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绍见刘坤不在追究,率部跟在队伍之后,之所以这么老实,是因为他知道,他手下这几百人马,绝不是刘坤二百亲卫的对手!
刘坤要在朝堂之上公论此事,他一点也不担心,袁家四世三公,朝堂之上党羽甚多,还怕辩不过势单力孤的刘坤吗?
行至洛阳附近,南方远处一支人马奔驰而来,人数约有数千,众位官员面露担忧之色,皇帝刘辩更是战战兢兢。
这支军队接近刘坤的队伍之后,一将出列,长枪指向众人,厉声问道:“天子何在?”
刘坤勃然大怒:“岂有此理!仲康,斩杀此獠!”
许褚纵牛奔驰而出,对准来将一刀砍下,敌将横枪硬挡,许褚的宝刀砍断铁枪,顺势将来将劈为两半。
许褚纵牛而回,敌军主将出阵道:“何人如此大胆,无故斩我麾下大将!”
许褚朗声道:“车骑将军麾下,亲兵校尉——许褚!”
这支军队正是董卓的人马,董卓这厮欺软怕硬,闻听刘坤的名字,已经弱了几分。
又听刘坤问道:“来着何人?”急忙回道:“某乃西凉刺史董卓”
刘坤淡淡的道:“因何至此?”
“知天子至此,特来保驾!”
刘坤的声音突然提高了八度,疾言厉色的喝道:“既来保驾,何故无理?还不下马见驾!”
董卓自知理亏,急忙下马参拜皇帝,刘辩见皇叔如此威风,心中大定,命董卓起身,率军跟在众人后面,一同回京。
来到洛阳,刘坤命董卓把部队驻扎于城外,加入百官行列,一起去皇宫见驾。
此时皇宫已经平静,何太后闻听儿子回来了,急忙迎了出来,刘辩见到母后,扑过去放声大哭。
何太后对众人致谢一番,排的上号的人,被请进大殿之内,众人落座之后,太后对刘坤道:“幽州牧因何至此?”
刘坤答道:“臣闻皇兄过世,心中悲痛,每夜辗转难免,近日总是梦到皇兄有话对我说,却不知要说些什么,逐率亲兵百余,来洛阳拜祭一番!
岂料竟然遇此祸事,为臣来到皇宫之时,皇宫已然大乱,知皇帝被十常侍劫持,忙率亲兵连夜寻找,幸好先皇庇护,陛下也算有惊无险!”
何太后淡淡的道:“看来是先帝冥冥之中护佑我母子!”
众臣皆道:“是极是极!”
刘坤不想在这里扯皮,出言奏道:“既然此间事了,臣在此向太后请辞,即可便回幽州。”
何太后对刘坤还是颇为忌惮的,听闻刘坤要走,心里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当场赏赐了救驾有功的官员。
刘坤擢升为骠骑将军,象征性的增加了一些封邑。赏赐有些低,不过没办法。再升便是大将军,大将军需要留在洛阳,何太后不舍得,刘坤也不乐意。
升不升的刘坤不在乎,擢升为骠骑将军已经是意外之喜,临走之时悄悄的见了宗员一面,嘱托他们;若董卓祸乱洛阳,不能制衡,可假意投靠,保存实力,以待日后拨乱反正。
为了不妨碍董卓表演,刘坤当天便离开了洛阳,于小平津渡口上船,回幽州而去。
没错,是上船,来的时候也是坐船来的,顺流而下,出海后北转,便可直达幽州。
董卓听闻刘坤连夜离开,高兴的几乎蹦起来,刘坤给他的压太大了,仅仅二百士卒,气势丝毫不下于他的几千人马。
许褚惊天一刀,到现在依旧令他心有馀悸,同时暗暗发狠,要想办法笼络一个猛将,至少可以媲美许褚的猛将。
次日,董卓借口协助清查皇宫钱财失窃,率部进入洛阳,晚上悄悄的出城,白天再大张旗鼓的进城,众人不知董卓底细,只当又是他的部队来到。
由于大将军何进,中常侍上军校尉蹇硕先后死亡,洛阳诸军群龙无首,隐隐以袁绍身份最高。
一来,是以袁绍为首诛杀了十常侍,二来,袁家四世三公的名望确实不容小觑。
曹操劝袁绍:“董卓每日肆虐于城中,百姓苦不堪言,赶紧让他回西凉去吧!”
袁绍不听,一来,董卓是他提议招来的,就这么撵走,不是打自己的脸吗?
二来,皇宫的金库空空如也,董卓以清查金库失窃的借口留下,他若是往外撵,众人会不会认为他是欲盖弥彰。
董卓收编了何苗的部曲之后,尝到了甜头,逐渐开始向洛阳的军权下手,袁绍不愿出头,众人群龙无首,逐渐被董卓收编。
第八十七章 吕布反丁原
感谢书友‘没有’的打赏!求收藏!求推荐票!
——————————————————————————
数日后,董卓的大部队来到,他的底气更足!和女婿李儒密谋:“我欲废帝,立陈留王!
其一,我和董太后有亲,曾应诺过她,要保陈留王上位。
其二,陈留王没有外戚势力,容易掌控。
其三,借此震慑洛阳百官,看看谁敢出头!”
李儒也是一个野心家,此言甚合他的心意,逐进言道:“主公可于温明园中设宴,召集百官,将此事说出;有不从者斩之,则威权可立!”
翌日,董卓大排筵会,遍请公卿。公卿皆惧董卓,不敢不至。
董卓待百官到齐之后,带剑入席,酒行数巡,董卓命停酒止乐,疾言厉色的道:“吾有一言,诸位静听。”
百官就知道宴无好宴,怎奈形势比人强,纷纷低眉顺眼的侧耳倾听。
董卓见百官非常配合,甚是满意的道:“天子为万民之主,无威仪不可以奉宗庙社稷。当今陛下懦弱,不如陈留王聪明好学。吾欲废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诸位以为如何?”
诸官听罢,皆默不作声。
并州刺史丁原起身出列,指着董卓的鼻子骂道:“陛下乃先帝嫡子,自登基以来,并无过失,何故妄议废立!汝欲篡逆否?”
董卓大怒,拔剑欲杀丁原,却见丁原身后一员大将持戟上前一步,立于丁原一侧,气势比之当日许褚,只强不弱,卓心生怯意。
李儒赶忙出来和稀泥,出言道:“今日诸卿欢饮,不谈国政;来日再议不迟。”
丁原大摇大摆的甩袖离开,吕布为其开路,门卫无人敢拦。
董卓感觉面子掉了一地,王允出言劝道:“废立之事,岂可酒后商议,改日再说吧!”百官纷纷附和,众人不欢而散。
董卓来到温明园门口,见丁原身后之人,跃马持戟,于园门外往来驰骤,目光幽幽,如同一只饿狼一般,冷冷的盯着董卓。
董卓问道:“此何人也?”
李儒答道:“此人是丁原义子:姓吕,名布,字奉先。甚是勇猛,主公且须避之。”
翌日,属下来报;丁原率部于城外搦战。
董卓大怒,引军出迎。
两军对阵。
吕布头戴束发金冠,身披百花战袍,胸擐唐猊铠甲,腰系狮蛮宝带,纵马挺戟,随丁原来到阵前。
丁原指着董卓骂道:“国家不幸,阉官弄权,以致万民涂炭。尔无尺寸之功,焉敢妄言废立,祸乱朝廷!”
董卓还没来得及回话,吕布纵马持戟直杀过来。
董卓的心神被吕布的气势所夺,不敢交战,回身便走,丁原率军掩杀,董卓兵大败,撤回城内,聚众商议。
董卓坐于主位之上,对众人道:“吾甚爱吕布之勇。此人若是相助于我,丁原算个裘!”
帐前一人出列道:“主公勿忧!属下与吕布同乡,知其勇而无谋,见利忘义。某凭三寸不烂之舌,便可说动吕布拱手来降!”
此人正是刚刚被董卓加封为虎贲中郎将的李肃。
董卓欢喜的道:“此言当真?”
李肃道:“臣闻主公有名马一匹,名曰赤兔,日行千里,夜走八百,若有此马,在加上一些金饼,先以利结其心。某再以三寸不烂之舌蛊惑,吕布必反丁原,来投主公。”
董卓听闻需要赤兔宝马,非常的心疼,此马尚未驯服,我还没有骑一骑呢!
李儒出言劝道:“主公欲得天下,何惜一马!再者,此马送出之后,可为主公拐回一员上将!”
李儒一席话,董卓认为言之有理,欣然答应,并给了李肃金饼一百、明珠数十颗、玉带一条。
李肃带上礼物,来到吕布营寨。营门守军将其拦下,李肃道:“速报吕布将军,故人李肃来见。”
守军少时即返,引李肃来到吕布营帐。
李肃进帐之后,问候道:“贤弟别来无恙!”
吕布一看,果真是同乡李肃,起身还礼,二人寒暄一番,吕布命手下上酒菜,二人对坐而饮。
酒过三巡,吕布开口问道:“数年不见,不知李兄在何处高就?”
李肃自豪的道:“于朝中任虎贲中郎将之职。肃与贤弟少得相见;却与令尊经常往来。”
吕布闻言笑道:“兄醉矣,我父去世数年,安得与兄相会?”
李肃哈哈一笑道:“非也!肃所说之人,乃是丁刺史。”
吕布闻言叹气道:“某在丁建阳处,亦是出于无奈。”
吕布之所以郁闷,是因为他一个武将,竟然被任命为主簿,只有战时才有权掌兵,每日和账簿、文书打交道,心情之郁闷可想而知。
其实要算起来,一洲主簿的权利并不小,职权范围颇大,估计丁原是觉得吕布武略足够,要培养吕布的治政能力。
不料这一举动,却是媚眼抛给瞎子看,不仅没有得到吕布的感激,反而让他心怀怨恨。
何苦呢?何必呢?
李肃自然不会戳破这些,对他而言,吕布越恨丁原越好,逐挑拨道:“贤弟有擎天驾海之才,四海之内谁人不知?功名富贵,如探囊取物,无奈之言从何而来?”
此言又戳到可吕布的软肋,恨恨的道:“布逢主不明矣!”
李肃哈哈一笑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贤弟当另投他处,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
吕布有些心动,逐问道:“兄在朝廷,观何人为世之英雄?”
李肃道:“某遍观群臣,皆不如董卓。董卓为人敬贤礼士,赏罚分明,终成大业。”
吕布被说动,握拳砸了一下案几,恨恨的道:“某欲从之,恨无门路!”
李肃哈哈一笑道:“贤弟请跟我来!”话毕,起身出帐而去,吕布疑惑的跟着李肃,一直来到营门之外。
李肃拍了拍手,两名士卒牵着一匹神骏的红马,往营门处而来!
吕布出生于边塞,自然识得好马,只见此马;
全身赤如火炭,没有半根杂毛;从头至尾,长一丈;从蹄至项,高八尺;嘶喊咆哮,有腾空入海之状。
有诗赞赤兔马:“奔腾千里荡尘埃,渡水登山紫雾开。掣断丝缰摇玉辔,火龙飞下九天来。”
吕布双眼直直的盯着赤兔马,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李肃出声道:“此马尚未被人驯服,贤弟可敢尝试一番?”
吕布二话不说,接过缰绳,翻身而上,赤兔马性烈,前仰后掀,欲把背上之人甩下,怎奈吕布骑术精妙,任你如何不服,我自巍然不动!
约莫半个时辰之后,赤兔马服气了,吕布大喝一声:“驾!”
赤兔如同一支离弦之箭,向远方疾驰而去,转眼便没了踪影,片刻时候,远处又显一团火光,火光如风般飘至营门之处,正是赤兔马回。
吕布有些不舍的将手中的缰绳递给李肃,李肃摆摆手道:“此马赠与贤弟,为兄还有话说,咱们入内详谈!”
吕布大喜,将赤兔牵到营帐之前,栓于帐门之外,而后同李肃进帐。
二人落座之后,李肃神秘兮兮的道:“贤弟,实不相瞒,为兄向董公举荐了贤弟,你猜董公作何应对?“
吕布沉思片刻道:“定是非常恼火,毕竟吾曾多番折辱与他!”
“哈哈!贤弟错矣!董公非但不恼贤弟,反而甚爱贤弟之勇,知我与贤弟相熟,特命我将赤兔马送与贤弟!此马正是董公心爱之物。”
话毕,取出金饼珠玉,置于吕布面前。又道:“丁建阳与贤弟无情无义,董公对贤弟青睐有加,何去何从,贤弟当细细思量!”
吕布早已心动,出言道:“董公如此厚爱,某将何以报之?”
李肃再次蛊惑道:“为兄这般本领,尚为虎贲中郎将;贤弟若至,必然贵不可言。”
吕布有些为难的道:“恨无尺寸之功,以作进见之礼!”
李肃眼珠一转,飘向丁原大帐,蛊惑道:“功在翻手之间,但看贤弟胆色。”
吕布若有所悟,沈吟良久道:“若吾袭杀丁原,引军投奔董公,兄长以为如何?”
李肃一脸敬佩之色,激动的道:“贤弟若能如此,功莫大焉!事不宜迟,在于速决。”
吕布点了点头,送李肃离开!
第八十八章 董卓废帝 刘坤布局
大地决定把八十八这个吉利的章节,免费发布,感谢诸位进来的鼎力支持!晚上会有两章vip上传,敬请期待!
——————————————————————————————
当晚亥时,吕布提刀来到丁原大帐。丁原见到吕布进来,问道:“吾儿深夜至此,所谓何事?”
吕布冷森森的道:“吾乃堂堂大丈夫,安肯为汝子乎!”
话毕,一刀砍下丁原首级,出营集结士兵,道:“丁原不仁,吾已杀之。肯从吾者在此,不从者自去!”
丁原在军中还是颇有军心的,大半的军士没有追随吕布,离开军营回并州而去。
次日,布持丁原首级,往见李肃。
李肃遂引吕布布见董卓。
董卓大喜,起身对吕布施礼道:“卓今得将军,如旱苗之得甘雨也。”
吕布心中真的被感动了,扶着董卓坐下后,与其面前下拜道:“蒙董公不弃,布愿拜董公为义父。”
董卓一幅我很满意的样子,赐金甲锦袍于吕布,众人畅饮而散。自此洛阳军权全数落入董卓手中。
于此同时,幽州正式启动了吞并并州的计划,首先,命典韦的先锋大将雷蒙多,率鲜卑族三万,侵略并州。
而后,刘坤以车骑将军的名义,以张飞为先锋,率本部人马五千,张颌文丑为大将,率麾下士卒两万,发兵‘支援’并州。
雷蒙多的进攻只是做做样子,雷声大雨点小,只有不肯接纳幽州军队的郡县,才会被雷蒙多攻击。
一个月之后,并州尽数被刘坤掌握,丁原麾下的士卒跑回并州之后,尽数被幽州军招纳。
并州士卒早知幽州军待遇好,见幽州军招纳他们,个个兴高彩烈的前去报到。
随着丁原的士卒回到并州,并州的大小官员知道丁原已死,同时探到少帝已被董卓废除,朝堂已经被董卓把持,聪明点的,开始向刘坤表示投效。
没想到最先倒向刘坤之人,竟然是上党郡太守张杨。刘坤相当高兴,毕竟张扬也是十八路诸侯之一呦!
刘坤让其继续坐镇上党,只要他忠于自己,大体方针上不出差错,其他的都好商量。
数日后,各郡县的太守全部亲至幽州军中,求见刘坤,表明态度以骠骑将军马首是瞻。
刘坤将这些人召集到一起,向众人宣布;本将军已经凑报朝廷,表田丰为并州刺史,负责并州一切政务,尔等必须无条件配合!
众人纷纷表示;有田使君坐镇并州,并州百姓有福了,希望一二年之后,并州也会发展成幽州的样子。
虽然知道众人是在拍马屁,刘坤还是很高兴,向他们保证,一定会大力扶持并州,早日让并州百姓,过上温饱富足的生活。
董卓收编吕布之后,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再次邀请百官于温明园赴宴,就过三巡,废帝之是再提。
袁绍这厮坐不住了,众人皆知,董卓是我建议调至洛阳,此时此刻众人必埋怨是我引狼入室。若是我毫无动作,日后名声毁矣!
想我袁家四世三公,名声绝不能有瑕疵,料想我出言反对,董卓也不敢杀我,念及此处,袁绍硬着头皮站起来喝道:
“陛下即位不久,并无失德之处;汝欲废嫡立庶,是欲反否?”
董卓没想到竟然有人还敢反对,拔剑道:“天下事在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汝视我之剑不利否?”
袁绍也是敢鸭子上架,此时绝不能怂,同样拔出剑道::“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
董卓欲杀袁绍,李儒劝住董卓,表示;袁家人脉太广,不可枉杀,小不忍则乱大谋!
袁绍提着的心放了下来,该有的面子有了,赶紧撤吧!逐辞别百官,离开洛阳,前往冀州而去。
酒宴之后,董卓向属下表示;想要杀了袁绍。
周毖出言道:“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倘收豪杰以聚徒众,兴兵作乱,山东之地必然失去控制。不如赦之,拜为一郡太守,则绍喜免于罪,必无患矣!”
伍琼点头附和道:“袁绍好谋无断,不足为虑;主公给他一个郡守职位,以收民心。”
此时的董卓还是从善如流的,即日差人拜袁绍为渤海太守。
太傅袁隗看董卓给足了袁家面子,于废帝之事上,表示支持董卓。
昭宁元年九月初一甲戌日,董卓在崇德前殿召集百官,逼何太后下诏书废黜少帝,诏书写道:
皇帝承绍,海内侧望,而帝天姿轻佻,威仪不恪,在丧慢惰,衰如故焉,凶德既彰,淫秽发闻,损辱神器,忝污宗庙。
太后教无母仪,统政荒乱。永乐太后暴崩,众论惑焉。三纲之道,天地之纪,而乃有阙,罪之大者。
陈留王协,圣德伟茂,规矩邈然,丰下兑上,尧图之表;居丧哀戚,言不及邪,岐嶷之性,周成之懿。休声美称,天下所闻,宜承洪业,为万世统,可承宗庙,废帝为弘农王,太后还政。
太傅袁隗摘下弘农王佩带、玺绶,进奉给陈留王。袁隗扶弘农王下殿,陈留王遂即位,改元永汉,是为汉献帝。
袁隗请刘辩向新皇帝称臣。见皇帝如此模样,群臣心中悲痛,却敢怒不敢言。何太后哽咽流涕,恨自己识人不明,若是刘坤在此,董卓定不敢如此放肆!
董卓自封丞相,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夜宿皇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