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开国大阅兵-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如彭德怀。从平江起义的硝烟中走来,出生入死20余年,骁勇善战,功勋卓著。毛泽东曾赋诗赞曰:“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而此时的彭德怀又位居“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之职,完全有资格出任阅兵总指挥。
  比如叶剑英。素以“儒将”之名闻知于世,文韬武略。长期在后方总参谋部工作,深得毛泽东欣赏和器重,一直认为他是最佳的“参谋长”人选。毛泽东与叶剑英见面,总是称“参座”,在谈到叶剑英时,也习惯地称“我们的叶参座”,还用“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之语夸赞。北平和平解放后,出任第一任北平市长,担任阅兵总指挥也是合适人选。
  还比如……
  然而,###中央在确定阅兵总指挥的人选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领导几乎不约而同地想到一个人:聂荣臻。
  聂荣臻是挑起阅兵总指挥担子的最佳人选。
  熟悉聂荣臻的人都知道,即使是在残酷的战争年代,聂荣臻也十分注意军容风纪,平时风纪扣总是扣得很好,衣服上的补丁也平平整整,鞋帽时时都穿戴得工工整整,处处显示着胜利之师的风度。
  在开国十大元帅中,聂荣臻是在毛泽东身边工作时间比较长的一位,长期在毛泽东的直接领导下工作,个人接触也比较多。毛泽东信任、器重他,尤其看重他“老实、厚道”的性格,而聂荣臻也信服、敬重毛泽东,对毛泽东军事思想和战略意图理解得全面、透彻,贯彻得准确、彻底。
  聂荣臻与毛泽东第一次见面是在中央苏区首府瑞金,1931年12月的一天。聂荣臻从上海到苏区的当天晚上,就见到了心仪已久的中国农###动和中国工农红军的领袖毛泽东,彼此都很高兴。
  聂荣臻向毛泽东讲了自己初到苏区的感受,说,白区工作是在敌人白色恐怖下坚持斗争,处处显得被动,到了苏区,才是到了自己的天下,可以大摇大摆地走路了。
  毛泽东听了,诙谐地用手比画说:“还是像我们这样,拿起枪杆子建立自己的政权,干得痛快啊!”
  在中国共产党的创业史上,记录有3次开拓性的武装起义——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在这3次起义中,聂荣臻就亲身经历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的血雨腥风。
  聂荣臻,1899年12月29日出生于四川江津吴滩场,也就是现在的重庆市江津市吴滩镇。
  这是一个辞旧迎新的日子。两天之后,人类便跨入了一个新世纪。
  聂荣臻快要满月时,读过几年私塾的父亲翻开《随身宝》,指着该书最后一句“百福骈臻得双全”,对妻子说:“这是句吉利话。我们儿子是‘荣’字辈,就给他取名‘荣臻’,字‘福骈’,小名‘双全’。”妻子点头笑了。

五大书记不约而同请聂荣臻出任阅兵总指挥(2)
少年聂荣臻勤勉勇敢,砸神像,破“天威”,抨击时弊。老师评论他:“资赋不凡,终非池中之物。”
  随着年龄的增长,聂荣臻果然表现出不同凡响。他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后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成为比利时沙洛瓦劳动大学化学工程系的一名学生,1923年在比利时经赵世炎、刘伯坚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一位职业革命家的生涯。
  1924年9月,聂荣臻奉命赴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次年2月,被党组织选进苏联红军大学中国班学习并接受军事训练,与左权是同窗学友。
  1925年8月,聂荣臻回国后,被任命为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并担任政治教官,负责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中的组织领导工作。1926年3月20日,亲身经历了“中山舰事件”,之后同周恩来一起被挤出黄埔军校,与周恩来、朱德、陈毅、张太雷、恽代英等一起踏上了独立开展武装斗争的道路。
  聂荣臻来到瑞金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刚刚成立,“一苏大会”闭幕不久,被补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1932年3月就任红1军团政治委员,与担任军团长的###共同指挥这支中国工农红军的主力部队。
  这一年的4月,聂荣臻第一次在毛泽东的直接领导下,参与指挥了漳州战役,歼敌数千。不久,聂荣臻又参与指挥了毛泽东亲自领导的水口和乐安、宜黄战役,均取得辉煌的胜利。
  战后,聂荣臻感慨地说,毛泽东“一系列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政策思想,以及他的领导才能,都给了我深刻的印象,使我由衷地钦佩。”
  抗日战争爆发后,聂荣臻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15师副师长、政治委员,又与师长###一起指挥了“壮军威、振民心”的平型关战斗。之后,第115师被“一分为二”:###率主力转移吕梁山地区,聂荣臻带领独立团等约3000人留守五台山地区。
  1937年11月7日,晋察冀军区成立,聂荣臻任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从此,聂荣臻带领这3000人开始了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当时,军区机关的同志开玩笑,要问司令部有多少人,答案是一盆菜就够吃,一条灶就够睡了。
  聂荣臻临危受命,对“三千子弟兵”发出动员令后,开拓性的采取了“九大措施”:一为宣传政策,二为整编部队,三为坐镇阜平,四为培训骨干,五为机动歼敌,六为建立政权,七为制定法规,八为开辟冀中,九为进军冀东。
  “九大措施”产生了奇迹般的效果。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强大的敌人背后不仅站稳了脚跟,而且在强敌围攻中不断发展壮大。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吸引了不少国际友人,其中就有中国人民的好朋友白求恩。
  1938年6月,白求恩从延安启程前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临行前,毛泽东专门找白求恩谈话。毛泽东说:“中国有一部很著名的古典小说,叫做《水浒传》。《水浒传》写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故事,五台山就在晋察冀。”“五台山,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聂荣臻就是新的鲁智深。”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五大书记不约而同请聂荣臻出任阅兵总指挥(3)
白求恩在晋察冀见到聂荣臻后,把毛泽东的这番话转告了聂荣臻,并笑着对聂荣臻说,你这个鲁智深,同那个鲁智深可不一样哟。鲁智深醉打山门,把寺庙破坏了,你却保护了五台山的寺庙。
  1939年1月,聂荣臻写了份晋察冀初创时期情况的报告,着重叙述了晋察冀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开展游击战的经验。毛泽东阅后,大加赞赏,当即决定将报告单独成书,在延安、重庆两地出版,并亲笔题写了书名《抗日模范根据地——晋察冀边区》,还执笔为书作序,称该书“是十分宝贵的”。朱德、王稼祥也分别作序。
  《抗日模范根据地——晋察冀边区》,是第一本系统介绍八路军坚持敌后抗战的专著,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扩大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影响。
  1945年9月,毛泽东在重庆谈判的时候,针对国民党的军事挑衅,曾给聂荣臻等人发去电报:你们越多打胜仗,我们在这里越安全;你们越多打胜仗,我们谈判就越主动。
  聂荣臻心领神会,领导晋察冀军区部队对国民党的军事进犯进行了自卫反击,先后进行了上党、邯郸和绥远战役,大量歼灭了入侵解放区的国民党军队。
  全面内战爆发后,聂荣臻在毛泽东的领导和指示下,先后指挥了大同集宁战役、正太保北战役、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坚守和发展了大片解放区,为屏障东北,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进入北平后,聂荣臻经历了他一生中最繁忙的时期。此时,他已身兼6职——###华北局第三书记、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华北军区司令员、平津卫戍区司令员、北平市市长、北平市军管会主任。
  聂荣臻一身多职,用日理万机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他后来也在###中说:建国前后他“很是忙了一段时间”。
  新中国定都北平,作为华北军区司令员兼平津卫戍区司令员,聂荣臻深知肩上担子的份量。
  人民解放军入城式之后,聂荣臻首先抓了稳定华北的两件大事:一是迅速改编国民党军傅作义部20万起义部队,二是剿灭土匪,根除匪患。北平的社会治安状况,干系重大,影响极大。
  在聂荣臻卓有成效的领导下,这两件大事进展顺利并大获全胜。仅仅半年时间,北平人民就第一次享受到了和平与太平的幸福。聂荣臻还没有喘口气,毛泽东又指名道姓,让他担任开国大典阅兵式总指挥。
  身兼7职的聂荣臻感到分身乏术。由于新中国成立在即,他只好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开国大典上,集中在开国阅兵上。
  当他走上阅兵总指挥这个新岗位时,距离开国大典只有50天时间。受阅部队的选调和编组、阅兵程序和训练,等等,都还没有最后确定下来,都需要他亲###板,心里着急啊!他多次主持召开阅兵工作会议,听取受阅部队的情况汇报,还多次到先农坛、北苑、黄寺等受阅部队营地指导训练。

五大书记不约而同请聂荣臻出任阅兵总指挥(4)
聂总不仅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还具有良好的军人素质和不同寻常的将帅风范。他深知,从前线打仗转到在直线加方块的操场上走队列,对流血负伤、战功累累的指战员们来说,无疑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他说:
  “我们这支军队走过雪山草地,从金沙江到黑龙江,从长白山到南海边,英勇作战,一往无前,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胜利。在这次阅兵中,我们一定要展示出这种精神风貌。”
  聂总虽然是一位指挥千军万马的指挥官,什么恶仗硬仗都打过,但此时他却不得不十二万分的细心,对各受阅方队的领导语重心长地叮嘱:
  “……别看这些事小,一旦马摔在天安门城楼下,装甲车开不动了,整个阅兵不就乱了套么?我们打了几十的仗,才迎来这一天,历尽艰难,我们要倍加珍惜。”
  “这次阅兵是建国后第一次,全国人民看着我们,还有外国客人参加,一定要下最大的决心搞好,尽可能搞出高水平来。把一支队列整齐、步伐一致、军姿严整的人民军队的精神风貌展现给全国人民,展现给全世界人民。”
  开国大典时的防空问题,是聂荣臻最为关注、重点布置的一项工作。
  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时候,国民党空军的空袭也日益频繁起来,人民群众经常处于被空袭的危险和惊扰之中。
  针对这个情况,中央军委早在1948年8月9日就提出了对城市要地实行“积极防空”的方针。1949年4月,聂荣臻兼任平津卫戍区防空司令员后,对防空工作一直抓得很紧,脑子里始终装着一件事。
  那是5月的一天。
  4日午饭时分,国民党空军驻青岛部队出动6架B—24型轰炸机,对北平南苑机场实施轰炸,毁伤飞机4架,轰炸引起的大火烧毁房屋196间,死伤24人。
  这些死伤的人,多是进驻机场的第四野战军第40军第118师的指战员,他们没有倒在白山黑水的鏖战之中,却在新中国成立的曙光中丢了性命,实在是可惜,令人好不伤痛!
  阅兵筹备工作刚刚启动时,北平还闹过一场误会。
  7月7日,北平市在天安门广场召开抗战胜利纪念大会,郭沫若到会讲话。
  大会进行到一半时,在庆王府值班的华北军区司令部耿树平参谋,接到山海关方向空中监视哨报告,有两架敌机正朝北平方向飞来。耿树平一边通知监视哨,让他们再仔细确认一下,一边报告参谋长唐延杰。两人正在商议要不要向上级报告、要不要通知会场采取措施时,山海关来电话,说刚才空中两个黑点是老鹰,已经折回飞向大海方向了。
  虚惊一场。
  华北军区司令部电话能直达天安门,如果草率通知会场躲避敌机,那十几万人的大会就会立刻大乱,后果不堪设想。生活在1949年的北平的人们,多少有些惊弓之鸟的感受。
  针对于此,8月15日,周恩来指示中央军委航空局在南苑机场组建一支具有作战能力的飞行中队,担负保卫北平的防空任务。开国大典的时间定在10月1日下午3时,也是出于防空袭的需要。
  在筹备开国大阅兵的日日夜夜里,聂荣臻事无巨细,大事小事,都考虑得非常细致,甚至亲自决策。天安门前的阅兵预演,他更是亲临现场指挥。
  从9月27日这一天起,北平改称北京。
  9月30日,聂荣臻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司令员兼京津卫戍司令员”的名义,就开国阅兵事宜,发布命令:
  一、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日,特定于10月l日15时在天安门广场及其附近地区举行北京卫戍部队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代表部队之阅兵典礼。
  二、凡驻扎北京之步兵、骑兵、炮兵、坦克装甲兵团、摩托兵团和空军、海军代表部队均参加阅兵典礼。
  三、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朱总司令检阅。
  四、本人受命为阅兵典礼总指挥。
  五、阅兵典礼一律着夏季服装。
  六、各部队指挥员应派出标兵。
  七、为调节阅兵场各动作及维护秩序,特组成阅兵指挥所,由第二十兵团司令员杨成武任指挥所主任,华北军区参谋长唐延杰为指挥所副主任。各受阅部队在阅兵场及分列式中均应听从指挥所之指挥。
  开国阅兵在即,聂荣臻一切准备就绪。
   。。

回师平津唐布防的杨成武兵团担负阅兵任务(1)
让杨成武担任阅兵副总指挥兼阅兵指挥所主任,是由当时军队的布防态势所决定的。
  1949年初,亦战亦和的平津战役胜利结束。
  东北与华北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后,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或进军大西北,或南下大追击,渤海湾地区设防出现了“空挡”。
  这个态势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警觉。
  蒋介石不会甘心国民党军队在东北和华北的失败,如果发挥其海空部队优势,袭击天津、秦皇岛一线,进而直逼北平,那时局难保不出现些波折……
  毛泽东认为,应该未雨绸缪,早做打算。因此,他在部署太原战役的同时,也就是从西柏坡迁入北平前夕,2月28日,提笔为中央军委起草了致聂荣臻(华北军区司令员)、薄一波(华北军区政治委员)、杨成武(第20兵团司令员)、钟赤兵(第20兵团副司令员)的电报:
  (一)在我主力南征取得伟大胜利的情况下,帝国主义者及国民党有向我后方袭击扰乱之可能。
  (二)你们有保卫秦皇岛、塘沽两处海口准备击退敌人可能进攻的任务。
  (三)第20兵团除留一个军位于大同区域以外,杨李兵团率两个军即开秦皇岛、塘沽两处布防……
  (四)请荣臻、成武、赤兵、苏进四同志,即来军委面谈部署问题。
  此时,彭德怀接替因病住院的徐向前,指挥第18、第19、第20兵团围困太原,即将发起战役总攻。
  就在发起总攻的前一天,毛泽东又致电杨成武、唐延杰(华北军区司令部参谋长)、李天焕(第20兵团政治委员),明确指出:“大同敌应由你们去解决”,“可以派一个军先出发包围大同”。战役结束后的第2天,毛泽东再次致电:“第20兵团应尽可能迅速开平绥线夺取大同”。
  第20兵团奉命兵发大同时,彭德怀率领第18、第19兵团已经踏上了赶赴西北作战的征途。
  4月29日,太原战役结束后的第5天,大同国民党守军等275师等部1万余人起义,塞外重镇大同宣告解放。
  历史竟是如此的巧合——
  3年前,杨成武等部队攻打大同,开启了华北解放战争的序幕。
  3年后,又以杨成武等部队的进军、解放大同,画上华北解放战争的句号。
  大同和平解放后,毛泽东即命令第20兵团执行保卫北平和天津的任务。紧急电令:第20兵团暂不执行进军西北的任务,转向北平、天津、唐山、塘沽、秦皇岛一带布防,先以一个师迅速开赴塘沽。杨成武迅速赶到北平受领新任务。
  毛泽东称杨成武为“白袍小将”,给予高度信任,常在危急关头或重大行动的时候,委以重任。
  杨成武,1914年9月出生于福建长汀,1929年参加闽西暴动,从此成为红军中的一员。
  1931年,杨成武第一次见到毛泽东。当时,他年仅17岁,在红军第11师第32团当政治委员。
  那是在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之后,攻打漳州的时候。第32团攻下了漳州城外的屏障,浩浩荡荡地开向漳州城。路上,杨成武看见一乘白骑,一个身材高大的人骑在马上,穿一件大褂,头戴凉盔帽,乍看上去像一个书生,但那炯炯有神的目光、压倒一切的气势告诉他,这就是红军的统帅毛泽东。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回师平津唐布防的杨成武兵团担负阅兵任务(2)
毛泽东见面就称赞他:“你是团政委啊,这么年轻。”接着,问起了战斗的情况和缴获情况,夸杨成武“打得好。”
  1933年,杨成武被任为红一军团第2师第4团政治委员。红4团的前身是叶挺的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团,参加过南昌起义和湘南暴动。他与团长耿飚共同率领这支英雄的团队。
  长征途中,红4团多次被毛泽东点将,作为红军北上的“先头团”。杨成武和耿飚率领全团指战员连续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血战湘江,突破乌江,抢占娄山关,保卫遵义会议,屡建奇功,威震敌胆。
  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直接指挥下,红4团先后参加了四渡赤水、智取三县、抢渡金沙江、跨越大凉山、飞夺泸定桥、开辟雪山草地通道、突破天险腊子口等战斗。
  晚年,杨成武回忆飞夺泸定桥的壮举时,仍然激情难抑,提笔写下了“无边风雨夜,天堑大渡横。火把照征途,飞兵夺泸定”的豪迈诗句。
  红军东征结束后,毛泽东调时任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1师政治委员的杨成武,进红军大学学习。
  1936年元旦刚过,###中央决定“红大”学员提前毕业,返回部队准备上前线。又是毛泽东提议,让杨成武改任红1师师长。
  抗日战争开始后,红1师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独立团,杨成武任团长。不久,独立团扩编为八路军独立第1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