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革宋-第1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要怎么对付这些人,赵嘉仁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他准备在干部会议上宣布这些决定。让干部们知道这么做的下场不是坏事,有外部压力的人才更容易保持理性的自控。然而赵嘉仁在两个时辰内就感受到了一句很著名的话,计划赶不上变化。没等他召开干部会议,朝廷宣旨的人员就到了赵嘉仁面前,旨意中要求赵嘉仁即刻前往临安商议国家大事。

    在表面上并没有做出什么不恭敬的行动,然而赵嘉仁心里则是大大的不高兴。他在接到旨意之前有太多次考虑过自己与临安朝廷的关系,从个人的角度来算计,临安朝廷如历史上覆灭是最好的。临安朝廷投降后,文天祥丞相无力对抗蒙古,赵嘉仁对蒙古可没有丝毫畏惧。哪怕只有当下的实力,赵嘉仁也不认为蒙古灭宋的主力在他面前能讨到什么便宜。

    现在圣旨要赵嘉仁马上前往临安,估摸着不会是鸿门宴,而是商讨援救襄阳的问题。事实上贾似道这两年已经给各路发文,要他们派兵援助襄阳。能入襄阳者重赏。此次去临安,大概是贾相公觉得自行行动的援军不给力,想组建一支更有战斗力的援军吧。

    若是贾似道给赵嘉仁一封信,赵嘉仁还能直接写信告知贾似道他的想法。然而此次是官家下旨,赵嘉仁发觉自己连拒绝的理由都没了。最后他索性心一横,既然躲不开,那就快去快回。把工作安排了一下,对妻子讲述了此事,赵嘉仁立刻上了快船前往临安。

    这是一艘400吨左右的战舰。和那些武装商船相比,这艘船完全放弃了运货的需求,追求速度与操作性。船身更加修长,帆更多更大。而且专门设计炮击层,让船身高度降低,重心更稳。

    如此调整的结果就是船只晃动增加,前来送旨意的大使上船后没多久就躺在吊床上起不来。三天后船只抵达庆元府,传旨大使也没有能完全恢复过来,他是被抬上岸的。昏昏沉沉之间,大使还迷迷糊糊的问:“怎么半路就停下了,官家要赵知州尽快赶到临安去。”

    抵达临安,赵嘉仁立刻前往去见官家赵禥。上一世为官都是在现在这位官家手下,赵嘉仁觉得自己有能力对付这位青年。从辈分上讲,赵嘉仁是官家赵禥的叔叔。从实际年龄上将,两人却是同年,官家比赵嘉仁还大上几个月。

    除去这些生物学的数据,两人从见识到能力上的差距实在是太过于巨大。赵嘉仁见到官家之时不卑不亢,从容不迫。而官家见到赵嘉仁之时却有些不知所措的样子。当赵嘉仁询问官家有何要事所以下达圣旨,官家竟然说道:“这是贾相公要诸位安抚使与将军进京。”

    要是你听贾似道的,那还要你有什么用?给贾似道当傀儡么?赵嘉仁在心里面忍不住大大的腹诽起来。上一世的时候赵嘉仁就对现在的官家宋度宗没什么高评价,此时能够认真接触,赵嘉仁的评价更低了几分。这个人根本就没有理解大宋的制度,更不理解自己在这个制度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拥有什么样的权力。

    正因为如此,赵嘉仁倒是不解起来。宋理宗本人也算是经历过波折与磨难,对于权力的感受还算靠谱,为什么要选出这么一个人完全不懂政治的人来当大宋官家?若是选出赵嘉仁的话,现在的大宋哪里会走到……

    强行打断自己的想法。赵嘉仁知道此时不该想这种问题,也不适合想这种问题。他此行的目的不是幻想自己登上官家的位置要如何如何,而是要以最高的效率处理在必须在临安才能解决的问题。

    拉回心情,赵嘉仁问道:“既然官家是应贾似道所请,那臣请问官家对臣还有什么吩咐么?”

    “这个……我对赵知州并无所请。”官家赵禥答道。也许是见赵嘉仁态度温和可亲,而且又是与自己年龄相仿,赵禥忍突然面露微笑,“上次赵知州送来的礼物甚好。”

    赵嘉仁一时想不起自己上次送的贡品与礼物都有啥。上次他送的贡品有蜡烛、透明皂、香水、毛巾。也不知道官家赵禥到底喜欢哪个。瞅见赵嘉仁的表情,官家赵禥的反应倒是挺快。他立刻说道:“就是那个能在镜子前面边跳舞边放曲子的小盒子。”

    “……哦哦。是八音盒。”赵嘉仁这才想起自己的众多最新产品之一。八音盒可不光是官家赵禥喜欢,在蒙古、倭国、天竺、大食,都有很多人非常喜欢。而且里面的曲子也都是名曲,加上在一个柱子上旋转的纱衣女子,还有作为背景的镜子。这玩意的运到目的地之后,是有多少卖多少。

    知道了这些后,赵嘉仁连忙说道:“官家喜欢就好。”

    本来是礼貌性的对话,赵嘉仁却看到赵禥用一种期待的目光看着自己,他突然想起自己年轻时候见到八音盒时候的心情,赵嘉仁笑道:“八音盒不仅有这些曲子,还有别的曲子。臣回到福建后会给官家多送几个播放时间长的。”

    听到这话,官家赵禥脸上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赵嘉仁觉得赵禥有这种反应很正常,年轻人都这样。但是一个官家在本职工作上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表现,在享乐上哪怕只是有普通的表现,都让赵嘉仁觉得不太对劲的样子。

    不过转念一想,赵嘉仁不得不批判起自己的封建思想。封建时代的人们认为人天生就该有高低贵贱,天然就有能力上的不同。这种为等级制涂脂抹粉的谎言延续了许久,赵嘉仁发现自己竟然也不能完全排除这样的影响。

    然而再转念一想,赵嘉仁又觉得自己未必真的是封建思想浓厚。毕竟在他的时代,地位比较高的人普遍更努力,各国元首必然在很多方面有超出赵嘉仁的能力。

    但不管自己是哪些地方出现了错误,赵嘉仁至少重新对官家赵禥做了一个定位上调整。他就是一个还算正常的普通青年。

    第一步是找官家走流程,先见了官家,确定此行的目的。第二步就是前去下一个目标人物贾似道那里。

    赵嘉仁记得贾似道曾经将他拒之门外,所以赵嘉仁到了贾似道门口的时候也做了被拒之门外的心理准备。不过此次即便天色已晚,贾似道还是很爽快的请赵嘉仁进府。此时已经四月,外面不算冷,贾似道就在花厅里面摆了一桌酒席。

    两人先饮了一杯上等朗姆酒酒,贾似道感慨的说道:“嘉仁,我还记得十几年前你对在扬州饮酒,你对我讲,若是与蒙古开战,请我务必带上你。”

    “呵呵……”赵嘉仁干笑了一声。事情并没有超出他的想象之外,贾似道此时叫赵嘉仁来的目的还是为了援助襄阳。

    襄阳一破,大宋也就基本上完蛋了,贾似道对此极为上心本来也是应该的。然而此时已经不是十几年前,十几年前的赵嘉仁对于贾似道有所求,他就必须拿出与贾似道能够交易的东西。冒着巨大危险参战,帮助贾似道取得战功,就是赵嘉仁能够拿出来与贾似道交易的筹码。而现在的赵嘉仁对贾似道已经无所求,即便有,大概也是‘你不要想着从我这里捞太多’!

    所以赵嘉仁只是笑笑,却不说话。他立下了远超群臣的功劳,扛起了沉重的赋税责任。然而赵嘉仁得到了什么呢?他所做的一切被面前的贾似道拿走许多,未来所做的也要被贾似道拿走更多。

    贾似道是个聪明人。虽然权力欲很重,虽然做事情的时候尖酸刻薄,贾似道知道好歹。他又端起酒杯敬了赵嘉仁一杯,然后叹道:“嘉仁,我读书之时读到国士遇之,故国士报之。便以为自己读懂。你上次写信来告诉我,要我尊重你。我当时竟然还没想通。此时嘉仁闭口不言,我觉得嘉仁大概觉得我从你这里要的太多,却从未报答过你的辛苦。此次请嘉仁前来,我反复思考此事,觉得嘉仁怪我也是应该的。我一直觉得嘉仁是从我这里得官,现在再想,没有我,嘉仁也必然能坐到知州。”

    赵嘉仁觉得贾似道的话是真话,不过让贾似道这样的大人物承认自己错了,并不是值得高兴的事情。人类认错就在否定自己,这时候他们往往不是选择否定之否定,通过唯物主义辩证的态度去提升自己。而是记下这个怨恨,等到有机会就去消灭‘让他们不得不否定自己的存在’。消灭了让自己否定自己的存在,就等于证明自己是正确的,从而让以自己为世界中心的虚妄幻想还能够继续维持下来。

    打起了精神,赵嘉仁准备迎接接下来的问题。他等着看贾似道接下来要如何表现。

    果然贾似道没有说太多肉麻或者煽情的话,他挥手示意,没多久亲随就领进来一个人。此人身体结实,举手投足间都是练家子的感觉。赵嘉仁也精擅武术,他能从此人身上感觉到练家子之外的东西,他是从战场上下来的人,身上有股子杀气。

    并非是因为此人身穿军服让赵嘉仁有了这种感觉。那人表情专注,认真,并且不在乎生死,证明这名军人大概会随时返回战场。

    那人走到桌前,先给贾似道行礼,然后仔细打量了一下赵嘉仁。那种杀气带来的压力让赵嘉仁忍不住换了个坐姿,处于可以随时动手的姿态。贾似道则给两人介绍起来,“张将军,这位就是赵嘉仁赵知州。在鄂州之战时曾经封锁大江,让蒙古军在大江两岸不能往来。”

    那名军人一听登时就露出了激动的神色,他先是给赵嘉仁深施一礼,接着大声说道:“赵知州,俺在襄阳的时候就听已故的吕太尉好几次提起过你。吕太尉说,若是由你带援军,蒙古军定然拦不住。”

    赵嘉仁并不知道襄阳发生了什么,所以能听这位军官想表达的一部分意思,却也有不少信息并不清楚。

    见赵嘉仁面露不解,贾似道介绍了一下,“这位是民团的张贵张将军。他曾经带兵攻破沿途阻碍,带援军进入了襄阳。此次吕文德病故之时,蒙古军猛攻襄阳。张将军带兵血战,总算是守住了樊城。”

    经贾似道这么一讲,赵嘉仁神色也郑重起来。他原本就没有小看吕文德与吕文焕,即便吕文焕最终投降蒙古,赵嘉仁也觉得此人并非要彻底打倒。而张贵与张顺这两名民团出身的将领,赵嘉仁在上一世就知道他们的英勇事迹。

    此时贾似道又讲道:“蒙古军把襄阳围困的如铁桶一般,张贵将军精于水性,他在河里潜行三天,这才躲过蒙古人出到外面来。正好遇到在攻打河口城寨的夏贵将军,夏贵将军就送张将军到临安来求救。”

    赵嘉仁神色郑重,这话正好与赵嘉仁在上一世所知道的消息吻合。听贾似道提到襄阳,张贵虎目圆睁,大声说道:“赵知州,此时襄阳城内数万官军兄弟,几十万百姓被蒙古困死。若是不能送援军进去,城破后他们大概都会被杀。赵知州,吕太尉生前经常提起你来,我求你带兵援助。你救救大家吧!”

    因为情绪发自内心,张贵说到最后,眼中热泪盈眶。他觉得流泪未免太羞耻,连忙用衣袖擦去。

    贾似道则仔细的观察着赵嘉仁的表情,这个年纪轻轻就奸猾似鬼的知州如那些guān g老滑头一样,人性正在快速被磨灭。同样是guān g老鬼的贾似道知道自己说什么都不会让赵嘉仁立刻相信。所以他思前想后,只能让张顺来向赵嘉仁哀求。

    在张顺介绍情况的时候,赵嘉仁只是静静的听,表情根本没有变化。张顺最后一句‘救救大家’的话发自张顺肺腑,贾似道自己都被这绝望与恳求的情绪弄到心中激荡。此时贾似道看到赵嘉仁的表情也变了,那同样是被感动的模样。

    希望的感觉在贾似道心中油然而生。js3v3

第144章 如以前般谈利益() 
赵嘉仁知道自己被感动了。激动的心情,加速跳动的心脏,都能证明这点。

    如果张顺是个只会让别人去送死的人,赵嘉仁就不会被感动。

    如果张顺哀求的是‘救救襄阳’,赵嘉仁也不会被感动。

    当亲自上阵奋战的张顺哀求赵嘉仁‘救救大家’!赵嘉仁就真的被感动了。

    在接下来的一瞬,赵嘉仁低下头,本能的在给自己寻找一个不用去救援像样的襄阳的理由。之前的时候赵嘉仁能够很轻松的选择拒绝拯救襄阳,那是因为襄阳在赵嘉仁的心中仅仅是一座城池,仅仅是关乎贾似道贾相公与赵禥赵官家代表的临安政府安危的城池。

    赵嘉仁觉得自己对临安朝廷已经仁至义尽,他对临安朝廷到现在为止的付出与回报完全不成比例。若光是付出多而没有实质性回报也罢了,赵嘉仁还得应付官员们的攻击,提防上至贾似道,下至贪官污吏的觊觎。

    然而张顺却让赵嘉仁换了一角度。襄阳不过是一座没有生命的城池,让蒙古人花费巨大人力物力去围困攻打的不是襄阳那些冷冰冰的城墙与工事,而是城中那些为大宋奋战的人们。真正为国家承担起战争中最残酷内容的正是那些人,真正用行动实践了爱国心的正是这些人。面对这些真正的战士,赵嘉仁再也没有办法用彻头彻尾功利实用的态度让他们‘去死吧’。

    虽然不知道赵嘉仁心里面具体在想什么,贾似道却知道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让赵嘉仁领兵援助襄阳已经变成了可能。先让人将张顺请下去,贾似道对赵嘉仁说道:“嘉仁,现在朝廷能收的上来的铜钱,能收上来公田粮食,十成中至少有一成多是你缴纳给朝廷的。这些钱中很大一部分本该是你赚到的钱,现在你为了大宋给拿了出来。你乃是大宋的功臣。可朝廷现在艰困到如此地步,我实在是没什么能拿的出手的事物。我就只问嘉仁两件事,一件事请你救援襄阳,嘉仁要我做什么。另一件事是,待得嘉仁你援助襄阳成功,嘉仁你要我做什么。”

    听完了贾似道的话,赵嘉仁心中大为讶异。难倒突然间所有人都成长啦?连贾似道这样的人都懂得去尊重别人了么?贾似道是个政治家,是个尖酸刻薄的政治家。

    心中有着不解,赵家人却没有打太极拳。他对自己很清楚,如果此次他去援助襄阳,也许以后会后悔这个决定。如果此次他不去援助襄阳,必然会终生后悔。哪怕明知道自己谈不上是什么好人,赵嘉仁也希望自己能够站在正义的一方。而正义就需要有行动才行。

    “若是让我领军,朝廷里面必然要议论纷纷。贾公,我们不用自寻烦恼。我觉得不如这样,你可以派两路人马前去援助襄阳,我先出发。也许后出发的人马能赶上我呢。那时候大家能合作自然是最好。就算合作不了,也不至于非要分出个高低上下吧。”

    赵嘉仁讲述着自己的看法,贾似道听了之后是发自内心的连连点头。在大宋集结大量援军并不困难,把援军有效的组织起来却是件难事。赵嘉仁好歹是进士出身的正四品官员,他要求当主帅并不过份。但这么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当主帅,援军必然要出事。那帮军头们可不会向这位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低头。到时候内部必然出现激烈的人事斗争。

    若是按照赵嘉仁的建议,组建援军可就容易了许多,也给贾似道减少了太多麻烦。然而贾似道却不得不考虑到一个问题,赵嘉仁这么做的话,就意味着他的部队几乎是要独力承担最沉重的战斗,在战功上却要被其他人大大分走一票。

    “嘉仁不觉得委屈了自己么?”贾似道不解的问道。

    赵嘉仁不想说出他信不过其他人的话,所以他就直接向下一个话题迈进,“既然是为国做事,就没什么委屈不委屈好谈。贾公,若是我能成功救援襄阳,我的兵我要带回去,进驻襄阳你得找别人。”

    “好!你只管突入襄阳,别的都不用管。”贾似道果断的回答。

    赵嘉仁继续说道:“若是我能成功救援襄阳,大概福建也不能待了。我不想到临安,我想去广南两路。”

    听了这话,贾似道眉头皱起了一个川字。以这样的功劳,连升数级,当个右丞相都不是什么太稀罕的事情。当到执政更是理所应当。然而赵嘉仁居然要去广南两路,这可就完全不正常了。

    在大宋看来,岭南几乎是流放地。那地方汉人少,土人多,瘴疠遍地。莫说立下大功之后前往岭南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即便赵嘉仁在福州知州兼福建路安抚使的差事结束之后到了岭南做广州知州兼广南东路安抚使,都会被认为是一种贬斥。

    贾似道知道赵嘉仁不是个爱开玩笑的人,既然他提出来,就一定是深思熟虑过后的事情。所以贾似道本想答应,却还是忍不住问道:“为何要去岭南?”

    赵嘉仁知道贾似道是不好欺骗的,他索性实话实说:“航海行会若是想做大,就必须依托两广,建设两广。此时交给别人去做,已经是难为别人。而且到岭南的官员心里面谁没有些怨怼,若是他们把气撒到航海行会上,我可吃不消。既然如此,那就让我在岭南亲力亲为。”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听了赵嘉仁的解释,贾似道也觉得能够理解。航海行会乃是赵嘉仁赚钱的大头,此事不仅贾似道清楚,临安朝廷里面也颇多人知道此事。既然朝廷给不了什么拿得出手的赏赐,就得给政策。

    “我现在就可答应。不管成或不成,我都会让嘉仁去广南东路。这个官职么……”贾似道沉思片刻,就已经想好,一串官名脱口而出,“广南东西路安抚制置大使知广州、两广沿海制置使。提点棉务。”

    “还有云南招讨使。”赵嘉仁补充了一个贾似道没想到的职务。

    这下贾似道大惊,他没想到赵嘉仁不仅要在广南东路做生意,甚至也考虑到与蒙古打仗的事情。

第145章 宣传阵地() 
既然确定要前去援助襄阳,赵嘉仁没有迟疑。他离开贾似道那里之后甚至没有回父母家,而是在商业据点睡了一晚,第二天前往爹妈家里拜见一下。

    老爹赵知拙此时已经六十多岁,就等着今年致仕。因为年龄到了,现在他也就是在礼部挂了个名,去不去都不影响礼部正常运作。见到家里最有出息的三儿子突然出现,老爷子颇为讶异。

    赵夫人脸上先是欢喜,片刻后就迅速变成了担忧,她拉住赵嘉仁的手叹道:“你这次又要去打仗,可千万要小心。”

    “呃?”赵嘉仁与赵知拙都发出了讶异的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