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革宋-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一边倒的战斗其实很无趣,没有四斤炮击穿厚实的海船木板时天女散花般飞散的木屑,没有黑洞洞的的巨大缺口。蒙古水军的小船不管是船头或者侧舷挨上一炮,炮弹除了能打进去之外,还能从船底打出去。中炮的船只瞬间出现两个根本堵不上的大洞,江水一拥而入,船只逐渐沉没,或者干脆四分五裂。船上的人下元宵般落接二连三落水。

    如果从高空看下去,四十几条纤细的船呈现一个半包围的姿态,对包围圈内的数百艘船只猛烈开火。看似纤细的包围网实际上如同银丝般坚固,将射程内的敌船一一勒毙。炮口喷吐出的烟雾逐渐积累起来,在江面上形成了薄薄的雾霭。

    “妖术!妖术!”王启年忍不住低声说道。

    正在高台上居高临下观战的这群人中不少人也有类似想法,只用一个人操纵的武器,还是细小到从高台上只能勉强看到有那么个纤细存在的武器。这样的武器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摧毁蒙古水军的军船。对敌人所拥有的无法解释的武器,人类本能的就想往妖术上靠。

    在神秘主义情绪即将占据上风的时候,一个清朗的声音响起,“子不语怪力乱神!天下若是有妖术,早就该广为人知。哪里会到现在还是虚无缥缈之事。主公,请令水军收兵!”

    以王东陆的学识,他真正能理解的只有最后一句。说话的人是忽必烈任命的‘江淮路宣抚使’郝经,此言一出,台上的所有武将都变了脸色。郝经是文人,是忽必烈非常器重的儒生。但是在蒙古国,是否学儒完全是个人选择,儒生根本没有法定地位。郝经能站在这里,只是他是文官。不过蒙古国文官没有指挥军事的权力。

    不等高台上最年长的万户张柔发话,忽必烈开口了,“命水军收兵!”

    快七十岁的万户张柔又看了郝经一眼,躬身答道:“遵命。”随即下了高台。

    忽必烈对郝经招招手,让他站到自己身边。看着江面上屠杀式的水战,忽必烈自嘲的笑道:“难倒这里就是我的采石矶么?”

    郝经是北方大儒,熟知金国历史。采石矶之战,宋军在虞允文指挥下以弱胜强,大破金国水军。忽必烈南下,沿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偏偏冒出这么一支宋军水师,眼看着要大败蒙古水军。忽必烈生出些气馁的联想也不稀奇。

    所以郝经正色答道:“金海陵王任性刻薄,哪里能与主公相比。出此宋军,大概是宋国气数未尽,主公不必气馁。前几日接应兀良合台的千户来报,兀良合台从云南出兵,已经攻到荆湖南路的潭州。千户与兀良合台合兵一处,我军若是想渡江北归,宋军拦不住我们。”

    忽必烈扭头看了看郝经,眼神有些复杂。他非常器重郝经这名汉人,但是郝经毕竟是汉人,他没有用武力解决一切的态度,反倒是认为要尽可能避免战争。按照儒家的说法,就是‘与民休息’。

    再次把视线投注在战斗之中,忽必烈看到蒙古水军震天的号角声中开始撤退。所谓的撤退也就是让那些原本就比较靠近岸边的近百艘船划回来而已。不过这些船只没有直线回撤,而是顺江向下游方向撤退。这个战术选择让忽必烈的心中生出了些期冀。

    在下游方向有蒙古水军的回回炮炮群。回回炮是对重式投石车,能够把好几斤重的石块或者泥土发射到四十步之外。若是这支宋国水军能追过来,就会遭到回回炮炮群的猛烈攻击。忽必烈很信赖方才下了高台的万户张柔,只要能击沉哪怕一艘宋国军船,张柔就会把那艘军船给抢回来。至于宋军到底用了何种武器,那时候就能弄清楚了。

    有那么一瞬,忽必烈看到宋军的军船准备追击。然而接下来,宋军的军船灵巧的调转船头,排着井然有序的队列向着对岸的汉阳而去。这样果断的指挥颇有蒙古骑兵的风范,以至于忽必烈突然生出一种怀疑,难倒宋军的统领是蒙古人不成?

    完全没有心灵感应,坐在大船上殿后的赵嘉仁没有打喷嚏,而是打了个大大的哈欠。他本以为会看到令人血脉贲张的水战,结果看了一场打地鼠般的游戏。此次大概打沉了两百多艘蒙古水军的船只,因为没有去歼灭落水蒙古军的兵力,那帮蒙古落汤鸡大部分都能活着上岸。实在是让赵嘉仁感觉可惜。

    船队全须全尾的回到汉阳,赵嘉仁下船之后就令人统计战果,他自己则前往衙门去见贾似道。此时已经是中午,衙门里面散会了。赵嘉仁进到后厅,贾似道带着怒色坐在桌边,桌上放了动都没动的饭菜。

    见赵嘉仁进来,贾似道腾的站起身,大声说道:“至为可笑!至为可笑!没想到丁大全做事如此荒唐!”

    赵嘉仁早就知道丁大全要倒台,他冷静的问,“不知贾公所指的是何事?”

    “沿江制置副使的袁玠简直是误国奇才!”贾似道的声音里面已经满是杀意,他稍稍向赵嘉仁讲述了这位‘误国奇才’的事迹。

    时任南宋沿江制置副使的袁玠是权臣丁大全的党羽,为了做出政绩,在当地催收税款,彻底得罪了江上的鱼霸,鱼霸们集结船只,准备武装抗税。没想到此时蒙古军打了过来,渔霸们就献渔舟给蒙古军,并充作向导。忽必烈才能击破大宋水军,迅速渡江。

    赵嘉仁以前一直不理解蒙古在鄂州之战中怎么突然变出这么多水军的,此时终于明白过来。听了这番愤怒的指责,赵嘉仁理解了为何蒙古水军军船上划船的人看着都是熟手。

    “哈哈一笑。”赵嘉仁说道,“贾公,我今日出巡,击沉了两百多艘蒙古船只。现在才知道那些船不少都是渔民的船。”

    “什么?”贾似道大惊。然而了看着赵嘉仁行若无事的表情,贾似道不满的说道:“嘉仁是要消遣我么?”

    “贾公,我何时大言欺人?你若不信,下午我们再顺江而下,前往黄陂。蒙古军船只甚多,咱们突破黄陂之时他们居然还敢追我们。当时我不想打草惊蛇,此时已经瞒不住。就去好好杀一阵!”赵嘉仁向贾似道讲述着自己的计划。

    贾似道脸上阴晴不定,看得出他是费了好大劲才忍住对赵嘉仁发火的冲动。

    中午吃完了饭,在赵嘉仁的极力劝说下,贾似道再次乘上赵嘉仁的船。毕竟到汉阳的时候也乘坐过赵嘉仁的船,对这支船队的航速还有信心。打不过就跑,这是经过现实证明的事情。

    到了晚上,贾似道随船回到汉阳,立刻命人将所有在汉阳的官员与将领们召集在一起。

    此时南宋主力军队都在长江上游,前来长江中游援助的部队里面,敢战的部队都进入被蒙古军包围的鄂州城作战。留在汉阳的这群人都不敢去鄂州打仗。

    提及军队,赵嘉仁一直下意识的将南宋军队与PLA挂钩。现在他终于明白自己错了,这帮人大概就是KMT的部队。敢打仗的部队也不是没有,在四川奋战的军队,死守鄂州的军队,都是宋军里面有骨气有血性有战斗力的。除了这些部队之外,更多的宋军则是废物。就如眼前这群。

    被召集起来的中官员与将领看到贾似道之时都觉得事情不对,大大的不对。人有精气神,今天上午时候,贾似道和这帮人一样,都对蒙古军颇为忌惮。而此时的贾似道已经再无这种感觉,这位大宋枢密使仿佛吃错了药一样,气质大变。身为文臣,贾似道却有种令这帮官员和将领们仿佛要窒息般的肃杀之气。

    同时具备炙热与冰冷的目光扫视了文官武将,贾似道用极具压迫力的声音说道:“明日,准备三百艘船。船上军士携带弓箭,长枪,每船必带钩镰枪。我亲自带尔等出击。你们现在就去准备。”

    听了这话,武将们瞠目结舌,不知该说什么。文官们好歹是文官,有人连忙开口,“贾枢密……”

    只开了个头,贾似道大声喝道:“你闭嘴。”

    这强硬的态度让那文官登时说不下去。然后贾似道对着这些文武官员,一字一句的开口说道:“吾乃枢密使,吾乃京西、湖南、北、四川宣抚大使。此时当吾等为国效力之时,凡不听军令,逡巡不前者,杀!”

    一个‘杀’字出口,贾似道面前的文武们脸色大变,无人再敢说话。

第28章 大战果() 
开庆元年九月十二日,秋高气爽,阳光明媚。

    三斤炮的炮弹如同撞豆腐般撞碎了蒙古大船尾部吃水线上的船板,大量江水从缺口处一拥而入。然而划桨的水手们并没有停止扳桨的动作,因为感受到了自己船即将遭到灭顶之灾,他们反倒更加玩命的扳动挺大的船桨,希望能够逃回岸边。

    三发三斤炮炮弹呼啸而来,接连命中逃窜的蒙古军船,将整个船尾吃水线部分的木板打得粉碎。更多的江水滚滚而入,那些拼命划桨水手们的努力反倒影响了船只的平衡,船只开始快速倾斜。见到船只无可挽回,水手们纷纷从船上跳入长江,想靠游泳逃出升天。

    然而他们的愿望片刻后就化为泡影,大量宋军船只蜂拥而上,那些试图反抗的蒙古水手被长枪戳死,尸体被钩镰枪或者绑了钩子的长杆给拖上船。那些高喊着‘饶命’的水手或者蒙古军被谨慎的一一抓上船,接着绳捆索绑。热热闹闹的江面如同开了鱼市般热闹。

    追击的大船开始掉头返航,船上的贾似道摘下耳套,用手指掏了掏发痒的耳朵,对赵嘉仁笑道:“嘉仁,火炮也没有你说的那般响。”

    赵嘉仁只是笑笑,这等事因人而异,贾似道能够体会到赵嘉仁的善意就好。

    贾似道登上甲板,听到长江南岸的蒙古军都聒噪起来,愤怒的声音直冲云霄。他忍不住哈哈大笑:“原来蒙古人也知道怒而吼之,悲而呼之。”

    半个时辰前,三十几艘一两千料的蒙古大船迎着赵嘉仁的船队而来。赵嘉仁命令小船退后,指挥六艘大船正面迎敌。半个时辰后,最后一艘迎战的蒙古大船被击沉在距离岸边一百五十步远的江水中。那些船上的蒙古兵曾经向赵嘉仁的军船发射床弩,曾经向赵嘉仁的船只射出如雨的箭支。现在他们要么被杀,要么被俘,要么淹死,只有极少数的幸运者才能逃回到蒙古军所在的南岸。

    每艘大船上至少有上百蒙古军,三十几艘加起来只怕得有五千。对蒙古军队实现这种数字的杀戮,贾似道只有在单纯的幻想里才会出现。现在身处血战的第一线,又取空前战果,他心情大悦,慨然说道:“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想来周郎赤壁便如今日江上。”

    赵嘉仁陪着笑了笑。他眺望着江上那些如同辛苦渔民打鱼般的四百艘船,觉得天下投机的军队大概都一样。昨日晚上贾似道以发出‘凡不听军令,逡巡不前者,杀’的命令之后,原本要求出来的三百艘船,就成了四百艘。这些船只一开始躲在贾似道乘坐的军船之后,见到赵嘉仁的船只砍瓜切菜般的摧毁蒙古军船,他们立刻明白贾似道让他们一定要带上钩镰枪与绳索的用意。

    无须多说,这帮人蜂拥而抓捕落水的蒙古人。如此敏锐的反应令赵嘉仁在讶异之外颇为满意。他本以为这帮渣渣们连抓俘虏都办不好呢。

    贾似道冷冷的声音响起,“嘉仁无需担心。此战首功在你,那些人捉了再多俘虏也不会给他们大功。”

    赵嘉仁扭头看向贾似道,却见贾似道用恶狠狠的目光扫视了江上那帮抓俘虏的宋军,看得出他对这些人没有一丝好感。

    “等打退蒙古人,自然是贾公主持分功。我对贾公自然信得过。不过贾公,你之后是想去鄂州吧?”赵嘉仁问。贾似道是个聪明人,赵嘉仁不认为这样的聪明人会糊涂到试图掠夺赵氏宗亲的战功。他就直率的提出接下来的问题。

    赵嘉仁这些年准备,都是围绕鄂州之战展开。历史上蒙古人南下,宋理宗非常器重的贾似道死守鄂州,而蒙古大汗蒙哥在四川去世,忽必烈为了争夺大汗的地位从鄂州撤军。南宋的亡国危机得以解除。

    这次的长江再也不会被蒙古军控制,但是不等于战争就已经获胜。如果忽必烈在荆湖南路与江西大肆破坏,然后走云南,康定,他还是能安然退回大漠。现在的关键就是得守住鄂州,让忽必烈不能这么肆意行动。

    贾似道并不知道赵嘉仁心里面有如此复杂的念头,他毅然的点头,“既然嘉仁能够控住江上,不让蒙古军从容往来大江两岸。我就能放心的进鄂州。守住鄂州,就能等上流诸军顺江而下。一旦诸军会齐,蒙古人不走也得走。”

    见贾似道准备承担起责任,赵嘉仁心里松口气,却正色说道:“我很想随贾公入鄂州,在身边护得贾公周全。然而实在是脱不开身。请贾公放心,只要我一息尚存,就不会让蒙古船往来江上。”

    贾似道知道赵嘉仁自幼就聪明,却不知道赵嘉仁还颇有演技。听这位十九岁的少年说出这般言语,他也颇受感动。正想说点什么,忽然听到江面上欢声如雷,贾似道心念一动。此次蒙古水军出动了三十几艘大船,五千水军。其中必然有重要将领。现在打捞落水蒙古军的宋军如此欢喜,必然是有收获。

    果然,他就见好几艘宋军船只从打捞处用尽全力的划桨,向贾似道的坐舰而来。

    宋军欢喜,就意味着蒙古军的悲痛。忽必烈的方脸上细目圆睁,眸子中精芒四射。此次出战领队的乃是千户董文炳,他带了弟弟文用、文忠帅队进攻。船队被彻底击沉已经是重大损失,而董文炳这位被忽必烈器重的勇将的损失,更让忽必烈感觉痛彻心扉。

    看出了忽必烈的心情,郝经开口说道:“主公。宋军正在打捞我军将士。他们为了向临安请功,绝不会杀害他们。”

    忽必烈听了之后并没有回答,看得出,这位豪杰正在竭力克制自己的激动。过了好一阵,忽必烈说道:“张柔,猛攻鄂州,攻下之后用城里俘获的将官来换董文炳。”

    “是!”张柔立刻答道。

    “朱国宝。”忽必烈喊道,“如此局面,你能保住江面么?”

    千户朱国宝是员悍将,在从黄陂渡江之时与宋军水师十七战皆胜。听忽必烈询问,朱国宝果断答道:“不能力敌便当智取。我愿设下回回炮,诱使宋军追击,然后破之。”

    “去吧!要快!”忽必烈应道。

    朱国宝奉命之后准备出大帐准备,忽必烈又叫住了朱国宝,“告诉水军众将,能俘宋国水军船头之人,升百户,能俘宋国水军战船,升千户。能俘宋国水军大将,升万户!”

    听了这个命令,郝经忍不住微微皱眉。他跟了忽必烈这么久,还是第一次见到忽必烈下达如此没有自信的命令。看得出,在宋国如此强悍的水军面前,忽必烈终于有些乱了方寸。

第29章 贾似道进鄂州() 
“赵提点,请进。我家相公正在客厅等着赵提点。”贾似道的亲随态度殷勤,声音保持着下人该有的谦恭,完全没有宰相门房七品官的那种傲然。

    赵嘉仁大步走进了贾似道的居住,这是官府提供给路过的高级别官员住处。一进灯火通明的客厅,就闻到菊蚊香的味道,贾似道也已经在里面等待。这算是很高的级别礼遇,哪怕是在自己家,地位尊崇的主人也很少主动等候客人。对于一般的客人,都是客人在接见场所被安顿好之后,主人才在仆役随从的引领下登场。

    客厅里面只有贾似道一人,仆人请赵嘉仁进去之后就退了下去。赵嘉仁其实有些肚饿,看到桌上好几个菜,更加饿了。然而贾似道这架势明显是要谈事。赵嘉仁心里面告诫自己,不要吃得太狼吞虎咽。

    见到赵嘉仁的表现,贾似道笑了起来,“哈哈。嘉仁,我们两家本就是世交,你站的如此笔直,又偷偷吞口水。也未免太外气。”

    赵嘉仁听了这话,也不再客气。坐下之后告声罪,操起筷子就夹了一大块鱼塞进嘴里。咽下鱼,又夹了一大块炒鸡蛋继续吃。贾似道毫不在意,赵嘉仁这两天整日在江上奋战,若是不饿才奇怪。他给两人倒上酒,自己慢慢吃草的同时浅酌慢饮。

    一通猛塞之后,赵嘉仁觉得心里在那么饿得慌。端起茶杯灌了两口,他问贾似道:“贾公,不知叫我来有何吩咐。”

    贾似道端着酒杯,满怀心事的说道:“今日鄂州城内派出船只。我明日就要进城,须得你送我。”

    白天的时候赵嘉仁的确接到了两艘从鄂州水门开出来的船只。自打一个多月前前蒙古水军击败大宋水军缴获了大批船只之后,鄂州水军就缩在城内不敢出来。见到赵嘉仁接连几天横扫蒙古水军,江面上没了蒙古战船,鄂州水军终于敢派出船只到江对岸的汉阳城。赵嘉仁没想到来的船只居然是请贾似道进鄂州的。

    “嘉仁,无必救之兵,无必守之城。保住水路,鄂州城内才会心安。这件重任就交给你了。”贾似道说这话的时候忧心忡忡,看得出他内心压力很大。

    没等赵嘉仁出言劝道,贾似道突然长长叹口气,整个人猛然就变得有了锐气,“自古艰难唯一死,此次到了报效国家之时。我却瞻前顾后,实在是自讨苦吃。”

    喂喂!你不要变化这么大好不好!赵嘉仁心里面暗自腹诽一下,但是他完全能理解贾似道的反应。赵嘉仁能有今日的大胜,是他几年来苦心孤诣刻苦准备的结果。每一艘船,每一名战士,每一门火炮,赵嘉仁都了然于胸。可贾似道就没有如此条件,顶着枢密使的头衔,承担京西、湖南、北、四川宣抚大使的重任,而贾似道的手下基本都是不认识的人,很多人都是现在才见了第一面。若是心里有谱才是怪事。

    没等赵嘉仁想出鼓励贾似道的话,却见贾似道挪动起桌上的盘子碗筷。几根筷子被摆成一个弧形,弧形左端的两边各放了一盘菜,弧形顶端靠右放了两盘菜。摆完之后,贾似道问赵嘉仁,“嘉仁觉得这图能看懂么?”

    赵嘉仁从左边的炒鸡蛋盘子里夹了一筷子,然后说道:“这边是汉阳与鄂州,那边是江北的黄陂与阳逻堡。若是别人,要么只放阳逻堡,要么只放黄陂。大概不会觉得两地相互关联。”

    被赵嘉仁不着痕迹的捧了一下,贾似道微微一笑,指着这个简单的地形图讲道:“原本蒙古军可以往来江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