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的都是大路,又耽搁了几天,这才到达信州城外。远远望去只见唐军旗帜满山遍野,将信州围了个水泄不通,唐军众军士在城下鼓噪喧哗,声势惊人。而城墙上的义军个个仪容不整,无精打采,满脸惧色。义军军旗已被唐军的箭矢射得破烂不堪,也无人敢去更换。朱温恨得直咬牙,但白天没有办法进城,一直等到入夜,瞅着唐军防备松懈方才潜到城下,顺着城上放下的绳子进入城内。
黄巢听说朱温到来,早已经在厅内等候。朱温和黄巢以及众将官见过礼,落座后水都来不及喝,就连忙打听近日的局势。黄巢神情凝重地摇了摇头,其他将领也神情沮丧,连说话都没有劲头,在朱温的再三催促下,才你三句我两句把事情讲述清楚。朱温这才知道,原来张璘已经围城十几日,城中粮草匮乏,人马都饿得全身浮肿,眼见快守不住了。黄巢正准备率军突围,没想到南方五月天瘴疠盛行,义军大都是北方人,经受不住,军中发了瘟疫,士兵们十之八九都病倒不起,战斗力大大减弱。这种情况下,根本不可能成功突围。偏偏这消息被张璘得知,最近他紧催兵力,加强攻城,义军的处境十分危急。信州城中食物日渐匮乏,瘟疫迟迟不能消除,每天都有大批军士死亡,军心开始不稳,将领们都想开城投降。但素闻张璘为人狠毒,生怕投降后仍不免一死,所以到现在诸将还犹豫未决。
听众人说到这里,朱温的脸色沉了下来。他仔细打量那几个声称要降唐的将领,心里充满鄙夷。这些人胸无大志、鼠目寸光,义军发展势头最好的时候他们看有利可图,便借着由头混进来,现在稍微碰到危险就要投降。朱温在心里狠狠地咒骂了他们几句,看向黄巢:“大将军,有一个消息恐怕城里还不知道,昭义、感化、义武诸道军马正日夜兼程赶来,很快就要兵临城下。加上张璘排在城外的七万大军,信州的形势非常严峻啊。”
听到这个消息,在场的所有人都睁圆了眼睛,有几个将领不由自主地发抖,牙齿嗒嗒响着。黄巢惊得从椅子上站起来,来回踱步:“这该如何是好?唐军压境,而义军疲病,难道我黄巢真要亡身于此?”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几乎都是说要开城降唐的,朱温气得就要开口斥责,却听得黄巢长叹一声,步入后堂。众将领愕然相互看着,也逐一走出厅堂。朱温本也打算要走,心里一盘算,却迈步向后堂院落走去。
黄巢站在院落的小径上,背对朱温默然注视着一汪清水,听到背后有脚步声,没有回头,问道:“是朱温吗?”朱温答应一声,赶上前去跟在黄巢身后,两人沿着小径在院落里闲走。
“朱温,你怎么看我们现在的局势?”黄巢缓缓开口,却急切地看了朱温一眼。
朱温随意点点头,沉思了一会儿:“狭路相逢勇者胜。现在形势危急,众将不想破敌良策,整日只是讨论如何降唐,真是让我心寒。”
黄巢“嗯”了一声:“这也难怪,自起事以来,虽然也碰到过多次险境,但从未像这次一样危急。现在义军中的将领大都是在南方加入的,不像我们原来在北方,都是在唐军四面围堵中力战而出,他们惊惶失措也在所难免。但我这两日苦思计策,却终不可得。众将皆走唯独你留下来,想必是有什么良策,说来听听。”
朱温道:“我一直留守山东并未参与南方战斗,但零星得报,唐廷一直有招降大将军之意。”
黄巢点点头:“是啊,天平军围困中州时,曾授我右卫将军一职;福州大胜时也曾以天平节度使相诱;攻陷广州时我曾求广州节度使,但朝廷仅授卫率府率一职,所以没有接受。就我所知,唐廷一直都有两种意见,一派务求消灭我们,另一派却一直主张招降我们。”
“哦,既然如此,我倒真有个计策。我听说这张璘虽作战勇猛,但贪财好色,若以金帛美女求他暂缓攻势,同时报知诸道行营都统高骈请降,让他代为上表,给将军求一节度使官职,如此一来……”虽然四处无人,但朱温还是把声音压得很低。听完朱温的话,黄巢兴奋地一拍手:“好计啊,看来还是朱温你有办法,哈哈。我这便让人准备礼物出城去见张璘。”
◇欢◇迎◇访◇问◇。◇
第6节:后梁枭雄录(6)
朱温行礼告退,刚走到院门口,就听到黄巢在背后叫他,停身转头望去,黄巢脸色凝重:“还有一件事尚未告诉你,朱存在饶州时出战,被张璘以手锤擂中后背,不停吐血,饶州城破前一日故去。当时一片混乱,尸体都没来得及下葬,仍然留在城内,想必……”黄巢看到朱温眼中仿佛有火焰在燃烧,又安慰般地说:“他的两个儿子被部将拼死救出,现就在军中,你可去寻找一下。”话毕转身离去,只留下听到噩耗后愣在当场的朱温。
饶州城内一片狼藉,尽管唐军收复这里已半个多月,但由于黄巢当初为了守城,拆了不少房子,加上唐军进城后,军纪废弛,士兵们劫掠成风,时至今日,城内仍可看到被随处抛弃的尸首,还有冒着烟的废墟,不时有唐兵纵马而过,街道两边的百姓赶忙躲避。集市上冷冷清清,一片萧条,偶尔有几声叫卖的喊声,叫到半中间也沉默了下去,整座城死气沉沉。
内城都统府内却是一片欢腾,十几个武官打扮的人正聚拢在一间大厅里,或躺或坐地聊天,时不时高声呼喝两句。正在读信的诸道行营都统高骈被吵得头昏脑涨,顺手抄起身边一个茶碗朝喊声最大的张璘摔了过去:“打了几场胜仗而已,吵吵闹闹的把屋顶都快掀翻了。”张璘眼疾手快,伸手一抓就把茶碗抓在手里,里面的茶叶残渣甩了他一脸,他狼狈地站起身来整理,其他将官的笑声更加放肆。高骈也哈哈笑出声来,挥手让侍卫过去帮忙,同时示意众人安静,扬着手里的信:“这黄巢信上说,让我代他上奏朝廷,只要封他一个节度使官职,他就立刻停兵不战,开城归降。大家说说看,这事该怎么办?”
众将官立刻喧哗起来,每个人都想先说自己的意见,声音一个比一个大,根本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说着说着还起了争执,有两个人扭打在一起,在地上翻滚,其他将官在旁边嗷嗷起哄,早忘了高骈让他们讨论的事情。高骈气得站起身来,几步赶到那两个人身边,下死劲踢了他们几脚才让众人把他们分开。
“事急则请降,以作缓兵之计,时机一到便背约而战,这是黄巢的老伎俩了。以前在福州、广州,他都用过这招,假装接受招抚,等到朝廷军队放松警惕了,便趁机杀出重围。这次,想必他又想用这招来脱逃。可惜啊,哈哈,”高骈一阵大笑,“我岂是王铎那种轻信懦弱之徒,怎么可能上他的当。不过,既然他想用缓兵之计,我们就不妨来个将计就计。张璘,你立刻回信州告诉黄巢,就说我已经上表朝廷,为他代请节度使之职,让他放心,不过几日朝廷诏命就将到达。但你千万不要撤走军营,现在信州城内瘟疫流行,只等上几天,黄巢必然撑不住,再次派人请降。他用缓兵之计无非是想等待我们松懈,我们却偏不松懈,反用缓兵之计等他困顿。这样,兵不血刃就可取信州。到时候你就让他们领军出城到一个开阔地,全部杀掉以绝后患。”
众将官轰然叫好,张璘却想起了一件事:“将军,过得几日,诸道援军就都到达信州了,此事却也得告知他们才好。不然被他们打乱计划,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变故。”
高骈点点头,思考了一会儿,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此次剿灭黄巢,可说得上易如反掌,就算没有诸道兵马来援,仅我部军力也可。既如此,就不必分功给他们了。我这便给皇帝上表,说黄巢已经被完全剿灭,请诸道军马仍然各归各部好了。等到真正灭了黄巢,再上表请朝廷给大家封赏。”高骈脸上露出一抹诡异的笑容,“黄巢辗转经年,每下一城都大肆劫掠财物,想必现在都存在信州城中,就等着我们过去收了。破城之后,你们可要约束好自己的士兵,千万不能任意拿取,听懂了没有?”
众将官一阵欢腾,连声叫好,惊得窗外树枝上停着的乌鸦纷纷飞起,在昏暗的夜色里盘旋,锈铁般的哑叫声不绝于耳。
“此事当真?”黄巢从椅子上一跃而起,双眼因为兴奋而大睁,“义武、感化、昭义诸道兵马真的都已经退归本部了?”
虫工木桥◇。◇欢◇迎访◇问◇
第7节:后梁枭雄录(7)
“是的,我已经派人探听清楚了。高骈向朝廷谎报已经剿灭我军,请朝廷下旨将诸道军马调回。目前,各路军马已经整装回程。”朱温高兴地说道。
“哈哈,高骈啊高骈,骄兵必败。你连胜我军十三场,连夺我六座城池,现在又派重兵围困我在信州,难道你以为我黄巢该命绝于此吗?”黄巢激动地来回走,“这下可好办多了。唐廷援军长途奔袭而来,其势不可挡。现在全部撤走,剩下的几万人,当初若是一鼓作气攻城不绝,倒还真是难以应付。可经过这么几天的休整,战士懈怠,而我军此战却是破釜沉舟,哀兵必胜。瘟疫治疗的情况,进展如何?”
两名大夫上前禀告,瘟疫蔓延的势头已经止住,得病的军士情况也已经好转。黄巢听后更是大喜,立刻分派人马把守城门,同时吩咐将官们去鼓舞士气,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这次战斗的结果直接关系成败大局,若是成功突围,便可强渡长江北上,和山东等地的人马在中原汇合。那时军力大长,加之地处平原,进可攻退可守。但如果失败,那么这数万之众必将横尸遍野、流血漂橹。张璘派遣的来使还留在城内,黄巢让朱温过去相陪,暂留来使,以免消息外泄。
众将领得令都纷纷下去张罗,这座沉寂已久的城池,重新开始忙碌起来。
又过得几日,军士们的病好了大半,而城外的唐军更见疲懒。黄巢定下计划,晚上各人自带本部兵马,由六个城门分别出城,他则在城门楼上放火。唐军见城头火起,必然派人过来查看,那时彼明我暗,在路上把这伙唐军狙击歼灭,随后装成唐军回奔大营,趁唐军疏忽之时大杀一场。唐军一乱,六路兵马齐齐杀出,唐军没有防备,义军便可成功突围。
众将官都奋勇领命,黄巢大喜。恰好当日傍晚,张璘又派人来催降,于是黄巢把前使也叫出来,背靠背一根绳子捆了,一刀剁下两颗头来,心肝祭过了旗子,同时拌血酒犒劳了将士,将士们随后便悄悄出城而去。朱温领了一队军马,个个身手矫捷、灵动无敌,埋伏在唐兵来的路上。到了半夜,黄巢让人去纵火点燃城门楼子,烟火纷飞,火光映红了天空。唐营中看得分明,连忙报告中军大帐。
张璘刚刚睡下,听说信州火起,感到非常蹊跷。如果是以前这信州城里着了火,他肯定乐得看热闹,心里还会暗暗欢喜。但现在黄巢已经请降,而且他又垂涎城里的珍宝,正应了那句话,事不关心,关心则乱。于是连忙起来,吩咐左右派一队人去城下查看究竟发生了何事。他披上衣服,犹豫了一下,没有顶盔贯甲就出了营帐。这可能是他长期戎马生涯中仅有的一次失误,但就是这一次失误,让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朱温带着军马埋伏在路两边的山坡上,每个人都紧紧握着手中的刀,为了避免刀头闪光,每把刀都已经涂上黑油。身后的城头上火焰腾飞,几百个百姓按照黄巢的安排,在城头上来回奔跑呼叫,似乎在忙着救火。再看唐军大营,果然也亮起点点火光,随后火光排成一条直线,仿佛一条长蛇般逶迤而来。朱温向四周的军士做了个手势,告诉他们注意自己的行动。那火光越来越近,趴在地上已经能够感觉到马蹄踏地的震动,听到了马匹和人发出的喘息声,也能模模糊糊看到跑过来的每一个身影。有些军士已经沉不住气了,但看到朱温仍然一动不动地伏在那里,也不敢擅动。
等到唐军队伍前面的马匹跑了过去,后面的军士跑过来时,朱温一跃而起,率先冲下山坡,直直撞到队伍中间,挥刀便砍翻了两名唐军。其他军士也迅速冲了过来,杀入唐军中间,刀剑并举向唐军招呼过去。唐军没想到路上居然有埋伏,一时没有准备,瞬间就被杀了个七零八落。剩下的唐军四散奔逃,朱温带人紧追不舍,最后也一一解决。前面的骑兵见后面突然发生变故,一起勒转马头,杀了回来。马儿刚跑了几步,就一个趔趄摔倒在地,马背上的骑兵被压在沉重的马身下,还没来得及挣脱身首就已分离。原来,朱温早把军士分为两批,一批随他突然杀出,打击步军;另外一批就专门等前面的骑兵回头时,用绊马索将马匹绊倒,杀死骑兵。
。←虫工←木桥 书←吧←
第8节:后梁枭雄录(8)
战斗很快就结束了,唐军近三百人被杀戮殆尽,只剩下几匹马在路中间默然立着。朱温指示军士们穿戴唐军的衣甲,他也戴了一顶头盔,就翻身上马,领着众人直冲到唐军大营门口。看门的唐军只见来人穿着唐军的衣裳,也没有多问,顺手就拉开寨门,被朱温乘势冲入,一刀砍下头来。朱温领人杀入营内,分散四周,在唐营各处放火。眼看唐营内火光纷飞,六城门外早已等候多时的义军呐喊着都冲了过来。唐军从睡梦中惊醒,只听得喊杀声震天,也不知道究竟来了多少军马,只慌得狼奔豕突,完全没了章法。
朱温立马观看,前方不远处将旗猎猎作响,将旗后就是中军大帐,便打马飞奔大帐而去,沿途不停砍杀唐军士兵。等转过弯来,就看大帐前面,一个身穿长衫的汉子正要翻身上马。朱温仔细打量了对方一下,马鞍上悬挂的铁锤是那么醒目,便大喊一声:“张璘,你想去哪儿?”猛然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张璘张皇失措地四处观望,就看朱温催马飞奔过来,火光映照下脸庞狰狞,手高高扬起一刀就砍。张璘来不及摘枪,仓促间两脚一松,滚下马去才躲过这刀。还没有来得及站起身,朱温催马又冲过来追杀,张璘在地上连打了几个滚,狼狈不堪,晕头转向也不知道该往哪里跑。朱温催马冲过张璘的马匹,伸手轻轻一顺,把张璘的手锤摘了下来,然后纵马朝张璘践踏过来。张璘手无寸铁,身无片甲,闪躲几次后终于摔倒在地。朱温将手锤使劲甩去,正好砸在张璘头上。一击之力如此之大,张璘在瞬间便失去反抗能力,奄奄一息躺在地上。朱温催马来到他身边,仔细看了看这个杀死自己兄弟的仇人,将手中钢刀掷出,刀身穿透张璘的心脏,噌的插入地面,将张璘钉死。
当天晚上义军大胜,唐军死伤五万余人,侥幸活命的四处奔逃,溃不成军。义军顺利解了信州之围,声势大振,乘胜一鼓作气,一月之内,相继攻克池州、睦州、婺州、六合等城池。每次作战,朱温都率先出阵,攻城时亲冒矢石,和众军士冒烟突火拼死厮杀。高骈听说张璘战死,吓得两腿酸软,望风而逃,却被朱温带人一路追赶,一直逃到扬州,就放出风说自己中风半身不遂,紧闭城门不出战,将淮河长长一道天险,白白交给了黄巢。
黄巢眼看义军声威大震,仔细清点人数,已经发展到十数万。思量一番,觉得扬州城池坚固易守难攻,于是将围城的军队撤回,合兵一起渡过淮河,又接连攻克了颖、宋、徐、亳四州。黄巢毕竟是百姓出身,深知人民生活不易,起兵虽说是为了天下苍生,但是如果还没有得天下,反倒先失去民心,那可就大大违背自己的初衷了,所以他命令部将从严治军,沿途不得烧杀掳掠,只取些粮食肉脯来补充军需。同时指派使节沿路先行,通知前方城池,只要开城放义军过路,就平安无事;要是自恃城大兵强,想要阻拦义军,他也不放在心上。经过这段时间和唐军作战,他早已经看透了唐廷的虚实。这时的唐廷早已名存实亡,地方藩镇各自拥兵自重,不愿撄义军之锋芒,加上也知道打不过义军,干脆就顺应民心,打开城门让义军进城,义军索求一应供给,倒好像主人迎客般恭敬。于是黄巢率领义军长驱直入,直奔东都而去。东都留守早已准备好了欢迎仪式,义军离境尚有三十里,就派人去劳军,将印信等物拱手相送,把个黄巢喜得眉飞色舞,大呼痛快。黄巢进了东都,便住进行宫,参照宫内存衣缝制衣物,并发榜安民,说京城百姓与义军都是民间百姓,亲如一家,百姓大可继续安守本乡本土。同时下令,各将率军屯于城外稍事休整,兵锋直指长安。
古都长安,气象森严、宫阙林立,蜿蜒的护城河绕着巍峨的城墙轻轻流淌,大唐明黄色的旗帜在城墙上随风飘荡,四角箭楼上神情专注的军士眺望着远方。自西周开始,长安历经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等朝代,至此时已是十三朝古都。历代帝王多年的苦心经营,加上劳动人民智慧的凝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随手抓一把泥土,上面都承载着历史的血脉;嗅一口空气,似乎也能品到古往今来的沧桑;望一眼天边,地平线上奔腾的是金戈铁马的征伐。那肃穆的钟楼鼓楼、高耸入云的大雁塔、香火鼎盛的慈恩寺,都是历史沉甸甸的落笔。再看那城中熙来攘往的中外游客、集市上曼妙的歌舞、风流倜傥的男子和体态丰盈的女子,无一不让人心醉神驰。最让世人惊叹的,还是长安城那冠世无双的精妙布局,初唐时卢照邻曾赋《长安古意》一首,内有“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之句;骆宾王有《帝京篇》,也慨叹“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诗仙李白更在《古风》中纵酒高歌长安“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
。←虫工←木桥 书←吧←
第9节:后梁枭雄录(9)
长安城的雄伟、瑰丽和壮观,长期以来都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