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令狐冲笑傲职场录-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敢不敢。”祖千秋一边谦让一边继续说,“其实这并非是我的个人原创,而是在多年之前,一位美国的管理学家提出来的,他把这命名为‘一盎司’定律。其内容大意是,有些人取得了中等的成就,而有些人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比较两种人的工作,他们的努力相当,工作也相当,最大的区别在于取得了卓越成就的人仅仅多做了‘一盎司’的工作。但是,就是这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一盎司’的工作,使得两种人所取得的成就发生了质的变化。你们可曾听说过洛克菲勒?”

  “当然听过那个大财主。”陆大有调侃说,“不仅听过,我还天天梦见他,和他拥抱呢。真想在拥抱的时候从他身上揩下一些油来。”

  祖千秋笑笑,“在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中,有一位叫做阿基敦特的员工。他是标准石油公司最基层的员工之一,从事的是销售工作。”

  陆大有禁不住插话说,“咦,和我一样。不过他应该是位老前辈了,看来我应该沐浴熏香、斋戒三日后聆听他的故事,以示隆重和尊敬。”

  “这位名叫阿基敦特的员工有一个最不一样的地方,”祖千秋继续说,“那就是,他无论在什么地方签名,总要在自己名字的下方写上一行字:标准石油每桶4美元。由于他做的是销售,因此经常出差。无论他到哪个宾馆住宿,总要在旅馆的签字单上写下‘标准石油每桶4美元’。不仅如此,在他乘坐的火车上、轮船上,他也留下同样的一句话;在他给任何人回复的信件中,他也在名字下方写下同样的一句话。”

  “许多同事都开始嘲笑他,认为他有些癫狂,甚至给他取了个外号‘标准石油每桶4美元’。大家开始直接称呼他的外号,好多人甚至忘记了他的真实名字叫做阿基敦特。”

  “他却并没有在同事的嘲笑声中气馁,而是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一如既往的在名字的下方写下相同的一句话:标准石油每桶4美元。”

  “他的行动传到了总裁洛克菲勒的耳中。洛克菲勒觉得非常诧异,他没有想到,在自己的公司中,竟然有这么敬业爱岗的员工,无时无刻不在为自己的公司做出宣传和推广。他决定亲自接见这位传说中的‘标准石油每桶4美元’阿基敦特。一见之下,洛克菲勒更加喜爱这位对公司充满责任的员工,而阿基敦特也受到了激励,进一步把自己的行为发扬光大。”

  “阿基敦特的努力最终也赢得了巨大的回报:在洛克菲勒卸任之后,他成为了标准石油公司的第二任总裁。”祖千秋讲完了故事,默默地看着令狐冲和陆大有。

  “哇!”令狐冲和陆大有不禁赞叹了一声。

  “确实有些传奇色彩,不是吗?”祖千秋笑了笑,“然而,这却是真实的故事。阿基敦特并没有做出太多令人惊叹的举动,他的所作所为仅仅是多做了‘一盎司’,而这一盎司却在他人生的砝码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许,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吧。”

  每件事情要做到尽善尽美

  “那第二个方面呢?”陆大有的兴趣正浓。

  “第二个方面就是:每件事情要做到尽善尽美。我知道,所谓的尽善尽美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有人可能认为达到公司认可的标准就是尽善尽美了,有人可能认为让自己的顾客满意就是尽善尽美了。在我看来,尽善尽美的基本要求就是超过老板的期望。你们可曾听说卡耐基?”说到这里,祖千秋看了一眼陆大有,“你一定会说,当然听说个那个大财主,对吗?”

  “不,”陆大有一脸调皮的样子,“我会说,唉,又一个大财主。”

  令狐冲被他逗得一乐,“你是不是晚上也梦见他?”

  “当然。”陆大有得意地回答。

  “那怎么能同时梦见两个人,他们见面不打了起来?”

  “不会,”陆大有洋洋自得,“一三五我梦见洛叔,二四六我梦见卡叔。”

  “那周日呢?”令狐冲问。

  “累了,休息一天。”陆大有无奈地耸耸肩。

  这下连祖千秋也被他逗笑了。等笑声停止了,他继续说,“在卡耐基还没有成为钢铁大王的时候,他先在一家公司担任销售员。又是你的同行和前辈,大有?”

  陆大有立马肃然起敬,大喝一声,“敬礼!”但是,他的右手不是放在右额头上,而是放在了左额头上。

  祖千秋再次笑了笑,“当时,公司的老板命令他写一份销售建议书。卡耐基对自己的销售天赋和文笔很有自信。三天后,他把一份自己很满意的销售建议书放在了老板的办公桌上。”

  “他的老板连翻也没翻一下,对他说,‘你认为,你的销售建议书做得非常完善了吗?’”

  “卡耐基马上想到,这份建议书里面有几个地方可以写得更好,于是他对老板说,‘不是,有几个地方可以完善一下。’于是,老板让他把建议书收回,等修改好了再给他看。”

  “三天后,卡耐基再次把修改好的销售建议书放在了老板的办公桌上。和上次一样,老板连翻也没翻一下,对他说,‘你认为,你的销售建议书做得非常完善了吗?’”

  “卡耐基再次想到,建议书中有几个细节可以再斟酌一下,于是,他对老板说,‘不是,有几个地方可以完善一下。’于是,老板让他把建议书收回,等修改好了再给他看。”

  “这次,卡耐基花费了更大的心血在建议书上,直到自己认为完美无缺时他才第三次敲开老板的大门。和上次一样,老板连翻也没翻一下,对他说,‘你认为,你的销售建议书做得非常完善了吗?’”

  “卡耐基自信的回答,‘是的,非常完善了。’他的老板这才正式地审阅他的建议书。”

  “后来,他的老板告诉他,其实这是他的一个用人方略,目的是让每一位员工发挥出最大的潜能,每件事情做到最好。”

  “而卡耐基本人得到的最大的启发和财富是:在每件事情上——无论这件事情多么细微——都要努力做到尽善尽美。而这也成为了他一生中的经营哲学和座右铭。”

  永远不推卸责任

  陆大有听得津津有味,如同饮了美酒一样陶醉。“我都迫不及待听第三个方面了。”

  “第三个方面就是永远、永远不要推卸责任。”祖千秋不紧不慢地说,“责任是穿在每个人身上的外衣,一旦你把它脱下来,那么你就很难在大庭广众之下立足。一位将军曾经说过,推脱自己责任的人一文不值,这样的人,我遇到一个撤一个!你们可曾听说过朱利亚尼?”

  “噢,听说过,不就是纽约市市长?他可不是大财主了。”陆大有回答得非常流利。

  “原来不是,不过现在是了。”祖千秋略带神秘地说。

  陆大有的眼神马上绽放出崇拜的光芒,“现在也成了大财主了?为什么?”

  “因为一个事件成了改变他生命的转折点。”祖千秋故意绕了个弯儿。

  “哪个事件?”陆大有向前探着身子,关切地问。

  “911。”祖千秋的回答言简意赅,“大部分报纸都是这样描述那一天的:2001年9月11日清晨,太阳爬上了湛蓝的天空,又一个晴朗而美好的一天降临了。大约8点45分,世界贸易大厦遭遇到了一生中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撞击。两架被劫持的美国联合航空的飞机撞击了世界贸易大厦的双塔。大大小小的残骸铺天盖地的从天空中倾泻下来。不久之后,许多人目睹了一生中最为震撼的一幕:美国金融帝国的象征轰然倒塌。同时,美国本土无懈可击的神话也在刹那之间轰然倒塌。这就是美国在珍珠港事件之后面临的最大的一次危机。 对于处于经济衰退的美国而言,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可以这样说,‘9·11事件’给纽约、给全美国的经济带来了深刻的危机,甚至更重要的是,使得美国面临前所未有的信心和安全危机。而此时,副总统切尼在公共场合完全消失,据称是在一个秘密安全的地方躲了起来;而美国总统布什立即乘坐空军一号在几架战斗机的护卫下逃到了内布达斯加州,躲进了战时指挥部。于是,作为当时纽约市市长的朱利亚尼成了整个国家事实上的领导者。”

  “这对他来说确实是一项挑战。”令狐冲说。

  “同时也是机遇。”祖千秋继续说,“‘9·11事件’发生后的几小时内,朱利亚尼立即向全国人们甚至全世界发布了这则消息。他走到了媒体的聚光灯前,巧妙地回答各种问题。此时,整个国家都肩并肩地站在他的周围。而他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他的责任感。他对记者和所有的人民说,‘我在这里,我是纽约市市长。我作为市长的责任就是在这里指挥。’”

  “噢,责任,责任!”陆大有仿佛明白了。

  “对,他用自己的责任感唤醒了沉浸在悲痛中的人民。”祖千秋的声音变得激昂,“朱利亚尼公开发表演讲:‘我知道我们会赢得胜利,因为在事件发生的几个小时内,我看到了人们对事件的反应——先是纽约市人民,然后是全美国的人民,在事件发生后的几个小时内,我看见三个消防队员将美国国旗高高升起。而当时攻击才发生仅仅几个小时,人们的生命在那里正受到严重的威胁。’更重要的是,他并没有把责任仅仅停留在抑扬顿挫的演讲中,而是化成了实际的行动。‘对于那些奉献生命的人,我们有义务保证两件事情。第一,他们的家人需要得到保护,就如同他们生前一样;第二,我们要圣化这片土地,以便使所有来这里的人都能感到作为美国人所具有的巨大的力量与激情。’”

  “随后他采取了一系列行动也是卓有成效的:与州和联邦的官员会晤、与牺牲的消防队员家属一起哀悼、与重要商界人士接触、与消防人员和治安人员保持警戒。这改变了纽约的命运。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减少了犯罪,而且增加了就业,并加强了商业基础。”

  “可以说,在世贸大厦倒塌的地方,有位美国新英雄站了起来。当时的民意调查显示,朱利亚尼的民众满意度远远超过布什。调查还显示,如果当时举行总统选举,他将击败任何竞争对手,包括现任总统布什。由于他强烈的责任感和惊人的勇气,《时代》杂志评选他为2001年度风云人物。2002年2月,英国女皇授予朱利亚尼骑士勋章,以表彰他在‘9·11’之后的惊人管理能力。‘9·11’之后,朱利亚尼每年的演讲收入就高达800万美元。”

  “果然成了大财主。”陆大有的声音里充满了向往与憧憬。

  祖千秋也笑了笑,“令狐老弟记下了吗?”

  令狐冲点了点头,“记住了。一,每件事情多做一点;二,每件事情要做到尽善尽美;三,永远、永远不推卸责任。”

  “很好。”祖千秋赞赏地捻了捻他的长须。

  成功者总是首先处理最重要的事情

  “可是,”令狐冲沉思了一下,“我还有个疑问。拿我来说,每天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如果每件事情都多做一点,每件事情都力求完美,我估计,就是我夜以继日、通宵达旦,像诸葛亮一样殚精竭虑,只怕也处理不完这么多事情吧?”

  “说不定还和他一样出师未捷身先死呢。”陆大有也在一旁调侃。

  “问得好!”祖千秋接过话题,“其实,每个人每天都会遇到很多需要处理的事情,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每件事情都处理的尽善尽美。事实上,有些事情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处理,甚至我们可以将它搁置起来。”

  “那么,”令狐冲继续追问,“哪些事情应该搁置,哪些事情应该全力以赴、尽善尽美呢?”

  祖千秋说,“许多人也曾经像你们一样提出过这个问题,有家名为麦肯锡的咨询公司也给出过自己的答案。”

  “你说的就是那家享誉全球的麦肯锡?”令狐冲好奇地问。

  “正是。”祖千秋肯定地说,“麦肯锡公司给出的答案是: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我们处理多个事务的时候,应该按照一定的优先次序来完成。那种来一件事情处理一件事情的方法已经过时了,因为这只是一种‘消防员’式的救火行为,会引起事务处理的死循环。如果按照这种方式处理,你就永远跳不出这种循环的怪圈。应该按照什么样的优先次序来处理呢?麦肯锡的回答是:事务的重要程度。所谓重要程度,是指完成该事务对实现目标的贡献大小。如果完成一件事务对实现目标贡献很大,这件事务就很重要,它就应该优先处理;如果完成一件事务对实现目标贡献很小,这件事务就不太重要,它就可以延后处理。简言之,我们处理事务的时候,所遵循的原则,或者我们应该向自己询问的问题就是:我现在处理的这件事务,是不是有助于我更进一步的完成我的目标。”

  “这个答案是麦肯锡公司向其他公司提供的解决方案?”陆大有坚持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信念。

  “不是。”祖千秋回答,“麦肯锡公司一般只是提供一些管理实务的解决方案,很少对这样的细节问题提供咨询。上述的答案只不过是人们研究了麦肯锡这个高效精干的咨询机构后得出的结论,因为上述的答案也正是麦肯锡公司内部员工长期以来一直继承遵循的原则和方法。在麦肯锡公司,几乎每位员工都养成了‘按照事务的重要程度来处理事务’的思维习惯和工作方法。在开展每一项工作之前,麦肯锡人——这是麦肯锡公司对当前正在麦肯锡工作和曾经在麦肯锡工作的人的称谓——总是习惯于首先判断,哪些事情是最重要的事情,哪些事情是次要的事情,哪些事情是无足轻重的。他们就是处理每一件事务,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这也许就是麦肯锡高效精干的原因之一。要事第一,没有人可以把所有的事情做完。成功者与失败者的最大差别在于成功者总是首先处理最重要的事情,而失败者则总是忙着‘救火’。”

  “我想,”令狐冲忍不住发问,“他们这种做事方法下面是不是隐藏着什么理论基础呢?”

  “令狐老弟的猜测不假。”祖千秋喝了口酒,“‘按照事务的重要程度来处理事务’,这种方法的理论基础来源于一位叫做帕累托的意大利经济学家。这位大师在研究了社会上的种种事务后,提出了一套影响深远的理论,即总结果的80%是由总消耗时间中的20%所形成的。他还列举了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些例子来证明自己的结论,例如80%的销售额是来自20%的顾客;80%的电话是来自20%的朋友;80%的总产量是来自20%的产品;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中。后人把这套理论称为‘帕累托原理’。”

  “帕累托原理告诉我们,我们应该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能给自己最高回报的事情上,也就是说,你应该避免将时间花在琐碎的多数问题上,因为即使你花费了80%的时间,你也只能取得20%的效果。所以,你应该将时间花于重要的少数问题上,因为掌握了这些重要的少数问题,你只需花费20%的时间,就可以取得80%的效果。确定事情的优先原则,然后按照事情的优先原则贯彻执行,这是高效处理事务的秘诀之一。”

  “但是,”令狐冲还存有另外一个疑问,“有些时候,一些突发问题扑面而来。比方说,一个顾客打电话到公司,说我们的产品出了问题,事情非常紧急,而我手头上也有一些重要的事务等待处理,那该怎么办?”

  “你说的这个问题,是重要性与紧急性的问题。”祖千秋说,“对于紧急性的问题,通常我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问题虽然紧急,但是对完成目标影响不大或者没有影响;另一类问题不但紧急,而且对完成目标存在一定的影响。对于第一类紧急的问题,我们可以暂时将它搁置,因为它也隶属于那些多数的80%;对于第二类问题,如果我们将它搁置,它可能会破坏目标的完成,而如果我们马上着手处理它,却又与重要性的问题发生了冲突。此时,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我们应该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找出紧急性问题突发的内在原因,从根本上解决紧急性问题。”

  说到这里,祖千秋举起了酒杯,“来,让我们三个人共饮一杯,然后我给大家讲一个万人同杯的故事。”

  孝庄皇后是蒙古族科尔沁部人,自幼聪慧过人,熟读史书,对千百年来历代朝代的兴衰更替了如指掌。

  当清兵入关、平定中原之后,汉人却因为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满族政策而难以臣服,于是,在各地都涌现出反清复明的队伍。

  摆在大清王朝最前面的头等大事就是如何笼络汉人的心,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服从满族人的统治,从而真正的做到四海一心,九州归一。

  翻遍了历代史册,孝庄皇后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那就是:酒。

  她认为,自从大清入关之后,汉人之中,从李自成到张献忠,从史可法到顾炎武,无数的汉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抗清的队伍之中,他们究竟想要什么?难道大清的统治比不上昏庸腐朽的明朝吗?难道就因为他们的头上多了一条辫子?

  她想到了,这些汉人最钟爱的东西有三样,一是温饱;二是诗书;三是美酒。

  于是,她向自己的儿子——也就是顺治皇帝——提出了三条意见,一是禁止满清权贵圈地,给汉人留下土地生存;二是恢复科举制度,选用汉人为官;三是举国酿酒,无论是帝王,还是百姓,无论是权贵,还是布衣,大家共同举杯,普天同庆,以酒代血,满汉从此一家。

  在祭酒大典上,顺治皇帝说:“圣人之道,如日中天,今日事酒,足慰朕念,从今而后,朕也是圣门子弟。”

  顺治皇帝以杯酒定乾坤,揭开了满汉一家的序幕。从此,酒令代替了军令、书声代替了战声,清朝的300年基业铺垫开来。

  “我相信两位能够从故事中得到一些感悟。”祖千秋说,“在清朝刚刚建立的时候,各地的起义武装层出不穷,各个省份都有汉人举旗响应,这些问题都属于紧急性问题;而摆在顺治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