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随身带着一个世界-第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淬火的工艺可不是能够通过简单的学习就能够掌握的,在那个没有温度测试仪器的时代,在淬火时机的把握上,都是一些铁匠的不传之密。

    甚至连淬火时所用的水,针对不同的材料都有不同的选择。

    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人手里进行淬火,结果都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很多的时候都是碰运气。

    没有从事过实际操作的人,根本不会具备这些经验,所以,哪怕是一些普通铁匠,也不敢说自己已经完全掌握了淬火技术,每次都能够保证提高材料的硬度。

    于是,这个岗位几乎是创造了华夏国创建以来任务发布最冷门的一个,半个月的时间都无人敢接。

    虽然大家都已经知道,只要能够通过华夏国的考核,就可以获得华夏国成员的资格。

    可大家也知道,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也仅仅有两千多人通过了最基本的考核。

    而且这些通过考核的人,大部分都是十来岁的孩子,因为只有这些孩子的思维没有出现较大的固化,很容易接受新的知识和观念。

    而那些通过考核的成年人,却主要靠的是用华夏币砸,完全是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才勉强达到华夏国的标准。

    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造成的结果是,这些成年人在获得成员的身份后,再也没有了学习的动力。

    毕竟在他们这个年龄阶段,记忆力和接受能力已经大大退化,学习起那些更高深的知识来,显得万分吃力。

    已经过了学习黄金时期的郑元,自己都不认为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成为华夏国的成员。

    但那个工作岗位让他看到了曙光,一个通过另外的途径成为华夏国成员的机会。

    所以,在犹豫了几天之后,郑元硬着头皮来到了李家农庄的任务发布点,对着那个向这些不识字的流民解读任务的员说:“先生,那铁匠的岗位我可以试一试么?”

    李家农庄的任务解说员不像华夏山庄那边,是由刚通过考核的成员来担任。

    因为这边没有考核成员的资格,而一般的成员是不愿意到这里来工作的。

    所以,李家农庄的任务解说员暂时是由李严的长子李丰在担任,因为在李家农庄这边,李丰可以获得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同时,任务解说员这一职务可是锻炼个人工作能力的好地方,李严也想让他多接触一些华夏国的事务,熟悉他们的办事流程,为早日成为华夏国的核心成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华夏山庄和李家农庄的任务发布是不一致的,因为他们的工作重心不一样。

    但两边的任务发布系统是通过网络共享的,只不过使用任务发布区域来确定该优先显示的任务。

    自从自己负责李家农庄的任务发布系统任务解说工作以来,李丰还第一次看到那个优先级别最高、面向区域发布的置顶任务。

    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个置顶任务居然在每天的任务系统上,一直没有人来接。

    种种不寻常的迹象表明,这个工作岗位肯定是华夏国目前最亟需的,所以,在郑元向他问出是否可以试一试的话之后,李丰就立即通过专门给李家农庄的网络即时通信向国资部进行了咨询。

第294章 迷茫() 
在无线网络的下,李丰很快就得到了准确的答复,然后笑着对郑元说:“刚才华夏国的总统阁下已经亲自回复,同意了你去试一试。

    你可以先去收拾一下,中午吃过饭之后搭乘秭归过来的运输船到华夏山庄去。”

    既然有的运输船可用,不如趁这个机会把一家人都迁到那华夏山庄去。

    所以郑元再次问道:“我可以多带几个人一起吗?”

    李丰说:“十个人以下的话我可以作主,再多的话就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了。”

    “我们一家只有八口人,原打算开春之后再过去的,如果有顺路船只的话,我就想一起搬过去算了。”

    “好。”

    李丰登记了郑元的身份码,通过热敏打印机打印了一张小票,交给郑元说:“午饭之后,你凭着这个小票在码头边找那里的负责人,他们看到这个小票后,就知道该怎么安排了。

    在你们走后,这边的临时住房我们会重新进行分配,所以你们最好是把自己的私人物品都带走。”

    目前的华夏国大多数地方都用上了建立在人口系统为基础的方式,每一个在华夏国范围内接活的人,都会登记其身份信息,并发给一个临时身份证。

    所以,在郑元出示自己的临时身份证之后,李丰在信息平台上就已经知道他一家人的信息,以及使用了李家农庄的什么,是否有没有完成的任务等关联信息也是一目了然。

    而李丰在知道这些信息后,可以直接在平台上把这些关联取消,相关部门看到平台的提示信息,自然就知道了该如何处理后继工作了。

    郑元把这张小票收下后,小心地放在贴身的地方,高兴地回去作相应的安排,准备全家都搬到那传说中最神秘的华夏山庄去。

    ……

    在码头负责人的安排下,郑元一家登上了一艘前所未见的船只,那船就像一个超大的木斗一样浮在江面之上。

    更神奇的是,这船并没有人划桨,也没有桅杆风帆,只有边上的小房子里坐着一个人,控制着这船的行进方向。

    看那人的表情,好像一点都不费劲的样子,举手投足之间,随着水面之下翻滚的暗流,巨大的木船竟然就逆江而上。

    更夸张的是,在两根绳子的牵引下,几只同样的木船被自己乘坐的木船拖在后面,似乎一点都没有影响到前面这只木船的正常行驶。

    郑元好奇地跑到那绳子旁边,仔细一摸才发现,那绳子竟然好像是用钢铁制成的。

    郑元感受到从手中传来那熟悉的冰凉感觉,陷入了短暂的呆滞,那绳索表面偶尔冒出的几根“柔弱”的丝头,根本就是钢丝好吗。

    而且从硬度上来看,这还不是一般的钢丝,至少也应该是百炼钢一个级别的。

    这华夏国究竟是什么来头,这坚硬的钢铁也可以出柔软的绳索?

    在郑元的印象中,铁链的方法也有不少,也可以出这样结实的钢索。

    可那些方法出来的钢索都是环环相扣,依靠环与环之间的空隙来达到和绳索一样的灵活性。

    手上摸着的这根手指粗的钢绳却不一样,这完全是用无数根细细的钢丝按照草绳一样的缠绕方式做成的。

    这是什么样的力量,百炼钢也能化成绕指柔?

    这样的缠绕方式,在性能上明显要比铁链好得多,因为铁链必须环环相扣,中间的一个铁环被损坏后,铁链就断了。

    而华夏国这样的钢绳,哪怕是中间断掉几根钢丝,也不会影响到整根钢绳的使用。

    郑元心底对这华夏国之行是越来越迷茫了,他们既然已经拥有了如此高端的技术,为什么还要在外面招收铁匠?

    而且,如果他们所说的铁钉都是如同这钢绳一样硬的话,自己刀具还真没有截断它们的信心。

    越接近秭归码头,一路上的新奇事物越多。

    郑元本来觉得那李家农庄就已经是这个世上最神奇的地方了,结果到了秭归码头一看,无论是规模还是那些神奇的工具,都完全一个档次上。

    尤其是那江心中停着的巨型铁船,更是颠覆了他的世界观。

    这么大的船,船身竟然……竟然好像也是用铁出来的。

    铁打的船为什么能够浮在水面之上,郑元搞不明白。

    更让他搞不明白的是,要这么大的船,该修建多大的炉子才装得下?

    难道是以山谷大地为炉?这手段也太逆天了吧。

    即使能够造出这样大的炉子,又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这样大的船身?这世上有那么大的砧子吗?

    这样巨大的船身,其重量根本难以估量,又该用什么办法来翻动它呢?

    还有,这样大的铁块,就算是把它全部烧透都是不容易的事,又该如何掌握火候?

    这样大的铁块如果全部烧红了的话,就算是有办法把它弄到砧子上,周围一丈的距离恐怕也无法近人,又该如何锤打?

    ……

第295章 没有火炉的作坊() 
越深入地想下去,郑元无法解决的问题就越多,整个人就像失了魂一样,木然地根据华夏国工作人员的指示去做。

    那负责接待郑元一行的成员看到郑元这个样子,实在不敢相信他能够完成总统阁下的测试。

    找了一个没人的地方,通过对讲机对小宝说:“王部长,这李家农庄送过来的那个人,我怎么看起来有点不太靠谱的样子啊。”

    “有什么问题吗?”

    “就是感觉他的目光有些呆滞,反应也有些迟钝。”

    小宝想了一下说:“先把他送进来再说,我去通知师父来处理。”

    “好。”

    懵懵懂懂地状态下,郑元一家被安排在山庄外面暂时住了下来,而郑元却被直接送进了华夏山庄。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不是这个行业的人,并不知道一些细节上的困难程度,也就是说无知者无畏。

    华夏山庄里那些“钢铁怪兽”和各种奇妙的工具,在普通人的眼里只是有些神奇而已。

    即使他们不明白这些东西的制造难度,第一次来到这华夏山庄的人里面,也有不少人也会出现短暂失神的状态。

    这是也一个人的见识有关的,见识越多的人,想的就越多,出现这种状态的时间也越长。

    但不管怎样说,他们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专业人士,对铸造这个行业了解并不是很多,所以这种失神也大多数停留在那些机械的精妙构造之上。

    但在郑元这样从事过这个行业的人来说,他所的重心却不是那些机械构造,而是这些机械所使用的材料工艺。

    这就好像是对普通人的感觉来说,只要有足够的铁匠,他们依样画葫芦也可以出这些机械来。

    可他们并不知道,在这个世界真正的铁匠眼里,这已经不是用简单的锻造工艺所能够做到的事了。

    这样的材料、这样的形状、这样的大小,一个接一个的问题都成了郑元的困扰。

    疯子不一定是天才,天才一定是疯子,天才与疯子之间往往只有一步之遥。

    只有那些对未知事物有着无尽渴望并且倾注自己全部心血的人,才可能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获得非凡的成就。

    小宝对此体会得比较深刻,因为华夏国目前的成员中,成就越高的人,他发呆走神的时间越多。

    因为他们往往是看到某种事物的时候,突然就联想到了脑海中两件原本不相干的事,然后从中发现了一种特殊的关系。

    这样的发现让他们把心思全部沉浸在其中,不断地拓展,不断地确认。

    他们这样的状态在外人看来,就是在发呆、失神。

    也许,这个叫郑元的人可能真的是一个不简单的铁匠,能够达到师父的要求也说不一定。

    小宝会心的一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魏民生。

    ……

    在华夏国新建的废旧金属加工场里面,摆放着几种特殊的设备。

    郑元跟着魏民生一行十几人来到这里的时候,眼里满是疑惑。

    听那总统阁下的意思,这里就是进行锻造的地方。

    铁砧子、手锤、大铁锤、铁钳等工具这里都有,可为什么连一个炉子都没有看到,没有炉子如何来自己熟悉的刀具呢?

    于是,郑元摸了摸头,弱弱地说:“这里是不是还缺了一座炉子?”

    魏民生其实对这钢铁的冶炼流程也并不熟悉,只是让刘梦玲她们按照小型钢铁加工作坊的需求购买的设备。

    其中很多的设备连他都没有见过,所以也不太明白它们的作用。

    现在郑元的话终于让他明白了一个问题,这打铁没有炉子的确好像有点不太对劲。

    但刘梦玲她们做事一向都考虑得很周到的,就算是这些不熟悉的领域,她们也会找一些专业的人员来制订购买计划,应该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的。

    而且这里的设备都是按照说明书和来的,完成后还拍摄了通过专业人员核实过一遍,只不过这里没有人会使用而已。

    四处看了一下,那郑元只是说缺一个炉子,这炉子应该是用来加热金属的东西,这里面的那些设备里,没有一个长得像炉子的。

    魏民生只好把这些设备的说明书拿出来看了一遍,终于发现,由于他的要求是可以利用废旧钢材加工一些简单的农机具,而且规模不大,所以就没有采购那些大型的设备。

    现代工业产生的这些废旧钢材,成份上已经趋于完美,所以也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

    只需要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待材料软化后就可以用普通的设备加工成各种不同的工件,成型之后,再经过淬火就可以投入使用。

    而她们选购的这个加热的设备叫做中频熔炼炉,设备接上不同的感应线圈和耐高温容器,就成一个集焊接、熔炼、表面淬火、退火为一体的热处理设备。

    这样的处理方式与普通的煤炉相比要方便环保得多。

    原来是用的电炉啊,怪不得还专门给这个作坊配备了一台100个KW的燃气发电机。

第296章 无形之火() 
那个100KW的燃气发电机在魏民生没有搞清楚它作用的情况下,已经转交给发电场统一调配使用了。

    还好这个作坊在修建的时候,考虑到里面的一些设备可能需要消耗很大的电力,所以就安排在发电场附近。

    电路是按照刘梦玲她们找专业人士的设计方案上面的要求来铺设的,并为这个作坊专门了一台变压器。

    这样的小型中频熔炼炉一共购买了两台,功率都是35KW的,最高设计温度是1800摄氏度,足以熔化一般的钢铁材料。

    每台熔炼炉的最大熔炼质量可以达到30公斤,但对于钢铁这类熔点较高的金属来说,一次最多只能处理10公斤。

    这样的处理能力应对那些普通的工具制造已经是绰绰有余的了。

    魏民生通过对讲机通知发电场单独保障这个作坊的用电需求后,按照中频炉的使用说明要求,连接了熔炼炉体以及水电路。

    合上作坊总电源闸刀,将熔炼炉的功率调至最小后,打开熔炼炉的电源开关。

    然后让人取了几块切割圆形钢板时剩下的边角料过来,用铁钳放进了熔炼炉的坩埚内。

    由于这次是试运行,而且目的也只是一把刀具而已,所以只放入了一斤多的边角余料。

    随着功率的加大,坩埚内的材料表面冒起了淡淡的青烟。

    魏民生一边看着说明书,一边操作着熔炼炉,动作虽然有些生疏,却也只用了几分钟的时间,就把坩埚内的那些边角余料化成了铁水。

    旁边的郑元看得目瞪口呆,这是什么情况?

    为什么一点火焰都没有看到,那些坚硬的材料就在眼皮子底下化成了一滩铁水。

    魏民生摇动手柄,控制着坩埚将里面的铁水倾倒在做好的模具中,冷却后就形成了一个圆柱体。

    看到那已经成形还带着高温的圆柱体,正在发呆的郑元仿佛瞬间活了过来,本能似地了以前打铁时的状态。

    左手取过旁边的铁钳,把那圆柱体夹到铁砧子上,右手抓起旁边的铁锤就挥舞了起来。

    随着“铛、铛”的声音,那根圆柱体就像活过来了一样在铁锤的敲打下不断地变幻着形状。

    可是,那材料从模具中取出来的时候温度已经下降了很多,所以十几锤子下去之后,就需要再次进行加热才能够锻打。

    郑元夹起铁块正准备按照魏民生的样子依样画葫芦把它放到坩埚内加热的时候,魏民生出声制止了他。

    这坩埚的作用是将不规则的废料熔化成铁水,然后浇铸成规则的钢锭,便于后期的加工。

    而普通的热处理就用不了这样大的功率,只需要一个特制的线圈就可以很方便地加热工件,而且加热的时间更短,效率更高。

    魏民生打开了另外一个中频炉,接上的就是那种特制的线圈。

    用铁钳把那已经敲打过的铁块悬空放到线圈中间,随着功率的加大,铁块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红了。

    先前在坩埚中熔化废钢的时候没有看清楚是怎么回事,现在这铁块就在自己眼皮下,几个呼吸之间就被这“无色无形的火焰”烧得通红。

    这究竟是什么样的火焰?

    除了铁钳上烧得通红的铁块发出的热量,竟然感觉不到其它火焰的温度。

    忍住心底的惊讶,郑元接过魏民生递过来的铁块,再次放到铁砧子上敲打起来。

    有了这样方便快捷的加热设备,不一会儿的功夫,一把砍刀就被郑元了出来。

    现在,就到了最关键的一步,只要进行淬火之后,就可以测试这把砍刀是否能够砍断铁丝了。

    深吸了一口气,郑元用铁桶在一座小山的山顶上取了一桶地表上水坑里的水来。

    淬火是一个把普通兵器成为“凡兵”还是“神兵”的关键,按照郑元祖先的说法,必须要取离天最近的“天水”,再加上独一无二的配方,就可以大大的提高成为“神兵”的机率。

    魏民生看了郑元的做法,心里若有所感,这“天水”,恐怕并不是因为其离天最近的的原因,而是因为山顶的水洼里的水是最纯净的雨水,不会像井水那样可能含有其他无法掌握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这样的水更能够保证淬火液的相似性,才能够保证加入配方后不会因为采用了不同的水质引起的不可控制的结果。

    郑元在取水时还虔诚地跪在地上对天拜了几拜,口中还念念有词,估计是求得上天保佑的意思吧。

    取到水后,郑元从贴身的地方取出了一个小包,把小包里面的东西小心地往水桶里面倒了一些,用木棍搅拌均匀后,用手沾了点,闭着眼睛用舌头尝了一下味道。

    片刻之后,又从小包里倒了一些在水桶里面,重复着先前的动作。

第297章 勉强过关吧() 
郑元把淬火用的水配好之后,魏民生也尝了一下,原来那小包里面的东西应该就是最常见的盐巴。

    再次来到了那个叫什么中频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