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00、刘锦平, 1918年生,九堡镇谢村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师四团三营青年干事,六团政治处干事,红一军团政治部青年训练队排长,军团政治宣传员,陕北红八一师政治部副科长。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政治处主任,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政治委员,旅政治部副主任、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十六师副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四十三军一二七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政治部主任,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东北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广州军区空军政治委员,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00、686团政治处副主任戴润生
生于1916年,阜田镇育贤总溪村人。1928年参加农民运动,任儿童团长,1930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十一师三十三团传令兵、勤务员,红军学校训练处干事、政治营青年干事。红军学校政治教员训练班学习结束后,任公略步兵学校政治教员兼连政治指导员,军委干部团俱乐部主任,红一军团保卫局政治指导员,炮兵连政治指导员,骑兵二连政治委员,骑兵团党总支书记,军团政治部巡视员,红四军十团政治委员。参加了第一至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途中,他参加过遵义、土城、巧渡金沙江等战斗。并带领所属部队负责警卫和掩护过毛泽东、周恩来率领的先遣支队,顺利完成了金沙江、大渡河、赤水河、少数民族地区上打鼓守桥、守渡口等警戒任务。红军到达陕北后,参加了吴起镇、直罗镇、东征、西征、山城堡诸战斗。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一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独立旅第一团政治委员,黄河支队一团、教导第四旅十团政治委员,教导第四旅政治部主任兼冀鲁豫军区第十一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参加了平型关、广阳、井沟、汾离公路、午城镇、樊坝、梁山、讨伐国民党顽固派石友三、李仙洲等诸战役战斗,以及湖西地区的抗日斗争。在梁山战斗中,他率领本团以对等兵力,劣势装备,在平原地区消灭日军一个大队,缴获野炮两门,九二式步枪炮一门,生俘日军23名。八路军总部嘉奖这次战斗是一个“模范战例”。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一旅政治委员,中原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二旅旅长,第二野战军十六军、十七军副政治委员兼贵州安顺地委第一书记,军分区司令员兼第一政治委员。参加了邯郸、解放遵义、保卫张家口、西台集、豫北、钜南(鲁西南)、挺进大别山、中铺、斛山铺、高山铺、北向店、淮海、渡江、进军西南、解放贵州、解昆明卢汉之围、贵州剿匪等战役战斗。西台集战斗,他率领第二旅,追歼敌三个团。受到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的通令嘉奖。通令说:“一纵队在半个月行军后,仅休息两天,即以四天急行军参战,并在定中作战中,担任独立的主攻任务,达到歼敌刘汝珍三个团(欠一个营)的目的。该纵队强大的机动能力和顽强的突击精神,值得通令表扬,其强行军能力尤堪学习”。北向店战斗,他率领二旅以一个旅的兵力,抗击了国民党“王牌军”之一的整编第十一师三个旅以上的兵力,激战十五个小时之久,打退了敌人的数十次进攻。我军虽然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伤亡近千人),但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毙、伤敌3000余人。刘伯承司令员称赞“这次战斗打得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入南京军事学院第一期高级速成系学习。毕业后,任军事学院训练部副部长、部长,十六军政治委员,国防部第七研究院政治委员,军事电讯工程学院院长,海军东海舰队政治委员、顾问组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00、686团政治处主任高先贵, 1912年农历八月三十日生,安徽六安市人。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0军第90师270团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斗争,西征转战,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7月,调任红一方面军第3军团4师12团连政治指导员,红1军第4师10闭党总支书记。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6团营特派员、补充团营政治教导员,晋西独立支队直属队政治教导员,教导第2旅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科长,第686团政治处主任,滨海军区第1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13团政治委员。参加了平型关大战和反“扫荡”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1师3团政治委员,第1纵队后勤部政治部主任,独立第2师政治部主任,第4野战军49军145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秀水河子、辽沈、平津、衡宝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师副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兼军分区政治委员,广西军区政治部主任,广州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顾问。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1955年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00、方国安(少将):(1913— )原名报山又名国南,典字派;仕南支智嗣荻坪族傅房三十五世孙,行仁公次子,湖南平江邵阳福建村烟州坪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3军团指导员、教导员、团政委。抗日战争,历任115师343旅686团政治处主任,教导4旅10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担任1纵1师政治部主任、1纵后勤部副政委、政委、1纵3师政委、38军114师政委。建国后,担任中南军政大学第6分校政委、25步兵学 校政委、广西军区政治部主任、广西军区副政委、第二政委,广东省军区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00、谢凤山(1915…1988 ) 江西省瑞金市瑞林乡元田村人。1930年3月加入中华人民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师十二团战士、连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六团组织股长,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游击大队政治委员,鲁南游击支队政治委员,滨海游击大队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一一五师六八六团政治处主任,通化保政治部副主任,辽宁一军分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独立一六三师政治部副主任,沈阳军区法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军事法院院长,武汉军区军事法院院长,河南军区洛阳军分区第二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00、杨尚儒(1903一1986),福建省连城县人。一九二九年参加农民暴动,一九三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六团连政治委员,红一军团第二师第五团营长、团参谋长,红一军团第四师第十一团团长。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参加了直罗镇、东征和山城堡战役。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第六八六团营长,晋西游击大队大队长,晋西支队第二团团长、代理支队长,一一五师教导第四旅副旅长。参加了平型关战斗。一九四三年进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一九四五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00、王六生将军(1917—1995)江西萍乡;桐木人。一九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团第四师司号长,十二团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营政治教导员,鲁南支队第二大队政治委员,山东峄县支队政治委员,教导第二旅五团参谋长,鲁南军区第五团政治委员,第三军分区政治委员兼中共地委书记,第五团团长兼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八师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二十二军六十五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委员,上海警备区第二政治委员,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武汉军区第一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政治委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十,十一,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95年在北京逝世。
00、朱耀华(1917—2009),江西省瑞金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第二师四团营青年干事,二团排长、代连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五次反“围剿”和直罗镇、东征、西征、山城堡等战役战斗,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连长、作战参谋、营长、团副参谋长,一一五师司令部二科科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营长,山东军区特务团参谋长,参加了平型关、反“扫荡”等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渤海军区警备第六旅十一团团长,第十一师十一团团长,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二十九师参谋长、副师长,第三野战军二十八军八十三师师长,参加了莱芜、孟良崮、开封、济南、淮海、渡江、福州等战役战斗。
00、邓克明(1906-1983) 原名邓必克,又名恒林。湖南安化人。1927年入国民党军当兵。1930年5月带一个班参加中国工农红军,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三军团红八军四师三团司务长、副官、瑞金中央红军学校第三队区队长,红三军团红八军第四师三团一连连长,团部通讯队队长,第二营副营长、第四师侦察连连长。1933年6月任红三军团第四师营长。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任红三军团第十一团参谋长,到达陕北后同年冬任红一军团第四师第十二团团长。率部参加东征、西征战役。1937年秋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抗日军政大学区队长,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三营长、独立团团长,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参谋长,黄河支队副支队长。1940年11月任一一五师教导第四旅旅长兼湖西军区司令员。率部参加开辟发展冀鲁边、湖西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斗争和坚持敌后游击战争。曾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被选为中共七大代表并出席大会。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吉林军区敦化军分区司令员兼第二十五旅旅长、警备第二旅旅长,东北野战军独立第六师师长,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三军第一五六师师长,南昌警备司令员兼江西军区南昌军分区司令员。率部参加解放东北和进军中南的多次重要战役战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南行政委员会华南垦殖局副局长,江西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和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共八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83年10月2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00、覃士冕
(1914——1981)
广西东兰县人。壮族。一九二九年参加百色起义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一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七军政治部青年干事,红三军团第五师十三团特派员,红三军团保卫局侦察科员,第四师十二团特派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营组织干事,补充团营政治教导员,六八六团政治处组织股副股长,教导第五旅十三团政治委员,滨海军区二十三团政治委员,二十三团团长,滨海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滨海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警备第十一旅政治委员,滨海警备旅旅长,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副司令员,渤海军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西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公安军司令员,广西军区第二政治委员,海南军区副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抗日战争时期,覃士冕任115师343旅686团3营组织干事。平型关战斗后,覃士冕被任命为686团工作队副队长,到山西同蒲路沿线宣传胜利,动员抗战,扩充部队。到1938年2月,就扩充了不少新兵,686团又调了叁个连作骨干,组成了补充团,覃士冕任命为该团2营教导员,是年夏天又调回686团任组织股副股长。 1939年,覃士冕任鲁南支队7团政委、教导5旅13团政委。
1942年任滨海军区23团政委、团长。罗荣桓对覃士冕说:23团在干于县扎下来都快一年了,打的都是不够本的仗,仍然是游击,没消灭过20人以上的伪军,鬼子也没打过照面,这样的战斗作风不改变怎么赶跑日寇打江山?23团的干部搞山头拉宗派,一篓子螃蟹你咬我我拖你,窝里斗得火热,怎么团结全团官兵?怎么起模范先锋作用?不形成拳头怎么打败敌人?23团和县委关系太差,不尊重地方党委,枪杆子主义,老大作风。没有县委支持,没有群众作靠山,就没有力量,没有补充,没有耳目,怎么打仗?让你当这个团的团长,就是要你军事政治一把抓,但不是不要政委,首先你要和政委搞好关系,你做过政委工作,容易理解当政委的难处。覃士冕一上任就以快刀斩乱麻的手段,狠狠整顿各级干部的作风。不到半年时间,就改变了这个团的形象。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覃士冕任滨海第2军分区司令员、警备11旅任政委、滨海警备旅旅长。
00、蓝文兆(1919-),原名高禄水,福建省武平县人。一九三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三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一师三团宣传分队长。参加过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一军团宣传队长、青年干事。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政治处宣传队长、宣教股长、师政治部教育股长,鲁南军区政治部宣教科科长。一九四三年进入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独二旅五团政治委员,热河军区第十六旅四十八团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八纵队二十三师六十八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五军一三四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兵团四十五军一三四师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一九五三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代师长、师长。回国后进入解放军军事学院速成系学习。毕业后,任第十六军四十六师师长,解放军防化学兵部参谋长,总参军务动员部部长,解放军炮兵政治委员,兰州军区副政治委员、顾问。当选为甘肃省第五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一九六四年晋升为少将。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