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池田抬起头,对着对面的对手说:“高桑,现在盘上的战斗真激烈啊。对不起,今天先封盘,我们明日再战吧。昨天开会谈到的筹款筹粮的事情,皇军还要大大地依靠你们,拜托了!”
高风远刚才被参谋一连串的日语从棋盘上惊起,闻言点点头:“好,池田将军,封盘,改日再战。粮款的事情我已经催人办理,你放心。”
接过参谋递来的东西和笔,池田也不多看,签上自己的名字,心里却想:“已经两个小时了,从石家庄起飞的梨原君他们,现在应该到太原了吧。”
茶香中,这个要告辞的中国人随意瞟去,一行夹杂着中国字的平假名片假名文字留在了他的脑海里。
高凤远离开不久,通讯部门的一个上尉跑来报告:将军,根据你的命令,一个星期以来,电台侦听工作取得很大进展,目前我们已经锁定了几个目标,从电台的功率和每天的工作时间等判断,都是相当于本军师团规模以上的指挥部电台。
池田点头,心里突然有了久违几十年的诗意,然而自己的徘句修为实在有限,一抒情也只能扯到樱花、富士山或者玉碎什么的。
想起刚才高桑的那首中国棋诗,池田不露声色地笑:“闲敲棋子落灯花……有一天,我还真是要敲棋等你,高桑。那,显然更是很有雅意的事情。”
鸿爪留痕的记忆(7)
公元2003年编写完成的《话说龙源》一书,是龙源县文化局和旅游局根据当时县委书记的指示完成的。书记指示说现在都是注意力经济了,要吸引投资和旅游,还是需要一本介绍本县的书。
文化局和旅游局的领导碰头商量了一下,一致决定了主笔的人——本县公认才华洋溢、曾历任县旅游局局长、外事办主任和侨务办公室主任的郝清风。郝先生参与编写过《龙源县志》,1985年开始就从事龙源县地方史的研究工作。时年55岁,已经退休,。
接到聘请,郝先生有一种为桑梓著书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几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这本书。
《话说龙源》一书涉及龙源县名考、龙源的商人住宅浅论、龙源的陵墓、龙源古代邮驿、龙源古代书画家、古代医家、龙源植物、地名研究、龙源古桥、传统物产等等几十个方面。考证严谨,资料详尽。
这本书在食俗名小吃一章里面,还提到过1932年——1940年的龙源县赵家镇的方记烧鸡铺荣誉出品的著名烧鸡,编写这本书的郝清风先生肯定没有吃过方记烧鸡铺的招牌产品,不知道从哪里引用评价说“外焦里酥、入口即化、香飘十里、远近闻名……”,这显然是很随意很文学化的一段描述,和郝清风先生治学一贯的严谨作风不相符合——不过倒是也只能这样描述。关于方记烧鸡铺的最后结果,书中很遗憾地说——惜乎战乱,方记烧鸡铺于1941年8月在一场大火中付之一炬,掌柜方德柱不知所终。
书中的最后一章居然是关于抗战时期龙源县的抗日武装活动的。这一章出现在这本介绍本县,以招商引资、发展旅游为目的有宣传册性质的书中,实在有点不合适。
恐怕没人会明白郝清风先生会犯这样一个明显甚至有些愚蠢的错误。
关于1940年龙源县的抗日活动,书中是这样描写的,里面隐约涉及到由国共两方面军队渡黄河发动的这场救兵行动:“……临县长宁县独立营在营长赵春山、教导员陈楚风之领导下,坚持第十八集团军总指挥部和野战政治部的山地游击战争原则和统一抗战的原则,建立统一战线,召集各方武装,频繁出击,战果辉煌,给日酋很大打击……1940年8月中旬,独立营在本地地下组织和友军武装配合下,周密侦察布置,渡黄河攻击日酋盘踞的本县赵家镇据点成功,击溃日酋福田联队派驻的一个中队,给龙源的抗日武装和民众极大鼓舞……”
当时初审稿件的县文化局、旅游局领导粗粗翻到这里,均感“甚不合适”而不是“不甚合适”。不过著者在当地也是名望之人且还是自己的前任,不太好处理,好在上面还有县委书记审稿这一关,于是也就不动声色送了上去。
后来两位局长会议上还是宴会上一碰头,其中一位稳重地说我听说郝老先生的父亲就是当年被日本人杀害的,另外一位听了就若有所思恍然大悟地点头说“哦”——这种“哦”的表情一直延续到他再见到郝清风先生的第二年秋天的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
县委书记当年38岁,春风得意,正是大干事业的好年华。接到终审的书稿,翻到最后就开始皱眉头,心想万一要是这本书被发送给日本公司来考察的客户……正想发火,一想又冷静下来,觉得事情不会这么简单,郝老先生不会那么无知。
于是县委书记没动声色,悄悄找来秘书吩咐说找人再校对一遍避免错别字,删除最后这一章,出胶片送印厂吧。之后在一次大学同学聚会上说到这个事情,感慨观念要更新适应时代啊。
一个星期之后,著者郝清风先生拿到了送来的样书,翻翻看看之后,什么话也没有说。
63年后的《话说龙源》一书关于烧鸡的描述确实达到了传说中的美食境界,但是在被删样稿中对于救兵的各方力量却有些语焉不详,书中以简单的“友军武装”带过,实际上救兵分队的力量出自以下两党五方:八路军三五八旅新一营二连副连长刘亚军、三五八旅作战参谋严方(货郎)带队侦察赵家镇敌情的6人、八路军一二零师师部敌工处长何冬、侦察参谋薛平等一行6人、国民党26团特务连连长胡老四两个班兵力共18人、八路军长宁县独立营战士何贵等8人、八路军长宁县王家庄区游击队队长段义气和队员小山子。
而且,这样一支40人的精干分队,携带精良武器长夜奔袭龙源县赵家镇,在那里,有着鬼子一个中队(除开押解何伟的一个小队)和一个连伪军的兵力,要如《话说龙源》里面讲述的“击溃”是绝对没有可能的!郝老先生还是治学的人,没有用“解放”之类的词。
不过书中的烧鸡确实发挥了作用,值得载入当地的史册。
正戏就也要开场了。
不过救兵开场不久,刚经历高潮却突然落幕。就是,另外一场连一场的血腥精彩好戏就上演了……
情况复杂的前夜(8)
(一)
火把两束点燃,院子亮堂了起来。
上官云湘在何冬的陪同下,走了进来。身后跟着刘亚军和特务连胡老四等一行人,国民党26团特务连这十几个官兵,胸前全部挂着德制MP18冲锋枪。
陈楚风抢上前,还没说话,何冬已经开始介绍:“上官团长,这是独立营的教导员陈楚风”
陈楚风敬礼:“友军来访,十分欢迎。”
上官云湘还礼,看过去,面前这个人长相普通,平凡中透着沉稳,一身洗白的军服,枪斜插左腰下。于是开口:“呵呵,鄙人也习惯左手,陈教导员,天下左撇子是一家啊。”
这句话说得恰到好处,气氛一下子缓和起来。
而上官现在实际是心急如焚!然而,现在他来到的这支军队,虽然是名义上的友军,但是自己自从进入防区以来,素未谋面,自己心中也是一直瞧不起这样一支队伍。然而,今夜事起,现在透露出的种种迹象看来,救兵一事,必定要依靠这支队伍的帮助。所以,融洽关系,实在必要。
这时,何冬转向落后几步的赵春山:“这位是独立营赵春山营长,上官团长必定是知道的。”
赵春山从下午伏击战开始就没遇上顺心事情,刚才战斗情绪都被上官云湘调动起来,现在心里颇为混乱,也没有敬礼,隔着几步招呼,语气中带刺:
“上官团长,刚才好像很危险啊。”
“久闻大名!久闻大名!”尴尬一笑后,上官云湘实感还是尴尬:“一场误会,一场误会。”
赵春山上前,依然只是握手,语言客气些:“欢迎上官团长光临。”
空中,月亮露出一张小脸,地上有些光明。
何冬一句话让上官云湘感激不尽:“上官团长来我军,实在是因为战情紧急!赵营长,陈教导员,我们进去谈,小刘,你也进来。”
(二)
屋里临时多点几盏油灯,桌上军用地图前,五个人面色严肃。
刚才何冬言简意赅介绍了情况之后,赵春山陈楚风大致心里落下一块石头。
上官云湘最急:“如此局面,不知两位有何高见?”
赵春山陈楚风对视,眼色一换之后,两人基本心意相通。
有何高见?你国民党的情报官被抓,你要救人,与我们何干!?
几秒之后,两个人同时反应过来:这事儿,还真不能不管!
陈楚风看着上官云湘急在脸上,表态:“上官团长轻放心,如有需要,我部一定鼎力相助!”
赵春山见教导员与自己意见一致,心里踏实下来,帮忙是帮忙,原则不能变:“我和陈教导员意见一样,友军有事,能帮的忙一定帮,都是打鬼子!不过,贵军如此规模通过,就算救兵属实,未请示上级,我部还是不能放行。还有,贵部这样大规模强击……”
上官云湘截过话来,先连声称谢,看表,十点十三分。实际上刚才刘亚军抢白他的一席话已经帮他下定了决心。为将率兵,敌情不明,长途奔袭,动作大,无掩护,本身就是兵家大忌。
于是试探:“刚才贵军这位刘连长向本座提议以精干分队奇袭,不知两位的意见……”
屋子里面的目光现在全部集中在刘亚军的身上。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远在太原的情报(9)
高凤远坐在桌前在沉思。有人敲门。
是高府上请的张老师,平日教他一子一女,闲暇也可以陪他下棋。于是让进来。
张老师进屋,先把窗户都关上,才坐下说:“老高,早上门口有一封信,骂你是汉奸,让你小心点……委屈你了……”
张老师的称呼好像有些不对。
苦笑,高凤远点燃一支烟:“唉,总会明白的。”
“近来有什么情况么?”张老师好像是组织上的人。
“今晚和池田下棋的时候,看到一份文件的标题和几行字——就只瞟到一眼。”高凤远缓缓地说:“意思是说103师26团拟投奔八路军,请定夺如何处置……”
张老师还没说话,高凤远又说:“池田来太原不过半月,这半月他什么都不做,成天就在城里走走,再就是和维持会的人打交道。不过好像他的地位很高,听说有什么特别任务。我和他交往主要就是扮演一个棋友的身份,按说如果是涉及作战机密的事情,他不应该这么不小心就让我看到的。”
“还有呢?”
“我……我还有种感觉,他其实很防备我,起码……是不相信的。”高凤远摇头,吸烟。
“是真是假,上级有办法识别的。不管怎么样,这份情报我们还是要送出去。我找人去。”张老师说。
“找谁?用电台?”
“不该问的,不要问。这是组织的原则。” 。 想看书来
一个简单的条件(10)
刘亚军进屋一直没有说话。
实际上,从去26团谈判开始,自从看到地图沙盘试探出上官的目的,刘亚军心里就在盘算该怎么办。带兵的人,随时都在检测检验自己在各种情况下对突发事件的处置处理与布置,这是职业习惯使然。但自己虽然是主力部队的,但职务较低,不该说话的时候不说,一说就应该说到点子上。
于是刘亚军开口:“我的意见是——携带精良武器,组织精干分队,轻装突袭!”
“敌人兵力?”
“一个中队鬼子,隶属福田联队,战斗力不差。另有30多伪警察,这倒是不足为虑。不过鬼子在赵家镇的驻扎,分为两处,相隔有5里地……”
“兵驻两处?”上官云湘有些吃惊,心里暗骂自己手下要害死人的参谋。“你……确定隔这么远。”
“听我说完,上官团长。”刘亚军不慌不忙:“赵家镇富足,鬼子在这里有一个粮库和储存有大量棉花,另外,弹药库也在这里。这个粮库不在镇上,实际在离镇子约5里远的一个据山而修的据点里面……”
何冬这时插话:“等一下,小刘,你说鬼子分开驻扎,那我们真是如你所言组织队伍,到了那里该袭击哪一边?”
“何处长,我马上会交代……”刘亚军侃侃而谈:“前三天的时间,我和随行人员经过组织上的介绍,分别在这两个据点打扫卫生和修工事。根据赵家镇组织上的情报和我个人观察,粮库这边是鬼子的大本营,里面有70多号鬼子,两挺重机枪、两挺轻机枪。本来鬼子关押犯人也是这里。但是我去的时候,恰恰是为了修这个监牢,以前的几间牢房由于时间长,加上雨季来临,鬼子已经拆除了重建,估计还得等上两天才能完工。所以,我判断,如果上官团长的情报官真是被俘,也应该是和其它犯人一起转移到镇上的据点去了。”
赵春山问:“镇上的据点敌情兵力情况如何?”
“一个小队的鬼子30多人,两挺机枪,驻扎在一个大院子里面。另外伪警备队及警察所30 余人。”
上官云湘皱眉:“即便只是一个小队的鬼子,如刘连长你所言,以小部队袭击,全是轻武器,缺乏攻坚利器。恐怕一时也难以奏效,而等到鬼子援兵一到,那恐怕……”
“赵家镇虽然不属于我抗日根据地,但是我们的工作基础很强” 刘亚军笑,想上官是不明白我军敌工和情报工作的厉害,他本想介绍镇上的维持会会长和副会长(烧鸡铺老板方德柱)都是我们的人,后面一想不合适,于是接着说:“这半年来,我军从未在赵家镇附近有动作,鬼子一直很放松警惕。这半个月,鬼子不知道为什么加强了戒备。晚上全部通宵戒备,到了早上才留一个哨兵上制高点,门口留伪警察守门。”
“这又如何?这样岂不是更增加难度?如果是夜晚偷袭,发扬我军近战野战能力强的特点,还有成功机会;要是白天发动,岂不是给油灯上油的做法?”陈楚风不解。
“嘿嘿,教导员,我看刘连长恐怕就是要大早上干杀鬼子的事情”赵春山一副看透了刘亚军心思的样子,开始乐。
“嘿嘿,赵营长果然老游击。”刘亚军平时很难笑:“我进过这个据点,是给日军送烧鸡。这30几个鬼子,住在镇子东边一个三面修有围墙的大院内,围墙外有一条封锁沟墙,沟深1 丈2 尺,墙高1 丈5 尺。院子里面,鬼子第一分队住后院,第二分队住前院,小队长住前院东一个院内,大院内有碉堡两座,一座还没有修好。伪警察住在另一个院子。”
“这些伪警,也是一股力量。”何冬插话。
“真是瞬间袭击得手,喊话表明同时戒备,互不相伤是绝对可能的。都是中国人,这些家伙平时也就欺压老百姓,而且自己还不敢把事情做绝了,怕做了伤天害理的事情我们收拾他。”刘亚军很有把握。
上官云湘看表,十点二十七分:“刘连长……小刘……时间不多,还要请你简要地全盘说一下突袭计划。”
赵春山点头:“刘连长,上官团长说得是。”
“用一支40人的小分队,每人一支手枪,另外,每人一支上官团长外面兄弟那种枪。”刘亚军有点不好意思:“那种枪是洋人的,冲锋突击时候很不错,火力强。”
“哦,是德国货,MP18。这个不成问题。”上官云湘还以为何等大事。
“既然时间紧迫,现在就应该派人去虎跳渡口联络船工,先派人渡河去找赵家镇的同志联络,再搞清最近情况,在对岸和我们会合。此去渡口,不过10里。虎跳渡口河面不宽,水流也不算很急。渡河会往下游飘两三里,然后折转往上游走,到赵家镇有20里地。”刘亚军说到这里,突然想起什么:“何处长,该不是让我带队吧。旅长还等着我,我任务虽然完成,但是情报还没送回部队。就这样出来瞎打,上级不处分我才怪。”
“你自己不是也很想去吗?小刘。情报叫旅参谋送回去,把情况说明,事后我再跟你们领导说,保准没事儿。”何冬笑眯眯地看着他。
“刚才我们误会每解除的时候,你嚷着要你的枪,现在你不光有了自己的短枪,还有了上官团长的长枪。”看来陈楚风有着很强的幽默感。
刘亚军再笑,接着说:“预计分队夜间三点半到四点进入埋伏阵地,等到早上维持会组织的人进据点给鬼子挑水、送吃的、打扫的时候,我们动手。情况要是没有变化,一切顺利,5分钟都要不了。全部解决。”
一旁的上官云湘听得暗自心惊,这样一个八路军主力部队的副连长,战前对敌情地形侦察到了如此细致的地步,一切似乎都在手掌之中,自己手下带兵的,哪个有这样的胆量和周全考虑去据点侦察?这仗没开始打似乎都解决了。
这时,有战士报告说东面十里左右有一股鬼子正向这里行军,赵春山骂一句狗日的要组织战斗,却被听刘亚军一气呵成侃侃而谈有些惊呆的上官云湘拦住:“赵营长,此次救兵幸亏有贵军相助,成与不成,本座都感激不尽。本次贵军不必游击,不必躲——这个让他。这股鬼子,就让我26团来收拾吧。”
于是,上官云湘下令,派人回营调一个连迎敌,另外再送40枝MP18冲锋枪和手雷来。
这时,刘亚军开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