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说春秋第五部(完)-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火如荼,这个成语就来自这里。
  吴军左中右三军共三万人,气势十足向晋军营地进发,鸡叫时就摆好阵势,距晋军只有一里路。天还没有大亮,吴王便拿起鼓槌亲自擂鼓,敲响了铜钲、金玦和金铎,三军一起响应,齐声呐喊鼓动,声浪震动天地。
  晋军刚刚起床,听到不远处的呐喊声,不禁有些胆怯。晋军急忙加强戒备,修缮营垒,赵简子也有些害怕,于是派大夫董褐前去吴军问话。
  “大王,咱们不是说好了中午决战吗?再说了,我们觉得大家都是姬姓国家,还是应该友好协商。你看,你们这么大早就到我们的军营前,这不是违反约定了吗?也不友好啊。”董褐弱弱地问,他也怕。
  “别扯了,你们当盟主,还是我们当盟主,今天就要见个分晓。你现在就回去问问你们国君什么意思。”夫差表现得很强横,心里其实也在打鼓。
  董褐被吓住了,不敢再说什么,转身要走。
  “慢着,你不是说我们违反约定了吗?那是我们行军司马的过错,我让他来向你赔罪。”夫差拦住了董褐,然后命令手下军吏把司马兹和他的五个手下给抓来。
  片刻,司马兹和他的五个手下被抓来了,跪在吴王夫差的面前。
  “你们得罪了晋国的客人,现在,向他谢罪。”夫差下令,一人发了一把刀。
  六个人毫不犹豫,挥刀自杀,血溅当场。
  董褐吓傻了,这吴国人真是不把命当一回事啊。
  
  战战兢兢,董褐回到了晋军大营。
  “怎么样?”赵简子急忙问。
  董褐把过程说了一遍,听得赵简子也有点发懵。
  “我看吴王的气色不太好,估计国内出了什么事。被逼到困境的人都很疯狂,不要跟他们斗了,让他作盟主算了。”董褐找个台阶,提个建议。
  “嗯,好吧,不过,总不能就这么服软,太没面子了,提个什么要求给他们吧?”赵简子表示同意,可是又觉得没面子。
  “那,提什么要求?”
  “你看着办吧,现在就去。”赵简子把这个艰巨任务又派给了董褐。
  
  董褐又去了吴军阵地,不过这回没有那么害怕,毕竟是来服软的。
  可是,提什么条件呢?如果条件太苛刻,吴国人不答应怎么办?如果条件太虚,回去赵简子责备怎么办?
  眼看走到了夫差的战车前,董褐眼前一亮,有了主意。
  “大王,您的部队太牛了,我们国君根本不敢出来。他派我来告诉大王,你们就是盟主,我们承认了。可是呢,既然做了盟主,就要守周礼啊,那么,怎么能有两个王呢?您应该是吴伯而不是吴王,如果您不自称吴王,而是自称吴公的话,那我们真就没话说了,我们就心甘情愿让您先歃血了。”董褐的主意不错,这样晋国也有面子。
  “那行,我就吴公吧。”吴王夫差顺坡下驴,答应得爽快。
  当天,诸侯们歃血为盟,吴王夫差第一,晋定公第二。
  现在,吴王夫差成了联合国的盟主。
  盟主的第一道命令是:大家都回国去吧。
  各国虽然困惑,但是都挺高兴,谁愿意呆在这里?

吴军第二天撤军,但是撤军之前,越国侵略吴国的消息已经传了过来。
  “大王,现在各国都知道事情的真相了,我担心齐国和宋国趁机拦截我们。”王孙雒提出担忧。
  “没关系,你和勇获率领步兵先走,假装路过宋国,吓唬吓唬他们。”吴王夫差是个有办法的人。
  于是,王孙雒和勇获率领步兵先行,在宋国焚烧了宋国国都外城,吓得宋国人不敢出来。吴军大部队随后通过,进入吴国后,顺邗渠南下。
  等吴军回到都城,越军早已经带着战利品回越国了。
  
  回到阖闾城,大家都感觉踏实了些。从实际情况看,越国人也就是抢掠了外城,烧了姑苏台,抢走了夫差的大船,其余的,倒说不上太大的损失。最大的损失是人,太子死了。
  夫差有些气闷,召集大臣们来商讨对策。
  “狗日的勾践,原来一直在忽悠我们,我们去讨伐他们怎样?”夫差问大家。
  大夫们中,有支持的,有反对的。
  “大王,我们连年灾害,百姓们连饭都快没得吃了。我看,我们还是先整好自己再说吧。” 伯嚭提出反对意见,他怀疑吴军已经不是越军的对手。
  “唉。”夫差叹了一口气,有气无力地说:“算了,怨怨相报何时了啊。我们也欺负越国十多年了,也差不多了。再说,现在我们已经是盟主了,何必再跟他们计较呢?和平吧。”
  夫差心里也明白,如果真的跟越国开战,吴国是消耗不起的。
  于是,出乎越国的意料,吴国人没有来报复,竟然派人来讲和。
  “也好,我们现在也没有把握战胜他们,那就和平吧。”范蠡建议。
  于是,吴越两国签署了互不侵犯协议。
  和平了,和平来得很意外。
  
  ——楚昭王
  吴越之间的仇恨似乎在一夜之间敉平了。
  可是,仇恨在另一个地方发酵、膨胀。
  哪里?楚国。
  这段仇恨,与吴国有关,与伍子胥有关。
  
  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值得去思索的,譬如太子建。
  太子建很冤枉吗?如果我们对比太子建和他的弟弟们,就会发现,太子建没有当上楚王或许是这个国家的幸运。太子建的性格贪婪而不顾后果,忘恩负义而不择手段,结果被郑国人杀死。
  太子建有四个弟弟,按照排行,分别是子西、子期、楚昭王和子闾。楚平王薨之后,囊瓦曾经准备废掉太子,让子西继位,被子西严词拒绝,结果才是太子继位,也就是楚昭王。后来吴军侵入楚国,子西和子期全力辅佐楚昭王,楚国得以复国(见第五册第187章)。
  到吴王夫差六年(前489年),吴国讨伐陈国。作为陈国的保护国,楚国由楚昭王亲自率军前往救援。抵达前线之后,那一天天上有两块鸟状云彩,在太阳的两侧飘过。楚昭王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听说周王太史很灵,于是派人去问。周太史确实很有学问,告诉楚国人:“这是楚王的凶兆,不过,我有办法把这个灾难转移到楚国的令尹和司马身上。”令尹是谁?子西;司马是谁?子期。
  “不行,他们是我的哥哥,怎么能害他们?”楚昭王拒绝了。
  之后,楚国人占卜,占卜的结果是黄河河神作祟,应该去祭祀黄河。
  “怎么可能?我们楚国只有长江和汉水,我怎么可能得罪黄河河神?”楚昭王又拒绝了。
  对此,孔子赞不绝口:楚昭王通大道矣。
  不过,通大道的楚昭王还是死在陈国前线。
  临死,楚昭王请来三个兄弟交待后事。
  “我的儿子太小了,担当不了楚王的重任。子西哥哥,你来当楚王吧。”楚昭王要把宝座传给哥哥。
  子西拒绝了。
  “子期哥哥,那么你当楚王吧。”
  子期也拒绝了。
  “子闾,两个哥哥都不当,你当吧。”
  子闾也拒绝了。
  楚昭王再次提出要求,到第五次的时候,子闾答应了。
  当天,楚昭王薨了。
  现在,该子闾当楚王了。
  “两位哥哥,当初之所以答应大王,是因为不这样他就死不瞑目。现在他安心而去了,我们就共同扶立太子吧。”子闾不肯当楚王。
  兄弟三人于是隐瞒了楚昭王的死讯,悄悄撤军。回到楚国,立了楚昭王的太子熊章为楚王,就是楚惠王。
  看看这四兄弟,再看看太子建,确实不可同日而语。
  回想当年楚平王废太子建,恐怕并不就是费无极从中挑拨这么简单。苍蝇不叮没有缝的鸡蛋,大致就是说的太子建这样的人。
  
  ——白公胜
  楚惠王二年,子西突然想起哥哥太子建还有个儿子在吴国,也不知道混得怎么样了。一打听,混得一般。
  子西和沈尹戌的儿子叶公沈诸梁关系很好,于是跟沈诸梁商量:“我想把公孙胜从吴国召回来,觉得怎么样?”
  “我听说公孙胜这个人奸诈而且喜欢惹祸,只怕他回来会引发动乱啊。”沈诸梁反对,公孙胜的事情他大概知道一些。
  “我倒听说他这人说话算数,而且非常勇敢。把他安置在吴楚边界,不是可以保卫国家?”子西的看法又不一样。
  “令尹,周仁之为信,率义之为勇(《左传》)。切近仁爱才是信,合乎道理才是勇。说了什么都要去做,不择手段不顾后果,这不是信,也不是勇。公孙胜就是这样的人,他还四处招募亡命之徒,一定是在图谋不轨。把他召回来,您一定会后悔的。”沈诸梁说。
  看来,对一个人的性格,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结论是不同的。
  “不,再怎么说,他也是我侄子。”
  最终,子西没有听从劝告,派人悄悄去吴国接公孙胜。
  
  公孙胜过得怎么样?
  不爽,很不爽,非常不爽。
  自从奶奶来了之后,祖孙二人也算是相依为命。不过,与伍子胥的关系变得非常冷。为什么与伍子胥变得疏远?说起来,原因不少。
  当初吴国讨伐楚国,公孙胜就曾经私下找到伍子胥,请求让自己回去作楚王,被伍子胥以吴王不同意推脱了,实际上公孙胜知道,伍子胥要灭掉楚国或者摧毁楚国,根本不考虑公孙胜的问题。后来吴军拿下郢都,伍子胥鞭尸楚平王,公孙胜非常不满,毕竟那是他的亲爷爷。
  公孙胜有一点跟伍子胥非常像,那就是把仇恨记得很深,他始终记得当年怎样逃出郑国,当然,不是伍子胥一路上照顾他保护他那一段,那是恩,他不在乎。他记得的是父亲太子建被郑国人所杀的那一段,这个杀父之仇他一直记在心间,发誓要报。
  所以,当吴军拿下楚国之后,公孙胜派人去向伍子胥请求讨伐郑国,为太子建报仇。可是,伍子胥拒绝了,这让公孙胜伤心透顶,也绝望透顶。
  “伍子胥,不靠你,你看我能不能报仇。”公孙胜发誓,从那之后,再没有去找过伍子胥。
  而伍子胥也感觉到公孙胜的不满,于是,基本上不再往来。
  两年前,奶奶死了,公孙胜更加感到孤独无助。于是,公孙胜开始在吴国招纳亡命之徒,准备报仇,他要刺杀郑国国君。
  就在这个时候,楚国来人了。
  “太好了,我回去。”公孙胜毫不犹豫,他早就不想在吴国呆了,他恨这个国家。
  “那,要不要先跟伍子胥道个别?”使者问,毕竟,这是人之常情。
  “不用理他,走。”公孙胜用很不屑的语气说,连使者都有些惊讶。
  就这样,公孙胜悄悄回到了楚国。
  后来公孙胜偷偷回楚国的事情被伍子胥知道了,伍子胥大骂公孙胜的良心被狗吃了。而夫差知道之后,对伍子胥再添不满。

 公孙胜回到楚国,子西非常高兴,对这个侄子也很照顾,把巢地作他的封邑,级别为公,称为白公。从现在开始,公孙胜就成了白公胜。
  “叔,我有一个要求。”白公胜只高兴了一下,就开始提要求。
  “你说。”
  “郑国人杀了我爹,我要为我爹报仇,请求讨伐郑国。”白公胜的脑子里只有报仇,对别的不感兴趣。
  “这,你也看到了,国家现在百废待兴,还没有走上正轨,等等吧。放心,你爹也是我哥哥,哥哥的事情我不会忘记的。”子西没有答应,但是也没有拒绝。
  就这样,白公胜到了巢地,这里是楚吴边境,白公胜率领着楚军防御吴军。
  看来,朋友变敌人和敌人变朋友都是很简单的事情。
  不过,在白公胜的心里,想着的始终是向郑国人报仇。
  没多久,白公胜又去去找子西,要求讨伐郑国。
  这一次,子西答应了,但是说要看时机。
  实际上,这个时机是很难等到的,郑国可不像蔡国那么简单,以楚国现在的实力,打郑国没有什么胜算。何况,只要楚国打郑国,吴国就几乎可以肯定会救郑国。
  又过了一段时间,恰好是晋国内乱,郑国支持中行家和范家,等到中行家和范家战败,晋国讨伐郑国,郑国只得向楚国求救。
  救,还是不救?当然要救。理由很简单,首先,如果晋国灭了郑国,对楚国非常不利;其次,如果楚国不救,郑国会向吴国求救,吴国出兵,楚国当然不愿意见到;第三,从国际道义出发,也应该救。
  子西率领楚军救郑国,晋国撤军了,于是,楚国和郑国顺势结盟。
  从国家利益来说,子西的做法完全正确。
  
  ——谁是仇人?
  可是,白公胜不这么想,他在想什么?
  “狗日的子西,他在忽悠我,楚国没有一个好东西。”这是白公胜的想法,他认为子西骗他回来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利用他对抗吴国。
  “郑人在此,仇不远矣。原来郑国人就在我身边,仇人就在眼前。”白公胜认定子西就是郑国人一伙,所以,他就是仇人。不仅子西,子期也是郑国人一伙的,也是仇人。
  既然确定了子西和子期就是仇人,而且就在眼前,那报仇的第一个目标重新锁定:子西和子期。
  白公胜开始准备,除了从吴国带来的一帮亡命之徒以外,又继续招纳勇士。按照白公胜的计划,只需要找够五百名亡命之徒,就能动手了。
  “怎么样,有没有信心?”白公胜有一个得力助手,这人叫石乞,是从吴国带来的勇士,招人的任务主要由他在负责。
  “很难,这年头,谁不怕死?不过呢,市场有一个杀猪的叫熊宜僚,这人厉害,如果他肯来,顶得上五百人了。”石乞推荐了一个人,基本上,这人属于专诸级别的。
  白公胜一听,石乞对这人这么推崇,一定是个能人。
  于是,白公胜和石乞就来到了市场,找到了熊宜僚。随便一交谈,白公胜就发现这个人确实厉害,气质不俗,心理素质非常好,而且还很聪明。
  “怎么样,跟我干,事成之后,楚国的司马就由你来干了。”利诱。
  “不干,我觉得杀猪就挺好。”拒绝利诱。
  “不干?那我先杀了你。”威胁。
  白公胜的宝剑就放在了熊宜僚的脖子上,冷冷地散发出寒气。
  熊宜僚没有看那把剑,也没有说话,只是用眼斜视着白公胜。
  拒绝威胁。
  白公胜有点傻眼。
  “主公,算了,放过他吧。他不贪图利禄,不怕威胁,也就不会出卖我们去获得好处,我们走吧。”石乞建议。
  借坡下驴,白公胜走了,不过,他真的很喜欢这个人。
  
  这一天,白公胜正在磨剑,子平来了,他路过这里。
  “胜哥,磨剑干什么?准备对付吴国人?”子平问,子平是谁?子期的儿子。
  “我这人一向以直率闻名,如果不告诉你,那就徒有虚名了,所以告诉你吧,我要杀你父亲。”白公胜毫不掩饰地说,一点不像开玩笑。
  可是,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你越是说实话,别人就越认为你在说假话;你越是说假话,别人就越相信你。所以,为什么有的时候骗子不用高明的骗术就能成功,那是因为他说了被骗的人想听的话。换言之,受骗的多半都属于自己骗自己。
  “胜哥,说笑吧。”子平笑了,他当然不相信,世上哪有这样傻的人?
  “爱信不信,反正我告诉你了。”白公胜又说,懒得搭理他。
  搭讪了几句,子平很没趣地走了。
  回到郢都,子平把这事情告诉了子西。
  “哈哈哈哈,他就像个蛋,在我的羽翼下孵化成长,等我老死了,楚国的令尹、司马还不随他挑?”子西觉得很好笑,一点也不怀疑。
  后来白公胜听说了子西的话,咬牙切齿地对石乞说:“兄弟,我要是让这老东西善终的话,我就不是我娘养的。”
  
  ——恩将仇报
  转眼,伍子胥被杀;转眼,黄池会;转眼,到了吴王夫差十七年(前479年)。
  夏天的时候,楚国和吴国的边防部队发生了冲突,结果白公胜率领的楚军取得了胜利。
  机会来了。
  白公胜派人向楚惠王提出请求,请求把缴获的吴军装备献给楚惠王。楚惠王很高兴,于是同意了。
  白公胜率领三百搬运工,带着缴获的吴军的装备,来到了郢都,然后上朝廷进献吴军装备。对于这件事情,从楚惠王到子西和子期都很重视,毕竟这么多年来没有在楚国人身上占过便宜了,确实值得庆贺。再说了,这是白公胜的功劳,大家都为他高兴。所以,那一天,子西子期都到场了,要给白公胜捧场。
  可是,白公胜的三百搬运工来到朝廷,迅速换上了吴军的装备,变成了三百精兵。
  变起突然,没有人有准备。
  白公胜轻而易举占领了朝廷,楚惠王被劫持为人质,子西子期被杀。
  子西临被杀,仰天长叹:“我真是瞎了我的狗眼啊,怎么弄了这么个白眼狼回来啊。”
  白公胜不是白眼狼,而是中山狼,子西就是现实版的东郭先生。
  子西死的时候用衣服掩住脸,表示死后没脸见人;子期是个武将,奋起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英勇牺牲。
  杀了子西子期,下一步怎么办?白公胜没想好。
  白公胜的座右铭是:摸着石头过河。
  “主公,杀了楚王,烧了仓库,然后你自己当楚王。”石乞的方案比较简单,属于土匪风格。
  “不行,杀了楚王,会激起公愤;烧了仓库,怎么防守啊?”白公胜反对,想了想,想起一个办法来。
  白公胜率领着手下那点人马,出其不意闯到了子闾家里,把子闾给抓来了。
  “你当楚王。”白公胜下令,连商量都免了。
  “我不当。”子闾不干。
  “不当,不当就杀你。”
  “杀我也不当。”
  白公胜一刀把小叔叔又给砍了,就这么简单。

砍了三个叔叔,可是问题还没解决。
  白公胜命令把楚惠王给关进了后宫的仓库,石乞亲自看守大门。
  自古以来,仓库看似安全,实际上最不安全,因为不知道有多人想尽办法要进入仓库。宫里的太监们早就挖了一个地道,平时进去偷点东西方便。此时楚惠王被关在里面,太监们挺高兴,一个叫做公阳的小太监下半夜悄悄顺着地道钻了进去,楚惠王还小,公阳把他背了出来,悄悄地送到楚昭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