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的国外评论,说得不大客气了:〃毛泽东习惯于自己指定自己的接班人。他最初选择了刘少奇,被他发动〃文革〃打倒了。他又选择了林彪,而林彪却反叛了他。这一次他指定王洪文为接班人,天晓得这个年轻的接班人后来会怎么样?〃
在召开中共十大的日子里,张春桥忙得喘不过气。他担任大会秘书长。须知,这个职位向来是由党内重要人物担任的……中共七大的秘书长为任弼时,而中共八大的秘书长则为邓小平。8月30日,中共十届一中全会公布选举结果: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李德生。张春桥呢?他的名字出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名单中。
望着中共十届一中全会新闻公报,张春桥的心情是沮丧的:忙忙碌碌起草了中共十大的政治报告,忙忙碌碌担任了大会秘书长,结果只落得个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在他的名字之前,如今不仅多了一个第三号人物王洪文,还增加了叶剑英、李德生。
望着叶剑英的名字,张春桥由沮丧转为恼怒了。本来,在林彪集团覆灭之后,张春桥以为凭着他在庐山会议上的一身冷汗,理所当然会得以擢升。不料,林彪的倒台,却导致了〃二月逆流〃的平反,那一批在怀仁堂里坐在张春桥对面的老帅、副总理复出了!
1971年11月4日,毛泽东在接见成都地区座谈会代表时,便宣布为〃二月逆流〃平反。毛泽东说:〃你们再不要讲他(引者注:指叶剑英)〃二月逆流〃了。〃二月逆流〃是什么性质?是他们对付林彪、陈伯达、王、关、戚。王、关、戚那个〃五·一六〃要打倒一切,包括总理、老帅。老帅们就有气嘛,发点牢骚。他们是在党的会议上,公开的,大闹怀仁堂嘛!缺点是有的。你们吵一下也是可以的。同我来讲就好了。那时候我们也搞不清楚。〃
于是,老帅们、副总理们一一恢复名誉。就连被打成〃二月逆流黑干将〃的谭震林也平反了。显然,他们没有一个会与张春桥握手言欢的。
目前,当当网、卓越网、北发网有售
发行热线:010…653695276536952965369509
邮购热线:010…65369530
王洪文陪同毛泽东十六次会晤外国首脑
也许是历史的巧合,1973年9月13日……林彪自我爆炸整整两周年的日子,王洪文与毛泽东的合影,第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
《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新华社9月12日所发出的电讯《毛泽东主席会见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电讯提到了当选才十几天的中共中央副主席王洪文。
这是王洪文有生以来第一次参加重大的外交活动。
电讯全文如下:
新华社1973年9月12日讯
毛泽东主席9月12日下午五时会见了法兰西共和国总统乔治·蓬皮杜。双方在无拘束的气氛中,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法国外交国务秘书让·德利普科夫斯基参加了这次会见。
贵宾们由周恩来总理陪同来到毛主席住处,首先在门口受到王洪文副主席的接待。
毛主席、蓬皮杜总统见面时,双方长时间地握手。毛主席对蓬皮杜总统前来我国访问,表示热烈欢迎。蓬皮杜总统说:我为有机会同你见面,感到非常荣幸,因为你使世界改变了面貌。他还转达了戴高乐将军生前怀有的同毛主席会见的愿望。毛主席在随后的谈话中回顾说,十年前在戴高乐将军的推动下,法国在西欧国家中第一个同中国建立了完全的外交关系。他请蓬皮杜总统回国以后向所有他见过的法国朋友问候。
会见时在座的有王海容、唐闻生、齐宗华、罗旭。
《人民日报》刊登了中法首脑会晤时的照片。在中南海,毛泽东那间堆满古书的书房里,毛泽东、蓬皮杜居中,两侧为周恩来、王洪文。这样的外事安排,最清楚不过地向全世界表明了王洪文的接班人地位。
这一时期,毛泽东总是在中南海他的书房里会见外宾。美国作家斯诺与毛泽东的长谈,也是在这间书房里进行。斯诺1971年在第四期美国《生活》杂志上曾这样描述过:
虹←桥书←吧←。←
第30节:毛泽东一度选定王洪文接班(23)
〃毛宽敞的书房里四面都是书架,书架上摆满了数以百计的中文书籍,其中也有少量的外文书籍。许多书中插着注有解释的、作书签用的纸条。大写字桌上高高地堆着报刊和手稿。这是正在从事写作的作家的工作室。通过宽敞的窗户,可以瞥见园景,据说主席亲自在园子里种植蔬菜和试种庄稼。……〃
当上中共中央副主席之初,王洪文进进出出于毛泽东的书房,一次又一次参加会见外国首脑。毛泽东确实把这个年轻人当作助手培养,寄予了厚望。毛泽东让王洪文与外国首脑见面,让他出现在照相机、电影摄影机、电视摄像机镜头前,树立他的威信,便于他接班,每一次参加会见外国首脑,都是对王洪文的一次大宣传:他的名字出现在众多的电讯上,他和毛泽东、周恩来、外国首脑的合影,印在中国的大报小报上,印在世界各国的报刊上。
〃Wang Hongwen〃,随着新闻媒介的传播,原本不名一文,如今在全世界享有颇高知名度。
1973年9月23日下午,毛泽东会见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副总统侯赛因·沙菲,进行两小时的交谈。在座的是周恩来和王洪文。
1973年10月13日下午,毛泽东会见加拿大总理皮埃尔·埃利奥特·特鲁多总理。参加会见的是周恩来和王洪文。在中南海的书房里,特鲁多总理坐在毛泽东和王洪文之间,周恩来反而被安排在一个角落里,他和毛泽东之间坐着外交部部长助理、毛泽东的侄孙女王海容。
1973年11月2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书房会见澳大利亚总理爱德华·高夫·惠特拉姆。陪同会见的是周恩来和王洪文。
五天之后……1973年11月7日,毛泽东会见塞拉勒窝内共和国总统史蒂文斯。坐在毛泽东两旁的还是周恩来和王洪文。
1973年12月9日,当毛泽东会见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陛下和皇后时,王洪文和周恩来在座。这时的王洪文,坐在那格子布沙发上,已不像最初几次那般拘谨,正襟危坐,毕恭毕敬,而是翘着二郎腿,斜倚在那里。
在1973年,王洪文参加了这样六次高级首脑会见。在外国记者的眼里,王洪文也就成了中国的首脑人物。一位英国记者写道:〃三十八岁的上海造反领袖王洪文,已明白无疑地成为毛的继承人。毛在中共十大之后每一次会见外国首脑,坐在他的两侧总是周和王。周已七十五岁,是毛的同辈战友。因此,毛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向全世界表明,王是他的接班人。未来的中国,是王洪文的中国。毛显然已经吸取林彪事件的教训,不再把接班人的名字写入中共党章。但是,毛仍明确地指定了自己的接班人。因为毛毕竟已是八十老翁,随时都可能发生意外。毛在生前指定接班人,为的是在他突然亡故时,可以使人口众多、派系纷争激烈的中国,有一个众所公认的领袖,避免中国的内战和混乱。……〃
这位英国记者是有眼力的,说出了毛泽东没有说出的潜台词。
1974年上半年,毛泽东依然采用〃毛、周、王〃的阵营,十次会见外国首脑:
1月5日上午,会见日本外务大臣大平正芳;
2月22日下午,会见赞比亚共和国总统肯尼思·戴维·卡翁达博士;
2月25日,会见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革命委员会主席、政府总理胡阿里·布迈丁;
3月25日下午,会见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总统朱利叶斯·克·尼雷尔;
4月2日,会见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及副首相兼国防大臣、人民武装力量总司令乔森潘;
5月7日上午,会见塞内加尔共和国总统列奥波尔德·塞达·桑戈尔;
5月11日晚,会见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总统布托;
5月18日,会见塞浦路斯共和国总统马卡里奥斯大主教;
5月25日,会见英国首相希思;
5月29日下午,会见马来西亚总理侯赛因。
这样的〃毛、周、王〃模式,在会见外国首脑人物时,总共进行了十六次。
1974年6月1日,就在会见马来西亚总理侯赛因之后,周恩来病重,不得不住入北京医院。他在5月19日、23日、25日曾三次发生缺氧病状,大夫劝他必须入院动手术。从此,周恩来总是在北京医院会见外宾。
。←虫←工←桥书←吧←
第31节:毛泽东一度选定王洪文接班(24)
1974年7月5日,报上刊登周恩来会见美国民主党参议员亨利·杰克逊和夫人时,首次披露了会见地点是北京医院。周恩来病重的消息,在全世界引起了震动。
毛泽东也许久没有露面。1974年9月4日,毛泽东在书房会见多哥总统埃亚德马时,坐在毛泽东之侧的,不再是王洪文,而是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
从此之后,毛泽东会见外国首脑,再也没有要〃王副主席〃参加!
是王洪文外出了吗?不,王洪文在北京。
毛泽东有意疏远了王洪文,使王洪文的接班人的形象逐渐变得模糊起来。用外国记者的话来说,〃王洪文失宠了〃。
9月10日,毛泽东会见尼日利亚联邦军政府首脑戈翁将军,在座的是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
9月19日上午,毛泽东会见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总统达达赫,陪同会见的是邓小平。
10月5日,毛泽东会见加蓬共和国总统邦戈,在座的还是邓小平。
10月20日,毛泽东在湖南长沙会见丹麦王国首相哈特林,在座的居然仍是邓小平。
毛泽东从1974年10月13日凌晨,由汪东兴陪同,乘火车抵达长沙,在那里竟住了一百一十四天,直至1975年2月3日才返回北京。
在长沙期间,毛泽东六次会晤外国首脑。继会见丹麦首相之后,那五次会见,也始终没有王洪文的份。
11月6日晚,毛泽东在长沙会见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总理兼外长威廉斯博士,李先念陪同。
11月12日下午,毛泽东会晤也门民主共和国主席鲁巴伊,邓小平陪同。
12月17日,毛泽东会见扎伊尔共和国总统蒙博托,由邓小平陪同。
1975年1月,毛泽东在长沙会晤马耳他和联邦德国贵宾,陪同者仍为邓小平或李先念。
王洪文〃失宠〃,连外国记者都已看出来了。作为〃接班人〃,王洪文怎么会那样快失去了毛泽东的信任?
林彪从1969年4月中共九大被确定为〃接班人〃,到1970年8月庐山会议(中共九届二中全会)上〃翻车〃,不过一年零四个月。
王洪文从1973年8月中共十大成为〃第三号人物〃,到1974年7月17日受到毛泽东尖锐批评,连一年都不到!
是毛泽东亲自选定了王洪文为接班人,他是王洪文坐着〃火箭〃上升的推力;又是毛泽东发觉王洪文不适宜于作为接班人,特别是几经教育之后王洪文仍不悔改,毛泽东对他投了不信任票。
▲BOOK。▲虹桥▲书吧▲
第32节:四人结帮斗〃周公〃(1)
第二十一章 四人结帮斗〃周公〃
江青〃迫不及待〃攻击周恩来
在1973年8月30日中共十届一中全会选出了中共中央机构中,江青的地位大大地降低了!本来,她已经成为仅次于毛泽东、周恩来、康生的第四号人物,如今却只是二十一位政治局委员中的一个!
不过,虽说江青〃降位〃,但王洪文却〃擢升〃。王洪文是张春桥、姚文元一手扶植的,诚如张春桥、姚文元是她一手扶植的一样。王洪文成了钓鱼台的新居民,成了江青的新伙伴。
于是,江青、张春桥、姚文元这〃三人核心〃中,增加了一位重要成员……王洪文。
江青和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结成了〃联盟〃,在政治局中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势力。
江青攻击的目标,不言而喻……周恩来!
这是因为毛泽东的身体状况已是一年不如一年,成为风中残烛了:中共十大举行闭幕式时,在帷幕拉开之前,毛泽东已端坐于主席台上。散场时,直至代表们退尽,他才离开。毛泽东已经步履不稳,要由工作人员扶着走路。所以,在中共十大新闻纪录片中,既没有毛泽东入场镜头,也没有他退场镜头!虽说报纸上仍吹嘘他〃神采奕奕〃。
周恩来成了江青一伙的权力障碍。在江青看来,只有攻倒了周恩来,大权才能落入她的一伙手中……王洪文已成了她的〃伙〃中之人。
中共十大刚刚结束,在新的政治局里,江青就开始向周恩来发动攻击了。
那是1973年11月10日至14日,美国国务卿兼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又一次访华。
周恩来虽已患病,尚能正常工作。他跟基辛格进行了长时间的会谈。
这位戴着黑框宽边眼镜的基辛格博士颇为敏感,他后来在《动乱年代》一书中如此回忆:
1973年11月12日星期一,我们开始明白在这次访问中为中国外交政策规定官方路线的并不是周恩来。那天午后较晚的时候,我们应邀去见毛泽东主席。同过去会晤主席的所有情况一样,这次召见也是命令式的,收到邀请时我们正在举行研究情况的例会。我和周恩来同乘一辆中国轿车沿着现在已经熟悉的路线前往毛泽东在皇城里的朴素的住处。摆着一张乒乓球台的门厅和沿墙摆满书籍、中间是摆成半圆形的沙发的书房也是我们相当熟悉的了。但是,在带着具有嘲弄味道、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特有微笑迎接我们的那位意志力的化身面前,人们是永远不可能习以为常的……
基辛格感到〃为中国外交政策规定官方路线的并不是周恩来〃,而是毛泽东。本来事实确是如此,但基辛格的这一感觉,有其特殊之处。
基辛格当时并不知道,就连他写回忆录时也未必知道:毛泽东批评了周恩来!
事情是由参加周恩来、基辛格会谈的翻译引起的。毛泽东在会见基辛格之前,召见了那位翻译,听取会谈情况。翻译在汇报时说及,周恩来对有些问题的意见不请示主席、不报告主席,他被美国的原子弹吓破胆!
毛泽东偏听偏信了翻译的不如实的意见。他在跟基辛格会谈时,态度格外强硬,所以连基辛格都明显感到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制订者是毛泽东,不是周恩来。
11月14日,中美双方发表了《公报》,周恩来送走了基辛格,毛泽东就要求政治局开会,批评周恩来在跟基辛格会谈中犯了〃右的错误〃。
那时,毛泽东已不大出席政治局会议,会议通常由周恩来主持。
江青知道毛泽东批评了周恩来,喜出望外。在政治局会议上江青显得格外激动,把久久郁积在内心的对周恩来的不满,倾泻出来。
江青尖锐地说:〃这是第十一次路线斗争!〃
〃大秀才〃姚文元马上附和江青的这一新见解。
所谓〃第十一次路线斗争〃,那是因为按照当时流行的说法,中共党内已进行过十次路线斗争,被斗争的代表人物是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罗章龙、王明、张国焘、高岗、彭德怀、刘少奇、林彪。江青的意思是,如今所进行的是〃第十一次路线斗争〃,其代表人物便是周恩来!
江青还当着周恩来的面说,他〃是迫不及待地要取代毛主席〃!
江青那张〃刀子嘴〃,也真是够锋利的了!
周恩来毕竟富有涵养,端坐不动。他跟江青打交道打了那么多年,深知其人。
毛泽东听了关于政治局会议情况的汇报,感到江青讲话太过分。
11月25日,毛泽东收到一封署名〃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来信,信中批评江青〃民主作风较差〃,把文艺强调过分,在文艺工作中不执行双百方针等等。信中认为,〃一切为样板戏让路〃的口号是不恰当的,称江青为〃文化大革命的英勇旗手〃也是不恰当的。
倘若此信落到江青手中,非要追查那个〃普通共产党员〃不可,非要打成〃现行反革命〃不可,毛泽东却在来信上,写了一段批示:
〃印发政治局各同志。有些意见是好的,要容许批评。〃
毛泽东实际上是借〃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来信,批评了江青。
半个月后……12月9日,毛泽东会见了尼泊尔比兰德拉国王和艾什瓦尔雅王后之后,把陪同会见的周恩来、王洪文以及王海容、唐闻生留了下来。
晚年的毛泽东,几乎不出席会议,见他很不容易。会见外宾之后,把陪同的人留下来聊几句,成了那时毛泽东的特殊的跟主要党政领导人会面的方式。
那天,毛泽东先是说:〃这次会开得好,很好。〃他说的〃这次会〃就是批评周恩来的政治局会议。
毛泽东接下去又说:
〃就是有人讲错了两句话。一个是讲十一次路线斗争,不应该那么讲,实际上也不是。一个是讲总理迫不及待。他(引者注:指周恩来)不是迫不及待,她自己(引者注:指江青)才是迫不及待。〃 (注:《中国共产党执政四十年》,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年版。)
→虹→桥→书→吧→BOOK。
第33节:四人结帮斗〃周公〃(2)
毛泽东的话,挫败了江青发起的对周恩来的攻击。毛泽东指出江青〃才是迫不及待〃地想当主席,可谓一针见血。
目前,当当网、卓越网、北发网有售
发行热线:010…653695276536952965369509
邮购热线:010…65369530
王海容、唐闻生成为特殊的〃桥梁〃
此处要顺便提一下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