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正统天命-第1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需工具你等暂且不需着急,本官自会知会工坊那边,弄出些合手的工具来,户房去做个谋划,看看大概要多少钱粮,本官也好心里有数,工房那边也需用心些,找好开挖的地方来。”杨尚荆袖子里的手搓了搓,心里就很是欢喜,工兵锹的边缘磨锋利了,上战场砍人都是好武器,加上长柄,杀伤范围和杀伤力大概要比现阶段明军装备的制式军刀还要强上那么一点儿。

第四六七章 演戏() 
    第四六七章

    杨尚荆大婚的时候,江南很热闹,基本上够得上档次的士族、勋贵都过来捧场了,来不了的,基本上也会把心意带到。

    当然了,杨尚荆大婚不是耍把式的街头卖艺,他不需要“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所有的“穷鬼”,根本连门都进不去,就直接被打出去了。

    哪怕这个“穷鬼”放在外面,是跺跺脚十里八乡都跟着肝儿颤的人物。

    而在这段时间里,京师也是热闹非凡,因为诸多驻外的大臣回京朝觐述职了,比如什么巡抚,比如什么巡按,比如什么各地的值事官……

    “原贞兄,好久不见,风采不见往昔啊。”

    “廷益莫要笑话愚兄,愚兄如今这鬓角都花白了不少,哪里如廷益这般精神抖擞?。”

    一个正二品袍服的大员和一个正三品袍服的大员互相拱着手,两张并不年轻的脸上洋溢的全是笑容。

    周围的一圈儿官员看着两人,从脸上道眼神里面,全是羡慕。

    这俩人一个是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孙原贞,另一个是兵部右侍郎兼山西、河南巡抚于谦于廷益。

    都是名震一方的大员,而且现在在外朝的文官序列里面,地位都不低。

    孙原贞现在是浙江的左布政使,位高权重,要知道,自南方大开发之后,浙江一地都是朝廷的赋税重地,虽说在大明朝,有着一系列的政治因素,朝廷从太祖开始就喜欢给浙江加税,可是再加,浙江还是鱼米之乡。

    至于于谦,从入了三杨的眼睛,跟着宣宗皇帝征讨汉庶人之后,地位、名声那就是节节拔高,现在虽说还是个兵部右侍郎,正三品的官职,可是寻常的小省份的布政使,见了他都得客客气气的,没办法,于谦出身好后台硬,自己还有清名,太特么叼了。

    而且所有人都知道,现在挂着兵部尚书衔儿的三个人里面,王文、王骥这俩姓王的基本就是不被待见的,王文现在还在南方陪着丰城侯李贤,和南方士族暗地里支持的矿贼们玩着躲猫猫。

    至于王骥,基本就是一块质地好、手感好、效果好的抹布,还带自净的属性,哪儿有反贼,直接扔过去,就像擦污渍一样,擦完了就扔一边,下次想用的时候再捡起来。

    苦劳很让人同情,但是功劳嘛……死球去吧,给几句口头夸奖就得了,毕竟叛徒比敌人可恨的多。

    现在掌着兵部部事的是邝埜,出身名门,湖光宜章县邝氏,算是地主阶级的“自己人”,但是吧,邝埜有个缺陷,那就是履历好看,实际经验丰富,可是吧,科举的时候,他是三甲出身,所以一旦比他小了七岁的于谦攒够了声望,他很有可能要靠边站。

    虽说永乐年间那会儿进士含金量相对较高,可是呢,三甲就是三甲,“同进士,如夫人”这个概念虽说没有成形,却也是有了一个雏形了,这特么就和五百多年之后,大学只认“第一学历”一样,不是数字序列的高校,你还想在学校任职?醒醒,二道沟站到了!

    多少老教授哭笑不得、乃至眼泪吧差地看着学校的招人条例,比如“第一学历985、211高校毕业”、“有留学经验”之类的玩意,上着课给学生感慨:“感情我这个在XXX大学混了一辈子的,现在还不够格在本校做老师了?”

    所以于谦这个人吧,哪怕不会抽烟喝酒烫头,依旧是证明人类是不会进化的这个铁律的铁证。

    “谦便是在晋、豫两地巡抚,也曾听闻浙江剿倭连胜连捷之讯息,传言如今宁波、台州、温州三府沿海,没说真倭,便是假倭都不剩下半个。”于谦若有所指地说道,脸上的笑意很是灿烂。

    旁边跟着上朝的官儿耳朵瞬间就竖起来了。

    “宁波、台州、温州”这三个地名,可是击中了不少人的心坎,没办法,这地名太特么敏感了。

    那里有谁?杨戬杨尚荆。

    最近有啥关于杨戬杨尚荆的新闻?和魏国公徐家联姻。

    徐家的背景是啥?皇亲国戚,南京勋贵之首,定国公家血亲。

    特么的大家还在被杨尚荆和魏国公徐家的大新闻震撼着呢,你特么就直接在这等着大朝会的当口上,还是各省主官、外放巡抚等要害职官一起等着大朝会的当口上,直接提这个?

    你们是不是想要搞大新闻?是不是?!

    感受着周围或好奇、或惊悸、或淡漠的眼神,于谦微微一笑,又给这句话加了点儿料:“前日谦收了封家书,似乎如今那三府之中,便是连个山贼水匪都不曾见到了?”

    尼玛……

    旁边一众南方出身的官僚当即吸了一口冷气,你这是想要给杨尚荆请功吧?一定是吧?!

    我们知道你们都受过杨荣的恩惠,可是杨荣已经是个死人了啊,死人哎!人家的称号都变成了“先太师文敏”了哎!人走茶凉,咱们讲讲规矩,行不行?你们搞的这么讲义气、有气节,这是严重拉高大明朝朝官的平均道德水准的事儿,这是必须要被批判的!

    你这简直就是不给咱们这帮同僚活路哇!

    然后这帮人转了转眼珠子,就看见站在那边儿墙角,低着头做背景墙的,整个人都仿佛融入了那一抹阴影之中的杨溥,不过想要从蹲了好多年大狱、经历过真正的大波折的杨溥身上看出什么东西来,显然不是这帮还很年轻的官僚们能做到的。

    所以他们决定去看看曾经修仙访道,帮着永乐皇帝寻找过张三丰、满天下抓过朱允炆的胡濙,希望从这位礼部尚书的脸上看出什么东西来。

    然后他们就看见胡濙这个礼部尚书一脸兴致盎然地凑了过来:“老夫近日里倒也听说过类似的消息,这杨尚荆在南方到底做了甚么事,原贞你可要和老夫好好讲讲啊。”

    你修仙是去修脸皮的?

    所有看着他的大臣脸色都变了,整个大明能排的上号的大臣,您老人家能排到前三了吧?还有能瞒得过您老人家的事儿?您特么在逗我?

第四六八章 演戏(下)() 
    第四六八章

    胡濙不是王司徒,满朝文武自然也没人能做的了诸葛孔明,所以自然也就没人敢去喊出那一句“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如此之人”了。

    毕竟胡濙太特么牛逼了,谁敢这么喊,都不用胡濙出手,直接就会被胡濙的门生故旧摁在地上摩擦,摩擦,留下的血迹一如魔鬼的步伐。

    朝堂上不太平的光景,这满朝文武的求生欲都很强,强到离谱的那种强。

    然后接下来,更毁三观的事儿出现了,蟒袍玉带的张辅晃晃悠悠地晃过来了,这会儿七十多的老头儿已经不再署理什么中军都督府了,不过嘛……老头活到这么大,又是什么英国公、又是什么光禄大夫、又是什么左柱国,还是叼的没朋友,满朝的武将,至少一半要看他眼色行事,包括执掌京营的成国公朱勇。

    当年征交趾的时候,朱勇他老子朱能病死军中,可是张辅接下执掌兵权这事儿的,标准的长辈。

    至于剩下的一半……要看着看张辅眼色行事的人的眼色行事,谁不服……戍边了解一下?

    “老夫这些日子也有所耳闻,不过没有听到甚么具体的消息,要不原贞你受受累,给老夫讲讲?”张辅咳嗽了两声,好像真的很老了一般。

    你们这帮大佬是不整死内廷、不整死司礼监心里不舒服?!

    外朝的朝臣都特么惊呆了,他们又不是傻逼,怎么可能看不出来,胡濙和张辅这是要在大朝会开始之前,给他们这帮外朝的瘪三上上课,吹吹风呢,到时候上了朝堂,谁要是敢违背这次吹风会的决议……

    弄死丫的没商量。

    杨溥看着是在做背景板,可是背景板的本身,就代表着对这次行动的默许,乃至是直接参与了,万一把杨溥这么个老好人逼得赤膊下场……

    嗯,按照现在外朝的这个阵势,那还真是想死的多难看,就能死的多难看,而且难看的程度有很大的几率会超过人的想象力的极限。

    然后就在大朝会开始之前的这段时间,孙原贞这个正二品的大员,就在那儿吹嘘杨尚荆的“功劳”,反正战绩这东西,注不注水都挺骇人的,大明朝建立这么久,这么有效率的对山贼水匪的屠杀,还真就没出现过。

    毕竟嘛,杨尚荆先是排除了对大家族的爪牙的屠杀,然后才开始清剿没什么根底的垃圾,这就降低了一层难度;往后呢,杨尚荆手底下的部队虽说没见过太多的血,但是有效的组织度就能弥补一切;最后呢,是民怨,那帮山贼水匪可不是什么当年方国珍、陈友谅之流的余部,他们要的只是钱,对于寻常乡民的压榨更狠,自然也就更遭人恨。

    有的时候,地主家给指路说“太尉这边走”走岔了路,可能就有那种见多识广的老农从田间地头钻出来,给指一条明路,毕竟基层铺上了精锐士官,对军队的掌控力就能飞速上升了,这个时候谁要是敢扎刺儿什么的,想要来个老式军队的“合法劫掠”或者“老乡,借你人头领个军功”……

    精锐的“士官”们会优先对他们说“这位弟兄,借你脑袋严明一下军纪”。

    毕竟杨尚荆给他们扫盲的时候,意识形态建设和思想灌输工作还是没有放下的。

    所以这帮外朝的文武,也就是那帮地位不咋高的,听了孙原贞的讲述,感觉自己就像在茶馆听戏一样,这特么的……太渗人了吧?令行禁止啊!被那帮说书先生吹到天上的八百岳家军有这么牛逼不?

    不过仔细琢磨了一下,好像位置到了孙原贞、于谦、张辅等人这种位置,就没必要在这个时候撒谎了吧?要知道,这一系列的数据,可绝对不是上下两层官僚造假就能弄出来的。

    毕竟,在南方和杨尚荆不太对付的武将,就有一个正二品的备倭总兵、浙江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李信,那个被同行们嘲笑为“李朦朦”的倒霉鬼。

    而且吧,这事儿事关军国大事,李信只要背靠皇权,无论从大义上来讲,还是从操作上讲,都没有任何问题,到时候倒霉的只会是张辅等人。

    毕竟在皇权的压制之下,整个浙江就算全都是张辅、孙原贞等人的人,也不可能揭竿而起直接干挺了李信,而少数几个人……李信会怕?

    挑战朝廷权威的傻事儿,可不是一句简单的“法不责众”就能揭过去的,挑战了游戏规则,还特么没有颠覆规则的实力,就得做好被杀全家的准备。

    “听了原贞一番话,便是老夫对着杨尚荆的练兵之法,都是心向往之啊。”张辅叹了口气,整个人瞬间演技上线,一张脸上全都是向往的神色,“若非老夫如今年迈力衰,拉不得强弓、骑不得快马,只怕也要南下,看看这军威军容啊。”

    尼玛……

    旁边围观的一帮小瘪三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这特么……太不要脸了吧?直接这么夸,你不怕捧杀了他?

    然后就看见演技上线的英国公继续发挥演技,扭头看向一旁的成国公朱勇:“如今惟真执掌京营,总要多多上心才是,京师三大营乃是我大明精华之所在,若是被南方卫所士卒比下去……”

    张辅的话没说完,朱勇却是有些黑脸地点了点头。

    大明朝的军队序列里面,按照官方排序,是京营最高,北方边军次之,南方边军再次之,寻常的卫所士卒……那就是弱鸡,要是京营被寻常的卫所士卒摁在地上摩擦,那他也就不用混日子了。

    所以朱勇应了一声:“大朝会过后,勇将禀明陛下,率人南下,总归是要亲眼见见这般士卒一番的。”

    张辅点了点头,背着双手,慢吞吞地向着大殿里面走去:“若是真个如此,这杨尚荆便要重用了啊。”

    似乎是早已经安排好了剧本,随着张辅的话音落下,那边正好就到了上朝的时间,一众下层的文臣武将大眼瞪小眼,居然从同僚的眼中看出了一点点的兴奋之情。

第四六九章 阶级属性,一沾就明() 
    第四六九章

    “吾皇圣明”这句话,是一个很响亮的口号,也是涉及到统治稳固与否这一问题的关键。

    总体而言,皇帝陛下必须是圣明的,哪怕他是一个不知民间疾苦的傻逼,那也必须圣明,否则的话,上层官僚怎么去威慑豪族?下面的底层官僚怎么去威慑不听话的泥腿子?

    至于什么文死谏……嗯,唐太宗为什么能够成为千古一帝?他能容得下魏征这个大喷子啊,大喷子都忍了,容人之能都有了,当然是圣明的陛下啦!

    但是呢,上层自然有上层的博弈手法,一句话不能明着说出来,或者说缺了一个魏征这样的大喷子明着喊出来,那就要换一个方法隐晦地表达出来。

    换句话说,屏蔽关键字之后,你特么还不会说话了?搁在五百多年之后,微博上、贴吧里的缓则们都知道用各种隐喻、暗语进行影射,何况这帮五百多年前的人精?

    大活人是不能被尿憋死的!

    所以呢,上层想要从皇帝陛下的手中抢夺话语权,或者说决定权,就必须要用上各种隐喻了,换句话说,使用一些列小手段,在权力运行的规则允许内,暗示一下皇帝陛下,你特么就是个傻逼。

    眼下以英国公张辅,晋豫巡抚于谦,浙江承宣布政使孙原贞,成国公朱勇等一众外朝大佬要做的,就是这么一件事——把杨尚荆的功劳簿拍在桌子上,权当是拍在皇帝陛下的脸上,然后告诉他,“你特么就是个傻逼,这么一个有能耐的好官,就因为锤死了一个违法乱纪的太监家奴,你就给发配出京了,你丫是不是瞎了?”

    皇帝的权威降下去了,为了平衡,为了保证中央对地方的绝对统御,当然就要加强皇帝下面内阁、六部、五军都督府的权威,这就叫权力的下移,受益者当然是张辅他们这帮大佬了。

    而对于下面的六部官僚,也就是各部侍郎往下、不包括侍郎这一级别的官僚们,皇权高涨还是六部牛逼,其实没什么区别的,都是要卑躬屈膝尽心做事呢,升迁路上要看的脸色,还是那几个人的。

    刚刚在大朝会之前,这帮大佬的谈话,实际上就是一次吹风会,告诉一下下面的小瘪三们,等下我们要在朝堂上和皇帝陛下掰腕子了,你们老老实实站着看,谁敢在这个时候做不明智的站队,别怪我们打破他的屁股的同时,顺便打破他的脑袋。

    这要是正统九年之前,不说下面的小瘪三会不会理会这个,就是这帮大佬,都是脑子有包了才会说出这种话来,毕竟那个时候,除了张辅、于谦、薛瑄等一众死硬分子之外,就是右都御史陈镒见了王振,都要“每至屈膝”。

    但是现在……

    王振有起复的迹象,但是本人还在城东的皇庄里面唱着凉凉,姿势都是跪着的;智计、能力都没话说的金英,受到了皇帝的猜忌,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拉下水,去城东皇庄接替王振的位置呢。

    谁特么在这个时候扎刺儿,南边那位被皇帝陛下摁在闽北的十万大山里面,陪着丰城侯李信唱山歌的兵部尚书王文,或者是还在麓川和思任发们捉迷藏的黔国公沐昂都在等着他呢,嗯?你说南边怕是不适应?没事没事,北边还没回来的锦衣卫指挥使马顺正在欢迎你呢。

    脑子正常点儿的都清楚,只要外朝的铁骑继续前进……

    大朝会嘛,本来就是各地官员进京朝觐,让皇帝陛下感觉自己真牛逼的时候,结果这正统十年的大朝会,简直就是特么历年大朝会之中的奇葩,外朝负责戍守一方的承宣布政使、代天巡狩一方的巡抚、京中总揽全局的内阁大学士、操持军务的英国公,集体发难。

    大佬们说话的时候,姿势是跪着的,但是呢,精神上却不是,朱祁镇看着这帮外朝的大佬们,感觉他们一个两个都有一个顶天立地的灵魂,站在玉阶之下,拍着他面前的桌子,指着他的鼻子骂他傻逼。

    可尼玛这局面……

    别说叔叔要忍着了,只要不是他爹、他爷爷、他太爷爷……婶婶都得忍着,不忍着也不行啊,他总不能拍桌子瞪眼睛,直接把外朝所有的大佬都拖出去砍了吧?

    所以回到宫中的朱祁镇,又把书房咋了一遍。

    要是搁在正统九年之前,这特么可是大新闻,这证明皇帝陛下最锋利的那把刀,司礼监大太监王振又被磨得雪亮,指不定就要在哪个外朝的大佬身上开个洞了。

    可是现在……外朝的大佬们喝着茶水,谈笑风生,就当拂面清风了。

    没有大义的名头压着,皇帝不好处理朝臣,任谁都能去做一次薛瑄,有的是勇气,有的是忠义。

    刚刚结完婚,回到了黄岩县,安排好了军官教育事宜的杨尚荆接了这么个消息,瞬间表示本官已经被惊呆了。

    这特么……就不是把他架在火上烤了,而是在帮他杨尚荆扬名啊,一个“能臣”的帽子扣下来,他之前所有的所作所为,合法的不合法的,合理的不合理的,乃至是合礼的不合礼的,都瞬间有了一个最好的注脚。

    为了大明朝的中兴而奋斗。

    总而言之……爽!

    “总体来说……本官还是他们的‘自己人’啊……”杨尚荆放下信笺,长舒了一口气,慢慢地挪到了窗边,看着天空中正在汇聚的乌云,一脸的感慨。

    他感觉,自己离着真正进入大明朝官僚体系的上层,已经是迈进去一只脚了,接下来,他的触手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将南方那帮不知死活的矿贼搂住,上下其手进行一阵疯狂而大力的调***教了。

    “如果不是我姓杨,如果我不是先太师文敏的孙子,就是有能力,想要走到如今这个地步,只怕也是难比登天啊。”杨尚荆伸出手,接住了天空中了落下的雨滴,陡然间长出了一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