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群三品以上大员的夫人把崔可茵赞上了天。
崔可茵脸上带着笑,半垂了眼睑,一副害羞的样子,由姜氏出面应酬,说的是谦逊的话,其实句句都夸崔可茵德容言工出众。
就这么闹了半个时辰,有人突然发现,已到未时,还没开席。
王氏在人前笑得矜持,实则心里焦急不已。想着杨老夫人的整寿,郭寿宁又是首辅,预了四十桌席面,应该足够。没想到至安帝一道圣旨,满京城的官员都发动起来,有资格进府坐席的,还带了亲眷,清点人数,发现得开两百多席才足够。
郭府顿时人仰马翻。
到未时末,好不容易才把席面安排齐,男子在外院,女眷在内院,请了宾客坐席。
除了有品级的夫人们,别的也顾不了很多,只要有空位,郭府的管事嬷嬷就安排人坐下。
和崔可茵坐在一起的,都是年纪差不多的姑娘们,一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
左手边是一个容长脸儿,十六七岁的姑娘,一双眼睛精光四射,透着锐利;右手边是一个圆脸,有些福相的姑娘,十五六岁的样子。
圆脸姑娘主动和崔可茵搭讪,自我介绍是工部姚侍郎家的姑娘,族中排行第六。
姚六小姐和崔可茵聊天的当口,容长脸儿的姑娘一直竖着耳朵听,不知什么时候插了话,然后说是定兴侯府的五小姐,叫李秀秀。
菜一直没上,端了茶盅喝茶的姚六小姐一听“定兴侯府”四个字,一口茶差点喷在崔可功茵身上。
席上静听她们聊天的姑娘们都抿着嘴笑。
李秀秀的脸色便有些不好看。
有人便指着崔可茵道:“这位是崔侍郎家的小姐。”
不过短短一个时辰,崔可茵已成为女眷中的“名人”了,不知有多少人暗中打听她的事。
李秀秀脸色攸变,脸黑得像锅底。
崔可茵低了头喝茶。
好在这时,郭府的丫鬟终于端了托盘开始上菜了。姚六小姐趁机把话题岔开去。
用过午膳,开始唱戏。
姚六小姐一直跟在崔可茵身边,两人坐在一株芍药旁窃窃私语,崔可茵不时感觉到不远处李秀秀锐利如刀的目光。
郭府是三进五阔的府邸,这时到处都是人。
崔可茵站了起来,姚六小姐忙跟着站起来。
崔可茵道:“我去官房。”
“我也想去,我们一起吧。”姚六小姐说着,挽了崔可茵的胳膊。
官房外站了很多人,都在等着进去呢。
崔可茵道:“我们去花园走走吧。”
姚六小姐当然没有异议。
两人往回走,还没找到丫鬟问明去花园的路,李秀秀迎面走来,在崔可茵面前站住,道:“崔小姐,我有话问你。”
姚六小姐瞧瞧李秀秀,瞧瞧崔可茵,表情有些僵硬。
崔可茵随手指了指不远处一株松树,对姚六小姐道:“你在这里等我。”当先抽出胳膊,朝松树下走去。
李秀秀跟了过去。
“为什么不应允我哥哥的婚事?”李秀秀脚步一停,劈头盖脸质问道。
崔可茵微微一笑,道:“李五小姐久居京城,应该知道文官一向不与勋贵通婚吧?为什么不应允婚事,这不是明摆着吗?”
文官与勋贵一向走不到一起,这倒是真的。可也没有不准通婚的规定,不过是文官一向自诩清贵,瞧不起勋贵的纨绔子弟罢了。
李秀秀鼻息翕翕,几息之后才道:“就算如此,你也不该害得我哥哥成为京城的笑柄。”
这才是重点吧?要不然李江一个庶子,哪被她一个嫡女瞧在眼里。定兴侯府成为笑柄,连累她难得说门好亲事,才是让她窝火,忍耐不住当面质问的原因。
“你该去问问令兄为何在城门口大闹。不巧,当时城门即将关闭,进出的人实在有点多。”
崔可茵说完转身就走,再不理她。
李秀秀眼望崔可茵挺拔如荒原白桦树般的背影一步步离去,脸色不停变幻。
姚六小姐迎了上来,挽了崔可茵的胳膊,小声道:“不过是侯爷家的女儿,拽什么啊。”
勋贵也分三六九等,要是府中没有支应门庭的子弟,比一般人家过得还要不如。
崔可茵道:“时候差不多了,我们去看看戏散了没有。”
杨老夫人点的戏是《郭子仪拜寿》,唱完也该告辞了。
姚六小姐自然没有异议。
姜氏正和大姜氏说话,一瞥眼见崔可茵没坐在那儿,忙差了翠环去找。
翠环去官房找了一圈,没找到,心里发急,不想一转眼见崔可茵和一位姑娘挽着胳膊走来,忙迎了上去,笑着行礼道:“夫人说戏差不多要散了,让奴婢来跟小姐说一声。”
到姜氏跟前,刚好杨老夫人差了人来跟姜氏道:“老夫人说今天招待不周,过两天再请夫人带小姐来府上赏花。”
姜氏客气道:“老夫人有心了,一定来。”
第21章 告知
人实在太多了,告辞离去时,马车在门口堵了快一个时辰
回到杏林胡同天已经黑了。
姜氏梳洗换了衣裳,崔振翊才回来,顾不得换下朝服,便问寿宴上内院的事。
姜氏笑着道:“拜寿时杨老夫人一直让可茵陪着,午膳后看戏,在跟前凑趣的人实在太多了,才顾不上可茵的。戏快散时又让人约了过两天去赏花。”
也就是说,可茵入了杨老夫人的眼了。
崔振翊松了口气,说起在外院发生的事:“定兴侯可真不要脸,席还没坐完,跑过来敬酒,又说起结亲的事,惹得大家都用异样的目光瞧我。”
姜氏道:“待两家的亲事订下来,定兴侯也该消停了。”
崔振翊深以为然。
过了两天,王氏下贴子说第二天要过来拜访。
姜氏晚上对崔振翊道:“杨老夫人寿筵,唱三天戏,我以为还没收拾好呢。”
崔振翊捋须笑道:“郭大人和我说,杨老夫人和王夫人都对我们家可茵很满意,想早点把亲事定下来。”
郭家看重崔可茵,崔振翊很高兴。
寿筵再热闹,从马车驶出郭府的侧门,就被崔可茵抛到脑后。孟掌柜托耿嬷嬷捎信,说将作监那位赵大人的身份已经确定了,富盛楼打算制作一批珠宝送进宫去。
不过是一个从八品的左校署,孟掌柜还得用心打听,小心巴结。还不是她手里没人,家里的人脉又不能动用。崔可茵寻思着找个像师爷幕僚一样的人,想办法在崔振翊那儿过了明路。
待崔慕华放学,崔可茵让绿莹请他过来,道:“大哥能不能帮我找一位有能力,又上了年岁的幕僚?”
“你想干什么?”崔慕华睁大了眼,道:“父亲断然不肯让你用这样的人。”
也没读书人肯听从一位姑娘家差遣。
族中的规矩,不能置私产。富盛楼虽然是用苏氏的陪嫁收益做起来的,崔可茵到底不愿公诸于众。
她只好保持沉默。
崔慕华柔声道:“祖母常说可惜你是个女儿身,要是个男子,一定跟三叔父一样科举得意,步入仕途,大展拳脚。可是妹妹,你既然身为女子,也只好指望着嫁个好夫婿,相夫教子,夫荣妻贵了。”
要不然,为什么他的亲事还没着落,祖母、父母都为妹妹的亲事操心呢。
崔可茵低头不语。
这些道理她何尝不懂,说到底,不过是想多些东西傍身罢了。钱是人的胆呢。
所以当姜氏高高兴兴来说王氏要来拜访,让绿莹把她新做还没上身的衣裳拿出来,要挑一件接待王氏时穿时,崔可茵并没有反对。
姜氏挑了半天,挑了一件茜红色月季妆花褙子,一条浅水红百褶裙,配上那天在富盛楼买的红宝石簪钗。
又嘱咐崔可茵好些话,才回春山居。
绿莹端了茶来,关切地道:“小姐,您怎么了?”
怎么自昨天大爷走后小姐就不怎么说话呢?
崔可茵把视线从窗外收回来,道:“没什么。”
有些事急也急不来,是她着像了。
绿莹还想说什么,崔可茵已道:“红豆呢?你去看看她又捣鼓出什么点心。”
小姐不想说的事,总是问不出来的。绿莹在心里叹气,去了小厨房。
很快,胖得不像话的红豆端了红漆描金海棠花托盘进来,道:“小姐,我做了碧绿千层糕,夏天吃正好。您尝尝。”
把一盘青翠欲滴,晶莹剔透的点心放在崔可茵面前的炕几上。
这颜色,看着就让人觉得清凉,又养眼。崔可茵吃了一块,道:“不错,你们也尝尝。”
崔可茵说好吃,那就一定是好吃了。
一盘碧绿千层糕很快被屋里的丫鬟们一抢而空。
红豆笑得眼睛没了缝,道:“厨房里还有呢,我再去端一盘来。”
崔可茵吩咐装一盘给姜氏送去,又想着这东西不禁放,要不然捎些给祖母也不错。
姜氏很快来了,道:“可还有?要是还有,留着明天招待王夫人。”
天气渐渐热了,吃这个正好。
崔可茵笑道:“大伯母只管吃,明天一早让红豆再做,包管王夫人来的时候能端上来。”
“那就好,那就好。”姜氏点头,又道:“可茵,要不,你也学着做一做?”
“嗯?”崔可茵挑眉。
姜氏想了想,觉得这件事进展到这个地步,迟早得跟崔可茵说一声,便把她屋里的丫鬟支出去,拉着她的手道:“祖母可曾跟你说过?她老人家觉得清河毕竟不比京城,出色的男子不多,所以让我们在京城为你物色夫婿。你大伯父挑来挑去,挑中了郭家的大公子。”
果然不出所料。崔可茵侧头睇着姜氏,并不说话。
姜氏便把郭柏南的情况介绍了一遍:“……你大伯父考校过他的功课,十分扎实,人也接触过两三次,举止有度,进退有矩,十分的出色。
郭家的意思,先把亲事定下来,待你及笄再成亲。
王夫人过来,想必是要商量在哪儿让你们见面了。”
崔可茵想了想,道:“那就看看再说。”
杨老夫人是节妇,郭家又出自福建郭氏,是嫡支,与崔氏门当户对。
姜氏知道崔可茵自小有主见,勉强不来,见她肯去相看,不由松了口气,道:“你看,约在大昭寺可好?”
崔可茵点头。
姜氏又说了会儿话,乐滋滋回去了。
翌日,王夫人用过早膳过来,说起那天的寿筵:“招待不周,你们可别笑话。实在是人太多了,我们都没想到会来那么多人。”
姜氏道:“哪里会呢。也是老夫人的气节让人钦佩,要不然皇上哪会下旨呢。”
说起这件事,王夫人一副与有荣焉的样子,道:“可不是,我们家老夫人,那是连皇上都敬重的。”又说起崔可茵:“老夫人一见就喜欢得不得了,这两天一直嚷着让可茵过去陪她抹叶子牌。我们劝了又劝,才没闹出笑话来。”
姜氏便让崔可茵:“去看看碧绿千层糕做好了没有,做好了端上来请王夫人尝尝。”
崔可茵知道她们要进入正题,应了一声,出了宴息室,在外面站了两刻钟,让红豆端了碧绿千层糕过来,才进了宴息室。
………………………………
求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