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成为崇祯以后1-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也为此踌躇过,火器制造业最近正面技术临攻关的重要时期,燧发枪、后膛装填炮、子母炮等几个重要的项目都需要这些人,实在是难以取舍呀!
  “爱卿,左右都得来一刀,怎么也得分轻重缓急,火器制造先放一放吧!现在来看晋陕之事比较重要,如果没有懂行的人去晋陕,那么爱卿的好主意就泡汤了,不管投入多大也不会有产出,先把人派到晋陕去,等掘煤采金的工作步入正轨后,再把人调回来不迟。”到了这个关头,也只能这么办。此时此刻,人才短缺,尤其是专业人才短缺,让我感到施展不开了。
  徐光启见崇祯皇帝一锤定音,也不好再说什么,内忧外困也确实只能先挑要紧事来做,他当即把之前拟好的名单递给崇祯皇帝,“微臣已经拟就了一个单子,总共九人,都是懂得西学,并且对掘煤采金有些涉猎的人,请皇上过目。”
  我接过名单一看,确实都是先进学科的人才,连克雷亚和汤若望都在其中,我马上叫人把这九个人召来。
  洋人始终对跪拜礼有抵触,因此这九个人进来行礼的时候颇为好看,孙元化等国人都是跪拜之礼,克雷亚则是西方标准的骑士礼仪,而汤若望等传教士又是另外一种,真是一锅大杂烩。
  我生怕这些人不愿意去,因为此去晋陕不光路途遥远,到了地头之后,生活和工作条件也非常恶劣,因此先是耐心的讲解此去的意义,随后又给予重酬,双管齐下才算让他们微笑应允。
  “朕听说你们中有一个是挖矿的专家,是谁呀?”
  汤若望一指身边的人,道:“皇帝陛下,就是他,约翰,他就是挖煤出身。”
  约翰是个地道的“东飘一族”,原本在葡萄牙的一个煤矿混饭吃,后来因为杀人,不得已潜逃出境,作为雇佣兵来到中国澳门讨生活,这些人中就算他有切实的工作经验,尤其对找矿脉很有一手。
  我来到约翰的面前,“约翰是吧!好好干,真要是弄出煤矿金矿,朕给你几百斤黄金,让你绝对的风光,兴许还让你回国买个爵爷当当。”
  众人一番大笑后,克雷亚说道:“陛下,临走之前还请陛下前去看看最新制造出来的火炮,绝对会让陛下满意的。”
  我见克雷亚和孙元化等人面带得意之色,问道:“是不是攻克了一道难题呀?否则你们才不会这样呢!快快讲来。”
  孙元化不敢不说,“回皇上,我们经过不断的试验,终于攻克了子母炮的多种难题,马上就可以大批生产了。”
  “是嘛!那可太好了,走,现在就去看看。”我怀着欣喜的神情招呼其他人前往,当然也没忘记通知新军临时的代理指挥官,刚回京的满桂。
  来到城外,接到命令的满桂早已等候多时,新军将士们也整齐的站立成列。克雷亚叫人推来子母炮,子母炮已经被装上了轮子和炮架,远比卢象升离京时携带的火炮车精巧许多,一看就知道更加便于运输。
  克雷亚还怕身边的皇帝陛下对这个不太懂,想要解释解释,他哪里知道崇祯皇帝对这个类型的火炮,意淫很久了。
  说是子母炮,其实就是经过改进的佛朗机大炮,是一种铁制后装滑膛加农炮,主要有三部分组成,炮管、炮腹、子炮。
  开炮时先将火药弹丸装入子炮中,然后把子炮装入炮腹中,引燃子炮火门进行射击。子母炮这种概念相当于枪与子弹的关系,空的子炮相当于弹壳,火门相当于底火,当子炮内装入火药跟弹丸就和子弹的功能一样了,而炮腹就是变相的枪膛。后装炮,定装弹药,这使子母炮不仅是后装炮的祖先,而且是后世金属定装弹药的原型。
  子母炮的射速非常快,连续射三枚子炮总共耗费时间不到二十秒,在当时几乎是世界之最;而且它的散热非常快,因为后装炮前后相通,空气流通快,炮管薄,散热快,可以使火炮增加持续射击的能力,减少火药自燃的现象;最大的优点是因为子炮容量稳定,不会发生装药过多导致的炸膛现象,而且子炮是铁铸的,更加经久耐用,即使子炮坏了也不会影响母炮的性能。
  我略微把子母炮的要点讲了讲,就见克雷亚的脸色红起来,大概这就是所谓班门弄斧的后果吧!
  克雷亚绝对没想到崇祯皇帝对火器如此了解,很佩服的行了一个骑士礼后,亲自来到子母炮旁指挥操作。
  炮声隆隆,远处十几个靶子很快被摆平了,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总共发射了十枚炮弹,成绩非常好。
  正文 第五十九章 不按牌理出牌的皇太极
  我单独叫过孙元化,问道:“子母炮最大的缺点就是子炮于炮腹的间隙,这导致了射程不远,而且炮口小,发射开花弹威力不大,刚才的射程差不多有三里多,你们是怎么克服这个难题的?”
  孙元化等火器专家为这个问题头疼了很久,对这个技术要求非常高的难题,他们集思广益,亲自到一线跟铸造工匠沟通,最后还是在模具上找到了解决办法,当然了,现在最好成绩也只能是把射程平均提高到一千二百米,再远就不行了。
  我深感满意的结束了试炮,对克雷亚等人很是褒奖一番,并且把子母炮更名为连环炮,传旨马上加大力度生产。由于定装了炮弹,减少炸膛,很是方便士兵操作,这使我萌生了建立炮兵学院的念头,欧洲直到拿破仑时期才有完善的炮兵专业,我要把这个时间大大提前。
  脑海中回想着刚才的连环炮,联想到燧发枪,我马上跟随行的毕懋康说道:“毕爱卿,你研制燧发枪的时候,一定要借鉴一下克雷亚他们的优点,朕记得有种小的佛朗机,可以佩九个子铳,你下下苦功,把燧发枪和佩九个子铳的佛朗机结合起来。”真要是造出这样的火器,可是大大提高了火器质量啊!
  毕懋康脑海中灵光隐现,但是却摸不到头绪,口中答道:“微臣记下了,回去就研究研究。”
  当我回到城内后,接到了袁崇焕的一道奏折,展开一看,是袁崇焕想在大凌河重新筑城的想法。
  此时明军已经占据了右屯,一旦在大凌河筑城,则和锦州,右屯形成犄角,互为依托,以这三个点为后盾,很有希望收复广宁,当然了,后金绝对不会让袁崇焕在大凌河筑城,一旦筑城势必造成双方撕破脸,因此袁崇焕才写奏折请崇祯皇帝决断。
  面对袁崇焕的奏折,我真的难以做出决定,此时我的精力只能放在内部,着手尽快解决晋陕乱势,一旦两线作战,很容易陷入困境啊!
  正当我难以做出决定的时候,王承恩神色慌张跑了进来,“发生了什么事?”
  “陛下。大事不好了,鞑子又杀入长城,蓟州告急。”王承恩一边说,一边把急报递给崇祯皇帝。
  我有点发傻的看着急报,这怎么可能呢?皇太极疯了吗?
  皇太极没有疯,自从一年前杀入长城铩羽而归后,马上学起了勾践卧薪尝胆的本事,对内加强集权,努力发展经济,对外交好蒙古诸部,强迫朝鲜开市贸易,很快就从困境中走了出来,最重要的一点,因为吃了明军火器的大亏,他着重发展了一支情报队伍,渗透到大明境内刺探情报。雄才大略的他,把自己的才能发挥到了极致。
  明朝境内的主要动向皇太极都知道个大概,比如晋陕的乱势,卢象升率明军火器部队出征晋陕,北京防御的相对空虚,明军制造火器频繁等等,这些情报被“间谍”收集后迅速的送到皇太极桌案上。
  虽然知道明朝内部非常困顿,但是皇太极仍然不敢轻举妄动,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小小后金在整体实力上仍然不是大明的对手,所以他只能完备自我,等待机会。
  可当皇太极得知袁崇焕有在大凌河重新筑城的意图后,再也坐不住了,一旦城被筑好,明军就可能切断后金和蒙古诸部的联系,后金面临的处境将极其危险,在这个不利前景下,他不得不主动出手,以求摆脱可能面对的被动。
  皇太极做出攻明的决定,在后金内部造成轩然大波,反对之声甚嚣尘上,代善,莽古尔泰等人更是其中的中坚分子,坚决反对。
  皇太极面带苦笑道:“袁崇焕已经上书明皇,准备在大凌河筑城,大凌河城一旦筑好,必然危急广宁,我们大金到那个时候就危险了。”
  已经升任“参谋总长”的范文程非常赞同皇太极的决定,深感皇太极此决定乃英主所为,马上赞成道:“锦州、右屯、大凌河一旦形成三角之势,犹如一支利箭直指广宁,窥视我大金腹地,扼制住大金跟蒙古诸部的联系通道,大汗见识不凡,大金应该立即起兵拔除大凌河这棵钉子。”
  “范先生不要忘了,袁崇焕在锦州一线陈兵十几万,大金刚刚从逆境中恢复过来,可战之兵不到五万,一旦开启战端,极有可能动摇大金的根基啊!”考虑问题比较稳妥的大贝勒代善开口道。
  莽古尔泰在一旁帮腔道:“不错,上一次攻明无功而返不说,还弄了一个灰头土脸,这次还要跟袁蛮子对战,岂不是自讨苦吃?我看这一仗还是不打的好。”他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跟袁崇焕袁蛮子打,胜算不大呀!
  皇太极面对这个局面,不得不结束此次会议,回到殿内他把岳托和范文程等人叫来商议对策。
  岳托也是赞成攻打大凌河,但是他跟代善等人一样是有顾虑的,“大汗,大凌河我们是非打不可,但是我们跟明朝好不容易才有和约,而和约的好处也是不少的,一旦开战,我们……。”
  济尔哈朗上次在长城内吃了地雷的亏,心有余悸道:“就怕他们的火器太厉害了,如果锦州一带也有那些地雷的话,我看还是不要打的好。”
  提到地雷,皇太极面带诡笑道:“明军的火器确实厉害,但是掌握火器的人并非无懈可击,你们来开。”他说着叫人拿来一个锦盒,打开锦盒让众人看里面的东西,“虽然不是很全,但是绝对够我们开辟一条道路了。”
  范文程真不知道皇太极是怎么得到的明军地雷部署的资料,有点不敢相信道:“大汗,万一这是假的……。”
  皇太极一摆手道:“放心吧!这是本汗二十万两银子换来的,绝无虚假,不但如此,本汗已经有了部署,明年,我们大金也可以造大炮了。”
  岳托和济尔哈朗等皇太极的心腹听了这话,纷纷面带喜色,就连范文程也越来越觉得皇太极实在太厉害了,历史上能跟其相比的人王帝主恐怕也不多。
  皇太极又报料出让岳托等人吃惊的言语,“明日就起兵,兵发蓟州,如果可能的话,去见识一下北京城是如何雄伟。”
  岳托等人吃惊,唯独范文程一下抓住了其中的关键,说道:“大汗英明,以精兵,兵临北京城下,必然会调动袁崇焕在辽东的主力,那个时候再以大兵拔除大凌河这个钉子,说不好还能夺得右屯,实在是条好计。”
  正文 第六十章 昏天黑地两眼抓瞎1
  兵贵神速,皇太极此次分兵两路,一路由岳托和济尔哈朗率领一万精骑,绕过雷区,攻打蓟州,北京,作战方针是以快制胜;另一路则由他亲自率领,一旦袁崇焕率主力回京勤王,那就是他发力的时机。
  我并不知道这些内情,超出意料的历史进程让我手忙脚乱,卢象升,孙承宗等人在晋陕剿灭流寇,李邦华又带走了两万人马,现在我手上能调动的兵马不足两万,面对来势汹汹的后金八旗铁骑,有点束手无策的感觉,可也不能束手待毙,还是赶快部署迎敌要紧。
  “马上叫袁崇焕派些人马回来,不要少于三万,由山海关总兵赵率教统领,前去蓟州解围。”我不是不想调袁崇焕回来,而是觉得辽东有他才保险,凭借北京的坚城和利炮,相信挺过这一关不太困难,要是运气好,兴许还会小有斩获呢!
  当袁崇焕接到崇祯皇帝的旨意,后金八旗大军攻破蓟州的谣言也在宁锦一带传开了,当然这都是皇太极使的计策,总的来说,后金的情报战比明军打的好很多。
  袁崇焕面对如此局势,经过一夜的缜密思考后,决定亲自回援北京,他不知道,皇太极等的就是这个结果。
  其实在袁崇焕上书要求重新筑城大凌河的时候,大凌河已经在重新建筑了,负责人是何可刚,以及新近调去的孔有德。
  这二位主将一觉醒来被告知被包围了,匆忙登城往下看,看着城下的八旗兵,两个人面面相觑。孔有德目测了一下,后金八旗兵不下五万之众,小小大凌河要面对的压力可想而知。
  何可刚明知道袁崇焕回师北京去勤王了,但是也不得不拿袁崇焕的名头来安定军心,马上传令激励将士说鞑子来兵不过两万余,只要袁崇焕袁督师一来,鞑子肯定溃逃,让将士们做好长期被围困的准备,因为他看出鞑子有这个苗头了。
  皇太极看着做围城工事的后金八旗子弟,笑着问身旁的范文程,“宪斗献上的围城打援计策,不知道他们会不会上当,如果袁崇焕在,估计是不会上当的。”
  范文程自信道:“大汗放心,以以往的经验来看,一旦北京危急,势必会调动明军各地的驻军勤王,此次两线作战,虚实不分,相信即使袁崇焕在,也要吃亏。全赖大汗英明,弄来了明军那么机密的材料,否则这一仗还真不好打呢!”
  阿敏是此次出战的先锋官,他大笑道:“还不是你们汉人贪图小利,连国家的柱石都敢出卖,如果我是明朝的皇帝,一定要把那些人的十族都灭掉,还好我们大金没有那样的人……。”
  皇太极见范文程的脸色不太好,马上制止阿敏道:“你乱说什么?什么你们汉人,本汗说过多少次了,凡是大金的子民,不要计较满汉,你身为贝勒,执法犯法,本汗先给你记上一过,令你戴罪立功。”
  得知大凌河被围的消息,明军马上做出反应,令左良玉为首,朱梅、吴襄为副将,统带三千骑兵,五千步兵前去解围,而吴襄,就是后来的大汉奸吴三桂的老爹。
  当这支援兵行进到离大凌河还有六十里的时候,左良玉见所部已经疲惫到极点,以这个姿态如何作战啊!马上命令全军休息,养好精神再出发。
  这支明军刚下马在原地休息,就见伏兵四起,数不清的八旗兵旋风般杀出来,冲入明军的阵营。
  左良玉虽然一个大字不认识,但是也算辽东名将,打仗骁勇善战,看到鞑子冲入己军阵地,步兵损失惨重,马上命令道:“吴襄,即刻带骑兵堵截,保护步兵,朱梅,稳住步兵的阵脚,快。”
  明军步兵也不是好欺负的,早就组织起来反击了,大刀长矛佛朗机,冷热交替,不断的给八旗兵造成伤亡。
  被责令戴罪立功的阿敏见明军这么快就组织起反击,大吼一声冲入枪林弹雨中,眼看就要跟明军相撞了,他双腿一夹马腹,连人带马飞跃而过,直取明军阵前的朱梅。
  阿敏不愧为八旗铁骑中的骁勇之将,手中兵器挥舞如轮盘,几下就把招架无力的朱梅斩为两段,而后率领部众前去击杀左良玉。
  明军连续赶路,已经是疲惫之师,尽管他们久经战阵,可实力相差太悬殊了。吴襄见鞑子已经占了上风,再不撤就有可能全军覆没,马上跟左良玉说道:“撤吧!再不撤恐怕就出不去了。”
  左良玉恨的牙根都痒痒了,可就是他把牙都咬碎了也不解决问题,眼看大势已去,不得不下令撤退,等他带领残兵败将突出重围,一清点人马,足足损失了六千多人,这个败仗是败到家了。
  皇太极听到这个战报,高兴的嘴巴都合不拢,大大褒奖了出计谋的范文程和具体实施伏击战的阿敏,并且下令攻打大凌河。
  八旗铁骑挑着朱梅的人头攻城,五十门大炮排开轰击,当然了,后金的火器跟明军相比落后很多,火炮射程不过五百米,发射的也是实心的铁蛋,只有打在人身上才会造成杀伤,对守军的打击并不大,更多的是心理作用。
  皇太极也没指望自己现在拥有的大炮能发挥多大作用,他此时另有攻击主力攻城车,攻城坚车分上下两层,高出城墙很多,顶部是个方形车厢,可容纳兵卒在其中向城内射箭,下面那层则面对城门,做冲撞车之用,这是皇太极决定攻打大凌河之后想出的快速攻城方式。
  何可刚看到了朱梅的人头,援兵被击溃的喊声也从鞑子那边喊出来,但是他仍然激励着将士,坚守着城池。
  几天下来,大凌河城已经千疮百孔摇摇欲坠,城外的台堡也沦陷了,面对攻势仍然凶猛的八旗劲旅,城内开始期盼援兵,因为他们有点撑不住了。
  正文 第六十一章 昏天黑地两眼抓瞎2
  蓟州被兵的第五天,山海关总兵赵率教带领三万人马跟统帅八千骑兵的袁崇焕前后脚来到蓟州城下,当他们看到蓟州平安无事,悬着的心终于落下来,可当他们听说后金精兵已经绕过蓟州,锋指北京后,又紧张起来,袁崇焕当即要兵发北京勤王救驾。
  赵率教把袁崇焕拦下了,劝道:“督师大人,鞑子玩这套把戏已经不是第一回了,这次入关肯定是骚扰为主,京师城墙高厚,火器犀利,肯定不会有事,鞑子不出半个月就会撤离,另外蓟州之内已经不是督师的辖区,由末将回援即可,不知督师大人以为如何?”
  袁崇焕犹豫片刻,心忧北京,担心崇祯皇帝的他最后没有听从赵率教的建议,执意回援北京。
  “这帮混蛋是怎么突破长城防线的?”我得知后金骑兵舍弃蓟州奔北京而来后,马上召集在京的将领召开会议,部署京城保卫战的事宜。
  满桂听了这话,满脑子的疑问,说道:“是啊!按照鞑子突入的方位来看,那里正是雷区,他们没有理由这么快突入进来才对,难道说鞑子又有什么新的招数来破我们的地雷了?”
  我摇摇头,虽然想不透,但是也不相信后金能有新奇的扫雷招数,其中肯定有我不知道的东西,可眼下又深挖不得,因为根本没那个功夫。“鞑子现在正奔北京而来,不知满将军有什么应敌之策?”
  让满桂冲锋陷阵,他不会有半点退缩,但是让他出出主意,想想计谋,他也只是“常规”思维,想不出什么高深的妙计来,“皇上只管让我出去跟鞑子杀那么一下,我就不信打不过他们。”他说完见崇祯皇帝面色不善,也觉得自己这是馊主意,马上闭口不言语了。
  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