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采用大型储气容器储存普通空气和可燃气体并不相同,因为普通空气并不会发生化学变化,其压缩过程完全是物理变化。
而像沼气这样的可燃气体,直接储气容器时,随着其浓度和温度的增加,一旦达到爆炸极限,就可能发生爆炸。
而这种发生在密闭容器内部的爆炸,相当于把整个密闭容器变成了一颗炸弹。
只要想一想,这个储存了几十万方可燃气体的容器发生爆炸会是什么样的景象。
虽然它埋在地面之下,周围的土石可以吸收掉一部分冲击力,但它最薄弱的顶部,绝对无法与这种狂暴的力量相抗衡。
到时候,这个巨大的“冲天炮”,足以把数十吨的土石送向四面八方,周围几公里的范围内都可能遭到这些飞石的威胁。
所以,在储存可燃气体时,必须要对容器中的空气,最主要是空气中的氧气进行排除。
排空密闭容器中的氧气有多种方法,注入氮气、二氧化碳或者惰性气体都可以做到,但最简单的方法还是注水。
先用水把密闭容器灌满,然后在注入压缩可燃气体时,通过一根连接到容器底部的管子把水压出来,就可以做到。
也可以通过这根管子抽水,形成负压将沼气气囊中的沼气吸入容器之中。
当然,还可以双管齐下,一边加压一边抽水,形成合力,以提高储气的速度。
在利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秸秆作为燃料的生物质发电站发出的电力富余的时候,就把这些富余的电力用来驱动压缩机,把沼气和空气分别送入各自的高压容器之中储存起来。
而在用电高峰的时候,利用高压容器之中的高压沼气和空气,直接燃烧产生高压气流,推动透平发电机组产生电力,用于弥补发电站功率不足的问题。
高压气体减压时会吸收的热能,所以就把减压部件设置在透平发电机附近,既可以为发电机和转轮降温,也可以增加其输出功率。
以前的风、光、水力、沼气发电和爆炸式发电机产生的不太稳定的电力,已经不再适用于大型城市的用电需求,所以也利用这种方式储存起来,然后在需要的时候,再通过大型发电机组进行输出。
大型发电机组和内燃式发电机组输出的电力功率更加稳定,也更加便于调控,有利于保证整个电网的供电电压稳定。
在拥有用电设施和设备之后,发电站就成城市的心脏,其性不言而喻。
虽然华夏国的数据中心机房有专门的UPS和备用发电机组供电,但其它的用电就无法用这种方式来保证了。
也就是说,如果城市突然出现大规模的断电,整个华夏城就会陷入一片黑暗。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应对措施,很容易发生骚乱,以及被敌对势力趁虚而入。
所以,发电站和能量储存基地周围,除了修起高高的围墙之外,还了高压电网,严禁无关人员靠近。
更加方便地处理那些养殖废物,挨近水网边界的那几个圆形种植场,被改造成了养殖场。
可以实现规模化养殖的鸡、鸭、鹅和猪、牛、羊等畜禽,被集中在这几个种植场内饲养。
周围的水网既可以防止这些畜禽乱跑,也可以有效地防止宵小的捣乱。
没有水上平台作为运输工具,在这几乎算是一个封闭的水域之中,华夏国之外的那些水贼强盗,根本没有办法把这些畜禽偷离华夏国。
整个云梦泽区域种植过程中所产生的秸秆,最终都会通过各种运输工具,运送到就近的发电站发电,或者经过发酵处理后用于养殖场里畜禽的饲料。
运输这些秸秆所产生的费用,完全是使用市场化的手段来进行的。
养殖场可以使用的秸秆,在确定好收购价格之后,自然有人利用劳动空闲时间去收集,然后送到指定的收购地点。
同样的,养殖场利用不了的秸秆,就可以送到生物质发电站去处理。
虽然这些秸秆的收购价格并不高,但只要有市场并且有利可图,很快就会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那些已经拥有了部分个人资产的华夏国早期成员,在购买了二手汽车之后,成秸秆收购产业链中的头道贩子。
养殖场的秸秆收购价格是八元华夏币一百斤,离养殖场近的人到是可以直接送到养殖场。
但那些十公里以上的区域,就不是人力可以胜任的工作了。
所以,这些驾驶着二手汽车的秸秆收购贩子,用低于养殖场的收购价格,到更远的地方把秸秆收购上来,然后转售给养殖场赚取差价。
那些个人资产不足的成员,也购买了相对便宜的电动货三轮车,形成了这个产业链上的第二道贩子。
用养殖场公开收购价格一半左右的价格,到田边地角去收集秸秆,然后转售给那些开着汽车的成员。
产业链末端就是那些普通的百姓,他们几乎是全家出动,老幼妇孺四处收集秸秆,把秸秆集中到一起。
青壮劳力则肩挑背扛,或者使用华夏国制造的独轮车、手推车和人力货三轮,把其他人收集起来的秸秆运送到上级贩子指定的收购地点。
在这样的运作方式下,整个云梦泽区域的秸秆都被收拾得干干净净,根本没有人会想到用一把火把这些秸秆烧掉。
这烧的不是秸秆,那是华夏币啊。
第447章 夷陵宜昌()
养殖场产生的粪水和其它养殖废物,都通过管道流入修建养殖场内的大型沼气池进行无害化处理。
沼气池产生的沼气除了养殖场自用之外,多余的就送到压力容器中储存起来。
铺设在水底的输气管道,并不会影响到水网之中水上运输平台的通行。
发电站产生的草木灰,以及沼气池里的沼渣,用水上运输平台转运到需要的地方,去改善土质,增加土壤的肥力。
而沼液则排放到水网之中,增加水体之中的浮游生物,为养殖的鱼虾、螃蟹等养分。
华夏城沼气池产生的这点沼液,对于云梦泽这个水域面积达到上千平方公里、而且清理了绝大多数淤泥的水网来说,根本就是九牛一毛。
再加上水网之中种植业需要的水肥需求,以及汉水、长江水道之中不断补充过来的清水,云梦泽水域想要向富营养化发展都不可能。
……
华夏国新规划出来的两座城市,规模没有华夏城大,暂且只确定了四个城市单元。
由于城市单元优良的可扩展性,即使今后有了更大的需求,灵活地增加城市单元的数量,就可以满足几乎情况下的需求。
夷陵新城的修建位置被确定在现实世界对应的那个宜昌市西陵区的位置。
也只有那片区域,才能够摆下今后扩建九宫八卦城的格局。
在征求魏民生意见时,位于夷陵城南面五公里之外的这座新城,被直接命名为宜昌。
按照现实世界的历史发展,这宜昌之名,实际上还要在东晋时才会出现。
但由于魏民生的出现,直接提前了几十年让宜昌之名确定了下来。
当然,这也不是魏民生抄袭别人的智慧,而是更好地将两个世界的地理位置对应起来,今后可以省却很多频繁转换名称的麻烦。
经测量,宜昌新城所在区域的平均海拔有接近六十米,而根据现实世界的记载,长江洪水期的水位也不过五十多米。
通过对新城地质形态的勘测,在附近区域没有发现曾经有被洪水冲刷的痕迹,也从侧面说明了这片区域是一个天然的筑城之地。
再加上华夏国修建的标准城市单元,还有十米左右的地下管网和其它建筑设施。
所以,除非遇到上游因为山体崩塌造成堰塞湖,在堰塞湖决堤时那种千年一遇的特大洪灾,否则是不用担心会在城市内看海的。
根据光良测绘公司的高清数字照片,按照九个城市单元的规模确定了每个单元的位置,然后根据地形,选择了工程量最小的四个城市单元,作为宜昌的崛起之地。
昔日的夷陵城,早已纳入了华夏国的管辖,但华夏国并没有对城内的大族富户进行驱逐。
一些家底较厚的世家大族,不愿意放弃原有的生活方式,按照华夏国公布的价格变卖了那些带不走的田地家产,带着自己的财物和族人选择了离开。
华夏城的崛起,对于这个世界上的人来说都是一个神迹,因为这是一座与他们心目中的钢铁巨城最为接近的雄城。
自从人类走上了与其它动物不一样的发展道路之后,人身的安全就是首要考虑的事情。
拥有一座尤如铜墙铁壁般的坚城,以阻挡野兽和敌人的侵害,那是无数人上千年的梦想。
在华夏城第一个城市单元的地上部分开始的时候,哪怕是的工人都在学习和摸索,但那几乎三天一层楼的修建速度参与过华夏城建设的人们都沸腾了。
没有一个人想过,城市可以这样建,房子也可以这样轻松地搭起来。
无数的百姓奔走相告,把华夏城发生的神迹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引来更多好奇的百姓。
既然在修建华夏城的地方,百姓们拥有更多的方式摆脱寒冷和饥饿的威胁,而且拥有更为舒适的生活条件,为什么还要守着那破旧的老宅。
在这个人命如草芥的时代,背井离乡并不是很痛苦的事,在生与死的选择面前,更不会有故土难移的情怀。
所以,夷陵城中剩下的大部分百姓,都成群结队地赶到荆州,投身到华夏城这个神迹的修建大业之中。
夷陵城在失去了大部分的平民百姓之后,已经变得日益萧条。
往日喧哗的街道,现在变得异常冷清。
而那些普通的富户和商人,上无依下无靠,最终只能无奈地选择了融入。
虽然华夏国的种种规矩让他们觉得有些不适,但更多的机会和更开阔的眼界他们学会了取舍。
失去的,只是以往在平民百姓面前那种处处高人一等的优越感,而他们从华夏国所得到的,却是一个不可想象的未来。
虽然宜昌城的修建之地,距离夷陵老城只有十里路之遥,但大部分的建设者们都还是喜欢居住在建设工地上搭建起来的临时活动房里。
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明亮的窗户,结实的门墙和夜间方便的灯光,只要躺在活动房里的铁床上,那种安全感是那些四处透风的木头房子所无法给予的。
他们相信,住在这样的铁房子里,哪怕外面到处都是恶狼饿虎,也无法伤到他们分毫。
而工地上那些力大无穷的钢铁怪兽,更是他们强大的底气所在。
尤其是那些操纵各种机械的专业人员,举手投足之间,焕发出一种无可匹敌的自信。
千斤巨石在他们操纵的那些“钢铁怪兽”面前,也尤如朽木一般,想怎么破就怎么破,毫无压力可言。
再加上大家在修建华夏城时学到的经验,只要华夏国的各种建设物资能够跟得上,宜昌城这四个城市单元嘛,要完工也只是几个月的事情。
除去在云梦泽区域从事各种种植、养殖工作的人员,以及华夏城附近特殊产业的从业人员,近四十万的普通百姓投入到了宜昌到荆州之间的建设工地之上。
荆宜铁路和旁边的人工运河一旦完工,将把夷陵、宜昌、华夏城和荆州连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两小时经济圈。
在便捷的铁路和水运交通的下,宜昌将变成一个非常适宜于繁荣昌盛的地方。
1
第448章 云梦三角洲()
设计之中的荆宜高铁从荆州老城外开始,贯穿华夏城的地下铁路通道,斜着穿过宜昌与夷陵之间的空隙,直达黄柏河与长江的交汇处。
由于特殊的山势,黄柏河与长江的交汇处,形成了一个水域面积达两平方公里的优质天然港湾。
只需要稍加改造,这里就可以停靠万吨巨轮,至少可以满足现在这个世界上百年的发展需求。
而在黄柏河的西北方向,就是神秘的神农架山区,那是一个不知道蕴育着多少自然财富的宝库。
只要魏民生的势力在现实世界站住了脚跟,那里面的各种就会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来,为他扩张的财力。
而且,这宜昌所处的位置,就是现实世界中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所在地。
在华夏国今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把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低水头大、径流式水电站修建起来,既可以改善上游近两百公里的航运条件,又可以每年上百亿度的水电。
另外,长江是蜀国出川最便捷的一条水路,宜昌所处之地,更是出川水路的咽喉之地。
只要控制了宜昌,也就控制了蜀国的发展,蜀国自然,必将落入华夏的掌控之中。
所以,在这个可以说是聚宝盆的地方,必须要在华夏国的绝对控制之下。
而这条荆州至宜昌的铁路,就是保证华夏国对宜昌事务能够反应的工程,也是云梦泽西部的物资流动干线。
再加上铁路旁边开挖的人工运河,利用长江水势,把流域之内生产出来的各种农业产品顺流而下,直接送到华夏城,可以的人力。
在充足的人力和强大的机械工作能力保障下,这段长度仅为一百公里的狭长地带,聚集了近四十万的劳动力。
也就是说,就算是挖河与修铁路同时进行,每公里的工地上,平均也拥有近两千人的劳动力,几乎是每一米都有一个劳动力。
光良测绘公司的工作人员,利用先进的测量工具,把这条铁路和运河需要经过的地方标示出来。
使用计算机工程计算出这些地方需要挖填的方量后,国资部就根据相应的数据来发布工程任务。
那些已经适应了华夏国工作方式的百姓们,自发地组建了大大小小的工程队,根据国资部发布的工程任务,选择适合自己参与的任务路段。
先进的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可以让国资部从繁琐的质量监管工作中抽出身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华夏国的整体规划上,而不是陷入现实世界中那种一团乱麻的劳工纠纷之中。
而在宜昌城至荆门之间,又以当阳城为界,分成两段完全不同的地形。
宜昌至当阳段大部分都是崇山峻岭,虽然当阳城外的长坂坡已经被扫平,但也只占到了其中的一小部分。
以华夏国现有的建设水平,要想修好这条铁路却也不太容易。
经过光良测绘公司的测量,减少这条铁路的工程量,国资部决定从宜昌出来的山脉上开出一道缺口,利用开挖缺口的土石,在缺口至当阳城的低洼地带填出路基。
然后在这条土石路基的两边,兴建采石场,把可能塌方影响到铁路的地方全部削成斜坡。
除了那条人工运河之外,云梦泽区域所涉及到的水道,凡是可能影响到种植、养殖和百姓居住安全的地段,将全部修起石头砌起来的堤坝。
百年大计不敢保证,但保证五十年一遇的洪水不受影响还是做得到的。
移山填谷,如此庞大的工程,也只有在华夏国这样充足的财力支撑下才能够去想像,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在当阳至荆门段,由于两条山脉之间的特殊地形,的小河密布其间,并在荆门之西形成一个与云梦泽完全不同的湖泊。
这个由清澈的山溪水所而成的湖泊,四通八达,如果想要利用起来的话,必须修建一座大型的水库。
但从现实世界的历史改造情况来看,由于山脉的末端地形复杂,想要做好这个工程并不简单。
在云梦泽已经开发出来的那些地方来看,由冲积平原形成的这个数千平方公里的三角洲,按照现代化的耕种手段,每年已经足够生产出可供近四百万人口生存的粮食。
长江、汉水两条水系,再加上已经建成的云梦泽水网,根本就不会担心水源的缺乏。
在这样的情况下去开发这个地形复杂的湖泊,其投入和产出比明显不太划算,所以,在这里修建一个水库的想法,刚萌芽就被否决了。
但是,这个湖泊是连接到以前的云梦泽区域的,如果不想办法解决这些湖水排放的问题,一旦遇到雨季,的湖水浸漫之下,当阳至荆门之间的这条铁路就显得危险重重。
所以,经过国资部和光良测绘公司的反复计算和测量,并通过网络平台提出了多种建设方案,用大家的智慧来进行决定。
最终决定的方案是,从当阳城东北方的山脚处开始,修建一条长达四十公里的长堤,一直修到荆门的白龙山脚下。
这条长堤像一道门一样,把整个地形复杂的湖泊围了起来,并在这条长堤之上修建铁路。
在这条长堤围住的地方,选择九个地势较低的地方,修建九个大型的涵洞,用于堤内涨大水时候的泄洪。
由于给湖泊预留了很大的活动空间,加之湖泊的水源并没有较大的河流,再大的洪水,也不可能瞬间把这个比现实世界中那个漳河水库面积大五倍的低洼地带水位提高数米。
因此,这九个直径达到八米的大型涵洞,足以应付极端情况下的泄洪需求。
涵洞之外的泄洪口,通过人工渠直接连到云梦泽水网。
云梦泽水网本来就是直接与汉水和长江连通的,而且面积十分宽广,所以,从这里面排出来的那点洪水,根本对水网产生不了威胁。
仅仅是国资部定下的这几个工程,预期修建时间就达到了两年。
国资部准备用两年的投入,把这个云梦泽三角洲变成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粮仓。
1
第449章 徐晃之约()
在修建新城以前,绝大多数的百姓在华夏城集中居住的时候,由于九宫八卦城的特殊构造,就算是不动用那些机械工具,也不是这个世界的力量能够撼动的。
所以,除了每个城市单元雇佣了一些青壮劳动力负责日常巡逻以及维护华夏城的正常运行之外,别说军队,连正规一点的巡防队伍都没有形成。
这些负责日常巡逻的人必须是华夏国的成员,而且其诚信值和个人名下的资产也要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行,这是华夏国国资部防止一些国外势力混入的基本手段。
他们身揣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