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55章愤怒的小鸟
众人听到刘厚的讲解,觉得这个记账方法,比他们以前的方法好太多了,如果将这个方法推广出去,必然对商业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会掀起财会行业的一场革命。
最后众人问刘厚,这种记账方法叫什么名字?刘厚说,就叫关氏记账法吧。关公说这怎么行呢?既然是陛下的发明就应该叫建兴记账法。建兴是刘厚的年号,。
刘厚考虑到,关公因为自己的到来而没有死在麦城,以后不知道还会不会被人尊为武圣人和关帝,自己很可能累他少了两个非常牛叉的头衔,那怎么也不能累他连财神的神位也丢掉了吧。所以,他打算将这个记账法按在他的头上,这就有助于他竞选武财神的神位。
要知道财神可不止一位,财神有文财神和武财神之区分,文财神就不说了,单单这个武财神就有关羽和赵公明两位。所以说这个财神也是要竞争上岗的,如果因为一些什么原因而导致关公没有选上,那就太可惜。
为了力保关公的财神位不失,刘厚只好想尽办法把这个记账法安在他头上。“二叔这个记账法是在你的记账法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不过是对你的记账法稍微做了一点点改良而已,并不是一套全新的办法嘛?所以还是用你的名字吧?”
可是,无论是关公还是郭攸之、王甫等人,怎么看都没有觉得这套记账法和关公之前所用的“商用簿记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明明是一套全新的记账法嘛。难道这个小皇帝要玩指鹿为马的把戏?
刘厚好说歹说,关公推迟来推迟去,这里省略了一万字,最后,刘厚不得不露出他独断专行的一面,强制性地将这种记账法安在他的头上,并亲自将它命名为“关公记账法”,并让郭攸之安排在大汉龙腾学院开设财会课程,专门教授这种记账法。
有了一种先进于这个时代一千多年的记账法,关公想不成为财神都难了。好不容易教会了众人这种记账方法,刘厚终于觉得累了,今天玩了一天,又经历了那么刺激的事情,他早就想进去休息了。于是他起身和众人告辞,回去洗澡睡大觉了。
第二天他睡了个大懒觉,直到日上三竿才起来。谁知道一起来,就听说有人来求见。来见他是黄月英,诸葛亮的夫人,机关学大师,飞行研究院的院长。黄月英千里迢迢从成都跑到荆州来见他,肯定有很重要的事情,所以刘厚不敢怠慢,匆匆地洗刷完毕吃了一些早点就出来见客。
双方行过礼之后,黄月英就直入主题,她说:“陛下可曾记得,你曾经要求我们研制一种可以将炸#药包抛射出去的装置,还要满足简单轻便易携带条件。现在臣妾已经研制出一种可以将炸#药包抛射到五十步开外的装置,特来献给陛下。”
刘厚闻言大喜,他的确曾经吩咐研究院研究抛射装置,他还将抗日战争时期我军用的汽油桶炸#药抛射器的理念跟他们说过。
但是这个时代的钢铁质量不过关,最后研制出来的东西,就变成了笨重的臼炮。臼炮虽然比大炮轻便一点,但是还是比较重携带不方便,无法完全达到刘厚的要求,不知道这次黄月英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黄月英也不废话,直接邀请刘厚去校场观看新武器的表演。有好玩的事情刘厚当然不会落下周雪,一皇一后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了校场,看到已经有很多军士在校场上忙碌着。
刘厚找来找去也没找到类似汽油桶的东西,甚至也没见到有类似臼炮的东西,倒是见到一根根精钢打造的铁杆插在地上。这些铁杆排成整齐的一行,两两之间约相隔一米半左右。
一些士兵正拿着大铁锤将一些铁杆敲入地下,一些士兵正在铁杆上挂东西。刘厚定睛一看,士兵往铁杆中挂的是弹簧、皮带、皮兜篮。刘厚当堂被雷住了,这,这难道是……这下刘厚额头上冒出了几条黑线。
每根铁杆两两之间都用弹簧和皮带、皮兜篮等组成的东西连接起来,只要是农村长大的孩子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什么玩意——这不就是弹弓吗?只不过这是一个个超大型的弹弓而已。而刘厚对这些巨型弹弓又有更深层次的了解——难道这是要玩愤怒的小鸟吗?
果然,只听黄月英指着一副已经组装好的巨型弹弓解释道:“陛下请看,臣妾由用在马车上的减震弹簧中得到启发,发现这些弹簧只要拉伸或者压缩到一定程度就会弹回来,回复到原来的长度。
于是,臣妾就用弹簧代替牛筋做了个弹弓试试,果然能将东西弹飞出去。最后,臣妾对其进行来加大、改良后,就成为眼前这个样子了。这种大弹弓的好处就是轻便和易于携带。这些弹簧和皮带可以拆下来,让士兵背在身上行军。而那些铁杆也可以挖出来,一个人就能背着一杆铁杆行军。”
刘厚看着那些铁杆,心里思索起来,果然像她说的那样,一个士兵可以背一根铁杆,还有一个士兵背弹簧带,这样一来三个士兵就可以背着一套大弹弓满山跑了,先不说效果如何,这套东西起码满足了方便携带的这一需求。
很快所有的大弹弓都组装了起来,黄月英向刘厚请示过之后就开始了试验,一队士兵走了出来,每十个人一组去拉动一个大弹弓,每个大弹弓的兜篮上放着一个炸#药包。兜篮是厚牛皮做的。边缘处有十个核桃大小的小钢圈。
那十名士兵每人手中拿着一条细铁链,铁链末端有一个小铁钩,他们将铁钩勾住这些小钢圈,然后通过拉动手中的细铁链来拉动兜篮向后运动。否则的话,十个人是不可能挤在一起拉一个小小兜篮的。
当大弹弓的弹簧被拉到最大时,旁边一个手持火把的士兵迅速用手中的火把将炸#药包的引线点燃,然后十名拉动兜篮的士兵一齐喊:“一、二、三,放!”话音刚落,十名士兵同时放手,挂在左右两侧铁杆上绷紧的弹簧同时收缩,带动兜篮加速向前运动,兜篮中的炸#药包被高高地抛起来,飞向前方。
早有心理准备的刘厚就像在观看愤怒的小鸟表演一样,眼光跟着一个个炸#药包被抛飞出去的轨迹转动,看到这些炸#药包一直飞出足足五十步才掉在地上。“轰隆隆……”一阵阵爆炸声传来,这些炸#药包刚一下地就爆炸了起来,显然炸#药包的引信长短是经过计算的。
拉兜篮的士兵手中的细铁链很长,兜篮飞出去后,他们手中的铁链也跟着飞出去,但是铁链的另外一头是绑在这十名士兵的一只脚上的,所以,他们根本不需要去将兜篮捡回来,他们只需将脚下的细铁链拾起来往回拉就是了。
所以,他们很快就重新将一个炸#药包放在兜篮上,第二次拉开了大弹弓。如是者,每组士兵都做了三次的愤怒的小鸟表演,刘厚在心里默默计数,最后得出结论:“每分钟约三发。发射速度不算慢。”
看完表演后,黄月英来到刘厚身边,问道:“陛下觉得这些大弹弓如何?”
刘厚想了一想,开始点评道:“优点有三个:其一,轻便、可拆卸、方便携带。这一点有利于野战部队使用,尤其是在山地等道路崎岖难行的地方作战,这些东西比火炮好用很多;
其二,成本低廉,生产容易。估计就是弹簧的生产有点难度,除此以外,无论是大弹弓这套装置还是炸#药包,都是很容易生产的东西,这有利于可以大规模装备部队。这一点比起火箭弹来说有很大的优势;
其三,安装和拆卸的速度都很快,重装弹药、发射的速度也很快,加上刚才说的大规模装备,有利于炮火覆盖。可以对敌人的阵地进行地毯式轰炸。”
“陛下英明,这样的一套装置,的确是成本低廉,其成本连火炮的一个零头都不够,生产的时间同样也很少,而且并不需很高超的技工,只需要普通的工人就能生产出来。以‘工业部’现在的生产能力,一个月生产一千套出来完全没问题,如果需要,可以多招些工人,将现有的生产能力扩大几倍。”
刘厚深吸来一口气,想象着上万套这种大弹弓弹射出一阵炸#药包雨的情景,不由得悠然神往。这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从成本来说,火炮和这种大弹弓,一个就像是兰博基尼跑车,一个就像是凤凰牌自行车;从制造难度来说,一个就像是神舟八号太空船,一个就像是小渔船。
“工业部”一个月只能铸造出来个位数的火炮,但是这种弹弓足足可以制造出一千套甚至更多。而且,想扩大火炮的生产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实现的,不说铸造火炮的材料难搞,光是合格的工匠的培养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而这些大弹弓,对技术要求很低,想扩大产能,只需要招多点工人,稍微培训就可以了。
“嗯,这些大弹弓的确优点很突出,不过它的缺点同样突出。”刘厚道。
黄月英一听,皇帝开始泼冷水来,于是学着那些文士的模样拱手躬身道:“还请陛下赐教。”
“其一,这种打弹弓的射程还是太近。这是它的致命伤。只有五十步的距离,太多东西能打到这个距离了,无论是弓箭、弩箭、火#枪、火炮还是投石机、床弩等都远远超出这个范围,更不用说是火箭炮了。
这样的情况下,如何保证这些操作人员不先被敌人的远程火力所伤就是一个大问题。这个致命伤必然使得它们的应用大大受到限制。”
停更一天
今天和朋友出去吃饭,回来太晚来,本来还想写够两千字,凑个短一点的章节,结果最后只写来一千多字,不够一章,算来,只好停更一天,请大家见谅。
第一百五十四章 财神到
第一百五十四章财神到
见到王甫跪下请罪,刘厚摆了摆手道:“罢了,你起来吧,不知者不罪,你的考虑是对的,如果没有行刺这件事的话,的确不应该关闭城门。不过现在发生了这件事,我们总不能无动于衷吧。
这样吧,我们以三天为限,在这三天内,就让羽林卫和‘中情局’的人好好梳理一下城中的百姓,尽快找出魏、吴两国潜伏在城内的细作。三天后,无论结果如何,将重开城门,让大家正常通行,你看如何啊?”
“陛下英明!”王甫连忙爬起身称颂道。他原先不知道发生了这么大一件事,没想到会冒犯了皇帝,正担心会受到皇帝的怪罪呢,没想到皇帝不但原谅来他,还和颜悦色地跟他商量这件事的处理意见,他心里不由得感动得一塌糊涂,对刘厚的好感度、忠诚值蹭蹭蹭地往上升。
刘厚当然不会为了这种小事而怪罪于他,刘厚再次摆摆手,道:“账本做得不错,是你做的吗?让我好好看一看。”说完继续翻看着手中的账本,关公和王甫子识趣的停止了说话,静静地在旁边等候着。
刘厚对这个账本很感兴趣,也很惊讶,他惊讶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是里面记载的数据。里面记载了荆州的税收情况,刘厚以前从来没有注意到,荆州的税竟然有那么多,都快赶上成都的税收了。成都是一国的首都,税收是当之无愧的全国第一,荆州却稳稳地排在第二位,和成都相差不远。
看起来关公的经济工作搞的很不错啊!第二个令刘厚惊讶地地方是,这本账本设有原、收、出、存四项,账目非常详明清楚。他惊讶于古人的智慧,没想比自己所处的时代早2000年的三国时期,人们已经会用这么先进的记帐方法了。
后来刘厚一想,也就释然了,他面前的是谁啊,是关公啊。关公是谁?大家都会说他是关老爷、是武圣人、是“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简称“关帝”。他是讲义气人士的代表,所以在港产片中,无论警察或者是匪徒行动前都要拜一拜关二哥。
但是,如果你去问做生意的人,则会到另外一个答案,他们会告诉你,他们也拜关公,但是他们拜的是关公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武财神。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一个武将怎么会变成财神呢?不信的人可以去看看,做生意的人供奉的武财神像就是关公的形象。
不懂得赚钱还叫财神吗?所以,刘厚也就对关公能在荆州这样的四战之地,依然能赚取到大量钱财感到释然了。他如果没有那么强大的赚钱能力,怎么能在荆州养得起十几万精兵呢?
那么问题来来,为什么关公会变成财神呢?关于这点有很多民间传说,普遍的说法是:
一、关公生前十分善于理财,长于会计业务,曾设笔记法,发明日清簿,这种计算方法设有原、收、出、存四项,非常详明清楚,后世商人公认他为会计专才,所以奉为商业神;
二、商人谈生意作买卖,最重义气和信用,关公信义俱全,故尊奉之;
三、传说关公逝后真神常回助战,取得胜利,商人就是希望有朝日自己的生意受挫,能像关公一样,来日东山再起,争取最后的成功。
刘厚没有想到,自己有朝一日可以面对面的和财神坐在一起聊天,想想心里都有点小激动了。他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过年时他们乡下经常会播放的那首粤语歌《财神到》:
财神到,财神到,好心得好报。
财神话,财神话,揾钱依正路。
财神到,财神到,好走快两步。
得到佢睇起你,你有前途。
……
“现在我算不算被财神看重?那自己应该很有钱途了吧。”刘厚想。
看完账本之后,他问关公:“二叔,这种记账方法是你发明的吗?”
关公抚须呵呵笑,道:“让陛下见笑了,这法子的确是二叔所创。”
“二叔真厉害,没想到二叔不但武功高强,竟然还会财会啊,二叔是怎么想出这种记账方法的?”
“呵呵,陛下过奖了,想起来,那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陛下你也知道,二叔在曹营待过一段时间。”说着,关公渐渐陷入了对过去的回忆当中,丹凤眼又眯了起来。
“朕知道,二叔那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一开始二叔找不到父皇,就暂时寄居在曹操身边,后来,二叔终于打听到父皇的消息,就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一路杀将过去寻找父皇。
二叔也因这件事名动华夏,成为天下间最讲义气的人。而且,朕敢保证,二叔这段往事一定会流传千古,为亿万民称颂。”
刘厚见关公情绪有点低落,连忙一记马屁下去。关公被刘厚逗得呵呵大笑。
“呵呵,陛下真会哄人开心,那个时候,曹操为了笼络二叔,经常送给二叔一些贵重的财物。可是,你二叔岂是那种贪财忘义之人,那些财物除了一些必须的支出外,其余的都没有乱用。后来二叔得悉大哥的下落,数次去求见曹操,想跟他告别。
大概曹操也猜到了二叔的意图吧,他几次都避而不见。二叔没办法,只能不辞而别了。于是,二叔就将官印悬挂在房梁上,将曹操赏赐的财物一样不少的悉数清点留下,并附上一本帐册,这本账册就是依照“原、收、出、存”四个项目来记录的。二叔发现,用这种方法就可以将所有财物记载得一清二楚。
‘原’就是曹操原本送给了二叔多少财物;‘收’就是二叔如实收到了曹操多少财物;‘出’就是二叔在这段时间支出了多少财物;‘存’就是二叔临走之前还结存多少财物。”
刘厚恍然大悟,原来关公这个记账法是来源于实践的,完全就是将实际生活中的财物往来一笔一笔地,用流水账的方法记录下来。关羽这种简明的记帐法,后世的商人都照搬照用,被世人称为“商用薄记法”。关公也因此被视为财会的创始人,并被后人逐渐奉为财神。
“二叔这套记账方法是不错,不过,侄儿也有一套记账方法,不知道二叔想不想看一下?”刘厚道。
关公这套记账方法比历史上的其他记账方法已经先进很多了,但是和后世的借/贷复式记账法还是差了很多。关公的记账方法再怎么先进也有其历史局限性,是一种“流水账”式的记账方法,属于单式记账方法。
刘厚心想,既然关公的簿记法都能被后世人使用很久,既然他被后人尊为财神,那干脆就彻底一点,自己将更先进的记账方法传授给他,由他来推广,使财会技术跨越千年一步到位。这样一来,关公这个财神的神位肯定是跑不掉的了。
“喔?陛下也懂财会?”关公好奇地问。
“略懂。”刘厚一副装13的模样道。
“可二叔没听说过左仙翁懂财会啊。”关公有点不大相信。因为明面上左慈是刘厚的师傅,所有人都知道,刘厚的武功主要是赵云教的,但是其他奇奇怪怪的东西就统统来自于左慈了。如果连师傅都不会,徒弟怎么可能会呢?故此,关公才会有此一问。
显然关公不懂得这个世界上有创新这一说法,也不懂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说法。当然,刘厚的确不是自己去创新,也的确不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不过是抄袭后人的知识而已。
“呵呵,二叔,左师傅那是什么人?那是神仙一样的人物啊。他最擅长是什么?是术数啊。术数之学涉及到大量的算术知识,可谓博大精深,小小财会之法,不过小道而已。他连术数都精通,难道区区财会记账难得到他吗?”
既然关公提到左慈,刘厚就顺水推舟地将事情往左慈身上一推,这种方法屡试不爽,这样就不会解释这么多了。
果然,关公没有再追问刘厚新式记账法的来历,而是饶有兴趣地催促他赶紧将新的记账法说出来。王甫、郭攸之都是文官,平时的工作都有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他们对新式记账法也很感兴趣,自然也是凑上来,一起听小皇帝有什么高见。
于是,刘厚就画了个后世常用的财务表格出来,然后将后世的借/贷记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