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毛泽东瞩目的著名将帅(一)-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肖劲光小传(2)
肖劲光替被捆的三人解开绳索,将事情发生的细节重新严厉讯问了一遍。三人供认不讳。米柳史本就红润的脸,顿成深紫色,他坚持必须重加惩处。戴岳一声不吭,铁青的脸始终没缓过色来。  肖劲光站起身,神情严肃、语气诚恳地说:“今天发生这种事,主要责任我要负。政治工作没做到位嘛。但是,错误是你们犯的。第一,你们俩在早市强抢恶要,犯了‘不扰民’之军规;第二,孙副营长在闹市上,动手动脚,犯了‘不打骂士兵’之军规。”肖劲光说着走到孙副营长面前:“你是副营长,士兵有错也不能随便就打呀!你看戴师长,为你这事气得浑身发抖。但是,他打了你没有,没有嘛。按你的做法,我看师长非猛揍你一顿不能解恨。革命军队嘛,废除体罚,不准打人。当然,刘团长捆绑你们也欠考虑。但,你们的问题性质是严重的。好在你们态度不错。好吧,下去戴罪立功,等候处理!”肖劲光说到这,转过身,征询地看着戴岳:“你看呢,师长?”  戴岳狠狠地瞪了孙副营长一眼:“还不快滚,按我的脾气,非毙了你们不可!”  肖劲光又用俄语向米柳史作了释述。米柳史不解地望着肖劲光。第四天,在全师范围内开展一场广泛的军纪军风整顿。其中内容包括:不扰民,不欺压百姓;废除肉刑、体罚,不打骂士兵;不吃空额,不喝兵血;实行经济民主,不准克扣军饷;成立军需委员会,改善士兵伙食等等。  官兵关系、军民关系急骤改善,部队精神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广大士兵和下级军官发出由衷感慨:革命军就是不一样!肖党代表就是高明!打这以后,肖劲光在第6师的政治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他用聪明才智驾驭着第6师为国民革命作出巨大的成绩。  大革命失败以后,肖劲光被派再赴苏联进入列宁格勒军政学院学习深造。1930年12月初,肖劲光从苏联回到国内。12月底,根据党组织的安排,他到闽西革命根据地,在新成立的中共闽粤赣特委军事委员会任参谋长兼政治部主任。  1931年7月开始了第三次反“围剿”斗争。中共闽粤赣边特委书记邓发和肖劲光等人总结以往失利的教训,确定了“向北发展”的方针。他们先调新红12军一部南下,与虎岗警卫营、彭杨军校的学员一起攻打芦丰。在新红12军尚未到达时,肖劲光发现敌人有增兵芦丰的企图,便果断地指挥虎岗警卫营和彭杨军校的学员400余人投入战斗。在敌援兵未到之前,一举攻下了芦丰,并乘势夺取了汀州城和连城。1931年12月,国民党第26路军在江西宁都起义,起义部队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肖劲光调任红5军团政委,做教育、改造起义部队的工作。一到红5军团,他就同起义部队团以上干部谈话,反复说明中国共产党对起义官兵的政策,做起义官兵的工作。肖劲光等人认真贯彻了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团结、教育”方针,经过一段时间艰苦细致的教育和改造工作,终于把曾为旧军队的红5军团改造成为红一方面军的主力之一。肖劲光与军团总指挥季振同,副总指挥董振堂一起,率领红5军团参加了毛泽东、朱德指挥的几个大战役。1932年4月,他们参加攻打漳州的战役,歼灭国民党张贞部主力。7月9日晨,中革军委电令,红5军团消灭水口之敌。他们对部队进行紧急动员之后,即指挥红13军担任正面攻击,红3军从左翼包抄,迂回敌后。激战至中午,敌援兵赶到,以九个团的优势兵力向红5军团猛扑,战斗异常激烈。红5军团指战员英勇顽强地阻击敌人,阵地数次易手。这时,红一方面军独立第3师和独立第6师赶到,战至晚7时,敌人的进攻终被打退。  次日拂晓,毛泽东来到红5军团指挥所,肖劲光、董振堂等汇报了战况。毛泽东亲自观察了敌我两军对峙的态势,并向肖、董部署了战斗任务,当增援的红军部队到达指定位置后,肖劲光等立即率部出击,几十支冲锋号一齐吹响,部队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向敌人。肖劲光带领部队,乘胜追击,发现毛泽东也跟了上来,于是,肖劲光和毛泽东一起,冒着枪林弹雨追歼敌人,他们身先士卒的勇敢精神,极大地鼓舞了红军指战员的士气。这次血战,共击溃敌人二十个团。国民党粤系部队遭此惨败后,全部退出了赣南,使中央根据地的南大门得以巩固,同时取得了红军主力部队向北发展的条件。  i932年8月,肖劲光等指挥红5军团参加的乐安、宜黄战役,10月的建黎泰战役以及1933年2月、3月间的第四次反“围剿”,都圆满完成任务,取得了战斗的胜利。经过多次战斗考验,红5军团这支起义部队,很快成长为一支可以信赖的红军劲旅。  后来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的一些人,以黎川失守、彭湾战斗失利为名,说肖劲光是“王明路线在军队中的代表”,他被撤职,调往建宁方面军总部接受审查。随后,总部派彭德怀调查战斗失败的经过。彭德怀调查后认为,责任不在肖劲光,并向总部作了说明。尽管如此,肖劲光带部队撤出黎川仍被说成是“退却逃跑”。肖劲光在建宁受审查后,即被送往瑞金进行批判、关押。肖劲光在被关押期间,毛泽东派贺子珍前来探视。贺子珍转达毛泽东的话,说黎川失守是“左”倾军事路线的错误造成的,你应该撤退,做得对。这给了肖劲光很大安慰。后来有人主张杀掉肖劲光,毛泽东坚决不同意,王稼祥也拒绝签字。由于中央一些领导同志的保护,肖劲光被关押几个月后获释,派去红军大学当教员。肖劲光到红军大学后,开始分配在训练部任专职教员。他虽遭到“左”倾领导的指责和打击,但毫不计较个人得失,仍然兢兢业业地工作,后升任政治科科长。  

肖劲光小传(3)
1934年10月18日,肖劲光随红军部队辞别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父老乡亲,踏上了漫漫长征路。1935年元旦,红军到达乌江南岸,红1军团的先头部队强占渡口后,中革军委命令干部团迅速架设浮桥。当时在军委纵队干部团任干部队队长的肖劲光接受任务后,带领队员,同干部团其他部队一道,连夜到各处搜集木材、竹子、门板、洋油桶、棕绳等,搬运到江边,经过昼夜奋战,很快架起浮桥,保证了红军部队迅速跨过天险乌江,直抵遵义。遵义会议后,中央纠正了对他的错误处理,并于1935年6月,任命他为红3军团参谋长。长征至陕北,肖劲光任陕甘宁省军事部长兼红29军军长。1937年春,肖劲光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参谋长。1937年8月,参加筹备并出席了党的洛川会议。  抗日战争时期,肖劲光先后任八路军后方总留守处主任,留守兵团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等职。他率部剿匪,击退日军数次进攻,守住千里河防,保卫了陕甘宁边区和中共中央的安全。他还负责处理了反摩擦斗争中许多尖锐复杂的问题。为了粉碎国民党对边区的封锁,他以身作则,领导部队开展大生产运动。同时,开办各种军政训练班、研究班,培养干部,撰写了《近战战术》、《游击战争指导要领》等教材、文章。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肖劲光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肖劲光奉命踏上赴东北的征途,任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46年10月,他兼任南满军区司令员,与陈云共同领导南满根据地的斗争。1947年,肖劲光指挥部队参加夏、秋季攻势。1948年5月,肖劲光任东北野战军第一前线指挥部司令员,与肖华率部围困长春,促成国民党第60军起义。辽沈战役后,他率五个纵队入关,隔断平津,协同友军包围北平。平津战役结束后,肖劲光任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司令员兼政委。1949年3月,肖劲光率先遣兵团参加汉江战役,牵制白崇禧部,从侧翼保障第二、第三野战军胜利渡江。接着,他指挥第12兵团作为正面进攻长沙的中路大军,在实现长沙和平解放中起了重要作用。长沙和平解放后,他兼湖南军区司令员。在衡(阳)宝(庆)战役中,他指挥六个军、十九个师担负正面攻击作战的任务,为解放湘南、湘西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彻底肃清湖南境内的国民党残部,为人民解放军进军广西和解放华南创造了条件。刚解放的湖南,工作千头万绪,肖劲光运用他的指挥艺术,在安定社会秩序、巩固新生政权、开展经济建设、征粮支前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果。  新中国建立后,1950年1月,肖劲光奉命负责组建海军领导机关,并任海军司令员。1954年,肖劲光升任国防部副部长。他担任海军领导工作整整30年,是我国海军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组建海军初期,经费短缺,人才匮乏,经验不足,但他克服困难,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在他主持下召开的海军首届建军会议,制定了从中国国情出发的人民海军建设的具体实施方针和三年发展规划。他明确地提出了海军必须“打好三个桩子”,即:政治思想、组织、技术桩子;确定了“在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下,以工农为骨干,以解放军为基础,吸收大量革命青年知识分子和科学技术人员,争取团结和改造原海军人员,共同建设人民海军”的组织原则。他提出“治军必须重视治校”,广罗人才,开办多所海军军校,培养出数万名各类技术干部和专业兵。在组建过程中,海军配合陆、空军,收复了沿海诸岛。肖劲光认真研究人民海军的发展战略,50年代即提出了“以空、潜、快为主,以潜艇为重点,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富有攻防力的、近海的、轻型的海上战斗力量”的建设方针,确定了海军“作战海区由近海到中海、到远海、远洋;舰艇建设由中小型到大型”,“实行尖端技术与常规装备相结合”的指导方针。他重视海军科研队伍的建设,提出海军装备发展必须科研先行,先后建立了七个研究所,促进了海军武器装备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肖劲光为人民海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长为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的海上战斗力量,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文化大革命”中,肖劲光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打击迫害。1979年,中央为他彻底平反。他担任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四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第八至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82年,肖劲光当选为中顾委常委。  l955年,肖劲光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并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荣誉章。  1989年3月29日,肖劲光在北京逝世。中共中央所作的悼词称他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国家和军队的优秀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军卓越的军事指挥员,人民海军的主要创建者”。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作者点评
肖劲光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党和军队的优秀领导人,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鞠躬尽瘁的一生。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在武装斗争中立下的赫赫战功和在和平时期海军建设中取得的巨大成绩,将永垂史册。在长达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戎马一生,身经百战,大智大勇,筹划军事,具有非凡的革命胆略和军事才能;在作战指挥中,他胸怀全局,运筹帷幄,善于捕捉战机,屡建殊功。解放后,他担任海军司令员,在领导海军建设事业的各项工作中,注重发挥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引进人才和各种技术装备,使海军建设突飞猛进。他心地坦荡,大公无私,生活简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进程中,他时刻关心着党、祖国、人民的前途和命运,有时提出中肯的建议或意见。他有坚强的组织纪律观念,始终忠实地执行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坚决执行命令。对某些问题有不同看法,都能书面或口头提出意见。但只要是中央决定了的事,他都坚决照办。他处理问题,一向实事求是,顾全大局,既坚持原则,又善于关心团结同志。他为人正直,作风正派。肖劲光在海军工作近二十多年的时间,始终燃烧着一颗火热的心。他那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正派、求实的作风,认真抓工作的科学态度和魄力,不顾疲倦、一往无前、为人表率的模范行动,以及他同战友们的亲密团结,深深地影响和带动了海军党委一班人以至整个部队。在海军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海军各项工作搞得红红火火,卓有成效。中央军委评价海军领导班子“政治强、团结好,是一个抓工作的班子”。  肖劲光将军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土地革命时期,他被左倾领导人错误地打击并关进监牢,精神和肉体受到严重摧残,但没有动摇他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特别是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肖劲光同志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都将永远不忘。1931年12月,国民党第26路军在江西宁都起义,起义部队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肖劲光任红5军团政委,做教育和改造起义部队的工作。他充分运用在国民革命军中做政治工作的经验,把一支旧军队改造成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为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及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不朽功勋。  

黄克诚小传(1)
1902年10月1日,黄克诚出生在湖南省永兴县油麻墟的下青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中,父亲黄清业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为维持家庭生计,除种几亩薄田外,农闲时还到广东乐昌等地挑盐回来卖,挣点钱以补家用。母亲邓龙桃也能在农事之余磨点豆腐卖,父母的勤俭仅能让家中的大小六口人口。黄克诚小时就好读书,这无疑给黄清业一个惊喜,家中世代没出过读书人,这一下出了个好读书的伢子,怎不让人高兴?于是父亲就凑了点钱把他送进了私塾。黄克诚读书十分用功,有时着了迷,不是忘了吃饭,就是外出砍柴打草时忘了回家。冬天农闲时,黄克诚还到西边几十里地的马田墟挑木炭到东边的黄婆垅去卖,往返好几十里地,挣点脚钱去读书。当时黄克诚还有一个哥一个弟也在上学,家中贫苦已不能再继续送孩子们读书了,父亲只好保重点,让好读书的二儿子黄克诚一个人上学读书,让其哥哥和弟弟都停学,好让家中出一个读书人,以后不会受人欺侮。黄克诚的三叔也很支持。这样在全家的支持下,黄克诚就从乡下来到了县里上高等小学。  1922年黄克诚从高小毕业,秋天又考上了设在衡阳的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在该校,黄克诚接受了不少进步思想,读到一些革命著作,他一颗年轻上进的心随着时代的脉搏跳动起来。在学校读书时,他参加过支援水口山矿工们的罢工斗争,目睹了学生驱逐反动校长的运动。他从###中看到了一种无形的力量,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斗争才会取得胜利。从此,他一边用功读书,一边积极联系进步老师和同学,不久他认识了共产党员龚际飞,后来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那时他23岁。  黄克诚入党后不久,毛泽东来到衡阳,指示衡阳党组织把工作重点放在水口山、郴州、衡山一带,并提出派一些党团骨干到广州学习,培养工农运动的领导人。这样,经湘南区委批准,黄克诚等人被派到广州中央政治讲习班学习。这个讲习班是国民党中央党部主办的,由湖南政治研究会具体负责,理事会由七人组成,其中毛泽东、林伯渠、李富春都是理事会成员,李富春为班主任。在讲习班,毛泽东还为学生们讲授农###动的课程,深深地影响着黄克诚。1926年6月,因湖南的湘军第4师唐生智部宣布参加国民革命军,编为第8军,准备北上与北洋军阀作战,部队急需政治人才,于是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决定将政治讲习班中的合适学生派去。经过考核,黄克诚被派到唐生智的第8军担任营政治指导员。是年冬,唐部又扩编为第4集团军,辖第8军、第35军、第36军,黄克诚调到第36军第2师第4团任团政治指导员。  1927年5月21日,湖南省发生马日事变,国民党右派势力日益猖狂,军队里的共产党员受到威胁,黄克诚感到唐生智已经有右倾表现,心里就提高了警惕。一天夜里,一阵轻轻的叩门声惊醒了黄克诚,原来是军中的好友刘川来报信,说:“今天下半夜要动手了,命令我来抓你。咱们是患难与共的朋友,我怎么能抓你呢?你赶快走吧!”黄克诚在夜色中离开了部队,走在路上,月光下一片银霜,心中却无限悲凉。  秋天,他回到了家乡,不久与湖南省委派到永兴的党组织联系上了,并组织了党在湖南发动的湘南暴动。暴动的那一天,农民暴动队伍成功地占领了永兴县城。这一支农民武装被整编为永兴赤色警卫团,黄克诚任党代表兼参谋长。次年4月,在敌军的攻击下,黄克诚率部撤离永兴,向井冈山转移。到了井冈山之后,毛泽东和朱德的两支部队在砻市会师,部队改编成工农革命军第4军,辖三个师、六个团,黄克诚的部队改编为第12师第35团,黄克诚任团长。不久部队又一次改编,黄克诚被派到永兴的营部工作。  井冈山当时聚集了1万多人,物资给养出现极大困难。加之部队上山时,有些妇女、老人、小孩也混杂其中,战斗力不强,需要作一些疏散。红4军军委决定把耒阳、永兴、郴县、资兴四个县的农民武装编成四个游击队,回本县去打游击。永兴县的农民武装为第二路游击队,黄克诚任司令员。这样黄克诚带了几百号人、二十几条枪就下山回到永兴县地界,准备和驻守在县里的敌军展开游击战。不料部队刚到县城附近,副团长刘承羔急于攻城,不听黄克诚的劝告,夜间瞒着黄克诚贸然行动,使游击队一下子被击溃,剩下6个人跑了回来。黄克诚于是不得不离开永兴,望着星光下的家乡,痛苦地和牺牲在这块土地上的战友告别了。  1929年1月,黄克诚一路风尘来到上海,找到了党组织,与中央接上了关系。次年春,中央军委令黄克诚去工农红军第5军工作,任大队政委。5月,在攻修水的战斗中,黄克诚身先士卒,冒着炮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