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葡萄牙 西班牙-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想看书来

陆地(2)
在格拉纳达附近的圣塔菲,哥伦布与王室的谈判进行了3个月。作为一个有经验的外国航海家,哥伦布在一次次挫折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价码,但是伊萨贝尔女王却答应了他,这是欧洲商业文化特有的契约意识的产物,哥伦布和女王在这里都成了讨价还价的商人。1492年4月17日,双方终于达成以下协议:1。 双王陛下任命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为“通过勤奋劳动行将发现或获得的”一切海岛和陆地的统帅。2。 任命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为发现或获得土地上的副王和总督。3。 在这些地区获得的黄金、白银、珍珠和宝石、香料及其他商品,他都可以征收和保留十分之一,并且一概免税。4。 任何涉及这些商品或产品的案件,都由他或他的代理人以统帅身份进行裁决。5。 对驶往这些新属地的船只,哥伦布可以收取其利润的八分之一。
  为这次航行,哥伦布初步预算的经费是200万马拉维迪,还不包括每月25万的工钱。当时一等水手每月工钱3000马拉维迪。堂·吉诃德给仆人桑丘·潘萨的工钱每天才26马拉维迪。女王要用自己王冠上的珠宝换钱进行投资,但这并不需要。皇家司库从国库中借支了140万,哥伦布自己向银行家筹措了25万,剩下的是一位大臣想办法筹借的。
  年10月12日。10月的这一天后来被定为西班牙国庆日。
  1492年的8月3日,是一个平静无风的阴天。半夜2、3点左右,哥伦布在圣乔治教堂领了圣餐,拂晓前登上旗舰的甲板,以耶稣的名义下达了出航的命令。这支小小的船队要进行人类从未有过的一次远征。
  历史记住了这3艘首航船的名字:尼尼亚号、平塔号和圣玛丽亚号。
  在哥伦布那个时代,葡萄牙人发明了这种70英尺长的多桅快帆船,它们的载重量一般只有60多吨重。虽然在甲板下没有很多的空间载货,但它低浅的吃水线却能在近岸和小港湾里探险的时候大显身手。葡萄牙人远航非洲就使用这种船。这种帆船多采用大三角帆,它能利用微弱的海风高速行驶。在哥伦布的3艘船中,尼尼亚号和平塔号就是这种船。在出海之前,哥伦布在修船厂花了一周的时间,把这些船只改装成直角帆船。
  现代的航海家宣称,即使在现代,也找不出比哥伦布出航和返航的更好的路线。哥伦布出发后,首先到达加那利群岛,进行了补充后开始首航。从这里出发向西,正处于贸易信风带之中,往南则是回归线无风带,往北是送他们返航的西风带。对老练的水手来说,这是他们梦寐以求的蜜月时期。没有暴风雨,东北风柔和地吹拂着。无需拉动船帆和绳索,信风和海流就能推着船航行。在头10天,船队已经航行了1163海里。
  3个星期过去了,仍然没有见到陆地,船员中开始出现了不安的迹象。10月10日,大批的海鸟飞过船队上空,向西南飞去,哥伦布立刻决定跟着这些长着羽毛的领航员前进,但就在这个时候,积郁了许久的叛乱情绪在船员中爆发了。
  两艘船的船长登上旗舰,和哥伦布展开激烈的争论,要求放弃寻找陆地,乘南风不大的有利条件返航回家。哥伦布耐心请他们再航行3天。第二天,信风重新吹来,船员们又开始恐惧,当晚发生了反抗。哥伦布向船员许诺,只要再走3天。
  10月11日夜,船员们都紧张地睁大眼睛,深怕错过见到陆地的机会。
  凌晨两点,圆圆的月亮位于船队左舷,信风强劲推动船只,如同要吹断新大陆和旧大陆之间最后一道无形屏障。平塔号的望员在月光下,看见西边地平线上露出了一个白色悬崖,那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陆地。
  10月12日,哥伦布登上这个岛,将西班牙皇家绿色的十字旗插在岛上。当着船员和一些土著人的面,他举行了一个简单的仪式,宣布以天主教西班牙君主的名义占领该岛,并将它命名为圣萨尔瓦多岛。
  

陆地(3)
10月12日这一天,后来被定为西班牙的国庆日,许多美洲国家将它作为哥伦布日。
  欧洲人在西半球看到的第一片陆地,是今天巴哈马群岛中一个岛屿的东海岸。哥伦布的传记作者莫里森说:“在1492年10月的那些日子里,新世界彬彬有礼地向征服他的卡斯蒂利亚人奉献了他的童贞,人世间的凡夫俗子别再希望尝到那些日子里的惊奇、诧异和快乐的滋味了。”
  

印度(1)
今天,达·伽马静静地躺在热罗尼莫斯修道院的墓地里,他的坟墓边上,安葬着葡萄牙伟大的海洋歌手卡蒙斯。在史诗《卢济塔尼亚人之歌》中,他为葡萄牙唱出了海洋的赞歌:“这里是全欧的命脉和要冲,海洋从这里开始,大陆在这里告终,太阳在这里落入碧绿的大海。”
  正是这些海洋上的水手,结束了世界不同文明之间几千年的相互隔绝,迎来了全球文明的时代。
  1。若昂二世的印度航线。
  第一个知道哥伦布首航成功消息的君主,不是西班牙女王和国王陛下,而是最初拒绝哥伦布的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回返的哥伦布在西风带上遇到了风暴,他的船只不得不经过葡萄牙的港口。
  1493年3月4日,哥伦布把船开入里斯本。若昂二世在距离里斯本30英里的一所修道院里会见了哥伦布,听取了西航的第一手报告。
  他拿来一碗干豆子,让哥伦布带来的印第安人在桌子上摆出新世界的模样。此时他心里已经清楚地知道,这次西航让他的西班牙对手成为了一个世界史上最大的帝国。这个地理游戏后来让他暗自捶胸顿足:“见识短浅的人啊,我为什么让这样重要的大事溜走了呢?”
  在谈话过程中,哥伦布情不自禁有点趾高气扬。若昂二世的廷臣大为恼火,建议国王干掉这个傲慢的家伙,若昂二世拒绝了。但是他告诉哥伦布,大西洋发现的大陆不属于西班牙,而属于葡萄牙。因为在1480年,西班牙和葡萄牙签订过条约,西班牙曾保证不到非洲博雅多尔角以南探险和占领土地,若昂二世认为哥伦布违反了这个垄断权,觉得哥伦布好像已经到了几内亚。
  哥伦布赶紧派人前往巴塞罗那告知西班牙君主,葡萄牙有争夺领土的意图。费尔南德国王和伊萨贝尔女王大吃一惊,他们立刻想到好朋友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他们恳请教皇宣布西班牙对新发现的领土拥有主权。
  此时,发现新陆地的消息在欧洲传开。许多居住在西班牙的意大利人最早得到这个消息,他们通过私人信札传递着这个消息。哥伦布西航书简的抄本,在哥伦布到达巴塞罗那之前就已经传到罗马。在巴塞罗那,一本只有8页的书简拉丁文译本《海岛发现者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书简》成为畅销书,不久在罗马连续出版3个版本。在巴黎、巴塞尔和安特卫普出版了6个版本。哥伦布的发现作为奇迹与真实的独特混合,冲击着欧洲人的想像力。
  在哥伦布从塞维利亚到巴塞罗那面见女王的长途凯旋中,在西班牙各处都受到了群众的欢呼迎接。他带回来的6个印第安人穿着民族服饰,提着五彩斑斓的鹦鹉的笼子,让许多西班牙人觉得新奇和兴奋。当哥伦布走进国王和女王的宫殿的时候,女王和国王授予他和子孙后代佩带纹章的非凡荣誉。
  在欢迎仪式结束以后,女王和国王就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分界线征询哥伦布的意见,哥伦布建议以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以南的100里格为分界线。于是,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便在著名的《划子午线为界》的训谕中采用了这个主张,使分界线以西的土地的所有权和发现权归西班牙。教皇和西班牙两位国王想通过训谕抢先下手,在东西两半球不让葡萄牙有竞争余地。
  若昂二世无法容忍这个训谕,因为过去的教皇都承认葡萄牙有权要求和占有在非洲发现的土地,而这个训谕将此特权一笔抹杀。按这个划分的结果,葡萄牙只能保有他们在非洲实际占领的部分,除了摩洛哥的城市以外,就只有阿尔吉姆和米纳一些据点了。而且,100里格的分界线使葡萄牙失去了远航所需要的信风带,实际限制了葡萄牙向东方航行。
  这触及到若昂二世最隐秘的心结,葡萄牙将绕过好望角开辟印度航线。在几年前,他已经派出间谍从陆路前往勘察通往印度的道路。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印度(2)
1487年,就在著名的迪亚士沿大西洋的非洲西海岸南下时,若昂二世派遣佩罗·德·科维利亚取道陆路出使印度。到达红海后,科维利亚的一个同伴进入非洲大陆腹地,寻找传说中的祭司王约翰和他的基督教王国。装扮成阿拉伯商人的科维利亚则随着旅行队,来到红海出口处的亚丁,从这里乘帆船到达印度的卡利卡特。在印度他一路北上,侦察印度的所有的港口。接着,他从印度乘一艘独桅三角帆船穿越印度洋,在东非登陆后一路往南,在对东非沿岸进行一番考察后,科维利亚带着丰富的信息回到开罗,向若昂国王的使者作了汇报。但是,他没有见到那个留在非洲腹地的同事,他已经死了。探访非洲腹地的任务又落在他的肩上。
  虽然科维利亚已经厌倦了冒险的生活,但他还是尽职尽责地执行了国王的命令。他发现了通往埃塞俄比亚的道路。后来他在那里度过余生。陆路探险得来的资料,对葡萄牙在1497年的航行计划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若昂二世对此了若指掌。
  2。达·伽马绕过好望角的时刻。
  1494年6月7日,在西班牙的托尔德西拉斯镇,两国签署了《托尔德西拉斯条约》。在以后的100年,西班牙和葡萄牙按照这个条约向西和向东各自开始了海洋探索。
  若昂二世在条约签署以后便大病不起,1年后去世。这个骄横跋扈的国王在当政的14年中,已经为下一代葡萄牙君主的东方大帝国做好了一切准备。
  1497年7月8日,《条约》签署以后的第3年,37岁、相貌丑陋的瓦斯科·达·伽马和他的170名船员,在牧师的祝福下走过里斯本街道,登上父亲老达·伽马为他建好的船只,开始了他们开辟印度航线的最后冲刺。
  船队绕过佛得角群岛,然后向西往大西洋航行,等待着顺风的来临。有3个月之久,他们没有看见陆地。在没有风向图和洋流图的情况下,船队又返回了非洲海岸,在这段距离好望角不到200公里的地方,达·伽马用5个月的时间考察了非洲的南端,并且与当地的霍都屯部落居民进行了贸易。然后,烧掉储备船,加速前进。
  在好望角,达·伽马越过迪亚士立下的守护神标志,进入了欧洲人从未到过的海洋。在这片变化莫测的海域中,他一口气行进了1500公里。直到他看见东非的索法拉港和莫桑比克,他才真正意识到他们已经绕过了非洲之角进入印度洋。
  这是一个多么不同的世界,在非洲东海岸,他们见到的是富丽堂皇的清真寺,船尾尖翘的帆船和粉刷一新的房屋。这里是一个个独立的城邦,他们在这里被非洲人看成了野蛮人。在基卢瓦城,达·伽马用大炮击退了企图偷袭船队的当地部落。在肯尼亚海岸的商业重镇马林迪,达·伽马遇到了他的福星,一位友好的苏丹为他派了一位著名的航海家伊本·马吉德,在这条通往印度的航线上他经验丰富。在他的帮助下,达·伽马只用了1个多月就走完了4000公里的行程,穿越了印度洋。1498年5月中旬,第一支抵达印度的欧洲商船队来到了棕榈婆娑、风情万种的印度卡利卡特港。
  在1年后的9月,达·伽马回到里斯本,出发的170人中,生还者只有54人。但这整船货的价值相当于整个远征队费用的60倍。
  葡萄牙新国王曼努艾尔给予达·伽马崇高的荣誉,并自封“西洋之王、非洲之王、几内亚之主,埃塞俄比亚、阿拉比亚、波斯和印度的征服者、航海和贸易之主”。
  新开辟的航路联系起欧、亚、非三大洲,跨越大西洋、印度洋和西太平洋,这条航路,后来在西方被称为“海角航路”,即使在370年后苏伊士运河开通,往来东西方的巨轮仍然要走这条达·伽马开辟的航线。
  

帝国(1)
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曾说:“第一批从特茹河口启航驶往神秘远方的葡萄牙舰船,仅仅是想发现新的土地,而第二批舰船还想同新发现的国家进行和平贸易,到了第三批就已经是全副武装。”
  1。葡萄牙的舰船统治印度洋。
  当达·伽马第一次到达印度的时候,他就敏锐地注意到,葡萄牙乃至欧洲当时根本生产不出东方感兴趣的东西。一件在葡萄牙能卖300里尔的欧洲衬衫,在印度只值30里尔。在达·伽马离开印度时,卡利卡特国王让他转交一封给葡萄牙国王的信,信中说:“我国盛产肉桂、生姜、胡椒和宝石。我请求您用来交换这些东西的是黄金、白银、珊瑚和鲜红的布。”
  当时亚洲印度洋贸易,是在一个区域之间以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的,它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商业网络。印度用纺织品换取东非的黄金和象牙,并向印度尼西亚人换取香料。除了欧洲的铜和非洲的黄金,葡萄牙人没有任何有价值的贸易商品在这个体系内交换,他们要想打入亚洲贸易世界,只有运用武力。
  在达·伽马来到印度的舰船上,配备了20门先进的大炮,而军舰就是流动炮台,舰艇编队布阵的实力使他们在印度洋上可以轻易击败阿拉伯海军。但葡萄牙自己很清楚,一个蕞尔小国不可能占据幅员辽阔的东方世界,既然最终目的是垄断香料贸易,他们必须控制海上交通线。这些手段也被后来的殖民者延续了几个世纪:首先是建立海外的商站;紧接着建立保卫商站的城堡;先同当地土著以货易货,等大军一到,就将当地人的土地劫为己有。
  1505年3月25日,葡萄牙的一支武装舰队驶离里斯本港,这是一支有20艘舰船的庞大舰队。船上至少有1500名士兵和200名炮手。海军上将阿尔梅达被授予印度总督一职,在临行之前,葡萄牙著名的航海家瓦斯科·达·伽马亲自检查了舰队的装备。葡萄牙给阿尔梅达的命令是:攻击印度和非洲所有###的商业城市,并且在每个据点上建立堡垒,设防驻军。不仅要在商业城市站稳脚跟,而且要封锁从直布罗陀到新加坡的一切海峡,禁止别国通商。从1505年夏季开始,不悬挂葡萄牙国旗的舰船,不得运载一粒香料。
  葡萄牙国王亲自授予阿尔梅达新制作的绣有十字架的白色缎旗,阿尔梅达跪下宣誓:他们一定在海外确立上帝的统治。
  1506年,卡利卡特的统治者发现这些装备精良的葡萄牙海盗已经卷土重来,他们的目的也更加明确。印度洋边的船只不敢贸然出海,商船队不敢开往埃及,香料贸易骤然中断。埃及苏丹威胁教皇说,如果葡萄牙人仍然在印度洋上逞凶,他将毁坏耶路撒冷的圣城。但是没有人能制止葡萄牙人的行径。他们只得在葡萄牙人脚跟未稳之际,联合所有的力量准备向葡萄牙人进攻。埃及苏丹、威尼斯共和国暗中向卡利卡特运送枪支大炮。3月16日,就在200艘卡利卡特的军舰准备袭击11艘葡萄牙军舰的时候,一个意大利人将消息告诉葡萄牙人。在这一天的科纳诺尔战役中,葡萄牙人损失了80人,受伤200人,但葡萄牙胜利了。这次胜利巩固了葡萄牙对整个印度的海洋统治权。在受伤的200人中,有一位水手后来成为永载史册的历史人物,他就是麦哲伦。
  2。从马六甲到长崎——阿尔布克尔克的远东战略。
  阿尔布克尔克,1509年到1515年担任葡萄牙印度殖民地的第二任总督,正是他创造了新的策略。他首先攻占了控制红海的索科特拉岛,控制了波斯湾的霍尔木兹。在印度,他一开始打算攻占卡利卡特,失败后占领了果阿,作为葡萄牙的海军基地和大本营。
  在东部,他将目光放到了具有巨大战略意义的马六甲。在此之前葡萄牙宫廷已经得知要到达香料群岛,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葡萄牙没有派遣舰队,而是派了由谢凯拉率领的4艘侦察船离开印度的科钦港,悄悄地探查马六甲的虚实。
   。 想看书来

帝国(2)
经过3个星期的航行,这些侦察船进入马六甲港。这是一个喧闹的、充斥着许多商品的港口。葡萄牙人用惊奇的眼光看着这个东方的直布罗陀,它优越的地理位置,正好扼住了马鲁古群岛的香料咽喉。苏丹已经得到情报,知道这批强盗已经觊觎马六甲,他假装热情地迎接这些葡萄牙人,又许诺为他们装满大批香料。第二天,当舰艇上的所有小船和船员都登岸的时候,另外一位船长警觉地发现越来越多赤身露体的马来人借口送货登上了军舰。他发出了警报,一阵猛烈的炮火将围攻上来的马来小船打散,但是在岸上的葡萄牙人多数被打死。
  1511年7月,阿尔布克尔克亲率19艘军舰开到马六甲港口,同苏丹展开了一场决战,6个星期后,马六甲陷落。葡萄牙终于控制了整个东方世界的贸易,切断了###贸易的主要交通命脉。仅仅几周时间,###商业便一蹶不振,从直布罗陀到新加坡海峡,所有战略交通据点都被葡萄牙控制,教皇在众多信徒前面为葡萄牙的丰功伟业祈祷,因为葡萄牙把半个地球献给了基督教的统治。罗马为此专门举行了庆典。
  后来,葡萄牙在马六甲建立了总部,隶属于果阿政府,他们拆除了当地国王的陵墓和各种宗教建筑,1513年在这里建立了一座西方式的城堡和5座教堂。惟一不幸的是,这里的气候并不适合于葡萄牙人,他们在这里的死亡率一直很高。
  在获取马六甲之后,葡萄牙人继续向前进军,因为马六甲只不过是通往香料群岛的咽喉。现在的目标是香料群岛了。他们紧接着占领了巽他群岛上的香料之岛:安汶岛、班达岛、德纳底岛和蒂多尔岛。
  阿尔布克尔克将果阿当作在东方进行殖民活动的大本营,在这里,他修建了许多文艺复兴式样的大楼,将印度的城市变成了一座欧化城市。在这里,总督鼓励葡萄牙人和果阿妇女通婚,通婚的结果,造就了一批性格独特的人,他们讲葡萄牙语,有的信奉天主教,有的信奉印度教。葡萄牙的作家喜欢将这里比作罗马,葡萄牙的天主教会,尤其是耶稣会在果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