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45-1949:中国战和纪实-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基础举行共产党与国民党南京政府和谈。李济深、沈钧儒等五十五位民主人士以及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纷纷通电,表示坚决支持毛泽东主席的声明。程潜虽身为国民党的军政大员,不甘落伍,于15日在长沙接见记者,率先发表谈话:“中共所提条件中,关于没收官僚资本,改革土地制度,吾人自甚赞同。”白崇禧闻报,忙与李宗仁通话,趁机又联合致电蒋介石,声称非蒋下野不足以争取时间,缓和局势。而美国政府也不许蒋介石拖下去,美联社首先向蒋开炮,特意播发了一篇评论,扬言整个美国政界对蒋毫无好感……蒋介石气急交加,如丧考妣,但他还想观察一下。这时,河南省主席张轸早就同中共第二野战军司令部取得了联系,也同意联合反蒋,白崇禧希望华中地区整齐步骤,共同行动。为实现这一计划,他与黄绍竑、刘斐、李书城、李任仁、耿伯钊、程思远、邱昌渭等人日夜会商军机……汉口三元里白崇禧官邸将星如云。
  程潜在长沙密切注视汉口的动向,他与手握兵权的李默庵密商,只要汉口有所行动,湖南立即附和倒蒋,以期促成停战,实现和平。
  他特意在省府接见年富力强的湘籍将领祝凯,殷切地向祝凯嘱咐:“我们湖南久经战乱,元气大伤,再也不能打仗了!你这次去湘阴、临湘等地点验部队,一定要把我的主张传达下去。”
  祝凯前不久在南京陆军大学将官班毕业后,取道武汉回到长沙,程潜即委他为长沙绥署少将高参兼点验组长、三一四师副师长。他毅然回答:“颂公放心,我一定把你的主张传达下去,号召官兵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跟着颂公走向和平!”当祝凯告辞后,程潜又得一喜讯:湖南各界人士经唐生智、仇鳌串联,响应湖北参议会和平呼吁,举行了座谈会,决定组织“湖南人民和平促进委员会”,号召全省人民团结自救。
  唐生智,字孟潇,参加过辛亥革命,北伐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兼北伐军前敌总指挥,是湖南军政界的耆宿,在湖南的旧部极多;仇鳌字亦山,早年追随黄兴,是湖南的国民党###。这两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极力赞成和平,湖南的事就好办多了!
  但程潜很清楚,湖南要得到和平,还必须得到湖南地下党的赞同与支持。他深信程星龄会圆满地完成其使命。但久久未见回报,不由得有些焦急。
  正好,程星龄回来了!
  程潜忙把程星龄引入密室,开口询问,程星龄笑道:“我见到了中共湖南工委负责人周礼!”
  “周先生有何意见?”程潜急切地问道。
  “周礼对颂公愿意走和平起义的道路表示欢迎。但要我转告颂公,要有实际行动表现,如不攻击各地革命游击队,不镇压革命群众活动……”
  程潜听罢,毅然答道:“可以,可以,我都答应!”
   。 想看书来

第一章 无可奈何花落去 19(1)
1月17日,南京。
  外表上温文尔雅的美驻华全权大使司徒雷登,轻车简从,又秘密地前往李宗仁在傅厚岗的官邸。李宗仁喝退了左右人员,把司徒雷登让进了他的书房。
  司徒雷登显得很激动,他还没在沙发上落座,就气急败坏地说:“蒋介石先生也太不识时务了,作为一个绅士,我简直为他这种厚颜无耻的行为感到羞愧。《文告》已经发表了半个多月,可他还是赖在总统的位置上不肯滚蛋。可见他这个无赖,是一句真话也没有的。言而无信,出尔反尔!”
  李宗仁深知,一位受过高等教育,并且做过多年大学校长的人使用这种颇欠文雅的字眼讲话,说明了美国政府对蒋介石恼火到何种地步。当然,他更清楚,曾支持他当选副总统的美国政府的这种态度,为自己登上国民党总统的宝座,提供了多么可贵的机会。但从大局上看,中共要接管全中国已经是确定无疑了,美国政府要放弃的,只是蒋介石,而不想放弃中国,之所以希望他上台,不过是好似赌徒,只要还有一个筹码在手的时候,总是不肯放弃捞回本钱的侥幸心理而已。他们希望在换马之后,局势能有转机,如果实在保不住国民党的政权,那么,他们逼蒋下台,也是一点本钱。他们可通过新的代理人与中共对话,维护美国在华的利益。正因如此,此刻李宗仁采取的是欲擒故纵的策略,故意显得对于此事并不十分热心。他把司徒雷登让到沙发上坐下,然后,亲自给他递上一杯西湖龙井茶,用劝慰的口吻说:“大使先生对中国的局势十分关切,这是国人所共知的。至于蒋先生的进退,也只能看局势的发展,听其自然吧!”
  李宗仁这样一说,更激起了司徒雷登的怒火。他激动地说:“如果听其自然,国民党政府只是一种命运,那就是土崩瓦解。前天,我又去过蒋介石的黄埔路官邸,再一次明确地告诉他,美国政府认为,为了能促进国共和谈,给南京政府造成一个喘息的机会,他还是激流勇退为好。结果仍是对牛弹琴!”
  李宗仁觉得既然司徒雷登已经把话说到这种程度,若再掩饰自己的企望,就会弄巧成拙了。蒋介石之所以不肯轻易退出舞台,盖因他在国民党内还有像CC派这样的一些顽固势力可以倚托,而他虽然也有一些支柱,但要真正摊牌,也很难说就胜券稳操,于是,他用探询的口吻对司徒雷登说:“是啊,有许多人也是心急如火,但除了听其自然之外,也别无良计可施呀!”
  司徒雷登又从沙发上站了起来。他大声地说:“方才我已经说过,听其自然,就等于束手待毙。现在,要行动。你应马上去武汉,在那里公开发表主张和平的声明,我们美国政府立即表示支持……”
  接着,司徒雷登对李宗仁详细地说明了他将要扮演的角色。
  李宗仁听罢,苦笑道:“这样一个计划,倒不失为无计之时的一条上策,只恐难以兑现。”
  司徒雷登忙问道:“为什么?”
  李宗仁又苦笑了一下道:“我虽为国家的副总统,但无时无刻不在特务的监视之中,如何走得脱呀!”
  司徒雷登大笑道:“这件事,总统先生就不用担心了。我已经把一架四引擎的座机从上海调到南京来了。现在,就停在大校机场。你准备出发的时候,先乘车到我们大使馆,然后,我再用大使馆的车子把你送到机场。那时,你就可以展翅高飞了!”
  李宗仁听罢大喜……
  1月18日,南京城内已能听到江北的枪炮声,李宗仁派程思远飞汉口通知白崇禧,若一周内南京政局还无任何发展,他将离开南京,司徒雷登已答应他提供交通上的便利。白崇禧也认为再不能等了,决定以首都空虚,调兵保卫为名,将原拟南撤的嫡系部队改道东下赶蒋下台……
  蒋介石闻报,没料到白崇禧要搞这一手;而这时又传来,毛泽东的声明在老百姓心里反响强烈,京沪地区出现骚动。蒋介石心想:“看来非走不可了,”他把牙一咬,“那就走吧!”
   。 想看书来

第一章 无可奈何花落去 19(2)
第二天——元月19日,蒋介石在黄埔路官邸召开南京政府要员会议。
  蒋介石在会上冷冷地说:“毛泽东的八项条件太苛刻了,我决定下野!现在有两个方案请大家研究。一是请李德邻出来谈判,谈妥了我才下野;二是我现在就下野,一切由李德邻来主持!”
  大家面面相觑,半晌无言。
  吴铁城忍不住打破了沉闷的局面:“此事关系重大,是否召集中常委讨论一下?”
  “不必了!什么中常委!我不是被共产党打倒,而是被国民党打倒的!”蒋介石愤怒地吼道。
  “总统——”陈立夫泪汪汪地正想说下去。
  蒋介石猛地起立:“我现在下野,下野文告的措词,请大家研究。主要的意思是:我既不能贯彻戡乱的主张,又何必再为和平之障碍!”他手指着孙科,“行政院要发表声明:愿与中共无条件停战,并派代表开始和平商谈。不如此,不能安定人心。”
  “是!是!”孙科忙点头。
  20日,黄启汉从解放区绕道香港到达武汉,带来了李济深给李宗仁、白崇禧的一封密信,大意是劝李、白将广西的军队集中武汉一带,宣布起义。白崇禧见信,笑了笑,避而不答。深夜邀集李品仙、夏威、邱昌渭、程思远、刘斐等人在“华中剿匪总司令部”开会,具体部署兵进南京,正在这时候,忽接张治中从南京打来长途电话,说蒋决定明天下野;此时白崇禧的空军联络组组长也来报告,说南京各报已发号外;紧接着李宗仁的长途电话到了,证实了这个消息。当时全场鼓掌,庆贺桂系的胜利!白崇禧顿时兴奋得满脸红光,欢叫副官:“快拿酒来!”白崇禧握杯大笑:“若和成,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北让共产党去搞,长江以南由我们来搞,再徐图北伐,哈哈,那整个中国就是我们的了!干杯!”“干杯!干杯!”众人齐道。不一会,院内响起了鞭炮声……
  与此同时,程潜在长沙也得到了蒋介石下野的消息,欣喜异常,即电令全省停止征兵、减少征粮,释放一批在押已久的###,封存中央银行在长沙的黄金白银,解除###,开放言论自由……
  此时,在南京的蒋介石,悲愤得一连饮了三杯白兰地,颓然地跪在十字架前祈祷……
  第二天——元月21日上午,陈诚、陈仪、汤恩伯应蒋介石的电召,赶到南京。身为京沪杭警备总司令的汤恩伯力阻蒋下野:“我方力量尚甚强大,可与###隔江对峙,以待世界形势之变。”
  蒋介石苦笑,询问陈仪的意见。
  陈仪身为蒋的老家——浙江省主席,但这个老头子是主和的,他直言回答:“总统以国事为重,能激流勇退,适当其时。”
  蒋脸色铁青,缄口不语。
  当天中午,蒋介石强打精神,在官邸邀请军政巨头午餐。
  众人以各种不同的心情见蒋双目浮肿,两颧凸出,神情木然,好似一具僵尸,心内感叹万千,低头进食,但食而不知其味。
  餐毕,蒋站起来,嘴角颤抖地宣读“引退文告”。他念了好久,一身虚汗,疲乏极了,略为定神,低沉地说:“今天、今天这个中常会,开到这里为止。我今天下午四时,就要回溪口扫墓去了!”——他到此时还不甘愿亲口对众人说“下野”二字。
  众人明知蒋非走不可,但乍闻蒋介石亲口说出要走了,却有点惊奇之感,三两忠贞之士,不禁泪下。
  李宗仁、顾祝同、张治中、孙科、陈立夫等人一齐上前,人人似乎同蒋介石有所商谈,但人人一时竟不知说什么好。蒋介石却把手一挥,蹒跚地往大门走去,不愿回顾,以免睹物伤情,触景伤心……
  下午,“美龄号”专机在明故宫机场待命。突然左右向蒋报告:“总统这番在明故宫机场上机,传言不便,如何是好?”
  蒋介石闻而变色,惊问:“又有什么消息?”
  “可能有人对总统不敬,而幕后是谁,不便猜测。”
  

第一章 无可奈何花落去 19(3)
蒋介石为谨防万一,当机立断,不通知李宗仁等人,改在大校机场起飞。当李宗仁、张治中、顾祝同、孙科、陈立夫等人驱车赶到明故宫机场,还不知道蒋介石已经改变主意,忽人声喧嚷,李宗仁不由大吃一惊,忙问发生了什么事,左右报告蒋临时易地起飞了。李宗仁等人忙赶到大校机场,却见“美龄号”专机掠过上空,一闪而逝,李宗仁等人有的气恼,有的伤感,有的冷笑,有的痛苦……
  此时蒋介石在陈诚、陈仪、汤恩伯等人陪同下,坐在专机上陷入痛苦的深渊。20多年来,他为摆脱政治上的困境,在此之前曾假惺惺地两度下野,但后来还是荣归南京。这一次,他能否再回南京呢?也许再也不能回来了!他极力控制着心情,佯装和颜,叫俞济时通知驾驶员在中山陵的上空低飞绕陵三圈。当专机依依不舍地飞离了中山陵向杭州方向飞去时,蒋介石哭了!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十字路口 1
李宗仁一登上“代总统”的宝座,就匆匆忙忙发表声明,为“促成和平之早日实现”,愿意与中共商谈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八项条件。紧接着,他再给已在解放区的李济深、沈钧儒等人去电:“邀请北方维护民主和平人士共同命驾来京,共商策进”,同时致函章伯钧、张东荪,请求“赞助和平”;他还派出自己的特别助理甘介候去上海拜访“国母”宋庆龄,民盟在沪的领导人张澜、黄炎培、罗隆基以及章土钊等人,请求参加斡旋调解国共两党之间的争端……
  宋庆龄以血压增高、医嘱谢绝见客为由,不接见南京的代表。
  张澜、黄炎培、罗隆基三人口径一致,严重声明:“从前国共两党之争,我们是第三者,但现在局势已经完全改变了,现在是革命与反革命之争,而我们是站在革命的一边,决不当调人!”
  李宗仁闻报,心乱如麻。他深知不和谈绝无出路,为了进一步向中共表明企求和平的诚意,毅然于元月24日,发表“七大和平措施”:将各地“剿匪总司令部”一律改为“军政长官公署”;取消全国戒严令、撤销“戡乱建国总队”;撤销特种刑事法庭,废止刑事条例;释放###;启封一切在戡乱期间因抵触戡乱法令被封之报馆、杂志;通令停止特务活动,对人民非依法不能逮捕……
  从陕北迁到河北西柏坡的中共中央当然不会无动于衷,授权其发言人于元月25日通过新华社广播发表关于和平谈判的讲话……
  李宗仁惊喜得忙把国民党内主和派的中心人物邵力子、张治中召来,兴冲冲地笑道:“中共终于回电了!”
  他忙命令秘书把中共的广播记录稿拿来,给邵力子、张治中过目。
  邵力子看罢,沉重地说:“这回答虽说是简单的很,但够得上‘义正词严’四个字。它首先重申了1月14日毛泽东关于时局的主旨;接着要我们明白认识,必须负起发动内战的全部责任;第三是指南京早已没有代表中国人民的资格,允许派出代表谈判并不等于承认这里的法统。”
  正说着,桌上电话铃响。李宗仁忙接过电话。他越听越紧张。当他听完报告,挂上电活,不由颓然跌坐在沙发里。张治中忙上前,正要问出了什么事情?李宗仁戚然地说:“糟透了!江北瓜州浦镇已经失守,镇江我军仓皇筑防,一切都来得太快了!太快了!”
  突然门口人声嘈杂,李宗仁又紧张起来了。
  卫士忙进来报告:“市民为物价飞涨,金元券贬值前来请愿……”
  李宗仁把脚一跺,骂道:“这些事也要找我?要他们找有关人员去吧!”卫士退出之后,邵力子沉重地说:“前方越来越糟,后方越来越乱,真把人急死了!”
  李宗仁忙安慰邵力子:“我决定由我的军队接收浦口与浦镇两地防务,调张淦第十三兵团接替李延年的第六兵团,第六兵团调至长江南岸阵地。无论如何,我们一定要守住南京!”
  邵力子反而忧心忡忡地说:“代总统据长江打下去的做法,我斗胆上言,这样做恐怕不能获得对方的谅解!”
  “那你说怎么办?”李宗仁反问邵力子。
  张治中说:“要和就要真诚的和。”
  李宗仁强笑道:“和总要和的。白健生说得好:‘能战才能和’!”
  邵力子不再发表意见了。
  张治中却苦笑道:“但愿代总统创造出奇迹!”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十字路口 2
正当李宗仁召见邵力子、张治中的时候,已下野的蒋介石在溪口会见了何应钦、顾祝同、汤恩伯等人,开了一次小型的军事会议。
  蒋介石扫了众人一眼,自白道:“我虽然不干总统了,但我还是国民党的总裁。我虽然主要精力抓党务,要与种种腐败作斗争,重振当年的黄埔精神,但防守长江的大事我不能不管!我决定把长江防线分为两大战区,湖口以西让白崇禧去管,四十个师的兵力;湖口以东归汤恩伯指挥,七十五个师,四十五万人。”他手指着顾祝同,“会后,你把作战方案送给白崇禧,命其执行,但湖口以东不必告之。”
  顾祝同点点头,心照不宣。
  蒋介石继续说:“京沪杭战区作战方案是:以长江防线为外围,以京沪杭三角地带为重点,以淞沪为核心,采取持久防卫方针,最后坚守淞沪,待机反攻。”他示意汤恩伯,将江宁要塞大炮拆运上海,不能让李宗仁得知。他嘱咐道:“你在南京要经常控制一二百辆卡车,可以随时调派,把主力放在镇江以东,确保沪杭。”
  汤恩伯连声应着:“是,是,一定遵命!”
  蒋介石为安抚众人,又弹起了老调:“我们要争取一年时间,麦克阿瑟已表示,他们一定会全力支援我们。一年后,国际形势将大变,第三次世界大战一定会打起来,我们在盟军帮助下,也一定会打败###!”
  何应钦装着洗耳恭听的神情,心里却叹道:“老头子又在说梦话了!”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章 十字路口 3
当蒋介石请何应钦、顾祝同、汤恩伯等人进餐的时候,远在南京的李宗仁独自在室内徘徊,苦苦琢磨如何答复中共发言人的谈话。他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对策,忙把程思远召来,面授机宜。
  第二天——元月26日,南京政府发言人发表声明,指责中共方面“如不即时指派代表,约定时间,又不停止军事行动,而竟诿诸所谓北平完全解放之后,岂非拖延时间,延长战祸?”以急不可待的口吻,“盼中共认清,今日之事,应以拯救人民为前提,从速指派代表进行商谈,使和平得以早日实现。”
  不到三天,元月28日,中共发言人又发表谈话,通知南京政府:“……谈是一定要谈的,谁要中途翻了不肯谈,那是决不许可的,因此你们的代表一定得准备来,但是我们还得一些时间做准备工作,不容许战争罪犯们替我们规定谈判的时间。”并命令南京政府,“为了缩短战争时间,减轻人民痛苦,先认真地做一件工作:立即动手逮捕以蒋介石为首的战争罪犯……”
  李宗仁读罢中共发言人的记录稿,木然地坐在沙发上扪心自问:这怎么办呢?李宗仁毕竟是李宗仁。他认为现在是他与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直接对话的时候了。他试图以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