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正统天命-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懂了吗?!”杨勤突然间瞪着眼睛,发出一声大吼,就把张琦吓了一跳。

    然后这帮士卒们一起站得笔直,大声回答:“明白!”

第三二七章 士官队() 
    

    第三二七章

    剧本熟不熟悉,其实都是细节,因为现在捏着剧本的杨尚荆,必须得把这出戏好好地唱下去。

    一个唱不好,他可能就彻底断绝了翻身的机会。

    所以,哪怕是为了自己,他也要用最大的力度,督促下面的瘪三们把活儿做好了,但凡是有一丁点儿的差错,他是真的能够掏刀子杀人的。

    所以在正月初十的这一天,一帮刚刚练完五公里,累得呼哧带喘的卫所士卒,就看见一条胳膊的小匠户张琦。

    这一队士卒的人数并不算多,也就堪堪三个小旗的人数,三十人出头,不过各个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精锐,出身于各个卫所,身体素质、智力素质在这同一批士卒里面,也算得上是上上了。

    他们是被当做“士官”来培养的,如果他们选择留在备倭衙门,而不是回老家继续做闲事官军忙时农夫的寻常士卒的话,他们以后最起码也是一个小旗的身份。

    这是杨尚荆吩咐下来的,也只有他这个从五百多年之后穿越过来的,才知道基层指战员的重要性,单说战斗力强的一批的白头鹰吧,维持战力的基本要素不是什么见了鬼的英明将领,而是成批成批的士官,和由士官指挥着的训练有素的职业军队。2yt

    军制改革这种事儿,杨尚荆还没有能力去动,但是在有限的范围内提拔一批基层军官,到底还是没问题的。

    “诶,这怎么还送来一个残废?”

    到底选出来的精锐,这帮人平时吃的、用的、住的,和一般的底层士兵是不一样的,最起码要好上一个档次,所以这么长时间了,心气儿也跟着就高了。

    “谁知道啊,咱们郎中想法多的很,谁知道这又是玩什么花样呢?”

    “去去去,都把嘴闭上,杨老大亲自带来的人,你们难不成想要挨揍?”

    “就是,听着吩咐就得了呗,许老四,你要是再嘴上没有个把门的,害弟兄们被连累,别怪弟兄们晚上收拾你。”

    ……

    在一众士卒低声的议论之中,张琦跟着一个穿着小旗服色的人走了过来,送张琦过来的不是别人,正是杨勤,虽然杨勤也就是个小旗,和这三十来人里面的某些人身份相当,然而他是杨尚荆这个郎中的心腹的事儿,基本已经在整个衙门传遍了,别说他们了,就是百户过来了,也得和杨勤客客气气的。

    “全体都有,立正!”

    带队的小旗一声令下,三十六个人同时立正站好,对着对面走过来的杨勤行注目礼,军队里除了靠山之外还讲究拳头,杨勤这个曾经的山贼头子可是练过的,和军队放对儿可能不行,但是单挑的话,车轮战弄趴下三四个还是没问题的,所以这帮士卒也是服他的。

    张琦是带着好奇的眼光看着这一切的,作为一个匠户,他之前也是见识过卫所训练的,然而走进了这座军营之后,他所见到的一切都和当初的截然不同,除了明军的服色没有改变之外,剩下的仪态、步伐乃至精气神儿,都不一样。

    现在这个所谓的“立正”,更是让他心下惊奇。

    杨勤拍了拍张琦的肩膀,示意他停下来,然后自顾自地走到了这一队人的面前,眯缝着眼睛,隐隐有寒光从眼眸之中透出,看的众人都是一愣。

    “这位叫张琦,郎中给你们派来的……教书匠。”杨勤慢吞吞地说着,指了指身后的张琦。

    张琦很识趣地往前踏了一步,对着众人笑了笑。

    “教书匠……”

    不少人眉头都皱起来了,这词儿新鲜,都没听说过,也的确,杨尚荆鼓捣出来这么个词汇,基本就是和他拿着《九章算术》做识字教材差不多,避讳,“先生”这个词儿在现在,可不是五百年后那个“ladyan”一样,标准的敬语,你让一个字儿都写不好的匠户做先生……妈的外朝那帮神经病文官还不得喷死你?谁拦都不好使啊!

    毕竟哪怕五百年之后,都有不读书的女权对着“先生”这俩字儿高、潮不断,打骂夫权**呢,这个年代的士大夫矫情起来,更特么恶心。

    杨勤也是第一天接触这个,不过他要做的,就是帮着杨尚荆把话带到了:“从今天起,尔等士卒,除却日常训练之外,还需习字,不要求多好,总也是要会念会写的,否则,上了战场也是打呆仗,没甚么出息。”

    于是乎,这帮大头兵瞬间就陷入了懵逼状态,泥腿子不是不想读书,可是实在想不到这读书和上阵杀敌到底有个什么关系,根据日常训练,他们不就是要踩着鼓点儿往前走,然后举起手中的盾牌,亦或是长枪,往前怼就行了吗?

    杨勤其实也不理解,然而作为一个脑袋还算灵光的家仆,在看了自家少爷那么多的骚操作之后,他已经彻底拜服了,反正少爷让做的,直接去做就是了,总归是不会有什么差错的。

    所以他看着这帮大头兵有些犹疑的目光,冷哼了一声,加重了语气:“今日之后,这读书识字的本事,也是要考的,若是有人在读书识字上不尽心,就别怪郎中不讲人情了,诸位的前程……郎中可就照顾不到啊。”

    这话说得贼特么实在,在他们被选出来之后,杨勤就以杨尚荆亲信的身份给他们吹风,又是田宅赏赐,又是升官发财的,基本上大头兵升小旗、小旗升总旗,是没什么问题的,毕竟可以预见的,转过年之后,徐尚庸这个压在他们头顶的“上升顶棚”会直接提拔到百户的位置上,他们这里官职最高的,也就一个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小旗。

    所以说,谁拒绝了杨尚荆的挽留,谁就是个傻逼,老家那一亩三分地的,一年能刨出来几斤粮食?做个小旗,家里田亩就多了,收入也多了,能活的更好了。

    “懂了吗?!”杨勤突然间瞪着眼睛,发出一声大吼,就把张琦吓了一跳。

    然后这帮士卒们一起站得笔直,大声回答:“明白!”

第三二八章 军民协力() 
    

    第三二八章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青少年是清晨**点钟的太阳。

    如果时间充裕,杨尚荆也想这么做,他甚至想要搜罗一帮农户家的孩子,找几个真正的教书先生,从六七岁开始,道十二三岁,搞个小型的军校出来,锻炼一批有文化、有素质的童子军,教孩子和教兵头子还不一样,那帮算穷酸的儒生总也会看得上眼的。

    到时候只要给这帮穷酸一笔钱,再在县学给他们谋个县级主管部门的公务员差事,请贵一点儿的那种,他们也就心满意足了。

    不过眼下最要紧的,还是把这帮十六七岁往上、三十六七岁往下的兵丁训练好了才是,没有这帮人使力,剩下的都是特么的空想。

    休沐的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正月二十三这天,杨尚荆就带着徐尚庸,并十来个徐家的家丁,朝着台州府的方向去了,台州卫、水军千户所的衙门,都放在了台州府,那边儿有他最需要的水军舰船。

    不过去台州府了,总也要见一见自己的顶头上司,台州府的知府刘启龙。

    刘启龙字兴威,今年五十出头,整个人长得也是挺富态的,他是正儿八经的进士科出身,二甲四十二名赐进士出身,不过没混进翰林院去做什么庶吉士,没有当官儿的经验也去不了都察院,连着观政的时间,在工部打熬了三年的时间,也没攀上哪一个高枝儿,于是乎就绝了在中枢攀爬的念头。

    给吏部的瘪三们使了一笔银子之后,他就远调出了京师,在贵州做了三年的县令,然后调进了承宣布政使司,也可能是时来运转吧,直接就被当时正在贵州享受湿冷天气的方廷玉看上了眼,于是乎,当方廷玉从边陲贵州的布政使调往浙江任职的时候,就抬举了他一手,然后他就痛痛快快地跟着来了浙江,做了一府的知府。

    所以,当初杨尚荆从杭州来黄岩县的时候,他才派自己最心腹的师爷出来,帮着杨尚荆压阵,警告一下当地的土豪劣绅,毕竟……他顶头上司最看重人,他哪里敢掉以轻心?

    杨尚荆这么长的时间了,也没说来台州府看看自己的顶头上司,光顾着在自己的小县城里搅风搅雨了,不过隐隐约约知道些杨尚荆根底儿的刘知府没有丝毫怪罪的意思,他也清楚,杨尚荆就是在这黄岩县打个转转,别管是和地方豪绅玩斗而不破,还是直接给地方豪绅一刀子,都和他没什么关系。

    于是乎,有几个不开眼的想巴结他,在他的面前说杨尚荆坏话的,基本都被他发配出去的。

    “戬在黄岩县,民情复杂,军情也是复杂,一直未曾有时间来拜望明府,还请明府恕罪。”

    杨尚荆说着话的时候,十足的客气,毕竟这是他顶头上司,虽然现在想要直管他有点儿难,但是知府好歹也是正四品的官儿了,再加上和方廷玉之间关系不错,他也没有什么装逼的必要。

    然而他客气,刘启龙却不敢客气,他接触不到藩王这个层面的大新闻,但是前一阵子,他还接着布政使司的同僚传讯,说是杨尚荆进来还是要高升的,他哪儿敢装逼?所以哈哈一笑:“杨郎中客气了,黄岩县民情复杂,本官也是知晓的,这沿海倭寇之猖獗,本官也是经历过的,杨郎中忠心任事,实乃国朝之幸啊。”

    话说明白了就是邀功,一个正四品的知府和正五品的郎中邀功,太特么掉价,所以这刘启龙就只说了半截话,不过里面的具体内容,无论是他还是杨尚荆,都是知晓的。

    一边说着话,一边伸手把杨尚荆往里面请,也算是做足了礼节,杨尚荆一边走着,一边感慨:“若非有明府相助,只怕是戬到了黄岩县,也要两眼一抹黑啊,不吃上些苦头,如何能有今日之成就?”

    刘启龙不能明说,但是他杨尚荆可以明说啊,“军功章分你一半”那是痴心妄想,他现在缺的就是军功,可是这好听的话说说,对谁也没有损失不是?

    刘启龙哈哈一笑:“本该如此,郎中何必挂在心上,坐,坐,坐。”

    两人分了宾主落座,自然有仆役送上香茗,刘启龙用手扶着膝盖,问道:“如今年关刚过,却不知杨郎中到台州府,有何事要做?”

    杨尚荆笑了笑,也把手放在了膝盖上:“这沿海剿倭之时,诸多卫所是要统一部署的,这台州卫虽然不在沿海,却也临着江水,前有倭寇偷袭黄岩县码头之事,戬只怕防备不周全,再让倭寇得了空隙,徒增伤亡。”

    刘启龙挑了一下眉毛,脸上露出了笑容,不过还不等他张口,杨尚荆继续说道:“只不过,这军情一事,单单是靠着卫所士卒,也是困难,想要防范,总要借着沿江的民力才是,此间之事,明府还要协调一二。”

    一边说着话,一边伸手把杨尚荆往里面请,也算是做足了礼节,杨尚荆一边走着,一边感慨:“若非有明府相助,只怕是戬到了黄岩县,也要两眼一抹黑啊,不吃上些苦头,如何能有今日之成就?”

    刘启龙不能明说,但是他杨尚荆可以明说啊,“军功章分你一半”那是痴心妄想,他现在缺的就是军功,可是这好听的话说说,对谁也没有损失不是?

    刘启龙哈哈一笑:“本该如此,郎中何必挂在心上,坐,坐,坐。”

    两人分了宾主落座,自然有仆役送上香茗,刘启龙用手扶着膝盖,问道:“如今年关刚过,却不知杨郎中到台州府,有何事要做?”

    杨尚荆笑了笑,也把手放在了膝盖上:“这沿海剿倭之时,诸多卫所是要统一部署的,这台州卫虽然不在沿海,却也临着江水,前有倭寇偷袭黄岩县码头之事,戬只怕防备不周全,再让倭寇得了空隙,徒增伤亡。”

    刘启龙挑了一下眉毛,脸上露出了笑容,不过还不等他张口,杨尚荆继续说道:“只不过,这军情一事,单单是靠着卫所士卒,也是困难,想要防范,总要借着沿江的民力才是,此间之事,明府还要协调一二。”

第三三零章 交易() 
    第三二九章

    别管五百年前的明朝,还是五百年后的现在,能和水军拉上关系,还不被寻个由头拿下的,基本上都是朝中有根儿的。

    只不过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大明朝的水军负责的是帮着达官贵人干点儿私活,转运的是一些钱粮之类的玩意,而五百年后的水军,干的是帮权贵资本家无条件洗地,转运的是网上的文字、图像内容。

    所以说,无论是在明朝,还是在五百年之后,在面对水军的时候,谁都要小心再小心的。

    一个不小心,就得被人肉了挂墙头,然后用比你大上一万倍的嗓门,教导你什么叫做言论自由。

    因此,在听到杨尚荆的嘴里吐出“水军”俩字儿的时候,刘启龙的脸上就露出了凝重的神色,沉吟了半晌,这才很小心地说道:“这台州府的水军千户所,千户周乐展,祖籍江苏宿迁,早年在辽东做百户,永乐十八年南调,来了这台州府做水军千户所千户。”

    杨尚荆一听这话,眉头就是一皱,和文官儿之间交易,有一点不太好,说话云山雾罩的,还要自己进行分析,不过这也是没辙的事情,徐尚庸之前不知道他有动水军的打算,也就没给他带什么相关的情报,建安杨氏就算疏通大明水军的环节,也要先就着福建的来,浙江,还是特么的台州府的水军?死球去吧……

    所以杨尚荆密封着眼睛,开始回忆“自己”早年记下来的英雄谱,仔细回忆永乐十八年,也就是1420年的时候,辽东发生了什么事儿。

    然后他想起来一个姓刘的,刘荣,也是江苏宿迁人,生前加爵广宁伯,死后进封广宁侯,靖难的时候立过功,靖难之后驻守辽东,还打过不开眼的倭寇。

    总体而言,这是条汉子,而且因为打过倭寇的缘故,杨尚荆想到他的时候还觉得很有亲切感,因为早年间总领过后军都督府,还做过左都督的缘故,这位刘荣在大明朝的军事政治体制之中,大小也算得上一个山头了。

    不过刘荣是个很矛盾的逗比,他不敢带着三千人去夜袭宿州,却敢在朱棣北征的时候,带着一票明军士卒玩夜战,夜袭清水源,把一票蒙元残党玩的叫爸爸,所以总体而言,他就算是个山头,但绝逼算不上什么大的山头。

    所以说,现在浙江台州府水军千户所的千户周乐展是宿迁人,刘荣的乡党,那么只要做人的时候会来点儿事儿,升官发财不在话下,而且肯定执掌着要害部门;因为周乐展是江苏宿迁人,刘荣的乡党,所以当时新任镇守辽东的朱荣,肯定不能放着他继续执掌要害部门。

    不过呢,朱荣和刘荣挺有缘的,关系也不错,比如名字里都有个荣,再比如,靖难的时候俩人是一起扛过枪的,所以朱荣哪怕是念着老关系,为了自己的名声,也不可能直接就把周乐展扔进苦哈哈的地方。

    所以这周乐展怎么到的这边,就很好推断了,朱荣想要肃清刘荣留下的影响,但也不能对着刘荣的部下太过苛刻,所以就把他丢到了江南,给他谋了个肥差,也算对故去的刘荣有一个交代,顺带着给自己刷一刷声望。

    总而言之,这个周乐展大抵也是个带着矛盾感的逗比。

    不过有一点比较好,那就是这个周乐展京中是个靠山不够硬的,最多有几个亲朋古旧,然后仗着水军千户的职位和南京那边的勋贵打打关系,否则也不能在这儿一蹉跎就是二十几年,而南京那边,现在南京拳头最大的魏国公家的嫡子就在他军中当差,还差点成了他老丈人,他真要是用了强,这周乐展最多也就能相隔小姑娘一般,缩在墙角捂着胸口,大喊“雅蠛蝶”之类的。

    只不过想想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儿做出这样的动作和表情,杨尚荆就觉着一股子凉风从脚底板冲上来,直奔顶梁而去,然后整个人忍不住就打了个哆嗦,这画面太特么惊悚了,他宁愿那儿是个小萝莉,然后三年不亏死刑血赚。

    脑子里过完了这些改有不该有的,杨尚荆的脸上就露出了笑容:“戬在此谢过明府提点。”

    刘启龙哈哈一笑,连连摆手:“也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杨郎中太过客气,太过客气。”

    他刘启龙还指望着给杨尚荆留两个人情,到时候帮着他再在方廷玉那边儿美言几句,或者平步青云之后提拔他一下呢,怎么可能纠结于这种无聊的小事情?

    两个人又说了几句没营养的话,刘启龙见了杨尚荆没有再深入聊下去的意思了,也就端了端茶杯,做了个送客的姿势,杨尚荆眉头挑了一下,站起身来:“赖明府施政有方,如今这黄岩县之民情,却是平稳的很的,县中乡贤感念君恩之余,也是不曾忘却明府的恩德。”

    有了之前直接剁了黄家立威、斩杀倭寇的军功,再加上防洪有方的功绩,现在黄岩县的那点儿名望对他而言,就连锦上添花都算不上,别说拿着这玩意和外朝内廷讨价还价了,就是拿出去吹逼都没用,他现在需要的是扎扎实实的大功劳。

    所谓的大功劳,不过是“外克强敌,内惩国贼”,国贼这方面杨尚荆基本是没戏了,他最多就打打黄家这个档次的土豪劣绅,直面国贼只会被弄死,所以只能对外使劲了,就目前而言,他能找到的,也就前几年还攻陷了大嵩所的倭寇算得上是个强敌了。

    而刘启龙就不一样了,作为一个知府,他身上没有任何的调兵权,一时半会儿也不会有个想不开的土财主称帝造反做个山沟皇帝,只能从民望这方面下手了,哪怕是加上一丁点儿的民望,那都是好的。

    可是呢,府城的乡贤和县城的乡贤,还是两个档次的,刘启龙能维持一个斗而不破的局面,一多半也是靠着方廷玉的威严,所以说想让底下乡贤服服帖帖地给他送万民伞,还有点儿力有未逮,杨尚荆那边给他加一点儿民望,他就轻松不少。

    所以刘启龙的脸上就露出了和煦的笑容,连连点头,笑着把杨尚荆往外送,嘴里却是不住地谦虚着。

第三三零章 做人,做官() 
    第三三零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