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幸福投资333-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奠定我后来在新闻联机时的临场反应能力以及在主播台上的镇定功夫,甚至曾创下大地震时独撑5小时的强人纪录呢。
  兴趣是工作的动力
  在那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电台里面,常常得要一人身兼数职,换作别人可能会叫苦连天,觉得自己被老板剥削。但是我却兴趣高昂,一会儿当新闻播报员,出门采访,一下子做新闻实时翻译,甚至制作音乐节目,当LIVE节目的DJ……,我发现原来自己什么事情都能做,哇!简直是太棒了!谁说钱少的工作就一定苦?做一份有兴趣的工作,能够从中发挥专业特长,我认为比什么都重要。
  有句话说傻人有傻福,我这种乐在工作的傻劲,不但累积不少听众支持,也获得老板的赏识。不但从临时约聘转为正职,薪水也拿得比其他员工优渥。当时普通的电台员工时薪6块多美金,我却得到8块半美元的礼遇,理由是老板认为:“台湾来的,资质果然不一样,很优秀!”算一算这份全职工作,每个月收入将近2000块美金,差不多等于是台币6万多块钱!
  人生的际遇难测
  这番际遇,对一个台湾来的大学毕业生而言,已经是让人心满意足了。加上工作的地点在纽约曼哈顿世贸中心附近,工作之余还可以娱乐逛街。虽然不是过着美国影片里面的上班女郎生活,在憧憬的曼哈顿大楼工作,但是我总是“安慰”自己“虽不中亦不远矣”,至少距离摩天大楼不远嘛!回台湾之后,碰到“9·11”恐怖攻击事件时,我不免想起当年纽约生活的点滴往事,当时在世贸中心附近也曾经发生过一起爆炸案,正在附近上班的我都可以感受到威力。所以后来在新闻中看见矗立的世贸大楼倒塌的画面,我便不禁全身冒冷汗,因为如果自己没有回台湾发展的话,时间倒退几年,“9·11”事件发生时间的8点10分,我正好经过该处地铁换车,恐怕也难逃一劫。
  所以现在偶尔有人还会好奇,当年我为什么放弃好端端的纽约生活回到台湾,我也会提到这段经验,意味着人生的际遇难测,抉择的当时,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唯一能做的是,倾听自己的心,才不会有所遗憾。
  

训练独立自主的理财能力
理财绝不能偷懒
  “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很多女生买了一大堆保养品,却发现自己看起来并没有更加容光焕发,而脸上的细纹和斑点依然还是那么碍眼,原因就出在勤奋积极的态度在保养品到手之后停止了。买到保养品后用用没多久,又被新产品吸走了目光,结果缺乏持之以恒的态度,自然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理财也常犯这样的毛病,说是要理财,要规划,要设定投资标的。可是翻报纸,看杂志,问口碑,勤快得很,但一旦决定出手买了某股票,买了某基金,就摆在那里不管了。投资信托公司常在广告上告诉你,买他家的基金,就是最好的懒人投资术,但我必须告诉你,如果你真的是个懒人,那还是别碰投资的好,因为这懒惰的性格,可能会造成血本无归的下场。比方说,有人赚了很高兴,可是赔了就安慰自己“没卖就没赔”,后来基金摆到清算,股票摆到下市,连本都拿不回来,再后悔也为时已晚。所以理财要勤快,而且要持续地勤快。
  我以前跑新闻时去银行营业大厅,经常看到一些退休的老先生老太太去看最新的银行牌告利率。有一位伯伯告诉我,他不敢做股票,所有退休金都只敢放在银行定存,可是利率越来越低,所以他得勤快一点,多跑多问,哪里利率高,就存哪儿。虽然这不是一个最好的理财方法,但我却佩服老伯伯的勤奋精神,我想最起码,他的性格已经具备理财的条件。理财不等于投资,而是善用各种可能的管理财富方法。还不懂得投资以前,我强迫自己每天记账,这个习惯从在美国念书开始,一直持续到今天。记账的好处是了解自己的钱财流向,不但可以帮忙检查每天的大小笔花费是否值得,如果有不妥的地方立刻改进,长久下来才不会老觉得钱赚多赚少,都存不了!下一次如果想不通到底钱都花到哪里去了呢,记账本里面绝对有答案!
  量入为出的务实理财法
  出门在外,凡事都要自己来,所以在美国的那段时间,我的个人财务管理功力是与日增强。举凡每天睁开眼睛的食衣住行,都要量入为出,吃顿早餐、买张车票、看场电影、偶尔逛街想要为自己添购行头,都要掐指盘算,每天看报纸剪折价券、打听哪里的什么比较便宜、不开车的我也常厚着脸皮搭姐姐的便车去购物中心买东西。
  我将离开台湾前爸爸准备的一笔钱和自己打工赚来的钱分别开立户头,除了学费需要动用到老爸辛苦为女儿存的教育基金之外,其他生活上的花费包括吃、租屋、交通等都是靠自己打工赚钱。不同于一些来自台湾的留学生,一举一动都出手大方,因为全是花爸妈的钱,所以不痛不痒。虽然我的生活比较拮据,但是经济上不想依赖父母所换来的独立自主,感觉更踏实,自然而然也训练我学习理财的本事。
  动动脑筋,轻松理财
  比方说,在美国,未婚单身的人要缴的税金很高,赚的钱几乎有三分之一都要缴进美国国库,实在是划不来。于是,孤家寡人的我就想尽办法减税。刚开始,我也跟其他人一样填表报税,后来经过多方向学会计的朋友打听,我才知道自己在电台的工作,部分个人的日常支出,可以作为工作支出。也就是说,日常买的用品也能作为支出抵扣,而且是合法的避税喔!这下子可好,我赶紧把以前的收据全都翻出来,结果报税时别人的报税单都是薄薄的一张,我的报税单却是厚厚一叠。别小看这些拉拉杂杂的收据,可是替我省掉不少税金,让荷包能够维持“丰满”一点的体态呢!
  另外,对于美国人使用信用卡的习惯,我也学会如何比较利率的差别,更懂得对抗信用卡先乐后苦的诱惑。这几年台湾也流行塑料金融,很多人因为申请信用卡非常方便,养成先消费享受后付款的习惯,不知不觉就欠下一大堆卡债。殊不知人家美国人使用信用卡的前提是,发卡银行的循环利率很低,每天只要打开信箱就可以看见一堆信用卡广告的垃圾邮件,像是某某卡的ATR循环信用利率只有6%,或是某某卡的优惠将再调高等吸引消费者的条件。刷卡人需要背负的利率非常低,所以感觉跟银行借钱没什么大不了,不会动不动就造成财务的黑洞。
  相较之下,台湾信用卡循环的利率动辄是20%,简直是令人瞠目结舌。常听朋友说起×××欠了几万块的卡债,不到几个月的功夫就滚成数十万的大雪球,最后因为信用卡使用不当导致信用破产。原因何在,就是欠缺管理个人财务的能力和常识。
  或许对很多人来说,节税或是刷卡都只是小钱,我却认为这些都是关乎个人财务、金钱管理的重要观念。更重要的心得是,理财这档子事,绝对要主动出击,千万不要被动盲从。凡事多问、多打听,可能就因此赚到便宜喔!
  

寻找可以发挥专业的舞台
随时让自己找到新的动力,才能在人生的路上不断前进。
  我的个性不喜欢一成不变,不管是在台北或是纽约,A公司或是B公司,只要当我开始感觉到生活或是工作内容开始一成不变时,随之而来的厌烦、倦意就会促使我产生想动的念头。随时让自己找到新的动力,才能在人生的路上不断前进。
   。 想看书来

【丁学文VS 周玉琴】
1996  周玉琴回台转任港商CTN台北新闻中心夜间新闻主播。
  两人于12月9日相识,半年后6月1日订婚。
  1998  丁学文掌管台湾统一基金管理公司基金营销业务部,担任营销业务群副总经理,负责全台湾省业务开发重担,资产规模自当年154亿新台币至两年后成长为686亿新台币; 连续两年居全台湾基金规模成长率第一名。
  周玉琴转任超视新闻台财经记者暨专任主播。
  1999 丁学文受邀担任全球最大的钻石开采公司DeBeers (戴比尔斯)年度钻石代言人。
  2000 丁学文接管美商阿波罗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暨首席基金经理人;学习外资资产管理业务
  周玉琴转任民视专任晨间主播。
  2002 丁学文接任美商中经合集团董事总经理; 开始接受大中国风险投资洗礼。
  周玉琴转战年代电视担任财经节目主持人兼任主播。
  

职场成功学——目标导向的适时调整(1)
【成功交叉点——跳槽的禁忌和原则】
  丁:书写自己的人生履历表
  如果不想要排队,怎样才能快速到达目标呢?答案是,勇敢选择别人不敢走的路。
  高二那年每一次跟同学借脚踏车,我老爱骑着骑着就到了当时的台北仁爱路圆环,那里有着全台北市最多的玻璃帷幕商办大楼,望着大楼; 我心里老想着:“将来我也要像出入大楼的这些白领阶层一样,每天西装笔挺地上班,感觉很神气。”这是我对未来最懵懂的蓝图。后来当我有机会坐在台北市最高级的商办大楼时,心中常得意地偷笑:“这就是我要的!”唯有拉高视野,才能产生成功的动力、激发斗志,对未来有所期待。
  一动不如一静?
  老人家常说“一动不如一静”,换工作的心路历程,我和大家一样,内心不断挣扎:“要不要放弃这个?选择那一个?”因为没有人可以百分之百地把握下一个工作会更好,这样的风险让人在面临抉择时,需要一点勇气来付诸行动。
  我被很多朋友戏称为“步步高升的高手”,但是老实说,让我勇于转换跑道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认识从事新闻工作的周玉琴。相较于金融领域,很多人是抱着“捧一辈子的金饭碗”心态,在一个工作岗位或是同一家公司服务,一呆就是等退休。台湾新闻圈对于跳槽的看法和评价是正面多于负面,我们相识时刚好台湾也正好面临有线电视开放的蓬勃发展期。许多原本在官办三家电视台服务的人都借着跳槽寻找另一片天空,意味着薪水和职务也是三级跳的多头行情。虽然新环境的挑战会增加工作的艰辛,但是相对地报酬率也高,升迁的机会也增加。这一点让我看见时代变化下,人力资源运用的趋势,也增加我对转换跑道的勇气和信念。
  过去,我念的台湾大学经济系,毕业之后通常有三条路可以选择,第一是继续念书深造将来回校当教授,第二是银行金融业,第三是通过高普考当公务员。基本上这三种选择,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需要长时间才能从“媳妇熬成婆”。我曾经任职的荷兰银行,公司的特色是开放式空间,除了少数主管之外,大部分的人都是在同一个空间上班办公。由于是开放空间,每个人的工作内容都无所遁形,让我有机会想象和看到8年、15年后的自己。虽然可能头衔会有所不同,但是我几乎已经可以预测几年之后自己要做的工作、要过的生活,那种感觉很可怕。
  算一算,台湾的男生读完书、当完兵,差不多已经二十七八岁,按照银行业升迁的游戏规则,加上年资,等到坐上一定的位子,我恐怕已经是40多岁的中年人。即使仍有雄心壮志,恐怕也是欲振乏力了。
  当眼前的工作对我来说已经完全不具吸引力时,我的思考逻辑也开始转弯。“如果我不想要继续排队,应该怎么样才能快点到达目标呢?”答案是,勇敢选择别人不敢走的路。
  掌握就业的趋势
  所谓的“趋势”,就是在还没有发生之前先预测未来,对于我在银行工作的大多数同事和同学来说,基金管理是一个充满未知的领域,自然风险也相对提高,但是我看准未来的趋势,势必走向这条道路,所以我决定抢先跨出这一步。
  当时我在银行工作,感到时不我予,同时也为了验证一位康奈尔大学老师在课堂上所言“未来将是资产管理的时代”。我开始下功夫研究海内外的资产管理市场,发现当时台湾只有4个官方所属的基金管理公司,勉强算是从事资产管理,可以合法地从事投资信托的交易。
  这几家公司当时仍然属于法律管制范围,所以平日行事作风也相当低调,并不会轻易对外招考人才。当时既无相关人事背景又无工作经历的我,该如何毛遂自荐呢?凭着一股“憨勇”,最后我想出一招。那时候还没有买卖股票经验的我,生平第一次去买了几本国内的股票投资刊物来仔细研读,希望从中找到这几家公司负责人的文章或是谈话,然后主动写履历表上门推销自己。
  结果十分出人意料,居然4家公司的老总都有回音,愿意给我机会。我猜想原因之一是当时官方的金融企业里面,从海外留学回来、同时具备专业经济背景的人才并不多,加上我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让自己拥有一个很好的开始。
  当年我在中华基金管理公司时,每年业绩都很好,加薪的幅度也是名列前茅,年年都维持在15%以上,第一年的薪水是5万新台币不到,这样逐年累积加薪至第6年时才万,比不上我后来每次跳槽到新公司,薪水都以倍数成长。尤其第一次跳槽时带给我不小的震撼教育是“每年业绩拼第一名,还比不上跳槽一次!”虽然每个行业的薪资结构不同,但是押对宝、选对行业绝对很重要。
  写好履历表,等着机会的来临
  一路走来,我都是抱持着这样的信仰在规划我的人生,包括这两年我从基金业转到风险投资,并同时涉足大陆的产业市场。在台湾很多人看起来,要进入产业创投的门槛非常高,我凭什么可以一脚就跨进去?原因就在于我前面所说,我早已经写好履历表,等着机会的来临。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职场成功学——目标导向的适时调整(2)
对我来说,转换跑道的最终目的,不是着眼于薪资调整多少、职务头衔是什么,而是新的工作是不是趋势所在。我的做法是把局布好,过程当中就算有再好的空缺找我,如果不符合我对未来的规划,也不会列入考虑,绝不轻易让自己陷于跳槽的循环。
  周:拉高视野才能看清方向
  开拓另一条路,就是为更长远的未来打算。
  台湾的新闻圈除了少数资深主播之外,就是俊男美女的天下了。照照镜子,自己虽然也是五官端正,但是距离偶像美女还是差个十万八千里。关于这点,我还算有自知之明,所以尽管同行有人吹起整形风或是一窝蜂跑去瘦身美容,我也不会钻牛角尖,非把自己包装成偶像美女不可。
  相反,受到老公转战职场的经验影响,我对主播生涯的未来总是心存疑问:主播可以当多久?放眼望去,很多主播到了一定的年龄都会碰上生涯规划的困难。但是身边的主播同仁仅限于困惑,大多数的人还是继续原来的工作内容,感觉有点不上不下。
  转换跑道担任专职财经主播
  我从专业主播转换跑道为专职财经主播,很多人感到不解。但是对我来说,开拓另一条路,就是为更长远的未来打算,因为我比别人更早一步认清现实。比较两者,专业主播的上报率和人气都比较高,但是财经主播的路却是更为宽广,藉由逐步累积的专业背景,让职场生涯可以走得更长久。
  刚开始身边的亲友会说:“怎么最近翻开报纸都没有你的消息?”或是“怎么很久都没看到你上报?”但是我却认为主播的工作不需要大红大紫,毕竟媒体的领域,还是专业挂帅,唯有专业才是永续经营之道。时间一久,自然可以累积实力,不只自己感觉到进步,就连家中向来对财经主播评分标准严厉的老公,也常给我肯定鼓励。有些分析师一见面甚至会开玩笑说:“又碰上你,快要招架不住啦!”偶尔帮同事代班,分析师一听是我,立刻就说:“哎呀!待会儿要考试了。”这些话听在耳里,都算是一种肯定和鼓励呢!
  轻轻放下名气光环
  反倒是台湾主播圈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人气排行榜,我却看得很淡,毕竟人气是随着观众的喜好起起落落。这几年我和老公转战职场的时机点,每一次都很凑巧的一前一后发生。所以我也常和他开玩笑说:“上台的那一天,就要准备有一天要下台。”这是人生必经之路,不管是谁都不可能天天在台上,总是有要告别的时候,或许有一天可以再踏上另一个舞台。
  很多负责采访主播的平面媒体朋友,私底下会觉得在竞争激烈的主播圈里面,我的个性似乎不太吃香,因为不太喜欢跟人家争锋头。因为对我来说,能够被很多人认识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但是这点并不会影响到我的生活,像以前在民视当主播时,我还会到旁边的中仑市场逛地摊。人家会讲:“主播也要跟人讲价?这样不好吧!”中午时间跟着路人排队买小吃,有些欧巴桑还会说:“我早上才看你报新闻,怎么跑出来了?”我都会笑着跟她们说:“播新闻,中午也要休息吃饭啊!”
  兢兢业业地扮演主播角色
  很多人或许会觉得主播的身份特殊,平常的生活一定也是与众不同。事实是,主播也是普通人,主播工作也只是很多种工作中的一种而已!每天过的日子跟平常人没有两样,对左邻右舍来说,卸妆之后的我,不过就是每天进出同一个电梯的邻居,我会出门遛狗,也会上超市买日用品。或许不一样的是,有人是在名不见经传的大楼上班,眼前这个人却是天天出现在你家客厅的电视里而已。
  反而是主播这个受人注目的身份,带给我工作上的动力,因为大家每天都在看你、评论你,让我在工作表现上更加不敢随便放松分心。我会想:“如果今天表现得不好,可能会影响到很多人,甚至有人会因此损失金钱!”万一因为讯息错误害投资人赔钱,可比报新闻吃螺丝的失落感还要严重。因为这样的念头,所以我在每天工作时,都是抱着兢兢业业的态度。
  比较起来,过去单纯播报新闻的压力小一点,但是成就感也没有这么直接和强烈。身为股市第一线的财经主播,如果能够帮投资人赚钱,或者是提醒投资人少赔一点,心情是非常愉快的。套句老总的话“做财经节目其实也是在做公益,可以帮助别人多累积一点财富,就是在做功德。”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看淡名气,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