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剑桥中国史:中华民国史(上)-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发表声明等。到 8 月底,她伪装成一名修女,成功地离开了北京。①
两党决裂的时刻发生在 7 月中。通过徐谦屡次向武汉的同僚发出敦促辞
退鲍罗廷的电报,通过蒋介石把他的精锐的第 1 军调到南京和命令第 7 军及
其他两个军开往江西,冯玉祥和蒋介石在施加压力。前几个月留在上海的武
汉财政部长宋子文,在 7 月 12 日突然回到汉口,他肯定带来了南京集团的信
件。在汪精卫家中举行的几次私下会谈,被较为保守的武汉领导人所左右,
他们希望找到一个与其南京对手和平解决的办法。这将需要与共产党员脱离
关系和要求鲍罗廷离开。(鲍罗廷已经在作从陆路取道蒙古离境的准备。)①
7 月 14 日,政治会议主席团通过了汪精卫的两项建议:派一名高级代表
去莫斯科解释孙逸仙的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联俄联共政策,以便澄清未来的关
系;为了避免两党之间意识形态和政策的冲突,特别是为了结束存在两个独
立的互相对立的政策机构的制度,应寻找一个管理国民党内的共产党员的办
法。第二天,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的一次扩大会议,听取了汪
精卫关于斯大林 6 月 1 日那封曾经影响政治局的电报的报告,并得知罗易已
经离开和鲍罗廷希望出走之事。会议决定在一个月内召开一次中央执行委员
会全体会议考虑政治会议主席团的建议(这显然暗示要共产党员脱离国民
党),在此以前,它委托党部处理一些拒不服从命令的党员。会议参加者还
一致同意政治会议应选代表去莫斯科,并通过了下令保护工农以及共产党员
人身自由的决议。这些决定对一般人保守秘密。②因此,看来这时党的文职领
导人计划推迟分离,然后和平地采取行动。一个对自身存亡极为重要的因素,
是希望俄国继续进行援助。但是就在这一天,何键将军的士兵在街上搜捕共
产党员,其中包括两名已经失踪的国民党中央委员吴玉章和谭平山。
他们一定与武汉三镇其他许多有名的中共党员一起躲藏了起来,这是响
应共产国际的紧急指示而在 7 月 13 日会议上作出的决定的结果。共产国际除
了谴责中国共产党的机会主义错误外,还要求发表声明,明确宣布共产党员
退出政府。但是,它禁止他们退出国民党。即使他们被开除,他们应秘密地
与国民党的基层群众一起工作,以形成对领导集团的决定的抵制和提出改变


① 美国国务院 893。00/9128,电报,北京,马克谟致国务卿,6 月 23 日,转 6 月 22 日汉口电报,报告了俄
国飞行员在早期离去。维什尼阿科娃…阿基莫娃:《在革命的中国的两年》,第 326 页报道了她在 6 月 20
日以后不久,遵照鲍罗廷的命令与几名军事顾问离开。其他人在 7 月份也成批随之离开,根据卡萨宁:《20
年代的中国》,第 291—292 页,布廖赫尔将军在 8 月 11 日离开。亨利?弗朗西斯?米塞尔维茨:《龙在
活动:中国国民党革命概述,1927—1929 年》;和文森特?希恩:《个人史》,第 240—241 页,两书都
有对鲍罗廷的采访。希恩详细地叙述了鲍罗廷夫人的逃亡,他大约在这次逃亡中发挥了作用(第 255—258
页),前引卡萨宁著作第 295—296 页补充了希恩的报道。
① 美国国务院 893。00/9165/9194/9213,北京发给国务卿的电报传送了 7 月 5、11、13 日汉口和南京的情报;
乔治?索科尔斯基论国民党,载《中华年鉴,1928 年》,第 1371 页,里面有私下会谈的报道,材料可能
是宋子文供给的。
② 蒋永敬:《鲍罗廷》,第 401—402 页;以及《从容共到清党》,第 736—740 页。两者都引了会议记录。



党内领导机构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共产党员然后应准备召开一次国民党大
会。①这种表里不一的手法真使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和总书记陈独秀受够了,
他多次主张退出国民党,但都被驳回。此时他辞去了总书记之职。中国共产
党 7 月 13 日的宣言,谴责国民党政府没有保护工商,实际上反而鼓励反动,
它还宣布了谭平山和苏兆征辞职。可是还声明共产党员既不退出国民党,也
不放弃与它合作的计划。鲍罗廷前往九江附近的山岳胜地休养。此时正好是
他妻子从北京狱中被释放以后。会讲俄语的瞿秋白伴随着他,瞿秋白不久在
他 28 岁时将成为党的新总书记。②
两党分离此时已成事实。7 月 16 日,即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公布其限制共
产党员但命令保护他们人身和不损害工农运动的决议的那一天,中国共产党
的 7 月 13 日宣言出现在招贴和报纸上。这促使政治会议主席团公布它关于斯
大林的危害性的电报的报道,并附有对共产党员一方面退出政府同时又计划
留在国民党内这种做法的谴责。主席团指责说,这等于破坏了国民党的容共
政策。它命令所有双重党员退出这个党或那个党。每一方公布了更严厉的文
件。但是几名左派国民党领导人则对这种分裂表示痛惜。邓演达发表了谴责
声明,并辞去了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和国民党农民部领导的职务。他已经失踪,
不久就启程前往俄国。孙逸仙夫人发表声明,谴责其同事已经走上反革命道
路,同时她前往牯岭,后来去上海和俄国。两个声明都强调现在基本的中心
问题——社会革命。它们指责说,武汉搞妥协的领导人已经转而反对社会革
命。①陈友仁也正在准备离开。
反革命这时进入了左派的首都。武汉三镇实施戒严令,部队再次占领工
会总部以及其他被怀疑的共产党据点,并且处死了许多不幸的斗士。对共产
党领导人来说,似乎只有两种选择;逃亡或是暴动。有名的共产党党员转入
地下,或是逃到张发奎军队正向那里调动的江西北部。他的部队有许多共产
党的军官。到 7 月的最后一个星期,随着两党合作的政策碰上阶级斗争的礁
石而遭到破坏,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已经在计划进行暴动;这一计划此时得到
了共产国际的鼓励。
鲍罗廷离开汉口,这象征着俄国想通过国民党促进中国革命——作为革
命的第一阶段——这一努力的结束。7 月 27 日下午,仍在发烧的鲍罗廷带了
一小批俄国顾问和卫兵、陈友仁的两个儿子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丝?斯特


① 《从容共到清党》,第 735—736 页引华岗:《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史,1925—1927 年》。艾萨克斯:
《中国革命的悲剧》,第 266—267 页从《国际新闻通讯》7 月 28 日引了《共产国际执委会关于中国目前
情况的决议》,其中有指示,但是它把通讯日期注为 7 月 14 日。
② 宣言转载于《国闻周报》,4。29(1927 年 7 月 21 日),部分英文译文载 T。C。武:《国民党和中国革命的
未来》,第 323—333 页。陈独秀的立场在《告全党同志书》中有叙述。维什尼阿科娃…阿基莫娃大概根据
俄国人的档案,提供了会议的谨慎的报道。《在革命的中国的两年》,第 331 页。李又宁:《瞿秋白传》,
第 221—222 页。7 月 13 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政局宣言》的英文译文载朴孝范(音):《中国共
产党文献集,1927—1930 年》,第 21—29 页。
① 上引《国闻周报》有不同方面的文件,少数几件载《革命文献》,16,第 2828—2840 页。邓演达声明的
节录收于美国国务院 893。00/9216,罗赫德 7 月 15 日电报。蒋永敬:《鲍罗廷》,第 409 页提供了邓演达
到 7 月 18 日在郑州时的证据。孙逸仙夫人的声明转载于 T。C。武:《国民党》,第 270—273 页。根据国民
党文献的关于分裂的一般叙述,见蒋永敬:《鲍罗廷》,第 401—412 页;和《从容共到清党》,第 741—743
页。艾萨克斯的《中国革命的悲剧》中有《武汉:它的垮台》一章。



朗坐火车前往郑州,火车上载着卡车、重型游览车、大量汽油以及行李,准
备在漫长而路线不定的归国之途中使用。留在武汉的最重要的官员进行了隆
重的欢送,汪精卫给他一封“致苏俄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同志们”的证明信。
这表示中国同志们对鲍罗廷作为国民党顾问作出的杰出成就怀有永恒的感激
之情。此信还宣布国民党希望在最近的将来派几名重要同志前往俄国,以讨
论使两国团结的途径。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合作仍等待指示,但是汪
精卫公开表示,他相信鲍罗廷能对这件事的复杂性提供详尽的报道。信以“致
革命的敬礼”的致意结束,落款是国民党政治会议主席团。①
在郑州,鲍罗廷受到冯玉祥殷勤的照顾,冯下令沿途对他进行保护;鲍
罗廷然后乘火车西行,同行的是几名知道路线的冯玉祥的俄国顾问。在陇海
铁路的终点站,鲍罗廷一行为危险的旅程作了准备,装了五卡车和五辆游览
车的给养,往西和往北经过陕西和甘肃到宁夏城,然后穿过戈壁沙漠而至乌
兰巴托,他们于 9 月中到达。经过一段长期的休息后,鲍罗廷飞往上乌金斯
克,在那里乘快车前往莫斯科。他在 10 月 6 日抵达,时年 43 岁。②这两个有
着对立的社会哲学的民族主义政党这时分道扬镳了——共产党党员走向反
叛,国民党人则在不同的派别中间搞不稳定的妥协。对互称“同志”并为了
把中国从帝国主义和军阀割据中拯救出来而多年一起工作的政治家、劳工领
袖、宣传家和军事将领来说,要分离是不容易的。有的人干脆引退了,但绝
大部分的活动家则走这条道路或那条道路。分裂决定了今后几十年中国政治
生活的主要发展进程。
























① 汪起草的日期为 1927 年 7 月 25 日的信的原件,存国民党档案馆,445/35。
② 斯特朗的《中国大众》有旅途的报道。到达日期根据 1927 年 10 月 7 日《真理报》。鲍罗廷生于 1884 年
7 月 9 日。他在莫斯科担任过劳工副人民委员、塔斯社社长助理、纸张工业的经理,1932 年起任英文《莫
斯科新闻》的编辑。路易斯?费希尔在 1929 年 2 月 26 日至 6 月 29 日期间采访过他 10 次,据他的《人和
政治:一份自传》第 138 页的材料。在《世界事务中的苏联人》,2,第 632—679 页的一章中,费希尔间
接地叙述了鲍罗廷告诉他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情况。鲍罗廷在 1949 年与其他许多犹太知识分子一起被捕,被
送往拘禁营地,在 1951 年约 67 岁时死在那里。《纽约时报》,1953 年 9 月 3 日和 1964 年 7 月 1 日。到
最近时期,鲍罗廷的名誉在苏联已被恢复,已有关于他对中国革命的贡献的学术著作。



共产党人转向造反

共产党反叛的开始
7 月份的下半月,在新来的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的鼓励下和在布廖赫
尔将军及其几个参谋人员的建议下,中共领导集团就四省总起义的计划展开
了争论。计划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争取控制张发奎第 2 前线军团中的一些成
员,这个军团已调到江西省北部,其中有一批共产党指挥官和许多共产党政
工人员。反叛的细节由南昌和九江的一批共产党员制定,并于 7 月 26 日,经
尚在汉口的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带计划回来的瞿秋白、李维汉、
张太雷和张国焘——在一次会议上进行讨论,罗明纳兹、布廖赫尔与其他几
名俄国人一起参加。密谋者希望能够说服张发奎参加,并带领他的部队回广
东;但如果不能说服,那么共产党党员将策划一场叛乱,不论以什么方式去
接管部队。莫斯科已得到通知,但在这次会议上共产国际的代表报告了电报
指示的内容,即俄国人不参加起义;他还说不提供经费。刚与张将军在前一
天进行讨论的布廖赫尔预言,如果张参加起义,将有 3 万士兵,这足以一路
打到广东东部,到那时共产党党员能够把张排挤掉;但如果共产党人在南昌
分化他的部队,起义只能争取到 5000 至 8000 名士兵。莫斯科的一份电报提
出警告,除非有把握取得胜利,否则不要起义。因此,罗明纳兹派张国焘当
夜去南昌,把共产国际的含糊其词的指示通知密谋者。①
南昌起义的主要设计师是谭平山、邓中夏、郓代英、李立三、彭湃、叶
挺和后来中央派来监督这次行动的周恩来。中国共产党把起义的 8 月 1 日定
为红军的建军日,以示庆祝。参加起义的几名指挥将领——叶挺、贺龙、刘
伯承、朱德、聂荣臻、罗瑞卿、陈毅、萧克和林彪——在红军中继续其辉煌
的戎马生涯。②计划已经进行到如此的程度,以致当张国焘前来,试图制止这
个行动时,它已处于“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之势。第 24 师师长叶挺将军准
备接管第 11 军,而第 20 军军长、尚未成为共产党员的贺龙渴望采取行动,
以期取代当时正在避暑胜地庐山与汪精卫、唐生智、朱培德、孙科以及其他
将领和权贵人物一起开会的张发奎。③
起义在军事上迅速地取得胜利。叶挺、贺龙两位将军的士兵于破晓前在


① 本书对南昌起义的描述主要根据这次反叛的计划者和参与者——张太雷、李立三、周逸群和张国焘——
在战败后不久的 1927 年 10 初到 11 月初所写的报道,这些报道发表在 10 月 30 日和 11 月 30 日的中国共产
党的新刊物《中央通信》上。韦慕庭在他的《战败的废墟》中把它们译成英文,载《中国季刊》,18(1964
年 4 — 6 月),第 3—54 页。王健民的《中国共产党史稿》1,第 534—552 页的精采论述的依据,也是这些
文件以及一些国民党的史料。他提供了有用的战斗序列表。萧祚良的《从南昌到汕头》,载他的《1927 年
的共产主义:城市与农村之对抗》,是另一篇根据这些原始材料以及张国焘和龚楚的回忆录整理而成的有
价值的论文。张国焘的《中国共产党的崛起》1,第 672—677 页和 2,第 3—55 页,部分地根据他当时的
报告提供了带感情的回忆报导。又见哈里森:《通往权力的长征》,第 120—123 页;和雅克?吉勒马兹:
《中国共产党史,1921—1949 年》,第 150—156 页。
② 克莱因、克拉克:《传记辞典》,第 1066 页列出了 40 名已知的参加制订计划和行动的人。朱德给艾格
尼丝?史沫特莱提供了回忆性的报道,发表在《伟大的道路》,第 200—209 页。
③ 汪精卫在 8 月 5 日向武汉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会议的报告中,提供了起义消息如何报告给这次会议、
张发奎想前往南昌而没有成功和汪精卫对这件事大发雷霆等有趣的内容,根据国民党档案馆所藏的会议记
录,转载于《共匪祸国史料汇编》,1,第 485—488 页。



城内解除了对立部队的武装,朱德带来他的教导团的残部,成为一个新的师
的骨干。密谋者取得大量武器和弹药,从城内各银行和省的金库中得到巨额
的现洋和钞票。但是,政治上的准备工作还没有周密地制订出来。领导集团
仍然打着国民党的旗号行动,他们宣布了一个 31 人的国民党中央革命委员
会,提名诸如邓演达、孙逸仙夫人、廖仲恺夫人(何香凝)、陈友仁、张发
奎及其两名被取代的军长这些不在场的国民党领导人和 17 名共产党员为委
员。出席的仅有的几名“主席团”成员是谭平山、贺龙、郭沫若和恽代英,
所有成立的各种名目的委员会的领导都是共产党员,只有贺龙和郭沫若除
外,据报道,两人在征途中入了党。①在成立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时,领导人声
称它有合法性,但是后来他们自己承认,他们在土地革命、对地方权势者的
态度和理财方法等问题上没有一贯的政策;他们甚至就前往广州还是前往广
东省的东江区的问题,以及就进军的路线发生了争论。
军队在灼热的 4 日开始进军,沿途损失了很多装备。由于开小差、痢疾
和战斗伤亡,部队的力量削弱了。蔡廷锴将军带了他的第 10 师逃到浙江,只
留下第 11 军的第 24 和第 25 两个师。在瑞金和会昌附近的战斗中遭到严重的
伤亡后,进军者把伤员留在福建西部汀州的一所英国教会医院中接受治疗。②
军队在途中得不到支持,因为在多山的江西东部和福建几乎没有农民运动。
经过一个多月行军到达福建-广东边境地带后,行进的部队短暂地控制了潮州
和汕头(9 月 24—30 日),但不能获得群众支持,虽然仅在一年前,香港的
罢工和抵制运动在那里曾经非常活跃。到 9 月底,已被击溃的部队已完全失
败。第 24 师和第 20 军的残部设法向沿海的陆丰前进,彭湃组织的农民运动
在那里仍有力量;但在那里,贺龙的几个师的师长倒向敌人一边。许多共产
党的领导人于是乘小船逃往香港,有的则乘船前去上海。周士第指挥的第 25
师残部和朱德率领的充当后卫的部队逃进山区。后来周士第、朱德率领他们
的部队穿过江西南部,然后分开,朱德带领 600 名左右装备很差的士兵于 1928
年春季在湖南南部与毛泽东会师。①
南昌起义的一个直接后果,是九江和武汉地区大规模逮捕共产党嫌疑分
子,许多人被处死。但是,大部分没有南征的共产党领导人已经躲藏起来,
逃过了清洗。他们正在秘密地制订计划,准备在秋收季节发动一系列农村起
义——一般地说,当必须交租时,农村就处于非常紧张的时期。
秋收起义
遵照共产国际的命令,罗明纳兹在 8 月 7 日召集当时还在的党中央委员
开会,以改组领导结构,同时批判了过去的错误——错误归咎于中国的而不
是共产国际的战略家——和批准新的政策路线。约 22 名中共党员在罗明纳兹
的“指导”下,在武汉开了一天会;其中 15 人是中央委员会委员或候补委员,
不足总数的一半。他们选举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临时政治局,在新的大会召开
前处理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