采取的方式方法进行比较,发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现象,其中很多人在创业时所取采商业方法上殊途同归,异曲而同工。虽然他们创业的时间,中间可能隔了有10年、20年,一些创业者甚至可以祖孙相称,但他们在创业时所采取的商业手法上,却惊人地相似。这证明,有些商业运作手段、生意方法是不会过时的,不会随着时代而变迁,具有隽永的魅力。


  第28节:先人一步的嗅觉和慧眼

  快半拍

  我们从中提炼出这些方法,比如〃快半拍〃,依靠的是先人一步的嗅觉和慧眼。我们可以拿〃中国亿万富豪俱乐部〃成员之一的杨斌来做一个代表。杨斌后来犯了错误,或曰犯了罪,被法院判了刑,那是后来的事,我们在这里只是一码归一码,就事论事,就创业论创业,就生意论生意。杨斌的罪或错误,并不能掩盖他当年创业时所展露出的惊人商业智慧。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似乎有必要〃更新〃我们的思维,这是题外话,按下不表。

  杨斌,现年41岁,前香港上市公司欧亚农业董事长,祖藉湖南,后入藉荷兰,5岁即成孤儿,靠吃百家饭长大。据杨自述〃18岁以前什么苦都吃过。〃杨当过兵,1987年赴荷兰留学,27岁开始拥有自己的公司。杨的发迹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的东欧巨变,其第一桶金掘自20世纪90年代初与东欧国家,如前苏联、罗马尼亚、波兰等进行的跨国贸易。借东欧剧变时机,杨向波兰、俄罗斯等国家转售中国计划定价、价格偏低的棉线产品,后发展到成衣等纺织品,毛利润大都在5倍以上,两三年内杨就积累了大约2000万美元的财富。1992年至1995年期间,杨改向国内转售荷兰鲜花,同时向国内花商推销进口荷兰温室和冷库设备。国内花卉业刚起步时连温室水泥桩都要进口,杨由此又积累了大约4亿人民币的财富。相比之下,如果排除在香港上市,杨的欧亚农业给杨产生的效益极为有限,后来杨犯〃错误〃,被判刑,也是栽在这上面,可以说得不偿失。

  与杨斌一样,依靠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巨变,进行跨国贸易或者边境贸易完成原始积累的中国巨富不在少数,杨只是其中特别突出的一位。据我们研究,从较为先进地区向较为落后地区进行贸易或产业转移,创富机会极多,赚大钱可能性极大。但两地差距不可过大,以领先半步为宜,我们称之为〃快半拍〃贸易法或投资法。此方法不仅于国与国之间有效,在同一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也往往有效。当年公安大学毕业的上海交警吴江涛离职后,以2000美元闯荡非洲国家津巴布韦,发现大多数中国人对非洲国家有误解,非洲的某些国家和地区,比如津巴布韦的城市地带,远非人们所想象的那么落后,在商业上大有可为。吴根据自己的发现,将中国商品贩运至津巴布韦,将津巴布韦的石雕等艺术品贩运回国内,做双向贸易,时为1992年。后吴移居津巴布韦,数年间即成为津巴布韦最成功之商人,连津巴布韦总统专机上食品皆由其供应。吴的说法:〃在津巴布韦中国人发财很容易。〃不但津巴布韦如此,可能在整个非洲都是如此。须注意的是,在此类投资、贸易中应严禁假冒伪劣,以次充好,以免重蹈中国货在东欧国家之覆辙。〃快半拍〃的另一重意思,就是你的产品可以很容易地被赶上和取代,这提醒创业者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否则,你的领先优势很容易就被打破,你可能轻而易举就被别人踢出市场。

  做傍家

  要说明什么是〃做傍家〃,我们可以拿前不久刚上市的新奥燃气的王玉锁来做个说明。不仅新奥燃气的王玉锁,华桑燃气的沈家桑、UT斯达康的吴鹰、亚信的丁健、田溯宁等都是靠这一招创业起家的。〃傍家〃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词,〃做傍家〃自然也就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生财方式,所谓的做傍家,就是向垄断行业靠拢,做垄断行业的傍家。垄断饭最好吃,垄断行业的钱最好赚,这是众所周知的真理。如果能吃上垄断饭,哪怕只是分享一点残羹冷饭,也胜过外面的鲍鱼燕窝。〃中国亿万富豪俱乐部〃成员王玉锁和沈家桑所〃傍〃皆为天然气行业,另两位〃中国亿万富豪俱乐部〃成员吴鹰、丁健所〃傍〃则为电信行业。在中国,天然气和电信是由政府高度垄断的两大行业。想做这两大垄断行业的傍家,没有一点点真本事是不行的。吴鹰的小灵通,一边遭到电信管理部门的查禁,一边在众多地方电信部门的配合下急速发展。从UT斯达康经常传出与电信管理部门相左的信息,最后又往往证明其信息正确,虽然看起来有些令人匪夷所思,但在中国,这种现象并不少见,只要你是中国人,就不应对此感到奇怪。

  我们还是具体来看看王玉锁是怎样做的吧,看看这个人是怎么〃发家致富〃的。王玉锁出生于河北霸州,据说3次高考落榜,从此放弃高考,开始做些小生意。王卖过葵花子,卖过啤酒,还卖过女式泡泡纱背心。王还做过一家塑料厂的业务员,但都没有赚到什么钱。1986年春节,生意失败的王拿着100块钱,准备去租车跑运输,没想到了地头人家又不许租车了。王在茫然之际,忽然想到倒腾燃气能赚钱,于是半途改道来到任丘。具体的经过据说是这样的:王到任丘后先住下来,下午去街上闲转,看到有个蔬菜公司卖钢瓶,就问一个姓樊的老大姐有没有气,并且约好了晚上见面。晚上,王买了一兜子刚下来的杏,骑着租来的自行车找姓樊的大姐去了。一敲门,门开了,王一看就愣住了,原来是他救过的一个人。那人说:玉锁,你怎么过来了,你怎么不打声招呼啊?王说,大哥,怎么是你们家?〃大哥〃说是呀。从此问题解决了。王也从此柳暗花明又一村。〃大哥〃先让王捡了一套设备回去,然后由〃大哥〃负责给王联系气。

  王就骑着借来的自行车,将设备拉回到老家,往自家小卖铺一放,贴了个告示:就这个东西,谁买,你先交12罐气的钱,10块钱一罐,是120块。〃我这个东西一套是120块。交240块钱,我记得很清楚。实际我这个气是一次交一次钱,这样我不就多一些资金了吗?另外,再加上利润呢,那时一套挣40多块钱。〃做饭烧燃气,那时候即使对于许多北京人来说也是有门路的象征,何况是在河北廊房。王的告示贴出来,顾客立刻蜂拥而至,当时就登记了七八套;几天时间王卖出去40多套,净赚1000多元。这是王玉锁人生第一桶金。以后王在〃大哥〃的帮助下,常跑任丘,瞅准燃气,〃咬定青山不放松〃,终于修成正果,成为中国有名的〃燃气大王〃和大富豪。


  第29节:〃广告轰炸学〃的鼻祖

  赌

  〃赌〃!创业者最常见手法之一。关于这一招式,风云人物史玉柱最精通。其实,只要是创业者,身上就多少都有些赌徒气质,但其中最大的一个赌棍是史玉柱。十几年来史一直是中国经济界的风云人物。在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的中国10大富豪榜上,史还是惟一一位靠知识发家的富豪。史的老家在安徽怀远。1984年史从浙江大学数学系毕业,分配至安徽省统计局。因工作出色,1986年安徽统计局认为史人才难得,将其列入干部第三梯队送至深圳大学软件科学管理系读研究生,毕业回来即是稳稳的处级干部。一般人皆认为史官运亨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