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作为销售回款的粮食,在扣除当天陈家应得的土地收益分成之后,多余的全部送到华夏工作队的基地内,然后通过运送物资的车辆再送回华夏国。
钱江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快地消耗掉南阳城周围的粮食储备,以动摇当地世家大族们的根基。
这些作为样品展示的铁制器具,在华夏工作队成员的示范下,让南阳城的人们大开眼界。
相对于传统的镰刀,经过现代工艺生产出来的锯齿镰展示出了它无可抵挡的魅力。
轻巧、锋利、省力以及它那不同寻常的材质,给所有试用过它的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而且,更让南阳人不敢相信的是,这样一把精钢打造的新式镰刀,居然只需要两斤大米就可以换到。
因为,按照他们所掌握的技术,即使是不考虑材质,只需要依样画葫芦照着这个样子把这个镰刀打造出来,其人工成本都已经远超两斤大米的价值。
还有那些锄头、铁锹和整体都是钢铁制成的犁头,其造型和使用体验根本就不是他们手工打造出来的东西所能够相比的。
在这些农具中,还出现了一些远超他们想像的东西。
他们想不到,风车居然也可以用钢铁来打造,而且比用木头做成的使用起来更加省力、效率更高、搬动起来更加轻便,直接提升了一倍以上的效率。
他们想不到,筛子居然也可以用钢铁来打造,而且比用竹子做成的更加牢固。
他们更想不到,连粮仓居然都可以用钢铁来打造,而且,其防虫、防鼠、防火、防潮的效果远超他们原来使用的粮仓。
因为,就算是石头做成的粮仓,在门的位置也是需要用木头来封闭的,这样的设计很容易被老鼠破坏,也阻止不了虫害的入侵。
作为华夏国专门为那些没有电力供应地区制作的脚踏式人力脱粒机,让这些南阳人再一次见识了华夏国精湛的“机关”制造技术。
而军用器械作为南阳城的主要收入支柱,其销售价格相对于普通的农业用具价格要高得多,这也是那些冶铁世家们利润的源泉。
如果华夏工作队不能够在这一块上打开缺口,他们先前所作的一切都将没有意义。
但是,面对南阳世家大族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网以及多年来积累下来的实力,想要同时影响所有世家的收益,只会让他们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团体,这是钱江他们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在国资部的授意下,他们通过陈家的店铺,只向南阳人展示了箭头这种消耗量较大的普通兵器。
毕竟在南阳城,专门进行箭头制造的世家并不是很多。
因为箭头这种东西的销售量较大,而且打造工艺简单,几乎是个铁匠都具备打造的能力,所以,其利润在所有兵器之中是最小的。
这几家专门制造箭头的世家,完全走的是规模化的路子,凭借其庞大的销售量来获得足够的利润额。
可是,他们这种程度的规模化,在已经可以全机械半自动化生产的华夏国面前,生产效率和品质根本就不能够相提并论。
所以,华夏国所展示的这些箭头,在品质完全超越南阳本地制造水平的前提下,价格反而只有南阳同类兵器的八成。2k阅读网
第626章 倾销的威力()
钱江他们确定的销售价格,几乎已经相当于南阳本地制造的成本。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对于那几家专门从事制造箭头生意的世家来说,这简直就是一场灭顶之灾。
也就是说,哪怕那些南阳的世家按照成本价销售,他们所制造出来的箭头,也根本没有办法与华夏国生产的箭头进行竞争。
因为,传统的手工制造方式与流水线式的机械化生产之间,无论是成本的控制还是品质的稳定性,华夏国的产品都拥有绝对的竞争优势。
在拥有现实世界资源的情况下,哪怕就是按照这样的价格来进行销售,华夏国仍然可以获得超过销售价格八成的超额利润,这是异世界的人们不敢想像的。
一枚重量最轻的普通箭头,钱江他们的销售价格只需要一斤粮食。
一枚特制的重型破甲三棱箭头,也只需要五斤粮食就可以换到。
更让这些异世界的人们不可思议的是,不管这些箭头是什么样的形状,箭头尾部都有一个几乎完全一样的螺纹接头。
虽然他们暂时还不知道这个螺纹接头的作用,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把箭头固定在竹质或木质的箭杆上。
即使没有与之配套的螺纹箭杆,螺纹接头的存在仍然使得箭头与箭杆的结合更加紧密、牢固。
当然,最终打动买家的,还是华夏国所产箭头那超乎寻常的硬度。
在钱江他们刻意通过陈家店铺所展示的效果来看,采用华夏国箭头的箭支对同样目标所产生的破坏力,是其它箭头无法做到的。
而且,通过他们的测试,同样的目标,采用华夏国箭头和南阳本地箭头所造成的损耗也完全不同。
采用华夏国箭头的箭支,在面对青铜盔甲时几乎没有什么损耗,射出的十支箭在大部分情况下都可以收回再用。
而采用南阳本地箭头的箭支,在面对青铜盔甲时,每使用一轮就会产生一至三成的箭头损坏。
这个测试结果直接导致南阳本地的箭头全面滞销,因为在战场上,这种威力极大又几乎能够无限次数回收再用的箭支,相当于给他们的弓箭手们增加了一至三成的威慑力。
异世界的人们哪里见过这样的商业竞争手段,只用了短短的十几天时间,钱江他们就通过陈家完全控制了南阳城的箭头销售市场。
在华夏国充足的货源保障下,那些到南阳购买箭头的大小势力全部满载而归。
同样的,南阳城周围大量的粮食都通过陈家的渠道源源不断地流向了华夏国,进一步加剧了南阳城未来的粮食危机。
对于钱江他们来说,垄断了箭头销售还有另外的好处,那就是间接与周围的其他势力建立起了新的贸易关系。
在拥有更加优良武器供应的情况下,普通武器的销售主动权逐渐地向华夏工作队集中。
然后,钱江以便于武器交接为由,把武器的销售地点定在了距离华夏国控制范围更近的地方,彻底断绝了南阳城的财路。
对于那些已经清楚华夏国武器品质的势力来说,谁的东西价廉物美就选择谁的东西,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但对于南阳的那些冶铁世家来说,他们甚至还没有来得及觉察到来至于华夏国的竞争威胁,整个家族的武器销售渠道就全部失去了控制。
当然,这些世家大族也并不是任人鱼肉之辈,他们能够在此立足,自己本身也必须具有足够的实力。
为了共同抵御来自于华夏国的威胁,他们也自发地组织起来,装扮成流寇对华夏工作队的驻地进行了一次突袭。
但是,在华夏自卫队所拥有的现代化武器和高科技预警手段面前,这群“流寇”刚刚接近驻地的警戒范围,就遭到了远超他们想像的打击。
在留下了几十具残破的尸体后,带着无边的恐惧仓皇而逃,甚至连他们自己的家族都不敢回去一趟,生怕给他们的家族带去灭顶之灾。
第二天,华夏自卫队的人并没有打扫现场,而是通过陈家在南阳城里发布了一个清理战场的任务。
现场的惨状自然就通过这些接受任务的人传回了南阳城,一时之间,整个南阳城仿佛一下子安静了下来,甚至连陈家店铺周围的那些地痞混混都突然失去了踪影。
在经过短暂的平静之后,那些世家大族终于作出了决定,一些家族陆续地把自己的族人向远离华夏国的地方迁徙,以远离这个已经不再能够让他们家族呼风唤雨的地方。
而另一些家族,从这场几乎没有还手之力的战斗中,看到了华夏国无可匹敌的实力。
在这样的时代,如果自己没有实力保障自己的安全,最好的办法就是依附于另外一个更加强大的势力。
华夏国的表现,无疑就是他们心中最理想的那一个势力。
于是,就通过陈家的关系与钱江他们接触,想要和陈家一样,成为华夏国的附属。
但是,在钱江他们的方案中,并没有直接把这些世家大族融入华夏国的打算。
因为,南阳城的这些世家大族们所依仗的无非就是他们曾经“先进”的冶铁技术。
可对于华夏国来说,这些所谓“先进”的冶铁技术,根本就不堪一提。
如果他们不能放下自己曾经的骄傲,按照华夏国的规矩以普通人的身份来适应新社会环境的话,华夏国就没有接纳他们的必要。
因为对于华夏国来说,一个公平、公正、诚信的社会环境,远比一个外表强大而内部危机四伏的社会要稳定得多。
这些家族在权衡利弊之后,自己内部也发生了分裂。
那些嫡系成员自然还想保留自己在家族之中超然的地位,可那些原本在家族中处于被剥削地位的族人们,在了解到加入华夏国之后能够享受的待遇之后,自然不愿意再与那些嫡系成员们共同进退。
他们愿意为家族付出的前提是,家族可以在这乱世之中给予他们更多的生活保障。
但是现在,华夏国却能够在给予他们更多生活保障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勾起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而这一点,却恰恰是他们呆在自己的家族里所不能够拥有的东西。
第627章 扩张()
就连钱江他们都没有想到,处于技术垄断状态下的产品,在采用倾销这种方式时,会对原有的社会经济结构产生如此之大的影响。
他们也没有想到,南阳城本土势力的瓦解会有如此之快,甚至没有组织起一场像样的抵抗,就这样飞灰烟灭了。
在大量人口离开之后,南阳城再也没有了往日的繁华,几乎变成了一座空城。
而华夏国暂时也没有在此地建城的规划,仅仅是将那些已经无人耕种的土地纳入了华夏国的控制范围而已。
说到底,华夏国目前最看重的资源还是人口,魏民生对财富的观念,早就已经默默地影响了华夏国正式成员很多年。
在现实世界提供的技术支撑下,土地的多少早就不再是限制一个国家发展的主要因素。
唯独人口,就算是有先进的医疗技术,青壮劳动力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明显的增长,这已经成为了制约华夏国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资部在总结了南阳城攻略过程的一些经验后,依托现有的城市群,通过任务发布平台,组织起了一批又一批的工作队。
这些工作队的主要任务是,摸清直道周围那些,仍有大量人口聚集城市的运转状态和获取粮食的主要途径,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方案,并继续采用技术和资源倾销的方式,对原有城市的支柱产业进行毁灭式的打击。
这种具有绝对技术优势的打击,让异世界的本土产业迅速走向没落。
那些被高新技术所淘汰下来的传统技能型人口,进一步向华夏国的几个城市群集中,其它地方只留下一座座毫无人气的空城。
经过这样的措施,最终把直道两边各一百公里的土地都纳入了华夏国的控制范围,总人口数量得到了进一步的增长,华夏国的总人口在半年时间内迅速提高到了千万级规模。
在这个过程中,受到影响最大的当属魏国了。
只用了半年时间,就丢失了十多个城池和接近一半的人口。
大量劳动力的流出,首先影响到的就是魏国的种植、养殖产业,大量丢荒的土地直接导致魏国的财政收入腰斩。
而华夏国所输出那些价廉物美的产品,不仅仅是对手工业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更为严重的是,这些产品流入越多,就意味着有更多的财富流出。
而在所有的财富之中,能够让华夏国看得上眼的也仅仅只有金银珠宝,因为只有这些东西,才能够让魏民生在现实世界中快速地变现,转化为图瓦卢建设的资金。
华夏国利用粮食和工业技术上面的绝对优势,不仅仅是对魏国的农业和工业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
在获得巨量超额利润的情况下,华夏国成员的平均收入水平,也远高于这个世界绝大部分人的收入水平,这样的直观的事实,直接导致魏国社会中下层百姓的大量流失。
既然有了更加稳定的生活方式,那些原本靠卖命生存的普通士卒也逐渐成规模的离开。
在面对华夏国的时候,魏国根本就组织不起任何形式的抵抗,这种无力改变的状态,甚至已经影响到了上层阶级对未来的判断。
一些有远见的世家大族,纷纷把自己族内的子弟送到华夏国,通过学习华夏国的知识来获得正式成员的身份,想努力提高自己家族在华夏国的话语权,以便给家族留一条后路。
但是,由于华夏国的正式成员,全部都在计算机络系统和诚信制度的管理之下,华夏国的社会运转,早就已经脱离了“人治”的基础。
至少在华夏国正式成员的阶层中,已经出现了“法治”的雏形,并且随着正式成员数量的不断增长,逐步把“法治”的精神融入到更大的范围。
这些世家大族的做法,在华夏国完善的社会管理模式面前,完全失去了意义。
因为这些世家大族,以前是通过掌握一些普通人不具备的知识,来获得社会中的超然地位,垄断的知识体系是他们拥有更大话语权的基础。
而在华夏国正式成员的阶层中,所能够接触到的知识体系和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的想象。
只有在成为了华夏国的正式成员之后,他们才恍然发现,这世上绝对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完全掌握华夏国的所有专业知识。
他们在融入华夏国之后,才深深地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学海无涯”。
而且,华夏国正式成员表决机制的存在,也就意味着任何一个重大的决定,都必须代表着大部分正式成员的集体利益。
想要仅仅凭一小部分的家族成员,就想提出一些仅对自己家族有利的意见和建议,几乎是不可能通过络辩论这一关的。
如果一个决定可能对整个社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充分辩论的过程中,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因素,都会被那些专业领域的专家分析得比自己提出这个决定的本来意图还要透彻。
在公众信息十分透明的情况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策略根本发挥不了任何的效果。
任何阴谋诡计在华夏国这样一个诚信社会中,几乎都没有能够生长的土壤。
哪怕一些政策存在着大家暂时没有发现的漏洞,但是,只要这个漏洞一出现,华夏国就可以通过络平台,集全民之力,很快地作出应对和补救措施。
这种高效的决策方式,在一个充满着“人治”基础的社会之中,是根本不可能想象的。
因为,这种方式相当于剥夺了统治阶层的绝大多数权力,从而动摇了“人治”的根基。
离开了权力,位于统治阶层的那些人什么都不是。
再加上华夏国正式成员舒适的生活质量,让这些世家大族的子弟真正知道了什么叫“井底之蛙”。
所有已经适应了华夏国城市群中这种全新生活方式的人,再也无法回到以前那种家族式的生存环境之中。
华夏国控制范围之内,这种轻松、惬意、和谐的生活环境,相对于异世界的原著民来说,简直就是在实施一场降维打击,让他们根本没有任何抵抗的能力。
三国中原本最强大的魏国,在华夏国的扩张政策下,已经处于分崩离析的边缘。2
第628章 城市分级()
虽然要想成为华夏国的正式成员,必须要学习华夏国独特的知识体系,但是,人与人之间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是存在较大个体差异的。
正因为如此,魏民生才定下了正式成员的直系家属也可以凭借血缘关系来获得普通正式成员身份的规矩,以避免造成家庭的割裂和产生新的社会矛盾。
毕竟,不是每一个家庭的成员都能够保证通过华夏国考核的。
如果那些通过了考核的正式成员居住在城市之中,而把他们没有通过考核的家人排斥在外,一个不完整的家庭,必然给那些正式成员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带去困扰,这对整个社会的稳定是十分不利的。
但是,同样是因为这样的规矩,大量不了解华夏国知识体系的普通人口的涌入,也给华夏国的居住环境和社会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想要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变,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尤其是在华夏国这样一个完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一个人的绝大多数习惯都会被改变的时候,一些适应能力较差的人,要想快速的融入也是非常困难的。
就比如一个简单的靠右通行的规则,对于那些理解能力差的人来说,也需要多次的提醒甚至是必要的处罚才能够记得住。
社会秩序越好,社会中每一个成员需要遵守的规则也就越多。
如果每一个人都要通过各种试错的方式来适应新环境的话,对于整个社会秩序来说是一种严重的冲击。
为了减少这种冲击,国资部在魏民生的提议下,决定在原来华夏国城市群之外再建几座新城,以容纳那些还没有完全适应华夏国社会环境的人们。
新建的这几座城市,都分布在直道附近拥有充足水源的地方,以满足城市之中所居住人们的饮用水需求。
由于华夏国城市单元是在地面之上开始修建地下设施的,再加上每一个城市单元的面积不大,城市单元之间还分布着完善的水处理设施,所以,这些城市天然就拥有绝佳的排涝属性。
只要不遇到水位突然上涨一、二十米的极端情况,是几乎不会受到洪涝灾害影响的。
新建的这几座城市,在功能上来看不仅仅是作为居住,而是要把这些城市,作为新加入人群逐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的学习场地。
按照魏民生的设想,为了区分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