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日第一仗:长城抗战-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麟征受伤后,即调73旅旅长杜聿明为副师长代理师长职务,146团团长梁恺调为73旅旅长,继续作战。
  杜聿明
  (1904~1981)字光亭,陆军中将,陕西省米脂县人,长城抗战时为25师旅长,代师长。黄埔一期的学生,毕业后参加了东征。1932年,杜聿明被任命为25师73旅旅长,隶属第17军。1933年25师奉命从徐州、蚌埠等地北上,参加了长城抗战,与日寇大战于古北口一带。1938年装甲兵团扩编为第200师,杜任师长;年底,200师扩编为第11军,杜任副军长,不久升任军长。他率部与日寇大战于广西昆仑关,击毙日12旅团班长以上官佐85%,士兵4000余人,旅团长中村正雄也被击毙。
  午后6时许,河西镇112师的一团又擅自撤退,25师即派75旅的150团推进至河西镇占领阵地,以巩固中国军队左翼。同时以骑兵连由北甸子经汤河向敌后迂回,以威胁敌之左侧背。激战竟日,25师仍保持原阵地。
  11日晚,杜聿明与75旅旅长张耀明,综合研究当时情况,认为敌我兵力悬殊,25师除在河西镇之150团伤亡较小外,其余均伤亡惨重。目前第一线又与敌人胶着,欲抽调兵力缩短战线,势不可能;倘明日敌增兵从我任何一 翼迂回,或我某一阵地被突破时,均无兵力以挽回战局。为迟滞敌人前进、以待我后续部队到达计,决心以仅有的两连预备队及师部特务连,即晚在古北口以南高地及南天门一带占领预备阵地,在不得已时掩护师主力逐次转移到预备阵地,与敌作持久战斗。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古北口总攻(2)

  

  日军炮兵

  12日拂晓,敌增加重炮及飞机向我全面攻击,主力指向一四五团,同时以大部兵力向我右翼延伸包围,战况较前两日更为激烈。官兵虽死伤相继,仍与敌顽抗,连续击退敌人三次攻击。在12时前后,仅有的电话总机及无线电报机均被敌机炸毁,前后方失去联络;消息不通,后援不继,前方部队各自为战;同时向我右翼包围之敌有增无已。午后2时,敌已迂回到古北口东关附近,驻在关帝庙的司令部已被敌机关枪封锁,又无预备队以应付迂回之敌。此时,杜聿明与张耀明仓卒离开司令部,到古北口南高地的预备阵地指挥。
  预备阵地与各部队间的电话亦被炸毁,阵地已被敌人截为两段。午后3时左右,杜聿明在指挥所看到第一线部队,自右翼起且战且退,已逐渐崩溃;由古北口东关,沿潮河支流谷道中,渐有官兵溃散下来。不久,两旅阵地(除150团河西镇阵地外)完全崩溃,沿潮河支流溃退的大部队,成为敌人瞰射轰炸的有利目标,因而伤亡更为惨重。73旅旅长梁恺负伤,各部队长对自己部队都失了掌握,未能按照预定计划转移阵地。仅有少数部队在古北口以南高地及其西南的南天门占领阵地,河西镇的150团仍在原阵地,与敌隔河对战。
  3月12日,日军增兵进攻古北口,以主力对守军阵地右翼延伸包围。战况异常激烈。守军连续击退敌3次攻击。午后,日军迂回到古北口东关附近。守军第25师各部通讯联络中断,形成各自为战。部队遭受重大伤亡,全线退至蓟县西北的南天门及其左右阵地守备。第一四五团一部远离主力,未及撤退,继续抵抗,毙伤日军百余名。
  12日午后6时左右,杜聿明转移到南天门时,看到溃退下来的部队混乱异常。此时南天门阵地上,除师特务连及少数部队占领阵地外,其余部队都失去掌握,甚至有少数零散官兵,一直向石匣、密云逃走。不久张、梁两旅长先后到南天门,才派出参谋传令,分头收容各旅官兵,逐渐占领阵地,与敌对峙。入夜杜聿明为了缩短防线继续抵抗,乃重新调整布署,令75旅的150团由河西镇撤退至南天门以左高地占领阵地,南天门以左地区归75旅守备,南天门以右地区归73旅守备;师指挥所设于南天门。
  郑洞国
  (1903~1991)字桂庭,湖南省石门县人,陆军中将,长城抗战时为第2师4旅旅长,参加了南天门战斗。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1933年长城抗战开始后,第2师奉调北上,郑洞国率部参加了南天门保卫战,部队打得极为惨烈。1936年,郑洞国接任二师师长职务。1937年“七七”事变后,郑率部与日寇战于冀中、豫北一带,以后又参加了台儿庄大战。台儿庄战役结束后,郑洞国升任98军军长,率部参加了武汉会战。
  12日晚,第17军军长徐庭瑶已到达密云,徐与杜通电话后,决定命令第二师星夜向南天门急进,接替25师防务。13日上午五时前后,第二师郑洞国旅(第4旅)已到南天门,未及休息即接替阵地;第25师交防后,撤回密云整补。
  至12日第67军古北口失守,第25师退守南天门一带阵地。13日,由第17军第2师(后为52军第2师)接替第25师防务,次日第83师投入战斗,击退日军后,双方对峙。4月21日起,日军分三路进攻南天门附近阵地,局部工事被摧毁,守军伤亡惨重,仍顽强抗击。24日,敌得第4旅团一部增援后,向南天门正面及其两侧阵地猛攻,并施放烟幕掩护坦克、步兵多次冲锋。17军第2、第83师、骑兵第1旅、炮兵第4团顽强抗击;激战至28日;由南天门撤守磨石山、大小新开岭、北香岭、丰城庄之线。日军继续进攻;第17军3个师在上述地区以及笔架山、南香峪等地苦战13天后;于5月13日撤至密云。至此,中国军队在古北口以上万人的伤亡代价,抗击了武器装备占优势的日军近70天。
  12日4时,日军再度发起进攻,战斗更为激烈。至午后3时,右翼第145团伤亡殆尽。师属各部与师指挥所联络中断,形成各自为战的状态。守军各部不支,纷纷溃退,古北口被日军占领。到下午5时,师属各部退到南天门左右高地之线,其防御任务由第2师接替。日军占领古北口后停止前进,中日双方暂时形成对峙。对峙期间,日军不断以小部队对第2师阵地发动攻击。均被守军击退。
  血洒疆场
  3月13日,第25师撤至密云整补,防务由第二师黄杰部接替。至4月中旬,日军未敢轻易冒进。中国守军充分利用作战间隙,加强阵地构筑。4月21日,日军第16旅团主力攻南天门3个望楼高地,一部攻南天门两侧高地,经苦战,侵占八道楼子。守军虽两次反击无效,但仍坚守南天门等处。至4月25日,第二师连续作战5昼夜,伤亡甚大,疲劳已极。敌继续以炮火轰击,终日未止。当晚,由第83师刘戡部接替南天门防务。第83师与敌激战至4月28日,直至高地全化为焦土,才放弃中央据点高地南撤。日军占领南天门。此役,日军死80人,伤236人。
  值得可歌可泣的有两件事:一件是,145团派出的一个军士哨因远离主力,未及撤退,大部队崩溃后,该军士哨仍在继续抵抗,先后毙伤日士兵百余名。后来日军用大炮飞机联合轰击,始将该哨歼灭。日军对这军士哨的英勇精神,非常敬佩,曾把7个尸首埋葬起来,并题“###七勇士之墓”。
   txt小说上传分享

古北口总攻(3)

  

  日军炮兵

  另一件是,3月9日,当关麟征率领部到达密云以北石匣镇时,接到何应钦“停止前进,就地待命”的命令。关麟征想:如果就地待命,延误时间,则日寇有可能占领古北口及其以南的南天门防线。这不仅影响在长城抗战的友军,而且平津危矣。他审时度势,毅然“抗命”,将部队开到古北口前线接防。为了夺取潮河支流对岸高地有利地形,他亲率一四九团猛烈反击日军。双方短兵相接,战斗惨烈。关麟征被敌人的枪榴弹炸伤五处,浑身是血,但他仍力战不退。身旁官兵十余人全部战死,他仍毫不动摇,从容指挥全师官兵英勇杀敌,终于击退了敌人占领了高地。仅前三天,就歼灭敌军二千余人,是役仅以四个步兵团独当优势之敌(满洲派遣军西义一第8师团全部及骑兵第3旅团);既无坚固阵地可凭,友军又不协力抗战;加以官兵政治训练很差,虽有抗日爱国的热忱,而无对日作战的经验与技术,以故伤亡极重,全师伤亡4000余人。
  关麟征因作战有功,获得国民政府颁奖的青天白日勋章一枚。《大公报》主笔张季鸾亲自撰写社论“爱国男儿,血洒疆场”,以贺其功。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清水明月关

  

  中国军队的高射机枪,正在对敌机瞄准射击

  
  长城抗战的主要战场,除西线的古北口,中线的喜峰口外,还有东线的冷口及其周围的各个小口子。冷口,位于迁安县城北32里的长城线上,是山海关和喜峰口之间的十个重要关口,口外为青龙、凌源具;是青龙至关内的主要通道,也是唐山港至冷口公路的终点,与喜峰口同为明长城的重要关隘,是当时蒙古人进京入贡的通道,也是交通要道和军事要地。据说原名叫“清水明月关”。相传一年冬天,康熙皇帝骑着毛驴私访来到冷口,欲过关口,但因雪大风急,几次未能通过。后来,康熙学张果老倒骑毛驴才艰难通过。但到北门时,因路滑,驴失前蹄,康熙被摔下驴来,他不由地说了声“袭人的冷口难过的关啊!”
  于是,“清水明月关”被改为“冷口关”。冷口关建在山势险峻的凤凰山上,远观凤凰山酷似一只昂首展翅欲飞的凤凰。其正中主峰山腰处有两块碧绿色的岩石,似凤凰双眼,主峰两侧有青、褐、黄色间杂的岩石,如展开的多彩凤翅,12座连环山峰则如展开的凤尾。山上12个山峰都建有城堡,故有“十二座连营凤凰山”之称。关城随山势修建,城墙用砖包砌,东、南各一门。城南有练兵场,对峙的山峰间有沙河自北向南流过。城南拱券门以及相连的15米砖墙仍然保存,关城城址处已成为冷口村。
  冷口关东侧山顶上有一处城堡遗址,周长320米,形状不规则,四周用青砖白灰垒筑,多半已坍塌,北侧有一马道,南侧有一门。在冷口村西侧山顶有一座烽火台,一般的烽火台都建在紧靠长城城墙的地方,甚至干脆用敌台代替,而这座烽火台距离长城400米,似乎不着边际,而实际上是将军情向内地传递的重要转接点,对于沿边城堡做好应战准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冷口关由于地势险要,各代均派重兵把守。明代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曾在此修边城,筑敌台,作为冲要之地。明代蒙古游牧骑兵经常由冷口南下侵犯抢掠。在关口东侧崖壁上,现仍保存一处在天然石壁上开凿的摩崖石刻,真实地记录了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许纶率兵在冷口击败敌兵的史实。从迁安境内发现的石礌,更是当年两军对峙、战火硝烟的历史见证。
  冷口关的战火一直延续到近代。民国初年,这里是直秦军阀混战的主要战场。
  进入20世纪30年代,这里成为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著名长城抗战主战场之一。
   。。

惟一的进攻战(1)

  

  中国滦东部队在前线战斗

  
  商震
  晋军名将,1888年出生于河北省大城县一个农民家中,17岁进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后,商震被任命为陆军部高级顾问。随后,他率领部队先后到过陕西、山西及绥远。1928年,商震被任命为河北省主席兼“剿匪”司令,省会住北平。1929年又改任山西省主席。蒋、冯、阎中原大战后,冯、阎以失败告终,蒋介石命令商震整编山西部队。1931年7月商震为摆脱阎锡山的控制,经过周密计划,突然率领自己的部队于一天拂晓登上火车,驶出娘子关,来到北平,谒见了张学良。他对日本的侵华行径极为愤慨,很愿意率军与敌大战一场。
  3月16日,日军混成第33旅团进攻长城东部要隘界岭口。
  北平军分会把守卫冷口及其附近地域的任务交给了第二军团总指挥兼32军军长商震。商震除指挥本军外,他还辖何柱国的57军。
  冷口关几乎与热河同时于3月4日被日军第8师团第14旅团的米山先遣支队所攻占;两天后该旅团的鲶江支队又攻占了冷口之东出界岭口一带阵地。日军是从热东朝阳、凌源等地紧紧追击东北军万福麟部,跟踪而至,抢占了冷口长城的,这就给中国军队的防御造成很大威胁和被动。冷口一旦失陷,便会威胁到界岭口及喜峰口29军的后路,因此,它是关系战役全局的一个关口。为此,北平军分会于3月7日中午,向商震发出了收复冷口的命令:
  “查冷口为滦东要隘,至关重要,据报敌一部已占领该口,构筑工事中,亟应力予驱逐,以圆侧防。贵总指挥已派黄光华师长,率两团由卢龙经迁安向冷口急进,并饬宋(哲元)军前驱逐外,着由何柱国军,再派一个旅加入该方面,协同黄师驱逐该敌。”
  冷口关两边的山势比较平低,日军占领后,军事上无险可守,再加上此地山石纵横,天寒地冻,要修筑战壕很困难。日军初来乍到,本无什么基础,携行物资也不多,所以基本上投有搞什么防御工事。更重要的是他们仅用12天的时间就占领了热河全境,由此产生的麻痹思想使他们认为中国军队是不堪一击的,这样的军队绝不可能有什么反击力量。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所以米山先遣队在占领冷口关以后,只等着后续部队来到后,继续扩大战果,而绝没有想到中国军队会进行反击,因而也就没有作这方面的准备。
  刚从后面赶来的商震所部黄光华139师的官兵,“九·一八”后耳闻目睹日军欺侮中国人的种种劣迹,早已怒气难平,接到军分会电令后,当天就由卢龙等地赶向冷口南的建昌营。
  时值午后四点多,侦察员回来向黄师长报告了探察到的情况:冷口敌军不足千人,没有完整的防御工事,而且十分骄纵,几乎没有防守的打算。
  黄光华师长听了报告,在请示军长商震后,决定对冷口关守敌实施主动进攻。他给3个团分配了任务,以717团为主攻,其他团配合,部队于太阳落山时向冷口关发起了攻击。
  这是这个师从山西转到华北来后,第一次与敌作战,尤其是第二次与外国人作战,而且是武器装备优良的外国军队,并且这个作战不是防御战,而是进攻战,是去收复失地。这在整个长城抗战中应该是首例。包括古北口、喜峰口在内:当时均处于防御,而在冷口,却要向敌人发起进攻。首次担任这个任务的139师官兵,对与日军作战也心中无底。以前只听说日军十分厉害,从东北打到华北,一路如秋风扫落叶。不少士兵在激愤之余,心里难免有点打鼓。
  但家仇国恨使字兵们很快鼓起了斗志。诚如有人说的那样:“当兵的早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了,瓦罐迟早井口破,将军难免阵上亡,血洒沙场,也算对得起家乡父老了!”
  从建昌营到冷口关不足10里地,不一会就赶到了。在傍晚的雾霭中,他们老远便看见关口外的日本军营里火光点点,炊烟袅袅,大概正在做晚饭呢。随着指挥官一声枪响,士兵们饿虎扑食似地向日军的营地冲去。正是开晚饭时光,日本兵都拿着搪瓷缸准备盛饭吃,阵地上只有几个哨兵。米山队长好不容易把队伍集合起来,这时中国军队已冲到跟前,他扬着长长的战刀指挥队伍反击,都被蜂拥而至的中国军队压了回去。
  139师的勇士们,抱着把晚饭留在战后吃的信念,用大刀、刺刀、手榴弹一齐向敌人杀去,他们的大刀虽然不如宋哲元的29军那么厉害,但因为都是驻山西的友邻部队,受到他们的影响和感染不少士兵的大刀技艺也是很高超的。他们的抵近拼杀,使日军大炮、机枪失去了发挥作用的机会,应付了两个回合,便纷纷向后败去,任凭米山的督战怎么厉害,也拦不住一心想逃命的士兵。最后,连米山本人也只好跟着溃逃了。
  战斗仅进行了两个小时,被日军占领四天的冷口关被夺回来了。
  这一仗的重要意义绝不在于广大官兵利用速战速决的战法,吃了一顿胜利后的晚餐,它的重要性还在于这是自“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军队打下的唯一的一次进攻战,一次赶走敌人,夺回阵地的胜利战。
  

惟一的进攻战(2)

  

  中国滦东部队在前线战斗

  构筑阵地工事
  日军丢失了冷口,是绝对不会就此罢手的,商震深深懂得这一点。为此,他召集各师长、团长来进行研究。他说:几天前,在冷口这个阵地上,敌人是守方,我们是攻方。现在呢,颠倒过来了。我们夺下了冷口,我们就变成了守方,敌人则变成了攻方——敌人要来进攻,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至于何时来,我们则不清楚。现在,我们就要研究研究怎样才能守得住的事情。请你们想一想。
  黄光华师长首先发表了意见,他是一个很讲究实际,又深深了解自己长短的军人。他说:“这次蒙军座的果断指挥,将士的英勇牺牲,我们夺回了冷口关,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