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城北京-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代
  公元
  907…959
  北宋
  公元
  960…1126辽
  公元
  907…1115
  (契丹人)辽都南京;
  燕京
  (1012年后)北京自公元937年始被辽作为“南方京城”。
  南宋
  公元
  1127…1279金
  公元
  1115…1234
  (女真人)金都中都
  (1153年)公元1113…1115年,金从辽治下攻取北京,将之归宋。
  公元1115年,金拔北京。
  公元1151年,北京扩建。
  元
  公元
  1280…1367〖3〗首都大都;
  汗八里公元1215年,成吉思汗军拔北京。
  公元1260年,忽必烈登基。
  公元1264…1267年,在新址建北京。
  公元1275年,马可·波罗初见忽必烈汗。
  公元1276年,蒙古军攻克南宋都城杭州。
  明
  公元
  1368…1643〖3〗首都北平;
  1403年
  后称北京公元1368年,北京被改造扩建。
  公元1417…1420年,永乐皇帝勒令扩展重建北京。
  公元1436年,再次改建。
  公元1553…1564年,增建北京外城墙
  清
  公元
  1644…1910
  (满族人)〖3〗首都北京城市格局未改,但康熙与乾隆对其作了修饰。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六篇 皇宫和御苑(1)
是艺术使北京成为一座宝石一样的城市,一座金碧辉煌的城市;是艺术安排了长长街道、高高门楼,为生活增添了魅力。不仅仅是建筑艺术,还有故宫博物院和琉璃厂的绘画艺术、雕塑艺术、陶瓷艺术、古董艺术、木版印刷的古书——所有这些使北京成为一座重要城市。故宫博物院内有许多世纪以来留下的无价的历史财富,它们被保存在皇宫内,很少被世人看到。它们原被贮藏于中央太和殿左右两侧的文华殿和武英殿中。一九三三年,由于抗日战争来临的迹象已非常明显,那些珍宝被转移到了南京。后来这些珍宝再一次被极小心地从南京转移到台湾,贮藏在台湾的地下室里。中国最出色的艺术都在那儿。它被称为故宫博物院,可在人们头脑中仍旧将这些珍宝与北京联系在一起,就像我们把卢浮宫的珍宝与巴黎联系在一起一样。
  中国建筑的特点——形式、线条、色彩和结构——是构思的基础,与西方建筑大相径庭。西方宫殿建筑中色彩的运用不很明显,如凡尔赛宫和汉普顿庭园。这种情况同样表现在英国和法国的古城堡中。欧洲宫殿的主要色彩,像凡尔赛宫,似乎都呈流行的白色或是一种显示时代荣耀的暗黄色、灰色。它们在绿树的环绕下,衬托在绿地中,显得极其美丽。相反地,北京的宫殿及其附属建筑,被建筑师们设计得色彩缤纷。这可能是运用琉璃瓦造成的效果,由此获得漆釉的红、黄、蓝、绿、淡紫或蓝绿等色调,运用油漆和清漆装饰木质建筑也有同样的表现力。
  对石头建筑材料的忽视束缚了中国的建筑。劳动力的丧失对于那些暴君来说并不算什么、使用木质材料的结果就是朽坏得快,这使有着数千年辉煌历史的中国今天可引为骄傲的古老
  图58云锣
  建筑也就屈指可数了。使用石头的建筑,可保存几个世纪,例如悬崖上和墓碑上的雕刻题字。旧颐和园(圆明园)毁于一八六〇年清军与英法联军之战。当人们参观它的残迹时,便会感触至深。在这有着极多亭榭和塔楼的大规模的皇家庭园中,在这堪称世界上最大的乐园中,唯一存留至今的便是“意大利残垣”或残存的意大利王宫,它是罗柯柯派建筑师们用石头建筑的。洛可可式石柱横陈在那儿,还有隐现于茂草之间的壁缘和三角顶。它们都是用石头建成的,所以会残留至今。可当年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的奇妙乐园中修建的玩具大小的西方式庭园已烟消云散了,留下的只有池塘和芦苇。坐落在西安附近的秦、汉、唐代的宫殿也是如此。在秦始皇(公元前三世纪)所建的著名的阿房宫废墟,今天我们看到的只是一座梯形土丘,有五、六十英尺高,一百码长,极像一条飞机跑道。汉武帝(公元前二世纪)的宏大的未央宫,就外表而言,今天看来只是一座位于城市西北角的土丘。在今日西安北部,杨贵妃(公元八世纪)的赛马场和宝塔被麦田和农房所取代。_所有北京的古建筑都完全消失了——例如十二世纪的金中都。古老的蒙古泥墙现在看起来像一片毁坏的土垒,渐渐地成为历史的陈迹。
  当我看到北京的金銮殿时,最令我震惊的是殿内高台和宝座本身的残破之状,它们是用质量不是很好的木头制成的,表面覆着龟裂的褪色的油漆。当然,论理若是每年重新漆饰一次,它看起来就会像新漆的朱红色、金色和绿色。但要永远不褪色却是不可能的。
  总的说,中国宫殿不同于西方宫殿。中国宫殿不像一个平行封闭的军队列阵,却像展开的、分别行进的队阵。’欧洲的宫殿通常包括庞大的建筑,前面有~花园,像卢浮宫前面的杜伊勒里花园,它们都有环绕四周的封闭走廊,以此连结无数房间,这样人们便很少需要通过露天的宽大庭园进入另一建筑了。凡尔赛宫的花园很大。但也是如此。换句话说,一个宫殿就是一座完整建筑。相反,北京的宫殿却遵循了一家之内分屋别室的观点,就是在不同的庭院建起不同的建筑物,由长长的石道和遮荫走廊相连结,它们被人分成不同的生活空间,最后它们又都贯通集中在行礼大厅的开阔空间,突出强调的是梯形大理石台阶,围栏,和它们之间的景色。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六篇 皇宫和御苑(2)
图59《秋林群鹿图轴》五代作品,作者佚名
  图60皇家学堂——国子监的牌楼
  图61明十三陵之华表
  图62雍正皇帝所葬泰陵主口的石拱门
  北海
  1.团城
  2.玉佛
  3.白塔
  4.大西天
  5.九龙壁
  6.松坡图书馆
  7.金鳌玉以桥
  8.国立图书馆
  中海和南海
  A.新华门
  B.瀛台(光绪皇帝在此遭囚十年)
  C.袁世凯总统府
  D.万善股
  E.紫光阁
  F.东门
  图63北海/中海和南海
  宫殿都被高高的带有枪眼和瞭望塔的粉色城墙紧紧地围在紫禁城内。它酷似一个设防的城池,厚重的城墙上是有着大约三、四十英尺高、五十英尺宽基础的塔楼。环绕紫禁城的是皇城,它也围有一圈较矮的粉墙,却没有那样的防御性外观。在皇城城墙和紫禁城的中间地带西面被西苑占去,东面则有各种官方机构的建筑,诸机构负责宫廷生活的管理和供给事宜。
  紫禁城的最南端是用作典礼的三大殿宇: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太和殿又称作“皇极殿”,是皇帝举行即位、诞辰、盛节等重大庆典时接受廷臣晋见的地方。中和殿的地位在重要性上稍次,主要作为方便的休息场所,皇帝有事去太和殿时在此
  图64乐器
  小憩。保和殿主要是用来召见在殿试中取得佳绩的学者。真正的召见群臣之所是保和殿后面的乾清宫,亦为皇室寝宫,也叫做内廷,或冬宫,是供皇帝、后妃和诸王子居住的一个建筑群。(16)
  建筑被分为两大类,即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前者强调辉煌壮丽;而后者则隐秘,不规则,奇特,与众不同,需要的是平和、优美的宅院。后一类提供住宅区和庭园。他们的区别类似于宣言,讲演词,历史文献所用的正式文字与另一种非正式文字的区别。在后者之中,个人的看法和热情、亲密的关系构成了主要特色。太和殿在公共建筑中是正式建筑的代表,西苑是皇家庭园的代表。中国建筑的特点都蕴含其中。
  走进紫禁城南端的典礼大殿,给人第一印象就是宁静。宁静,是我选择用来描述建筑效果的词儿;它与哥特式教堂的令人振奋向上的精神形成对比。两种建筑的宏大体积都获得了壮丽的效果。对于看惯了法国的修道院和教堂的人们来说,布尔戈斯(西班牙一城市)教堂之庞大,塞维利亚(西班牙一城市)教堂中哥特式柱子之雄壮令人感到惊心动魄。就北京来说,宫殿的宏伟壮观首先表现在从前门到天安门的半英里长的一段景观。天安门有七八十英尺高,上面有一完整的塔楼,像一堵防护墙;贯通高墙的大门至少有七、八十英尺深;天安门外的广场足以容纳十万人。这是皇城的边界。再向里走,人们还要通过两个宽大的庭院和端门、午门。这两道门标志着紫禁城的起始点。紫禁城如同伊甸园里的苹果,充满了圣洁和神秘色彩,禁锢起来的是诱惑和完美。午门之上也建有高高的塔楼,形似防御城堡。越过这道门人们才可进入太和殿的阔大庭院。只有
  图65《按乐士女图》周文姖(唐代)派画
  图66《虢国夫人游春图》十二世纪摹本,李公麟摹
  在皇帝出宫的某些郑重场合,如去天坛祭祀,或出征凯旋时,这些中央大门才被打开。平素朝臣们只从两侧的西华门和东华门进入宫廷。
  如此看来,入宫大道的设计构想已显而易见。太和殿前的庭院很大,大约长宽各有二百码。其开阔的空间是体现庄严壮丽所不可少的要素。永乐年间的建筑师曾精细地测算出怎样获得预期效果,因为这种建筑只能站在一定距离处欣赏。宽广的御道,太和门前金水河上的五座汉白玉桥,上达太和殿的三级殿陛,还有较低处蜿蜒展开的大殿金屋顶,交织成浑然一体,显示出一种独特的建筑观念。大殿总是坐落在砌高的台基上,白色汉白玉的台阶穿过栏柱直达殿上,拾阶而上,给人以登临圣境之感。庭院的两侧有覆顶的迴廊。台阶被分成三段,中间部分是刻有蟠龙和其它象征图案的石板,当皇上乘轿子时享用。大殿前的露台是一条宽阔的石道,摆放一座大理石日暑,一只大理石嘉量和一对象征长命百岁的鹤、龟,还有一些大铁缸用来装防火用水。
  太和殿有一百一十英尺高,二百英尺宽,一百英尺进深,其规模与忽必烈汗的听政大殿相仿。这个殿现在是空着的。中央是高台,有三十平方英尺,可从三面登上彻座,殿顶井藻涂着绿色、金色的方形图案。御座上方悬有一方匾额,上有四个金色大字:“正大光明”,强调正直、坦率、光明磊落的思想品质kwangming一词译成“光明”是不正确的)。我已讲过御座高台破烂不堪的情形,表面主要靠清漆维持华彩。但却不难想象,当皇帝被宫廷侍卫和朝臣们围绕着坐在宫廷之上时,显出一副威严壮观的气派。日本出版的《唐土名胜图绘》一书,以木版画生动地展现了太和殿上大臣们的娱乐活动和午门外的景象。

第六篇 皇宫和御苑(3)
被这些木板画所表现并被中国文献所证实的一个有趣景象,就是一对对大象面对面地站在道路两旁。当朝臣们通过时,大象就聚到一起,挽起象鼻,挡住午门外的中央大路。大象平时被关在顺治门内的大象房里。太和殿后面就是略小些的中和殿。一###八年的一天,当光绪皇帝途经这里准备上朝时,被慈禧太后捉了去。
  宫殿建筑的宁静风格并非由巍峨高耸的屋脊,而是由起伏延展的屋脊所造成。朱丽叶·布莱顿正确地注意到,整个屋顶外面没有一根直线。他说:“甚至房瓦的主坡面也有轻微的孤度,有一种波纹。这不是偶然的,而是特地用来美饰外形,使其赏心悦目,却没有减少直线形的单纯和闲适质朴的美感。”{17}这情形颇似希腊卫城的柱子,它们并不完全是垂直的,而是向内倾斜,因弯曲的幅度很小,故而人们很难觉察。有一种说法曾很流行,即认为中国建筑的顶部曲线源自蒙古包的天然线条。这种说法似乎颇有道理,实则纯属主观臆想,因为它忽略了中国人对于形式和线条的天然趣味。
  当人们站在那儿,深为这些宫殿和天坛的线条的完美纯净而震惊时,必定会感觉到那种对形式和结构的敏锐直觉,以及对比例、结构、曲率的精密鉴别。它们直接源于中国书法中的美学修养。
  书法艺术的一条基本纲领是“刚柔相济,宽猛相兼”。很明显,拱形屋顶大约占建筑物一半的高度,与平直的基础和下面的术子形成和谐的整体。没有坚实结构的曲线产生的是柔弱有加,力量不足的效果,而直线形若曲线的配合,所产生的则
  图67颐和园中之亭桥
  图68《静听松风图》马麟作于一二四六年
  是僵直之感。在这方面,纽约的联合国大楼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它给人的印象便是稳健有力,但并不优美。它拥有的是戒尺一样笔削的直线,不过此外它一无所有。只有通过直线与曲线的交互配合,线条的并用才能产生和谐统一的整体效果。
  由此可见,不论是建筑,抑或人的形象与性格,刚韧与柔和都是达到美所必不可少的两种因素。
  在北京的宫殿建筑中,屋顶是整体结构中最有特色的部分。在它上面,所有的线条都展示无余。耀眼的屋顶瓦的使用,颜色的选用,又一次突出了屋顶的重要。因此,正像我们将在宫殿庭院看到的色彩效果那样,单层屋顶和多重屋顶的复杂结构几乎构成了建筑中修饰性最强的部分。这一特点在日本的寺庙宫殿建筑中亦可看到。
  在中国社会,祖先崇拜在生活中历来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坐落在皇城东南角的皇室祖庙——太庙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一年中每个季节的头一天都要供奉牛羊来祭祀先帝的灵魂。按照古代赶庙的习俗,每当做出影响皇族前途命运的决策时,都要在此向死去的亡灵—一通告。与普通人家的祖庙不同,皇家太庙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殿堂被分成各个祭室,每个祭室供奉一位皇帝,而且为每位皇帝和他的后妃设有御位。皇帝御位置于中央,两侧是皇后的御位。例如,康熙有四位皇后,便另设有四个御位;乾隆有两后,咸丰有三后,可怜的光绪只有一位皇后。庭院里有古老的松柏,许多乌鸦栖聚在上面。这些鸟凭经验已经知道这个场所是禁止射猎的,在中国其它地区的许多祭祀场所也是如此。
  然而对我来说,印象最深的却要数文华殿后面文渊阁中的
  图69北海
  1.团城A.玉佛B.玉瓮2.蜈蚣桥3.琼华岛4.静心斋5.北门
  6.松坡图书馆7.小西天,万佛楼8.九龙壁9.五龙亭(五亭桥)
  10.观音堂11.大西天12.金盆玉■桥PPP鼓楼
  图70旗
  皇家藏书处。那是一座两层楼阁,里面的藏书都套在丝或织锦的书套里,书套旁边用玉别针别住。那儿还有皇帝的御书房,分布在底层和顶层,皇帝可以在此读书。那儿有乾隆皇帝的四部大型藏书中的一部,即著名的《四库全书》。藏在圆明园的一部同样图书在1860年被战胜的英法联军烧毁了。那时欧洲人极为欠缺对中国的了解,英法联军的士兵们全然不知他们烧掉的是多么宝贵的财富。当年乾隆皇帝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搜寻有价值的古书,这些书被送往首都,由学者编辑们着手逐一进行研究,并与已有的书籍进行对照。将选出的图书列出书目,用手抄下来,纳入这个庞大的总集。

第六篇 皇宫和御苑(4)
此外,还附加了未能包含在内的一些优秀书籍目录。当时的编辑们尽皆广闻博学者。尤其是老学者纪晓岚,他是一位聪明过人、富于幽默感的地道学者,乾隆非常敬重他。当年对《四库全书》中每本书的风格,著述情况和价值所做的简要编辑评论,亦即提要,至今仍保持在经典评论的水平。较早编就的永乐年间的全书——《永乐大典》,除了大约二百本今存者外,其余著作已尽被烧毁或已散逸。这套《四库全书》的编纂亦效其法,由专门学者们认真标注,每一笔都加以认真查验。用墨精美,用的是又白又厚质量上乘的宣纸,用丝线装订成册。
  当世人看到康熙、乾隆学习汉语的巨大热情,早期许多汉人对满族统治者的怨恨便逐渐化为乌有了。这些帝王都是文学艺术的保护者,许多令人折服的百科全书、字典、参考书都是由他们下令编辑的。幸运的是,康熙和乾隆皇帝执政皆达六十年。事实上,乾隆在位将及六十一年时,他便退隐了,声称他不敢超过伟大的康熙统治的年限。他死前在内延东侧又平静、舒适地生活了几年。由于乾隆深谙汉族文化,且作有精湛的诗句和书法作品,因而世间有一传说也许不是无稽之谈,即乾隆父母是汉人,幼年时他被偷带进宫,由他人用计袭了皇位。
  清代最后一位皇帝溥仪,在四岁时就被推上了宝座。我在北京时,溥仪还是个二十岁的年轻人,仍住在内廷,跟从R.F.庄士敦(R.F.Johnston)先生学英语,庄士敦先生为他取了个很妙的皇室名字——亨利。我的一位朋友曾看到这位亨利·博仪的桌上放着一罐亨特莱和帕尔默公司出品的饼干,毫无疑问那是他的英语导师送给他的。人们还看到他从旧书上撕下一页来擦鼻子。后来他被“基督徒”将军冯玉祥戏剧性地赶出了皇宫,当然这并非因为他本人有什么过咎,再后来便被日本人绑架,软禁,送至天津;然后被立为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在广岛事件后,他又在前往满洲里途中被俄国人逮捕关押。
  我最后一次听到博仪的消息是在一九六O年。那时他已成为一名普通人;正在彻底交待他那与生俱来的“资产阶级”罪行,发誓要为胜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而工作。
  图71蒙古军营
  图72颐和园中之石舫
  西苑中的南海、中海和北海是历代皇帝的娱乐场所,覆盖着古树,有北海的藏式白塔君临其上,从远处便可依稀望见白塔的丽影。法语称白塔这种奇形怪状的结构为“薄荷瓶”,这比喻很恰当。这一带原是忽必烈汗所建诸宫殿的中心。当初那些宫殿中挂着野猫和貂,地板上铺着黑貂皮。忽必烈汗的猎鹰房在西部。马可·波罗写道:“他的公园内有许多白色雄鹿,勒鹿,瞪羚和不同种类的乖巧的松鼠。”奥德里克曾对宫中一只机械孔雀的技术奇迹大加赞叹,那里还有一座金制的水钟。(参看第四章)
  南面是南海,有着极美的景色,也发生过令人寒心的惨剧。由一道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