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两宋王朝-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是因为对秦桧眼红,所以才如此毁谤他。”
  “秦桧是冒死脱逃、以报效国家为目的回来的忠义之士。对这样的人如此中伤,这批人实在够卑鄙。”
  “说的也是。秦桧当初为何被带到北地,这个中缘由是人人皆知的。”
  对秦桧的评价,当时就分为两派。
  在中国历史上,秦桧被视为卖国奴的代表人物。但有时候也有人为他辩护。辩护的理由是:他是现实主义者,所作所为完全针对当时的现实,采取最妥善的方法。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秦桧登场(3)
只知道采取强硬的态度,有时候确实反而会有损国益。当国家需要妥协、让步或接受屈辱性条件时,甘于接受毁谤而成为国家负责人,是有大勇才能做到的。这是称赞秦桧之人的理论根据。
  但是问题在于:当岳飞等人正对金军展开有利之战时,秦桧却刻意地抑制他们,以南宋的战力和当时将领的能力看来,有做如此让步的必要吗?
  由于岳飞的力战,南宋一度有过可能实现收复中原之愿望的时期。这样的岳飞,不但从战线被叫回,还被朝廷加罪。就这一点而言,秦桧还是个问题人物。
  秦桧回杭州的翌年,朝廷改元。新元号是绍兴。绍兴元年(1131年)高宗率领百官向北方行遥拜之礼。北方是二帝所在地。
  “不接受贺年之仪。”高宗道。
  三月,秦桧晋升为参知政事,这是宰相职。南宋最大的难题是对金政策。而群臣中,最通晓金国内情的是秦桧。因此,起用秦桧为宰相当然不会有问题。
  然而,这时候的秦桧,想法已和挞懒相同。
  黄河以北之地,归金支配。河南、淮北之地,为刘豫之齐的版图。淮南以南之地,则由南宋保有。倘若能守住这个原则,则天下再也不会有战争,人民得以安居乐业——这是秦桧的想法。但此一原则中的“刘豫之齐国”,明明是金国的傀儡,实际上等于是金国。
  不用多说,南宋内部当然有人强烈反对在这个原则之下的政治。秦桧于八月更晋升为尚书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他已名副其实地居于国政顶尖地位。
  秦桧由于有高宗的信任作为后盾,因而企图用积极态度推动他的政策。为了要以一意孤行的方式推动政治,非结成自己的派阀不可。秦桧身边开始有一群党徒。而秦桧一党在政见之外,更产生了复杂的人际问题。
  秦桧在成为宰相的翌年就垮台。他是因为被殿中侍御史黄龟年弹劾而垮台的。弹劾内容有如下几点:只着力于与金国之媾和;阻止恢复国力之大事业;结成派阀,专权营私。
  高宗之所以不得不接纳黄龟年的弹劾建议,解除秦桧之宰相职,使他转到地方服务,原因应该在于秦桧树敌过多。虽然如此,高宗心中好像依旧信赖秦桧。
  秦桧被罢免后,南宋与金国的战争变得更为炽烈。宰相们无法采取基于现实观点的政策。因为高宗念念不忘在北地的双亲和妻子,与时而提起有可能使他和家人重相逢的秦桧。
  秦桧于六年后,再度被起用为宰相。所谓的秦桧时代,指的是经过长期蛰伏而东山再起后的时期而言。高宗似乎仍然视秦桧为最后的一张王牌。
  秦桧再度登场是绍兴八年(1138年),而刘豫之齐已于前年消灭。刘豫好像比张邦昌更差劲。张邦昌有过保护宋朝皇陵之事,始终以身为宋臣的节义为重;与之相反,刘豫甚至做出将自己祖先的牌位置于开封的宋朝宫殿太庙之事。史书记载,此日曾经飓风猛吹,旌旗被卷走,各处屋瓦全都震动不已。
  刘豫又到处开挖开封近郊的坟墓,私占珍贵财宝,并且对住民课以重税,因而颇受恶评。然而他却丝毫没有推动金国期待他进行的对南宋工作。
  起先,南宋还对刘豫之齐保持客气的态度,到绍兴四年(1134年)则正式公布非难刘豫之罪孽的诏书。对刘豫而言,更不幸的是,意图拿他作为对南宋工作之棋子的宗翰已经垮台并且死亡,刘豫便失去了后盾。
  金太宗原本期待由刘豫和秦桧双管齐下,但刘豫风评实在太差,于是决定将刘豫之齐取消。在这之后,金国所能期待的只剩秦桧的表现。
  岳飞、韩世忠、张俊等南宋将领,极尽对抗金国之能事,但并未获得决定性胜利,这是因为战场过于广阔的缘故。南宋固不待言,连逐渐文明的金国,都因交战而到了筋疲力尽的地步。秦桧再度登场的条件,至此一应俱全。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精忠岳飞(1)
南宋将军非常善战,其中尤以岳飞的军队特别精锐。讨灭盘踞江西之地以彭友为首领的贼寇时,高宗将御笔亲书“精忠岳飞”四个字的旗子授予岳飞。
  宋自建国以来,素以防止军阀化为国策。结果,由于这个方针过于彻底,军队因而弱质化,以致不但未能打赢辽,更被金穷追猛打地逃至南方。从此以后,军队又见强化,但军阀化的倾向也随之转为浓厚。
  军阀内部也有许多矛盾存在。举例来说,盗贼出身的张俊,始终与学养丰富、富人情味、甚受士兵拥戴的岳飞不睦。
  除了军阀间的不和之外,更有文官对武官的忌妒。“那班家伙,凭恃武力,未免过于嚣张。”这是文官们的说法。
  秦桧就是在这样的时期,以文官领袖身份再度登场的。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以金元号来说是天会十五年。金于这一年的十一月,废了傀儡国家齐。齐国皇帝刘豫的后台是金国将军宗翰,宗翰乃太祖阿骨打的侄子,是襄助太祖打天下的建国元勋。
  这个宗翰已在前年去世。生前,他以都元帅身份掌握金国之军队指挥权,并且高居形同副皇帝的国论勃极烈之位。由于他权倾一时,因而为皇族不平分子所憎恨。
  太祖亡后,由其弟太宗继承帝位,作为交换条件的是,立太祖嫡孙完颜直为其后继者。下这个决定的是宗翰以及宗干(太祖之庶长子)。太宗本身也有许多儿子,他们对这项决定甚为不满是当然之事。但由于宗翰和宗干都是建国元勋,而且手握军权,因此无人敢公开表示反对。
  但是太宗死后,权力结构大大改变了。完颜直已照原来的预定即位,成为以熙宗为号的皇帝,但由于宗翰的权力变得过于强大,熙宗因而命他滞留在会宁府(黑龙江省),使他就中央政府的要职。至此,宗翰等于获授名誉职而被剥夺兵马大权。他因此在闷闷不乐中死去。宗翰死后,受他后援的齐国刘豫,地位当然岌岌可危。
  与南宋的交战是金国国力的极大负担。除了兵戎相见以外,金国对南宋采取的策略是,宗翰操纵傀儡皇帝刘豫,另一名有力者挞懒则企图利用秦桧。金国对南宋工作原本准备了这两条途径,但由于宗翰事实上的垮台和接连而至的死亡,刘豫已失去了支持者而变化。傀儡国家遂被取消,刘豫被移至临潢府(内蒙古),受封为曹王——他已由皇帝被降格为王了。
  金国对南宋的工作,利用秦桧成为唯一途径。这摆明了不再利用傀儡国家,直接与南宋展开交涉。负责推动这项政策的,当然是挞懒。
  “北方归北方,南方归南方……”这是挞懒的口头禅。秦桧在南宋朝廷也常说同样的话。
  “南方归南方,北方归北方。主战论者和武将们倡言收复失地,但他们有这个能力吗?交战这么多年,不是始终在一进一退的状态之下吗?事实上,连收复京师之事都还没有实现。”秦桧以主战论完全忽略现实的论调向高宗力说。
  “太上皇何等归国心切……”听到秦桧说这句话时,高宗已是泪欲夺眶的了。最近得到的消息是,父亲徽宗已在北边五国城去世。但哥哥钦宗、生母韦氏以及妻子邢氏都还健在。
  哥哥回来就令人伤脑筋。——这是高宗的真实心声。照道理说,到时候非把皇位归还给他不可。这的确是令人伤脑筋的一件事情。
  “母后和皇后……还有皇兄……不知他们多么地盼望南归……”高宗有些别扭地说出这句话。
  秦桧察觉到这一点。
  “皇太后和皇后绝不能企图以武力夺回。倘若我军深入金国领地,反而会危及她们的生命。当然,我国也没有这个能力……”秦桧故意绝口不提钦宗之事。
  “果真如你所说,非靠交涉不能达到目的吗?”高宗压低声音问道。
  “此外还有别的方法吗?”秦桧反问道。
  高宗无力地摇了摇头。南宋遂以媾和为国策。
  一方面,时机也非常恰当。挞懒在金国的发言权已变得极为强大。他主张将傀儡国家齐的领土给予南宋,以促进媾和。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精忠岳飞(2)
“什么?将齐之旧领土给予宋国?我们金军什么时候尝了大败仗?我们从来没有接到非将领土送给敌人不可的败战报告呀!”金国主战派当然对此表示激烈反对。
  “齐国过去是怎样一个国家,你们不知道吗?”挞懒耐着性子,对反对派进行说服工作。
  “齐国过去是我们的傀儡。”
  “你说的一点没错。所以我说,齐国领土是我国的领土。现在该你听清楚我说的话。我的意图在于使宋成为过去的齐。”
  “什么?……你要把宋?……”
  “没错。我要把宋变成为我们金国的傀儡国家。只要我们高兴就可以把齐国废掉,我们把宋也变成这样的国家。”
  “宋有可能成为第二个齐国吗?”
  “这要看我们是否肯努力。可是,不先答应给予齐国旧领土,对方是不会上钩的。”
  “如果能那样,那不是太好吗?”
  “北方归北方,南方归南方……停止交战后,我们的日子不是会很好过吗?如同过去辽因宋之岁币而繁荣,金不是会因此成为更富强的国家吗?”挞懒的主张确实富有吸引力。
  战况并非对金国较有利。南宋将军非常善战,其中尤以岳飞的军队特别精锐。南宋并非只有金国这个敌人,还有国内各地乱贼必须平定。讨灭盘踞江西之地以彭友为首领的贼寇时,高宗将御笔亲书“精忠岳飞”四个字的旗子授予岳飞。
  攻略齐国重要据点襄阳并平定湖北的,也是岳飞。南宋朝廷为了表扬其功勋,任命他为清远军节度使。虽然当时的节度使只是名誉衔,但是才三十出头的岳飞被任命为节度使,可是破例的大事。岳飞颇为意气昂扬。
  朝廷就在这个时候提倡媾和论。
  “此时岂可提倡媾和?朝廷要是肯拨给兵员,我一定有把握收复京师的!”岳飞在前线听到朝廷的动向时,咬牙切齿地说了这些话。
  现在,秦桧成为宰相,并且与金进行媾和事宜。他的心腹王伦以使节身份被派赴金国,金国则以张通古为江南诏谕使,前往南宋,声明准备归还河南及陕西——齐之旧领土。
  对这项和议,南宋朝廷正反两方呈强烈对立。反对媾和论者指责的是:“金企图将宋成为第二个齐。”这一派人马的根据是,金国使用的头衔不是宋的国号而是江南的地名,更何况用的是“诏谕”这两个表示上对下之心态的字眼。
  而秦桧却弹压反对媾和论者,以强硬态度推动自己的主张。他对媾和可说是非常地执著。
  媾和工作很快就撞上暗礁。因为与秦桧一脉相连的挞懒突然垮台了。金国内部当然也有媾和派和主战派。
  原来,主战派的宗弼(太祖第四子)将挞懒弹劾了。弹劾的理由是,与南宋勾结,割让领土。实际上,主使者是在宗弼背后的兄长宗干。这是皇族内部权力斗争的一环。
  挞懒以“通敌”及“割让领土”之罪名被处刑。秦桧失去了交涉的对象,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媾和工作。对金国内情了如指掌的他,知道挞懒处刑的真正原因并不在于媾和、主战两论的对立,而只是权力斗争的结果。
  “事实并不是金国媾和论者挫败,不过是挞懒败在宗干手下罢了。宗干不是反对媾和的人。”秦桧对高宗做了如此说明。
  尽管并非嫡出,宗干是太祖长子,对汉化极为热心。
  “宗干不是不明事理的人,以他作为交涉对象,说不定比挞懒更容易。因为他确实掌握着金国朝廷。”秦桧并没有因挫折而灰心,继续推动媾和的工作。
  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金国派大军南下。总司令是主战派先锋宗弼。这是十二万大军。
  岳飞屡屡前赴各地击败这支金军。在一个叫朱仙镇的地方,他更是获得压倒性的胜利,使得宗弼没命地逃回开封城。
  “我渡海起兵,从来没有吃过一次败仗。这次却败得如此凄惨。莫非这是天意?”典型武将宗弼,大哭大吼地说了这些话。
  

精忠岳飞(3)
据传,岳飞在朱仙镇是以五百击破金国十万军。虽然这是传说,不过以寡击众却是事实。
  相较于其他军阀,岳飞是很有教养的人,其军队更是以纪律良好著称,被人们以“岳家军”称之。受敌人畏惧、被住民爱戴的岳家军,之所以屡屡大破金军,是因为获得人民协力的缘故。
  朱仙镇之役,金国将军王镇、崔庆、韩常等人率领部下归降。岳飞当然大为高兴,因而召集部将痛饮,连连干杯时还高喊:“直捣黄龙府!”黄龙府乃辽东开元城的所在地,是金国重要根据地之一。岳家军不但要收复失地,还准备攻入敌阵,消灭金国,意气昂扬的程度可想而知。
  不久,岳飞着手整军,准备攻打逃入开封的宗弼。听到这个讯息时,秦桧蹙着眉头道:“千万不能让岳飞如此做。这无异是砸锅行为。”金国上层的意见倾向媾和——秦桧通过来自各方面的情报知道这一点。虽然两国还在交战,但媾和的时机已经成熟,他深信这一点。
  南宋军获胜会使媾和条件有利,所以应该欢迎才对。但如果南宋军连连奏捷,这也不好。秦桧将两国战力比较后认为,金国依然略胜一筹。
  南宋军连战连胜,而岳飞将军得意忘形地直捣敌国内部,这有可能引起金国的激烈反弹。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媾和气氛,很有可能因此功亏一篑。
  “除非命令岳家军后退,不然,与金之媾和绝对没有指望。先皇灵柩以及太后、皇后也因此而永无归期。我们可以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吗?”秦桧提出的方案是,由高宗以勅命下令岳家军后退。
  “好,朕就发下勅命吧!”一提到母亲和妻子,高宗就变得六神无主。阻碍自己与母亲和妻子重逢的人,无论如何都非铲除不可。
  “请皇上赐给金牌。”
  “可以。”
  传达勅命时使用漆金文字,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命令。这叫作金牌。违背这样的命令,会被处以叛逆罪。
  虽然勅命重如山,但这样的好机会绝不能坐失。——秦桧早就料到岳飞会有这样的想法。所以,岳飞很有可能不会因一道金牌而立刻退兵。因此,秦桧央请高宗,以快马连续发出多道金牌。结果,一天内发出快马达十二次之多。这是所谓的“日奉十二金牌”。在这个情形之下,岳飞当然无法挥军前进。
  “十年之功,废于一日!”岳飞再三向东方遥拜,流着悲愤的眼泪喊道。岳飞不得已退兵后,因愤慨不已而辞职。这对秦桧来说是正中下怀之事。
  对秦桧而言,操纵率直行事的武将并非难事。实际上,他在各方面已有所部署。如前所述,宋国的传统是由文官统御军队,但由于与金交战而军队归武将掌握。这无异是为军阀催生。许多文官对这一点颇为反感。秦桧在这批人的协助之下,着手于消灭军阀。换言之,这是将被数名武将私有化的军队,由朝廷——实际上是他自己——夺回。这也可以说是将地方军阀编入中央军。
  如此一来,纵然是如岳飞这等有力的武将,也无法擅自动用军队,因而不可能妨碍媾和工作。心思缜密的秦桧,为要使军阀解体,刻意酿成军阀间的不和。岳飞年仅三十就被任命为节度使时,其余军阀——韩世忠以及张俊等人——内心当然甚为不快。
  他们因多年军功好不容易得到的爵位,后辈岳飞却轻易获得——这是他们感觉怏然的原因。接着,秦桧邀请三名军阀到杭州。这三个人听到此次邀请为的是要论功行赏,就全都赶到。韩世忠和张俊被任命为枢密院使(与宰相同格),岳飞被任命枢密副使。这会儿,轮到受较差待遇的岳飞感觉不愉快了。秦桧利用武将微妙的功名心,使军阀间产生不和,为达成军队中央化的目的铺路。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屈辱的和议(1)
岳飞被处刑是绍兴十一年十一月的事。和议于同月成立。这是屈辱性和议,南宋以“臣”对金自称。以和议使节身份被派遣金国的,正是当初奉命对岳飞进行调查、后来被更换的何铸。
  听到岳飞即将攻打开封,金国总司令宗弼因而准备向北方撤退。正在这个时候,宗弼接到下面这个情报:岳飞军正在撤退。
  岳飞是日奉十二道金牌,在极端不甘心的状态下撤退的。
  “我这是捡回了一条命。”宗弼对左右幕僚如此说。
  岳飞实在不甘心到极点。他决定辞官退隐鄂州(湖北武昌)。但对他十分仰慕的部下,拒绝被解散或改编为中央军,他们依然以“岳家军”身份随侍在岳飞身边。
  对秦桧而言,岳飞令他感觉芒刺在背。反对媾和的人,有围绕在岳飞身边造成巨大势力之虞。岳飞是年轻而富于魅力的人。偏偏媾和论有很大的弱点,被攻击时实在苦于辩解。
  这样的和议怎么能说是对等的呢!——南宋以二十五万两银和二十五万匹绸提供金国作为条件,如此一来,岂不是成了属国对宗主国的岁贡吗?
  对这样的攻击,秦桧等和议派作为反论的是:对方因此而归还河南、陕西之地。
  但由于挞懒已遭肃清,金食言不肯归还领土,战火因而再度点燃,善战的岳飞眼看即将攻入开封,却因日奉十二道金牌而被召回朝廷,因此,他本人和主战论者当然都极为不满。
  “岳飞已经离职,却还在养兵。拥有私兵的人,其心可诛。”秦桧再三以此煽动高宗。
  岳飞有叛意。——秦桧盼的是以此理由杀死岳飞,以达到扫荡反媾和势力的目的。
  “岳飞乃精忠之士。”高宗对岳飞的信任却没有因此而动摇。
  “陛下,此际不压住主战论者,会发生怎样的后果,望请明察。陛下不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