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学良全传-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桃磺小�
  此前,东北方面对于和平统一问题提出过如下的条件:(一)东北政治分会由张学良任主席;(二)国民革命军不进入东北;(三)南京政府不干涉东北军政;(四)南京政府不在东北设立宣传分支机构;(五)热河划归东北。
  而南京政府方面提出对案则是:(一)奉军出关;(二)悬挂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三)服从三民主义;(四)东北政治分会主席由国民政府委派;(五)东三省归第六军区,长官由国民政府委派。
  关于东北易帜问题,在北平的四位总司令意见并不一致。张学良自述说
  我派王维宙(树翰)为代表赴北平进见,并陈述服顺中央之志愿。会谈席间,冯玉祥对王说:“东北军军备甚丰,须缴出步枪若干万支,炮若干百门,而后才能谈投降的问题。”王维宙徐徐答称:“我本文人,对于军事不甚知晓,不过听说冯先生所索要的武器可能是有的,但现在车辆缺乏,交通不大方便,运送如许多的东西,有点困难,还是请冯先生自己到关外去取吧!”王维宙即拟退返奉天。夜间,蒋主席单独约王谈话,对王言:“你不要听冯焕章(冯玉祥字)的那一套无谓的言语,政府大计是由我负责主持,不必归去,我们要从长计议。”遂派何雪竹(成浚)、张岳军(群)同王商谈,蒋主席派何雪竹、方本仁、吴铁城先后来到奉天,组成东北政府分会,中央任我为东北政府分会主席,兼东北边防司令长官。
  

顶住压力易帜(2)
7月14日,蒋介石在香山别墅宴请张学良的代表邢士廉、王树翰、米春霖、徐祖贻等四人。席间,邢士廉等进一步陈述东北现状及张学良期望统一之忱。蒋表示赞许,仍主张以三民主义统一东北,绝无其他主张。
  当天,蒋指派参谋本部第一厅厅长刘光等作为他的代表,随同张学良的代表前往奉天与张学良当面会商东北易帜问题。
  刘光到奉天后向张学良提出:(一)东三省归国民政府节制;(二)奉行三民主义)(三)改悬青天白日旗。张学良表示:这三条均可办到,但必须首先解决以下四项:(一)外交问题,请立示机宜;(二)党务方面,先派员赴南方见习,再举办党部;(三)政治分会由其组织请求南京委任;(四)停止对热河的军事行动。刘光当即将张学良上述意见电告北平蒋介石。
  7月16日,蒋又加派何成浚、孔繁蔚为南京全权代表赴奉,直接同张学良商谈。经双方往来洽谈,顺利达成协议,决定于7月22日宣布易帜。
  不料,日本人斜路杀出,施加巨大压力,公然干涉东北易帜。
  日本侵略者在炸死张作霖(扶助复辟派一举夺取东北三省的罪恶图谋失败后,转而决定向张学良施加强大的压力,迫使他在东北搞独立王国,使东北成为日本控制下的傀儡政权。
  早在6月25日,日本驻奉天总领事馆总领事林久治郎曾谒见张学良,声称接到田中首相训令,劝告张学良:“为今之计,东北宜以保境安民为重,勿过于向南方采取接近态度。”
  7月12日,林久治郎第二次奉命谒见张学良,公然表示日本反对东北当局与南方妥协而易帜,并威胁说:此举将导致东北治安秩序陷入混乱。
  7月16日,张学良亲自拜访林久治郎,告以东北与国民政府商洽和平统一的条件,并征求其意见。林答以容请示日本政府后再行答复。林久治郎得到政府的训示后,于7月19日谒见张学良。林久治郎直接把田中首相的书面警告交给张学良,内容为:(一)南京政府含有共产色彩,其地位尚未稳定,东北实无与其联系之必要;(二)如果南京政府以武力压迫东北,日本愿不惜牺牲,尽力相助;(三)如东北财政发生困难,日本银行愿予以充分接济。张学良阅后,很冷静地问道:“我是不是可以把日本不愿中国统一的意见,或东北不能易帜是由于日本干涉的情形向南京政府报告?”林久治郎无言以对。只是说日本政府的意见,希望予以充分考虑。两人不欢而散。
  鉴于日本的强硬态度和巨大压力,张学良不能不有所顾虑。他授意奉系势力统治下的热河特别区都统汤玉麟于7月19日发出通电,宣布……改易青天白日旗,一体服从三民主义”。
  日本对热河尚鞭长莫及,对热河的易帜没有阻挠。
  7月19日,张学良分别致电王树翰、何成浚等,要他们将日本人的警告转陈蒋介石。
  7月21日,张学良致电蒋介石,表示不能马上践约,要求蒋指定地点,他愿与蒋当面商谈。
  但蒋介石坚持认为日本未必敢立即采取军事行动,即使出兵,全国必为东北后援,要求张学良当机立断、毅然宣布易帜。当天,蒋介石在北平接见王树翰等,说:“应催张学良不可为倭奴恫吓所折服,当即决定通电表示服从中央,以救东北救中国。”
  同一天,何成浚、刘光复电张学良转达蒋介石的意见:“总座之意,以日人态度如此,尊处愈有当机立断、毅然宣告之必要。盖日人此等举动,非仅悍然干涉我国内政,直已视东三省为彼俎上物。今惧别生枝节,而犹豫不决,以后将永远受宰割,东三省不复为我国领土,先生亦岂能更有立足之地?……东三省存亡,即中国之存亡,系乎先生今日之举惜,务望即日宣告易帜,完成统一。
  7月23日,蒋介石复电张学良,再次要求“请先毅然断行,以救中国”。面对南京政府的一再催促,张学良在7月23日对记者发表谈话,表明其拥护统一的态度与不能立即宣布易帜的苦衷。他说:“余现感到欲救中国之危亡,宜速谋南北之统一。故自先父去世,即迭派代表与国府要人接洽妥协。一两日来已急遽接近,(即将)成为事实,断不因日本警告即行终止,或当藉日本警告便诚心地进一步与国府早谋妥协。质言之,余与国府精神上已趋一致,现不过形式上之易帜之问题,尚须迟缓一、二日实行而已……”
  

顶住压力易帜(3)
7月24日,张学良再次致电蒋介石,进一步解释:“东省易帜不能立时实行,弟对兄方深愧疚,乃蒙曲垂爱护,益觉汗颜。或有疑日方警告系弟故弄手段,弟可誓诸天日,且弟之为人,向不肯欺人自欺,请询君实、小岱即可尽知。如再怀疑,并可派员来奉监督一切。总之,弟现在实处两难,不易帜无以对我兄,无以对全国;易帜则祸乱立生,无以对三省父老。数日前探知田中意旨,如我方不听劝告,即用武力,确非空言恫吓。观奉垣形势,我公定悉。今日接东京电云:民政党联合贵族院反对政友会对于东省之举动,以为破坏统一,干涉中国内政,此种拙劣外交,徒伤中国国民感情,使日本益立于不利之地位,而政友会少壮派亦起而反对干部等语。是田中地位行将摇动,我倘于此时予以借口,彼转可借对外问题以延长其政治生命,故为大局计,似不必急此一时。如兄以为非易帜不可,则弟只有去职,以谢我兄相待之盛意,弟亦知兄因东省之事,受众指谪。弟年未三十,相报之日方长,倘蒙爱护于前,更复维持于后,则感刻曷其有极。披沥肺肝,敬祈鉴察。”
  张学良不能立即宣布易帜,不仅理由充足,且合情合理。蒋介石不能不考虑。7月25日,蒋介石复电张学良表示谅解。电云:“兄之为难,弟亦深悉。弟现请方耀庭(方本仁)君到奉,面达一切详情。……时局虽艰难,我辈当忍耐奋斗。如一去了事,决非所宜。且于兄于弟仍无所益也。东三省关系重要,惟兄是赖,务望努力前进,以达最终志愿。”
  张学良之所以不同意立即宣布易帜,除了来自日本方面的巨大压力外,东北内部意见不一致也是张学良不能不考虑的问题。何柱国说:“东北换旗,不仅外受日本之阻挠,内部意见也不一致。老派的张作相等,新派将领中的杨宇霆等也都反对换旗子,他们反对的理由是说换了旗子,就失去自主,听别人的指挥,东北这个老家就保不牢。杨宇霆说北伐军对关内还没有统一,大局还没有定,国民党无力伸手关外,不换旗,可以举足轻重,战守自如,主动在我)换了旗,就得听命蒋介石,进退失据。他力劝张学良闭关自守,暂作壁上观。老一派的意见也是如此,但是新老两派之中却有很大一部分人拿不定主意,要张学良自己决定……
  张学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思想,对于奉系内部的反对意见,他的态度是坚决和果断的,他说:“换旗不换旗,这是关系东北前途、也关系中国大局的问题。日本不愿意我们换旗,其用心所在,大家都清楚,就是要挟持东北独立,但要俯首听命于它,做一个傀儡。这等于出卖民族利益,成为历史罪人,我们绝不能这样做。先大元帅尸骨未寒,我们认贼作父,良心上也不许我们这样做。要靖国难,报家仇,只有全国统一,合力对付日本。换旗以后,北伐军要进兵关外,师出无名,而且只要拥有实力,也不会失去自主。”张学良的一番话,大义凛然,充满正气,让人无以辩驳。
  但是,张学良不是一个莽撞的领导人。他虽然主张易帜,但也要考虑到日本可能采取武力干涉的步骤,因此要等待外部条件成熟时才能正式宣布易帜。7月23日,东北保安委员会开会,确定了实现和平统一的总方针。但基于此事涉及内政外交,极其复杂,绝不能操之过急,故决定暂缓易帜。
  7月29日,方本仁作为蒋介石所派的驻奉天代表,由王树翰、邢士廉陪同离开北平赴奉天,同行者尚有李宗仁和白崇禧的代表、(第四集团军总参议何家驹。方本仁等于8月2日抵营口,3日抵奉天。4日,张学良接见方、何二人,商洽易帜事。方本仁向张学良转达蒋介石对奉天态度详情,张学良提出:(1)停止对热河及津京以东地区奉军的军事行动;(2)东三省政治分会人选由三省人员充任;(3)党务指导委员会,须经三省政府同意后方始成立;(4)外交问题,请蒋立示机宜。方、何与张会见后,当即发电到北平,报告称:张学良服从三民主义,希望统一,确甚诚恳,惟外交等问题,不得不慎重处理;对关内直鲁残部,亦正谋整理。方本仁并有同样内容电报到宁,向蒋介石报告。因此,蒋已令东路军停进,白崇禧亦令津东之左右两路军暂缓前进。均本政治方法解决东三省问题。
  

顶住压力易帜(4)
日本政府见阻拦东北易帜初战告捷,便趁热打铁,于8月初任命前驻华公使、###政客林权助男爵为特使,专程赴奉天,以参加张作霖葬礼的名义,游说张学良不要易帜。
  8月3日,林权助抵达奉天,8月4日,日本驻奉天总领事林久治郎在领事馆设宴会招待林权助和张学良并举行会谈。张学良带外交秘书王家桢赴宴。出席宴会的有十余人,中方出席的只有张学良、王家桢二人,其余都是日本人,气氛非常紧张。会谈一开始,林久治郎就用蛮横的口气对张学良说:〃林权助男爵阁下这次来沈吊唁张大元帅,第一件事就是叫你不要换旗!”
  在随后的会谈中,林权助向张学良转达了日本政府意见:满洲历史上同日本及朝鲜有密切关系,堪称日本的外围地;不能让共产主义势力侵入满洲;日本不反对中国统一,但不能为此牺牲日本在满蒙的权益;日本可以取消在满洲的治外法权,但作为补偿,要保障日本人的居住、营业自由;日本不许中国南方势力侵入满洲,希望维持已故张作霖和日本的友好关系,为此而不惜进行必要时援助。
  8月6日,林权助向张学良递交日本首相兼外务大臣田中义一的一封信。田中在信中声称日本反对东三省同关内统一,要张学良实行“东北自治”。
  8月8日,林权助由林久治郎总领事陪同正式拜访张学良,林权助根据田中的意旨对张说:东三省应听从日本之忠告,中止对南妥协,取观望态度。并威胁说:田中已具决心,将以强固之意思,决取自由行动,那将会发生重大之事情。
  8月9日,张学良回访林权助,双方在日本驻奉天总领事馆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唇枪舌战。在座的还有张学良的外交秘书兼翻译王家桢(林久治郎和林权助的助手佐藤安之助少将。在会谈中,林权助、林久治郎撕下外交官彬彬有礼的虚伪面具,对张学良极尽威逼利诱之能事,其态度之蛮横、气焰之嚣张,至今读来,仍令人发指。兹详述如下:
  张学良首先表示:“感谢此次林特使吊丧盛意。此后彼此善邻关系,益将亲密,甚愿本诸共存共荣本旨,与日提携,而实现东三省和平经济政策。”林久治郎说:“屡次传达帝国政府对于南北妥协反对意志,谅贵总司令已经理解日本的意向。总之,日本政府此刻认为国民政府内部杂乱无章,行为尚多共产色彩,东三省若与国民政府妥协,势必侵略日本之既得权益与特殊地位。因此,日本政府此刻劝贵总司令暂取观望态度,较为妥当。不幸倘若东三省蔑视日本之警告,擅挂青天白日旗,日本必具强固决心,而取自由行动。此刻务请贵总司令毅然决心行其所是,勿为浮言所动,倘有不逞分子,尽可以武力弹压,日本愿出全力相助也。”
  张学良不卑不亢地答道:“我是中国人,我的思想自然以中国的立场为出发点。这就是我所以想完成中国统一,实行分治合作,以实现东三省经济和平政策的原因所在。贵国政府的警告,我因照顾邦交,愿以个人资格加以考虑,不过必须以东三省人民的利益和志愿为依归。如果东三省人民公意要求统一,我惟有依照人民公意。贵总领事提到日本将采取自由行动,如果以国际关系言之,我想日本政府当不至甘冒干涉中国内政之不韪。今天,我不能理解的是,日本政府何以种种威胁,反对中国实现统一。”
  林久治郎竟蛮横地说:“理论业已终结。简而言之,日本政府具有决心,反对东三省对南方妥协,即谓干涉内政,亦所不辞。请贵总司令三思而行。”
  林权助也强调说:〃简单言之,田中首相已具有决心。我愿意听听贵总司令之决心如何。”
  张学良坚定地表示:“我的决心以东三省人民为转移,我绝不能拂逆东三省人民之心理而有所作为也。”
  佐藤安之助这时插话说:〃田中首相决心已下,贵总司令如果违背田中首相心理,就将发生重大事情。”
  林权助又倚老卖乖地说:“令尊和我是好朋友,我把你当作自己的子侄。你还年轻,希望你听我的话。我要奉告你,你的思想是危险的。”
  。 最好的txt下载网

顶住压力易帜(5)
张学良闻言,立刻还以颜色,说道:“我和贵国天皇同庚,阁下知不知道?对于阁下刚才的话,我所能回答的,就是这些。”
  这场唇枪舌战,充满了火药味,年轻的张学良少帅坚决顶住了日本老牌侵略者施加的种种压力,并且以机智的反应对侵略者以牙还牙,显示了大无畏的勇气和胆略。
  张学良返回帅府后,鉴于局势严重,立即召开东北保安委员会开会,将上述谈话情形,据实相告。各委员在愤怒之余,提出了三种对策:一是强硬,二是软化,三是圆滑。强硬则必用武力,不但东三省力有不足,即全国协力亦无把握;软化则东三省将成保护国,为朝鲜第二,非所敢出;故决定暂用圆滑之法,以延宕之,一面于国际间着手运用,折其野心,始有办法。
  张学良一面将日本严重阻挠中国统一的情况电告蒋介石,一面派东北保安委员会委员刘哲出面向林权助疏通,双方达成了三个月内东三省不易帜,期满后日本不加干涉的谅解。林权助总算没有白跑一趟。
  8月14日,林权助离奉回国。张学良在为他设宴送行时说:“林老先生,您替我想的事比我自己想的都还要周到,但有一件事,您没有替我想到。”林权助很惊讶,问道:“什么事?”张学良严肃地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林权助听了哑口无言。
  易帜之事虽再度搁浅,张学良切盼统一之心并未稍减。他明确表示,只要外交上有办法,东北易帜即可实行。这主要是希望南京方面能帮助解决日本对东北外交上的压力。
  为此,南京政府于8月中旬宣布,只要日本政府对于东北不抱有任何领土要求,国民政府将承认它在这一地区的特殊地位。9月下旬,蒋介石又派张群以国民政府代表的身份访问日本,表示他愿意着手讨论中日之间的各种悬案,但前提是日本不干涉东北易帜和中国统一。此后,中日关系开始有所缓和。
  在这种背景下,蒋介石认为争取东北早日易帜的时机已经成熟。10月6日晚,蒋介石邀请张学良驻南京的代表邢士廉到他的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进行了一次长谈,蒋并将他写的致张学良(杨宇霆的亲笔信交邢带回奉天转交。邢即于次日偕方本仁离开南京取道上海返回奉天。”
  10月8日,在国民党中常会上蒋介石力排众议,提名张学良为国民政府委员,获得通过。当天,蒋即电告张学良,说国民政府委员定于双十节(10月10日)在南京就职,希望张学良同时宣布就职。”10月9日,蒋又去电,希望张学良乘此时机,同时更换旗帜,宣布就职,以双十节(10月10日)为完成统一的纪念日。
  张学良复电,说明东三省易帜,早具决心在前,实因某方之压迫,致生障碍;现正积极准备,事前秘不使知,筹备就绪,即行通电宣布,以三省同日实行,以免彼方又生狡计。
  10月12日,蒋介石再复张学良指出:“易帜之事,全属我国内政,彼方本不能公然干涉,况目下党国形势,团结一致,彼尤无可借口,为从来所未有,此正其时。如尊处果能出此决心,中深信彼决不敢有所举动。故希毅然主持,三省同日宣布,愈速愈妙。
  13日,张学良复电,仍表示因外交环境关系,不得不分别缓急,徐图解决,免滋意外纠纷。总期实践前约,昭示国人。
  东北易帜的背后,反映了日本同英美在华利益(在华势力范围的矛盾和斗争。美国曾明确表示东北是中国的领土,支持蒋介石统一中国。8月13日,美国驻华公使马慕瑞借故到朝鲜旅行,途经奉天,停留一天,力劝张学良早日实现东北易帜。美、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