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议经过热烈讨论,党组的几位领导成员都发了言。大家一致认为,松辽盆地石油勘探形势很好。虽然有些情况还没有完全搞清,但是,我们毕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可靠资源,有了进一步开展勘探的牢固阵地和必要条件,再加上油田处于富饶的东北平原,工业基础雄厚,交通发达,在勘探和开发建设速度上可以比其他地区来得快。
有了这样一个油田,怎么把它拿下来呢?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西方国家对我们实行经济封锁,中苏关系日趋恶化,苏联撕毁合同,撤走专家,很明显依靠外援这条路走不通。只有靠我们自己,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拿下油田。1959年,全国石油消耗量是万吨,其中自产的仅205万吨,自给率只有。国家不得不耗用大量外汇进口原油和成品油。当年,国家用于进口原油和成品油的外汇为亿美元,占全国进口用汇总额的。即使如此,油品的供应情况仍然十分紧张。民用油中数量最大的煤油和柴油,商业部门年底库存量1959年比1958年分别下降15%和24%。1960年的形势更为严峻,国家对石油及其产品的需求量超过1000万吨,而国内最大的生产能力是500万吨,缺口高达500万吨。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进口原油非常困难。到处都喊缺油,就连北京的公共汽车也背上了煤气包,空军的训练和执勤飞机因油料紧张不能正常起飞。另外,作为石油工业基础的天然石油资源,偏居西北一隅。1959年时,98%的天然原油产量和的原油加工能力在陕、甘、青、新四省区,而90%以上的消费量在东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面对这种情况,余秋里在会上说:我们搞石油勘探,要勇于解放思想,敢于在情况基本搞清的情况下作出决断。有充分根据而不敢作决断,就会贻误时机,就会一辈子落后。现在国家迫切需要石油,松辽资源又比较可靠,地质情况也搞得比较清楚,改变石油工业落后面貌在此一举。我们必须下定决心,背水一战,全力以赴,尽快拿下这个大油田。松辽石油会战,只能上,不能下,只能前进,不能后退,不管有天大的困难,也要硬着头皮顶住。争取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水平,把这个大油田勘探、开发、建设好,把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
第二章 中央批准了会战报告(2)
大家在讨论中提出,会战中从各油田、厂矿抽调的队伍,兵要精,将要强。头等的队伍,头等的技术,头等的设备,头等的材料,都要上去。还要组织2000人的专业技术队伍,石油科学研究院、各油田的专家、老总,石油学院的教授、讲师、学生,都要到现场参加会战,搞技术攻关。不仅要打出高速度,更要打出高水平、高质量。会战的各项工作都要经得起历史检验,经得起旁人的分析和批判。同时,还要通过会战,调动广大职工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掀起你追我赶、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提高我们的领导水平,丰富我们的工作经验,培养锻炼出过硬的石油职工队伍。
这次会议最后决定组织松辽石油会战,由石油部党组直接领导,党组成员中,余秋里、孙敬文、康世恩到前线指挥,李人俊、周文龙、刘放主持部里日常工作,负责后方支援。部机关抽调一半干部参加会战。会战队伍由石油系统各企业事业单位抽调组成,各单位带队的主要领导干部由石油部点名指定。会议还讨论了会战的部署和任务,待向中央的报告批准后,再作安排。
2月6日,余秋里给李富春、薄一波写了封信,汇报了松辽石油勘探情况和石油部准备在松辽地区组织石油会战的设想,请求国家增加部分投资、设备、器材和劳动力。因为当时经过几年的“大跃进”,国民经济已经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各方面都在努力压缩项目,尤其是对于新铺的摊子,中央控制相当严格。李富春读过余秋里的信后找他谈话。李说,各部门都在下马,而你们却要上马,这是个大行动,要给中央书记处写报告。几天以后,余秋里和李人俊直接向邓小平汇报工作。余秋里提出,准备集中石油系统一切可以集中的力量,用打歼灭战的办法,在松辽地区开展一场勘探开发石油的大会战。邓小平当即表示同意,让他们正式给中央写一个报告。
遵照邓小平的指示,石油部党组2月13日给中央写了《关于东北松辽地区石油勘探情况和今后工作部署问题的报告》,上报周恩来、李富春、薄一波并中央。报告说:“最近,我们对东北松辽地区的石油勘探情况和今后工作部署问题,作了反复的研究和讨论。从现在已经掌握的资料来看,可以说形势很好,来头很大。目前,已经在黑龙江省肇州县大同镇地区,探明了一块200平方公里储油面积的大油田。初步估算,地质储量在1亿吨以上,大体上相当于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产油情况很好,现在已经打出来的探井,经过1个多月的采油试验,平均每口井日产量在12吨左右。”“油层产油性能良好,出油稳定。而且地层松软,打井容易。总起来看,开发和建设这里的油田,有很多便利条件。”“整个大庆地区,从地质资料上看,是一个很大的适于储油的构造带,面积达2000余平方公里。现在拿到手的这块油田,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边界尚未摸到。看来,储油面积还会有大的扩展,远景非常乐观。”“我们打算集中石油系统一切可以集中的力量,用打歼灭战的办法,来一个声势浩大的会战。从玉门、新疆、青海、四川等石油管理局和其他有关石油厂、矿、院、校,抽调几十个优秀的钻井队和必需的采油、地质及其他工种队伍,加上2000多名科学技术人员,参加这个大会战。抽调的人员都要精兵强将,在现场大搞比武竞赛,掀起一个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一鼓作气地拿下这个地区。”
报告送上去之后,仅仅过了7天,中央就将这个报告批转给了华东局、黑龙江和其他有关省、市、自治区党委、国家计委、经委、建委、地质部和其他有关部的党组。中央在批示中指出:“中央同意石油部党组‘关于东北松辽地区石油勘探情况和今后工作部署问题的报告’,现发给你们,望予支持和协助。石油部为了加快松辽地区石油勘探和开发工作,准备抽调各方面的部分力量,进行一次‘大会战’,这一办法是好的,请各地在不太妨碍本地的勘探任务的条件下,予以支援。我国的石油工业特别是石油地质勘探工作,在两年中有了较快的发展,但目前仍然是一个薄弱的方面。积极地、加快地进行松辽地区的石油勘探和开发工作,对于迅速改变我国石油工业的落后状况,有着重大的作用。”接着,周恩来就此作了具体指示和部署。于是,一场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石油工业落后面貌的石油大会战拉开了序幕。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章 茫茫荒原布战场(1)
1960年年初,石油部党组酝酿组织会战时,曾经计算过,要搞好会战,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人力不足。组织会战的决定作出后,周文龙副部长给中央军委总参谋长罗瑞卿写了封信,汇报松辽地区石油勘探情况和准备组织会战的打算,请求在当年安排军队转业计划时分配大庆会战3万名官兵。2月间,余秋里又将这一想法向周恩来作了汇报。周恩来说:“这个想法很好嘛!主席正在广州召开军委扩大会议,你快到广州去!”当月中旬,余秋里专程飞到广州。在那里,他首先见到了罗瑞卿。罗瑞卿风趣地说:“余秋里哟,一下子就要改编我们的3万部队呀!就你想得出来!你真会找窍门啊!”
随后,余秋里又向刘伯承、贺龙汇报了这件事。刘伯承说:“对头嘛!打虎要靠亲兄弟,出征还得父子兵嘛!”
余秋里还当面向毛泽东汇报了松辽石油勘探的新进展。毛泽东一边抽烟,一边听汇报,还不时地点头说:“好嘛……好嘛……这很好嘛!”这时旁边有人插话:“余秋里要在松辽搞个大会战!”余秋里接着说:“正准备调克拉玛依、玉门、柴达木、四川的队伍到松辽会战。”毛泽东说:“听说你们有个报告,要搞会战。好哇!准备上阵喽!”
关于这次汇报,余秋里后来回忆道:“毛主席没有说多少话,从他听汇报的神态和讲话的语气,我感到他对我们的计划是同意的,寄予希望的。从毛主席住处出来,我的心情是轻松的,充满了信心。”
2月22日,中央下达了《中央决定动员3万名退伍兵给石油部》的指示,指出:“为了集中力量迅速开采在东北大庆地区发现的新油田,决定从部队今年度退伍兵中动员3万人交石油部参加开采大庆地区新油田的工作。”以后,中央军委又决定给大庆分配3000名转业军官。从3月份起,转业、退伍的官兵陆续来到大庆。他们中间有不少是党团员,有的还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给大庆会战增添了一支生力军。
准备搞石油大会战,困难当然很多。石油部经过反复计算,要把会战搞上去,只靠石油部自身的财力、物力是不够的,仅1960年就有2亿至3亿元资金和几万吨钢材设备的缺口。石油部为此又给国家计委、经委写了报告。当时,国家计划的投资和物资已经分配完了,而且在资金、物资上已经出现了严重困难,计委、经委在自己的权限内无法平衡、解决,便将报告又送到了中央书记处。邓小平问明情况后,表示同意解决。于是中央又在计划外给会战拨了2亿元投资和几万吨钢材、设备。这些无异于为会战的准备工作雪中送炭。
石油部党组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石油大会战的文件精神,从2月21日起在哈尔滨的黑龙江省委107招待所召开了大庆石油会战第一次筹备会,康世恩主持了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全国石油系统37个局、厂、院、校的主要领导。会议首先传达了党中央的指示和部党组给中央的报告,讨论了大会战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主要任务,确定会战的组织机构。会议确定了石油会战的三项任务:第一,在2000平方公里的面积上甩开勘探,争取打200口左右的探井,迅速探明油田面积,找到10亿吨的可靠储量。第二,选择已经探明的有利地区,打出200口左右的生产试验井,进行油田开采试验,实行早期注水,当年生产原油50万吨,年底达到日产4000吨的水平和年产150万吨的生产能力。第三,在大庆长垣以外的附近地区,进一步开展地震勘探,完成地震细测4万公里,选择有利构造进行钻探,争取再找到一些新的油田。
为了完成这些任务,会议决定石油部党组亲临会战前线指挥,并组成了大会战领导小组,石油部副部长康世恩担任组长,勘探司司长唐克、部机关党委副书记吴星峰担任副组长,小组成员由石油部科研院及新疆、玉门、松辽、川中、青海各石油管理局主要领导干部组成。会议宣布了部党组关于全国石油系统37个局、厂、院、校由主要领导带队,组织精兵强将,自带设备参加大会战的决定。会议将参战的单位划分成5个战区:葡萄花地区,太平屯地区,萨尔图地区,杏树岗地区,高台子地区。明确了各参战单位的任务及所负责的战区。对参战单位的队伍组织、人员集结、设备材料调度等提出了具体要求。按照当时的安排,会战的重点地区是长垣南部的大同镇附近地区,在葡萄花、高台子、太平屯构造上部署了比较多的探井,油田的开发试验也准备放在葡萄花一带。
当时组织会战队伍,主要采取三种形式,康世恩赋予每种形式一个形象贴切的比喻:一是“拔萝卜”,点名抽调一些标杆队。比如,玉门的王进喜钻井队,新疆的张云清钻井队等。二是“割韭菜”,把原来的队伍成建制一个不剩地调来。三是“切西瓜”,把原来的队伍一分为二,调来一半,留下一半。在时间安排上,会议提出,3月份调动人马,4月份开始上手,5月初正式打响。各参战单位的钻井、安装队伍及指挥机关必须于3月15日前赶赴会战现场。
第一次筹备会议于3月3日结束。各单位参加会议的领导人急如星火,从哈尔滨赶回原单位,立即传达贯彻,搭班子,调队伍,拆钻机,运设备。经过层层动员,宣传教育,会战队伍迅速开赴大庆。各单位的石油工人都以能参加会战为荣,就像战士上战场一样,个个争先恐后。各路会战队伍一路上集体行动,纪律严明。在北京换车时,许多第一次到北京的人,顾不上到天安门广场拍个照片。到第一次筹备会议规定的3月15日,各单位到达大庆地区的工人已有1000多人,部队转业官兵11000多人也到达了会战现场。加上松辽局原有的5000余人,集结在大庆油田的会战队伍已达17000人。运抵安达的设备、器材已有247个车皮,1万余吨。
第二章 茫茫荒原布战场(2)
党中央批准石油部党组关于组织松辽会战的报告后,中央书记处指示,对会战的检查督促和组织支援工作由薄一波主持,国家计委、经委、建委负责。并由三委的三位副主任组成领导小组,负责日常组织领导工作。
国家计委、经委和建委根据中央批示精神,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省市支援大庆石油会战。3月3日,三委给冶金、水电、农机、外贸、交通、一机各部和上海、黑龙江省计委、经委发出电文,要求迅速调剂一批钢材、设备,支援松辽石油勘探。当时决定调剂的物资和设备有:钢材万吨,发电机组6000千瓦,载重汽车100辆,吉普车30辆,45匹马力拖拉机60台,机床50台,压路机2台,油井水泥1万吨,轴承4000至6000套,木材由黑龙江省就地调整支援。
3月9日,薄一波主持召开支援大庆石油会战的专门会议。参加会议的有:黑龙江省陈雷,吉林省肖靖,辽宁省孙洪志、余迈,东北协作区办公厅倪伟,石油部余秋里、李人俊、康世恩,地质部何长工,中央工业部于江震,国家计委安志文、董铣,国家建委柴树藩,铁道部郭鲁,水电部程明升,化工部李苏,建工部刘裕民,商业部阎顾行,冶金部王大伟,一机部李克,交通部伍坤山,邮电部赵步云,劳动部李正停,中央办公厅贾步彬以及国家经委孙志远等人。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关于大力支援东北松辽油田的勘探与开发问题。余秋里、康世恩汇报了大庆油田的勘探情况、会战的工作部署和需要解决的问题,陈雷汇报了黑龙江省支援油田勘探开发的情况以及从本省的角度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解决的问题。薄一波在会上讲了四点意见:一是从毛主席到党中央对大庆油田十分关心。它对于全国解决石油翻身问题具有重大意义。二是开采原油按年产2000万吨规划,修两条输油管。三是黑龙江省支援石油开发的办法很好,今后要继续照办。四是具体问题,如建设项目与投资,指定安志文负责审查提出方案;物资问题由孙志远负责研究解决;运输问题由郭鲁等人负责解决。在会议产生的纪要中指出:党中央和毛主席都很关心松辽石油会战,“中央对于开发这块油田很重视,决心很大,决定大力支援。”国家经委随后发出'60'31号文件,要求:“关于松辽油田大会战的进展情况,石油部每隔十天、半月要向中央和有关部委写一个报告。”
3月13日、17日,国家计委、经委、建委发出电报,督促有关单位迅速调拨钢材、汽车、水泥、拖拉机、机床、木材等设备物资,支援松辽地区的石油勘探和开发。21日,国家经委向毛泽东写报告,汇报了大庆会战部署和组织支援工作情况,正式提出增加投资2亿元、钢材万吨;会战按年产2000万吨原油安排工作。
这样,大庆石油会战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有力指导下,在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和黑龙江省的组织和大力支持下,经过紧张的准备,迅速展开了。
。。
第二章 三口油井定乾坤(1)
开展石油大会战,会战的主攻方向定在哪?主战场摆在哪?这是当时必须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1959年12月中旬,东北经济协作区会议在哈尔滨举行,周恩来总理亲自参加了会议,石油工业部的领导人余秋里、李人俊也出席了会议。会后,余秋里从哈尔滨乘火车到安达,于12月26日到达大同镇,实地考察石油勘探情况。
那时的大同镇,是黑龙江省肇州县管辖的一个不足500户人家的小镇。镇子只有一条街,镇里大部分是“干打垒”房屋,只在临街的地方有几间砖房的小商店和饭馆。松基3井喷油后,黑龙江省紧急修了安达到大同镇的公路,当时刚刚通车,还没有铺上沥青路面。当时,松辽石油勘探局机关已经在大同镇设立了前线指挥部,局的主要领导都已搬到这里办公。石油部派出的专家工作组也已来到这里,他们少数人住在条件十分简陋的招待所里,大部分人住在临时腾出的民房里。这个一向平静的小镇,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顿时出现了热气腾腾的新景象。
那时正是天寒地冻的季节,最低气温已经降到零下30多摄氏度。寒冷的气候给钻井工程造成了许多预想不到的困难。柴油机难以发动,钻机设备需要保温,水源供应得不到保证,不少井队不能正常钻井。
余秋里这次到大同镇,主要是了解这里的地质条件和勘探情况,了解石油资源是不是落实。围绕这个问题,余秋里和松辽局的领导、石油部专家工作组的专家以及有关地质技术人员进行了两天的座谈。大家一致认为,松辽盆地的勘探基础工作比较可靠,地下的地质构造、地层划分都搞得比较清楚。大同镇地区,松基3井已经稳定生产了3个月,正在钻进的葡1井、葡7井、葡20井都见到了良好的油气显示。更主要的是,这几口井打到的标准层、油层、水层,都能对比得上,证明这里的油层是稳定的,可以断定具有一定含油面积。现场的工作人员给余秋里拿来了一块刚刚从葡20井取出的油砂,原油的气味特别浓,用放大镜一看,质地很疏松,孔隙度和渗透率都不会小。这就是说,这里确实是一个油田。
鉴于大庆地区的地层发育稳定,在不同的井口,地层都能对比得上,岩心、地质录井和测井资料互相比较吻合,为了加快钻探速度,经过同地质技术人员讨论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