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仓鼠劫:秦相李斯的黑白人生-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此,淳于越尽最大努力进行了争辩,但因反对者甚众,一时难以把众人说服。
  这时,一位青年人拨开人群,走上前来,他向主持者深施一礼道:“可以让我说几句吗?”
  主持者一愣,那目光分明在问:你是何人?怎么没有见过你?
  这青年人是李斯,他是随着门客的人流来到汇文院的。他已在后面认真听到了这场争论,感到骨鲠在喉,不吐不快。此外,他已看到吕相国就坐在前面,门客们又来了这么多,以为正是表现自己的良机,便鼓足勇气走上前来。
  吕不韦看到李斯,沉默有顷,然后冲着主持者微微地点了点头。
  李斯顿时精神大振。他镇定自若地扫视了一下四周,从容道:“我以为,兵事是否可偃不能一概而论。如认为凡是兵事便为不祥之物,主张禁止,就好比因为有人噎死就禁止天下人进食;有人从船上掉下水就禁止人乘船,同样是荒谬而不可取的。兵如水火,善用之可造福天下,不能用则为祸天下。又如药饵,得良药活人,得恶药杀人。兵事有义与不义,义兵禁暴除害,强国安民,循礼行义,乃天下良药,岂但不可偃,而应为之叫好!而不义之兵,则不论是攻伐还是救守,皆不可取!”
  李斯讲到这里,情绪很激动,使他的这番话产生了较大的震憾力,门客们屏息静听,将惊异的目光一齐投向这位陌生的青年。
  李斯继续说道:“诚然,兵事既起,无疑要造成死伤和破坏,但攻无道、伐不义,乃天下正道。当今列国,秦国最强,理应大兴义战,使天下归为一统。主张偃兵止攻,实则是违民意、逆潮流,不顾秦国之大利,天下之大利!……”
  又是一阵赞扬之声。淳于越如得力助,向他报以深深的感激。李斯自觉征服了众多宾客,更是不胜得意。
  在李斯侃侃而谈的过程中,吕不韦始终认真地倾听着。他用商人的眼光审视着李斯,直到今天,在经过几番近乎刁难对待之后,他才真正认识了李斯。此人才能不凡,“奇货可居”,秦有李斯,乃秦之大幸。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吕门舍人(7)
当即,吕不韦令淳于越将李斯这番见解补入他的文章之中,并赐李斯千金。因为他有言在先:若能著美文、陈卓见者重赏千金。
  自不待言,这次###之后,李斯被接纳为门客。门客称舍人,人们称李斯为李舍人。
  李舍人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在吕相国门下站住了脚跟。他为自己的成功感到兴奋,但他始终不理解:为什么吕相国对他如此严苛,直到现在才允许他跻身舍人之群?
  第二天,当吕不韦召他前去时,李斯才明白了吕不韦的用心。
  吕不韦是破例将一个普通舍人延入相国府内一间接待贵客的厅堂的。李斯坐定之后,吕不韦开门见山地问道:“你还在怨我吗?”
  李斯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发问,一下子不知如何回答,只是有些慌张地摇了摇头。
  吕不韦笑道:“尽管你嘴上不说,你的神情已告诉我了。但我并不计较。今天召你前来,不是请你释去对我的怨愤,而是让你记住这一切,记住欲成大事决非举手之劳,需要的是坚毅和忍耐。”
  李斯疑云顿消,会意地点了点头。
  “初见你时,印象尚好,但觉得你锋芒太露,名利心太甚。名、利皆人之所好,但不可求之过急。急功逐利、急于求成,往往事与愿违。我知道,你出身微贱,一心想摆脱微贱,这才远道来秦,立志报效秦国,争取有所作为。我最满意你的地方即在于此。只是希望你不负厚望,为天下一统建功立业!”
  李斯很感动,道:“多谢相国知遇之恩,李斯终生难忘!”
  吕不韦道:“你有志仕途,无可厚非。但仕途并非坦途,风云变幻奥妙莫测,且险象环生。有人一生追求功名,最终却为功名所累,概因不善变害为利、化险为夷,望戒之慎之!”
  李斯顿首道:“相国之言,重于千钧,李斯记下了。”
  此后,李斯成了吕不韦最器重的门客之一,委派他和几个德高望重的门客负责编录校订舍人们的文章,有些事情还找他咨询,并多有赏赐。商人吕不韦把在李斯身上花力气看作是一项有意义的投资,他盼望着能有更大的收益。李斯则以能附骥尾为荣,在其追逐名利富贵的艰难跋涉中实现了最初的满足。
  一个外乡人,想在当朝权臣吕不韦门下求得一官半职,谈何容易?“初生牛犊不畏虎”的李斯,终于在求仕之途上碰了一鼻子灰。
  然而,机遇终究不会辜负那些有胆识、有气魄的人。在《 吕氏春秋 》的创作研讨会上,李斯激扬文字、侃侃而谈。几百号门客不禁折服感叹:此真高人也!吕不韦也被征服了,终于拍板接纳了李斯,拜其为舍人。
   。 想看书来

秦宫客卿(1)

  吕不韦组织宾客编纂的大型著作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受吕不韦之托,李斯与其他门客一起担任了修改和审定文稿的任务。这是一项繁重而庞杂的工作。一则文章数量很多,审读、遴选颇费时日;二则对入选篇章必须字斟句酌,认真修改。有时为了改一个字,使其妥贴准确,往往要反复推敲好几天。吕不韦对此书的文字要求极严,他曾对宾客们说,这部书要成为前无古人、冠绝当今的传世之作,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疏漏,要力求精益求精。他还透露,待书成之后,将在咸阳市上展出,能增一字或删一字者给以重赏,以此显示此书的精妙和价值。
  这又是一次名利的诱惑。李斯决心倾己所能,好好表现一番,进而博得吕不韦的好感,使自己的名字与这部书一起誉满天下。
  文稿审定接近完成的时候,吕不韦将李斯等人召到一个陈设典雅的厅堂里。吕不韦令人置酒,兴奋难抑地说:“三年前,我闻魏有信陵、楚有春申、赵有平原、齐有孟尝,皆广招宾客,善聚人才,曾自叹不如,甚感遗憾,以为凭我秦国之强,不应逊于他人。而今,诸侯之士斐然而入,争相事秦,已过三千人。秦国不仅有了幅员之广、兵力之强、物产之丰,而且有了人才之众,此乃秦国的巨大财富、统一天下的重要力量。观此胜景,怎不令人振奋?秦之有诸公,如鱼得水,可喜可贺!”
  众人道:“这都是相国深谋远虑、礼贤下士所致,相国之贤,天下无匹!”
  吕不韦微笑着,有如当年经商时赚得暴利般的喜悦。如今他不仅有了金钱的富有,而且有了人才的富有、知识的富有,这又岂是经商所能相比?他故作谦逊地摇了摇头,说:“我有何能,怎敢贪天下之功?全赖诸公力助。请诸公举杯,同庆同贺!”说着,端起爵杯,一饮而尽。
  “同庆同贺!”众人也同饮了一爵。
  吕不韦又吩咐满酒。连饮数爵之后,吕不韦道:“当今天下,学者云集,巨著层出,各成一家之言。我欲将诸家之说兼而有之,将此书编为一部杂书,取名《 吕览 》。意即上揆之天,下验之地,中审之人,纪治乱存亡,寿夭吉凶,包揽一切,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道:“相国所言极是!”
  李斯道:“三皇五帝之所以大立功名,皆因容纳百家。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遂有天下。相国之见,大有圣人之风,实为大家气派!李斯不才,愿敬相国一爵!”说罢,走到吕不韦案前,躬身将爵杯举过头顶。
  吕不韦笑道:“李舍人自领重任,废寝忘食,劳苦功高,大可褒奖!”遂与李斯同饮了一爵。
  接着,吕不韦又让众人谈谈对汇编书稿的看法。李斯很能理解吕不韦的意图,提出:可以天、地、人为本书的三根支柱,突出一个“杂”字,将各家见解拼凑调和在一起,兼而听之,不必强求统一。
  众宾客都是聪明人,岂会不知趣地逆主人之意?况且,在审改文稿之初,吕不韦已透露了编写意图,他们已深深领会,所以在李斯讲过之后,他们并无异议,不过是作一些补充而已。最后商定,全书分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六卷,将已经搜集上来并已审改过的文章分门别类进行编纂,力争早日成书。
  吕不韦很满意,于是又与众人豪饮数爵。尔后,令人撤下酒宴,让歌舞入内。吕不韦除了招宾客以外,还供养了很多俳优、侏儒、乐工、歌伎。俳优是善于说笑话、演笑剧的艺人,侏儒是身材矮小而滑稽的人,他们常在被称作“优”的笑剧中担任小丑角色。乐工们有的善吹竽鼓瑟,有的善击鼓弹琴。歌伎亦称“倡优”,她们能歌善舞但地位低下,为世人所不齿。
  今天,吕不韦因一时高兴,让这些供奉娱乐的艺人们纷纷登场。先是演出了一个短小的笑剧,由侏儒与高出他近一倍的高大男子嬉戏笑闹,很多滑稽动作令人捧腹。接着是倡优数人在鼓、瑟、琴、笙、排箫等伴奏下且歌且舞。倡优们皆体态窈窕,宛如临风烟柳,歌声清脆悦耳,令人心旷神怡。李斯还从未见过这样优美的歌舞,不觉听得入神,陶醉其中。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秦宫客卿(2)
众人尽兴之后,吕不韦对李斯道:“听说你的老师荀卿蛰居兰陵后,专心著书立说,其文赋意理深厚,词藻华美,可否吟咏一赋?”
  李斯想了想,道:“荀师的文赋之妙,当推那篇《 云赋 》,荀师以传神之笔将飘忽不定的云简直是写到了极致。”随即起身吟咏道:
  有物于此,居则周静致下,动则綦高以钜,圆者中规,方者中矩。大参天地,德厚尧禹,精微乎毫毛,而大盈乎大寓(宇)。忽兮其极之远也,攭兮其相逐而反也,兮天下之咸蹇也。德厚而不捐,五采备而成文。往来昏惫,通于大神,出入甚极,莫知其门。天下失之则灭,得之则存……托地而游宇,友风而子雨。冬日作寒,夏日作暑。广大精神,请归之云。
  吕不韦道:“此篇确实妙极。云,弥漫在地面,回旋于天宇,随风而来,变化莫测。云盛而雨,可使天下得到润泽;风狂雨骤,则会杀伤万物。荀卿对云观察之细,状写之生动,无人能比。只叹此公已老,无缘招至门下!”
  李斯道:“荀师自御任兰陵令,便决计隐居山村,自由著书,不再复出。这篇《 云赋 》写云之飘忽,托地游宇,便寄托了荀师超凡脱俗、追求自在的情怀。荀卿只想‘友风而子雨’,作点实际事情,以期广大精神,润泽天下。”
  吕不韦话锋一转道:“李舍人也打算像尊师那样,做一片自由自在、飘来飘去的云吗?”
  李斯想了想说:“我喜欢此赋的文辞,却不想如云一样漫无边际地飘浮。我只想停留在秦国的上空,借助相国的‘春风’,下一场润泽秦国的好雨!”
  吕不韦听罢,击掌赞道:“说得妙!李舍人一心为秦国效力,实属难得。秦国大有用武之地,相信你定能有所作为!”
  李斯拜谢道:“还望相国多多栽培!”
  望着这位雄心勃勃的门客,吕不韦想到:李斯不但善写文章,而且有经世之才,实当重用。此后,吕不韦经常召李斯前来商议国事。渐渐地,李斯走出了那简册成堆的书斋,介入到复杂的政治事务之中。
  秦王政四年(公元前243年)十月,秦国境内发生了蝗灾,蝗虫成群,遮天蔽日,遍地的庄稼顷刻间就被数不清的蝗虫吃得只剩下光杆。大面积的田地稼禾枯萎,颗粒无收,天下饥馑,瘟疫蔓延,百姓饥饿而死者不计其数。
  这种情况使身为相国的吕不韦焦虑万分。他曾多次召集官员们商议对策,但都一筹莫展。这时,吕不韦想到了李斯,便请他帮助出个主意。
  李斯思索有顷,说:“如今蝗灾严重,当务之急是筹集粟谷,解决饥荒,以稳定局势,避免人心浮动,杜绝祸乱发生。但百姓们已无粟可交,唯一的办法是请富豪人家交纳。”
  吕不韦道:“富豪人家虽不乏家存万石者,但都囤积居奇,不肯交纳,官员前去收缴,他们只推说家无存粮,其实已将粟谷转移藏匿!”
  李斯道:“富豪不肯缴纳粟谷,概因一个‘利’字。若以利诱之,他们定会自愿交纳。”
  “此话怎讲?”
  李斯道:“相国还记得商君之言吗?‘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当年商君变法强秦,就是因功授爵,明尊卑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当此之时,也可效法商君,诏令国人:凡能向国家交纳粟谷一千石者,可拜爵一级。有此重利,必使富豪之家趋之若鹜,争相交纳粟谷。若此,则饥荒可缓,民心可安矣。”
  吕不韦道:“此计甚好!”
  第二天,吕不韦便报请秦王政,诏令天下。事情果然像李斯所预料的那样,富豪们争相献出了囤积的粟谷,以求得到爵位。吕不韦也不食言,依诏令一一兑现,使已渐空虚的粮仓又很快充实起来。
  事后,吕不韦问李斯怎么想出了这么个好主意,李斯道:“趋利避害乃人之本性,人生在世就是追求一个‘利’字。有人说,君子不言利,我以为这不过是欺人之谈。其实,每个人都把利看得高于一切,为利而生,为利而死。追逐利益是无止境的,只满足咀嚼到口的肉食,不过是徒具人面的禽兽;身处卑贱却憎恶功名利禄,不过是掩饰自己的无能罢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秦宫客卿(3)
李斯这番赤裸裸的功利之谈,使一向重利的商人吕不韦也感到吃惊。他很欣赏李斯的直率,却也有点担忧:此人嗜利如命,一旦大权在握,该会怎样呢?
  然而,吕不韦还是觉得李斯不失为一个人才。于是,他向秦王举荐,让李斯当了郎官,掌管守护宫门,侍卫人君。这个职位虽然低下,李斯却十分惬意,因为这毕竟标志着他已经摆脱了布衣的身份,进入了渴盼已久的仕途。李斯依稀觉得,在他眼前出现了一条金光大道,直通向他理想的目标。
  二
  秦王政在一天天长大。他的身材要比同年龄的少年高许多,体魄也十分健壮。他长着一双细而长的眼睛,鼻子像黄蜂又狭又高,胸脯似鹰鹫那样凸出着,说话的声音像豺狼的叫声。他属于早熟型,虽然才只十几岁,但言谈举止却具有了成年人的稳健和成熟。
  秦王政的成长除了他本人的天性外,还得益于良好的教育。他从饱富才学的宫廷老师那里学习了治国安邦之术及其他方面的知识,饮食起居的舒适更没有第二个人能够相比。这一切,都是仲父吕不韦精心安排的。吕不韦对秦王政的情感颇似对待那个早死的庄襄王子楚。当年,他帮助子楚适嗣,是为了追逐较之贩卖珠玉高出无数倍的赢利,如今大力扶植秦王政,也是为了使秦国稳定、富强,进而保持自己的地位和富贵。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秘不可宣的原因,那就是:秦王政的生母、当今的太后赵姬曾是吕不韦的爱姬,而赵姬转归子楚时,秦王政已经在她腹中孕育。秦王政也是他的血脉,他真心希望秦王政能够成为秦国的一位出色的国君,成为一匡天下的英主。这样,他便可真正实现自己的夙愿,买下秦国,赢得天下,而且子子孙孙一代一代地接续下去。
  对于吕不韦心底的秘密,秦王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一无所知的。他只知道吕不韦是他的“仲父”,是得力的相国。他从诸多事件中深切感到,吕不韦在稳定局势、强大国家上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他不能没有吕不韦。
  秦王政清楚地记得,吕不韦多次向他申述“抚社稷,安黔首”的主张,以为最紧迫的任务是稳定“主少国疑”的政局,为此,他起用了蔡泽、王舵、蒙骜这样一些老臣宿将,制定了上本务农、因功授爵等一系列强国富民的措施,不仅使动荡的政局得到了稳定,而且使秦国在诸侯中的地位越来越提高。
  秦王政对他继位以来秦国的几次较大的军事行动记忆犹新:
  元年,山东诸国最后一次合纵抗秦被粉碎后,晋阳又乘秦主新立,起兵反叛,将军蒙骜率兵定之,晋阳郡得以安宁;
  二年,将军麋公攻打魏国安邑,斩首三万;
  三年,将军蒙骜伐韩,取十二城;
  四年,蒙骜伐魏,夺取畼、有诡诸城;
  五年,蒙骜再次伐魏,夺取酸枣、燕、虚、长平、雍丘、山阳等三十城,置东城。
  这一系列胜利,都是吕不韦亲自策划的。不久前,当赵国大将庞煖乘败燕之威,合纵韩、魏、卫、楚五国兵马奋力攻秦时,吕不韦使将军蒙骜、王翦、樊於期、李信、内史腾各带兵五万,兵分五路对付诸侯的进攻,吕不韦自为大将,亲自督军。他听取了王翦关于先攻击其薄弱的计谋,派精锐队伍先攻楚国,楚人得知消息,仓皇撤走,其余四国见楚国失信,也悄然撤军。诸侯的合纵遂宣告失败,再也没有力量合纵击秦……
  想起这些,秦王政对他的“仲父”不胜钦佩。但是,秦王政也不免有些遗憾:自己既为国君为什么不能有所作为,只是一味地依赖他人?如果说在即位之初,他年纪尚小,难以担此重担,那么他今天却应该独理国政了。他已经十九岁,年龄不算小了,况且,这几年他一直没有庸庸碌碌地虚度年华。他潜心学习了经国之道,对兵书上所讲的将兵攻战之术多有涉猎。他还像秦国著名力士任鄙、乌获、孟说那样苦练举鼎,以增强自己的力气;请魏国的善射者教授射法,已经能够采用“支左屈右”的射法于百步之外射中五寸之的;他还向赵国的剑师学习剑道,对《 剑道 》三十八篇已烂熟于心,对佩挂的鹿卢剑击刺自如……
  

秦宫客卿(3)
李斯这番赤裸裸的功利之谈,使一向重利的商人吕不韦也感到吃惊。他很欣赏李斯的直率,却也有点担忧:此人嗜利如命,一旦大权在握,该会怎样呢?
  然而,吕不韦还是觉得李斯不失为一个人才。于是,他向秦王举荐,让李斯当了郎官,掌管守护宫门,侍卫人君。这个职位虽然低下,李斯却十分惬意,因为这毕竟标志着他已经摆脱了布衣的身份,进入了渴盼已久的仕途。李斯依稀觉得,在他眼前出现了一条金光大道,直通向他理想的目标。
  二
  秦王政在一天天长大。他的身材要比同年龄的少年高许多,体魄也十分健壮。他长着一双细而长的眼睛,鼻子像黄蜂又狭又高,胸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