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开国大阅兵-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还剩下约160万兵力,分布在从新疆到台湾的广大地区,虽然无法从战略上构成有效防御,但局部兵力相对集中,还有残喘之力。
  因此,对于四野来说,参加政协会议是次要的,主要是消灭白崇禧,解放大西南。
  从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附录的战役要图上可以看出,横跨10月1日的战役有两个。一个是第三野战军一部与闽粤边部队共同发起的漳(州)厦(门)战役,另一个是第四野战军主力和第二野战军一部参加的衡宝战役。
  当朱德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时,第四野战军部队正炮声隆隆地向前推进。
  苏静返回汉口后,向###汇报出席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情况。
  “这回名字怎么排的?”屋里踱着步的###问苏静,其实他已从报纸上看到了会议公告。
  “大概是按得票多少排的吧”。苏静含糊地回答。
  全国政协会议,选出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在56位委员中,###排在第7位,前面6位分别是:陈毅、贺龙、李立三、林伯渠、叶剑英、何香凝,排在###后面的有彭德怀、刘伯承、周恩来、董必武、###等。苏静也弄不清楚名字是如何排的,他猜也许是按得票多少吧。
  ###再没有多问。
  ###被授予元帅军衔时,年仅49岁,位列第三名。在十大元帅中年龄最小,被称为“少帅”。
  1971年9月13日,66岁的###乘坐三叉戟飞机叛逃,摔死在蒙古温都尔汗的荒漠上。
  ###中央将###开除出党,被定为反革命集团主犯。
  2001年,北京电视台拍《蒙古纪行》的电视片,曾专门到温都尔汗。他们的吉普车辛辛苦苦转了几十圈,就是找不到###摔机的地方。天快黑了,有两个骑摩托车的当地人路过,这才把他们带到坠机现场。30年过去了,从来没有人来此扫墓,本来不大的墓堆早被风雨荡平,大块的飞机残骸已经散失。唯一与别处不一样的就是地面上有很多白色碎片,不知道是不是当年飞机大火烧后的结晶。
  黄克诚对###曾如此评价道:“###在我军历史上是有名的指挥员之一……他在历史上对党和军队的发展、战斗力的提高,起过积极作用……据我了解,毛泽东和朱总司令在根据地指挥中央红军作战时,他们手下有几个著名的战将,一个是彭德怀,一个是###,一个是黄公略……红四军是毛主席、朱总司令创建的,成立红一军团后,红四军就是###指挥,他是红四军军长……在这三个军中,战斗力最强的是红四军。”
  可悲可叹的“少帅”!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患病中的徐向前携夫人黄杰疗养青岛海滨(1)
在第一野战军的全国政协委员的名单中,有贺龙,也有徐向前。但是,徐向前请了病假。10月1日,他与夫人黄杰正在青岛海滨治疗休息。
  早在太原战役前夕(1948年8月),徐向前就感觉到身体状况不佳,胸部经常疼痛,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只能勉强支撑工作。毛泽东非常关心徐向前的身体,多次来电叫他去后方休息一下。
  这样,徐向前住进了石家庄国际和平医院,检查的结果不容乐观。旧病还在蔓延,消化和吸收能力极差,体质虚弱,急需静养一段时间。可战事如此繁忙,怎么可能安心休息呢?徐向前叹了一口气。
  出院后,徐向前去西柏坡参加中央政治局的(1948年)“九月会议”。会议期间,徐向前向毛泽东汇报了太原战役的设想。然而,这些设想还未来得及全部付诸实践,他就病倒了。
  徐向前的“病根”是肋膜炎。1944年7月,由于肋膜炎作祟,高烧不退,持续两个多月。虽然进延安柳树店和平医院治疗了一段时间,但也没见明显好转,身体极度虚弱,“七大”也没能坚持参加。后来,由于战事频繁,治病的事就拖了下来。
  “好人”、“老实人”,这是毛泽东对党内其他同志评价中并不多见的高度赞誉。然而,与毛泽东无论私交还是公谊均不深的徐向前,却常常得此“殊荣”。毛泽东是红一方面军的奠基人之一,徐向前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创建者。
  1901年,徐向前出生于山西五台县,与国民党军阀阎锡山的家仅一河之隔。尽管徐、阎同饮一河水,却是志向不同的两路人。
  1924年,已是五台壮志中学附小教师的徐向前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从此成为一名职业军人。
  徐向前生性质朴,言语不多,在校长蒋介石眼里并不被看好。蒋介石每星期都要找十几名学生谈话,以便掌控学生的思想动态。别的学生都拣好听的说,滔滔不绝,徐向前是问一句答一句,答话没有问话多,没几句话就被撵了出来。蒋介石认为他不会有什么出息。
  然而,徐向前毕业后不久就干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让蒋介石大跌眼镜。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在黄埔军校“门口”闹起了革命。1929年在鄂东北创建苏区,同时参与创建了红四方面军。三年后,作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率部西征,开辟川陕根据地。他如蛟龙出海,在鄂豫皖、在川陕边掀起了革命的波涛。
  作为红军领袖,毛泽东为红四方面军取得的成就而高兴,更为有徐向前这样一位既手握重兵又深明大义的帅才而感奋。
  那是1935年6月的一天。
  徐向前率领的红四方面军与毛泽东率领的红一方面军在懋功会师,徐向前见到了心仪已久的毛泽东。
  不久,这两支红军主力部队就发生了红军是北上(毛泽东)还是南下(张国焘)的激烈争论。徐向前作为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处境艰难,不好明确表态。但他大局在胸,有很强的原则性,当他得知右路军部队欲追赶连夜北上的毛泽东部时,徐向前当即严厉制止:“天下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怎么说也不能打。”从而,不仅保证了毛泽东的安全,更避免了一场血战和内讧。

患病中的徐向前携夫人黄杰疗养青岛海滨(2)
一年后,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胜利会师。随后不久,由徐向前率领的西路军几乎全军覆灭,遭到惨败。但西路军顽强抗敌、至死不屈的精神,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悲壮的一页,给毛泽东留下了强烈而又深刻的印象。
  西路军失败后,徐向前装扮成算命先生跋涉数千里回到延安。毛泽东对他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赞扬了他的凛然正气:“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回来就好,有了鸡就有蛋!”
  当时,党内有人埋怨徐向前把几万人马都搞光了,一个光杆司令还回来干什么?毛泽东明确地对徐向前表态: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而且西路军的失败也是有许多复杂的原因造成的,给徐向前以极大的安慰和支持。
  抗战爆发后,徐向前出任八路军第129师副师长。奉毛泽东命令,他随周恩来前往太原同阎锡山谈判,开展统一战线工作。
  解放战争中,时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华北军区副司令员的徐向前带病上前线,指挥了一系列漂亮、利落的城市攻坚战。两克运城、攻坚临汾,连战皆捷。毛泽东非常高兴,亲自拟电报表示祝贺。
  在运城攻坚战中,徐向前向攻城部队发出了“坚持最后五分钟”的战斗命令。此后,这7个字就成了徐向前所部克敌制胜的名言。
  徐向前认为,最后五分钟,往往是战役胜负的关键。这种时候,敌我双方多处于胶着状态,也最容易动摇军心,错过最后决战决胜的时机。因此,必须让我军的每个人牢牢记住,自己最困难最难熬的时候,也正是敌人最困难最难熬的时候。常常是自己因艰难困苦在决心发生动摇的时候,也恰恰是敌人对胜利已感到绝望的时候。此时此刻,谁能熬过最后五分钟,谁就拥有胜利。
  为了“坚持最后五分钟”,徐向前经常亲临前线指挥,身先士卒,有好几次差点去见了###。
  一次,徐向前手握望远镜在前沿阵地观察敌情,一颗冷弹从衣袖里穿过,他以为是蹦起来的一粒小石头,随手挥了挥,嘴里说了句“讨嫌”,身子挪都没挪。
  还有好几次——子弹穿过一堆麦秸,然后钻进他的棉衣里。子弹也曾跳过他,将身后的警卫员击毙倒地。
  徐向前在战场上死里逃生的事儿不少,但却没能抵抗住身体的疾病。连续5年来,他备受疾病的折磨。指挥太原战役作战时,他中途就病倒了。
  太原战役的“临门一脚”是彭德怀指挥的。太原战役总攻仅用了3天时间,歼灭国民党军万余人。之后,彭德怀进军西北,带走了第18兵团和第19兵团。
  想起西北,徐向前就想起了沾满西路军将士鲜血的“马家军”,两眼总是湿润的。连续多日,心潮涌动,夜不能寐。他为不能同彭德怀一起西征而遗憾,更为不能亲手消灭“马家军”,给西路军将士报仇雪恨而内疚。
  参加太原战役的另一支部队——第20兵团则兵发大同。大同刚解放就奉命东进,转向北平、天津、唐山、塘沽、秦皇岛一带布防。后来,第20兵团又以第67军步兵第199师为主,组建了开国大典的受阅步兵方队,接受毛泽东等领导人的检阅。
  尽管重病缠身,但徐向前仍然强支撑着坚持工作,继续履行着太原前委书记、太原市军管会主任的职责。
  阎锡山经营山西38年。“一人当官,鸡犬升天”的处世哲学,在阎锡山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对五台人更是委以重任,难怪当地顺口溜说:“会说五台话,就把洋刀挎”。
  徐向前进太原后,街谈巷议很快就传出一句话:“阎锡山跑了,徐向前来了,五台人还是沾光。”
  “共产党不是阎锡山,徐向前没有光可沾。”徐向前态度鲜明,讲原则不讲乡情,讲亲情不徇私情。
  徐向前患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和休息,终于沉疴发作,病倒在床。1949年6月底,在夫人的陪同下,前往青岛治疗休养。
  开国大典那天,徐向前携妻坐在青岛海滨的沙滩上,身旁摆放着在太原战役中缴获的一台老式收音机。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19天,徐向前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实际上,徐向前并未到任。“总参谋长”的工作由副总参谋长(后为代总长)聂荣臻“代理”。
  1950年5月,徐向前身体稍有好转,就从青岛回北京参加###七届三中全会。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徐向前第一次来北京,看到首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心中无比喜悦。
  开完会后,徐向前回青岛继续养病。临行前,他深情地对聂荣臻说:“聂总,你辛苦了!”
  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海军第7舰队开进台湾海峡,侵占了中国宝岛——台湾。
  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统率机关的总参谋部忙碌起来了,总参谋长徐向前更是无心养病。说来也怪。不知是战争在呼唤一个军事家,还是医生们的医术高明?反正徐向前的身体一天天好起来。9月初,在青岛治疗休养14个月的徐向前,带着全家住到了北京。
  1955年9月,徐向前被授予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90年9月21日,徐向前心脏停止跳动,享年89岁。徐向前的骨灰盒和遗像安放在他的故乡五台县烈士陵园。
  苦难相随的徐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
   。 想看书来

聂荣臻忙碌于阅兵事务无暇登上天安门(1)
开国大典那天,朱德宣读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时,聂荣臻没有同贺龙、刘伯承、陈毅、罗荣桓一样站立在朱德身旁,当然也就不在那张历史性的照片里。
  尽管新中国成立时,有近700人登上了天安门城楼,但几乎都饰演观礼者或检阅者一个角色,唯独聂荣臻例外。
  聂荣臻不仅是检阅者,还是阅兵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广场群众的召集、大典活动的安全,还有那4架带弹受阅的飞机,事事牵挂着他的心,他实在没有精力站在城楼前排,更没有心情去照相。
  在这登上天安门城楼的近700人当中,聂荣臻是上天安门次数最多的1个人。自从担任阅兵总指挥、接任北京市市长以来,前后至少10次登上天安门城楼。
  作为阅兵总指挥,聂荣臻在筹备开国大阅兵的日日夜夜里,事无巨细,大事小事,都考虑得非常细致,还亲临现场指挥天安门前的阅兵预演。
  在一次在阅兵联席会上,聂荣臻问时任华北军区特种兵司令部参谋长###:“装甲车在天安门前熄火怎么办?骡马拉炮,那么多匹马,如果拉下粪怎么办?在检阅时马失前蹄怎么办?”
  一连串的问题,令###一时无法回答。
  不能立即回答的问题,必须立即解决。
  ###回到部队后立即组织指战员召开了一次又一次“诸葛亮”会议,群策群力,研究解决的办法。
  聂荣臻提出问题后还是放心不下,多次深入到受阅部队官兵中,主持召开座谈会议,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
  群众是最有实践经验、最有智慧的,许多问题他们都想出了妥善的解决办法。
  指战员们出主意说:现在的马掌用的时间都长了,从关外走到了关内,大都已经磨光了,而天安门前又是青条石路,很平,很滑,马掌也就容易打滑,应当给马换上新掌,增加摩擦系数。即使万一打滑,驭手只要赶紧收缰绳,马稍往下一沉,就猛提绳子,帮助战马脱离失蹄状态。
  骡马拉粪怎么办?官兵们认为这最简单,只要给骡马安上粪兜子就行了。
  至于坦克熄火问题,恐怕要另想办法。
  指战员们说,受阅的坦克都是在辽沈战役中缴获的,尽管说不上陈旧,但毕竟不是自己生产的,缺乏对装备性能的透彻了解。为了防止坦克途中熄火,阻塞道路,官兵们建议将坦克方队安排在队伍的最后接受检阅。这样,即使万一开不动了,但由于部队已在前面检阅完了,后面是花花绿绿的群众队伍,对阅兵式的影响也就不太大了。
  9月25日午夜,北平的深秋透着寒意。
  聂荣臻身穿大衣,早早地站在敞亮而寂静的天安门城楼上,全神贯注地观看进行初次合练的受阅部队,还不时对周围的同志交谈着受阅部队要注意的问题。
  忽然,聂荣臻想到了一件至关紧要的事情。他威严的声音划破夜空,在受阅部队每一个人的耳边震荡: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聂荣臻忙碌于阅兵事务无暇登上天安门(2)
“在这里,我要向大家发布一道死命令:正式受阅的那天,如果遇到敌机空袭,大家要原地不动,下刀子也不能动!天安门广场30万人民群众在看着我们,我们能做到吗?”
  “能——做——到!”干脆、响亮、整齐的回答,山呼地动。
  聂荣臻疲惫的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意。
  9月27日深夜,受阅部队又在天安门前进行了一次全程预演,整个过程顺利、安全。直到此时,聂荣臻的心里踏实多了。
  10月1日10时,地面受阅部队各就各位,准备就绪。
  1日12时,聂荣臻匆匆划拉了几口饭,就赶到东长安街检查受阅部队。当他看到万余名受阅指战员个个精神抖擞,弯弓待发,满意地笑了。他没有多的话嘱咐,他相信我们这些从战火中走过来的将士。
  1日14时整,聂荣臻独自一人登上天安门城楼。
  10分钟后,###北京市委书记彭真也来到了天安门城楼,两人一同检查了城楼上的准备情况。
  14时30分,聂荣臻走下天安门城楼,来到金水河西侧的阅兵指挥台,行使自己的职责。他让大家保持安静,请开国大典主持人林伯渠讲话。
  毛泽东宣读完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后,聂荣臻已转移岗位,站在金水河南东华表下,恭迎阅兵司令员朱德。之后,陪同朱德,驱车去东长安街检阅地面受阅部队。
  朱德返回天安门城楼,宣布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时,聂荣臻又回到了阅兵指挥台。
  阅兵结束后,聂荣臻既没有出席北京饭店的宴会,也没有去观看天安门广场的群众###,他实在是太劳累、太疲惫了,回到庆王府的寓所,上床就睡了,衣服也没有力气脱下。
  聂荣臻始终是一个忙人。
  新中国成立后,聂荣臻又忙“两弹一星”,使中华民族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核力量。
  1955年9月,聂荣臻被授予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92年5月14日,聂荣臻心脏停止跳动,享年93岁。
  聂荣臻是最后一位去世的元帅,也是寿命最长的元帅。
  按照聂荣臻的遗嘱,他的部分骨灰被撒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的一棵桧柏树下,树旁竖立一块汉白玉石碑,正面刻着聂荣臻80岁时写下的诗句“喜松柏之气概,念四化之早成”,背面刻着“聂荣臻骨灰撒放处”。他的另一部分骨灰被安葬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烈士陵园,周围栽满了沙漠特有的胡杨。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聂荣臻亲自选定的,现已发展成为闻名中外的“东风航天城”了。国产第一枚地地导弹(1960年11月5日)、第一次导弹核武器试验(1966年10月27日)、“东方红一号”卫星(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返回式卫星(1975年11月26日)、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1980年5月18日)、“神舟”飞船系列(1999年11月20日始)等等,都从这里发射升空。
  日理万机的聂荣臻!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叶剑英南下广州就任中共华南分局第一书记(1)
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新中国领袖群体里,人们没有见到北平市第一任市长叶剑英的身影。
  叶剑英在何处欢度开国大典呢?
  其实,一个多月前,叶剑英就离开了北平。
  8月14日,随着北平市第一届各界代表会议的闭幕,叶剑英也结束了8个月的北平市长任期。他匆匆视察完新成立的南苑飞行队后,就离开北平南下,因雨冲垮了平汉铁路北段,便绕道徐州转郑州,经汉口、九江、南昌,于9月3日抵达江西赣州。
  9月8日,新华社播发了由毛泽东亲笔起草的一则电讯稿:“北平市长兼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叶剑英将军奉命赴两广工作,担任###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张云逸为第二书记,方方为第三书记)及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为此,中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