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女帝狠妖娆-第3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霜儿写的是个“拖”字。

    元明顿时有了主意。

    没有吃过猪肉,也曾经见过猪跑。

    他见惯了哥哥做不下决定时所采用的计策。

    淮阳王点点头,表示认真听取了王丰的意见,接着将头转向了谢大爷询问看法。

    让他们争论。

    如果争论的结果朝着一个方向倾斜,他就回去再和皇兄商议一番。

    如果双方有着不一样的意见,他多听听,总能听出些什么,最终还是要请皇兄替他拿个主意。

    这又有什么丢脸的?

    元家的江山可比他的脸面重要的多了。

    “小十三,大哥把江山就交给你了,你要好好替大哥保管好,等大哥病好了,一定要让成太妃自食其果。”

    元平的话言犹在耳。

    元明得了林乐霜一个字,主意变的非常正,依旧一副淡然的神色。

    王丰从元明一向清冷的脸上看不出什么态度来,也不在意,只等着看谢家会如何选择。

    王志并不奇怪父亲的言语。

    自打林乐霜被封为淮阳王妃之后,父亲就一直在内心权衡。

    该来的总会来。

    这一刻,向淮阳王表示忠心的机会来了,父亲一定会抓住。

    这也是一次试探。

    与王家将来要将注压在谁身上这么重大得决定相比,几次小小的试探又算得了什么?

    朝局隐隐有着风云变幻之势,长安城中暗潮涌动,谢家又藏有着惊天的秘密,王家又有着王商这么大的隐患。

    这一切,都让王丰像是驾驶着一叶小舟,在汹涌的波涛之间把握着家族的方向。

    通天塔的倒掉,让王丰的天平完全倾斜到了淮阳王身上。

    但是王志比较担心谢家家主的抉择。

    王志看了一眼谢家三房父子,谢旭的注意力似乎全都在淮阳王的身上,只是时不时地偷偷朝表妹的方向窥看。

    显然还没有放下。

    这样的情态,王志曾经经历过,当然能够看得出来。

    而谢三爷的面容从始至终都没有改变过。

    谢大爷清了清嗓子,不紧不慢地开口了。

    “臣觉得通天塔之事多有蹊跷,冬雷震震这样的事情,即便是在史书的记载上也极为少见,怎么偏偏就发生在了宝塔寺呢?信徒们由此推演得出,通天塔的建造不得佛心的结论也无可厚非。”

    “这样虽然可能还不能算是天谴,和国运无关,却算得上是异象了……”

    承蒙谢三夫人所赐,谢大爷也对于佛家经典有所涉猎。

    “佛家就喜欢讲究个什么异象,比方说什么舍利子,通天塔倒塌,方丈等人不见踪迹之事,在佛家也算得上是大异象。”

    谢大爷为这件事情找到了另外一个解释的办法。

    这不是天谴,而是异象。

    这种异象是只有佛家的信徒才能够理解。

    “佛家传入大兴的时日不久,信徒虽然广泛,但大多数人都并不虔诚,皇室中人信仰佛家的也并不多,王公所说,朝廷不适宜判定此事为怪力乱神之事,也非常有道理。”

    谢大爷从另外一个角度肯定了王丰的见解。

    这是佛家信徒们的事情,就让他们自己去定义好了。

    至于朝廷,应当不陷入此事。

    谢大爷在这个时候,发表了自个的看法,也站在了王家的一侧。

    这就是谢大爷的本事。

    即便是认同,也并不是没有自个的看法。

    淮阳王听到此处点了点头。

    王丰和谢大爷两人比较起来,高下立现。

    王丰看重大局,并不过于看重细微之处,而谢大爷则面面俱到,解说详尽,让他更能够听得进去,甚至还想到了细微之处如何处理能够让他满意。

    从决策上来说,淮阳王当然喜欢谢大爷这样的人。

    但是从相交上来说,元明更喜欢王丰。

    看重大局之人多为君子,看重偏狭之处多为小人。

    如果不是王丰先开了这个口,谢大爷未必能够说到这个程度,说到底,谢大爷是看在王家的面子上,才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再加上淮阳王的内心一直忌惮着谢家三房谢旭的存在,对于谢家不由得就带上了审视。

    “孤久闻谢三爷熟读经书,博闻强记,不知谢三爷有何见解。”

第944章 心神激荡() 
944

    淮阳王一直都想找个机会试探一番谢三爷。

    “墨线”在谢家虽然只能在外围打探消息,但也能够让淮阳王确定,谢三爷收敛锋芒,窝在谢家抚养谢旭之事,做的十分的隐秘。

    谢家人并没有对谢旭有什么格外的看顾。

    谢旭似乎也并不知道自个的生世。

    至于谢家家主谢大爷知道不知道,还不好说。

    那么,谢三爷究竟想做什么呢?

    是像表面上那样与世无争,忠于元成,隐居在家抚养了外甥呢?

    还是与成太妃一伙,打着奇货可居的主意,打算借此谋划元家的江山?

    人最难克制的是自个的贪念。

    一有机会就会膨胀,就会暴露。

    这就是一个暗藏的毒疮,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作,什么时候会致命。

    淮阳王面无表情,神色淡然,但是一双漆黑如墨的眼睛却压根没有离开过对方那略带病容的儒雅脸庞。

    谢三爷面露沉吟之色。

    带着谢旭跟着谢大爷出现在这里,谢三爷的目的也是想看看林家人和淮阳王。

    百闻不如一见。

    自打进入雅室,谢三爷就在默默观察每一个人。

    他久居在谢家不理庶务,也不出朝为官,只为了不引人注目地养大外甥。

    这是他和王商的约定。

    但是现在,形势的变化让他无法再安然地两耳不闻窗外事,王商的种种异动也让他异常担忧。

    他不得不改变自己,小心刺探朝中种种。

    没想到,自个也成了旁人观察的对象。

    “禀淮阳王,这样的事情臣未曾在《异闻录》中看到过,仔细想来,这也算得上是异闻一件,若是《异闻录》的主人在世,定会记录在册。若是说到治国之策,王公和臣的哥哥都要比臣有见识的多。”

    谢三爷一点不在乎淮阳王等人会不会因此看轻他。

    甚至他希望他们看轻。

    谁会在意一个自己瞧不上眼的人呢?

    不被人注意,就是安全的。

    淮阳王的眼睛微微眯起,眼神就像是针一样在谢三爷的脸上刺了过去。

    这样的示弱,实在是有些太过了。

    人们都说女人心海底针。

    这位谢三爷的心也是难于捉摸呢。

    元明的眼神让谢三爷的脸颊微微有些缩,但也只是一刹那,那眼神就移了开去。

    在旁人看来,淮阳王依旧是那样的风淡云轻,听到了谢三爷的话就像是没有听到一样。

    甚至还有些冰冷。

    就像是这些事情不过是淮阳王循着规矩、碍于礼节不愿意背上独断专行的名声才询问了谢三爷。

    实际上,这位诸侯王的心思压根不在这里,也并不在乎谢三爷说些什么。

    这看在谢旭的眼中,十分的不舒坦。

    虽然父亲的回答让谢旭觉得有些太过于谦逊了,但是淮阳王这样的态度明显就是看清了父亲。

    做儿子的怎么能忍?

    谢旭决定要让淮阳王刮目相看,也要让淮阳王身边的那位面貌俊秀的美少年看看他的才情。

    “禀淮阳王,小臣有些拙见,不知当讲不当讲。”

    谢旭的声音一出来,众人的神色就都有些微妙。

    谢三爷没有想到谢旭竟然忍不住在这个时候要说话,竟然怔在当场。

    实际上,就连谢大爷都愣住了。

    潜龙在渊,亢龙有悔,这一向是谢家的家训,怎么到了这个时候,擅长审时度势的谢七郎怎么会忍不住了呢?

    谢大爷想拦住谢七郎的话,但是在淮阳王面前又不能造次,只能不断地给谢旭使眼色,示意小心藏拙。

    如今形势未明,并不是谢家小辈们表现的时机。

    乱出头,是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但是已经说出去的话,就像是泼出去的水,是收不回来了。

    淮阳王扬了扬眉毛,那清冷的脸终于有了点涟漪,“哦?谢七郎的高见,孤当然乐意洗耳恭听,请讲,请讲。”

    林乐霜也挺直了腰身,想听一听谢旭能说出什么样的话来。

    不得不承认的是,前世,元旭长袖善舞,笼络了臣民,对于这些有着旁人不可及的才华。

    别说是她。

    就是她和十三叔两个加在一起,也比不上他。

    更何况,元旭并不是一个人,身后有着一个家族。

    这个家族最终将延续了千年的世家琅琊王家踩在了脚下,成为大兴无可匹敌的势力。

    谢旭在这个年纪,心中的格局究竟有多大了呢?

    “家父以《三字经》为小臣开蒙,为首几句便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圣人认为,百姓的心性是可以通过教化来改变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朝廷上下都信佛教,那么自然百姓们也都会信佛。虽然先帝曾经下令废止了巫祝之术,从西越国引入了佛教,但这么些年过去了,朝廷上下信仰佛教的人并不算多,信徒们大都是一些平头百姓,通天塔倒塌这样的事情,从信佛之人来看显然是佛祖对于不敬佛祖的惩戒,如果朝廷这个时候也认可了这样的说法,实际上就等于承认了佛祖的存在。”

    谢旭的声音不急不缓地在小小的雅室里回荡。

    太子望向谢旭的眼神之中带上了激赏之色。

    谢七郎如此年轻,就能将事情分辨的如此透彻,的确是人中龙凤。

    谢旭看向了正不转眼看着他的林乐霜,继续说下去:“既然朝廷承认了佛祖的存在,那么不相信佛家就等同于知而不信。这样怎么能够获得百姓的信任呢?”

    谢旭说的话,就比谢大爷说的要更进了一步。

    虽然通天塔的倒塌在佛家信徒们眼中也算得上是异象了,但是这个是佛家人自个的想法。

    既然朝廷没有将佛家作全大兴的信仰的话,那么就压根不应当对这件事情做出任何反应。

    只要做出了反应,就相当于朝廷的态度。

    那就是朝廷已经认识到并且已经相信了佛祖的存在。

    区别只在于承认还是不承认。

    林乐霜的心中无奈地想,谢旭原来这个时候就已经如此深思熟虑了。

    王丰和王志父子并不轻松。

    至于淮阳王,更是被谢旭这些话激荡的说不出来话。

    原本是天衣无缝的计谋,只需要略作推动,就能够得到他们想要的结果。

    没有想到,从王丰说话开始,这就变成了影响民心的大事。

    从王丰到谢大爷再到谢旭,他们每个人说的都极其的有道理,也都是他极其欠缺的。

    而更让他觉得不堪的是,元成留下的孩子,见识远远在他之上。

第945章 两个侄子() 
谢旭之于元明并非是一个不讨喜的侄子那么简单。

    作为元平最爱的弟弟,元明不可能置身事外。

    元平和元成之间的争斗。

    元平和成太妃之间的缠斗。

    围绕着谢旭即将在大兴展开的时局震荡。

    还有……

    谢旭是他的情敌。

    元明嘴上不说,实际上对于谢旭的存在总是有几分忌惮,他能够感觉到,林乐霜对于谢旭是不同的。

    以往,他凭借着大兴谪仙的容貌风姿,凭借着先下手为强,凭借着“飞鹰”和“黑线”保护着林乐霜,谢旭在他的眼中压根不构成任何威胁。

    不就是一个要依靠家族势力,乳臭未乾的世家子么。

    在十三叔的内心这样想。

    谢旭怎么能够比得上他的份量。

    面对着心上人,即便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谪仙也未能免俗,总是要和情敌比较一番。

    甚至还忍不住吃些干醋。

    但十三叔内心笃定,谢旭比不上他,小王妃的心中也只有他一个人。

    可是今日的谢旭表现出来了惊人的才华和耀眼的光华。

    十三叔甚至能够感受到身旁小王妃对于谢旭异乎寻常的关注,和对那一番陈词的认同。

    甚至,超出了认同。

    那是一种折服。

    实际上,就连他也是折服的。

    这个侄子,身上有着元家人的血脉。

    如果……

    十三叔不敢想下去了。

    他强自按捺住内心的激荡,微微点头,眼神扫视了一番众人。

    谢三爷的脸上并没有因为儿子如此有见识而面露高兴之色,甚至还有些隐隐的难过。

    而谢大爷虽然不认同谢七郎如此激进,但依旧不免觉得骄傲。

    荣大黝黑的脸上满是沉思。

    而太子则灼灼发光地紧盯着谢七郎。

    元明笑着问,“谢七郎所言颇有道理,不知太子有何看法?”

    清河国太子的一双鹰眼将谢家人的神色也全都看在眼里,再看向元明的时候,眸中的算计已然掩去,哈哈大笑道:“小叔,您也说谢七郎说的有道理了。”

    谢大爷忍不住皱了皱眉。

    这位太子的德行,他是见识过的。

    清河国太子又道:“孤在清河国长大,见识有限,更是觉得谢七郎是英雄出少年,深藏不露,竟然有如此治国安邦之才,以往都是孤有眼不识泰山,期望谢七郎能够折节下交,对孤多加指点。”

    怎么几句话就转折到太子要和谢七郎交好上来了,还说的这么谦恭,让谢七郎简直没有办法推拒。

    林乐霜的眼神不由得就闪了闪。

    就连谢三爷的脸上都有些莫名。

    谢七郎还是头一回被元家人这么高高的捧着,马屁拍的震天响。

    俗语有云,千穿万穿唯有马屁不穿。

    不管是谁都喜欢听好话。

    更何况说好话的这个人身份还不低。

    谢旭尚未及冠,陡然站出来说这些话就有卖弄的意思,当然更是没有办法抵挡住这样的言语吹捧。

    “小臣久闻太子的贤名,因身份所限,无缘请教一二,如今有了这个机会,又怎么能够放过?”

    “好说好说,不如过几日,孤就请你去梅园一叙如何?”

    谢旭看了看淮阳王身边的林乐霜,脸上不自在地泛起了一层红色,“求之不得,实乃臣所愿耳。”

    淮阳王:“……”

    看着不明真相的两个侄子搅到一处去,怎么这么心烦呢?

    林乐霜:“……”

    前世,太子深恨元旭断了他的称帝之路,声称要和清河国国王一起反了元旭的。

    怎么今生两个人还惺惺惜惺惺了?

    谢三爷:“……”

    这……这……

    谢大爷:“……”

    太子这又是唱的那一处?难道想将谢七郎拉到太子夺嫡的船上?

    孩子太小了就是不明白大人的难处,怎么就这么爱出风头呢?

    谢大爷的眉头轻皱,带了些许愁色。

    林先轻轻哼了一声。

    因为当日赏梅宴上出了事,祖母和母亲给那些赏梅受到惊吓的宾客们都送了赏梅贴,答允他们可以入梅园赏花,这下可好,倒成了太子和谢旭的勾搭之所了。

    两个附庸风雅的东西。

    林山则皱着眉头不发一语,头一回没有搭理心存不忿的四弟。

    “既然如此,孤当与中常侍一并启奏皇上,请皇上定夺。”

    淮阳王最终这么说。

    他所扮演的就是一个不通政务的诸侯国国王,而实际上,他也是的。

    有那么的一瞬间,他甚至有些犹豫。

    但是这份犹豫很快就被放下了。

    不管他能不能胜任,他都得帮着皇兄理政。

    很简单。

    皇兄只相信他。

    也只能相信他。

    为了皇兄的信任,他都不能没有骨气的退缩。

    离开了雅室,淮阳王的心里颇有些堵得慌,不发一言。

    林家兄妹也没有说话。

    王家父子在宝塔寺外作别,上了马车之后,王丰命王志打起帘子,对着站在马车旁送别的外甥们说:“韩信自诩善将兵,愈多愈好,说汉高祖只能将兵十万,但却善于将将,所以他为汉高祖所用。”

    林山有些抑郁的脸上顿时松快了许多。

    林先挠了挠发顶,点头表示听进去了舅舅的话。

    王丰看着林先这个样子,长叹了一口气。

    林先虽然不知道舅舅叹什么气,但隐约之间也知道这气是冲着他来的,脸上顿显尴尬之色。

    王琳已经成为林先和王家之间的心病了。

    王丰见他这个样子,更不想说话,王志等了等,见父亲一副不愿多说的样子,正打算放下帘子,让车夫驾车而行。

    “这件事……可是……”王丰又说话了,虽然言语吞吞吐吐,但眼神威严,直直地朝着林先压了过来。

    林先这个时候并不蠢笨,立即明白了舅舅是在问什么。

    舅舅这是让他自个坦白通天塔之事是不是他做的。

    “雕虫小技,只是可惜……”

    可惜什么,林先没有直说,王丰也明白了。

    看向林先的眼神和缓了许多。

    王丰点点头,捋了捋胡须,“你们好自为之,有需要舅舅相助之处,尽管来提。”

    此言一出,林先的脸上顿时绽开了惊喜的笑容。

    俊朗的面容竟然显得有些憨傻。

    在林家兄弟两个感激和欣喜的目光之中,王志回以微微一笑,放下了帘子,遮挡住了视线。

    王家的马车就此远行而去。

第946章 和尚和庙() 
谢旭在离开的时候,没有管住自个的心,依旧忍不住看了看淮阳王身边的俊秀少年,期望能够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些许赞叹,又或者别的……什么。

    归根结底,他只是期望少年的眼中能够有他。

    那个真正的他。

    不是作为谢家七郎的他。

    他还没有在她的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品格,就这样莫名其妙地失去了追逐她的资格。

    他于心不甘。

    此时。

    少年那一双黑白分明如深潭的眼中的确有着他的身影……只是那里面的含义却复杂的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