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正统天命-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城训练嘛,从半个月前开始,就时不时搞上一次,有几个好奇的弓手跟过去看了看,一个两个都是庆幸得不行,就这帮新丁的小体格,背着武器顶着太阳狂奔,唯一遮阳的就是脑袋上的草帽,一路上中暑晕倒了好几个,歇上一气灌点儿水,还得跑回来,简直就不是人干的活。

    忠叔给杨尚荆牵来了一匹马,犹豫了一下,这才说道:“少爷,此番外出,尚有风险,纵是老仆,也难得保护少爷周全,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不如便让老仆前去罢。”

    杨尚荆楞了一下,伸手抓过缰绳,笑容中带着一股子桀骜:“忠叔放心,戬也不是什么没见过风浪的人,手上的功夫纵是不及忠叔,寻常人三两个却也能应付得来,那日披了甲的盐丁,不还是被戬一刀枭首?”

    忠叔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话是这般说,可老仆却也是放心不下。”

    “戬便站在忠叔身旁,也不过小股的敌人,总不至于将咱们这小二百人一口吃掉吧?”杨尚荆笑了笑,拍了拍自己腰上的长刀,“就是仅以功劳而论,戬在与不在,这抓在手里的东西,就差了一倍,富贵……险中求啊。”

    说完话,也不等忠叔在说什么,翻身上了马,两腿一夹马腹,随着队伍向城东飞奔而去,忠叔站在原地愣了一下,他立刻去,也是翻身上马,紧跟着杨尚荆,丝毫不敢远离。

    “若是再有三个月,少爷麾下这巡检司人马,定然是一支强军,只是现在……还欠了火候。”忠叔叹了口气,低声说道。

    这一点杨尚荆当然知道,有军纪约束、服从命令听指挥的队伍,肯定要比散兵游勇能打,双全还难敌四手呢,忠叔这么吊,遇上三四个披甲的不也手忙脚乱?这两百人要是多训练些年月,身体好生恢复恢复,和名震天下的岳家军比或许差了火候,毕竟底子太差,但和普通的卫所士卒比,吊打。

    “时不我待啊。”杨尚荆只能摇头叹息,“这功劳……可是不等人的,是骡子是马,关键的时候总要牵出来溜溜。”

第一五三章 家国天下() 
第一五三章

    《明史·地理五》上面写的很明白,黄岩县东南就有个盐场,盐场里还有个长浦巡检司,和黄岩县这种县下面设的巡检司不一样,这个长浦巡检司主要防备的除了流民之外,还有没交费的私盐贩子,和想要违背太祖“世代相传、各安其业”的最高指示,试图逃出去自谋生路的盐户子弟。

    因此,他们不光有刀枪弓箭,还着甲,整天守着盐场吃香喝辣,身体倍儿棒,就连里面的弓手,都是江湖道上赫赫有名的好汉,可以算是巡检司里面的高帅富。

    所以别说小股的流民了,就是黄岩县的这帮同行们,看见他们都得侧着身子走,经济基础决定社会地位,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

    每一次这帮新丁们的出城训练,实际上都是避开了长浦巡检司的范围的,要不然遇着挑衅了,打你打不过,骂你还没底气,岂不就是自找罪受了?所以今天这些新丁也是一个样,背着长枪盾牌弓箭大刀之类的武器,就顺着永宁江往东跑,绝壁不往南看上一眼。

    李继这个典史骑着马,来回跟着溜,就看有没有掉队的,还一边儿给这帮人打气:“都给本官打起精神来,今天早晨,县尊就派了人,带了大块的肉食、大袋的稻米在那儿候着,你们一个个的只要努力了,及时赶到了,就都有肉吃!”

    大明朝因为皇帝姓朱,为了防止某些心怀不轨的玩文字游戏,把“杀朱”说成“杀猪”,“蠢朱”说成“蠢猪”,直接避讳了这个“猪”字儿,所有的“猪”都改叫“肉食”,当然了,这和姚广孝这个吃斋念佛却劝朱棣靖难的和尚说的那句“王戴白帽”的白帽没有任何关系,老朱家自己人吃起猪肉来一个两个也是凶的不行。

    可不管怎么着吧,听见了有肉吃,这帮弓手也是瞬间焕发出了动力,一个两个步履都轻快了不少,要不是还有伍长、队长约束着队形,只怕这帮人能争先恐后地往那边儿扑——别听那帮食古不化的土郎中念叨什么“唯猪肉无补”,那可是蛋白质啊,年景不好的时候大家草根树皮又不是没吃过,谁还管这个?

    “少爷,差不多快到地方了,就前面那个小山坳里,那个人会引着一小股倭寇,从那里穿过来,直奔原来黄家那边去。”忠叔瞅了瞅附近的地势,贴近杨尚荆,左右看了看无人,这才低声说道。

    杨家给杨尚荆的所谓惊喜,其实就是一小队倭寇,还是原主簿刘琪的那个杀手,隶属于浙江的某个偷摸搞海贸的家族,因为永宁江这边连着大海内陆,属于货船出入的必经之路,所以走私点儿啥,必须得有人接应才行,而浙江的卫所经历了轩輗、焦宏的两次清洗,已经不那么好用了,所以这一家就只能将目光投在文官势力里,选择了黄岩县的主簿刘琪和县丞黄成。

    接触黄成是正统二年,接触刘琪是正统四年,刘琪那个服毒自尽的家丁,正是他们培养出来的死士,如今那家被黄家找上门来了,也就只能把那个给刘琪灌毒酒的杀手抛出来换取谅解——能和杨家正面硬刚的家族,在东南沿海这片,除了宗室、勋贵之外,已经很难找出来了。

    然而杨戬的老子一琢磨,这特么不对啊,老子就那么一个宝贝儿子是正儿八经的官身,你们一杯毒酒差点儿把他害的丢了官儿,我要是善罢甘休了,杨家的面子哪儿找去?于是一来二去,就让这个家族联系了一小股海上相熟的倭寇,送上岸来给杨尚荆刷刷经验。

    杨尚荆眯缝着眼睛点了点头,伸手招来杨二:“按照原计划,把人分成两队,放在两边的山坡上,等会儿用过了午饭,原地休息待命,可不能露了什么马脚。”

    早年在闽北干的就是无本买卖的杨二,哪里不懂这个?他摸了摸自己脸上的刀疤,就露出一个狰狞的笑容:“少爷只管放心,小的手底下流民、官军的血都是沾过的,可唯独没杀过倭寇,这一次总要砍个痛快的。”

    “去吧,好生安排,告诉灶间那帮厨子,一人吃个七分饱便是了。”杨尚荆对这杨二挥了挥手,杨二在马上微微欠身,一拨马头,去找刘虎去了,到底是当过壮班班头人物,这刘虎对下属的掌控能力、为人处世上的应变能力,还是颇为强悍的。

    要是杨尚荆手底下没这接近两百人的弓手,这一小股倭寇他是肯定吃不下的,少不得带上那个千户邢宏放一起玩耍,县志之类的文献上就要这么记载,“九年八月,知县杨戬得密报,有倭寇溯永宁江而上,遂与千户邢宏放相商,于江畔设伏,尽斩倭寇若干”;可是现在手里有人了,自然就得换一个套路了,比如“九年八月,黄岩知县杨戬亲率巡检司弓手查验流民,遇倭寇溯江而上,战而胜之,尽斩倭寇若干人”。

    一帮巡检司的弓手上了山坡,一个个按照吩咐藏在树荫底下,等着那帮厨子拎着木桶来给他们发放饭食,木桶里除了白米饭,还有飘着油花的肉汤,一人一只大海碗,多半碗的白米饭,一人一大勺肉汤浇上去,或多或少的肉块和菜叶子会随着肉汤一起浇在白米饭上,这些弓手一个两个盯着厨子手中的勺子,计算着自己是多的了一块肉还是少得了一块肉。

    所幸是被鞭子抽出来了纪律性,多一块肉少一块肉也就那样了,谁也没敢扎刺儿声张什么,捧着个饭碗稀里哗啦吃的开心。

    杨尚荆几口吃完了饭,就站起身来,走到了高处,向着约定倭寇将要出现的方向极目远眺,眯着的眼睛里,心里翻转的却是这江南士族们的勾当。

    “若依照国法,这家……罪当灭族吧?”杨尚荆突然叹了口气,伸手将腰间的长刀抽出半截,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照在刀身上,反射出一片耀眼的金黄。

    站在他身后的忠叔愣了一下,却是笑了出来:“少爷,须知……家国天下,没有了家族繁盛,这国,要来何用?”

第一五四章 战前() 
第一五四章

    杨尚荆听了忠叔的话,略略愣了一下,然后一脸释然地叹了口气。

    从两汉开始,世家门阀,或者说是整个地主阶级,都是这么一路玩过来的,哪怕隋唐两代把五门七望这个级别的世家肢解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小地主们也没放弃这种玩法。

    改朝换代?干我屁事!

    外族入侵?干我屁事!

    地主阶级的构成,即乡贤,是小农经济的定海神针,地主阶级里出来的精英,即官僚,是封建政治的定海神针,两相叠加,不管是汉人的改朝换代,还是异族入侵定鼎中原,地主阶级们总能迅速在新的体制内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且牢牢站稳跟脚,摄取利益的同时,将整个王朝推入“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轮回之中。

    就因为他们“耕读传家”,手里握着的除了大块的土地,还有大堆的藏书,而他们追求的“家国天下”中“家国”的顺序,就是最好的注解。

    “少爷,来了。”杨二从山头上跑了下来,对这杨尚荆低声说道,这就意味着,杨尚荆没有时间再去感慨什么了。

    杨尚荆点点头:“看清楚大概多少人了么?”

    “三十多人,不是很多,不过装备精良,都着了甲,至少十个人带着长弓。”杨二声音有点儿慎重,“这帮人不是善茬,如果家里有一百个这个档次的人手,闽北几乎就没其他家什么事儿了。”

    杨二在杨家的家丁序列里面,也算是仅次于忠叔的顶级人员了,所以他的判断,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这就是说,这些倭寇的战斗力极为强悍,当然,无论是杨尚荆还是忠叔都明白他话里的意思,单纯一百个倭寇再能打,也就是一盘菜,想要称霸闽北的绿林道,还要加上杨家寻常人手的势力。

    不过饶是如此,一听这话,忠叔的眉头都是一顿乱跳:“此战凶险,少爷还是先撤吧。”

    杨尚荆摆了摆手,吩咐杨二:“去集合人手,按照原定计划,把人手展开了。”

    杨二看了看忠叔,又看了看杨尚荆,知道自己留在这儿也没办法帮少爷改变主意,就点点头退了下去,杨尚荆见状,这才转过头来对这忠叔笑笑:“事已至此,我若先走了,这一百五十个新丁肯定是要先崩溃的,剩下那三十个巡检司的老油条,还能有心思和倭寇正面交战不成?莫说身上没有什么甲胄,便是有甲胄,依着前些年东南和倭寇战争的旧例,我军可曾有过卫所士卒大胜同等数量的倭寇的例子?”

    忠叔明显被杨尚荆这一通说辞问愣了,正统四年八月,增设沿海备倭官的时候,杨荣还在内阁主事,一些事情他这个老仆也是知道的,渡海而来的东瀛浪人虽说一个两个都不甚富裕,但人家好歹也是披了甲的职业武士,和明军卫所士兵这种半农半兵、还非战斗减员十分严重的业余货色比,根本就是碾压,别说一对一单挑获胜了,二对一、三对一都能被砍一个落花流水。

    “可是少爷……”

    忠叔还想要争辩,杨尚荆已经拔出了腰间的单刀,熟练地挽了个刀花:“戬的本事,忠叔也是知道的,况且戬就在忠叔这边,又有什么关碍?”

    接近两百人的巡检司弓手被叫了起来,此时正是晌午,这帮人一个两个脸上全是不爽,还以为这就要往回跑呢,顶着大太阳的,这不是要人命么?

    然后就听见杨二和刘虎一人一边,开始做起了战前动员:“弟兄们,咱们今天的运气不赖,有功劳送上门来了,前面上来一队流匪,一个个地都拿着刀枪,人数不多,也就三十人上下,应该是打算从这儿过,去南边儿的。”

    杨二说着话,用刀子敲了敲自己的藤牌:“从你们进巡检司的第一天,县尊就告诉你们了,咱们这帮人就是来防备流寇的,现在面前就有流寇,应该怎么办?!”

    “杀了他们!”巡检司的众多弓手大声呼喝着,不过声音听起来总有些怠惰。

    不告诉他们来得是倭寇这事儿,也是杨尚荆批准了的,毕竟沿海这一片,大多遭到过倭寇的洗劫,这些来自大海对面的贼人可以说是凶名赫赫了,别说这帮一个月之前还是普通平民的弓手了,就是在卫所士卒的耳中,他们也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提前告诉他们,根本就别想提起士气来。

    杨二很显然不会满意这种状态,大声呼喊着:“你们中午他娘的没吃饭么?告诉我,怎么办?!”

    似乎是在杨二狰狞的脸上,看见了自己曾经吃鞭子的模样,所以这帮弓手身子一颤,大声呼喊:“杀了他们!”

    听见这般动静,杨二脸上狰狞的神色这才稍去,只不过脸上的那道刀疤依旧泛着血色,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是他发狂的前兆。

    只见他迈着步子,在众多弓手的面前走着,一边敲着盾牌,一边吼道:“杀了这三十多个不尊王法、持械行凶的狗杂种,今天晚上回去县城,老子请你们好好吃顿好的,肉管够!再放你们一天假,回家看看爹娘!”

    听了有吃有喝,还能回家看爹娘,这帮隐户的脸上瞬间浮现出了兴奋的神色,一个个嗷嗷叫着,就想要冲上去和那三十个“流寇”干上一架,他们不太高明的知识水平,虽然算不明白二百是三十的几倍,但他们知道自己的优势很大。

    就听见杨二的话锋一转,厉声喝道:“安静!都给我听好了!一会儿打仗,全按着之前的训练来,谁要是敢乱了步伐,别怪我当场一刀砍了他!站在前面的藤牌手,使好你们手里的藤牌,要是有人在你们还活着的情况下,冲进了后面弟兄的队伍里,别说你活不了,就是你的家人,也得流放三千里!”

    “听见了没有!”这一刻,杨二瞪圆了眼珠子,白色的眼球上都被血丝盖住了。

    “诺!”一众巡检司弓手大声应和着,举起了自己的刀盾、长枪。

第一五五章 临战() 
第一五五章

    听着下面做动员的杨二的声音,杨尚荆的脸上就浮现出了微笑。

    有一个能打仗、会打仗而且久经战阵的手下,真的很舒坦,他沉吟了一下,转头对忠叔说道:“此战结束,戬给杨二起个名字,可好?”

    主家赐姓、赐名可不是随便给的,这涉及到仆人的忠诚问题和主家的认可,一般只要有了主家的赐名,这家仆今后的地位就会飙升,忠叔能够站在今天的位置上,很大程度上就是受了杨荣的看中。

    所以忠叔眉头挑了挑,点点头:“承蒙少爷看中,这杨二,定然是感激不尽。”

    另一边的李继这会儿直接跑了过来,气喘吁吁地问道:“前面流寇中有人带着弓箭,县尊是否先行回避?”

    这次出来“收获惊喜”,杨尚荆是把巡检司上下全都瞒了的,所以这李继根本就不知道其中的关窍,杨尚荆摆了摆手,沉声说道:“此间战事,本县自然不会撤走,安危也不用你操心,稍后你带着十五名弓箭手和十个藤牌手,就在那边的山坡上,听见本县这边曲子响起来,立即齐射三轮,然后把握好节奏射击,切记,千万不能让这帮流寇冲近了弓箭手!”

    李继愣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也没多争辩什么,一躬身回转另一边了,之前做典史的时候,他也带着捕快抓过人,些许指挥的能力,他还是有的。

    就在说话的功夫,接近两百人的队伍已经整队完毕,埋伏在了路边的草丛里,只等着那三十多个倭寇进了这段山路,就好大开杀戒。

    倭寇没有让他们等太久,很快就来到了这段被两个小山包夹着的小路中间,杨尚荆看着行色匆匆的三十二个倭寇,眼睛就是一眯,一个得罪不起杨家、但偷摸搞搞海上贸易的家族,随便扔出来一个平息杨家怒火的倒霉鬼,就能诓骗着倭寇一股脑往黄岩县冲,连个斥候什么的都不派,地主阶级隐藏着的力量……还真是让人害怕。

    “奏乐吧。”杨尚荆看着位置差不多了,转头吩咐道,于是富有中国明代乡土气息版本的《掷弹兵进行曲》响起,下面三十二人里面有三十一个人就是一愣,要知道,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这支曲子只是节奏明快,用来给士兵踩鼓点进攻的,本身就没什么杀伐之气在里面,再加上中国乡村乐器这么一演奏……还显得有些滑稽,让这帮人还以为有人送葬呢,一个两个刀是抽出来了,然而脸上并没有什么紧张的表情。

    可是这次,曲子可不仅仅是指挥下面步兵进行走位的,还是放箭的信号,左右各有十五支箭矢飞了出来,不过准头着实有限,也仅仅是射中了两个人,还因为他们身上都有甲胄,加之距离有些远,没有造成什么有效杀伤,倭寇们“叽里呱啦”地乱叫着,那几个携带着弓箭的倭寇当即弯弓搭箭,就要射击,就在这个时候,忠叔突然动了,弯弓搭箭,一箭直接射穿了一名弓箭手的哽嗓咽喉。

    在第二轮箭矢射向他们的时候,这些倭寇乱叫着就要往回撤,忠叔瞄了瞄,射出一箭,可也只是擦着其中一人的头盔飞了出去。

    就在这个时候,埋伏在道路两边的巡检司弓手列队走了出来,一前一后将整条路的前后全部堵死,并且向他们不断移动,寻常的巡检司弓手服色,手中的刀枪也不过是寻常的货色,之前倭寇们可是连正规的明军都交过手的,可是在这一刻,这些弓手却如同两队死神一般。

    当中一个握着弓的倭寇目线凶光,对着杨尚荆所在的方向射了一箭,吱吱哇哇地大叫着,随即拔出刀来,一刀砍向身旁一人,却被拿人举刀架住,他身边的倭寇同时出刀,这人招架不及,直接被砍倒在地,而后被身边的倭寇乱刀砍死。

    “这倭寇……着实凶残。”杨尚荆眯着眼睛,冷笑着,不过总感觉有些后怕,“只是那家人,却也有些气魄,这般死士说扔出来就扔出来了,当日要是给本县来一下狠的,本县只怕也要吃不了兜着走吧?”

    忠叔笑了笑,再度举起弓来:“少爷姓杨,而那家人……需要的是家族延续。”

    一箭射出,又有一个倭寇嚎叫着倒地,杨尚荆深吸了一口气,大喝一声“杀”,曲子的速度当即变快,两边的弓手加快向中间移动,平日的训练在这一刻算是显现出了效果,这些弓手虽然加快了步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