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六团征战历程-第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鲁西北)军分区:司令员黄骅、白云,政治委员王乐亭,参谋长杨海涛,政治部主任郭玉燕。 
第四(运东)军分区;司令员刘致远,政治委员石新安,政治部主任杨劲。 
41年6月,教导第三旅拨归八路军第二纵队建制,鲁西军区并入冀鲁豫军区。 … …
42年12月,教三旅与冀鲁豫第二军分区合并,教三旅番号撤销。 
教导第四旅:兼湖西军区由三四三旅黄河支队编成,辖2个团及湖西军分区。旅长邓克明,政治委员张国华、唐亮,副旅长杨尚儒,参谋长匡斌,政治部主任欧阳文、戴润生。第十团,由黄河支队第一、第三团编成,团长李金铎、肖明,政治委员戴润生、方国南;第十一团,由原黄河支队第二团与丰县、沛县、鱼台、滕县、铜山5县游击大队编成,团长匡斌、王根培,政治委员刘仁贵。 
湖西军分区:41年12月成立,司令员胡芸生,政治委员潘复生,副司令员郭影秋,参谋主任刘厚培。辖独立团,由沛县、金乡、铜山地方武装编成,团长李贞乾,政治委员曾子鲁。



42年12月,教四旅与湖西军分区合并,教四旅番号撤销。 
教导第五旅由东进支队编成,辖3个团。41年南下华中,改编为新四军独立旅,42年12月返回山东归建。旅长梁兴初,政治委员罗华生,副旅长吴世安,参谋长李梓斌,政治部主任刘兴元。第十三团,由东进支队第二大队编成,团长江燮元、周长胜,政治委员覃士冕;第十四团,由东进支队第一大队编成,团长胡大荣、江燮元,政治委员叶绍贤、江拥辉;第十五团,团长吴觉,政治委员晏成山、袁功庭。 
43年3月,教五旅番号撤销,部队编入滨海军区。 
教导第六旅兼冀鲁边军区:由冀鲁边区津南支队与鲁北支队等部编成,辖3个团、3个军分区。旅长邢仁甫,军区司令员邢仁甫(兼)、周贯五,政治委员周贯五、王卓如,军区副司令员龙书金、黄骅,副旅长龙书金(兼),参谋长杨铮侯,政治部主任杨忠、刘贤权。第十六团,由津南支队等部编成,团长杨承德,政治委员陈德;第十七团,由鲁北支队编成,团长龙书金(兼),赖金池,政治委员曾旭清;第十八团,由6支队第8团编成,团长杨柳新,政治委员杨爱华、贾田云。 
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石景芳(兼)、傅继泽,政治委员杜子孚(兼)、田战胜,副司令员傅继泽。 
第二军分区:由第十七团兼,司令员龙书金(兼)、徐尚武,政治委员曾旭清(兼)、张开,副司令员徐尚武,副政治委员郝炬,参谋长李清山,政治部主任李恒泉。 
第三军分区:司令员杨铮侯,政治委员李广文,副司令员李永安、杨承德。 
42年9月,教六旅改编为冀鲁边军区,教六旅番号于43年3月撤销。 
教导第七旅:41年7月,由新三旅与新二旅第四团编成,归第一一五师建制,受第二纵队指挥,辖3个团。旅长韩先楚、余克勤,政治委员赵基梅,副旅长昌炳桂,参谋长李东潮,政治部主任谢福林。第十九团,团长傅春早、汪家道,政治委员孙仁道;第二十团,团长江海山,政治委员胡华居、刘聚奎;第二十一团,42年秋成立,团长罗赞成、罗参三,政治委员汪德清。

42年12月,教七旅与冀鲁豫第七军分区合并,教七旅番号撤销。

鲁南军区:40年10月,以一一五师后方司令部为基础编成鲁南军区机关,隶属一一五师,辖4个军分区和3个支队。42年调整为3个军分区、1个支队。司令员邝任农、张光中,政治委员邝任农(兼)、张雨帆,副司令员万春圃,参谋长肖家桢,政治部主任彭嘉庆、曾明桃。 
第一军分区:42年前由鲁南军区兼,司令员张光中(兼),政治委员邝任农(兼),42年底实设,司令员封振武、肖鸣,政治委员许言、杨涤生,副司令员董鸣春,副政治委员邹日清、张洪仪,参谋长凌初生,政治部主任靳怀刚、文立柱。 
第二军分区:司令员梁兴初、贾耀祥,政治委员杨涤生、冯起。 
第三军分区:兼沂河支队司令员肖鸣、王献庭,政治委员许言、王六生,副司令员薛浩、王献庭,副政治委员赖国清。 
第四军分区:司令员石世良,政治委员李乐平。42年底撤销。 
运河支队:支队长胡大勋,政治委员朱道南。 

峄县支队:支队长潘振吾,政治委员纪华。 
边联支队:支队长万春圃,政治委员曾明桃。



8、                                 八路军六八六团发展纪实





00、补充团团长邓克明、政治委员王麓水、参谋长 刘德明、政治处主任杨忠。第115师主力南下洪洞、赵城地区后,就地进行休整补充,12月底,从各团抽调部分骨干,加上2000余名新兵组成第343旅补充团。

   六八六团以侦察连和警卫连为基础,又扩编了一个补充团,由原三营营长邓克明同志任团长,原政治处主任符竹庭同志任政治委员。部队人员大为充实。

686团侦察连-1938年115师补充团第3连-337团3连  
686团特务连-1938年115师补充团第12连-337团8连  



   邓克明,原686团3营长;政委符竹庭,原686团政治处主任;参谋长刘德明,原685 团1营长。685团政治部主任王麓水接任团政委。1938年8月左右,邓克明和符竹庭调萧华343旅旅部的东进纵队司令部,此时调686团参谋长彭雄接任补充团第二任团长,刘德明升副团长,调首任685团2营副营长(教导员)、时任685团政治部主任王麓水接任团政委。



   第一一五师由晋东北南下时,第三四四旅即划归第十八集团军总部,师部直接指挥的第三四三旅(旅长陈光,政委萧华)下辖两个团:第六八五团,团长杨得志、政委吴文玉;第六八六团,团长李天佑、政委杨勇。这两个团在平型关等战斗中伤亡较大。广阳战斗之后,师部派杨勇带一批干部到晋东南扩兵。罗荣桓回到师部时,大批新兵已到。师部除把现有的两个团的兵员补满外,又新组建了一个补充团,由邓克明任团长,符竹庭任政委。1938年4月,时为中共山东省委领导人的黎玉赴延安向毛泽东汇报工作时,要求中央派一个主力团去山东。毛泽东说:“看来还要多去一些。”六七月间,由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第六八五团第二营发展组成的永兴支队(支队长曾国华)和第一二九师工兵连与抗大分校48位干部发展组成的津浦支队(支队长孙继先)便进入山东北部的冀鲁边区。他们是八路军主力部队进入山东的前锋。与此同时,中央和集总又决定调第三四三旅政委萧华率一批干部去冀鲁边区,统一领导那里的武装斗争。罗荣桓对此极为重视,他迅速抽调了一批干部随萧华前往。其中有补充团团长邓克明、政委符竹庭和第三四三旅政治部的周贯五、王辉球、王叙坤、刘贤权等共约100余人。离开山西之前,罗荣桓对晋西南军事力量作了布置。他请示中央和军委,留下补充团,与晋西南游击队合编组建为第一一五师独立第一支队(亦称晋西支队或陈支队),坚持晋西南根据地的斗争。调三四三旅参谋长陈士榘任支队长,晋西南区党委书记林枫兼政委,区党委军事部长黄骅兼副支队长,王麓水为政治部主任,刘德明为参谋长。随即,以补充团为基础充实改编为支队独立第一团。团长杨尚儒,政委曾明涛。以晋西游击支队和乡吉、洪赵、隰蒲、汾孝等特委(中心县委)领导的第一、三、四、五游击大队为基础,罗荣桓给配备了一些骨干,编为独立第二团,团长何以祥、政委马佩勋。支队成立后,成为吕梁山区抗日、反顽斗争的骨干力量。 
 

1938年4月临汾撤退时成立补充2团,由八路军晋西办事处学兵大队(何以祥负责组织和训练的)和晋西部分游击队组成,由原686团2营营长杨尚儒任团长。何以祥副团长。 陈士榘晋西独立支队开拔山东,刘德明留在山西调升到新军的决死2纵队担任副司令,(还有原补充团的营长涂则生等红军干部,留在山西加强新军的军事干部力量)杨尚儒调1团团长。

 刘德明 (1910……1942)陕西醴泉人,1925年参加国民军,1931年12月由宁都起义参加红军,1932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3月转入共产党。曾任红5军团副排长、连长、营长,红1军团教导队队长,随营学校队长,红2师4团团长,参加了苏区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开始后,任八路军115师补充团参谋长,(晋西陈士榘)独立支队第一团团长,支队参谋长,晋西北新军决死第2纵队副纵队长,决死第二纵队兼晋西北军区第8军分区副司令员,1942年2月27日在山西交城南沟村战斗中牺牲。《红一方面军人物志》
   刘正;(1915……1942)汉族;江西泰和人;1915年出生。1930年参加革命,任少先队副队长。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游击队,后编入红军独立第五师十五团当战士。 1934年,参加长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抗日挺进队纵队第五支队参谋长、三四三旅运河支队第五团团长、教导第三旅七团团长。 1942年,在河北高庄集战斗中牺牲。遗体安葬在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00、

    686团3营,原四师十二团;1939年随杨勇等留在鲁西;后组成115师独立团为教四旅一部分。


    115师进山东后第一仗,就是消灭郓城樊坝的刘玉胜。然后把686团的团长杨勇留下,率着686团第3营(营长周海彬(斌),教导员戴润生)和团教导队的一半, 在该地(运西)发展队伍。另外还有张国华带着师部直属队的两个连曾思玉后来说,是师部直属队的两个担架连。(很多人写红军连,就是写不出这两个连)

  给的番号是东进支队独立团,杨勇是团长兼政委,周海彬是副团长。 杨勇召集当地其他抗日武装开会,有个保安旅长齐子修不来,说八路的团长叫我,我不去。陈光是师长,开会我才去。

  杨勇释放了刘玉胜,刘说拉回队伍投八路。杨勇就给刘玉胜东进支队第2团的番号,那么东进支队独立团就是第1团。

  组建东进支队第1团。1营是新兵和俘虏的伪军,2营是原郓城保安部队,郓城保安副司令祝璧臣支持八路,排以上干部都由教导队派出。3营是原686团老三营。1939年8月1日的梁山夺炮之战看出,1营和2营还没有形成战斗力。2营警戒,1营才百多号人的新兵………戴润生回忆。

     7月7日,在梁山西北的黑虎庙成立115师独立旅,旅长兼政委杨勇,副旅长段君毅 祝璧臣,参谋长何德全,主任朱涤新(因病未到职),副主任欧阳文(后因朱涤新未到,升主任)。全旅三个团,1团,2团和补充团。

  1团就是东进支队第1团,团长周海彬,政委戴润生;

  2团,是张国华的两个连和第七支队编成。团长匡彬,政委张国华,主任梁仞千;
  注意:此时郓城中心县委有个“八路军山东游击第七支队,1000余人,”,“115师还整编了第七支队,师部派张国华,匡彬(各)带一个连编入第七支队”………《115师在泰西》
    补充团,团长曹志尚,政委刘星;
  这个团就是把番号给了曹志尚收编的白育普、侯宪明两支地方装;和曹志尚部与刘坤山领导的汶西大队合编的汶郓巨嘉游击队。
    独立旅成立后,刘玉胜也拉回了几百人的队伍,就把该部叫独立旅独立团(梁山夺炮之战后,蒋介石给八路军朱德电报嘉奖,等于承认了八路军在山东的存在,东进支队的代号就不必再用了,自然刘部也不必叫东进支队2团了)。10月把独立旅的警卫营与刘玉胜的独立团合编成独立旅特务团。特务团团长刘玉胜,政委方国南,副团长王永禄,参谋长卢迪,主任吕鸿。
  
    戴润生回忆梁山之战,一营是俘虏、新兵,没有形成战斗力,担负预备队。3营9连抽调为团部警卫连,当时随杨勇在肖皮口活动。  115师来鲁西时,肖皮口是齐子修占据的地盘,设卡收税。后来被杨勇部赶走。当时算友军,猛揍一顿赶走,不会追歼的。




00、1938年12月,686团抽出一个红军连归总部指挥。


00、1938年3月19日早晨,井沟之战结束。

午井沟战斗,共歼敌1000余人,焚毁汽车60余辆,缴获骡马200余匹、步200余支、机枪9挺、山炮2门及大批军用物资。 一胜利,给日军以学生打击,粉碎了其西犯黄河河防的企图,给山西人民及友军以极大的兴奋,稳定了晋西南抗战的局势,对晋西南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及陕甘宁边区的巩固均具有重要意义。

午城、井沟战斗中,我部伤亡干部59名、战士274名。战后部队进行了补充调整。旅决定将第686团的侦察连、特务连编为补充团的3连和12连,以加强补充团的战斗力。


00、张季升 邹滕西抗日游击队,队伍编为四个中队,一个卫队,有两挺重机枪,四挺轻机枪,四百多支长短枪,六百多人。与我们六八六团合编在一起,张季升同志为六八六团副团长。


00、1939年12月,罗荣桓指示六八六团会同董尧卿部反击国民党顽固派申宪武部的进犯,将申部两个团基本歼灭。战斗结束后,即根据董尧卿的要求,将其率领的二旅与六八六团合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鲁南支队。


00、1940年4月;686团和冀鲁边第六支队7团合编为鲁南支队;下辖6团(原686团)7团(六支队7团)。第一一五师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第六支队第七团(原冀鲁边区第七团,仅有4个连,以下简称七团)。团长李子英。


00、1940年10月鲁南支队(686团和7团)与原686团2营5年扩建的蒙山大队合并为115师教导第二旅六团。


    1939年1月,日军1000多人,由昔阳、和顺向辽县(左权县)一带“扫荡”。686团奉命进到武乡、榆社、辽县地区进行反“扫荡”。1月底,敌人进占辽县,向温城镇进犯。我团在温城镇以东山地,抗击敌人的进攻,激战一天,敌人退回辽县城。次日,我团在辽县城附近主动进攻敌人,毙伤敌500余人,敌向和顺、昔阳方向逃窜,我团追击到寒王镇附近,便返回辽县,敌人的“扫荡”被我粉碎。战斗结束后,我团经桐峪,进到黎城以北和东阳关附近集结,在这里过春节。彭德怀副总司令来到我团过春节,并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报告抗战形势和我团的任务。临走时调走一个连归总部警卫团建制。


00、1940年6月,经过半年多的战斗,峄县支队减员较多,一一五师首长又派王六生、刘炳才率领六八六团两个主力连队编入该部。1

00、
   686团2营5连,39年5月陆房战斗后由2营副教导员王恩吉率领同地方武装合编为蒙山大队,40年10月编入教导2旅6团(38军334团前身)。 
   686团2营6连,39年5月陆房战斗后以6连为基础,与东汶支队合编为686团新3营。 
   686团2营营部及7、8连,40年4月由营长刘炳才、教导员王六生率领进入峄县山区,与当地地方武装合编为峄县县大队,后编入 临郯费峄边联支队。41年8月,边联支队并入教导2旅5团(华野3纵队8师23团前身)。据洛阳营营史馆介绍:洛阳营一连是1928年成立的一支红军连队,曾参加过彭德怀、黄公略领导的平江起义,参加了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二连成立于1938年,曾建制于八路军总部警卫团;三连成立于1941年精兵简政时,是由编余干部组成的武工队和地方武装合编的连队;现编营属机炮连是1946年由营部机枪排扩建的。据此可知,洛阳营只有一个红军连。这涉及以下问题:1、40年4月的686团7、8连是否均为老红军连,还是其中一个红军连早已抽调后于38年重建?2、或者7、8连均为红军连,其中一个发展为洛阳营1连,另外一个后来不在洛阳营而在他部。


    686团曾与总部特务团对调一个连队,很可能2营的7连、8连就是英雄营的1连、2连,前些日子有报道朱德警卫团有一平江起义的红军连,可能就是对调的那个连——686团特务连。

00、1939年春,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进入山东,该旅所辖第六八六团在鲁南地区活动。1940年4月,由冀鲁边转战至鲁南的第六支队一部与六八六团合编成鲁南支队。张仁初任支队长,刘西元任政委,曹灿章任参谋长,张雄任政治部主任。下辖两个团。1940年冬,鲁南支队和苏鲁支队合编成一一五师教导第二旅。


00、686团扩建鲁南支队


    1938年12月,一一五师师部及三四三旅六八六团(代号为东进支队),从晋西出发,挺进山东。师长陈光(代),政治委员罗荣桓,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兼),参谋处长王秉璋,政治部副主任黄励;供给部部长邝任农、吕麟,政治委员彭显伦;卫生部部长谷广善,政治委员彭嘉庆、周显、李宽河。第六八六团,团长杨勇,政治委员杨勇(兼)。
  1939年3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向鲁西挺进。
  1939年3月1日,师部及六八六团进入鲁西郓城地区。后,师部率六八六团主力继续东进泰西,杨勇率第三营、团直一部和师直两个连留运(河)西地区。

   留运西的部队配合地方党组织发动群众,扩大武装,并与郓城、东平、汶上等地的地方实力派和进步人士建立了统战关系。1939年5月,六八六团第三营扩编为一一五师独立团,师直两个连扩编为七支队。7月,两部合编为一一五师独立旅,辖2个团。旅长杨勇,政治委员杨勇(兼),副旅长段君毅,参谋长何德全,政治部主任欧阳文。第一团,由独立团改称,团长周海彬,政治委员戴润生;第二团,由第七支队编成,团长匡斌,政治委员张国华。
  1939年8月,为加强对地方武装的领导,八路军第一纵队决定,成立第二军区(亦称鲁西军区),由一一五师独立旅兼军区机关,隶属第一纵队,由一一五师兼管。辖3个军分区。司令员杨勇(兼),副司令员段君毅(兼)。
    1940年3月21日,独立旅与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机关合并,恢复三四三旅番号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