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革宋-第1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为大宋左丞相,赵嘉仁自然是政事堂主宰。而兼任枢密使之后,赵嘉仁则是大宋最高的军事长官。之所以让大家称自己为‘太尉’,就是因为赵嘉仁是大宋真正的太尉。与那种习惯性的尊称完全不同。

    看完两地,赵嘉仁命道:“以后就在政事堂办公。”

    赵太尉领着朝廷重回临安的消息迅速传到了江北的扬州,负责扬州战事的陈再兴表哥马上就送信前来。和贾似道不同,赵嘉仁对于信息的传递很重视,所以信使送来的信很快就转递给赵嘉仁。此时的赵嘉仁正在宋理宗的陵墓前,重新回填蒙古军挖开的墓地。

    对于宋理宗,赵嘉仁其实没啥特别的感情。他的君臣观与员工和公司老板的关系差不多,从这个角度,赵嘉仁与大宋时代的大部分文人其实别无二致。

    但是赵嘉仁与那些文人完全不同,他对于国家的理念可不是那帮文人能够比拟的。当然,这也不是赵嘉仁拥有强烈的道德观,有这样的观念,是现代民族国家的理念和TG的革命前辈们身体力行的事迹教育出来的结果。

    亲自带队给挖开的墓穴填土,赵嘉仁情绪有些激动。宋理宗死后代表的就是大宋,而大宋则是华夏的延续。若不是宋理宗生前值得批评的地方太多,加上赵嘉仁对宋理宗也没什么感情,他的情绪才只是激动而已。如果是有人敢去挖了黄帝陵,赵嘉仁此时的情绪大概会因为过于强烈而只剩一个念头,那就是‘斩尽杀绝’。

    蒙古掘开宋理宗的坟墓之后,除了把尸体与棺椁都给运走之外,还把所有陪葬品都给盗走了。这都是中华的民脂民膏,赵嘉仁除了心疼之外还有些遗憾,若是能追回来送进博物馆就好了。

    就在此时,来自扬州的信件送到赵嘉仁这边,他让部队继续填土,自己开始读信。

    陈再兴在信里面告诉赵嘉仁,在江北的阿术元帅先是与宋军对峙,一度用威力胜过以前的火炮与宋军对射。不过阿术元帅的火炮是放在大车上的,大车的个头远远胜过宋军的炮车。即便蒙古军的火炮射程有所增加,还是比不上宋军。对射中蒙古木质大车被击毁,蒙古军的努力就化作泡影。

    然而之后下起秋雨,宋军也没想到蒙古军排出大阵仗的目的竟然是为了撤退。等雨停之后两三天,宋军才发现蒙古军竟然跑的无影无踪。派出侦查部队,最后发现蒙古军已经撤到了淮南西路。

    得知赵嘉仁抵达临安,陈再兴就询问接下来该怎么办。

    收起信,赵嘉仁心中一阵遗憾。从整体形势来看,蒙古军收缩战线,完全没有在长江下游与宋军一争雄长的打算。这对于蒙古军是个很好的选择,对于宋军可就不那么好。在这时候,赵嘉仁的部队也不过110个营,这些兵力可以与蒙古军进行会战,却不太能够对收缩战线后的蒙古军实施凶猛的追击。现在赵嘉仁只回到了江南,连长江以北的淮东路都没能完全控制。如果实施猛烈追击,搞不好就会落入蒙古人设下的陷阱里面。如果战略正确,冷兵器的蒙古军同样可以让宋军无处着手呢。

    眼瞅着地上的大坑差已经填平,士兵正在进行最后的平整工作。赵嘉仁对御林军统领张世杰说道:“张统领,请杨太后与官家给理宗上个香吧。”

    张世杰一愣,忍不住问道:“太尉,难倒不该对着……北边上香么?”

    对这种封建迷信,赵嘉仁非常不喜欢,不过这还在他能容忍的范畴之内。所以赵嘉仁答道:“理宗乃是我华夏人,即便尸首被劫走,他的魂魄也不会跟着蒙古人走。难倒你觉得蒙古人还有妖法能够拘走理宗的魂魄不成?”说到最后,赵嘉仁的声音已经非常严厉了。

    张世杰听完赵嘉仁的话,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一样。“不不不,太尉想岔了。我也觉得理宗的魂魄已经还留在我大宋的土地上。”

    赵嘉仁见张世杰没有犯浑,便继续说道:“既然如此,就请太后与官家过来祭奠理宗的魂魄。”

    没多久,杨太后就抱着小皇帝,在张世杰的陪同下走到已经设好的香案前开始祭拜。杨淑妃,初选入宫为美人。咸淳三年,进封淑妃。反正从长相上,绝不能算难看,甚至还能说有点姿色。

    不过赵嘉仁并不是用男人看女人的视角去看杨淑妃的,他正在用权力者看待另外一个权力者的眼光打量着杨淑妃。这个女人与赵嘉仁相比,论能力才干等个人素质,她都无法与赵嘉仁抗衡,唯一有优势的大概是年龄吧。她好像比赵嘉仁小五岁,以女性平均寿命比男性长的规律,这位太后有极大几率死在赵嘉仁之后。

    但这并没有让赵嘉仁感到威胁。真正有威胁的就是杨淑妃毕竟是太后,这女人若是被别人挑动起什么野心,这个女人在有了野心之后再具备愚蠢的话,那很有可能在某次朝会上,杨淑妃就公开吆喝‘赵嘉仁谋逆,当杀之’。那时候即便赵嘉仁把她给弄死,他也会整的灰头土脸。

    想到这里,赵嘉仁忍不住去看了看张世杰。至少这位张世杰就属于有能力穿针引线的人,而且张世杰到现在为止的行动中,好像也没什么能证明他不会穿针引线的证据。

    在看着太后祭奠的时候,赵嘉仁心里面翻腾着权术的问题。等杨太后祭奠完毕,在张世杰的护送下乘坐车辇离开。赵嘉仁就在御林军以及其他前来的部队做了个小演讲。

    “今日我等来祭奠理宗,有人认为理宗的尸体被蒙古人劫走,所以理宗的魂魄也被带走。我可以告诉诸位,这想法是大错特错。我等生为华夏人,死为华夏鬼。我华夏之地就是我等魂魄安眠之地。我华夏不亡,我等祖宗死后就不会无处安眠。我等死后魂魄也不会没有归处。理宗的在天之灵依旧在我们华夏的土地上。我们现在要做的只是打败万恶的蒙古侵略者,夺回被他们劫走的尸骨。你们有信心么?”

    尽管赵嘉仁自己是不信在天之灵的,而且他理想中的中国是一个唯物主义无神论掌权的中国,可面对没进行唯物主义无神论教育的军队,赵嘉仁也只能先抢占对于死后世界的解释权。而且这个解释权看来得到军人们的认同,听到了赵嘉仁的问候,一众军人们纷纷喊了起来,“有!”“我们有信心!”

    既然自己的解释权得到了认同,赵嘉仁便继续喊道:“很好!那么我们就唱起歌来,让理宗在天之灵看看我们的军威!”

    “大刀向鞑子们的头上砍去!

    全国武装的弟兄们!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即便杨太后上了车辇,距离填坑的场所有段距离,嘹亮的歌声依旧能够听得清楚。看得出这位杨太后并没有为军人们的激昂情绪所感动,她对张世杰说道:“张统领,我们娘俩蒙受你照顾到现在。以后就更得拜托你照顾才是。”

    听了太后的嘱托,张世杰忍住激动,用力点头,“请太后放心,只要臣在,就一定护得太后与官家周全。”

    先解决了此事,赵嘉仁便带领部队返回临安。走在路上的时候,赵嘉仁心里面还是非常不理解,伯颜到底是脑子里进了什么样的水,才会做出盗走尸体的选择呢?这么做只能让大宋对于蒙古的敌意更强才对。

    就在赵嘉仁在胡思乱想的时候,运送宋理宗的船依旧在行驶的道路上。自从挖掘出宋理宗的棺椁之后,伯颜就立刻下令把宋理宗的尸体随着棺椁送去大都。这一路都有水路,而且蒙古可不会给宋理宗的棺椁什么风光体面的接待。他们就是一个劲的赶路赶路,棺椁在这些人眼中也就是一件行李货物而已。

    以这样的努力,等赵嘉仁填了坑,祭拜了宋理宗的在天之灵后的第三天,宋理宗的棺椁就给运送到了大都。蒙古平章郝经身为儒生,当然知道这么干是违背了儒家理念的。但是郝经却没有因为而表现出丝毫的不高兴。他心里面甚至还有些高兴。

    伯颜这么做并非是按照儒家或者汉人的传统,伯颜这么做是根据蒙古人的传统。果然,忽必烈大汗接到宋理宗的棺椁与尸体之后,就昭告蒙古。一直以来与蒙古作战的宋国皇帝宋理宗已经被蒙古抓到了。作为战争挑起者的宋理宗既然被抓,宋国临安朝廷以及投降。对宋国的惩罚完成了目的。

    郝经心中对这发言无比支持。无论如何,蒙古大汗踏上了下台阶。战争已经有了结束的迹象。

第24章 回临安(下() 
进入了宋历十一月,北方大都的天空中纷纷扬扬的降下雪花。【某鞘泻芸炀鸵装素裹?

    雪下到第二天,马车停在宫门前,郝经从车里下来,被侍卫迎进宫内。

    忽必烈极为器重郝经,宫门前下车是规矩。进宫之后郝经被扶上马,由侍卫牵着马前往忽必烈身边。进了暖洋洋的房间,忽必烈已经在桌边坐着。见郝经进来,忽必烈连忙招手让郝经到桌边坐下。

    桌子中间放了个铜火锅,郝经没到过21世纪,所以不认识那是常见的北京老火锅的铜锅,也看不到锅底福州监制的字样。最近大都皇宫内出现了越来越多南宋宫里的物件。看那精致的做工,郝经知道这是从南宋皇宫弄来的。

    除了忽必烈与郝经之外,丞相史天泽也在座。蒙古人没那么大规矩,火锅已经烧热,大家就把牛肉片、羊肉片还有洗净切好的冬储大白菜给放进去。等涮熟之后,蘸着芝麻酱、蒜蓉、韭花混合的酱料来吃,三人吃的都挺开心。吃的差不多,忽必烈放下筷子笑道:“宋国做菜倒是很有一套。”

    火锅烟囱顶端的风门被关上,锅里面的汤立刻就不那么。郝经知道大汗忽必烈找自己的目的肯定不是为了吃饭,他方才就赶紧吃饱,以便现在说话。

    称赞了一下江南的做菜手段,忽必烈继续说道:“你们觉得赵嘉仁会割地、称臣、纳贡么”

    没提南宋的小皇帝,而是直指现在南宋的掌权者左丞相赵嘉仁。被问到这个问题,史天泽开口说道:“大汗,前几日南宋降将高达到了大都,我奉命去见他。问起赵嘉仁来,高达认为赵嘉仁当年在鄂州就极力要贾似道在与我们议和的时候不割地,不称臣,不纳贡。臣以为他现在更不可能这么做。”

    “高达,哼哼。”忽必烈很感慨的笑了笑:“当年鄂州的那些人里面,留在宋国那边的只剩下赵嘉仁一个了吧”

    史天泽连忙答道:“贾似道被贬斥之后大概是没机会再被启用。现在还在为官为将的,宋国那边就只剩下赵嘉仁。”

    听了这么一番对话,郝经同样觉得心中感慨。鄂州之战,宋军那边是贾似道、高达、吕文德、赵嘉仁、刘整,还有些别的将领。吕文德病死在临安总投降之前,临安总投降之后,那帮曾经在鄂州奋战的宋军将领们都选择了投降。没投降的只剩两个文官。若是双方有机会再战的话,将领们的立场可就太讽刺了。

    稍稍怀旧,忽必烈再次话题转回到现在,“册封赵嘉仁做宋国皇帝也不行”

    没等郝经说话,史天泽摇摇头,“臣以为不行。”

    郝经立刻说道:“臣愿意去临安一试。”

    忽必烈对郝经非常器重,听说他又要去南宋,就打心里面不乐意。郝经知道忽必烈的心意,他说道:“陛下,臣知道陛下担心宋国不懂礼节,杀戮使者。然而臣听闻赵嘉仁曾经阻止过他的手下这么干。想来那样的一个人不会做出杀害使者的暴行。就算他冥顽不灵,我们已经仁至义尽,灭宋之时再也不用于心不忍。”

    这话说的冠冕堂皇,把忽必烈都给逗乐了。他叹道:“郝先生既然如此坚持,我便让你再去一次。不过只此一次。”

    这顿饭吃完,郝经与史天泽一起离开。出了宫门之后史天泽对郝经说道:“郝先生,我弄到些好茶叶,要不要去我那里尝尝看”

    郝经考虑了一下,便笑道:“今日这雪下得不错,身上又暖和,坐车赏雪如何”

    史天泽并没有拒绝,径直上车后他开口说道:“我觉得赵嘉仁不会反对议和,却不会答应咱们的条件。”

    郝经叹道:“就是这种宋国人太多,才会刀兵不息。”

    听了这话,史天泽也叹口气。他并非因为赵嘉仁的冥顽不灵而感叹,而是对郝经的一厢情愿而遗憾。作为一名老军人,史天泽对伯颜评价极高。如果连伯颜都不敢在江南待下去,蒙古凭什么要赵嘉仁割地称臣。被史天泽领军消灭的李璮实力可比赵嘉仁弱的许多,他不照样起来造反了么。

    就在史天泽觉得话不投机半句多,就听到郝经叹道:“若是伯颜大帅能灭了赵嘉仁,他就绝不会手软。现在连伯颜大帅都退出江南,想来江南是守不住的。”

    猛然听到这么合心意的话,史天泽猛的点头。接着他才明白过来,说这话的居然是方才满足屁话的郝经,这可就让丞相史天泽感到讶异了。

    郝经叹道:“鄂州之战,宋国侥幸让我大蒙古退兵。若是贾似道肯议和,就不会有之后的战事。此次赵嘉仁若能不再犯浑,未来我蒙古与宋国之间就可以和平。我之所以要前去劝说他,就是不想让事情再如之前那般。若是这么打下去,还得死多少人啊”

    “可他若是不肯割地求和呢”史天泽继续问要点,在宋军开始实施反攻的现在,史天泽一点都不认为宋军会坚持不下去。不管宋军之前是怎么在亡国危机下坚持下来的,既然最黑暗的时期都没有丝毫动摇,现在更看不太可能向蒙古屈膝。

    “就算是宋国不割地求和,至少得让宋国上下觉得我大蒙古有和平的心意。若是宋国上下都觉得我大蒙古满心只有灭了宋国的打算,那就只有兵祸连接,永无宁日。”郝经慨然说道,说完之后他苦笑着摇摇头。

    瞅着郝经一副千万人吾往矣的姿态,史天泽觉得自己真的无语了。说蒙古不想去消灭宋国,史天泽自己都不信。难倒郝经忘记了蒙古朝廷几个月来是怎么讨论消灭宋国在福州的小朝廷么

    谈到这里就没办法继续谈下去,史天泽想起家里还有些别的事情,表示自己就要下车回家。郝经也没有做出任何挽留,两人就这么分别,临走时史天泽还真心的祝福郝经一路顺风。

    郝经本来想着坐船南下,此时是冬天,南下临安正好是一路顺风的时候。找了人一问,负责船只的官员愁眉苦脸的说道:“平章,您还是走陆路吧。”

    “为何”郝经问。从北边乘船南下也就四五天就能到庆元府。走陆路需要好久。

    官员叹道:“在攻破襄阳之前,我们的船还能在海上走走。自从攻破襄阳之后,宋国的军船就在海上四处游弋,见到我们的船就打沉。我们这边已经死了几百人,大半年都没船敢出海。平章,你可不要为难我们啦。”

    “为何不上报”郝经问道。不过他说完之后也觉得这么提问比较不合理。郝经现在是大学士知平章事,主要是给忽必烈出谋划策。这看着应该什么都知道,其实很多具体事务事情根本不会告诉他。譬如这个海上遭受打击的事情,仔细想的话那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占据优势的赵嘉仁怎么可能允许蒙古军船在海上自由航行呢

    海路没办法走,就只能走陆路。比较快捷的路线自然是走山东,沿着运河南下。从扬州渡过长江,继续顺着运河抵达临安。郝经在前去兵部,希望兵部能够给他出个文书,在经过山东各地的时候能有地方上的军队护送。

    兵部的人也愁眉苦脸,“平章,宋军今年在山东肆虐,兖州青州等地到现在都没能完全恢复。送你到德州还好,送你到兖州,光靠地方只怕是不行。不若你直接请一支人马护送。”

    郝经登时就有些懵了。他当然知道今年宋军从海州出发,在山东肆虐过。所到之处的蒙古地方官府被杀戮一空。可郝经万万没想到几月了,新一批的地方官都已经派出去,结果地方上的局面竟然还没恢复。

    不得以,郝经找到丞相史天泽,询问起他有关山东那边是不是真的还如此之乱。史天泽笑道:“大概是那些人怕你万一出事。山东虽然有点乱,却还不至于乱到没法走动地步。”

    本想着说这些来忽悠一下郝经,看郝经表情认真,史天泽接着说道:“派一支人马护送你有什么不好”

    “山东怎么会乱到这般地步”郝经追问道。

    史天泽叹道:“那是之前李璮的部下又有人起来作乱”

    “李璮那都是十年前的事情,怎么会现在还在乱”郝经并不相信。

    史天泽叹口气,“你不知道啊。十年前李璮虽然死了,但是如何处置李璮手下的两万人。大家的想法是不行就杀了吧。结果杀了一万多,剩下的那些虽然被饶了,却也怀恨在心。宋军今年在山东杀戮一番,那帮心怀不轨的就再次起来作乱。朝廷现在正在清剿。”

    郝经本想说点什么,可话到嘴边他却忍住了。告辞之时都快走到门口,郝经停住脚步转身说道:“若不早日停战,国家只会继续动荡不安。”

    在50骑兵的保护下,郝经离开大都南下。他出发前已经联系了在海州的宋军,抵达海州之时验了公文,海州宋军便让50蒙古骑兵留下,派人送郝经前往临安。一路走得都是运河,在十二月抵达目的地临安。

    鄂州之战后,也是郝经到临安与南宋谈判。那次谈的很糟糕,南宋没有答应蒙古人的要求。此次又会如何呢

    进入十二月,马上就要到元旦。回到这座名城,看着临安城行人稀少的模样,郝经感觉非常不安。

第25章 被侵略者该有的逻辑() 
郝经的发言不长,赵嘉仁发现自己居然一言不发的听完了郝经的表达。先在心里面给自己点了好几个赞,赵嘉仁接着发现自己也许有了点精神分裂的迹象,心里面至少有两个声音在对话。

    “我的耐心真的已经比喜马拉雅山都高……”

    “特么我为什么要这样受侵略者的羞辱?”

    “至少从郝经的话里面可以分析出蒙古人的想法……”

    “干!既然侵略者都该去死,我听一个死者的屁话有意义么?”

    “杀戮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杀戮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但是杀戮能够解决制造问题的人!”

    身为一个民族主义者,赵嘉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