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上帝的指纹-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座也比前者窄48英寸),它看起来在闪闪发亮,好像里面有神奇而又微弱的火焰照耀着它。在它的身后不远处的第三座金字塔在黑暗中略为逊色一点儿,底座每边长356英尺,塔高215英尺。(17)
  在闪闪发亮的夜空下,有一刻,我有一种在电影中的错觉。我觉得自己好像是站在天堂的一艘巨大的船只的船尾,回首望其他两艘船。它们在我的身后排成一列,呈战斗队形,跟着我的大船前行。
  这支被护航的金字塔海军中队要去哪里呢?这群庞大的建筑群是否就是妄自尊大的法老们所有的工程呢?还是他们被一只神秘的手设计制造出来要穿越时空走向某个未知的目的地?
  从我现在所站的高度望去,尽管南面的天空有一部分被巨大的金字塔遮挡了,我仍然能够看到整个西边的天空,从北极顶点到地球弯拱的轮廓全在我的视野之内。北极星在我右边的高空上,在小熊星座中闪亮。在遥远的地平线顶端,西边偏北10°处,狮子座中的轩辕十四星正要徐徐降落。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在埃及的星空下
刚刚爬过第150级台阶,阿里示意我们低头向下看。一辆警车从大金字塔的西北角开过来,沿着金字塔的西边前进,车顶上的蓝色警灯徐徐闪烁。我们站在黑影里一动不动,直到车开走了。然后我们继续向上爬。我们有一种紧迫感,朝着顶点用最快的速度爬上去。我们想像着我们可以看到它在黎明前的薄雾中挺立。
  好像有五分钟,我们不间断地向上爬。但是当我向上看时,大金字塔的顶点依然远在天边,就好像传说中的威尔士山那样遥远。挥汗气喘中我们继续攀登。就在我们被内心不断涌出的失望感淹没时,我们发现自己竟然到了顶点。我们正站在群星笼罩的苍穹下,在高出地面450英尺的地方,在一个世界上最美妙的观赏平台上。在我们的北面和东面,开罗城沿着倾斜、宽阔的尼罗河谷缓缓展开,黑暗的污路和狭窄的街道将高楼大厦和传统的平顶房屋隔开,其间点缀着1001座清真寺的塔尖。开罗因整体被复盖在街市的灯光下,所以市内的人反而无法享受美丽星空的夜景。从金字塔顶端俯看开罗、苑如来到一个散发着绿色、红色、兰色、黄色光芒的仙境一般。
  我站在古代世界最后幸存下来的奇迹——金字塔的顶端,在一个不可思议的至高点上观赏这个奇特的、电子的海市蜃楼,感到非常荣幸。我感到自己好像坐在阿拉丁魔毯上,来到开罗的上空。
  但怎能用魔毯来形容大金字塔的第203级台阶!这层台阶每一边的长度不超过30英尺(底座的每一边长度为755英尺左右),它由几百块齐腰高的石灰石建成。每一块石灰石约有5吨重。这一层也不是完全水平的:有几块石块丢失了,有的破损了,在南端有大约还残留着相当于半个台阶高的经过处理的石块。此外,在平台的中心,有人放了一个三角形的木头脚手架,中间插了一根粗壮的竿子,约有31英尺长。它标识着金字塔最初的高度是英尺。(18)在这个下面的石灰石上有游人随意刻下的留言。(19)
  

像巨人一样思考
大金字塔底面积英亩,总重量为600万吨,比伦敦市区所有的建筑物加起来的总重量还重。(21)由大约230万块石灰岩和花岗岩石块砌成。整个金字塔的外墙,曾经覆盖着115000块打磨得像镜子一样光滑的包面石,每块重量都在10吨以上,总面积达22英亩。(22)
  1301年地震时,这些包面石松脱,随后大部分都被搬去建造开罗城了。(23)不过我知道,在塔基四处还散落着这样的石块,足可以令19世纪的伟大的考古学家W·M·弗林德斯·皮特里对它们进行详细的研究。这些石块的误差不足百分之一英寸。它们之间用胶合剂连接如此紧密、如此精确,连把小刀的刀尖都休想插进去。“单是将这些石块放到准确的位置上就是一大工程,”皮特里承认,“何况中间还要加上胶合剂。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其难度不亚于制作几英亩大的精密的光学仪器。”(24)
  当然,金字塔的“几乎不可能”之处决不仅仅限于包面石的连接。它的正北、正南、正东、正西的四个基本方位的精确性是“几乎不可能”的;几近完美的四个九十度角是“几乎不可能”的;四条底边不可思议的对称是 “几乎不可能”的;将数以百万计的巨石运到几百英尺的空中的技术后勤是“几乎不可能”的,等等,等等。
  因此,无论是谁建造了金字塔,凡参与这个令人叹为观止的伟大建筑的设计、建造的建筑师、工程师和石匠,都是“像100英尺高的巨人一样高瞻远瞩”的人。现代埃及学的奠基人,琼—法兰克斯·商博良曾这样评价他们。他已经清楚地看到他的晚辈不肯正视的事情:金字塔的建造者必定是知识的巨人。站在古代的埃及人旁边,他说,“我们欧洲人只是小人国中的小矮人。”(25)
  第三十五章    坟墓而且只是坟墓
  下金字塔比上金字塔还让人胆战心惊。我们不再与地心引力作战,因此不必再消耗那么大的体力。可是现在我们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到地面而不是空中,那要命的坠落的可能性似乎立即放大了许多。我们在这庞大的石山上万分小心地选择下山的路,在那些巨大的、居心叵测的石块中往下出溜,只觉得自己变得像蚂蚁一样渺小。
  等我们下得塔来,夜色已经收尽,天空露出了鱼肚白。我们如约付了守卫金字塔西面的卫兵50埃及镑,然后,我俩如释重负,得意洋洋地朝西南方几百米外的海夫拉金字塔开拔。
  叫做胡夫、海夫拉,门卡乌拉也好,叫做基奥普斯,基夫拉恩,马西里努斯也好,无论用埃及名字还是希腊名字称呼它们,事实都是一样的:人们普遍认为,第四王朝(公元前2575年~公元前2467年)的这三位法老是吉萨三大金字塔的建造者。至少自埃及导游告诉希腊历史学家喜帕恰斯大金字塔是胡夫建造的以后,这就成了既定事实。喜帕恰斯将这一信息写进了现存的、最古老的金字塔相关文献。他还说:
  他们说,基奥普斯统治了50年,他去世后,王位由他的兄弟基夫拉恩接替。他也造了一座金字塔……比他哥哥的金字塔低40英尺,但是其他的规格都相同……基夫拉恩统治了56年……然后,基奥普斯之子马西里努斯继位……这个人留下的金字塔比他父辈的要小得多。(1)
  喜帕恰斯看到这些金字塔的时间是公元前第五世纪,在它们已经造好之后2000多年。后来整个历史的书写都建立在他这几句话的基础之上。直到如今,所有的评论家都盲目地随着这位希腊历史学家亦步亦趋。虽然起初差不多是道听途说得来的传闻,可是这么多年以来,大金字塔是胡夫造的,第二金字塔是海夫拉造的,第三金字塔是门卡乌拉造的已经成了铁板钉钉的事实。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空室之谜
与阿里道别后,我和桑莎继续往沙漠里走。我们的目光掠过第二金字塔巨大的西南角,投向它的顶端。我们又一次看到顶上完好无损的第22层包面石。我们也看到了塔基最下面的几层,每层都有一个十几英亩的“脚印”,都是用不折不扣的石灰岩巨石砌起来的,每块长20英尺,厚6英尺,高得几乎爬不上去。我后来发现,在吉萨墓葬地,有好几个地方都散落着这种重200吨、属于同种加工工艺的其大无比的石块。
  第二金字塔建立在从周围的岩基中切割出来的平台上,西面和北面围着一道宽阔的、有些地方深达15英尺的壕沟。我们沿着这条壕沟边往南走,400米外,就是位于沙漠中的第三金字塔。
  胡夫……海夫拉……门卡乌拉……根据所有正统的埃及学家的观点,这三座金字塔都是修来给这几位法老当坟墓用的,而且只用于做坟墓。然而这种观点却有着一些显而易见的费解之处。比方说,1818年,欧洲探险家基奥维尼·贝尔佐尼打开海夫拉金字塔宽大的墓室时,里面竟空无一物。实际上,说空无一物都不足以形容那个光秃秃的毫无装饰的墓室。除了一个嵌进地下的、打磨光滑的花岗岩棺椁外,什么都没有,连棺椁里都是空的,棺盖被打碎了扔在一边。(2)这些情况怎么解释?
  对埃及学家而言,这种情况很好解释:早些时候,很可能就在海夫拉死后几百年内,盗墓贼可能钻进墓室,把里面的东西一扫而光,包括法老的木乃伊。
  小一些的、据说是门卡乌拉修的第三金字塔似乎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我和桑莎此刻就是往那儿去。第一个进到这个金字塔内的欧洲人是一个叫做霍华德·维斯的英国上校。1837年他进入墓室时,看见的只有一个空空的玄武岩石棺,一个木头棺盖,和一些骸骨。人们马上想到的自然是门卡乌斯的遗骸。但是现代科学后来证实,这些骸骨和棺盖都是公元初期的。也就是说,是金字塔时代之后2500多年的人和物。这表明,这仅仅是是一个“侵入式埋葬”,是古埃及历史中经常发生的事情。至于那个玄武岩石棺,它有可能是门卡乌拉的,只可惜谁都没法对它进行核实了,因为它已经葬身海底。维斯用来将它运回英国的船在西班牙海岸边沉没了。(3)根据维斯的记载,这个棺材被发现时也是空的,于是人们再次假定法老的遗体被盗墓贼偷走了。
  由于胡夫的遗体也丢失了,因此同样的假设也用到他身上。大英博物馆的乔治·哈特说的话,代表了众多学者一致的观点。他说,“胡夫下葬后不到500年”,盗墓贼就打开了大金字塔,“以盗窃随葬的珍宝”。(4)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次盗墓发生的年代应该在公元前2000年或者之前,因为据信胡夫死于公元前2528年。(5)此外,主持这个研究项目的I·E·S·爱德华兹教授还肯定说,随葬的珍宝都是从现在被称为“国王室”的那个圣所中被偷走的,而圣所西端的那个空空如也的“花岗岩棺椁”“曾经盛殓过国王的遗体,可能放在棺椁里面的一个木棺材里”。(6)
  所有这些都是正统的、主流的现代学术观点。它们已经成为不争的历史事实,堂而皇之地载入了全世界的大学教材。(7)
  但是,它们可能不是事实。
  

空碗柜
胡夫法老的木乃伊失踪之谜始于卡利夫·阿尔—马蒙的记载。这位第九世纪开罗的###教统治者组织了一队采石工,从金字塔北面凿开一条隧道进入大金字塔,跟他们说进去准能找到宝贝。经过一系列的巧合,这个被考古学家称为“马蒙洞”的隧道与大金字塔内的一条通道打通了。这条通道是从原来北面隐蔽的入口起始的“下行通道”。这个入口的位置在古代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到马蒙的时代已经被人忘记。这回他们又交了好运。这帮阿拉伯人的撞锤和钻头引起的震动将下行通道顶上的一块石灰岩石块震得掉了下来。通过察看,他们发现这里原来藏着另一个通道的入口,而且是一条直通金字塔内部的上行通道。
  不过还是有个问题。入口被好些巨大而坚硬的花岗岩石块堵死了,显然是建造金字塔时就故意堵上的。通道下端的入口又窄又小,把这些石块卡得死死的。(8)采石匠们砸不破也凿不穿这些堵路石,只好在旁边稍软的石灰岩上另开一条路。累死累活干了几个星期之后,他们总算又接通了那条上行通道——绕过了从未被打开过的封堵的入口。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既然从前的盗宝人从来就没有钻到这么深的地方,金字塔内部必然仍是一片处女地。凿石开路的人们必定对即将到手的无数金银珠宝垂涎欲滴,而马蒙肯定与他们一样急不可耐地想第一个冲进墓室,虽然原因可能不同。据说他搞这次调查的首要的目的不是为增添他本已有巨额的财富,而是希望找到埋藏在金字塔中的、存放着古代智慧和科学技术的宝库。根据一个古代传说,金字塔建造者们将“不会生锈的铁制工具和武器、能够弯曲而且不会破裂的玻璃制品和奇异的符咒”等都放进了金字塔。(9)
  但是马蒙和他的工人们什么都没有找到。没有真金白银的财宝,当然也没有高科技的东西,没有超时代的塑料,没有铁制工具,没有不生锈的武器……更没有什么奇异的符咒。
  被错误地命名为“王后室”的墓室中(位于从上行通道分出去的一条水平通道尽头)空无一物,仅是个朴素的、具有几何图形的小房间。(10)
  国王室则更令人失望。那些阿拉伯人爬过了庄严的大甬道后进到那里,那里却看不到任何令人感兴趣的东西。里面唯一的物品是一个花岗岩棺材,大小恰可容人。后来,无凭无据地,这个石头箱子就被命名为“石棺”。想当初,马蒙和他的手下怎样紧张得哆哆嗦嗦地走近这个毫无装饰的石箱子,结果却发现这个连盖子都没有的箱子里竟与金字塔其他地方一样空空荡荡!(11)
  大金字塔里面的东西是什么时候被掏空的? 为了什么目的?怎么弄出去的?真的是埃及学家们讲的那样,是胡夫死后500年被偷走的吗?还是更像这些证据所表明的,打从金字塔被密封的那一天起,这些墓室中本来就一无所有?毕竟,在马蒙和他的手下到来之前,没有人到过上行通道上面。而且,肯定也没有人曾经打通过被花岗岩封闭的上行通道的入口。
  按常理推断,此前不可能有人进去过,除非他们另外有路。
   。 想看书来

井筒中的瓶颈
真的另外有路。
  从下行通道往下走,在离被堵塞的上行通道入口处200英尺的地方,隐藏着另一个直达吉萨高原的地下岩基深处的通道的入口。如果马蒙早发现这条通道,那可省了他老大的麻烦。因为这里面有一条现成的可以避开那些花岗岩的通道可走。他当时是和那堆石头较上劲了,顾不上到下行通道的下头另找出路,反而把那里当成了垃圾场,堆放他的采石匠从金字塔上挖下来的数以吨计的石头渣。(12)
  其实这条下行通道早在古代就已经为人所知,而且彻底地调查过了。希腊—罗马地理学家斯特拉博对通道下端的地下大墓室(距塔顶约600 英尺)做过清楚的描述。(13)这个地下墓室中有不少罗马人占领埃及时留下的胡写乱画,显然当时经常有人光顾这儿。在这条通往西墙的下行通道的三分之二处,有一道封闭的密门,由于一开始就隐藏得极为巧妙, 直到19世纪才被发现。(14)
  这道门通往一个狭窄的竖井,长约160英尺,几乎以垂直的角度穿过岩基和大金字塔塔体内二十多层石灰岩巨石一直向上,直至大甬道的起点,与整个塔内通道系统连接。没有证据可以说明这一奇怪的建筑目的何在(虽然有人曾做过大胆的推测)。(15)
  实际上,唯一清楚的只有,它是大金字塔建造时就造好的,不是盗墓贼挖出来的。(16)然而问题仍然悬而未决,有没有盗墓贼发现过这个隐秘的通道,并且利用它将国王室和王后室中的珍宝通通偷运出去了呢?
  这种可能性不能排除。不过,历史记载说明这种可能性不大。
  例如,1638年,牛津大学的天文学家约翰·格里夫斯从大甬道旁这个井筒的上端进去,他往下走了大约60英尺就回头了。1765年,另一个英国人纳撒尼尔·戴维森往下走了150英尺,结果发现路被大量的石头和沙砾堵住了。后来,1830年,意大利探险家卡维格里亚船长下到同样的深度,也被这些沙石挡住。他没有像他的前人一样打退堂鼓,而是雇了些阿拉伯人清理洞中的沙石,希望能在下面找到点感兴趣的东西。经过几天差点让人得幽闭恐怖症的挖掘后,他们总算发现了与下行通道相连的那道密门。(17)
  通过这么窄小的、封闭的、井筒似的通道,有可能将传说中第四王朝最伟大的法老的宝藏都运出去吗?
  即使它的下端不被沙石和那道密门封堵,充其量也只可能运出一个典型的国王陵墓中埋藏的珍宝中的一小部分。这是因为,这个井筒似的通道直径只有3英尺,而且有好几个地方是完全垂直的。
  因此,公元820年,当马蒙和他的手下砸开通往大金字塔的国王室的路时,人们会期待,至少一些随葬的个大些的、重些的物品会仍在原地——如晚得多也寒酸得多的图坦卡蒙陵墓中那些雕像和大得几乎占了整个房间的棺椁等。(18)但是,在胡夫金字塔中没有发现任何东西。海夫拉的金字塔也一模一样。如果有盗墓贼的话,这些盗墓贼可成了埃及历史上干得最干净彻底的贼。没有留下一丝烂布条,一块破陶片,一个不要的人俑,一点点遗漏的珠宝,搜刮得一干二净,只剩下光秃秃的地板,光秃秃的墙,和空洞洞的石棺椁。
  

不一样的陵墓
现在已经是早晨六点多钟,初升的旭日给胡夫金字塔和海夫拉金字塔的塔顶镀上了一层浅浅的粉红色。门卡乌拉金字塔比它们矮200来英尺。我和桑莎通过西北角,往周围沙丘走去时,它还在没有沐浴到阳光。
  盗墓说仍在我脑子里挥之不去。就我所知,支持这一观点的唯一的“证据”就是坟墓里的东西都没有了,连木乃伊都荡然无存。其他所有的事实,尤其是与大金字塔相关的事实,似乎都在令人信服地证明没有发生过盗墓。这不仅仅是一个井筒太窄,不宜将大件珍宝运出的问题。胡夫金字塔还有一大特征,那就是这个金字塔的任何地方,在它庞大的由大大小小的通道、甬道、走廊、过道等组成的网络里、墓室里,没有留下一个字的铭文,也没有任何装饰。海夫拉金字塔和门卡乌拉金字塔也一样。在这些谜一样的建筑物里,没有留下一个字赞颂长眠于此的法老王。
  这可太匪夷所思了。埃及其他的王陵没有一个是不经装饰的。在整个埃及历史中,所有法老的坟墓无不极尽奢华之能事,从上到下画满了美丽的图画(如卢克苏尔的国王谷中的国王墓),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祭奠的祷文和符咒,以保佑过世的国王走向永生(如离吉萨南边只有20英里的塞加拉第五王朝的金字塔)。(19)
  胡夫、海夫拉、门卡乌拉为什么就这么独出心裁?难道他们建造金字塔根本就不是当做陵墓,而是为了其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