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随身带着一个世界-第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大家那羡慕的目光,吴光良也没办法跟他们辩解什么,自己工作、生活上的苦恼只有自己知道。

    不过这样也好,至少吴光良明显感觉到,打这之后,村上的各种摊派和一些较为麻烦的事,父母已经不再经常性地给自己打电话求助了。

    他们在村子里所说的话也有了更多的份量,那些免不了的不说,至少那些明显看起来就不公平的事是不会落到自家头上的。

    也许,这就是当公务员的诱惑吧,这是一种隐形的福利,虽然没有做生意那样来得直接,但却有一种无法用价值来衡量的魔力。

    因为,这个圈子里面存在着一个遍布全国的势力所定下来的最大的规矩,其他一切的规矩几乎都运转在这套规矩之下,也是人都不敢轻言触犯的规矩。

第304章 无妄之灾() 
吴光良的工作、生活已经逐渐地趋于稳定,每到周末就开着“李草药”的车轻松的回家。

    不用赶时间,不用转车,最的是自己可以轻松地规划自己的出行时间,人生少了些匆忙,多了些自在。

    吴光良的一个同事,不知道是怎么知道了吴光良每周都要回家的事,就找上了门来。

    原来他女朋友的家也是吴光良一个方向的,希望回家的时候能够搭一个顺风车。

    本来嘛,这车也不是吴光良的,别人都可以这么大方,自己也不能太小气。

    何况这又是顺路,大家都是一个单位的,小事一桩嘛。

    所以,吴光良就很爽快地答应了他的同事,只不过还是说明了这是借的别人的车,万一别人要用的话,还得先满足别人。

    吴光良的同事也知道这个道理,而且他的女朋友也不是必须每周都回家,万一不方便的时候打个电话说一下就可以了。

    坐这顺路车可比赶末班车要舒适轻松得多,至少不用每周末下班都搞得那么匆忙。

    就这样,吴光良每周回家的时候,车的后座上经常就多了一个同事的女朋友。

    像平常一样,这个周末下班之后,吴光良搭着这个自己连名字都不清楚、只知道姓林的姑娘,向自己的老家驶去。

    在那条必经的省道上,由于以前的修路技术不成熟,道路只能依山势而蜿蜒,而且路面也不是很宽阔。

    由于才拿到驾照几个月,一路上,吴光良还是开得非常小心。

    但这条路上跑的工程车辆也不少,本来就不宽的道路被这些跑得不快的大货车一占,前方的视线被挡住了不少,加上那些连续不断的弯道,一时却找不到合适的超车时机。

    跟在一个装满了土石的自卸车后面吃了一路的灰,而且不开阔的视线和与前车不大的距离吴光良的精神高度集中,时间越长就越让人难受。

    终于,转过前面的那个急弯,在吴当良的印象中就是一条直路,要摆脱这种难受的跟车状态,在那里超车是最好的选择。

    于是,吴光良慢慢地拉开与前车的距离,并做好提速超车的准备。

    在心里默默地计算着前面那土石车的速度和过弯的时间,吴光良脚下的油门也在慢慢地下压。

    按照吴光良的经验,此时小车已经具备了超车的速度,并在迅速地接近前车,如果转过弯对面车道没有来车的话,一把方向就可以地完成超车的动作。

    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准备超车的时候,一个老大爷骑着一辆电动三轮车,没有预兆的情况下直接闯入了土石车前方的道路之上。

    避免直接撞上那三轮车,土石车无奈之下直接进行了紧急避让,本来已经超车状态的吴光良前面的道路瞬间就被土石车阻断。

    吴光良没有办法,只能把方向往左边一拉,避免小车被卷入土石车的车轮底下。

    可在这样狭窄的道路上,还被土石车占去了一部分空间,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地方吴光良完成这样的躲避动作后再回到正常的行驶路线上来。

    吴光良驾驶的小车直接失去控制,斜着从路边上飞了出去,拦腰撞在了路边的一棵大树上,然后又翻了几个滚才停了下来。

    本来这时天色就已经慢慢地暗了下来,那土石车的驾驶员注意力又完全放在了避让那个电动三轮车的事情之上,而且土石车剧烈改变行驶方向,刹车时发出的巨响也掩盖了后面小车出事时发出的声音。

    所以,避开了电动三轮车的土石车驾驶员,只能对着右边骑三轮车的骂了两句,然后扬长而去。

    因为对于这些到处做工程的土石车来说,当地的农民可不是好相处的,一不小心压到他们的几棵庄稼,就可以让你赔得怀疑人生。

    那土石车司机印象中最深刻的一件事情就是,夏天里一个拉着两千多斤鱼的货车,不小心侧翻到了路边一家人的水田里,一车鱼跑得干干净净。

    这下可就摊上大事了,虽然只有不到十个平方的水稻受损,可最终货车驾驶员却赔偿了近五千块钱才了结此事,而且跑到水田里的两千多斤鱼也没有办法捞回来。

    按照这些人的逻辑,这十个平方的水稻事小,但你翻车时漏到田里的机油可是把整个水田里的水稻都给污染了。

    而且还有可能影响到来年的收成,因为这被污染的水田种什么都不能吃了,只算你三五年的损失都已经是格外开恩了。

    有了这些前车之鉴,那土石车的驾驶员也最多在车里骂上两句而已,甚至连停下来的勇气都没有,害怕万一被讹上脱不了身就麻烦了。

    土石车开走了,那开电动三轮车的也因为土石车遮挡了视线,没有看到吴光良的小车飞了出去。

    可怜的吴光良,胸口在碰撞过程中被方向盘抵了几下,感觉到里面闷得慌,呼吸都有点不顺畅。

    他的左手现在是一点力也使不上,骨折的可能性已经大于80%。

    最让他心里不安的是,后排座位上坐着的那个姑娘,此刻正躺在座位上,一动不动……

第305章 绝境() 
自从华夏山庄横空出世以来,这个世界的历史就已经发生了改变,先是刘备在秭归遇阻被迫班师,直接造成了影响三国最终走向的夷陵之战流产。

    而秭归和夷陵两地的人口被华夏国吸纳并且部分纳入其管辖后,其直接后果就是将吴国、蜀国两个国家分隔开来,形成了一个战略缓冲地带。

    这样的结果蜀国有点无可奈何,吴国有点暗自高兴,因为蜀国的出川之路并不多,而这长江无疑就是那最方便快捷的一条。

    蜀国的水军没有吴国强大,而吴国的步战又比不上蜀国,所以,吴国不得夷陵屯下一支兵马,以应对蜀国的威胁。

    秭归作为预警,是插在这险峻江岸中的一颗钉子,蜀国的水军想要安然进攻夷陵的话,必须要把秭归先拿下来。

    因为如果拿不下秭归,进攻夷陵的船只随时可能遭到来自秭归的攻击,在这样湍急的江水之中,秭归的守军只需要顺水放下木排或火船,就可以给准备登陆的蜀国船只带来致命的威胁。

    而且,如果拿不下秭归,蜀军的粮草补给线就随时有被掐断的可能,前方将士的补给就得不到保障。

    可想要拿下秭归也不是简单的事,秭归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不说,那滔滔江水也是最好的报讯之物。

    偷袭是不可能的,只要秭归战事一起,下游的吴国水军就可以从上游冲下来的各种战场物品知道战事已经发生。

    最多两个时辰,夷陵的援军就会抵达,到时面临的就可能是两面夹击的战况。

    最快五个时辰,江陵城的驻军就可以知道蜀军来袭的消息,从而做好迎击的准备。

    而夷陵的兵马只需要阻止蜀军步卒在夷陵登陆,吴国强大的水军就可以打得蜀军回不过神来。

    所以,蜀国要么不来,要么就来势凶猛,用足够多的兵力来消耗掉吴国在夷陵和秭归的驻军力量,抢在江陵水军到来之前占据夷陵才有战斗下去的可能。

    而华夏国的强势出现,直接断绝了蜀国从长江出兵的可能,因此吴国可以忽略掉蜀国在这个方向上的威胁,全力应对魏国。

    蜀国在断掉长江的出路后,想要出川的话,就只有从北方魏国的地盘,从而形成事实上的吴蜀抗魏的局面。

    所以,陆逊对于吴国可能失去夷陵的管辖权并不觉得有什么损失,反而可以腾出手来加强其他地方的防御。

    可这李严的突然到来,却让他不知如何应对,因为从那华夏国所表现出来的力量和那总统的态度来看,是根本不惧三国联手的。

    三国联手都不怕的力量,吴国又能够支撑得了多久?

    在陆逊的忐忑不安之中,李严被水寨的将领们送到了将军府。

    陆逊看着那昔日的部下意气风发的样子,说:“正方啊,你我相识数年,吴国上下也待你不薄,为何你要弃吴而去?”

    李严站在堂下,双眼注视着自己曾经的上司,叹了一口气,拱手说道:“严在此谢过将军知遇之恩。

    吴国是待我不薄,可它并不能让我走得更远,不能够指明我的未来。

    自从我追随主公之后,他让我明白了自己今后该走的路,也让我明白了我在为一个什么样的未来而努力。

    所以,并非正方背信弃义,而是我终于找到了自己人生的目标,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为天下苍生谋未来。”

    “未来?目标?你认为在这乱世之中还找得到未来和目标?”

    “乱世?在我主公降临这个世界开始,就意味着乱世的结束。

    半年前数万蜀军犯境,被主公不费一兵一卒挡了回去,轻易地化解了吴蜀两国之间的一场兵灾。

    而今天,我便是奉主公之命来解决吴魏之间的问题。”

    “解决吴魏之间的问题?总统这种神仙中人也会来管我们这凡间之事?”

    “据我们得到的消息,今年北方大旱,多地寸草不生,流民四起。

    魏国既要应对北方鲜卑的异动,还要压制境内流民四起的乱局。

    可这些事情的根本原因都是粮食的缺乏,而且在今年天灾的影响下,到下一次粮食收获时节之前,北方缺粮的问题会愈加严重。

    在这样的情况下,魏国只有两种选择,一是利用战争消耗鲜卑和自身的人口,使粮食和人口暂时达到一个平衡,同时解决鲜卑和自身粮食不足的问题。

    二是祸水南引,驱逐裹挟着老弱病残的流民涌入吴国,把这个问题交给吴国。

    吴国想要接收这些流民的话,必须在新粮出来之前消耗的存粮维持这些流民的生命。

    吴国如果不这些流民死活的话,失去了生存希望的流民就会烧杀抢掠,甚至可能动摇吴国的根基。

    而不管吴国作出怎样的选择,都会在短期内消耗的国力。

    只要魏国缓过气,在来年收获之前把这些地盘或粮草抢下来,吴国的一切努力就全部作了嫁衣。”

    “魏国想要驱逐那些流民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吧?那些流民为什么不就地抢掠,还要长途跋涉来抢我们吴国,岂不是舍近求远?”

    :。:

第306章 寒潮连春旱() 
一年之计在于春。

    初春的时候,万物复苏,柳枝绽出嫩芽,野草冒出新绿。

    就在华夏国努力地积累消化各种知识和技能,为今年的大发展做准备的时候,那遥远的北方,一股超强的冷空气,像潮水一般大规模地迅速向南推进。

    寒潮所到之处,气温急剧下降,北方的大部分地方,一夜之间气温就降到了零度以下。

    寒风呼啸,细雪纷飞,山川皆冻。

    本来已经开始冒出新芽的各种作物,在极低的温度下,逐渐的枯萎,直至完全死亡。

    这次寒潮虽然没有十几年前发生的那次寒潮凶猛,但它横扫中原的时间却给魏国带来了巨大的危机。

    戍边屯田种下的粮食种子被冻死了大半,今年北方军屯之地注定出现大规模的减产。

    军屯虽然可能出现大规模的减产,但他们作为国家的戍边力量,不管怎么说都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来保证他们最低生存需要的粮食,以应对随时可能因天灾南下的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掠。

    但那些安置流民的民屯就不一样了,他们的收获要与国家分成,使用官牛者,官六民四,使用私牛者,官民对分。

    而这些收成的分成,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收入情况来计算的,作为土地的者,官府的分成是按照正常年份的收入来计算他们的应收份额的,因为官府不可能知道哪些田地收获得多,哪些田地收获得少。

    虽然他们与军屯相比更靠近南方一些,受到寒潮的影响要小一些,可从寒潮之后作物的新苗存活情况来看,至少也有三成以上的损失。

    三成以上的损失,对于那些使用官牛者来说,几乎就相当于是颗粒无收的结果。

    因为属于自己的那四成粮食,几乎就与粮种和损失相当,甚至还可能倒贴一些。

    可再大的寒潮,官府的分CD不能少,到时候如果交不出足够粮食的话,官府必定要用人丁去顶数。

    一个家庭如果失去了最的劳动力,用不了明年,能够撑到冬天都是奇迹。

    本来去年到现在都已经有好几个月没有出现大的降雨了,这股突如其来的寒潮,就连长江流域都已经受到了一些影响,持续的干旱也导致了长江的水位比往年低了许多。

    再加上这股寒潮对后面一段时间的气候影响,今年出现春旱几乎已经是注定了的事情。

    空气相对湿润的南方尚且如此,长江以北的广大平原地区就更加难过。

    入冬的时候还只是水井干枯,河水断流,到了现在,那些水田早已看不到一点湿润的地方,一眼望去皆是放得下小儿手臂的裂缝。

    这些裂缝仰望着青天,就像大地张开了密密麻麻的大嘴,渴望着那不知何时才能到来的甘霖。

    侥幸躲过了寒潮的那些幼苗,最终却碰到了这三十年难遇的干旱。

    那些作物的幼苗在极度缺水的情况下,早就已经停止了生长,耷拉着本就不多的叶片,看不到一丝生机……

    幸好,魏民生当时选择的这个落脚之处,北方就是连绵的群山,起伏的山峦阻挡并分散了寒潮袭来的威力。

    而且华夏山庄的所在位置又是一个凹下去的平原,所以直接受到这股寒潮的冲击不大。

    再加上那些蔬菜大棚的保护,对于华夏国现有的日常生产基本上还没有出现什么影响。

    由于魏民生前段时间与龙浩一道,利用共享空间给县城换水,换过来的富含有机质的污水简直是不能再好的肥料,所以也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

    几个月滴雨不下给华夏山庄带来的唯一问题,就是山上流下来的泉水水量越来越小。

    虽说还没有影响到吃水和日常生活用水,但照这个样子下去,那新开发出来的水田指望那点泉水的话,苗床里的秧苗可无法保证能够正常的栽得下去。

    看着苗床里长势喜人的秧苗,负责此项工作的铁壮忧郁地找到产业部部长王双明,把情况反映了上去。

    王双明也知道,这片新开发的几百亩水田即将种下的那些秧苗,据说是能够达到亩产上千斤的高产粮食,但高产的前提是不能够缺水。

    如果解决不了缺水这个问题,再怎么高产的种子也不会有好的收成。

    这是华夏国第一次大规模地试种这种高产的水稻,水稻种植的成功与否,关系着华夏国人的信心,承载所华夏国人的希望。

    所以,解决水田水源的问题,已经上升到了这新的高产种子能不能够种植成功的政治意义之上。

    毕竟,对于这个世界上的人来说,手中有粮,心才不会慌。

    虽然他们可以通过总统阁下那里无中生有的换来的粮食,但这些粮食究竟是从哪里来的、还有多大的存量等问题,却时时的困扰着那些已经具备了简单逻辑思维能力的成员。

    只要这华夏国一日不能够保证完全的自给自足,这粮食危机就会笼罩在他们的头上,几十年缺吃缺穿的阴影可不是一两年的衣食无忧能够驱散得了的。

第307章 引水济田() 
王双明已经作好了打算,既然大家都努力想要凭借自身的能力来实现完全的自给自足,所以,除非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还是尽量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这个问题。

    王双明将如何解决水田用水的问题发布了在华夏国的网络平台之上,召大家集思广益,尽快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于是,网络平台上关于这个解决水田用水问题下面的评论,一时间就热闹了起来。

    根据魏民生的设置,这个网络平台上人都可以进行评论,但如果要进行表决或者表示自己对哪个评论的的话,就必须要进行实名登录,而且只有那些真正通过华夏国考核的成员才有这个资格。

    在进行了实名登录的情况下,那些成员不但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也可以对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点赞。

    在这夜生活还只局限于造人的时代,到平台上表达自己的意愿也就成了一件可以证明自己存在价值最有意义的事。

    而往往在这种热点问题的争论上,华夏国会将问题的争论情况通过广场上的大屏幕不定时的反馈给的成员。

    这也是那些头脑灵活之人能够一举成名、提高声望的最简单方式,不论你出身如何,只要你能够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就会得到华夏国人员的认同和尊重。

    而且,如果自己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大家的,并最终解决了问题的话,华夏国国资部还会给予一定的社会贡献点奖励。

    大家可别小看这几分或者零点几分的社会贡献点奖励,要知道,这贡献点是与个人的信用积分相关联的。

    贡献点越多,增加的个人信用积分也就越多。

    按照华夏国的工资计算方式,正常情况下要增加一分的信用积分,必须要在华夏国工作并达到一年的工作时间,相当于现实世界中的工龄工资,这对于个人来说可是能够享受一辈子利益的好事。

    所以,只要这类问题一出现在平台上,的华夏国人几乎占了一大半,就算那些不识字的和只认得少量文字的人,也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