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江北去-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河北唐山破土动工。
  作为首都,北京云集了众多中央国家机关以及市属机关。由于计划经济的长期影响,由国家财政拨款的部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无节水意识,节水管理工作不到位。党政机关承担着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职责,作为社会用水单位之一,理应带头遵守国家政策规定,为公众做出表率。为加大社会单位用水管理力度,北京市提出了党政机关节水“六必须”:必须使用节水器具;必须使用节水型淋浴装置;单位绿化不须大水漫灌,有条件的使用雨水和中水;景观用水不得使用自来水,有条件的使用雨水和中水;单位内部洗车用自来水必须配套水循环装置;单位对外出租房屋、写字楼用水必须单独装表计量。
  

北京:不能承受之重(6)
2004年全市两次压缩单位用水指标10%至15%,使用水总量控制在346亿吨。2005年,继续压缩用水指标10%,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342亿吨,其中再生水利用量达到26亿吨。
  北京市已经完成了150余项节水科学研究,并加大了节水科研成果的转化和节水设施、器具的推广。全市已累计完成重大节水技术改造项目4000余项,建成雨水利用工程项目34项。水的重复利用率由2000年前的88%,提高到2004年的92%,全市工业用水10年维持负增长。农业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抗旱保墒技术、耕作措施节水技术、再生水灌溉技术等,高效节水的喷灌滴灌占到节水灌溉面积一半以上。
  与此同时,北京市各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开展各类打假活动,加强了对用水器具市场的监督与规范。符合用水标准的节水型龙头、马桶已在本市器具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全市累计推广各类节水器具750万套。居民家庭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40%,社会单位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80%,城区节水龙头的普及率达到95%以上。
  北京市水资源严重紧缺,开辟非传统水源,实现城市污水资源化已成为节水的重要途径。目前已建成中水设施300多个,在建的100多个。日处理再生水约4万立方米。北京市近五年来市区污水处理率由22%提高到58%,2004年再生水利用量达到2亿吨,2005年已达到26亿吨,远期将达到5亿吨!中水设施主要集中在宾馆、饭店和大专院校,随着北京居住小区开发高潮的到来,居住小区中水设施的建设逐渐增多,150余个小区中水建设通过审核或已验收使用。
  一系列的节水措施和法规的推进,北京市用水总量已由2000年的44亿吨,减少到2005年的342亿吨,五年来年均节水12亿吨;万元GDP耗水量由同期的151吨减少到81吨;万元工业产值取水量由上世纪80年代的436吨降到2000年的25吨,继而再降到12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已增到92%。
  十几年的努力,尤其是近五年来的努力,北京市主要用水指标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北京没有水,北京人在节水,北京努力了!但无论怎样努力,北京枯水年缺水12亿立方米靠节水是找不齐的,一年节水12亿吨与每年12亿吨、远期17亿吨的缺口,无疑是杯水车薪。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外来水补救,北京拼命节水也将一年有1/3的时间滴水全无。别的不说,生命没有水能存活几天?
  北京市水务局戴育华处长对我说:
  “现在这样节水,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包括农业是要付出代价的,超采地下水,环境在恶化。2010年北京总需水量平水年要40多亿立方米,枯水年需50亿立方米。而北京地区的可用水量已经非常有限。尽管我们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我们已无水可用。实现从丹江口水库引水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解决北京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措施。届时,北京年平均将可获得12亿立方米补充水量,远期可获得17亿吨。可基本适应北京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近期和远期发展的需要。现在工程已上马,这是北京未来发展的根本希望……”
    我在西四环暗涵工程处站了许久、许久……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汉江上的著名大型水利枢纽丹江口水库引汉水,在郑州以西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基本自流至北京,输水总干渠全长1267公里(未含天津干渠),进入北京的地点在房山县拒马河中支南与河北省交界处。输水总干渠进入北京后,经房山城区西北关,穿过大石河、永定河、丰台西铁路编组站进入市区,然后沿西四环路下面北上,过五棵松地铁至终点北京颐和园内的团城湖,全长80公里。
  为保证水质安全,北京段全程采用全封闭管涵输水,封闭的管涵将穿越永定河、拒马河、大石河等32道河床,穿越京石、五环、四环等12处公路,穿越京广线、丰台铁路编组等11处铁路,穿越五棵松地铁,穿越两处山丘。
  

北京:不能承受之重(7)
南水北调进京后,直接供水范围3200余平方公里,包括北京城区、大兴、通州全部以及房山、门头沟的山前平原和沙河镇地区。通过与当地水联合调度,形成统一的地表水供水网络,供水范围可扩大到5870余平方公里,覆盖北京平原区面积的90%。
  2004年中线调水京石段“应急工程”已率先开工。所谓“应急”,是应2008年“奥运”之急。北京“奥运”,举世瞩目,届时缺水的北京不能出任何差错。于是,中央决定,2007年底,中线石家庄至北京段干渠必须完工,2008年先从河北的岗南、黄壁庄、西大洋、王快四座水库调3亿吨水给北京,以解燃眉之急。待2010年中线工程全部完工,汉水才能进京。尽管河北大地也干渴得冒烟,但必须全国一盘棋,迎接大奥运。
  2005年7月中旬,我从调水源头的湖北十堰、郧县、丹江口、河南淅川以及湖北钟祥、武汉、襄樊等七县市采访归来,长达100多天的汉水之行使我一踏进炎夏的北京,便突觉有一种说不清的别样心绪涌上心来……
  北京南水北调办的白咸勇先生告诉我,北京永定河倒虹吸工程已经接近尾声,中线北京段西四环暗涵工程也已于5月全面开工,西四环工程将穿越五棵松地铁站,在深达20米的地铁站下面、在四环路立交桥桩基中间进行。暗涵工程头顶车水马龙的西四环路和每天运送10余万人的一线地铁,还有盘旋叠立的立交桥和耸入云天的高楼大厦,施工难度世界罕见。全长近13公里的工程挖掘不能使用任何机械,只能靠几十个工人每天三班倒地钻在几十米深的地下,小心翼翼地、一镐一铲地进行,一班八小时的进度只有半米。
  在北京采访的日子,我住在我的儿子家,儿子的家紧靠西四环。某天,我在西四环桥旁边,突然发现有一块用蓝色塑料布围拢的栅栏,蓝色围布上别着硕大的白字红布标语:“南水北调,精心施工”。我顿时在栅栏外站了下来,发现里面在施工。或者说,我是一眼看见了那条鲜亮醒目的标语才停了下来的。我停下来是因为情不自禁,我知道这下面在进行着什么。
  然而,眼前是车轮滚滚、人流滔滔,每个人都在紧张地奔向自己的目的地。于是,我独自站在栅栏外呆想:在这个千万人的大都市里,有多少人知道在这个城市的地底下正在安静而紧张地进行的工程?有多少人知道南水北调真正的含义?有多少人知道调水源头在哪里?又有多少人会感动不久就要喝上三千里迢迢北上的汉江水?
  我想着想着,就有些失落有些黯然神伤,因为我想到在我的故乡、在调水源头,从政府到百姓,从城市到乡村,无论男女、老少,无论机关、厂矿、学校,也无论大街小巷、酒楼、饭庄,都在发出同一个声音:“保证一江清水送北京!”这句话箴言般在故乡的山山岭岭中传诵。故乡人为着江水的北送在日夜工作着,操劳着,忙碌着,也欣喜着,尽管他们面临着太多的艰难和困苦,尽管他们已经和就要再度扶老携幼远离家园。他们都知道北方缺水,尤其知道北京缺水(肯定比北京人自己知道得多!),于是,当他们含泪亲自拆掉自家的房屋远迁时总是对我说:“以后你在北京喝上老家的水时,给我们捎个信儿……”又说,“水流到北京时,你站那儿拍个照片给我们寄回来……”
  想着老家人说的话,想着一江汉水将要哺育的两地人,我感慨万千。
  我在北京西四环暗涵工程施工处,独自站了许久,许久……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把北京市水利局局长焦志忠告诉湖北记者的一段话写给老家人,焦志忠说:“中线到达团城湖终点之前,设计了一段800米明渠,这是汉水进入北京80公里后第一次露面。”他还说,“ 南水北调是伟大的世纪工程,多少人为之奋斗和奉献。我们设计一段明渠,就是要让北京市民能够看见,千里迢迢调到北京的水是什么样子,饮水思源,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北京:不能承受之重(8)
又说,“北京之所以不惜代价,用管涵引入汉江水,在北京建设一条80多公里的地下暗河,主要是出于保护水质考虑,使其免遭污染。湖北等地水源区的人民,为北京保护了这么一盆好水,我们不能辜负南方人民的一片心意!”
  说真的,看到这段话时,我非常感动。我感激这一段充满人文情怀的工程设计,感激北京水务工作者和工程设计者赋予了冷漠的钢筋水泥以温暖的人性。
  我想,待汉水进京时,我会是第一个到团城湖看水的人,我想我还会是看水人中第一个流泪的人……
  2005年7月16日,这一天我一人来到了颐和园,因为我现在就想去那里看看团城湖,看看这个即将接纳千里汉水的“天上瑶池”。20世纪60年代,我在北京度过了五年的大学时光,因学校离颐和园、圆明园都很近,这里便成为我和我的同学、恋人常常涉足的地方。这么多年,我在心灵深处,默默心仪着那些曾经泅渡过我们青春和爱情的地方。
  那天,当我望着远处丹墙翠瓦的佛香阁,看着眼前微波涟漪的昆明湖、团城湖时,我已泪流满面……
  团城湖边,我仰望蓝天,轻轻诵起飘泊北京、如今已在京城作起文化传播的我的故乡诗人海默的诗——
  汉江
  我是你岸边一个玩石子的孩子
  我用光滑的石子
  在沙滩上画船  画帆
  画你两岸的风景
  我还记得我画过天安门
  那时
  我就想顺着你的航线
  远行到北方那座城市
  ……
  预言一般的诗啊……
  

天津:“九河下梢”的水饥荒(1)
   “海流千派合,舟楫万方通”的天津
  天津作为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在区域经济和全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天津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现正努力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大都市和中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随着京津冀都市圈和环渤海地区的逐步崛起,天津的经济中心城市地位将进一步凸显。
  然而,对1949年即定为中国三大直辖市之一的老天津而言(其中1958年至1965年为河北省省会),无论怎么说,改革开放20多年来,它作为中央政府直辖的“大城市”之光仿佛一天天在暗淡着,以至后来的直辖市重庆也有赶超天津之势。即使不是直辖市的大连、青岛、烟台也比它的经济增长快。是北京、上海太强大太显赫遮闭了天津应有的光环,还是天津自身遭遇了什么不可逾越的大障碍?
  诗人海默在《中国城市批判》一书中写道:天津一直都走不出首都北京的阴影,“后花园”的帽子不戴也得戴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当初历史赋予它的功能变得越来越模糊……
  当然,这只是一个诗人的情怀和一个文化人的视角。应该说,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域的发展快慢或发展特色,是具有十分复杂和深层的原因的。无论是天津作为直辖市的功能未能显现还是它被北京、上海的强光所遮闭,天津自己都会说出个中的一百个、一千个缘由。那么,我相信天津在诉说这些缘由时,他们会说到一个致命的伤口:我们没有水!
  这就怪了,“九河下梢”的天津不是内河纵横、海浪涛涛吗?怎么会没有水?!
  然而,事实就是这样残酷:天津人均水资源量只有165立方米!这还叫水吗?这比沙漠之国以色列还少100多个立方!这还不到联合国测定的生存极限缺水500立方米的1/3!这是全国水资源量最低的城市!只有全国平均量的1/15。怎么生存?怎么发展?
  曾几何时,天津人喝的水“能腌咸菜”,世人皆知。
  天津的水呢?
  如同北京人说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一样,天津人也世代都在感恩他们的母亲河——海河。是古老天成的海河,孕育了天津城市的生命。历史上说的“九河下梢”的“九河”,是对海河流域的诸多河流的总称,海河流域原本有大大小小的河流三百多条,比如我们今天一般人都还知道的永定河、滹沱河、潮白河、子牙河、大清河等等。这些河流在几千年的分分合合中,最终在现在天津的三岔河口汇集成为一段仅有72公里的干流奔腾入海,这段干流后来人们把它叫作海河,这是世界上干流最短的一条河流。天津就在这条干流河畔诞生了,72公里的海河穿城而过。
  海河河道和海河平原的形成只有4000年的历史,那是渤海退走后留下的一片浩渺的“大陆泽”,这片“大陆泽”地势很低,海拔只有5米。数千年来,海河平原由于地势低洼和众河汇聚,这里便形成了无数的湖泊洼淀,当地人叫“沽”。天津俗有“七十二沽”之说,天津许多地名即以“沽”称之,比如大家熟悉的塘沽、大沽、直沽、汉沽等等。天津市水利局工程师丛英对我说,“七十二沽”只是个约数,并非确数。据她查阅天津各区县地名录和有关资料,发现带“沽”字的地名就有82个。由于河网密布、湖沽聚集,我们可以想象海河平原曾一度如银河落天、水光灿烂的大泽景象。
  到了隋代,隋炀帝杨广下令修通济渠、永济渠,使全长1400余公里的大运河,沟通了海河与黄河、长江等水系的联系,运河的开通奠定了天津“地处九河要津,路通七省舟车”的航运中心地位,使天津呈现出“海流千派合,舟楫万方通”的水乡景象。
  自金代在北京建都后,在没有现代交通之前,天津便成为往京城运送漕粮的唯一水上码头。江南的漕粮都经海河运抵北京,年转运漕粮由金代的170万石、元代的300多万石至明、清的400多万石。正如古人所吟咏的:“东吴转海输粳稻,一夕潮来集万船”,“万年壮丽留畿甸,千里清香上御厨”。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天津:“九河下梢”的水饥荒(2)
天津真正建城是到了明代。燕王朱棣于公元1400年率兵从海河、运河一路南下,攻克了南京,夺了侄儿建文帝的皇位,改年号为“永乐”。朱棣从海河、运河一路南下时,天津并没有城池,也不叫天津,那时叫直沽,应还是一片“荒旷卢盐之地”。永乐二年也即1404年,明朝开始在直沽设卫,卫大约相当于现在的某个级别的军事组织,比如某某军区、军分区什么的。设直沽卫之后,又设了左卫、右卫。设卫的同时也开始建城,为纪念皇帝曾从此渡口出兵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朱棣赐名卫城为“天津”,即“天子的渡口”之意,后在此设县、设州、设府……
  1860年,天津对外开放,英、法、美、德、日、俄、意、奥、比等西方列强纷纷进入天津。至今天津市内保存完好的两千多所各国建筑风情的“小洋楼”和花园式庭院,足以让你领略这座城市曾经对于外来文化有过怎样的吞吐和吸纳。于是,在一个久远也是一个瞬间的600年时间里,在“九河下梢”、在渤海湾崛起了一个国际化的现代大都市。
    总被洪水袭击的天津
  天津一直不缺水,而是一直在闹洪水。仅历史上记载的几次大洪水已足够我们惊心动魄。如1801年的海河流域洪灾,使包括天津在内的直隶省被水淹没90余州县,为200年罕见之大水灾。天津城被大水淹到20多级城砖,庄稼八成无收,饥民遍野。1917年,北方普降大雨,河北被水淹没面积近4万平方公里,103县、19万个村庄、600余万人、5万亩土地受灾。洪水突入天津市中心,海光寺、河北路一带水深近2米。1939年,海河流域又一次发生历史上的大洪水,7月、8月的持续暴雨使大清河、永定河、北运河等连续出现每秒4000多立方米的洪峰,洪水漫越京汉铁路,冲决白洋淀千里堤防,一路狂奔直入天津。堤决桥溃、房倒屋塌,洪水进入市内水深近6米,平地行舟持续近一个月!全市灾民65万人,郊外逃难进入市内的5万余人,一律露宿在市内仅2/5没被水淹的高地处长达两个月之久,老弱灾民饥寒病死,水面浮尸随波逐流……
  我们再来看1963年的大水——
  那年8月上旬,海河流域西南部地区连降暴雨,最大暴雨中心在太行山东麓,洛阳河上游内丘县獐仫,7天雨量达2000多毫米。海河南系这场暴雨总降水量达570余亿立方米,产生径流总量300多亿立方米。其强度之大,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都是有水文记录以来之最。致使京广铁路以西诸河洪水骤涨,虽经岳城、岗南、王快、西大洋等10座大型水库拦洪削峰,因洪水峰高量大,漫过京广铁路的洪水流量达每秒78万立方米,又因中下游河道泄洪能力低,致使河道多处堤防漫溢溃决,加上平原涝水,形成平地行洪之势,冀中、冀南等广大地区顿成汪洋一片。几路洪水顺势流向天津西南外围洼淀,严重威胁天津市和津浦铁路的安全。
  白洋淀水位上涨近3米,达到11余米,千里堤防告急……
  为确保白洋淀千里长堤的安全,不得不采取扒口泄洪措施,扒口位置选择在任丘县小关村北,顿时,任丘大地一片汪洋……
  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大量洪水下泄,从西面和南面包围了天津。天津17万人坚守在各河堤岸上,昼夜加高加固堤埝……
  河北省、天津市防汛指挥部决定炸坝分三路向海河、独流减河及团泊洼、白洋淀、北大港等九洼分洪泄水。
  天津、河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