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少林禅机-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犹如困兽一般在殿内左右徘徊,苦苦盘算诛齐王之计。
  这时,正好于智和郑译一起上殿奏事。因见宣帝满腹心事,烦躁不安的样子,二人忙问陛下有何烦恼。
  宣帝将事情告知了二人后,郑译的脸色一下子苍白了:“陛下,臣料到,宇文孝伯一定会泄露此事!”
  宣帝阴着脸说:“朕也正在忧虑此事。看来事不宜迟了。只是,至今尚未拿到齐王谋逆的罪证,如何是好?”
  于智禀道:“陛下,此事有何为难的?臣能为陛下谋之。”
  “哦?不知于将军有何万全之策?”
  “陛下!先帝崩驾,陛下乍践大位,根基未稳,对大位阴怀觊觎者,行止必有异常!臣请陛下恩准臣及臣的属下日夜守候监视于齐王府周围,一旦发现有什么异常之人出入王府,即使抓不住谋反的实据,只要疑有谋反之兆,陛下一样可以下诏捉拿,何患除奸无名?”
  当年,宣帝尚为太子之时,因吐谷浑一战无功而返,被先皇武帝杖责,连累郑译等人被削除官职,从此开始重视兵法武略,从那时起,他便开始招揽了一帮子自己的心腹武将。其中,姑父之弟于智,胞妹奶娘之子、少林武僧释慧忍等人,俱是武艺高强且精通兵略之将。在后来的太子率部###吐谷浑和突厥之战中,几番建下奇功。
  宣帝亲政以来,朝廷诸多机密,于智和郑译多有参与。
  一直沉思着的郑译也认为此计可以一试。
  于智接诏后,依计派人日夜监视在齐王府外。
  不出两天,果然有所收获:已被收夺兵权的齐王府上,大将军王兴,开府将军独孤熊等几位齐王当年属僚武将,竟频繁出入!
  于智据此断定:齐王正在暗中联络武将,此举背后必有异谋!
  他将此情奏禀宣帝,宣帝召郑译等人上殿密议。
  郑译道:“齐王乃大泽之龙,虽一时蛰伏不动,一遇风雷激荡,必当乘风而起。然而,他对大周毕竟有着旷世奇勋,加上他背后又有宇文神举、王轨、宇文孝伯和陛下的叔父诸王支持,若要动他,不发则已,一发必中才不致酿成诸王和齐王党羽因惊而生变,使朝廷骤生###……”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十八章 齐王之殇(6)
王端和刘昉二人和郑译一样,俱是太子当年吐谷浑之战后同被除官者。众人对齐王和王轨一党俱是憎恨已久。如今,听说陛下要诛除宿敌,无不欢心拥赞。
  刘昉道:“陛下!齐王武艺高强,战场之上,一人入阵,横扫千军,如入无人之境!若欲除此人,可效先帝当年诛杀奸相之计,先以计谋诱其入宫,多用武艺高强的卫士,各藏短剑,埋伏于内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可保万无一失。”
  王端道:“诛杀逆党齐王之后,陛下可一面诏告天下,一面同时下令捕拿齐王的同党王兴、独孤熊等。只要除去齐王,不仅可震慑宗室诸王中怀有异图者,就连王轨等人,因群龙失首,也不敢再轻举妄动。”
  宣帝决定依郑译之计:为使齐王不致生疑,先诏小冢宰宇文孝伯进殿,命他前往齐王府来回通达圣旨:“郡公,朕这几日躬身反省,以为郡公前番之言深有道理。朕今欲变动朝廷要职,朕以为,三公要位应属亲贤,朕欲授五叔齐王为太师,九叔陈王为太傅,十一叔越王为太保,不知五叔以为如何?请郡公代朕问候并代为传询。”
  前番,宇文孝伯见陛下刚刚继位便要诛杀齐王,心内又惊惧又寒心,几天来日夜忧惧,惶遽不安。齐王一向与他们几人友好,宣帝既如此记恨旧事,便决不会只记恨齐王一人。齐王一旦被除,接下来该轮到王轨和他们这些人了。
  今天午朝之后,见宣帝将自己召来,言语诚恳,神情真挚,想他似有省悟?见他又提出欲拜诸位叔王为三公要职,心下不觉感到几分安慰,于是欣然答应前往齐王府代为传询。
  其实,此时的齐王,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心雄千古的齐王了。早在几年前,在六弟卫王被他一母同胞的皇帝四哥诛斩之后,又一并诏命将六弟满门老少尽皆诛斩的那一天起,齐王便已惊得魂飞魄散了。
  从那时起,齐王便骤然觉得:自己与卫王的生死之争,表面是除掉了自己一个劲敌,说不定,却是丢了一张盾牌、折了一只臂膀哪!
  从此,他便逐渐悟透了命运定数,懂得了以韬晦和忠勇而自保——在先帝四哥那双鹰一般犀利深邃的眸光下,他深感自己威名日重,继续伴侍天子左右,恐怕终会有不测发生!故而,每每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常常思虑全身退隐之计。
  后来,当武帝亲征北藩之时,他便以身患疾病为由而呈表辞官。
  不想,先帝四哥登时便沉下了脸:“同胞骨肉尚且如此顾及自身,他人外姓,谁又情愿为朕和社稷效命?”
  齐王闻言骤感惊恐:他越来越捉摸不透皇帝四哥了!于是,也只得强打精神,率军北上。
  早已心生退意的齐王,在先皇武帝驾崩的那一天,就已经抱定了迟早辞官的主意。因见宣帝继位不久,怕骤递辞呈反而会引起他的反感。所以,后来宣帝诏敕削除自己和诸子的军国实权时,他不仅没有感到不满,反倒感到了一种说不出的轻松。
  他满心以为,如此一来,自己阖府老少从此再不用担惊受怕,也可以放心踏实地安身养命了。
  他发觉,他的对手杨坚,才是真正的智者!
  自从被除官职闲居在家,他每天或是栽栽花,或是下下棋;或是孝奉老母,或是含饴弄孙,日子倒也过得怡然自得。
  因见好友宇文孝伯来到王府,齐王实在感到喜出望外——自宣帝继位之后,为着避嫌之故,有意疏远了往来。然而,虽多日未见,彼此心下却是常惦着对方的。
  齐王一面命人上茶上点心,一面互道安好后,彼此感叹了一番沧海桑田,宇文孝伯便代陛下传诏询问:“陛下今欲晋齐王和九叔、十一叔三人为太师、太傅、太保三公要职,叔父以为如何?”
  齐王急忙推辞不迭,诚心实意地请孝伯代为回禀:“臣才轻位重,早惧满盈。三师重任非所敢当。再之,若三公之位专用臣之兄弟和皇室诸王,恐引发物议,臣恳请陛下三思。”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十八章 齐王之殇(7)
如此,几番推让,宇文孝伯和齐王二人俱不知是计,竟是几番地往返传达。最后,宣帝再次命孝伯传诏:是晚召诸王入殿,共同议定三公等职的晋命。
  傍晚,齐王奉诏来到帝宫前,命车辂属将等在掖门,自己徒步入宫。
  当来到御殿之外时,放眼望去,却见周围冷冷清清的,不见有禁卫守护,也不见有别的兄弟诸王的身影时,齐王心下虽有些疑惑,然而人既已进宫,也只能坦然前行了。
  当他踏上高高的玉阶,见殿内隐隐约约似有人时,便跨入敞开的大殿之门,步入殿内。忽然,只听背后“呼啦”一声,转脸去望,只见殿门早已被人严严合上!
  正惊骇之时,“呼啦”一声,殿内埋伏着的众多武士早已一齐拥上来。
  齐王原本膂力武艺过人,见众武士突然扑来,一边仿如野兽般“啊啊”狂叫,一边以手中玉笏疯狂地左击右砍、奋力搏斗,
  众多武士各披犀甲,手持短剑,却被身上仅着一件薄纱羽袍,手持一把玉笏的齐王纷纷前后相扑,一连被撂倒数人。
  如此,无数回合下来,相持之时,众人抬眼去看,武士中或是鼻破嘴烂,或是头额流血。而齐王却是全身上下从皮肉到衣服,统被众武士的短剑划得血迹斑斑,竟无一处完好!再看他手中的玉笏,早已被众武士的乱剑劈得只剩下掌中短短的一截,两手臂皮肉尽脱,血里浸着白森森的骨头,却仍旧握着半截玉笏,怒目圆睁,喘声吁吁,全身鲜血汩汩,仿如一只困入陷阱的野兽般,令人不敢近前!
  当众武士再一次发起袭击时,只听一声惨叫,一个武士手中短剑竟被齐王夺去,颈部也早被齐王顺手一刀割断喉管,仆地而亡了!
  乘众武士惊恐后退之际,齐王突然跳出众围,用手中利剑奋力一把将一面厚厚的帘帷斩断,藏在帘后的宣帝猝不及防之中,便被齐王一把揽住!
  齐王将短剑抵在宣帝喉间,一面喘息,一面喝问:“本王何罪?为何拿我?”
  宣帝哪里料到会有这一着?直惊得全身发抖,斜眼望着抵着自己脖子、滴着鲜血的短剑,望着满是剑伤血口和白骨森森的齐王的胳膊,哆哆嗦嗦地说:“你,你,欲问问何罪,请请,请于将将军告诉你。”
  于智扶着手中短剑,气喘吁吁地道:“你你!大胆!放下陛下!你被削除职权后,对朝廷陛下心怀不满,近日,又有朝廷武将频频出入齐王府,与你共图犯乱,欲举兵谋逆,篡取大位……”
  齐王怒喝一声:“属好往来,乃人之常情!尔等鼠辈小人,竟敢如此捕风捉影,陷害本王?”
  于智冷笑道:“我一向以为齐王还是个明白之人,以齐王往日之作为,再看今日之形势,齐王,莫非,还须本将多言挑明吗?你你,你赶快放开陛下,否则,必定将你千刀万剐,再千刀万剐你满门老少!”
  齐王哈哈大笑一串,一面全身发抖,一面咯咯吱吱地咬着牙吼道:“昏君!本王欲反的话,何至等到今日?先帝葬仪之上,何不一刀结果了你狗命?”
  “上天!这就是我宇文宪为大周社稷拼杀几十年得到的结果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昏君哪昏君,看你这副熊样!本王不会杀你的,本王不是惧怕你灭我满门而不敢杀你,本王为着大周江山,为着社稷免遭动荡,会留你一条狗命的!”
  言罢,一把将宣帝狠狠推出,以阴鸷吓人的目光逼退众人后,一面跪地,一面泪流道:“母亲!恕儿不能奉孝膝下了!”
  忽地,将短剑高高举起,高喊“大哥二哥三哥四哥,护兄六弟,老五——来啦!”
  喊罢,将短剑狠狠扎入自己胸口……
  鲜血迸溅,满室血腥!
  宣帝何曾见过这等阵势?
  他怔怔地望着山一般訇然摔倒在地、双目圆睁、血人一样的齐王尸首,身子一软,昏了过去……
  齐王既死,齐王的五个儿子和诸多孙儿也被诏令尽皆诛除。
  

第二十八章 齐王之殇(8)
安邑公王兴、独孤熊等三位大将军,因近期频繁出入齐王府,以合谋图逆之罪而处死。
  于智为诛除齐王建下大功,朝廷诏布:晋于智为上柱国,晋爵齐郡公。
  

第二十九章 紫气萦门(1)
伽罗在自家府中忽然闻知齐王已被陛下处死的消息时,不觉怔住了!
  继而,又闻听齐王府中,除了齐太妃并姬妾女眷之外,齐王府满门男丁子孙尽被处死的消息时,伽罗突然感到心内一阵刺疼,不觉泪如雨下……
  后来又闻知:齐王幕府中,诸多文武官吏惊闻齐王被陛下处死的音讯后,一时四下逃散,竞相奔命。只有一位名叫李纲的属将,得知齐王被处死的消息,一路悲号着把齐王的尸首载出帝宫,一路扶棺痛哭,末了,又缞麻丧服,亲自堆土而葬,长哭叩拜不已……宣帝闻知,当即诏武卫将李纲一并捕杀。
  接着,又听说齐太妃见王府骤降大祸,满门子孙俱被当面杀死的情景时,年迈之人,怎禁如此惨祸恶变,当即鼻口蹿血,惨号一声,登时气绝……
  夜深人静,繁星满天。
  偌大的随国府,远处错落叠嶂的皇宫诸院,还有整个繁华帝京,此时竟如死一般,万籁俱寂。
  向晚的凉风中,素衣简饰的独孤伽罗一人静静地禅坐于庭院中。
  她的面前,一个矮几,几上几碟果点,一个香炉。炉中燃着三炷香,烟缕萦萦,飘向暗夜。
  天空中,一颗星划过夜空,陨落于不可知的远方。
  又一个雄韬伟略的英雄去了。
  不死不生,
  不毁不兴。
  当年,少林寺大禅师所译玉珽上的四句偈语,突然浮出水面。
  其实,万事万物,又何尝不是不死不生,不毁不兴的?
  因清知齐王府的家资财产已被尽皆抄没,伽罗悄悄命人将一百黄金送到齐王府的几位女眷手中,以资葬仪……
  伽罗久久地趺坐于自家佛堂,默诵无量寿经,超度亡灵……
  一行清泪滑落于她的腮畔……
  齐王被满门诛斩之后,太子妃杨丽华被正式册封为大周皇后。
  作为朝廷命妇和皇家姻戚,独孤伽罗亲眼目睹了皇后的隆重册封加冕仪式,目睹自家女儿杨丽华冕旒珠翠、衮袍朝靴,与大周皇帝陛下宇文赟携手并肩,接受中外使臣、文武百官、命妇世子朝贺觐拜。
  庄重雄浑的黄钟大吕之后,丝竹齐发,颂歌飞扬,伽罗耳沐音乐,眼望雍容无比、华贵无比的女儿,竟喜极而泣。
  皇后加冕册封大礼之后,郑译第一个来到随国府祝贺,并对伽罗透露,陛下这两天就要诏敕随国公归京晋拜大司马之职。
  伽罗沉默了。
  二十年来,她亲历目睹了王权朝代的频频更代,生死荣辱的颠宕沉浮,虽说依旧渴望夫君能于家于国有一番大作为,名垂青史,却不敢忘却父亲对自己的那番“动变之际,急于择栖,虽有可能骤得大富贵,但也极易遭灭门之祸”的教诲。
  她思忖,眼下,虽说宣帝已经入践大位,也除去了一向与夫君为敌的宇文宪。然而,朝廷中有陛下叔父诸王六七人,宗室诸公十数人,还有驸马世家的尉迟迥叔侄十数人,甚至还有受先帝遗托辅佐太子的齐王的至交宇文孝伯,郯国公、上大夫王轨,宇文神举等。未来局势究竟如何,仍需再等待一些时日。若杨坚此时回朝,以皇后之父,骤然跃居于总管朝廷兵马的大司马之职,赫然高居朝廷权力之争的中心,接下来的事,是吉是凶,就难以预料了……
  伽罗也清知,宣帝是有意先令郑译传话于自己的。因而,也须有话回禀。她斟酌了一番语言,仍请郑译将自己的意思传禀陛下:陛下以新承大宝,万机之繁,仍如此牵念臣妾夫妇,臣妾夫妇深感陛下隆恩天高地厚。然而臣妾以为,陛下亲政未久,外戚后父此时骤然升迁,势必牵累陛下遭人非议。臣妾夫妇恳请陛下先行安抚和晋迁诸王并诸公臣僚,如长孙览、王谊、于翼等忠节义臣,为了社稷人心,请暂缓晋擢外戚……
  郑译将独孤伽罗的意思转述给陛下后,陛下点头赞叹,甚是敬重随国夫人的深明大义,并命内史拟诏:晋薛国公长孙览为上柱国,总兵辅政,拜赵王宇文招为太师,陈王宇文纯为太傅,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卢国公尉迟运并为上柱国。晋封平阳郡公王谊为扬国公……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十九章 紫气萦门(2)
初践大位的宣帝在左右朝臣的辅助下,倒也勤政从谏,日日早朝。在大周境内广施仁政,安抚流民,扶助鳏寡,救济灾疫,荐用贤才,决断冤狱等。
  一时间,无论朝廷帝京还是地方州郡,倒也海晏河清,百官黎民诚心拥赞。
  尽管随国公尚未归京,比起以往,随国府到底还是骤然热闹起来——每天,府门一开便已是车马盈门。就连以往与府上往来不多的,此时也开始频频拜访走动。客人中,除了名士商贾、诸王百官,也有常年客居帝京长安的南北使臣和商旅。还有当年武帝断灭佛道二教后奔逃隐藏到南朝陈国或是山林民间的释迦弟子,请求一向尊敬僧佛的随国公夫妇转呈陛下,请求恢复释迦道场,并请转呈恢复释老对朝廷百姓诸多益处的奏章。
  每天的迎来送往,令精力过人的伽罗也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忙碌。亏得杨广和族中子弟都来替她分担一些,府上诸事倒也井然有序,忙而不乱。
  转眼已是秋凉季节了。
  夜晚,当伽罗送走最后一拨儿客人,独自来在内室小厅,长长地舒一口气,一面品茶,一面望着檐下橙红色宫形纱笼,耳畔传来草虫悦耳的低吟,晚秋夜风送来满室四季桂、蔷薇和秋兰的芳馨,想到即将到来的夫妻晨昏相伴的日子,眼睛一时也湿润起来:为了这一天,她等得太久了。
  也许,眼前的浮华和辉煌还会像以往一样,还会如父亲独孤信曾任朝廷大司马、大姐被册为大周国皇后、公爹杨忠曾官拜朝廷大司空一样稍纵即逝。然而,她仍旧还是感到一种暖融融的惬意和满足,一种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她为之拼争半生,守候半生的命运之树,在历尽了岁月的霜打日晒和风吹雷击之后,终于就要等到它开花结果的一天了……
  冕旒衮服的大周国宣帝陛下望着下面乌鸦鸦一片三叩九拜的文武百官,庄严肃穆的《皇夏》扬起,钟磬鼓钹,混声歌颂,毫无表情地享受着至高无上的尊崇。
  一如郑译所说,从古到今,年轻的皇帝太多了。而未满二十岁便继承皇帝大位,继位之日便掌管朝廷军国万机并生杀予夺大权,不受任何人指手画脚者,却是史上少有。
  似乎是一夜醒来,他便从过去那种处处受制于人的处境,骤然一跃为至尊的天子,常常让他生出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年轻的大周宣帝雄心,开始于这三呼万岁中,在文武百官的毕恭毕敬中,滋生出一种从未有过的豪情壮志和济世救民的使命感来。
  回想从他被册立为太子的第一天开始,便开始遭受因嗣储之争而带给他的迫害。从此,以齐王、王轨为首的一帮子大臣,竟是一而再、再而三地以他“不堪大任”、“德才中平”、“不荷家国”等贬损之词,屡屡奏禀先帝,必欲废掉自己才心甘。
  多少年来,他始终都是在危机中,在沮丧和不安中一天天熬过来的。他清楚:从古到今,一旦被立为太子,被扶为皇帝,或被册封为皇后,便注定永远不可能有退却之路可走了——有史以来,所有被废太子,被废皇帝,被废皇后的命运,不是被人秘密处死,便是被人公然杀掉。从来还没有听说过有任何一个能逃得性命或得善终的。
  所以,他不得不强迫自己一天天地支撑着。他咬牙发誓:如果他能够活到入践大位的那一天,他一定要向天下人证明,他宇文赟并非王轨等一干人攻讦自己的“难当社稷,不克负荷”。
  即位以来,他便开始雄心勃勃地演武练兵,巡阅三军,决计效法先帝,御驾亲征,南灭陈国,北平突厥,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实现天下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