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正统天命-第1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不鸟啊。

    那会被士大夫们喷的满头是血的,这个时候他要是敢举起廷杖,那会塑造出一群的青史留名,然后给自己的脑袋上挂一个昏君的帽子。

    血亏。

    就在朱祁镇觉得自己脑子有点儿缓不过来劲儿的时候,已经被内阁预定滚蛋,先去地方上雪藏几年,等风头过了再跑出来的那个兵科给事中姜启明,凭借着极强的求生欲望,爬出了班来,跪在地上就是一顿磕头:“陛下,臣有本奏!”

    反正他也看明白了,徐晞这个兵部尚书肯定是要平稳落地了,而他这个当初弹劾徐晞的兵科给事中,肯定是要有多远滚多远了,不说北边儿戍边吧,也得去南方的烟瘴之地和那些叛苗玩躲猫猫,一个不好,肯定是要被俯卧撑的。

    所以这个时候,就得敢一点儿让外朝大佬们很舒坦的事儿,给自己一个外调一个好地方让的机会,很显然,逮着王振这事儿喷,圣心不会愉悦,但是肯定不敢动他一根汗毛,但是外朝的大佬们开心了,他可能就要外调江南这种膏腴之地了。

    当然,直接喷王振是肯定不行的,因为只要不是傻逼都知道,王振冲账司礼监只是早晚的事情,但是拖延个把月儿的,还是没问题的。

    大殿之中很快掌上了烛火,也不知道是上面火光不够明亮,还是朱祁镇的心情着实太差,反正朱祁镇的脸上除了眼白和说话时候露出来的牙齿,剩下的地方当真是一片的漆黑:“有话便讲罢。”

    跪了一地还没爬起来的大臣们互相看了一眼,心说这姜启明很有些眼色嘛,是个机灵的人,也是铁杆的外朝党羽,无论如何,今天都不能让他死在这大殿上。

    所以等着姜启明喷完了那些“内廷之中要害部门之人选,还需陛下仔细斟酌”的时候,不等皇上说话,下面大臣就有爬出来磕头,大喊“此言甚善”了。

    于是乎,朱祁镇的牙齿和眼白就越发地显得白了,白的发亮,白的闪耀,他心里想的就那么一句话:“吔屎啦,姜启明!”

第四零二章 这一通骚操作() 
    第四零二章

    一场突如其来的日食,并没有让朱祁镇被喷个体无完肤,这在正统朝前十年里面,可是绝无仅有的,不仅如此,朝野上下还都在夸耀皇帝知人善任,虚怀若谷,有明君气象,这大明的国势必然是蒸蒸日上,不说富比文景吧,再来个贞观之治是没什么问题的。

    乍一看,这特么吹捧的可是有点儿过了,简直就是重回洪武、永乐二朝,皇帝说啥是啥,简直特么是古往今来的第一圣君了,画风简直不对到了极致。

    然而吧,最不对的事儿,往往就是最对的事儿,事实上朱祁镇对于朝堂的掌控能力,又往下降了一个档次,根本就没法玩儿了,而且王振距离重掌司礼监的目标,暂时还看不见曙光。

    总而言之,正统皇帝朱祁镇他玩过头了。

    言而总之,王振在自己“休养”的皇庄里面,又砸碎了不少的物件。

    加上朱祁镇这几天砸的物件,负责掌管内库的太监差点儿没哭出来。

    还呆在刑部大牢里面的大明兵部尚书徐晞,顺带着就被证明了无罪,不过经历了这么一遭牢狱之灾,本就年纪不小的他直接告老还乡了,理由很充裕,就是年老力衰,不能尽心为国了,没有加一丝一毫的特效,丝毫看不出半点儿因为王振失势而跟着被排挤的迹象。

    正统皇帝本来想要下诏挽留的,毕竟留这么一个兵部尚书在,王振回了司礼监之后,也好更容易地掌控时局了,毕竟徐晞是被外朝坑过的,怎么着都是自己人啊,用着放心。

    结果徐晞根本不吃这一套,他是闹得门清,自己现在这个小身板,根本拧不过杨溥、胡濙这帮大腿,和他岁数差不多的张辅,一拳头就能把他砸在南墙上,他那些个把柄,人家握在手里的可不止这么一个,现在留在朝廷里面?分分钟就能被人弄死。

    所以他也来了个坚辞不受,朱祁镇鼻子差点儿没给气歪了,心说杨尚荆那个杂碎和朕玩这套明君贤臣的戏码,你特么也来跟朕玩?

    于是乎,朱祁镇就想要再来一套三请三辞,然而吧……

    徐晞不配合,第二次刚过,直接就在家里挺尸,说自己得了重病,眼瞅着就要死了的那种重病,然后朱祁镇的御书房里,物件又换了一套。

    没办法,现在再强行征派患病的朝臣,会被言官们喷的,不说谋财害命吧,最次也是一个“暴虐”,反正是没有什么好词儿的,毕竟杨荣死的时候,就是因为请探亲假的时机不太对,带着病不敢在京城养,怕被王振及其走狗们喷“藐视圣上”,直接南下,然后水土不服加上年老力衰,身体免疫力下降,直接病死在了武林驿。

    所以朱祁镇又想起了远在浙江,过的无比滋润,剿倭捷报一封跟着一封往京师传的杨尚荆,一时间恨得牙根儿都痒痒,却也没办法。

    山高皇帝远啊,这可不是正统七年的朝廷了,到了这个地步,也只能给徐晞甩了个从一品的散官衔荣禄大夫,让他回乡养病去了。

    大抵是天恩浩荡吧,反正接了圣旨的徐晞第三天就活蹦乱跳地从病床上爬起来,带着家中仆人,变卖了京中的产业,直接南下回老家养老去了,一点儿留恋都没有,只把朱祁镇气的,差点儿一口老血就喷出来了。

    所以正统皇帝决定找个替死鬼,砍了脑袋给自己消消气,所以他眼珠儿一转,就落到了姜启明这个兵科给事中身上了,然后一个“攻讦朝廷重臣,以致蒙冤诏狱之中,身体每况愈下,不能精忠报国”的大帽子就扣在了姜启明的脑袋上。

    一个正二品的兵部尚书,还是掌部事的兵部尚书,就因为一个兵科给事中的弹劾,直接身体垮了,这不是罪过是什么?国朝天大的损失啊!

    然而朱祁镇剁了脑袋的圣旨还没发下去,就在廷议上被打了回来,大理寺卿俞士悦跪地山呼万岁,一句话就给他怼南墙上去了:“姜启明不过心系国朝,不忍看贪官污吏贪墨军饷,陛下莫非想效法桀、纣,因言之罪乎?”

    言者无罪啊。

    这一顶大帽子扣下来,朱祁镇好悬没昏死在朝堂上,前些日子还吹捧他汉武再世呢,这会儿就直接砸下来一个桀纣的大帽子,特么的六月份变天也没这么快啊。

    第四零二章

    一场突如其来的日食,并没有让朱祁镇被喷个体无完肤,这在正统朝前十年里面,可是绝无仅有的,不仅如此,朝野上下还都在夸耀皇帝知人善任,虚怀若谷,有明君气象,这大明的国势必然是蒸蒸日上,不说富比文景吧,再来个贞观之治是没什么问题的。

    乍一看,这特么吹捧的可是有点儿过了,简直就是重回洪武、永乐二朝,皇帝说啥是啥,简直特么是古往今来的第一圣君了,画风简直不对到了极致。

    然而吧,最不对的事儿,往往就是最对的事儿,事实上朱祁镇对于朝堂的掌控能力,又往下降了一个档次,根本就没法玩儿了,而且王振距离重掌司礼监的目标,暂时还看不见曙光。

    总而言之,正统皇帝朱祁镇他玩过头了。

    言而总之,王振在自己“休养”的皇庄里面,又砸碎了不少的物件。

    加上朱祁镇这几天砸的物件,负责掌管内库的太监差点儿没哭出来。

    还呆在刑部大牢里面的大明兵部尚书徐晞,顺带着就被证明了无罪,不过经历了这么一遭牢狱之灾,本就年纪不小的他直接告老还乡了,理由很充裕,就是年老力衰,不能尽心为国了,没有加一丝一毫的特效,丝毫看不出半点儿因为王振失势而跟着被排挤的迹象。

    正统皇帝本来想要下诏挽留的,毕竟留这么一个兵部尚书在,王振回了司礼监之后,也好更容易地掌控时局了,毕竟徐晞是被外朝坑过的,怎么着都是自己人啊,用着放心。

    结果徐晞根本不吃这一套,他是闹得门清,自己现在这个小身板,根本拧不过杨溥、胡濙这帮大腿,和他岁数差不多的张辅,一拳头就能把他砸在南墙上,他那些个把柄,人家握在手里的可不止这么一个,现在留在朝廷里面?分分钟就能被人弄死。

    所以他也来了个坚辞不受,朱祁镇鼻子差点儿没给气歪了,心说杨尚荆那个杂碎和朕玩这套明君贤臣的戏码,你特么也来跟朕玩?

    于是乎,朱祁镇就想要再来一套三请三辞,然而吧……

    徐晞不配合,第二次刚过,直接就在家里挺尸,说自己得了重病,眼瞅着就要死了的那种重病,然后朱祁镇的御书房里,物件又换了一套。

    没办法,现在再强行征派患病的朝臣,会被言官们喷的,不说谋财害命吧,最次也是一个“暴虐”,反正是没有什么好词儿的,毕竟杨荣死的时候,就是因为请探亲假的时机不太对,带着病不敢在京城养,怕被王振及其走狗们喷“藐视圣上”,直接南下,然后水土不服加上年老力衰,身体免疫力下降,直接病死在了武林驿。

    所以朱祁镇又想起了远在浙江,过的无比滋润,剿倭捷报一封跟着一封往京师传的杨尚荆,一时间恨得牙根儿都痒痒,却也没办法。

    山高皇帝远啊,这可不是正统七年的朝廷了,到了这个地步,也只能给徐晞甩了个从一品的散官衔荣禄大夫,让他回乡养病去了。

    大抵是天恩浩荡吧,反正接了圣旨的徐晞第三天就活蹦乱跳地从病床上爬起来,带着家中仆人,变卖了京中的产业,直接南下回老家养老去了,一点儿留恋都没有,只把朱祁镇气的,差点儿一口老血就喷出来了。

    所以正统皇帝决定找个替死鬼,砍了脑袋给自己消消气,所以他眼珠儿一转,就落到了姜启明这个兵科给事中身上了,然后一个“攻讦朝廷重臣,以致蒙冤诏狱之中,身体每况愈下,不能精忠报国”的大帽子就扣在了姜启明的脑袋上。

    一个正二品的兵部尚书,还是掌部事的兵部尚书,就因为一个兵科给事中的弹劾,直接身体垮了,这不是罪过是什么?国朝天大的损失啊!

    然而朱祁镇剁了脑袋的圣旨还没发下去,就在廷议上被打了回来,大理寺卿俞士悦跪地山呼万岁,一句话就给他怼南墙上去了:“姜启明不过心系国朝,不忍看贪官污吏贪墨军饷,陛下莫非想效法桀、纣,因言之罪乎?”

    言者无罪啊。

    这一顶大帽子扣下来,朱祁镇好悬没昏死在朝堂上,前些日子还吹捧他汉武再世呢,这会儿就直接砸下来一个桀纣的大帽子,特么的六月份变天也没这么快啊。

第四零三章 分权(上)() 
    第四零三章

    朝堂之上是风云变幻,杨尚荆坐在台州府黄岩县里面,是目瞪口呆。

    这外朝的骚操作太特么六了,溜到连他都不知道应该扎心还是应该跟着喊六六六了。

    首先,是王振回到司礼监的时间,被无限期推迟,只能等到什么时候皇帝再抓住了机会,才能再度发力,而现在,金英也有机会往司礼监里面安插几个昔日的老部下了,总之,内廷的局势是慢慢稳定下来了。

    然后,在南方负责查案的王文,装模作样地巡视了一圈,从两个“隐秘的山谷”之中发现了一大批的军械、粮草之后,曹吉祥的罪名就算是坐实了,王文欢天喜地地回了京师,然后呢,曹吉祥的家属惨遭屠戮,一个都没跑了。

    再然后,“查案有功”的王文顺利地升迁兵部尚书,接了徐晞的位置,整个人爽的不要不要的,算是落实了高官……不对,是正二品的待遇。

    不过吧,他爽了皇帝未必爽啊,所以这个新任的兵部尚书还没掌管部事几天呢,直接就被打发到南方,陪着丰城侯李贤一起剿匪了,然而这对外朝连个毛线的影响都没有,因为除了王文这个踩着徐晞上位的兵部尚书之外,剩下有资格掌管部事的,一个叫王骥,另一个叫邝埜,都是外朝的铁杆了,再往下排……

    没法再往下排了,再往下排的那个男人叫做于谦,字廷益,皇帝看着更不顺眼。

    最后,兵科给事中姜启明摇身一变,从正七品的给事中变成了正六品的主事,档案挂靠在了南京兵部的下面,人直接被派到了黄岩县,陪着杨尚荆一起剿匪。

    这也就证明,正统皇帝想要翻盘,不,哪怕是想要恢复到正统七年的朝堂控制力,也要大费周折了,毕竟司礼监一旦和外朝,或者说和内阁一体了,那么剩下的就可以参考正常历史线上的张居正了。

    当然了,在这个正统十年的当口上,哪怕是司礼监和内阁真个联手了,也不会真正动摇皇帝的权威,毕竟正统皇帝,他是真正的“正统”,只要皇帝掀了桌儿,什么司礼监、什么内阁,都得在皇权的威严下瑟瑟发抖。

    这是游戏规则,不容变更,否则就是动摇了国本。

    大抵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杨尚荆给礼部和鸿胪寺提的折子,就没进皇帝的眼睛,毕竟现在皇帝已经在爆发的边缘了,再把他这么个恶心人的名字放在皇帝面前,真的就有可能变成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到时候整个大好局面都会因为皇帝掀桌而烟消云散。

    不管怎么说罢,大明朝家大业大的,总体来说还是内耗得起的,不过双方都不想让朝廷元气大伤罢了。

    大约在四月初的时候,没有被摁死在朝堂上的姜启明到了黄岩县,住进了备倭衙门里面,杨尚荆转了转眼珠子,就把备倭衙门里的这帮官儿叫到一起开了个会。

    会议的主旨,关于在新阶段、新时期,如何发动备倭衙门的主观能动性,应对新挑战、新问题的相关讨论,并安排下一阶段备倭衙门的工作,明确责任分工,为进一步剿灭沿海倭寇、保卫大明百姓人身财产安全而努力奋斗的方式方法。

    与会人,詹事府少詹事、南京兵部职方司郎中领温州、台州、宁波三府剿倭钦差、黄岩县县令杨尚荆,南京兵部职方司主事陈景明,南京户部主事韩安材,南京兵部主事领备倭衙门粮草调度钦差姜启明,备倭衙门断事司断事刘启道。

    杨尚荆是身心愉悦地坐在主位上,看着下面这几个备倭衙门里的文职官,脸上全是灿烂的微笑,现在这备倭衙门里面不说是铁桶一块了,但是经过姜启明的加入,已经给了他太多调整的余地。

    这倒不是说一个正六品的主事能够给备倭衙门带来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是因为,姜启明的到来就如同瞌睡时候的一个枕头,让他能够去调整备倭衙门里面的权力分配。

    就下面这几个人,刘启道就不用说了,哪怕没有天师府那一档子事儿,也算是他的铁杆了,有了天师府那么一档子事儿之后,更是铁杆了;韩安材基本上算是把自己的仕途整个儿压在了备倭衙门里面,可以放心用的;陈景明是台州陈氏的人,虽说是旁支,但是关键时候给他来一刀,他也受不了。

    所以这次的调整,主要还是针对陈景明的,把一切潜在威胁扼杀在萌芽之中,才是最好的。

    “此次邀请诸位同僚前来,乃是为了剿倭之事。”杨尚荆说话的时候,脸上还是挂着微笑,“虽说如今徐千户在海上大展雄风,很是斩了不少倭寇的头颅,可这倭寇便如野草一般,割一茬,长一茬,你我总要寻个法子,将这倭寇来个断根才好啊。”

    虽说徐尚庸还是个百户,然而只要不是傻逼,都不会反驳杨尚荆的话,也不用多,再打个一两场漂亮仗,剁上百八十个倭寇的脑袋,他徐尚庸一准儿是要变成实打实的千户的,指不定这黄岩县旁边的海门卫,都要成了他的囊中之物了。

    说着话,杨尚荆就把目光转向了坐在旁边的姜启明,如今算来,他这个受了“钦命”下来弄粮草的,算是整个衙门里面除了杨尚荆之外地位最高的了:“姜主事受钦命而来,又是南京兵部主事,之前还在兵科之中历练,有弹劾前司马的事迹,想必这粮饷督办之事,也是熟手了,本官现在将这备倭衙门粮草调拨之事交于姜主事,姜主事意下如何?”

    掌握了绝对的优势,杨尚荆才懒得玩什么弯弯绕呢,直接上去就是一巴掌,姜启明乐得是连连点头,粮饷调拨可是肥差啊,这备倭衙门也算是南京兵部直属的重点衙门了,油水儿丰厚的紧了,而韩安材就有点儿坐不住了,杨尚荆这个操作,不是明摆着要分他的权么?

第四零四章 分权(下)() 
    第四零四章(今天无防盗……

    虽然不太清楚这作为主官的杨尚荆到底是个什么脾气,能不能容忍自己多拿点儿好处,但是这军需就像一块大肥肉,哪怕是不刻意去切,只是拿手摸一把,也能沾到不少油水不是?

    所以姜启明当即站起身来,躬身应是:“下官定然不辱使命。”

    杨尚荆点了点头,瞅了一眼有些不安的韩安材,又看了看一脸淡然的陈景明,脸上的笑容是一点儿都不变:“姜主事是奉皇命而来,能力、忠心自然不是甚么问题的。”

    这简直就是睁眼说瞎话了,如果他姜启明真是帮着皇上说话的,现在绝壁来不了这里,不过冠冕堂皇嘛,大家都是很理解的。

    然后杨尚荆就把目光转向了陈景明:“如今这巡防千户所的士卒,多有扩编,军纪不严,甚是影响作战,便是将他们同老兵一同列阵,也只会坏了老兵的队形,如遇小股倭寇尚可,若是遇到大股倭寇,只怕顷刻之间就会成为祸患,兵败如山倒,不可不防啊。”

    陈景明听着这话,眉头就是一阵乱蹦跶,心说杨尚荆这到底是想干嘛?我是兵部主事是不假,可我是文官啊,监军什么的还行,你还能让我过去练兵?

    然后就看见杨尚荆一脸笑容地继续说道:“如今徐千户时常在外,或剿倭、或练兵,如今这老兵在战场上遇到了倭寇,可以说是百战百胜,可这新兵的素质确是堪忧,那杨勤不过一个总旗,要说力压一帮骄兵悍将,也是力有未逮,陈主事久在兵部,对这练兵一事定然有所见解,今后便劳烦陈主事,多盯着一下新兵训练之事,如何?”

    陈景明听了这话,狠狠地咽了一口唾沫,这是在夺权啊。

    杨勤压不住场子?除了李信搞事儿那一次之外,剩下什么时候杨勤压不住场子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