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六团征战历程-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有来无回。很快,我同团长周海滨同志率第3营按照师部的命令,向指定地域急进。中午时分,部队隐蔽地集结在梁山东南的小胡庄一带待命。
    这股敌人渡河后,大摇大摆地沿着大路西进,做梦也没想到这里还会埋伏着八路军的主力部队。当他们进至前集、刘庄、石头园一带时,预伏在大路两侧青纱帐里的师特务营两个连,机枪、手榴弹一齐泻向敌人行进队列,日军被打得晕头转向,遭到重大伤亡。为迷惑敌人,他们打了一阵之后,即撤出战斗。下午,日军窜到梁山地区的独山庄。
     第3营到达集结地域后,我们即按罗政委和陈代师长的指示,带排以上干部,隐蔽地抵近独山庄,观察地形,区分战斗任务。从望远镜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敌人有的在架锅做饭,有的在树阴下休息、睡觉,有的还下池塘洗澡。独山上只有几个哨兵在游弋,没有构筑工事,两门大炮躺在庄南一所大院的门外,庄东一座独立院有敌人出入。可以看出,敌人是很麻痹的,一点也没有陷入了包围圈内的惊恐迹象。根据观察情况,团长作了战斗部署。战斗打响后,令我团第10连以一部兵力首先抢占独山高地,切断敌人向梁山逃窜的退路,第11连、12连和10连的另一部,同时从东、南、西三面,配合从北面进攻的师特务营两个连,四面向敌人发动猛烈进攻。
    黄昏后,在统一号令下,四面部队一起发起攻击。我团第11连在连长李新发率领下,由南向独山庄实施主要突击;10连在右翼以一部兵力迅速占领了独山高地,连长高纯义、指导员彭侯峰率连主力同11连并肩夹击敌人;12连连长苟金礼带全连向庄东土墙院攻击;师特务营部队由北向南推进。经过反复争夺,包围圈越来越小,敌人大部死伤,余下的敌人,龟缩在一个独立的、方形的骡马大店和附近一所砖窑里死守。这里易守难攻,一时,战斗成胶着状态。
         这时,已过午夜,我担心天明前如果不能解决这股敌人,天亮后,日伪军会来增援,梁山地处平原,于我不利。罗政委派师司令部通信科长周柱安同志到我团了解战况,并指示要我们火速派一名团的干部到师指挥所去汇报战斗进展情况,受领新的任务。团里决定派我去。
       师指挥所设在梁山主峰西侧的郝山头上,我赶到指挥所时,罗政委正伏在地图上疑思。我向罗政委和陈代师长简要汇报了战斗进展情况,罗政委略带倦意的眼睛亮了,脸上露出欣慰的微笑,连声称赞说:“打得好!”在同陈代师长略一商量后,罗政委胸有成竹地对我说:“窜犯梁山地区的骄敌是孤军深入,遭我打击后,已伤亡过半。现在敌人妄想固守待援。但汾上敌人兵力空虚,抽不出援兵来,从其他据点调集,最快也要明天中午才能到达梁山地区。”他亲切地叮嘱我说:“你们告诉部队,只管放心地打,不要顾虑敌人的援兵,师已派骑兵连抵袁口镇监视、阻击援敌,现在战斗势态对我非常有利,你们要继续深入动员,集中力量,一鼓作气,穷追猛打,争取明天上午10点前全歼残敌。”停了一下,他又补充一句:“兵书上说两强相遇勇者胜,我看是很有道理的。师长,你说呢?”陈光同志点点头不由地笑了。
最后,罗政委转过身来,紧紧地握住我的手,眼里闪烁着希望和信赖的神情,轻轻地说了一句:“快回去吧,我们等待你们的胜利消息!”
        听了罗政委的指示,心情非常激动,他那亲切的目光,泰然的神色,坚定的决心,使我更加振奋起来,原有的担心、顾虑,一扫而光。我赶回前沿阵地后,立即向干部、战士传达了罗、陈首长的指示,大家感受到了首长的巨大信任,受到了极大的鼓舞,表示一定要提前解决这股残敌。我协助团长重新调整了组织,作了具体部署,对部队作了深入动员,同特务营部队一起,很快又向残敌发起了新的攻击。机枪的扫射声,手榴弹的爆炸声,伴随着战士们的喊杀声,汇成一股无坚不摧的洪流,向着固守在骡马大店和砖窑的残敌席卷而去,部队同敌人展开了逐屋的争夺。
       经过激烈拼杀,白刃格斗,到8月3日晨,终于将固守在骡马店和砖窑内的残敌全部歼灭。这一仗,消灭日军300余人,缴获意大利造新式野炮两门,九二步兵炮一门,轻重机枪15挺,步枪150余支,战马50多匹,打扫战场时,发现这支日军部队的指挥官长田敏江少佐的尸体,据说他是日本天皇的亲戚。
        梁山战斗的胜利,狠狠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人民群众抗战必胜的信念,激发了群众的抗日热情,创造了在平原地区歼灭日军的模范战例,用事实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所谓八路军“游而不击”的造谣和诽谤。战后,仅梁山周围和东平湖畔,就有两千多名青年参军参战,地方武装蓬勃发展,抗日斗争的烽火在鲁西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更加熊熊燃烧了起来。


           
15、 教4旅10团团长牺牲

    教4旅10团(686团3营即红12团)冀鲁豫反“扫荡”

  团长为掩护战友牺牲   

    很多时候,方老不愿意提及肖明这个名字——这个名字的背后,是一段血与火的记忆。   
    1939年,686团扩编为教导4旅,方国安被任命为10团政委,那时候的团长是肖明,部队在微山湖以西地区活动。第二年,为了应对鬼子发起的“12月大扫荡”,部队化整为零,分成了5个小队,方国安和肖明带着200多人的队伍。   
    1940年12月,鬼子采取“铁壁合围”,“囚笼政策”、“三光”政策,先后投入了4万多兵力,在微山湖以西进行着扫荡。   
    65年后的今天,方国安仍清晰地记得那个夜晚,“1940年12月21日,我们部队陷入了鬼子的包围圈,肖明一看形势紧急,带着十几个战士迎着鬼子冲了上去,在他的掩护下,我顺利突围,可是他……”
    当方国安突出重围,在原处回望村子的时候,只见满天的火光。一位突围的战士报告说,团长和警卫连战士全部牺牲了。众人失声痛哭,“那一年肖明才34岁,他死的时候新婚仅4个月。”方国安还记得,肖明结婚前不久对他说的那句话:“老方,我们肖家兄弟三个就剩下我一个了,哥哥和弟弟一个在长征中牺牲,一个在打平型关时给小鬼子刺死,我再不找老婆,我们肖家都绝后了。”   
    在《湖西党史》上,如此记载这个夜晚:“十二月,日军32师团对我湖西根据地进行拉网大扫荡,单县首当其冲,湖西专署在单县马桥被敌包围。专员李贞乾和10团团长肖明等四十余人壮烈牺牲。”


    686团1940年已经扩建教2旅、教4旅。

   教導第二旅
   教導第二旅,由獨立支隊第1團、魯南支隊、蘇魯支隊編成。旅長曾國華、政治委員符竹庭、參珠L何以祥、政治部主任王麓水 
   第四團:團長鍾本才、政治委員吳岱、副團長賀健、政治部主任賈正遠 
   第五團:團長曾明桃、副團長王六生、政治部主任楊永松 
   第六團:團長蔡正國、政治委員劉西元 

   教導第四旅兼湖西軍區,旅長兼司令員鄧克明,政治委員張國華,副旅長楊尚儒,參珠L匡斌,政治部主任戴潤生。 
   第十團:團長肖明,政委方國南,政治處主任黃佑陵。 
   第十一團:團長王根培,政委劉仁貴。 
   獨立團:團長盧迪,政委曾子魯,副團長楊吆!!
   湖西軍分區:司令員胡云生、政治委員潘復生、副司令員郭影秋、參种魅蝿⒑衽唷
   鉅南軍分區:司令員匡斌、政治委員盧迪、參痔庨L董正洪、政治部主任彥海鵬 

16、甲子山风云


    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同时面临着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为了使自己处于有
利位置,团结国民党左派和其他进步力量,成了八路军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山东,能够成为
八路军天然盟友的只有原东北军。从红军到达陕北后不久,红军和东北军就开始合作,这种
合作最终促成国民党与共产党建立统一战线。115师到山东后,仍继续同东北军保持联
系,开始时双方关系也相当不错。但是随着蒋介石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在山东的东北军内
部发生了明显的分化,进步力量与反动力量之间展开了尖锐的斗争。
    1940年9月,东北军第57军军长缪澄流与日军第21师团订立了反共投降密约,
该军爱国将领第111师师长常恩多与第333旅旅长万毅(共产党员)率部发动了
“九·二”锄奸运动,控制了57军军部(缪澄流逃脱),发表了抗日锄奸通电。但是东北
军中的顽固势力,在蒋介石的支持下,不仅保护了缪澄流,而且加紧打击进步力量,指挥部
队同八路军搞摩擦。1941年2月17日,第111师331旅旅长、坚持反共立场并同
日伪军有联系的孙彩焕等,乘师长常恩多患肺结核病重之机,扣押了万毅。留在该师的其他
共产党员,有的被迫撤离,有的被关押,有的竟被杀害。在孙彩焕等人的控制下,第111
师不断与八路军滨海地区的部队发生摩擦。3月间,蒋介石给于学忠发来密电,要秘密处决
万毅。但于学忠舍不得这员虎将,因此迟迟未予执行。7月间,蒋介石派特务到57军监斩
万毅。在这危急时刻,常恩多决心不让第111师落入反动分子手中,就与于学忠总部的少
将主任秘书郭维城紧急磋商,委托他率第111师的大部于8月3日摆脱国民党的控制。起
事之前,郭维城秘密通知了在狱中的万毅,万毅逃出并到达山东分局的驻地。
    8月4日,山东分局闻讯召开了紧急会议,研究对付“八·三”事变的政策。罗荣桓也
参加了这次会议,并就这一事件的意义和应该采取的对策发表了意见。他指出,当前共产党
的方针是“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对待国民
党军队决不是要去进行分化和瓦解,但111师的事件是蒋介石分裂倒退政策逼出来的。事
变的性质是正义的、进步的,是与全国人民的抗战、团结、进步的要求一致的。八路军必须
予以支援。但这个师仍是一支旧军队,缺乏群众基础,加上整个东北军中反动势力很大,必
然要镇压和分化这支部队。因此,在该部队可能出现混乱时,共产党应该从各方面支持他
们。罗荣桓提议,派万毅和以前从这支部队撤出的地下党员王维平立即到111师去,与事
变领导人一起稳定队伍。
    虽然与会的大多数人支持罗荣桓的意见,可是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如此处理存有疑虑。
他们的理由是,从大局上看,共产党的主要方针是要与国民党进行合作,并且与东北军合作
又是共产党统一战线的重点。一旦八路军在这一事件中陷得太深,就会与原东北军发生矛
盾,使八路军在山东树敌太多,并给国民党反动派提供口实。
    这些人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在山东,共产党太需要同盟者了。如果八路军再失去东北
军,那么自己将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但是,事情的发展正如罗荣桓预料的那样。由于仓促行动,东北军的反动势力刚一苏醒
过来,就立即对郭维城所率进步力量进行疯狂的反扑。孙焕彩纠集一些部队抢占了位于日
(照)莒(县)边界、日莒公路以南的甲子山。参加事变的原东北军111师大部被迫转至
八路军的根据地进行休整,师长常恩多在转移途中病逝。
    甲子山所处的地理位置,就像一个楔子伸入当时已是八路军根据地滨海地区的中部,孙
焕彩的行动,也严重地威胁着滨海根据地的安全。
    面对这一形势,罗荣桓与朱瑞、黎玉、陈光等人共同研究,决定调部队协助第111师
进步力量,在8月中旬发起了讨伐叛军孙焕彩的战斗,收复了甲子山。第111师仍然使用
原番号,经官兵代表民主选举,万毅担任了师长,郭维城任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王维平任
副主任。同时,从115师和抗大一分校抽调一批优秀的政工干部和模范战士支援111
师,充实连队,加强机关。罗荣桓还亲自到这个部队向广大官兵作时事报告,讲解国际反法
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形势,使大家眼界大开,精神振奋,稳定了情绪,提高了抗日觉悟。
    虽然111师的番号没有改,但实际上,这支部队已成为接近于八路军政治立场的力量。
    1942年10月,逃到日莒公路以北的孙焕彩又举兵侵占了甲子山区。山东军区曾帮
助第111师进行第二次甲子山讨叛战役,后因日伪军进行冬季“扫荡”而停止。孙焕彩控
制着甲子山以南的部分地区,对八路军大搞摩擦,成为滨海根据地的心腹之患。在罗荣桓的
建议下,山东分局和山东军政委员会决定集中优势兵力,于12月中旬支援第111师,发
起第三次甲子山讨叛战役。参战部队主要有刚从苏北调回的教导5旅、教导2旅第6团、山
东军区第2旅第5团和第6团、滨海分区独立团等单位。
    在此之前,根据中央的指示,为支援在“皖南事变”遭到重大挫折的新四军,山东的八
路军曾调一部分力量去支援新四军,后来根据情况的变化,一部分已划归新四军指挥的部队
又回到山东八路军的建制。上述从苏北调回的部队就属于这种情况。
    在战役发起之前,罗荣桓到教导5旅,看望了刚归还建制的指战员,并向大家作了战斗
动员。他说:夺回甲子山,对支援第111师,巩固和扩大滨海根据地,有着极其重要的意
义。他用手指着甲子山方向说:“你们要把孙焕彩这个钉子拔掉,在那里安家!”
    12月17日,陈光到前线亲自指挥这次作战。处理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是陈光的弱项,
但指挥打仗则是他的强项。经过察看地形和侦察,陈光决定采用中心开花的战术。具体部署
是:以教导5旅从东面绕过朱芦和刘家东山去攻占孙焕彩的驻地石场;以教导2旅第6团、
山东军区第2旅第5团和第6团从西面攻占祉坊;以第115师迂回占领甲子山制高点。乘
夜各路隐蔽进入攻击阵地,待第111师占领甲子山后打信号弹,各路一齐出击,占领石
场,然后乘乱歼灭孙焕彩部。18日晚,部队按部署展开。开始一切都很顺利,第111师
打了信号弹后,西线部队占领了祉坊,但东线部队出了岔子,被向导带错了路,结果是南辕
北辙,不是北上石场而是南下到了朱芦。待发现这一错误时,天已经大亮了,再返回去攻石
场,必须经过孙焕彩的刘家东山阵地。在此情况下,陈光决定强攻刘家东山。
    攻击开始后,敌人凭借用石条修筑的坚固碉堡,用密集的火力进行顽抗。教导5旅伤亡
很大,进攻未能奏效。看来,打仗不能光靠死打硬拼,还需要打巧仗。
    正在师部参加生产节约大会的罗荣桓,听说战斗打得不顺利,就马上带上一个骑兵排,
赶到前线,一直来到距敌只有500米的指挥所,主持指挥员们开会,研究打法。朱瑞和陈
光都参加了会议。大家分析了敌情,研究了初战不利的教训,决定改变打法。然后,山东纵
队第2旅用炸药包摧毁了敌人的坚固工事,战斗发生了转机。在八路军强大攻势压迫下,孙
焕彩支持不住了,很快就率残部仓皇逃跑,甲子山区终于被八路军收复。


17、686团团长王凤鸣叛变


    王凤鸣所在的四大队隶属于苏鲁豫支队。“肃托”事件发生后,支队政委吴法宪没有露面。罗荣桓到湖西后便打电报,叫吴法宪迅速从陇海路南到湖西来,但吴法宪行动迟缓。 

罗荣桓严肃地责问道:“你是支队政委,湖西发生了这样严重的问题,你为什么不来处理?” 

“王凤鸣把梁兴初都抓起来了,我来也处理不了。”吴法宪说。 

其实,吴法宪是怕王凤鸣把他也给抓起来。 

对于吴法宪的胆小和失职行为,罗荣桓进行了严肃批评,报请上级批准后,将吴法宪作降职使用,由支队政委改任支队政治部主任。 

罗荣桓以果断的措施挽救了湖西的危局,区党委和湖西各县县委陆续恢复了工作,湖西抗战形势逐步好转。 

1940年10月,罗荣桓和陈光在关于115师干部配备问题给八路军总部和中央的电报中提出:“王凤鸣因肃托错误严重,拟撤销工作调回政治部,在部队内开展深入斗争。” 

山东分局的同志离开湖西后,于1940年3月派了一个调查组去湖西;6月,写出了《关于苏鲁豫边区肃托斗争的总结报告》,以大量事实揭露了暗害分子王须仁等人的罪行;同时发出《关于总结第五区党委肃托斗争的训令》,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处理意见。 

不久,山东分局又派人对湖西“肃托”事件中因受累被捕在酷刑下被逼承认参加“托派”而尚未遭到杀害的大批同志,均看成是“自首”、“变节”或“叛变”行为,分别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处分,致使许多同志意见纷纷。 

中央对此问题非常重视。 

罗荣桓一贯是与人为善的,总是把干部往好里估计,所以,毛泽东曾对他夫人林月琴说,老实,是罗荣桓一大特点。这一次,王凤鸣在他面前痛哭流涕,说自己上了王须仁的当,还真以为他被坏人当枪使了,再加上他从小当红军,当过自己的警卫员,罗荣桓是亲眼看着他在革命队伍里长大的,因而认为他的本质还是好的,只是犯了严重错误,在对他进行批评教育后调到686团当团长。 

对白子明的处理也不重,仍然任命他为改组后的苏鲁豫边区党委书记。白子明长得很帅,身材挺拔,相貌堂堂,罗荣桓和其他同志对他也是有好感的。 

只是对于王须仁,给人的第一印像就不好,觉得他很阴,决定将他带回鲁南山区,送交山东分局社会部进一步审查。考到当时的战争环境,没有缴他的枪,还有警卫员,只是让几名战士前后夹着他行军。 

王须仁一路上沉默寡言,脸色如死灰。 

当部队到达湖东的费县白彦村时,己经看得见浮在天边的一抹群山了,王须仁畏罪自杀。 

王须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