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陵全攻略:来龙去脉-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的。因为关中不但处于北魏的版图中,而且拓跋氏已经汉化。在此之前至西汉丧乱,前后长达五百年之久,那些“先贤列圣”的陵墓不知有多少遭到毁坏!
  到了隋朝,尽管隋炀帝一生很荒唐,但他即位初在保护帝陵方面还做过一些有益的事情。大业二年(606年)十二月诏书曰:“前代帝王因时创业,君民建国礼尊南面,而历运推移,年世未久,丘垄残毁。自古以来,帝王陵墓可给随近十户,免其杂役,以供守视。”居住在帝王陵墓附近的十户农民,被免除了隋政府的杂役,既不脱产,又能兼护陵墓,可说是两获其利的好办法。
  唐朝的护陵和致祭,前后有些变化。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下令:“自古明王、圣帝、贤臣、烈士坟墓无得刍牧。春秋致祭。”可到了唐高宗时,则放弃了对始皇陵的保护和祭祀,所持理由是“贞观之礼无祭先代帝王之文”。显庆二年(657年)六月,礼部尚书许敬宗等奏本,提出根据行状,确定祭祀的五条标准,即法施于人、以死勒事、以劳定国、能御大灾、能捍大患。据此,“始皇无道,所以弃之。”到了天宝七年(748年),唐玄宗在兴庆宫“受册徽号。大赦天下”,他一高兴,为三皇以前的帝王在京城立祠庙的同时,包括“忠臣义士、孝妇烈女、德行弥高者”在内,广泛地进行了一次调整,并使“历代帝王肇迹之处”的郡除置庙外,还增加了配享。这次明确了“秦始皇都咸阳,以丞相李斯、将军王翦配”,终算是给了他以“合法”的地位。
  李唐王朝经过黄巢起义的打击,从根本上动摇了统治根基。但朱温降唐后,又于公元907年篡唐,建立起后梁王朝。自此出现的五代十国,就再一次开始了割据混战的时期。陕西的关中地区同广阔的中国北方一样,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等五个小王朝,约半个世纪的时间。前此的帝王陵墓,无人管理,成了荒冢。以政治投机为能事的军阀温韬,在后梁时任节度使兼领静胜军,于藩镇七年内竟盗挖了所有的唐陵,“取其所藏金玉”,成为有名的罪在不赦的“盗墓贼”。秦汉陵墓之所以幸免兵匪的浩劫,并不是这些人发什么善念,而是他们知道这些陵墓早已被破坏过,比不上挖唐陵盗宝来得“实惠”。尽管如此,秦始皇陵仍然还是处于“樵采不禁、风雨不避”的状态。
  北宋时,各个皇帝很重视对“前代帝王陵寝、忠臣贤士丘垄”的保护,可以说是历代王朝中最为突出的一个。宋太祖赵匡胤刚一登基,于建隆元年(960年)就下诏郡县,要其置户守陵,对“隳毁者修葺之”。随后,对包括秦始皇陵在内的历代帝王陵墓明确各设置守陵两户,而且要“三年一祭以太牢”。过了十年,宋太祖又下诏对两京、凤翔、雄、耀等州内的二十七个帝王,准备了法服、常服各一袭,重新安葬,并要“所在长吏置祭”,理由是这些陵墓“常被盗发”。第二年,不但“增前帝王守陵户二”,还“发厢军千人修前代陵寝之在秦者”。北宋修陵见于记载的还有两次,而且相隔的时间都很近,足见其重视的程度。这两次就是:真宗咸平元年(998年)十一月诏:“葺历代帝王陵庙”;景德元年(1004年)十月诏:“修葺历代圣贤陵墓。”
  宋朝之后,元蒙入主中原。这些少数民族统治者在政治上排除压制汉族,其在文化上基本也是一片荒漠。由于民族歧视心理,不但对历代帝王陵墓的保护理所当然地没有什么远虑,更谈不上有什么措施和行动。元世祖竟放纵许多混蛋“擅发宋诸陵,取其宝玉,凡发冢一百有一所”,真是官盗合一、兵匪不二!
  明朝得了天下后,朱元璋在洪武三年(1370年)也曾遣使访查过先代陵寝,还命各行省画图上报。共计报有七十九位帝王,但经过礼官审定后,只确定了三十六位。虽然审定的标准是“功德昭著”,但其中并没秦始皇。尽管洪武九年(1376年)还曾遣国子生周渭等三十一人分赴各地,视察了历代帝王陵寝的保护情况,令百步之内不得樵牧,设守陵户二人。还对经过兵戈而崩摧的陵墓令地方官督促近陵的百姓按时封培,每三年得遣使致祭一次。但其中还是没有秦始皇的份。
  同样,清朝的皇帝们也似乎忘记了历史上还有秦始皇这个人。统治者曾多次享祭历代帝王陵庙,但在祀功德有加的帝王、功臣名单上均把秦始皇排除在外。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浣曾访查秦中的历代帝王陵墓,树立碑石,而唯独这巍巍乎如山的秦始皇陵前没设任何标识!其保存状况就可想而知了。只有毕浣在其《关中胜迹图志》一书中辑录了历代关于秦始皇陵的文献材料,可供人们参阅。
   。。

皇陵的不怀好意的访客
皇陵被盗掘已是中国历史里特有的文化现象之一,之所以称它为文化,是因为挖掘出土的文物能让后人知道那段历史;之所以称它为现象,是因为盗皇陵在中国古代屡见不鲜。尤其是秦始皇陵,它成了盗墓者最青睐的皇陵。

  秦朝灭亡后,起义军纷纷入关,曾受到严密保护的始皇陵墓无遮无掩地暴露在对秦王朝满怀仇恨的人们面前。按照自古以来的说法,祖坟保存得完好与否直接关系到后代的兴衰,何况这坟里躺着的是暴君呢。

  但是,如我们上面所言,秦始皇对这种事情是有所防范的,只是没想到会来得这样快、这样狂。地宫里除了结构复杂、设置了各种机关暗道外,还遍布弩矢,有胆敢盗掘进入者,即被射死;另外还灌注了大量水银,也有让靠近者中毒身亡之意。

  秦朝灭亡后,项羽指挥他的部下将始皇陵地面建筑洗劫一空,然后下令挖掘陵墓。据记载,项羽将地面及地下所得之物统统运走,运东西的士兵多达三十万,花了一个多月还没运完,临走时项羽又纵了一把火,大火烧了好多天,雄伟的地面建筑化成了一片瓦砾。两千多年后,考古工作者在寝庙所在地进行发掘时,发现几千平方米的地面上都是炭灰和焦土。这是始皇陵遭受的第一次浩劫。

  项羽东撤后,始皇陵残破不堪。《汉书》记载一个牧童在陵上牧羊,一只羊不小心掉入了被楚军挖开的洞穴中,牧童点着火把进洞寻找,结果引起大火,烧了三个月之久,地下建筑也被彻底毁坏了。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墓中的东西可能所余无几了。但是,秦始皇陵毕竟规模宏大,埋葬品丰富,各种人物都心有不甘,都希望能找到一些残存,因为,两千年来除了盗掘外,也有几次明目张胆的大规模挖掘。五代十国时的统治者石勒、唐末农民领袖黄巢等都曾挖掘过,最后一次大肆窃掠发生于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时期,系陕西军阀所为。

  长期的水旱兵戈,天灾人祸,明挖暗盗,始皇陵成了荒丘一堆,无人问津了。一直到了新中国时期,秦始皇陵如我们所知道的,被挖出了几排兵马俑。后来又有人主张全部挖掘,但是没有得到回应。原因是,挖出来后不能妥善保存,终成为废品。

  苍天,秦始皇把他的帝国埋在了地下,却没有藏住自己的大秦江山。人间游戏,周而复始,而皇陵的命运才刚刚开始。

  *********************************

  阅读‘何木风’的其他作品: 

  //vip。book。sina。/book/?book=41911他们为什么没能成为皇帝 

  //vip。book。sina。/book/?book=42850五代史的另类解读:乱五代。 最好的txt下载网

刘彻的茂陵:东方金字塔
汉武帝的茂陵从公元前139年开始营建,至公元前87年竣工,历时五十三年。《晋书·索缚传》云:“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一供山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也就是说,汉武帝动用全国赋税总额的三分之一,作为建陵和征集随葬物品的费用。建陵时曾从各地征调建筑工匠、艺术大师三千余人,工程规模之浩大,令人瞠目结舌。因此茂陵素有“东方金字塔”之称。这大概也是它屡屡被盗挖的最根本原因,也许,汉武帝并不如传说中的那么聪明,因为他根本就不懂得“人怕出名猪怕壮”的道理。
  选陵的传说
  公元前140年,西汉第五位皇帝刘彻即位。就在这一年,他开始了被后人称作丰功伟绩的“前无古人”的事业,这些伟大的事业里也包括修建他自己的陵墓
  。建皇陵首先就要选择一个风水宝地,大汉王朝缺少这样的人才,汉武帝经过多方的资料搜寻,得知一个叫许负的风水师很有造诣,他便派人寻找此人。但是结果让他很失望,此人已经死去多年。正当他一筹莫展时,有人向他推荐了许负的师弟东方朔。
  这是一位中国历史上最负传奇色彩的人,即使是正史所记其生平,也处处都有神话般的痕迹。他得到刘彻的邀请函后,先是推辞一番,然后就欣然前往了。
  到了长安,汉武帝与他见面。两人谈天说地,飞禽走兽,古往今来,吹拉弹唱,天堂地狱,帝王兴衰等无不畅谈。东方朔发现面前的这个皇帝天分极高,汉武帝也感觉面前的这个术士非比寻常。两人又互相吹捧了一阵,就谈到了正题。
  刘彻说,“还请先生开慧眼为我选一宝地。”东方朔沉思片刻,说道:“我先走走看。”
  第二天,东方朔就跑到咸阳原上去勘察,但每天回来都愁眉不展。因为当时的渭北已有长陵、安陵、阳陵,若按照风水学常例,东方朔只在渭北选取一地即可。一是此地风水的确不错,二是已有建陵的先例,凡事都有例可循。但是,如果换作另一个皇帝,此方案绝对可行,但在刘彻面前,这方案必不可行。刘彻是一个做事喜欢别具一格、标新立异的人。别人要这样,他偏不这样。东方朔心想,一旦把这个方案报告给刘彻,而引起刘彻不满,他一定会遭到唾弃。
  值得庆幸的是,长安附近的风水宝地并不仅在渭北。他掐指算了好久,终于算出一个叫槐里的地方有宝气涌出。在一个清晨,他信步朝槐里走去,但见地上平旷,绵延不尽,南望秦岭,北依群山,气象开阔,气脉极佳。他对着上天点了点头,回到宫中向刘彻报告了这一喜讯。
  刘彻道:“槐里是我外祖母和母亲的故乡啊。”东方朔一听,居然还有这么巧的事,立即顺势说道:“此地气息所集,风水乃前百年来第一吉壤,而且又与渭北诸陵连成一体,则西、北龙脉相连。另外,此地‘土’大盛,您名字里的‘彻’中间有土,居于此,可居中以震四方。”
  刘彻早已经听得心花怒放了,立即下旨在槐里建造陵墓。过不久,他问东方朔,“你为我选取了这样一块宝地,需要什么,尽管说”。
  东方朔就说道:“崂山风景优美,我先去那里进修。”
  刘彻欣然答应,东方朔很快就拜别刘彻,跑到崂山去进修风水学了。而刘彻的陵墓也开始了大肆修建,这一年是公元前139年。
  如你所知,这只是一个传说。在这个传说中,真正的主角是东方朔,而不是刘彻。年轻时的刘彻务实主义很强,他不可能找一个风水先生来为自己选取陵址。但陵址的选取过程的确很漫长与复杂,刘彻用了一年多时间,在听取了各方面意见后,才决定在槐里的茂乡修建陵寝。
  但是,传说依旧在继续。继续的原因是西汉王朝后来的覆灭。持着这种传说的人把西汉王朝的覆灭归为究为茂陵的风水差。
  据说,东方朔临死前把儿子叫到面前叮嘱道:“我死后,你一定要将我埋在茂陵下面靠原边上的那个地方,那个地方有一棵怪异的树,如今已经六十多年了。你一眼就能看见它。”他的儿子在一旁泪流满面,东方朔拍了一下床,怒声道:“你给我记好了,一定要把我埋在那里。”说完,就断了气。他的儿子很是孝顺,就真把老父亲埋在了那里。
  原来,东方朔在给刘彻看陵址时,发现最好的风水宝地便是他栽了小树的那块地方。他为了让自己的后代飞黄腾达,瞒过了刘彻,把茂陵址故意向上移了一段,而将真正的宝地留给了自己。
  传说依旧在继续。东方朔被埋葬后,第二天,墓就长高了五丈,第三天,又长高了五丈。按照这种速度,再只需要一天,就能超过茂陵了。天神在上面看不过去了,就把东方朔叫来,问他,“你胆子真是太大了,怎么可以超过真龙天子的陵寝。”
  东方朔摊开双手,幸灾乐祸道:“我有什么办法,是那块宝地逼着我的坟向上长的。”
  天神冷冷一笑,拾起一块石头就扔向了他的坟,坟被压住,不再长了。后来当地百姓把东方朔的墓称做“压石冢”,并说这儿的风水的确比茂陵好,在压石冢这儿可以“卧看长安”,而在茂陵那儿得“坐看长安”。
  传说终于结束,这个传说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茂陵的风水并不好。但是,刘彻坚决不这么认为,他从公元前139年开始,大肆营建茂陵,由此,中国出现了一个被称为“东方金字塔”的建筑。
   。 想看书来

传奇的茂陵
汉武帝刘彻是汉景帝的第九个儿子,西汉王朝的第五任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帝王之一,在他统治西汉王朝的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力量强大。刘彻一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另一方面不断加强国防建设,数次动员王朝所有军队北伐匈奴,同时还在两广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屡屡用兵。他开创了西汉帝国的强盛局面,同时由于穷兵黩武,使得西汉王朝一蹶不振。茂陵是西汉帝陵中最高最大的一座,由于建在槐里县之茂乡,故称茂陵。又由于武帝墓在其合葬的李夫人墓之东,所以又称“东陵”。

  刘彻在位五十四年,茂陵则修建了五十三年。这给我们一个信息是,如果汉武帝永远不死,茂陵就是一项永远不能竣工的工程。刘彻似乎把茂陵当成了一项事业,只要他一息尚存,这项事业就不会停止。

  据史料记载,每天在墓地上劳作的工匠有三千多人。刘彻死后入葬时,封土上的树木已经可以合抱了。茂陵高十四丈,要比同时期的汉诸陵高出两丈。形如覆斗,高大巍峨,由此被称为“东方金字塔”。

  刘彻是个矛盾的人,一方面他很务实,攻击匈奴,治理国家,殚精竭虑;另一方面他又是浪漫主义者,他把空闲出来的时间都放在胡思乱想上了。他当时真的就认为世上有神仙。而自己死后的世界就是神仙的世界,在那里,也应该有荣华富贵。与其到了那边重新奋斗,倒不如在生前就为自己准备好。所以,在茂陵的修建过程中,他每年都会把罕见的珍宝送进陵墓去。有人赠送给他的玉箱、玉杖和他最喜欢的几十部经书也都被他藏于墓中,当他死后入葬时,地宫中已塞满了宝物,无立锥之地了。第六任皇帝汉昭帝年纪很小,重臣霍光专事,或许是为了谄媚汉武帝,在刘彻下葬时,不仅又向地宫里填了许多金钱财物,还拿一些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等动物殉葬。他的用意是想让刘彻在幽冥中继续享乐。

  相传刘彻棺柩将入地宫时,棺材里发出巨响,放出异香,积于墓道之间,状如大雾。这个传说不知想要告诉人们什么,是想告诉人们刘彻是真龙天子,还是告诉世人地宫设计营建的精巧?

  先不谈茂陵地宫的营建设计的精巧,汉武帝对茂陵的设计就非常周到。

  为了拱卫陵区,刘彻在营建茂陵的同时,又在陵区之东兴建了一座繁华的城镇——茂陵邑。刘彻生前曾三次移民于此,所迁徙居民都是全国各地的豪杰、官吏和家产三百万以上的家族。董仲舒、司马相如、司马迁等都家居茂陵邑。到刘彻死去时,茂陵邑已经是一个二十八万人口的城镇了。

  汉昭帝绝对是个孝子,也是个愚蠢的笨蛋。为了保卫茂陵不受侵扰破坏和保证父亲灵魂的享乐,他叫人在陵冢的四周,修建了内外两重的城墙,组成陵园。陵园内设有陵令、寝陵令、饲官、园长、门吏等官吏,进行管理。

  我们说,人死后什么也不知道了,但是,汉昭帝坚决不这样认为。为了炫耀大汉雄风,他坚决要派出官吏、杂役、卫士五千多人来保护管理茂陵。这还不算,昭帝在武帝生前的后宫挑选出年轻貌美的女子二百余人送往茂陵,为武帝灵魂归来伴寝。她们侍奉武帝灵魂的起居,早晨梳理洗浴用具,日供四食,晚上则提供寝具,一切如同刘彻生时模样。

  汉昭帝为这二百多名女子对父亲忠贞的爱所感动。有人就趁汉昭帝感动之时说,武帝经常“幸这些女子,而旁人不见也”。霍光起劲了,不知道他是真信一个死人还有性生活,还是向一个死人献媚,总之,他又选了三百多名宫女送到茂陵。这五百多名青春女子就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死人汉武帝,而且还要假装出非常欢喜的模样。

  刘彻临死前,曾立下遗嘱,要在他的陵冢周围安排许多陪葬墓。这些陪葬墓包括丞相公孙弘、大将军卫青、大司马霍去病等武帝一朝的重臣。

  茂陵就在群墓的拱卫之下,巍巍耸立,看着苍天。但是,这些种种传奇似的守卫工作并没有让茂陵幸免于盗墓者之手。或许,正是因为刘彻传奇的一生,加上陵墓修建的奢华,才让盗墓贼们盯上了它。

  *********************************

  阅读‘何木风’的其他作品: 

  //vip。book。sina。/book/?book=41911他们为什么没能成为皇帝 

  //vip。book。sina。/book/?book=42850五代史的另类解读:乱五代

个体盗墓者的杰作
有一个传说,说刘彻在入葬不久就显灵了。一次,他趁着夜黑风高来到守卫茂陵的长官薛平的署地,薛平正在喝酒。一见到武帝,酒立即吓醒了。想要跪下磕头,却身不由己地趴在地上。刘彻先是一顿骂,然后才缓缓地说道:“我虽然已经死了,但还是你们的皇上,你今天在守卫我时喝酒我不追究。但你为什么让你的士兵在我的坟上磨刀呢?你要知道,这是想要挖我坟的前兆啊。”
  薛平瘫软在地,只顾着发抖了。好久,他才抬起脑袋,刘彻早不见了。胆战心惊地过了一夜,薛平起来跟左右侍从讲了武帝显灵的事。并问陵前是否有大方石,众人说有。他打了个哆嗦,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