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想向大王借兵,讨伐楚国,诛sha楚王,为父兄报仇。”伍子胥提出要求。
“不行,楚国实力很强,我们也就是在边境跟他们斗一斗而已,正面作战,我们没把握。”吴王僚拒绝了伍子胥。
伍子胥知道,自己有点急了,要等机会。
从那之后,伍子胥和公孙胜在吴国住了下来,等待机会。
——三千犀利哥
伍子胥来到吴国的第二年秋天,吴王僚亲自率领吴军进攻楚国的州来。
楚国急忙派军救援,令尹子瑕和司马蒍越亲自领军。
吴楚两军在楚国的钟离(在金安徽凤阳)相遇,于是,吴楚会战开始了。
从总兵力来说,楚国军队占据绝对优势,而且,他们还学习晋国人搞联军的做法,让扈从小国陈国、蔡国、沈国、许国、顿国、胡国也都出兵,连带楚国本身,号称七国联军。其总兵力超过吴军一倍以上。
吴国人没有害怕,他们从来不怕楚国人,更不会怕他们的扈从小国。
前敌会议召开,讨论作战计划。
“我们刚刚得到线报,楚军主帅子瑕突然病死在军中,敌军士气受到打击。三位,这是个机会,你们看该怎么打?”吴王僚现在自领中军,找来了统领右军的公子光和统领左军的公子掩余商量,伍子胥作为楚国的叛徒,也被请来出谋划策。
“楚军虽然人多,但是几个小国都是逼迫前来的,像陈国沈国这种国家,那根本不会打仗;像许国蔡国这种国家,本身就对楚国很不满。而楚军主帅已死,司马蒍越出身低微,压不住阵,所以实际上楚军也是各自为战。这一帮乌合之众,不堪一击。我建议,我们首先攻击他们的左军,也就是胡国、沈国和陈国的阵地,他们一定溃逃,必然动摇其他国家的军心,进而大乱,而我们乘机冲锋,楚国没有不大败的道理。”伍子胥提出建议,他学习过城濮之战,如今正好用在这里。
“好主意。”吴王僚叫好。
七月二十九日,双方在鸡父(今河南固始县南)展开决战。
吴军早早布阵。
七国联军你呼我喝,闹闹哄哄,乱七八糟,对面早已经严阵以待,这边才开始布阵。他们大概以为对面的是宋国人,而不是吴国人。
“给我上。”公子光下令,非常不专业。
因为冲锋的人就很不专业。
从吴军右军阵中,冲出三千名吴国人,这些人一个个蓬头垢面,破衣烂衫,有的手持棍棒,有的手持铁杈,有的拿着石头,还有的赤手空拳,就这样乱哄哄,一边喊着,一边冲向联军的左军阵地。
三千犀利哥。
犀利哥们的后面,是吴军的弓箭手,谁跑得慢了,直接就被射死。
这是一帮什么人?一帮吴国的囚犯。
左军的胡国沈国和陈国军队一看这乱糟糟的上来一帮吴国人,典型的乌合之众,三国军队也来不及布阵了,直接迎敌。
囚犯们都是要逃命的,可是没人敢回头,于是看哪里人少往哪里钻,有跑的有站着不动的,有拼命的有投降的。三国军队一看,送上门来的俘虏啊,快抓吧。于是,纷纷去抓俘虏。阵型本来就没站好,这一忙着抓俘虏,立马大乱,三国军队都混在了一起。
就在三国军队闷头抓俘虏的时候,吴军已经如NBtie。网下山猛虎扑了过来,左中右三军从三个方向sha来。
到现在,三国军队才知道吴国军队是什么样的,才知道楚国人为什么怕吴国。
吴军的强悍令三国军队目瞪口呆,来不及抵抗就都成了俘虏。抓俘虏抓了半天,自己都成了俘虏。
派囚犯冲锋的主意,是公子光出的。
这边已经结束了一场战斗,那边中路的楚军和右路的顿、蔡、许三国的军队还在布阵。
于是,吴国人又回到了原先的阵地。
顿、蔡、许三国的士兵们并不知道另一侧的兄弟们都已经挂了,只知道对面的吴国人走了一趟又回来了,具体干什么去了,还真不知道。
三国士兵们吵吵嚷嚷,突然就看见对面吴军阵中冲出几千号人来,衣衫不整,手中没有武器,一路惨叫着,冲了过来。
又是三千犀利哥。
什么人?吴国罪犯?这次不是了。
冲过来的都是胡国和沈国的兄弟们,一边狂奔,一边惨叫着“我们的君主死了,快跑吧。”
身后,吴军像赶羊一样赶着,跑得慢的就被kan倒。
转眼间胡沈两国的败兵们就到了,本来这边列阵就没有完成,被这帮一冲,当时就乱七八糟了。三国士兵一看,这仗还怎么打,逃命吧。
往哪里逃?往中路的楚军阵地逃。
结果,五国部队丢盔弃甲,不由分说撞进了楚军阵地。
楚军也还没有布阵完毕,当时被冲得七零八落,后面是吴军sha到。
怎么办?这时候还能怎么办?逃命。
《左传》记载:三国奔,楚师大奔。
大奔,就是玩命奔逃的意思。
——蔡国夫人
楚军及七国联军大败的消息震动了七国,伍子胥为吴国出谋划策的事情也传开了。
在蔡国,一个人听说楚军大败,面有忧色;可是听说伍子胥在吴国,又面露笑容。
“孙子,你还活着,奶奶想你啊。”
这是谁?太子建的老娘,公孙胜的奶奶,也就是楚平王的初恋情人和第一任夫人,我们称之为蔡国夫人。
原来,当初太子建被逐,秦国夫人受宠,蔡国夫人伤心欲绝,于是向楚平王提出请求,希望看在当年的情分上,放她回娘家蔡国养老。楚平王本来就对蔡国夫人心存愧疚,于是答应了她的请求,将她送回蔡国老家,嘱咐蔡国国君好好看待。但是,楚平王提出一个条件,那就是她不能去找太子建。
就这样,蔡国夫人回到了蔡国,之后她遵守承诺,没有去找自己的儿子。
后来,蔡国夫人听说儿子在郑国被sha,孙子没有音信,据说是被伍子胥带走,但是带去了哪里,不知道。
蔡国夫人伤心儿子,想念孙子,经常流泪,发誓只要知道孙子在哪里,千山万水也要去找。
如今听说楚国和蔡国战败,蔡国夫人对楚平王还是有感情,因此为楚国和蔡国担忧。可是随后听说伍子胥在吴国,断定孙子公孙胜也在吴国。
“我要去吴国,我要去找我的孙子。”蔡国夫人下定了决心,而这样做也并没有违背当初的承诺,因为只说了不能找儿子,没说过不能找孙子。
蔡国夫人立即派人前往吴国,直接找到了吴王僚,请求吴国派兵接她前往吴国。
吴王僚当即答应,随后悄悄派出一队人马,由自己的太子亲自率领,前往蔡国迎接蔡国夫人。
吴国太子率领着一队精兵,悄悄进入蔡国,竟然真的把蔡国夫人接了回来。等到楚国人发觉来追,早已经晚了三秋。
战败之后,又被吴国人接走了楚平王的夫人,司马蒍越畏罪自sha。
而蔡国夫人来到了吴国,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乖孙儿。
——国际争端的由来
楚国的钟离和吴国的卑梁氏两个地方相邻,这两个地方都以养蚕而著称,老百姓主要靠养蚕为生。
蚕最喜欢吃的就是桑叶,而桑树漫山遍野,没有归属,人人能摘。
终于有一天,发生了问题。
钟离的采桑女和卑梁氏的采桑女为了一棵桑树发生争执,一开始是口角,然后是骂街,然后打在了一处。
既然开始打了,自然有吃亏有占便宜,即便是占了便宜的也认为自己吃亏。
下一步,家长出面了。一开始是论理,结果是各说各有理,然后就吵了起来,最后,吵到火头上,就开始动手了。
既然动手了,肯定就有挨打的有打人的。
下一步,挨打的纠结了整个家族来报仇,将打人的痛打一顿。
下一步,被打的大怒,纠结了整个村子去报仇,对方早有防备,于是就成了qun体性械斗,成了qun体性事jian。
qun体性事jian发生之后,证府就会出面,于是,双方边防部队开始交手。
从一棵桑树,现在成了国际争端。
很多时候,国际争端就是这么起来的。
在这个地区,楚国人多,吴国人少,结果一仗打下来,楚国这边大胜,把吴国这边打得跪地求饶,楚国人一怒之下,就把吴国这边给灭了,男人抓过去当苦工,女人抓过去当二奶。可怜当初引发事端的那个吴国姑娘,现在成了那个楚国姑娘的仆人。
消息传到吴国内地,吴国人民群情激奋,纷纷上街you行示wei,要求证府主持公道。
面对这个情况,怎么办?现在摆在吴王僚面前的是四种选择。
第一种:假装什么也不知道,反正就几个屁民;
第二种:准备赎金,暗中派人前去勾兑,把人赎回来;
第三种:提出严正kang议,要求对方迅速放人,并表示由此而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对方承担,之后就把这件事情忘掉;
第四种:出兵,灭掉钟离。
吴王僚会选择哪一种?
吴王僚根本没有做选择,因为不需要做选择。
“不想活了?灭了丫的。”吴王僚大怒,这是他的第一反应,也是第二反应。
第二天,吴王僚派公子光领军,直扑钟离,一顿kan瓜切菜,把钟离楚国边防军消灭,随后将钟离和居巢两座楚国城邑全部灭掉,人口带回楚国。之后的事情就是主人变仆人,仆人变主人,二奶变大奶,大奶变二奶。那两个打架的姑娘自然也是换了位置,不过经过这一番人生挫折,两人深感为了一棵桑树闹成了国际争端,大家都是受害者,实在是无聊。于是,两人冰释前嫌,结拜为姐妹,嫁给了同一个男人,成为一时的佳话。
吴国灭了钟离和居巢,楚国怎么反应呢?
楚国没有反应,假装什么也不知道,假装什么也没有发生。
“唉,谁让我们不幸生在了楚国呢?”楚国人民感慨万千。
楚国示弱,伍子胥看到了机会。
“大王,楚国人已经害怕我们了,我建议立即出兵,一定能够灭掉楚国。”伍子胥来见王僚,劝说他讨伐楚国。
“这,你说说呢。”王僚似乎有些动心,恰好公子光在一旁,于是问他。
“大王,伍子胥父兄被楚王所sha,急于报仇,所以劝你攻打楚国。其实,楚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哪里那么容易打?我的看法,不行。”公子光强烈反对。
王僚对伍子胥摇了摇头,算是拒绝他的请求。
伍子胥则对公子光笑了笑,他现在知道公子光想干什么了。
谋sha开始了
当一个人太憧憬未来某件事情的时候,往往就会忽略眼前;当一个人太专注于某件事情的时候,往往就会忽视周围的环境;当一个人太想完成自己的心愿的时候,往往就不会去考虑别人的感受。
伍子胥开始反思。
自己到吴国已经六年了,可是报仇的事情还没有影子。
吴王僚对自己不好吗?不是,吴王僚对自己很不错。但是,每当自己提出讨伐楚国的时候,吴王僚就顾左右而言他。为什么?因为吴王僚要从国家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你的个人恩怨出发来考虑这个问题。
还有公子光,任何时候伍子胥提出来讨伐楚国,公子光都是毫不客气地否定,为什么?
伍子胥是个聪明人。
只有让自己报仇这件事情与吴国人的利益挂在一起,吴国人才会为自己报仇,确切地说,顺便为自己报仇。
伍子胥有信心在吴王僚身上做到这一点,可是,即便吴王僚愿意讨伐楚国,公子光会愿意吗?如果公子光不愿意,吴王僚也决不会讨伐楚国的,因为唯有公子光有能力担当这样的重任。
所以,公子光才是关键。
那么,公子光的利益在哪里?他的欲望是什么?
伍子胥眼前一亮。
其实,他早就知道,只是他并没有朝这个方向考虑过。
伍子胥每次和吴王僚、公子光在一起的时候,都能看到公子光闪烁的目光经常深情地扫向吴王僚的位置,眼光中带着渴望、嫉妒乃至几分仇恨。
伍子胥知道公子光想要什么,所以他也就知道公子光为什么总是反对讨伐楚国——按《史记》说法:伍子胥知公子光有内志,欲sha王而自立,未可以说外事。
现在,伍子胥面临一个站队的问题。
从道义上说,毫无疑问应该站在吴王僚这一边,帮助他对付公子光。可是,俗话说:疏不间亲,自己作为一个外来户,根本没有办法出上力。而除不掉公子光,自己报仇就没有希望。
换一个角度,站在公子光这一边呢?公子光正需要人帮他sha吴王僚,而如果自己能帮他做这个技术性的工作,公子光一定会感激自己,就有可能为自己报仇。
怎样选择?
伍子胥没有任何犹豫,因为他的目标就是报仇,为了报仇,什么都可以不顾。
“吴王,对不起了。”伍子胥做出了选择。
伍子胥,也是一个恩将仇报的人。
渔丈人的跳水,被证明是多么的明智和果断。
——联手
伍子胥登门拜访了公子光。
公子光很高兴,实际上他很欣赏伍子胥,他知道在整个吴国也找不到这样一个人才,更何况他是楚国的叛徒,今后对付楚国大有用处。正因为欣赏伍子胥,他并不希望伍子胥与吴王僚走得太近。
如今,伍子胥自己上门来了,来干什么?
公子光是个聪明人,他早已经猜到了三分。
密室,密会,密谈。
两人都是明白人,都知道对方对于自己的价值。
两人也都是直率人,都不想拐弯抹角。
两人也都是急性子的人,都急于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想法。
所以,一拍即合,两人迅速达成了一致,结成了联盟。
“子胥,吴王对你不错啊,你为什么愿意帮我?”公子光问。
“因为你能帮我报仇。”伍子胥直接这么说,他知道遮掩毫无意义。
公子光笑了。
“公子,吴王是你的兄弟啊,你为什么要干掉他?”伍子胥也问,明知故问。
“我要夺回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已。”公子光说,也很直接。
伍子胥也笑了。
当某件事情同时符合两人的利益的时候,他们就会真心合作,而且,决不会在道义上怀疑对方。
共识达成,开始具体策划。
策划什么?谋sha。
公子光早就在准备谋sha吴王僚,可是一来吴王僚一向非常小心,戒备很严;二来公子光找不到合适的sha手,不要命的好找,可是不要命而又有头脑的不好找。
“这样,我明天就辞职,去乡下种菜,暗中为公子物色人选。公子这边留意机会,俗话说,百密必有一疏,我们总能找到吴王大意的时候。”伍子胥出了这么个主意,他为什么要辞职去乡下?一来,可以专心去找人;二来,让公子光对自己放心,否则,整天在吴王僚面前晃来晃去,公子光怎么能放心他?
公子光正有此意。
三天之后,伍子胥来找吴王僚,提出自己最近心跳时快时慢,不能再为大王效劳,希望去乡下种菜,恳请批准。
吴王僚没有当即答应他,他找来公子光咨询意见。
“大王,种菜就种菜吧,这个楚国人整天就想着自己报仇,根本不管我们吴国的利益。说实话,我一直很讨厌他,让他种菜去吧。”公子光没说什么好话,似乎真的很厌恶伍子胥。
吴王僚替伍子胥辩解了几句,还是决定同意伍子胥去种菜。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两个看上去互相讨厌的人竟然在联手对付自己。
不管怎样,伍子胥种菜去了。
——怕老婆的人
伍子胥悄悄地寻找合适的sha手。
到了这个时候,他才发现这不是一件容易做的事情,也就难怪这些年来公子光干着急下不了手。
找来找去,找到的多半是有勇无谋之辈,要么就是很靠不住,终于找到一个看上去挺理想的,可是半夜抽羊癫疯抽死了。
连找了两年,竟然没有收获,别说伍子胥,就是公子光也有些垂头丧气。
就在伍子胥快要绝望的时候,突然,眼前一亮。
人,总有眼前一亮的时候,就如总有眼前一黑的时候。
伍子胥想起一个人来,谁?
专诸。
虽然时间过去了很久,伍子胥对专诸的印象十分深刻。
这个人身体健壮,样貌凶恶,为一点小事就能拼命。用《吴越春秋》的话说:“碓颡(音对嗓,意为高额)而深目,虎膺而熊背,戾于从难。”
想想看,为了邻居泼他家门口一点水就能要人性命,岂不是给点好处就能上?
问题是,这么多年过去,专诸还在吗?
伍子胥悄悄地到了堂邑,抱着碰运气的念头去找专诸。
运气不错,专诸还在,专家楼也还在,专诸的老婆也还在,还为她生了一个儿子,而且,专诸还是那么怕老婆。
一切,似乎都与从前一样。
唯有一点明显的不一样:专家楼破旧了许多。
显然,小店的生意不是太好。
伍子胥来到,专诸早已经不记得他。不过,这一点不重要。
伍子胥在专家楼吃了几天的饭,专门点最贵的菜。所以三天之后,连专诸的老婆都对他另眼相待了。
到这个时候,伍子胥已经可以随便跟专诸聊天,而专诸的老婆不会喊专诸去洗碗了。
专诸还像从前那样“戾于从难”,不过他最近有些浅浅的忧愁,为什么忧愁?
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专家楼的生意一向惨淡,维持生活而已。老婆的脾气越来越古怪,大概更年期提前到达了,每天睡前醒后第一件事情就是骂专诸没本事,说些“老娘当年花一样的姑娘,怎么就瞎了狗眼,嫁给了你这么个窝囊废”之类的话,让专诸很郁闷很内疚,总想着怎么去发个小财,也让老婆孩子过得舒坦些。
伍子胥非常高兴,高兴的是专诸是个有追求的人,有追求就好。
这一天,伍子胥在专家楼直呆到了打烊,然后约了专诸外面聊聊天。大客户相约,专诸老婆自然巴不得让专诸去。
在一棵大槐树下,有一块大石头,伍子胥和专诸就在这里聊上了。
伍子胥把自己的身世经历对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