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妮雅和梅妮雅一样,参孙终于为自己报仇雪恨。
类似的主题也出现在日本、(23)中美洲、(24)和新西兰的毛利族人的神话中。(25)在芬兰的神话中,这个哈姆雷特、参孙式的人物叫做库勒沃,石磨也有个特别的名字:桑珀。与芬妮雅和梅妮雅的石磨一样,这块石磨最终也被偷走,放进一艘船里,最后破裂成碎片。(26)
“桑珀”( Sampo )这个词来自梵文 skambha; 意思是“柱子”或者“支撑”。(27)在《阿闼婆吠陀》这部印度北部最古老的颂诗和咒语集中,我们发现了一首完整的赞美它的颂歌:
地球和大气在其间,天空在其间,火、月亮、太阳、风都各在其位,不得越雷池半步……这个擎天柱撑起天,撑起地,撑起大气,撑起六方,万物生活在擎天柱撑起的天地间。
惠特尼,这首颂歌(阿闼婆吠陀第10卷第7章)的英译者困惑不已:“Skambha;可以译为柱子,支撑,或者栋梁,但是在这首赞歌里,它却成了一个撑起宇宙的框架。”(28)然而,一旦了解了与宇宙之磨、漩涡、世界树等等相关的复杂的理念,古老的吠陀经中用它做比喻就不值得那么大惊小怪了。与其他寓言一样,这首赞歌标志的也是世界周期的框架——那个旋转不停的天空机器,在2000多年中、它让太阳总是在相同的四个基点上升起,然后慢慢移动这些宇宙坐标,转换到另外四个星座,再进行一个新的2000多年的回合。
这就是石磨经常粉碎的原因,支柱经常脱离的原因,铆钉爆裂的原因和磨柄晃动的原因。用它们比喻岁差堪称名副其实,因为在这么漫长的时间间隔里,它的确改变,或者说破坏了整个天球的稳定坐标。
开路者(1)
在所有这一切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石磨(作为宇宙进程的比喻)在世界各地不断地一再出现,甚至有些故事的上下文都已经残缺不全。实际上,在桑提拉纳和范戴琴德看来,神话是否完整关系不大。他们认为“神话用语最独特的长处就在于,它能够作为一个载体,无论讲故事和寓言的人的见识水平如何,都能将一些扎扎实的知识传承下去。”(29)这就是说,不管这些神话传来传去离原来的故事情节有多远,只要某些核心比喻在故事在转述中依然生动、能代代相传就行。
有个例子可以说明这种情节虽然偏离,但是最重要的比喻和信息却被保留下来的情况。在切尔洛基族印第安人的神话中,银河(我们自己所在的星群)叫做“狗逃跑的路”。古时候,他们的神话说,“南方的人有个玉米磨房,”这个磨坊里的粮食老是丢失。后来,主人终于发现了这个贼:一条狗。“它嗥叫着朝它北面的家里跑,一面跑,嘴里的玉米粉一面往下掉,在它身后留下了一溜白色的印迹。这就是我们现在看见的银河,也就是切尔洛基人至今称呼的‘狗逃跑的路’。”(30)
在中美洲,在众多与魁扎尔科尔亚特有关的神话中,有这么一则讲述在毁灭第四太阳纪的洪水之后,他在人类的复兴工作中所起的关键作用。他和他的狗头人身的随从索罗特尔下到阴间,去取回被淹死的人的骸骨。他们骗过了死神米克兰特朱特里,拿到了骸骨,把它们带到一个叫做塔莫安钦的地方。他们像磨玉米一样,把这些骨头磨成了粉。然后,这两位神祇将血洒在这些骨粉上,当今这个时代的人类就此诞生。(31)
桑提拉纳和范戴琴德认为,犬出现在上述两个宇宙石磨神话的变体中绝非偶然。他们指出,库勒沃,芬兰的哈姆雷特,也总有“黑狗姆斯蒂”陪伴着他。(32)奥德修斯回到伊萨卡时,最先认出他来的也是他的忠心耿耿的狗。(33)星期日做礼拜的人都会记得参孙的故事里有300只狐狸,(34)而狐狸属于犬科动物。丹麦的阿姆雷斯、哈姆雷特传奇中,“阿姆雷斯继续前行,一头狼穿过丛林中的小路”。(35)最后再举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在芬兰的库勒沃的故事的修订版中,这位英雄(非常离奇地)被“遣送到一个叫爱索尼亚的地方,在篱笆下学狗叫,他叫了整整一年”。(36)
桑提拉纳和范戴琴德深信,所有这些“犬类”的出现都是有目的的。这是又一个古代密码,它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不断地发出信息,可惜我们至今没有破译。他们例举出在一系列“形态学标示物”中的犬类标示,并且认为,它们可能在古代神话中表示与岁差相关的科学信息。(37)这些标示可能具有自身的意义,也可能是提醒有心的读者,一个重要信息在后面的故事中即将出现。有意思的是,有时候,它们的作用可能是“开路人”,是一根管道,使初学者能够从一个神话进入另一个神话追踪科学信息的踪迹。
这样,即使看不到我们熟悉的石磨或者漩涡,当听到希腊神话中伟大的猎人奥里安有一条狗时,我们就该提起神来,集中注意力了。当奥里安企图强暴贞洁女神阿尔忒弥斯时,她把泥土变为巨蝎,咬死了奥里安和他的狗。奥里安死后升天,成为现在的猎户座;他的狗变成了天狼星,也就是“狗星”。(38)
古埃及人对于“天狼星”也有类似的说法。(39)他们将猎户座与主神俄赛里斯联系到一起。(40)也是在埃及神话中,这条忠实的天狗的特性得到了最完美、最淋漓尽致的发挥。这种发挥是以“乌普奥特”的形式来体现的——一个豺首人身的神祇,他的名字的意思就是“开路者”。(41)如果我们随着这个开路者来到埃及,将我们的目光转向猎户座,走进震撼人心的俄赛里斯的神话,我们会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密如蛛网的、熟悉的象征记号圈里。
读者们想必还记得俄赛里斯成为一场阴谋的受害者的那则神话吧。那些阴谋家们把他密封在一口箱子里,扔到尼罗河上,任其随波逐流。就这点而言,他是不是有点像乌特纳皮西汀、诺亚和柯克斯柯克斯特利等乘坐方舟(或箱柜)逃过洪水之劫的英雄?
俄赛里斯的神话中还有一个我们熟悉的经典的岁差象征:世界树和/或支柱(在这个故事中是两者的结合)。这个神话讲述俄赛里斯被关在箱子里,飘到大海上,最后被冲到比布罗斯湾。箱子搁浅 在柽柳树枝间,柽柳树飞快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将这口箱子藏进了它的树干中。(42)那个国家的国王看中了这棵大树,将它砍倒,把藏有俄赛里斯的这段树干锯下来做成支撑他宫殿的支柱。后来俄赛里斯的妻子伊西斯将丈夫的尸体从柱子中取出,带回埃及,设法使他复活。(43)
俄赛里斯神话中也有一些关键数据。无论出于巧合还是精心设计,这些数字都通向岁差“科学”之门。下一章中我们将看到这一点。
第三十一章 宇俄赛里斯数字
芝加哥大学东方学院研究埃及学的考古天文学家珍·塞勒斯每年冬天都在缅因州波特兰市度过,夏天就到里普利——缅因州岩石嶙峋的海岸线东南角上一片仍具十九世纪遗风的小镇。“那里的夜空像沙漠里的一样清澈明净,”她说,“而且,即使你向海鸥朗诵金字塔铭文,也没人会大惊小怪……”(1)
在为数不多的验证过桑提拉纳和范戴琴德在《哈姆雷特的石磨》中提出的观点的严肃的学者中,塞勒斯是其中的一员。塞勒斯将天文学,尤其是岁差的概念运用到对古埃及及其宗教的研究中。她的研究引起了学界的重视,而且备受好评。(2)用她的话来说,“考古学家大都不懂岁差知识。这影响到他们对古代神话、古代神祇和古代神庙的布局等的理解……对天文学家而言,岁差是个早已确认的事实,研究古代人类历史的人应该掌握这门知识。”(3)
塞勒斯在她的新书《古埃及神祇之死》中雄辩地表明了她的论点。她认为,俄赛里斯的神话故事中可能刻意地输入了一组关键数据。这些数据对叙事而言可谓“累赘”,但却是一套永存的算式。通过它们,我们可以算出下列准确得惊人的数据:
1。地球缓慢的岁差方向摆动造成的春分日出位置在黄道上移动1°所需要的时间( 与星空背景相关)。
2。太阳走过一个黄道带宫(30°)所需要的时间。
3。太阳走过两个黄道带宫(60°)所需要的时间。
4。完成一个“大回转”,(4)即太阳在黄道上走完360°度,完成一个岁差周期或者说“大年”所需要的时间。
计算大回转
塞勒斯在俄赛里斯神话中强调的数据是360,72,30 和12。这些数字大都出现在神话中讲述各种人物的生平细节的章节中。大英博物馆埃及文物部的前主管E·A·沃里斯·巴奇没费多大功夫就将这些数据归纳到了一起:
大地之神盖布爱上了太阳神瑞的妻子女神努特。瑞发现了他们私通,他诅咒他的妻子,让她在任何一年中的任何一个月都不能生养孩子。计算与知识之神透特也爱努特。他与月亮玩牌,赢了她整整五天的时间。他将这五天加到当时的一年360 天上。在这五天中的第一天,俄赛里斯出生,而且就在他出生的那一刻,一个声音就宣布造物主已经降生。(5)
这个神话还告诉我们,当时的一年360天分为“12 个月,每个月30天。”(6)塞勒斯指出,一般说来,俄赛里斯神话在关键处会“说上那么三言两语,让你不由自主地注意到其中的数字,并进行简单心算”。(7)
现在我们已经得到了塞勒斯的三个岁差数据:360,12 和30。第四个出现在后面的故事里。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数字。我们在第9章中已经看到,那个叫做塞特的邪恶的神纠集了一批共谋,杀害了俄赛里斯。这些阴谋家的数目是72个。
有了最后这个数据,塞勒斯说,我们就可以启动一套古老的电脑程序了:
12=黄道带里星座总数;
30=黄道带上各星座所占度数;
72=春分日太阳在黄道带上完成1°岁差移动所需要年数;
360=黄道总度数;
72×30=2160 (太阳在黄道上走完30°,即黄道带十二宫任何一宫所需的年数);
2160×129(或360×72)=25920 (完成一个岁差周期,或者“大年”所需的年数,也就是实现一个“大回转”的年数。
其他数字及数字组合也会出现,如:
36=春分太阳在黄道上完成°的岁差行程所需要的年数;
4320=春分太阳在黄道带上完成60°岁差行程所需要的年数(即移动两个黄道带星座所需时间)。
塞勒斯认为,这些数字构成了岁差密码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怪异地、执拗地,一再出现在古代神话和庄严的建筑中。与许多玄妙的命理学中的数字一样,这些密码允许人们随意向左向右移动小数点,也可以运用这些密码中的基本数字(都与岁差率紧密相关)组成几乎任何可以想像得到的组合,排列、乘除和分数。
这个密码中首当其冲的数字是72。古人神话常在这个数字上加36,使成108;然后用100乘以108,等于10800;或者用它除以2,等于54,再乘以10,就是540(或5400,54000,540000等等)。还有一个重要的数字是2160(春分太阳走过黄道带一个星座所需年数)。古代神话经常将这个数字乘以10或者10的因数,得216000,2160000等等;有时乘以2,得4320,43200,432000,4320000,无穷无尽。
比喜帕恰斯更精确
塞勒斯认为,组成这些数字的数据被刻意转变成密码编进俄赛里斯的神话中,目的是将这些岁差数据传导给尚待启蒙的人们。要是她的假设没有错,我们就必须得面对一个耐人寻味的、反常的现象。如果它们真的是与岁差相关的数字,这些数字在出现的时间上就太不可思义了。它们的科技含量实在太高,古代任何已知的文明都不可能计算出来。
别忘了,这些数字出现在古埃及刚有文字书写之初的神话中。实际上,俄赛里斯的故事中的一些内容在公元前2450年左右的金字塔铭文中就有记载。根据上下文看,这些情节即使在当时也已十分古老。(8)所谓的岁差发现者喜帕恰斯生活在公元前2世纪。他提出的一年的岁差移动是45′ 或者46′。按这些数字计算,在黄道上移动1°的时间是80年(以每年45′计),或者是年(以每年46′计)。根据20世纪的科学计算,正确的时间应是年。(9)如果塞勒斯说得对,那么,提出72这个数字的“俄赛里斯数据”可比喜帕恰斯的精确得多。实际上,由于叙事体裁的不言而喻的限制,72 这个数字确实很难改进了,即使编写古代神话的人知道更精确的数字也没有办法。人们在讲故事的时候总不能说有个逆贼吧,说成72个就正合适。
根据这个整数,俄赛里斯神话就能够推算出岁差在黄道带上移动一宫所需的2160年这个数值。现代计算的正确数值是2148年,(10)喜帕恰斯的数字分别是2400年和年。最后,俄赛里斯数据算出来走完整个黄道带十二宫的行程,即完成一个岁差周期所需要的年数是25920年,而喜帕恰斯是28800年或者年。按现代的计算,正确的时间当为25776年。(11)因此,喜帕恰斯计算的“大回转”误差达3000年左右,而俄赛里斯数据只有144年的误差。这还是由于神话的叙事体裁使它不得不采用这个精确数字的整数形式72,否则误差将会更小。
然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假设塞勒斯的观点是正确的这个基础上的。塞勒斯认为,360,72,30,12 等这些数字不是偶然出现在俄赛里斯的神话里,而是有人特意设置进去的。这些人懂得、并且精确地计算过岁差。
塞勒斯说得对吗?
。。
衰微的时代(1)
俄赛里斯的神话不是唯一暗藏岁差天机的故事。以各种形式、倍数、组合出现的相关数字在古代世界无处不有。
在第30章中我们就看到过一个例证:北欧神话中的432000勇士从英灵殿出发与“恶狼”决一死战。回顾一下这个神话就可以看出里面包含着几个“岁差数据”的排列组合形式。
在第24章中,我们同样看到,讲述中国古代洪水传说的那部鸿篇巨制共有4320卷。
数千英里外,巴比伦历史学家贝洛苏斯(公元前3世纪)说,在大洪水之前,神话式的君王们统治苏美尔国达432000年之久。这是不是巧合?这位贝洛苏斯还说,从创世起始至宇宙毁灭于大灾难,为期共2160000年。这还是巧合吗?(12)
古代美洲人民,如玛雅人的神话也包含、或者使我们能够计算出72,2160 或者4320之类的数字吗?我们也许永远都不得而知了,因为中美洲的传统文化遗产都随着那些征服者和狂热的传教士们的烈火而灰飞烟灭,让我们几乎没有片纸只字可循。我们能说的只是,相关的数据的确大量出现在玛雅人的“长算”历法中。这种历法的细节我们在第21章中已经讲过。与岁差计算相关的必不可少的数据在下列等式可以找到:
1卡盾=7200天;
1盾=360天;
2盾=720天;
5巴克盾=720000天;
5卡盾=36000天;
6卡盾=43200天;
6盾=2160天;
15卡盾=2160000天。(13)
塞勒斯发现的密码似乎不仅仅存在于神话之中。在柬埔寨的丛林中,吴哥古城里形形色色的神庙看上去就像是特意建造出来隐喻岁差的。例如,这个古迹有五个大门,每个门都通向一条路,跨越鳄鱼出没的、环绕整个遗址的护城河。每条路两旁都竖立着巨大的石像,各有石像108座,每边54座,总共540座。每列石像都托着一条那伽巨蛇。不仅如此,正如桑提拉纳和范戴琴德在《哈姆雷特的石磨》中指出的那样,这些雕像不是在“托着”蛇,而是在“拉扯”它,表明这540个雕像正在“搅动银河”。整个吴哥神殿群就这样 “成为一个以典型的印度教的离奇图案建造的、风格各异”、其大无比的模型,以表达岁差的概念。(14)
中爪哇岛上那举世闻名的、有72座佛塔的婆罗浮屠可能也表达了岁差的概念。同样的情况黎巴嫩巴勒贝克城的巨石——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切割石块,其历史比遗址上的古罗马和古希腊建筑要古老得多——组成所谓“三石壁(Trilithion)”的三块巨石高达五层楼。每一块巨石的重量都在600吨以上。还有一块巨石长达80英尺,重量足有1100吨。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些石块都是在几英里外的采石场被切割、加工完毕后运到巴勒贝克城来的。当时的工匠将这些巨石嵌进神殿的墙壁,与整个宏伟壮丽的建筑浑为一体。这座神庙的四周环绕着54 根又高又粗的圆柱。(15)
在印度次大陆,猎户座被称为喀尔—普鲁什,意思是时间—人。(16)在这里,我们发现塞勒斯的俄赛里斯数字以更不可能是巧合的方式,通过各种渠道散发出它们的信息。比方说,阿格尼卡亚纳——印度人的火祭坛——由10800块砖头砌成;吠陀经文中最古老的、收藏了丰富的印度神话的《诗篇吠陀》有颂诗10800节,每节诗由40 个音节组成,整个篇章正好不多不少432000个音节。(17)在《诗篇吠陀》第1篇第164节中(很典型的一节),我们可以看这样一句诗:“在12 根装有辐条的轮子里,住着火神阿耆尼的720个儿子。”(18)
在犹太神秘教义中有72个天使,知道他们的名字和号码的人便可以通过他们接触或者召唤天神。(19)玫瑰十字会相信108年(72 + 36)周期,这个秘密的兄弟会组织据此施展他们的影响力。(20) 72这个数字和它的各种排列组合在古代华人的秘密会社组织“三合会”中意义特别重大。古时的入会仪式上,所有要求入会的人必须缴纳一笔费用,其中包括“360文‘置装费';108文‘荷包费’,72文‘敬师费’和36文处决‘叛徒’的费用。”(21)现在,往年的铜钱当然不再流通,但是数字却通过秘密帮派的仪式自古至今传承了下来。因此,在现在的新加坡,想参加三合会的人可以根据各自的经济条件缴纳入门费,但必须是,,,的倍数,如18,36,72,108,或者360,720,1080 等等。22
在所有这些秘密会社中,最神秘、最古老的莫过于中国的“洪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