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称孤道寡-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小将连胜数场之后,见上来的都是些没本事的人,逐嘲讽道:“你们这些人都是废物,连我一个十三岁的少年都胜不了,还敢前来争夺武举,都回家种田去吧!”

    不少人不愿意上台,是不愿意欺负他一个少年,而这番话一出。等于向在场诸人开了地图炮,婶可忍叔不可忍呐!

    一个二十来岁的壮汉飞身跳上擂台,不满的道:“你这少年太过无礼,某九江蒋钦,前来领教!”

    闻得来人报名,刘坤甚为欣喜,蒋钦字公奕,九江寿春人。此人虽非猛将,却是以为严以律己的统兵大将,目前的刘坤倒是不缺猛将。反而是蒋钦这样的统御型人才。

    此时,近侍打探消息回来。回报道:“陛下,奴婢探得,擂台上那小将名叫凌统,乃是和其父凌操一起来的,其父还没有上场!”

    刘坤闻言更加欢喜,他对凌统深有印象,知其是吴郡余杭人,三国时期东吴骁将。他爹便是凌操,也是东吴名将。

    三国志记载;凌操,吴郡余杭人。为人侠义有胆气,孙策锋起淮南时,征讨吴贼严白虎,白虎不敌,奔走余杭,于路劫掠;凌操便与儿子凌统引乡人杀败之。

    父子二人来投孙策,孙策使为从征校尉,同引兵渡江凌操多从征伐,常登先冠于军中,履行先锋之务。后守永平长,平治山越,使奸猾之徒敛手,迁为破贼校尉。

    孙权统军后,凌操讨伐江夏黄祖。军入夏口,凌操先登,破其前锋,轻舟独进,为黄祖部将甘宁流矢射中,伤重而亡。

    刘坤思绪翻飞,擂台之上,凌统已经合蒋钦斗了数十招!

    蒋钦虽非以勇武出名,然而已经成年之人,即便凌统武艺不凡,也终究是年纪尚小,目前已露败势。

    一人飞身跃向擂台,只见此人身高八尺,面貌凶恶,尚未落下便出声喝道:“阁下身手不凡,不必欺负一个小孩子,某吴郡凌操,来领教阁下高招!”

    儿子被欺负了,老爹上场了。

    凌操虽然死的比较早,不可否认的是,他确是一员猛将。

    蒋钦明显不是凌操的对手,仅仅支撑了二十余合,便露败象。蒋欣自知不敌,认输下场!

    这时,一人飞身上台,朗声道:“某九江周泰前来领教!”

    凌操向来人望去,只见此人英姿熊毅,气宇不凡,抱拳施礼之后,挥刀直奔周泰而去,二人乒乒乓乓站在一处,竟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上百合未分胜负。

    刘坤看的出来,此时的凌操,约莫三十几岁,正直巅峰时期。而周泰最多不过二十,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将来的成就,比在凌操之上。

    二人久战对手不下,竟然打出了真火,竟然玩起了拼命的招数,对于受伤的攻击,开始不闪不避,自损八百,必要杀敌一千。

    凌操死的早,其性情如何,记载并不详细,三国志描述其;‘凌操多从征伐,常登先冠于军中,履行先锋之务。’

    以及;‘凌操从讨江夏黄祖。军入夏口,凌操先登,破其前锋,轻舟独进,’单看这两句便知,此人乃是勇将。

    而周泰的勇猛比之凌操,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李贽曾称赞周泰:东吴周泰不减魏之许褚、蜀之赵云也。壮哉丈夫!可用可用!不独救权,且再救徐盛,益不可及矣!而仲谋报之,亦可谓一知己矣。‘

    罗贯中的三国中,也曾有诗赞曰;三番救主出重围,忠勇如公世所稀。遍体疮痍犹痛饮,血痕残酒满征衣。

    二人不顾伤势的互相拼斗,不仅令场下观战的武者,个个目瞪口呆,即便是刘坤,都被二人惨烈的气势心折,逐挥手在二人之间,竖起一道土墙,打断了二人的战斗。

    被分开的二人,松懈了心神之后,双双跌坐在擂台之上,大口的喘着粗气。

    刘坤令道:“招军医为二人疗伤!”

    能够收获这么多的干将,刘坤颇为欣慰,这场武举开的太值了。

    二人被军医请走包扎伤口不提,刘坤四处一望,远处更有一员小将,表现的同样不凡。

    那员小将年约十六,手持一杆铁枪,刁钻之极,已经连胜数场,引得场下诸忍纷纷喝彩。

    刘坤的近侍已经学乖了,不等刘坤命令,便去询问那人的信息,而后回报道:“启奏陛下,那人是扬州吴郡吴城人,名叫朱恒。”

    又是一个有名号的人物,刘坤记得,朱恒不仅仅是一员将领,同时,他还会处理政务,属于文武双全型的人才。(未完待续。。)

    ps:  感谢拼搏的小磊,一百打赏!

第一七三章 天下英才 尽入吾彀

    朱桓字休穆,吴郡吴人也。孙权为将军,桓给事幕府,除馀姚长。

    后来孙权迁其为汤寇校尉,授兵二千人,后丹杨、鄱阳山贼蜂起,攻没城郭,杀略长吏,处处屯聚。桓督领诸将,周旋赴讨,应皆平定。被封为裨将军,封新城亭候。

    后代周泰为濡须督。黄武元年,魏国大司马曹仁来攻,当时他手下的兵马只有五千,而魏军数万,实不能硬拼。

    桓偃旗熄鼓,外示虚弱,以诱致仁。待曹仁分兵之后,桓部兵将攻取油船,火烧曹营,大败曹仁。孙权封其为嘉兴侯,迁奋武将军,领彭城相。

    朱恒有一个天赋技能,见过的人便不会忘,三国志曾赞其;轻财贵义,兼以强识。与人一面,数十年不忘,部曲万口,妻尽识之。爱养吏士,赡护亲,俸禄产业,皆与共分。及桓疾困,举营忧戚。

    刘坤回忆朱恒资料的时候,又一员十六岁左右的小将蹦上擂台,朗声道:“某乃会稽山阴人贺齐,看你打的不错,某来陪你玩玩!”

    贺齐!

    刘坤饶有兴致的望向此人,但见其人身高七尺,手持一对大号单手戟,一幅英武不凡的模样,满脸玩世不恭的表情。

    后世对于贺齐的争议很大,有人说他武艺一般,有人则说他堪比吕布!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几乎没有贺齐的出现,因此,贺齐究竟如何,详知者不多。

    刘坤认为。贺齐战斗力如何暂且不论。至少统兵能力非常的强。若是说朱恒长期抵御外敌,那么贺齐主要的功劳便是平定内乱。

    《三国志。吴书。贺齐传》描述;建安元年,孙策临郡,察齐孝廉。

    恰逢王朗奔东冶,商升助王朗起兵。孙策策遣韩晏领南部都尉,征讨商升。

    韩晏战商升失败,贺齐代韩晏领都尉事。商升畏贺齐威名,遂送上印绶。出舍求降。贼帅张雅、詹强等不愿随商升投降,暗中将其杀害。

    张雅自称无上将军,詹强自称会稽太守,继续率叛军与贺齐为敌,当时贺齐兵少,逐对二人施展离间之计,而后率部进讨,一战大破张雅,强党震惧,逐率众出降。

    这是大汉王朝第一次正式在福建地区立县。当时正是孙策‘居会稽、屠东冶’。征服闽越故地,设立‘建安’、‘汉兴’、‘南平’三县之时。贺齐是创立这三县的实施者。

    此时,原冶县(东冶)地就有了四个县,其中建安县(今建瓯)是以汉献帝年号命名的首个县份,在四县中地位居首。

    建安五年,孙策逝世,趁此孙氏政权中枢交替之际,建安等县的山越人要求自立自治、反抗接掌权力的孙权,孙权无奈,不得不派出猛将贺齐,进兵建安,立都尉府,以制山越。

    建安八年,会稽郡南部建安、汉兴、南平等地的强族首领洪明、洪进、苑御、吴免、华当等起兵反对孙权,孙权还是任命贺齐平叛。

    贺齐到达之后,聚集各县之兵,斩杀不尊号令的松杨县长丁蕃。亲率主力攻打洪明,连败洪明数阵,并阵斩洪明,迫使吴免、苑御、洪进、华当投降。

    其后,携大胜之势击败驻扎在盖竹的吴五,军锋转向大潭,击败其部山越军,迫吴五、邹临投降。

    十八年,豫章东部民彭材、李玉、王海等聚集匪众万人叛乱。依旧是贺齐率兵讨伐,诛其首恶,余皆降服。功迁奋武将军。

    凸显贺齐战斗力的记载是;建安二十年,孙权征合肥,为魏将张辽所败。孙权退兵时,张辽率部出击,徐盛被创失矛,幸亏贺齐引兵拒敌,并率三千人反攻张辽,抢回徐盛所失之矛。

    能率三千人抵挡张辽,其战斗力便可见一斑,值的一提的是,当时张辽的军中,还有乐进和李典这两员猛将。

    由此可见,贺齐的战斗力,至少不弱于张辽、乐进、李典任何一个人。

    朱恒与贺齐这两个人,都曾被孙权任命为青州牧,假节,虽然三国演义中寥寥几笔带过,却皆是吴国重臣。

    二人的比武算是旗鼓相当,百余招后,贺齐稍胜一筹,由此可见,他并不像旁人说的那样不济,也不像某些贺粉吹的那样无敌。

    三日后,武举大会结束,凌操、凌统父子、周泰、蒋钦、沙摩柯、徐盛,朱恒、贺齐以及其他百名武将,被刘坤纳入大汉军校。

    这次收获的武将不同以往,以南方将领为主,例如凌操、凌统父子、周泰、蒋钦、朱恒、贺齐等人,皆精通水性,正适合为大汉南征南洋诸岛。

    鉴于沙摩柯、凌统尚未成年、刘坤将其收为记名弟子,打算亲自培养一番,过几年再外放为将。

    闻得陛下欲收小儿为弟子,凌操自然大喜,成了陛下的弟子,将来定然是前途一片光明呐!

    三月十六,大朝会之上,陶谦眉开眼笑的出列奏道:“吾皇英明,陛下推行的这次科举,臣等录取人才八百,其中更是数十人,皆是能够胜任一郡之守的大才!”

    刘坤来自后世,科举对读书人的吸引,那是毋庸置疑的,俗话说的好,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但科举打破了这个规律,只要你来参加科举,朝廷的大儒们便能给你评出一个第一来,至少在参加科举的人之中,会选出一个名副其实的第一,这个第一,谁也不能否认。

    刘坤笑容可掬的道:“招成绩优异者上殿!”

    随着近侍一声高唱:“宣——前百名士子上殿!”

    白名士子们浩浩荡荡的走进大殿,躬身施礼道:“参见陛下!”

    刘坤站起身来,衣袖一挥道:“免礼平身,诸位从一至百,依次报上名来!”

    第一人年约三十五六,风度翩翩,气质优雅,向前一步施礼道:“彭城人张昭参见陛下!”

    张昭!此人乃是丞相级别的大才耶,果真是大大的惊喜!

    不过,历史上陶谦任徐州牧的时候,曾举张昭为为茂才,张昭推而不就,还因此被陶谦下狱,莫非朕这支蝴蝶的翅膀一扇,此事没有发生?(未完待续。。)

    ps:  感谢问道兄一百打赏!!

第一七四章 殿试

    第二个上前之人,年纪同张昭相仿,约三十五六,风度翩翩,气质优雅,此人出列道:“臣吴郡顾雍参见陛下!”

    顾雍的大名比之张韶只强不弱,刘坤对这个名字也非常熟悉。

    顾雍是蔡邕的得意弟子,蔡邕这老头天天说自己的手下缺人,刘坤一直以为;顾雍早被蔡邕征辟出仕。

    没想到,这老头给朕留了一手啊!

    第三人走上前来,顿时将风度翩翩,面容俊逸的张韶和顾雍比了下去,此人年纪不足二十,容貌之美,冠绝全场!若是放在后世,什么校草、什么帅哥,什么四大天王、f4男神之类的都要靠边站。

    那人一幅崇拜的目光望着刘坤,恭敬的道:“庐江周瑜参加陛下!”

    但看此人年纪与容貌,刘坤便猜想此人是周瑜,来人道明身份,果然不出所料。只是这崇拜的目光是什么意思,莫非大名鼎鼎的周瑜,还是朕的粉丝不成?

    刘坤没有猜错,周瑜却是是刘坤的粉丝,刘坤威名播于天下之时,周公瑾刚刚十岁,他可谓是听着刘坤的英勇事迹长大,这天下若仅有一人让他佩服,非皇帝陛下莫属。

    第四人上前之后,可算恶心到刘坤了,若非刘坤鬼仙期的修为,定会当场呕吐一地。

    此人獐头鼠目,且还驼背,最令人恶心的是,此人的鼻毛至少有一指多长。

    若是他在正常的情况下出现,或许还刘坤勉强能接受,但是你跟在美周郎的后面出来。这反差太大了。

    那人上前道:“蜀郡张松参见陛下!”

    果然是这厮。若论丑。或许还有凤雏庞统能够和他一比,然庞统今年不过十四五岁,定不会前来参加科举。

    “临淮淮阴步骘,参见陛下!”步骘字子山,大才!刘坤点头以示赞许!

    “临淮鲁肃,参见陛下!”鲁肃子子敬,刘坤早就想招揽,只是一直未曾找到。

    “会稽馀姚虞翻。参加陛下!”虞翻字仲翔,也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刘坤点头以示赞许。

    “吴郡吴人张温,参见陛下!”张溫字惠恕,此人的大名更是横贯三国,又一大才入彀,刘坤心花怒放。

    余者纷纷上前与皇帝见礼,有;巴西阆人,黄权字公衡。建宁俞元人,李恢字德昂。

    永昌不韦人。吕凯字季平。巴西宕渠人,王平字均。巴郡南充人。张嶷字伯岐。

    汝南南顿人,程秉字德枢。会稽山阴人,阚泽字德润。巴西阆人,,周群字仲直。

    蜀郡成都人,杜琼字伯瑜。义阳新野人,来敏字敬达。武陵汉寿人,潘浚字承明。

    荆州襄阳人,杨仪字威公,清河东武城人,崔琰字季珪。陈郡阳夏人,何夔字叔龙。

    右扶风…人,法正字孝直。陈郡扶乐人,袁涣宇曜卿。。河内修武人,张范字公仪,

    山阳昌邑人,凉茂字伯方。北海营陵人,王修字叔治。颖川人,胡昭字孔明。

    。。。。。。

    这一百名士子,刘坤听过名字的,至少有三成,如此多的大才归入彀中,刘坤的心情这叫一个美丽!

    举子自报家门完毕,陶谦出列道:“还请陛下殿试,评出一、二、三名!”

    刘坤点点头,站起身来,对诸位学子道:“今日殿试,题目有三,第一项,作诗。阳春三月,正是春暖花开之极,请诸位以春为题,吟诗一手!”

    话毕,刘坤望向场中诸生,数息之后,周瑜走上前来,施礼奏道:“回陛下,瑜有一诗,请陛下斧正!”

    刘坤点头以示继续,周瑜袖手一背,朗声道:“闲来游猎九江滨,鳞波暖日醉我心。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颂毕,一脸等待表扬的神情望着刘坤,刘坤赞道:“好诗,好诗,此诗一出,洞庭湖的光景仿佛出现在朕的面前。诸卿可有更胜一筹之作,可上前颂来!”

    ‘万紫千红总是春’一句,乃此诗的点睛之笔,被提前一千多年颂了出来,不知后世的朱文公作何感想。

    此时,张松上前一步道:“松有感今年久未有雨将,作有一诗,请陛下斧正!”

    刘坤心道:哥们,你长的这么丑就别忘美周郎身边凑了,人家这红花不需要你这绿叶来配!!

    不过这话只能心里吐槽,表面上依旧是笑容可鞠的点了点头,总不能让世人认为;朕是个以貌取人的皇帝。

    张松扯着他那尖细的嗓子颂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哥们也是穿越的吗?人家周瑜只不过剽窃了两句,你这是整首剽窃,一字不改!若是数百年后的杜甫知道,会不会穿越过来找你拼命?

    刘坤虽然心里震惊,却不能表露出来,点头赞道:“此诗言简意骇,确是难得之佳作。不过,此诗仿佛意犹未尽,不知可有下半阙?”

    张松尴尬的回道:“臣冥思苦想,只得半阙,久闻陛下才高八斗,求陛下为臣续上半阙!”

    刘坤心道;这厮倒是鬼精鬼精的,若朕为其续诗半阙,这厮的身价立马飞涨,不出三日,必定闻名天下。

    念及此处,刘坤道:“若是平时,朕便给你续上半阙倒也无妨,但是,今日乃是考核之日,为了公平起见,此诗,朕不能续。”

    话毕,刘坤望向殿中诸人道:“周瑜和张松之作,一个意境优美,一个立意不凡,诸卿还有佳作否?”

    稍后也有几个人,冒着被其他人鄙视的目光,厚着脸皮颂了几首匠气十足的诗作。

    这几个人,估计是想获得皇帝的关注,然而刘坤听毕之后,头也没抬,便挥手将几人打发下去。

    其余的举子们,九成以上的人,都能应题作诗。然一时之间,或者没有作出满意的诗词,或许觉得所做之诗无法比拟周瑜和张让,纷纷选择了放弃。

    汉时的读书人,在吟诗作赋上下的工夫并不多,因为,这个时代的文人,并不靠吟诗作赋来博取才名,所以擅长作诗者寥寥。(未完待续。。)

第一七五章 名次排定 旱情堪忧

    刘坤见在场诸位举子,无人继续颂诗,逐宣布道;“既如此,命题做诗到此为止,第一题仅有周瑜和张松的诗作令朕满意,各得一分,诸位且听第二题。

    第二题为对联,朕共处三个上联,对仗工整,意境优美者可得一分!第一联的上联是;山石岩前古木枯,此木为柴。”

    话毕,刘坤示意众学子续对!

    张松稍作沉吟,上前一步道:“回陛下,松对;长巾帐内女子好,少女更妙!”

    此对一出,殿堂内传来一阵窃笑声,张松的尊容,配合这句下联,确实令人忍俊不住。

    刘坤呵呵一笑道:“立意颇俗,对仗也不算工整,山石对长巾,古木对女人,怎么看也行不通,此联不行!其他人还有下联吗?”

    周瑜上前一步,施礼之后朗声道:“瑜有一联;白水泉边林火焚,因火生烟!”

    刘坤点头赞道:“山石岩前对白水泉边,古木枯对林火焚,此木为柴对因火生烟!此联对仗工整,且颇有意境,实数佳联!朕宣布;第一联的一分为周瑜所得。”

    周瑜满面喜色的退下,刘坤继续道:“朕的第二联是;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片刻之后,顾雍上前一步道:“雍有一下联;靑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刘坤抚掌赞道:“好!元叹不愧是蔡国老得得意弟子,此下联之对仗极为工整,且意境优美。颇为不俗。第二联的一分为顾雍所的。诸位请听第三联;水有虫则浊。水有鱼则渔,水水水,江河湖淼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