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革宋-第3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弘范这边,探马已经赶回来禀报,“元帅,骑兵已经开始威吓宋军的兵站。兵站里面有几千人防守,骑兵没去攻打。”

    “大帅,骑兵已经到了宋军中军侧后。随时可以攻打。”

    “好!”张弘范点头。接着对传令官说道:“你让前面和宋军打仗的用火药罐。”

    传令官快速而去,这边宋军的前线指挥官就见蒙古军的长枪兵们已经开始有些抵挡不住的迹象,随即下令,“掷弹兵,准备投弹。”

    没多久,张弘范就见到宋军的阵列里突然就爆发出巨大的声响。他心中一喜,火药罐乃是张弘范的杀手锏,对于密集队列有很大杀伤力。看着那滚滚烟尘,张弘范就期待着看到宋军混乱的局面。

    轰轰轰!一连串的爆炸声在蒙古军阵列中响起。这动静中气十足,光靠听就知道爆炸力非同一般。张弘范登时变了脸色,他相信这是宋军火药罐爆炸的声音。就见蒙古军和宋军接战的战线附近火光升腾巨响连连,蒙古军很快就全线溃败,逃了回来。

    宋军则举着兵器跟在后面追杀,张弘范一看这局面,无奈的下令,“撤!”

    蒙古中军和右军都趁着败兵没有逃过来冲散阵型,后队变前队,向着大营方向撤退。这些人大多都没甲胄,携带的武器也没有宋军那么多,在秩序井然的局面下撤退起来非常快。

    宋军前军并不知道蒙古军撤退了。他们追着蒙古左军一通追杀。用长枪不断从背后刺倒那些逃窜的蒙古军。

    蒙古军为了逃窜,不断的把手里的武器往后一砸,身上的铠甲脱下来往后猛一砸,撒丫子猛蹿。丢盔弃甲是有助于逃跑的,那些轻装逃命的蒙古军就是比身带三十斤铠甲以及武器的宋军轻快。追了一阵之后,宋军都累得气喘吁吁,眼见敌人越跑越远,只能暂时停下脚步。

    就在此时,却听到后面一阵鸣金收兵的动静。宋军在指挥员的指挥下开始返回军阵,沿途把一时没杀死的蒙古军全部捅死。

    张世杰并不准备继续作战,他从最初的时候就决定牵制张弘范军。只要直沽寨方向的宋军能够赶来,双方就可以采取夹击之类的战术。现在完全没必要和张弘范死战。而且张弘范的军中也有类似宋军掷弹兵的兵种,让张世杰也有些忌惮。宋军乃是火器作战的大行家,但是蒙古人也在努力学习,并没有丝毫放弃使用火器的努力。

    经过手雷肆虐的阵地上倒了不少人,宋军有近百号人,虽然受伤,多数都还活着。蒙古那边的伤者数量是宋军的六七倍,而且不少人当时就被炸死,或者受了重伤之后已经死掉。没受伤的人惨叫着哀嚎着,让战场如同人间地狱。

    张世杰命人把这帮蒙古军都干掉,自己则指挥医疗队救治宋军。宋军虽然穿着钢甲,蒙古的火药技术远不如宋军,可手雷毕竟是手雷。宋军伤员们也挺惨,特别是被炸的骨折的那些人,肢体呈现出异样的扭动角度,看着就令人不寒而栗。张世杰心中清醒,幸好这次战斗把张弘范手中的王牌给试探出来,下次再战就可以有更全面的准备。

    直属宋军的部队对于搜战利品并没多大兴趣,部队带了己方的伤员与战死者返回兵站。沿途上能远远看到蒙古骑兵的身影,张世杰只是派遣部队监视一下,并没有特别在乎这帮人。只要没到脑子烧坏的地步,骑兵并不会单独冲击由弩兵和长枪手组建的甲士阵列。

    大队人马回到兵站,张世杰先口头嘉奖了白天作战的有功人员。只有那种封建的部队才会要求每战都要奖励,实际的奖励得到战后才行。然而宋军也有每次都发的奖励。

    “秦莫欢与李芳芳两位,你们今天的单挑,获得宝剑勋章。李芳芳已经有了宝剑勋章,所以在宝剑勋章上加半颗星。”张世杰当众宣布了给两人的奖励。

    秦莫欢从旁边的李芳芳身上收回目光。这是他第一次与这名女将校站的如此近,仔细看的话李芳芳大概二十岁,长得挺好看。但是与美貌相比,她身上更让人在意的是那种高超武者的感觉。不管一把出鞘利刃多美丽,大家更在乎的就是那种危险。所以秦莫欢就把注意力放回到更现实的内容,也就是给他的勋章。

    凡是投身阵前单挑的将校,只要胜利一场就能得到一枚。秦莫欢知道这件事。就如宋军佩戴的勇战勋章一样。无论官兵,只要受一次伤就会给与一枚。只要看那些人胸前的勋章,就知道这些人的勇战经历。

    不过授勋乃是直属大宋的红巾军内部的事情,其他部队面对红巾军上头提出‘要勋章还是要奖赏’的选择,都毫不迟疑的选择了奖赏。所以这是秦莫欢第一次接受勋章这种东西,心中虽然激动,秦莫欢也注意到自己除了勋章之外并无其他奖赏。

    张世杰亲自给秦莫欢佩戴上了勋章,虽然和秦莫欢单挑的人没死,但是这不是秦莫欢的错。若不是蒙古人冲出两人来用弓箭逼退秦莫欢,秦莫欢的对手必死无疑。

    这是一枚基本造型是椭圆形的勋章,中间是一把宝剑,外圈上有不少孔洞。见到自己舍生忘死的奋战只换来这么一个东西,心中感慨之下秦莫欢忍不住想开口。却觉得这不合适,又闭上了嘴。张世杰却笑道:“不知秦排长想说什么。”

    “呃……我想问张将军,那个加半颗星是什么意思?”秦莫欢只能找个话题。

    “有了宝剑勋章的将领再去单挑,杀的超过十人就会加一颗星。不过大家觉得这对于没到十人的不公平,就有加半颗星的决定。这半颗星就是告诉大家,虽然不满十人,零头也超过了五人。”张世杰解释道。

    此时有专门负责勋章的人员过来在记录上让李芳芳签字画押,李芳芳拿出了勋章,负责人员就把半颗星的标志给装进下面预留的孔洞位置上。秦莫欢偷偷数了数,发现上面竟然有两颗半的星星。这说明李芳芳在单挑中至少杀了25人。

    此时不能细数,只能大概判断宝剑勋章外圈上的孔洞有十几个,若是各个孔洞里面都装上星星,那就得在单挑中杀超过百人。光想想这个数字,秦莫欢就觉得说不出的违和。

    授勋结束之后,针对白天战斗的场面事情暂时告一段段落。张世杰还得完成另外的工作,前去探看伤员。在兵站中设有军医院,那边是少见的用围墙再围起来的场所。一进去,张世杰就听到有人惨叫的声音。有了围墙和里面屋子的遮蔽,声音倒也不至于传到外面。这就是建立围墙的理由,整夜听着伤员的惨叫声,军心士气一定会遭到严重打击。

    那些军医都在忙碌,医院里专门配备了电石气的煤气灯,虽然味道不好闻,却能放出明亮的光线来。就见草草搭建的手术台上,医生们正在尝试把伤员身上的铠甲给卸下来。这动作让伤员们骨折的地方剧痛无比,就惨叫起来。

    虽然张世杰觉得自己是经历过绝望的人,听着这些惨叫他还是觉得浑身不适应。在军医院里面逛了一圈,见到没什么要他做的,张世杰赶紧离开了这个令人不快的地方。

    忙完了自己的工作,夜已经深了。张世杰回到自己的帐篷里面躺下,虽然很想立刻睡着,张世杰却思绪纷乱。今天白天作战的对手里面不知道有没有张家的人,这是张世杰最担心的事情。现在他的儿子还在张弘范手里,如果张弘范派他的儿子上阵作战……

    只想到这里,张世杰心中就一阵阵的抽搐。他再也不敢想下去,只能起身。可此时也不知道还能做什么,有什么都不敢再想。张世杰只能拿出自己珍藏的烈酒,到了这种忧愁的时候,能依靠的东西实在是太有限了。

第13章 长生天的宠儿(一)() 
    与张弘范接战之后的第二天下午,一众人等抬了不少人抵达宋军兵站附近。半个多斜之后,张世杰就接到了消息,他的老乡们前来投奔他了。

    带着警卫员到了这里,那帮人一瞅见张世杰,为首几人立刻就给张世杰跪下,同时大声喊道:“张三郎,求你救救我们兄弟。”

    张世杰听了这发自内心的呼喊,倒是有些意外。他问道:“你等为何不找张弘范求救。”

    那些相亲跪在地上哀求道:“张弘范已经跑了,把我们给丢在营地里。我们求他用马匹把我们的兄弟带回家,他硬是不肯。我们只能来求你啦!”

    “哦?张弘范跑了?”最新消息让张世杰颇为意外,他知道张弘范挺能干,却没想到张弘范比想象中更能干。遇到事情不对立刻就走,这是用兵的基础道理。但是只要牵扯到道理,就基本没有做到的可能,因为绝大多数道理都反人性。张弘范已经在这里损失了上千人马,一般人在付出如此代价之后是不肯放弃的。

    在普通人的思维中,放弃就意味着承认失败,疡留下在理论上就保存了翻盘的机会。而张弘范明显不是普通人。

    看张世杰沉默不语,老乡觉得张世杰此时在考虑怎么拒绝救治他们的亲属,相亲们一个个连声哀求。这下张世杰才把思路拉回到眼前。他就让这些人把伤员给抬到兵站外背风处,让军医出来帮忙救治≡己则派兵带了几名投降过来的乡亲前去查看张弘范的大营。

    骑兵心翼翼的赶到大营那边,却见破烂堆大营中还有人的动静。见到有宋军前来,那些人立刻就躲了起来。这边的乡亲连忙上去劝降,告诉还留在营地里照顾伤员亲戚的人,宋军肯帮忙救治。

    留在营地里的人立刻就这么投降了。骑兵们进入草草修建的大营,果然见到除了一地便溺之外,营地里就只剩了伤员和极少数留下来守护伤员的亲属。张弘范果然跑了。

    带着侦查的消息和伤员赶回来禀报,张世杰并没有追赶的意思。张弘范能走的这么干脆,一定会留下应对追击的后手,张世杰的手下强在步兵。骑兵上没什么自信可言。

    又等了一天,南下的直沽寨宋军抵达了张世杰的营地。两边会十后立刻用快马向南边传送消息。有了兵站换马,消息只用一天时间就跑完了几百里路,从德州的电报站发向杭州。第二天就送到赵官家面前。

    赵嘉仁知道五个师的部队已经抵达德州对面的黄河南岸。既然兵站已经修成,他随即下令部队开始渡河北上。五个师的师长都知道兵贵神速的道理,更清楚在没有赵官家亲自指挥的情况下夺取大都是什么样的战功。接到命令之后立刻紧锣密鼓的干起来。

    在河南开封那边同样集结了两个师的宋军,他们也接到了命令,通过开封的黄河概抵达河北,夺泉郸,彻底切断蒙古的铁器来源。

    郑捷手里原本有五个师,现在剩下三万多人。张世杰手中的红巾军有两万多人。此时又有七个师的部队进入河北,在河北的宋军数量已经达到十二万之多。

    此时忽必烈大汗已经带着精锐出发了半个多月。这些精锐的蒙古骑兵们行动快捷,很快就跑出去一千多里。已经到了草原上。忽必烈大汗的大纛所到之处,牧民们和部落首领们纷纷前来拜见。大汗急着赶路,并没有把太多时间留在路上。

    二月十九这么一个普通的日子,忽必烈大汗依旧在路上。此时有首领前来拜见,忽必烈大汗简单的停下,等着这帮人拜见完之后继续出发。他已经约定各部在上京和林聚集,之后就要带领部族开始西征。

    “大汗就是天上的太阳,照亮大地,带来了光亮』有你就没有依靠,我们就无法落脚。今天我从山边赶来,唱这首歌,专门给您听,我对大汗的无限景仰犹如大海一样无边无际。大汗就是再生爹妈,挂在嘴边,每天念百遍。大汗被长生天宠爱,长生天还派遣了能与长生天对谈的郝仁万户给大汗做臣子”

    蒙古这地方生活模式简单,相互关系简单,觉得对方不顺眼就会拔刀相向。所以对强者的奉承也很直白,前面大段的吹捧在此时的南宋人看来十分过份,但是符合草原的特色。忽必烈大汗本来想听完之后就走路,结果歌曲里面突然就冒出来‘能与长生天对谈的郝仁万户’。

    郝仁万户在大都是以汉化的彻底而闻名,至少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一号人物。现在草原上的首领竟然知道郝仁万户这个生长于大都的蒙古万户,还给他一个‘能与长生天对谈’的定语。要知道,便是蒙古大汗也只是被称为长生天的宠儿,只有极少数大萨满才会被称为能与长生天对谈。

    忽必烈耐着性子听首领把颂歌唱完,装作无所谓的问道:“郝仁到底怎么和长生天对谈的?”

    首领一听尊贵无比的大汗竟然和他在说话,立刻就激动的开始讲述。郝仁万活出名的无疑是他能够通过带着神奇宝石的祭坛看到太阳,并且准确的确定方向。而且郝仁万户还做出了能够打火的器具,蒙古牧民再也不用为瑞而烦恼。他的部众所到之处虽然会毫不留情的惩罚敌人,却对百姓非常仁慈,只用各种牧民需要的奇妙蝎西换牧民的牛羊。从来不抢劫,更不欺负人。

    对于后面的那些描述,忽必烈并没有没放在心上。所谓仁义之师的说法,那些儒者们说过很多次,大概和郝仁做的没啥区别。但是那个能够透过云层看到太阳,并且准确确定方向的祭坛,以及操纵这个祭坛的能力,却让忽必烈大汗微微打了个寒颤。

    所幸的是大汗的皮袄够厚够大,旁边的人并没有能够看得出大汗的不安。此时部落首领已经讲完了郝仁万户的种种神妙,忽必烈大汗称赞首领几句,就继续前进∵出去没多远,忽必烈把侍卫长王东陆叫来吩咐几句,王东陆领命而去。

    几天后大汗下令停下来修整,三天内,郝仁走的西征路上先的一些首领都到了大汗面前请安。大汗从他们的说辞中听到了这些人对郝仁万户有着同样的评价。这位万户有着能与长生天对谈的能力,那些困惑百姓的东西,郝仁万户都知道,还能给他们各种有用的建议。

    接受完了这些首领的请安,忽必烈大汗看了看神色紧张的王东陆,突然笑了起来,“你莫慌,我知道你是郝仁的师兄,但是郝仁也是我的侄子,我不会对我的亲人动手。”

    听了这话,王东陆连忙低下头。不久之前,就是这个‘不对亲人下手’的忽必烈大汗下令用马踩死了窝阔台汗国以及察合台汗国的不少贵人。这些贵人虽然是忽必烈的敌人,可他们也是孛儿只斤家的人,是成吉思汗的子孙。

    王东陆知道帝王们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别人比他更有合法性,在蒙古这个信仰长生天的地方,郝仁展现出与长生天沟通的能力,就是合法性。谁和长生天更近,谁就更有当大汗的资格

    “传旨,朕任命郝仁为大都留守使,率府兵会大都赴任。”忽必烈对身边的官员说道。官员一听,立刻起草诏书,准备使者。王东陆看着这些忙碌的人们,心中竟然松口气。如果是别人,面对忽必烈的命令,他们就会反对,甚至是举起叛旗与忽必烈对抗。但是对于郝仁,王东陆却有信心。郝仁绝非一个乐于在草原上称王称霸的人。在大元面对如此危难的时候,郝仁一定会为大元尽力。这就是忠义,是汉人最推崇的道德。

    此次传旨,使者被命令以最快的出发,死多少马都不用担心。出发的时候这些使者不是每人带了三匹马,而是带了四匹马。同时拿到文书和信物,沿途之上的所有的驻军以及官府,都要给使者最大帮助。

    于是大汗的旨意只用了十天就跑完了三千多里的距离,送到了郝仁万户的手上。因为天气的原因,郝仁万户没有进入伊尔汗国,而是往东南的过冬地驻扎。此时天气还冷,郝仁万户也没有继续出发。

    突然接到忽必烈大汉的命令,郝仁万户也被吓了一跳,以为出了什么大事。看完了诏书,郝仁万户就知道事情大了。

    作为汉化程度很深的一个人,看到大都留守使这么一个名词,郝仁就知道大都已经被放弃了。如果忽必烈还在以大都为自己的首都,根本就不可能出现留守使这么一个官职。至于大都为什么被放弃,自然是大宋派兵进攻大都。

    思忖了一阵,郝仁万户下令将所有的将领都叫来。先把忽必烈大汗的诏书念给大家听,郝仁又用大家能听懂的平常言辞讲述了一下。不少人露出了困惑的表情,也有不少人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那帮恍然大悟的家伙说道:“万户,这是有奸人害你。”

    “与奸人无关。”郝仁表示反对。在众人不解的表情中,郝仁万户就把他的判断给众人讲了。讲完之后,所有将领们都变了脸色,特别是家在河北的府兵将领。

    “诸位,我是要回河北。你们呢?”郝仁万户大声问道。

第14章() 
    “什么?郝仁到了和林?”忽必烈大汗觉得对面的臣下再骗自己。

    但是臣下毫不犹豫的答道,“大汗,郝仁万户已经到了和林。0”

    上京和林乃是以前蒙古的首都,此时的大汗忽必烈正在和林征召各部的部族,要求他们到和林到来会盟,支持忽必烈大汗的西政战略。

    “你们叫郝仁进来!”忽必烈大汗命道。等着部下离出去,忽必烈大汗突然觉得历史重。二十几年前,忽必烈从蒙哥那里得到了河北的封地。他就重用汉臣,建立起自己的势力。随着忽必烈势力的快速膨胀,蒙古朝廷里面很多人都想干掉忽必烈。在那些人的撺掇下,蒙哥大汗也下旨质疑忽必烈。那时候忽必烈觉得天都要塌了,在汉臣见一下,忽必烈放弃了在河北与河南的封地,回到了当时作为蒙古首都的和林。蒙哥大汗见到忽必烈回来,甚至没有要忽必烈做任何解释,依旧在和林重用忽必烈。

    回想往事,忽必烈发现自己竟然没办法理解郝仁的想法。在忽必烈最初的想法里,郝仁大概不会造反,他接到命令之后就会和忽必烈往来通讯。然而郝仁万户的选择更加直接,他直接到了和林前来拜见忽必烈。从郝仁万户到和林的距离,三千里地不过是十天就抵达,忽必烈大汗觉得已经不没有道理,而是不讲天理。

    三千里地,以忽必烈大汗派遣的信使,他们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信使,完成一天三百里的速度,现在距离忽必烈大汗发出消息不过22天,郝仁万户就这么突然出现在和林,说明他接到消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